初三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初步形成自护自救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发展实验探究能力。

(2)能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初步树立“绿色化学”的观念。

(2)树立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教学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教学过程】环节三:灭火的原理三支蜡烛实验提问如何让燃着的蜡烛熄灭分析讨论蜡烛熄灭的原因分析讨论让蜡烛熄灭的方法培养学生善于动脑能力、合作能力,分析表达能力环节五:学以致用,联系生活生活中一些失火事件,你的灭火方法是什么,依据的灭火原理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目的让学生学以致用,把所学知识和说联系起来。

环节六:介绍灭火器介绍灭火器的种类学生思考回答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环节七:如何预防火灾。

火灾发生如何逃生自救播放视频请学生谈,通过视频自己学到的哪些防火灾、逃生自救的方法?学生观看视频。

学生回答教会学生如何预防火灾及火灾中如何自救,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环节七:介绍爆炸 播放伪装者爆炸视频播放面粉爆炸视频观看视频,带着好奇与疑问,分析面粉爆炸的原因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能力环节八:随堂练习播放课件思考回答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环节九:布置作业播放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视频。

关于燃烧有什么新的认识?【板书设计】:燃烧与灭火可燃物 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缺一不可缺一即可。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精选6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精选6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精选6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篇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研究燃烧的条件、探究灭火的方法,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能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和灭火的方法与原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燃烧既可造福人类,又可能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待问题。

2.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的变化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发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

3.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燃烧条件三.教学方法多媒体应用、演示实验、探究活动、启发式提问四.教学过程1、回忆学过的燃烧事例和燃烧现象,根据以上事例,归纳燃烧定义和特征2、播放视频,探究燃烧的条件小结: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2)要与氧气接触。

(3)可燃物要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同时补充:实验的改进3、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三者任满足其一播放视频,分析蜡烛熄灭的原因4、应用5、谈一谈,遇到火灾自救的措施6、理解简易灭火器的原理,了解几种常用灭火器7、小结8、课堂练习9、课外任务:调查与研究。

五、板书设计(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篇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爆炸的含义。

2.了解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过程与方法能合理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防火、防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逐步建立防火、防爆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爆炸的含义;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难点如何防火、防爆。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与反思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与反思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与反思第一篇:《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与反思《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②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

③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在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②能用化学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和灭火的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②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进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③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

二.重点、难点、疑点: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疑点:着火点是否可以降低六.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合作交流讨论七.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燃烧的定义及特征引入新课【创设情景】通过PPT课件展示与火有关的图片。

【教师引导】火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火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灾难。

了解火,用好火显得特别重要。

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燃烧与灭火》【观看】【思考并回答】略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回顾燃烧的“功”和“过”,并由此进一步体会“科学是把双刃剑”,只有掌握其规律,才能趋利避害,也激发起学生探究燃烧本质与燃烧条件的兴趣。

复习回顾交流【布置任务】同学们找到了哪些燃烧事例?请与大家交流。

【提问】根据以上事例,同学们能否归纳和描述什么是燃烧?【提问】燃烧具有什么特征?【交流汇报】略【思考并回答】略【思考并回答】略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体系对燃烧进行从感性到理性的再认识。

燃烧和灭火(教案和教学反思)

燃烧和灭火(教案和教学反思)

教案:燃烧和灭火教学目标:1. 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 能够解释燃烧和灭火的基本原理。

3.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的燃烧和灭火问题。

教学重点:1. 燃烧的条件:氧气、可燃物、点火源。

2. 灭火的方法:隔离、窒息、冷却。

教学难点:1. 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2. 实际操作灭火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黑板。

2. 教材或相关资料。

3. 实物或模型展示。

4. 灭火器材(如灭火器、灭火毯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主题:讨论火灾的危害和灭火的重要性。

2. 分享真实案例:介绍火灾事故案例,引导学生关注燃烧和灭火问题。

二、燃烧的条件(10分钟)1. 讲解燃烧的条件:氧气、可燃物、点火源。

2. 展示实物或模型:通过实物或模型展示燃烧的过程。

3.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燃烧的条件是否满足时,会发生什么。

三、灭火的方法(10分钟)1. 讲解灭火的方法:隔离、窒息、冷却。

2. 展示实物或模型:通过实物或模型展示灭火的方法。

3.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不同灭火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火灾。

四、实际操作灭火(5分钟)1. 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分组使用灭火器材进行实际操作灭火。

2. 指导安全操作:强调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3. 反馈与评价:对学生的操作进行评价和反馈。

