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版高一生物上册必修1《53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含答案】二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5.3ATP的主要 来源— —细胞 呼吸
步骤二:B实验组(无氧情况下)
该装置
中是如何
控制无氧
B
的条件?
酵母菌培养液 澄清石灰水
B瓶应封口后放置一段时间,再连接装有澄清石灰水 的锥形瓶,其目的在于:
将B瓶中的O2消耗完,确保反应后通入澄清石灰水的CO2 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5.3ATP的主要 来源— —细胞 呼吸
————————
?思考题
5. 下列有关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 的相同点,不正确的是
A.都有从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 B.都有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C.都有能量释放,并有ATP 的生成 D.分解产物中都有CO2
思考1
地窖取大姜 夫妻吃大亏
❖ 近日,胶州胶莱镇王坛村的一对夫妇,下地窖取 大姜时因缺氧发生昏迷,经治疗这对夫妇已经脱 险。
③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酶
C6H12O6+6H2O+6O2 6CO2+12H2O+能量(其中包括
38molATP)
有氧呼吸的概念
细胞在_氧_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 等有机物彻_底_氧_化_分_解,产生_C_O_2 和_水_,同时 释放出__大_量_能量__的过程
⑤能量释放 1mol葡萄糖
氧化分解 2870kJ的能量
时葡萄糖被分解为—乳——酸———
?思考题
3、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氧气的作用 是——与—还——原—氢——结—合——生—成——水—————。
4—、和生物——无的—氧呼——呼吸—吸作——用—可两分种为类—有型—氧—,—呼一—吸—般—
情—有—况氧——下呼供吸给提肌供肉,活其动能的源能物量质是主通要过——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同步练习(含参考答案)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生物-同步练习题-含参考答案-新人教版一、选择题1.完成有氧呼吸全过程的结构是()A.细胞质基质 B.线粒体 C.细胞 D.肺泡2.植物种子萌发时,如果长时间缺氧,就会引起烂芽,其主要原因是()A.CO2中毒 B.酒精中毒 C.乳酸中毒 D.供能不足3.人体红细胞无线粒体,它所需能量的来源主要是利用()A.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 B.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C.乳酸,进行有氧呼吸 D.乳酸,进行无氧呼吸4.有氧呼吸过程中释放的CO2中的氧()A.全部来自氧气 B.全部来自水 C.全部来自葡萄糖 D.来自葡萄糖和水5.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水分子参与反应的过程和生成水分子的过程分别在()A.第一和第二阶段 B.第二和第三阶段 C.第一和第三阶段 D.第三和第二阶段6.下列关于植物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呼吸作用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B.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C.高等植物进行有氧呼吸,不能进行无氧呼吸D.种子库中贮藏的风干种子不进行呼吸作用7.当人在轻度缺氧环境中生活一段时间后,一般不会出现的现象是()A.血液中红细胞数量会增加B.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会增加C.线粒体中酶的数量会增加D.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数量会增加8.让实验动物小白鼠吸入混有18O2的空气,该小白鼠体内最先出现含18O的化合物是()A.CO2 B.H2O C.C2H5OH D.C3H6O39.测得苹果果实在一段时间内,CO2的释放量比O2的吸收量大,由此推得果实()A.有氧呼吸占优势B.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相等C.无氧呼吸占优势D.既进行无氧呼吸又进行有氧呼吸10.有研究者将下列四种等量的细胞分别磨碎,然后放到四个离心试管内高速旋转离心,结果磨碎的液体分为四层,如右图,其中③层有较多的有氧呼吸的酶。
则在下列的各种材料中③层最厚的细胞是:A.皮肤细胞B.口腔上皮细胞C.心肌细胞D.肾脏细胞11.关于有氧呼吸的特点(与无氧呼吸相比),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需要多种酶参与 B.分解有机物不彻底 C.释放二氧化碳 D.生成大量ATP12.用酵母菌酿酒时,如果向酿酒的原料中注入足量的氧气,会出现的现象是()A.酵母菌死亡,不产生酒精 B.酵母菌增多,不产生酒精C.酵母菌增多,产生酒精增多 D.酵母菌减少,产生酒精增多13.在呼吸过程有二氧化碳放出,则可判断此过程()A.一定是无氧呼吸 B.一定是有氧呼吸 C.一定不是酒精发酵 D.一定不是乳酸发酵14.在细胞呼吸过程中,消耗12摩尔氧气所释放出的能量,转移到ATP中的有()千焦A.3242 B.2322 C.3483 D.195215.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ATP最多的是()A.第一阶段 B.第二阶段 C.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 D.第三阶段16.(多选)在线粒体内进行有氧呼吸的具体部位是()A.外膜 B.内膜 C.嵴 D.基质17.(多选)下列反应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内均能完成的是()A.葡萄糖→丙酮酸 B.丙酮酸→酒精+CO2 C.ADP+Pi+能量→ATP D.H2O→[H]+O2二、非选择题18.如右图,为某细胞器结构示意图,请据图答:(1)该图是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它是的主要场所,从结构上看,它具有此功能的主要原因是。