五、教学反思(5分钟)1. 总结课程内容: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燃烧和灭火的知识。

2.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燃烧和灭火的理解程度。

3.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思考并讨论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教学延伸:1. 进行火场模拟演练,让学生体验灭火过程。

2. 组织学生参观消防局,了解消防设备和灭火操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讨论火灾的危害和灭火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燃烧和灭火问题。

通过讲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学生能够理解燃烧和灭火的基本原理。

实际操作灭火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灭火过程,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课题7.1燃烧和灭火》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课题7.1燃烧和灭火》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

课题 1《焚烧和灭火》教课方案一、教课内容剖析1、课标中的内容《焚烧与灭火》隶属课标中的第五部分《化学与社会发展》中的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

2、教材中的内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焚烧和灭火》。

本课题共包括三大内容:焚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简介。

本课题共需两课时,此设计为第一课时。

二、教课对象剖析学生学习本课从前已经有了必定的化学知识累积,对焚烧的现象也有必定的认识,对学习特别是实验研究有较浓重的兴趣。

本课的要点是焚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学生能够经过研究、剖析总结得出。

三、教课方案思想1、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从生产、生活实质中发现和提出问题,经过实验研究获取结论。

2、创建条件让学生亲身达成焚烧条件的研究、灭火的方法等实验。

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术,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

在“做科学”的研究实践中逐渐形成终生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①认识焚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②认识易燃物和易燃物的安全知识。

2、过程与方法:经过活动与研究,学习对获取的事实进行剖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①焚烧可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祸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看法看问题;②经过认识焚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全部事物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能够使事物依据必定的方向进展,避开灾祸,造福人类;③经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加强安全意识。

五、教课的要点和难点1、教课要点:焚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教课难点:(1)焚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2)研究方案的设计与实行六、教课过程教学教课活动教课活动设计企图内环节时间容焚烧引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经过创建情形使的导新课【创建情形】经过【观看】入PPT 课件展现 3 幅【思虑并与火相关的图片。

回答】略【教师指引】火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火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使用不妥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灾害。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学生】讨论:请用“燃烧和灭火”的化学知识解释下面的成语?
抱薪救火、釜底抽薪、火上浇油、煽风点火、杯水车薪
(三)小结
1.学习了以上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2.在电视上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火灾的报道,为了保护自己,救护他人,我们必须要学会一些火灾中的自救知识。
(四)布置作业
教师个人介绍
学校:滁州市天长市万寿初级中学
【学生】学以致用
【老师】展示图片,火能造福人类,也能给人类带来灾难,现在我们能让燃烧发生,能不能根据燃烧的条件让燃烧停止呢?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学生】各小组讨论交流燃烧的蜡烛的熄灭方法及蕴含着怎样的化学原理?。
【老师】燃烧的蜡烛的熄灭方法及蕴含着怎样的化学原理
【学生】学生思考方法中存在的共性,总结出灭火的原理。
《燃烧和灭火》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 本课题共包含三大内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简介。本课题共需两课时,此设计为第一课时。学生课前准备:学生查阅有关灭火方法和着火自救措施方面的资料。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视防火安全,珍爱生命,报效祖国。实验1.分别点燃两支来自烛,将其中一支蜡烛用烧杯罩住。
实验2.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在酒精灯上点燃。
实验3用坩埚钳分别夹取一个蘸有水、一个没蘸水的小棉花团,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片刻
【学生】通过讨论归纳燃烧的条件。
【老师】播放书中的实验7-1视频
【师生】归纳燃烧的条件
【老师】燃烧是不是必须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呢?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导入】播放视频《吹不灭的蜡烛》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及反思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及反思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课题是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单元第一节内容,包含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简介三个方面的内容。

它将使学生对之前所学过“燃烧”的意义进行深入了解并且应用于实际之中,是一单元和二单元中所涉及燃烧知识的提高和加深。

二、学情分析;在第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对于蜡烛可燃物的燃烧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在第二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对于碳、磷、硫、铁等固体可燃物的燃烧又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积极、主动。

所以对于《燃烧和灭火》的学习应该来得更轻松、自然。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了解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1.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讲议相结合.教学过程:燃烧条件探究粉尘爆炸探究灭火方法探究学生阐述:火“三角”的“稳定性”,充要条件 学生讨论:只要让这三个条件缺少其中的任意一 个,燃烧就会停止。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魔术表演】将2体积95%的酒精和1体积水混合。