高一生物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生物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试题答案及解析1.以下四幅图是几种生物膜结构,相应结构中含有分解丙酮酸酶的是【答案】C【解析】A是类囊体膜,是光合作用光反应的产生,不能分解丙酮酸;B是内质网,是有机物的合成车间,不能分解丙酮酸;C是线粒体膜,在线粒体内膜上可以进行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反应,将丙酮酸分解为二氧化碳;D是核膜,将细胞核和细胞质分割开,不能分解丙酮酸。
故选C【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膜结构和功能。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识图能力,属于容易题。
2.下图是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示意图,I、II等代表物质标号,①②表示反应步骤。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叶绿体中,ADP的转移情况是从_________ 到____ (填结构名称)。
(2)在叶绿体中,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 (填名称),在提取色素时需加入少量的CaCO3,其作用是。
(3)图中Ⅱ与表示同一物质,Ⅲ与表示同一物质(填标号)。
有人认为,ATP是细胞内的能量通货,同一细胞中叶绿体光合作用形成的ATP可以运输到其他细胞器发挥作用,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正确,不正确)。
(4)根吸收矿质元素所需要能量主要来源是图中过程(填数字)。
(5)与乳酸菌的发酵相比,图中呼吸过程中特有的步骤是_ ___(填数字),这些过程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叶绿体基质类囊体薄膜(2)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防止色素被破坏(3)ⅥⅦ不正确(4)③(5)②③线粒体的内膜和线粒体基质中(或线粒体)【解析】I、II是光反应的产物,依次是O2、[H] ,Ⅲ是CO2;①、②和③依次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第二和第三阶段,Ⅴ是[H]、Ⅵ是O2、Ⅶ是CO2。
在叶绿体中,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膜上,类囊体膜是光反应的场所,其上除了进行水的光解外,还有合成ATP,用于叶绿体基质中的暗反应,所以在叶绿体中,ADP从叶绿体基质转移到类囊体薄膜上。
在提取色素时需加入少量的CaCO3,目的是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
【同步速递】专题5.3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1)(Word版含解析)

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一、细胞呼吸的概念和种类1.概念: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_______________,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2.分类:依据______或___。
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3.含义:细胞在_____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释放能量,产生大量ATP的过程。
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线粒体1.写出上图中序号代表的结构名称。
(1)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
2.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布:集中在_____________的部位。
三、有氧呼吸1.根据有氧呼吸的过程,请完成下图。
2.有氧呼吸的总化学反应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无氧呼吸1.无氧呼吸的场所_________。
2.无氧呼吸的过程3.无氧呼吸的化学反应式(1)C6H12O6___________________+少量能量(2)C6H12O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少量能量4.无氧呼吸过程中能量转化的特点(1)释放能量的阶段:只在________阶段释放少量能量,生成少量的________。
(2)大部分能量去向:存留在________或________中。
五、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1.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原理:(1)酵母菌的代谢类型:在__________________的条件下都能生存,是_________。
(2)细胞呼吸方式的判断: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的_________不同,以此来确定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2.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装置:(1)有氧条件下①完善图中的实验装置。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5.3《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练习(含答案)

第5章第3节一、选择题1.下列反应在真核生物的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内均能完成的是( )A.葡萄糖→丙酮酸B.丙酮酸→CO2+[H]C.ADP+Pi+能量→ATPD.[H]+O2→H2O解析:葡萄糖→丙酮酸只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丙酮酸→CO2+[H]及[H]+O2→H2O只发生在线粒体中;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在进行细胞呼吸的过程中都会产生能量,合成ATP。
答案: C2.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产生的CO2都在线粒体中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可运输O2,也可进行有氧呼吸C.剧烈运动时,人体内产生的CO2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产物D.细胞呼吸时,有机物中的能量是逐步释放的解析: 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有氧呼吸产生的CO 2是在线粒体基质中,无氧呼吸产生的CO 2是在细胞质基质中,A 错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因此,只能通过无氧呼吸产生能量,B 错误;人体无氧呼吸不产生CO 2,C 错误;与燃烧相比,细胞呼吸过程中能量是逐步释放的,D 正确。
答案: D3.下面是人体细胞内常见的两种生理过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过程①:C 6H 12O 6+6O 2+6H 2O ――→酶6CO 2+12H 2O +能量 过程②:C 6H 12O 6――→酶2C 3H 6O 3(乳酸)+能量A .过程①只发生在细胞的线粒体中B .过程①的CO 2中的O 来自C 6H 12O 6和O 2C .过程②与过程①完全不同D .人体内葡萄糖的最终是植物的光合作用解析: 过程1为有氧呼吸过程,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A 错误;CO 2中的O 来自C 6H 12O 6和H 2O ,B 错误;过程2和过程1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C 错误;人体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因此,体内的葡萄糖最终于植物的光合作用,D 正确。
答案: D4.在外界环境条件恒定时,用下图装置测定种子萌发时的呼吸作用类型(假设呼吸底物全部为葡萄糖),实验开始同时关闭两装置活塞,在25 ℃下经过20 min后观察红色液滴的移动情况,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A.若装置1的红色液滴左移,装置2的红色液滴不移动,则说明此时萌发的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B.若装置1的红色液滴左移,装置2的红色液滴右移,则说明此时萌发的种子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C.装置1的红色液滴向左移动的体积是呼吸作用消耗O2的体积D.装置2的红色液滴向右移动的体积是有氧呼吸释放CO2的体积答案: D5.在a、b、c、d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时CO2和O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表。
生物人教版必修1习题:5.3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二) word版含解析

第20课时 ATP 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二)[目标导读] 1.概述无氧呼吸的过程,并列表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2.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了解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重难点击]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一 无氧呼吸除酵母菌外,还有很多生物能够进行无氧呼吸。
请阅读教材P 94~95,探讨无氧呼吸的有关内容。
1.无氧呼吸的过程无氧呼吸的全过程,可以概括地分为两个阶段,整个过程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1)第一阶段:1分子葡萄糖分解为2分子丙酮酸,产生少量[H],释放出少量的能量。
(2)第二阶段:丙酮酸在不同酶的作用下,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成乳酸。
(3)结合无氧呼吸的过程修订下列反应式: ①C 6H 12O 6===2C 2H 5OH +2CO 2――→修订C 6H 12O 6――→酶2C 2H 5OH +2CO 2+少量能量。
②C 6H 12O 6===2C 3H 6O 3――→修订C 6H 12O 6 ――→酶2C 3H 6O 3+少量能量。
2.无氧呼吸的概念(1)参照有氧呼吸的概念,概括无氧呼吸的定义:无氧呼吸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成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2)酵母菌、乳酸菌等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也叫做发酵,以产物不同分别称为酒精发酵和乳酸发酵。
(3)1 mol 葡萄糖分解成乳酸时,只释放出196.65 kJ 的能量,其中有61.08 kJ 的能量储存在ATP 中,其余的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那么,1 mol 葡萄糖通过乳酸发酵可形成2 mol 的ATP ,其能量转换效率是31.06%。
小贴士 不同的生物无氧呼吸的方式不同,人、动物、乳酸菌等无氧呼吸都产生乳酸,绝大部分高等植物器官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也有例外产生乳酸的,如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玉米的胚(可记忆为“马吃甜玉米”)等,酵母菌无氧呼吸也是产生酒精的。
2020人教版高一生物上册必修1《53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含答案】二