将 一块棉手帕浸入配好的混合液, 浸透后取出,轻轻拧干, 用镊子夹持,在酒精灯上点燃,并轻轻抖动手帕。

等酒 精火焰熄灭后,观察,手帕竟然丝毫无损。

想一想,这 是什么原因? 学生思考:酒精在燃烧,手帕没燃烧 带着手帕没燃烧的疑惑进入课堂角色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提问】观赛燃烧中手帕为什么没有燃烧?是什么在燃 烧?【讲述】燃烧: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 化反应叫燃烧。

请同学们在书 125页第一段做上笔记。

【过渡】燃烧必须满足哪些条件呢,现在请同学先看教 学生预习发现问题 课前预习 发现问题材124页预习实验。

初中化学教学课例《燃烧和灭火(课题一)》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化学教学课例《燃烧和灭火(课题一)》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1、(录像)播放有关燃烧的镜头。
2、引入:燃烧着的火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但
是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
教学过程 象,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3、问: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那么这种现象的
发生需要条件吗?
4、指出:氧气确实是燃烧所需要的条件,但是只
有氧气,燃烧能发生吗?大气中也含有氧气,可不见得
(3)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 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4)综合上述讨论,可得出燃烧需要那些条件? 引导小组讨论,汇报。 6、归纳小结。 (1)燃烧的定义。 (2)燃烧的条件。 7、思考: (1)如果不往煤炉里添煤,炉火还能继续燃烧吗? 为什么? (2)炉门关得严严的,一点气也不通,炉火还能 继续燃烧吗?为什么? (3)如果把炉里正在燃烧的煤夹出来,煤能继续 燃烧吗?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8、过渡:燃烧的火会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但 是有时也会带来灾难。那么如果发生了火灾,我们应该 怎么灭火呢可以根据所学的燃烧的原理进行思考。 (三)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根据燃烧的条件,我们应该如何来灭火呢? 2、演示实验 7-1 3、小结:灭火的原理
验。
教学目标 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4、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了解内因和外因的辨
证关系。
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让
学生获得成就感。
1、本课题学习之前,学生已经有了一定化学知识
和生活经验,有自学这一块知识的基础。。
2、本课题在教学设计时应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要
求下让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基本科学素 学生学习能
来主动学习为好。重点是围绕课题让学生通过实验探
究、讨论交流得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使学生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
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
作者及工作单位
徐镇东
岑溪市第二中学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不可缺少,以前学过氧气的性质,上一章又刚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以及性质,因此,进一步学习燃烧或灭火,既对以前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也加深新的知识体系,从而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本课题知识体系较为简单,学生对自然及日常生活中的燃烧现象比较熟悉,在前面的化学学习中也已经了解了部分物质的燃烧情况,对燃烧的条件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学生对灭火的方法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本课题比较接近生活,学生学习起来难度不是
很大,但是学习的主要障碍点在于着火点的认识,通常大多数学生理解灭火原理时会把将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误认为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容易混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通过实验活动探究,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以及分析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类比、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设计实验,验证和体会生活中的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安全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科学、理性地应对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教学难点:
(1)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
(2)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课题
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
作者及工作单位
徐镇东
岑溪市第二中学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不可缺少,以前学过氧气的性质,上一章又刚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以及性质,因此,进一步学习燃烧或灭火,既对以前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也加深新的知识体系,从而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本课题知识体系较为简单,学生对自然及日常生活中的燃烧现象比较熟悉,在前面的化学学习中也已经了解了部分物质的燃烧情况,对燃烧的条件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学生对灭火的方法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本课题比较接近生活,学生学习起来难度不是很大,但是学习的主要障碍点在于着火点的认识,通常大多数学生理解灭火原理时会把将温度降到着
火点以下误认为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容易混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通过实验活动探究,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以及分析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类比、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设计实验,验证和体会生活中的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安全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科学、理性地应对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教学难点:
(1)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
(2)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课题
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
作者及工作单位
徐镇东
岑溪市第二中学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不可缺少,以前学过氧气的性质,上一章又刚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以及性质,因此,进一步学习燃烧或灭火,既对以前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也加深新的知识体系,从而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本课题知识体系较为简单,学生对自然及日常生活中的燃烧现象比较熟悉,在前面的化学学习中也已经了解了部分物质的燃烧情况,对燃烧的条件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学生对灭火的方法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本课题比较接近生活,学生学习起来难度不是很大,但是学习的主要障碍点在于着火点的认识,通常大多数学生理解灭火原理时会把将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误认为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容易混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通过实验活动探究,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以及分析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类比、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设计实验,验证和体会生活中的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安全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科学、理性地应对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教学难点:
(1)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
(2)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