人教版高一生物上册必修1《5.3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同步练习及答案二第3课时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二)【基础达标】1.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丙酮酸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C.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D.质量相同时,脂肪比糖原有氧氧化释放的能量多2.2010年广州亚运会上,运动员们正在进行万米长跑比赛,此时运动员骨骼肌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于() A.葡萄糖B.蛋白质C.乳酸D.脂肪3.右图表示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途径。
酶1、酶2和酶3依次分别存在于()A.线粒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B.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D.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4.贮藏苹果时既要保持其口感又要降低水分的消耗,下列最适宜的贮藏条件是() A.高CO2浓度、低氧浓度和零下低温B.低CO2浓度、高氧浓度和零下低温C.低氧浓度、高CO2浓度和零上低温D.完全无氧、高CO2浓度和零上低温5.把土豆依次放在空气、氮气和空气中各储藏一周。
在实验室中测定其CO2的释放量,如图所示为实验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土豆的无氧呼吸不产生CO2B.在第一周只进行了有氧呼吸C.在第二周暂时没有呼吸作用D.第三周的无氧呼吸先增强后减弱6.下列关于植物细胞呼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呼吸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B.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C.高等植物进行有氧呼吸,不进行无氧呼吸D.种子库中贮藏的风干种子不进行细胞呼吸7.如图所示,将酵母菌研磨、离心分离后,得到上清液(含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细胞器)。
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经离心的酵母菌研磨后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三支试管中,分别进行四个实验,请分析结果。
(1)向甲试管中滴加葡萄糖液,甲试管的最终产物是________。
2020人教版高一生物上册必修1《53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生物上册必修1《5.3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同步练习及答案一第3课时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一)【基础达标】1.近几年,几起严重的醉驾事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交警为检测司机是否存在酒后驾驶的违章行为,应用于检测司机呼出的气体的试剂是() A.溴麝香草酚蓝溶液B.斐林试剂C.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D.澄清的石灰水2.向正在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悬浮液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抑制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甲能抑制丙酮酸分解,则会使丙酮酸的消耗增加B.若乙能抑制葡萄糖分解,则会使丙酮酸增加C.若丙能抑制A TP的形成,则会使ADP的消耗增加D.若丁能抑制[H]被氧化成水,则会使O2的消耗减少3.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叫()A.标准实验B.对比实验C.模拟实验D.演示实验4.有氧呼吸的反应底物有葡萄糖、O2和水,这三种物质参与有氧呼吸反应过程的阶段分别是() A.第一阶段、第一阶段、第一阶段B.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二阶段C.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D.第一阶段、第三阶段、第二阶段5.1个葡萄糖分子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为m,其中40%用于ADP转化为ATP,若1个高能磷酸键所含能量为n,则1个葡萄糖分子在有氧呼吸中产生ATP分子数为() A.2n/5m B.2m/5nC.n/5m D.m/5n6.下图表示线粒体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
请据图分析回答:(1)线粒体由[4]________和[]________包被形成。
其中后者向内腔折叠形成[]________,从而扩大了________的附着面积。
(2)线粒体是________的主要场所,其中有关的酶分布在[3]________和[1]________中。
(3)线粒体广泛存在于________细胞中。
从数量来看,________________的细胞中往往含量较多;从分布来看,细胞内部________________的部位往往分布的较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一生物上册必修1《5.3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同步练习及答案二第3课时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二)【基础达标】1.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丙酮酸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C.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D.质量相同时,脂肪比糖原有氧氧化释放的能量多2.2010年广州亚运会上,运动员们正在进行万米长跑比赛,此时运动员骨骼肌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于() A.葡萄糖B.蛋白质C.乳酸D.脂肪3.右图表示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途径。
酶1、酶2和酶3依次分别存在于()A.线粒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B.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D.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4.贮藏苹果时既要保持其口感又要降低水分的消耗,下列最适宜的贮藏条件是() A.高CO2浓度、低氧浓度和零下低温B.低CO2浓度、高氧浓度和零下低温C.低氧浓度、高CO2浓度和零上低温D.完全无氧、高CO2浓度和零上低温5.把土豆依次放在空气、氮气和空气中各储藏一周。
在实验室中测定其CO2的释放量,如图所示为实验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土豆的无氧呼吸不产生CO2B.在第一周只进行了有氧呼吸C.在第二周暂时没有呼吸作用D.第三周的无氧呼吸先增强后减弱6.下列关于植物细胞呼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呼吸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B.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C.高等植物进行有氧呼吸,不进行无氧呼吸D.种子库中贮藏的风干种子不进行细胞呼吸7.如图所示,将酵母菌研磨、离心分离后,得到上清液(含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细胞器)。
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经离心的酵母菌研磨后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三支试管中,分别进行四个实验,请分析结果。
(1)向甲试管中滴加葡萄糖液,甲试管的最终产物是________。
(2)向乙试管中滴加丙酮酸,乙试管的最终产物是________。
(3)在完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向丙试管中滴加葡萄糖液,它的最终产物是________。
(4)向三个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荧光素(遇ATP可发光的物质),将丙酮酸分别滴入甲、乙、丙三个试管中,其中,甲、乙在有氧条件下,丙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发出荧光最强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升】8.如图表示不同温度下金鱼的代谢率(耗氧量)与氧分压的关系图。
据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在一定范围内,代谢率随氧分压下降而下降B.25℃环境中金鱼的代谢率比15℃环境中的高C.代谢率最大时的最低氧分压随温度不同而不同D.氧分压超过一定范围后,代谢率不再随氧分压增加而增加9.经测定,豌豆种子在萌发的早期,CO2的释放量比O2吸收量大3~4倍。
这说明此时的豌豆()A.无氧呼吸比有氧呼吸占优势B.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占优势C.只进行无氧呼吸D.只进行有氧呼吸10.如图是人体内不完整的细胞呼吸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能量主要由①②途径提供B.在有氧条件下,过程②③将受到抑制C.细胞内产生CO2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D.过程④产生的ATP最多,过程③需要水的参与11.在用酵母菌做家庭酿酒的过程中,从密闭的发酵罐中检测到三种化学物质,其浓度如图所示,图中P、Q、R三曲线依次代表()A.C2H5OH、CO2、O2B.CO2、C2H5OH、O2C.CO2、O2、C2H5OHD.C2H5OH、O2、CO212.右图表示北方一个储存白菜的地窖,随着氧气的消耗,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情况。
请回答:(1)A~B段O2的消耗量很大,CO2浓度上升也很快,白菜在进行______呼吸。
(2)C~D段O2浓度接近于0,而CO2浓度仍在上升,白菜在进行________呼吸。
(3)B~C段O2浓度已很低,CO2浓度几乎不上升,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从哪点开始,氧气浓度的高低成为限制有氧呼吸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有利于较长时间地储存大白菜,应把地窖里的氧气浓度控制在_______段范围内。
(6)分别在下面的坐标图中画出地窖中白菜周围O2浓度与白菜有氧呼吸强度、无氧呼吸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的关系曲线。
13.如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浓度下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1)上线与下线相交于C点,对于B、C点,以下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A.C点时,植物既进行无氧呼吸,又进行有氧呼吸B.C点时,植物只进行有氧呼吸,此时无氧呼吸被完全抑制C.B点时,无氧呼吸强度最弱D.B点时,植物呼吸强度最弱(2)AB段表示CO2释放量减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外界氧浓度为4%~5%时,该器官CO2的释放量相对值为0.6,而O2的吸收量相对值为0.4。
此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相对值约相当于有氧呼吸的____倍。
(4)由上述分析可知,保存水果、蔬菜应()A.控制空气流通,使氧浓度保持在10%B.控制空气流通,使氧浓度保持在5%C.不让空气流通,抑制有氧呼吸D.保持通风良好,抑制无氧呼吸【个性拓展】14.甲图是测量种子萌发时锥形瓶中气体体积变化的实验装置。
锥形瓶中放的种子事先用水浸泡过,并在稀释的消毒剂中清洗过(不影响种子的生命力)。
实验开始时U形管左侧与右侧液面相平,每隔半小时利用标尺量出右侧管内的液面高度变化,实验结果见乙表。
回答时间0 0.5 1.0 1.5 2.0 2.5 3.0 3.5 4.0标尺读2.33.1 3.94.85.66.47.0 7.3 7.3数(cm)乙(2)0~3.5小时内气体体积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分析3.5~4小时内标尺读数没增加,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设计实验的对照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于外界温度、压强的改变导致气体体积改变,在对照实验中气体体积变化在2小时+0.2个单位,那么同等条件下萌发的种子此时实际呼吸速率是________(单位/小时)。
答案1.D [无氧呼吸的最终产物应该是乳酸或者酒精和二氧化碳。
有氧呼吸前两阶段产生的[H]在线粒体内膜上与氧结合生成水。
无氧呼吸不需要O2参与,但是并没有[H]的积累,[H]只在细胞质基质中参与反应。
质量相同的脂肪和糖类,脂肪所储存的能量更多,因此脂肪是主要的储能物质。
]2.A [长跑时细胞仍以有氧呼吸为主,也就是葡萄糖氧化分解提供能量。
]3.C [酶1催化的反应是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酶2催化的反应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中进行;酶3催化的反应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4.C [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主要有水分、氧气和温度。
题干中要求减少水分的消耗,所以只能从氧气浓度和温度两方面考虑。
酶活性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故低温是贮藏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但零下低温会引起冻伤而失去苹果的口感。
氧气是有氧呼吸的原料,二氧化碳是细胞呼吸的产物,降低反应物浓度或增加产物浓度都会降低细胞呼吸的速率。
在完全无氧条件下,细胞可进行无氧呼吸,而氧气的存在可以起到抑制无氧呼吸的作用,因此氧气应调节到一个合适的浓度,在这个浓度下,氧气对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都可起抑制作用,使有机物的消耗达到最低。
]5.A [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周空气中CO2量不变,说明只进行有氧呼吸且无氧呼吸不产生CO2,第二周在纯N2中没有CO2,说明此过程没有产生CO2,但并不意味着不进行呼吸作用,况且不进行呼吸作用也就没有生命活动。
第三周应是有氧呼吸先增强后减弱。
] 6.A [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葡萄糖的初步分解,分解成丙酮酸,产生少量[H]和少量能量。
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中进行,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彻底分解成CO2和H2O,所以A正确。
无氧呼吸在不同生物体内产物是不同的,所以B错误。
凡是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也可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是有氧呼吸的补充,是生物对环境适应性的表现。
]7.(1)酒精和CO2(2)CO2和水(3)酒精和CO2 (4)乙含线粒体较多,且有氧气存在,产生的ATP最多解析首先应弄清三个试管中所含的物质。
甲试管的上清液中只含酵母菌的细胞质基质,只能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CO2,生成少量的ATP,不能把葡萄糖彻底分解;乙试管中含线粒体,且在有氧条件下可利用丙酮酸,将其彻底分解为CO2和水,但不能直接利用葡萄糖;丙试管中既含细胞质基质,又含线粒体,滴加葡萄糖和丙酮酸都会发生反应,但在无氧条件下只能将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CO2。
8.B [金鱼的代谢率(耗氧量)除受温度影响外,还受氧分压影响。
在25℃时,若氧分压很低,则其代谢率也将很低。
]9.A [由于有氧呼吸过程中吸收氧气的量等于其放出二氧化碳的量,又CO2的释放量比O2吸收量大3~4倍,说明此时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而且无氧呼吸产生CO2的量多于有氧呼吸产生CO2的量,说明无氧呼吸比有氧呼吸占优势。
] 10.D [人体在进行剧烈运动时,所需能量主要有①②③④途径提供;在有氧条件下,过程②会受到抑制;细胞内产生CO2的场所为线粒体基质。
]11.B [此题考查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相互联系。
密闭发酵罐中,酵母菌先进行有氧呼吸,使O2消耗尽,然后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CO2。
]12.(1)有氧(2)无氧(3)氧气浓度很低,有氧呼吸强度很低,而无氧呼吸仍处于抑制状态(4)B点(5)BC(6)(注:大体趋势正确即可)解析 本题考查的角度新颖,考查植物细胞的呼吸作用过程。
A ~B 段O 2的消耗量很大,CO 2浓度上升也很快,白菜在进行有氧呼吸。
C ~D 段O 2浓度接近于0,而CO 2浓度仍在上升,白菜在进行无氧呼吸。
B ~C 段O 2浓度已很低,有氧呼吸强度很低,而无氧呼吸仍处于抑制状态。
从B 点开始,氧气浓度的高低是限制有氧呼吸的因素。
为了有利于较长时间地储存大白菜,应把地窖里的氧气浓度控制在BC 段范围内,因为此时有机物的消耗量最少。
13. (1)BD (2)氧浓度逐渐升高到5%时,无氧呼吸逐渐被抑制,而有氧呼吸十分微弱(3)1.5 (4)B解析 (1)B 点时,该器官释放CO 2量最少,即细胞呼吸总强度最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