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贫油论

合集下载

石油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石油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石油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石油作为现代工业的血脉和现代经济的命脉,对一个国家经济的长远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60多年前,美孚石油公司的技术人员来到中国的土地上,转悠一圈之后,得出了“中国贫油”的结论,甚至搬出唯海相地层生油论,来证明中国是贫油国。

那个时候,石油已经体现出了它的宝贵,没有了它,新中国的发展将举步维艰。

然而,正如我们所知的,大庆和胜利油田的开采,让中国经济的起飞来得更为顺利了。

现如今,石油在经济中扮演的地位越来越重了。

能源供给、特别是石油供给的增长幅度已不能满足中国经济迅速增长、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求,供求差距越拉越大。

去年,中国石油进口量超过1.2亿吨,对外依存度达到40%。

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数据,一般国际公认的警戒线是20%。

我国整整超了一倍。

再来看看我国的石油情况。

按照最新的全国石油资源评价结果,中国可能找到的石油资源储量为619亿吨,目前共找到石油地质储量234亿吨,探明率为37.8%。

特别是广大的西部新探区和海上石油资源的潜力明显,目前的探明率仅为21.5%和22.6%。

于此,西部大开发才更有意义,这不就奔着石油资源去的。

也只能这样才有开发的动力。

中经院在本周最新出刊的「国际情势周报」中,引据上海社科院近期完成的能源报告,认为中国石油安全问题日益严峻,且面临五大挑战。

第一、原油需求持续膨胀第二、供需缺口日渐明显第三、原油进口管道过于单一第四、原油供给受制于人第五、中国承担风险能力脆弱:目前推算,若每桶国际原油价格上升1美元,中国将多支付6亿美元外汇,负担不轻。

经济是要稳定的,因为稳定才会发展,而安全的石油供应是稳定的一大要素,而维护我国石油的安全需面临的挑战,我们任重道远。

另外,这里有两条对石油经济的建议,为更好地保护我国的利益:加快石油产业的市场化改革,将外汇储备转换为石油储备。

据央行发布的2010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28473亿美元。

中国地理歌谣

中国地理歌谣

中国地理歌谣一、有关邻国的(一)陆上邻国朝俄蒙哈吉塔,阿巴印尼锡不丹,南疆邻国有三个,缅甸老挝和越南。

(二)海上邻国东边韩国日本,菲马远在东南。

印尼文莱也是,合称隔海六国。

二、有关疆域的亚洲第一大国,世界排行第三。

地势西高东低,三级台阶一般。

纵横万里之遥,东西时差明显。

东方旭日初生,西陲星斗满天。

北疆千里冰封,南国风和日暖。

西北炎热少雨,青藏积雪终年。

南沙靠近赤道,四季烈日炎炎。

三、四大盆地著名盆地很多,四个最为壮观。

塔里木盆最大,北面紧靠天山。

准噶尔盆其次,形状东窄西宽。

柴达木在青海,四面环绕大山。

四川盆地富饶,资源万万千千。

四、海岸线位于亚洲东部,太平大洋西岸,陆上邻国十五,陆疆公里两万。

渤海起始北边,黄海还有东南。

四海紧靠大陆,海岸曲曲弯弯。

北起鸭绿江口,南到北仑河边。

沙岸岩岸相接,全长一万八千。

五、有关五岳的东西泰(太)华(滑)难走路,南北两横(衡、恒)又受阻。

中部山高耸(嵩)入云,五岳山名诗中出。

六、行政区划(一)按位置东北三省纬度高,自北向南黑吉辽。

华北山西和内蒙,京津两市河北跑。

华东七省有沪市,三江鲁皖闽台岛。

中南五省又一区,海南粤桂湘鄂豫。

西南三省加区市,云贵川藏渝高地。

西北两区和三省,陕甘青宁新疆区。

(二)按名称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二宁福吉安。

云贵川藏陕甘青,台重海内京上天。

还有两个迷途儿,香港澳门已回家。

(三)按简称1冀鲁豫晋内蒙陕,辽吉黑新青宁甘,云贵川,藏湘赣,鄂桂闽粤琼苏皖,京津沪渝浙,宝岛台湾美名传,港澳谱新篇。

2黑吉辽蒙,陕甘宁新,青藏两广,川贵渝南,晋冀鲁豫,鄂湘赣皖,京津沪苏,台闽浙琼。

(四)我国省、自治区、直辖市相邻关系青新甘藏川,桂粤湘黔滇。

皖浙苏鲁豫,鄂赣接西南;内冀辽吉黑,宁陕晋相连;渝加京津沪,福建和台湾。

七、少数民族(一)100万人口以上的少数民族蒙回维藏苗,彝壮布满朝。

土家哈尼傣,哈萨白侗瑶。

(二)中国少数民族歌蒙回维藏苗,土满彝记牢。

壮族人最多,珞巴人最少。

贫油论发展历程-告别贫油

贫油论发展历程-告别贫油

贫油论发展历程-告别贫油发展历程——告别贫油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中国科学进步的历史。

1949年,中国靠着西北地区的几个油田,再加上从一种叫做“油母页岩”的石头里熬出来的油,年产原油一共才12万吨。

这个数量在今天6个小时就开采出来了。

然而中国被扣上“贫油”的帽子,并不是因为这12万吨的年产量。

西方学术界一直认为只有海相沉积盆地里才能有丰富的石油。

因为石油的生成除了温度、压力和时间以外,还要有大量有机物和良好的沉积层。

而当中外学者通过对中国东部地区的勘察发现,中国东部为广泛的在恐龙灭绝以后形成的地层所覆盖,基本上是陆相沉积盆地。

因此,他们断言:中国是一个贫油的国家。

1953年,中国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毛泽东同志指出:要进行建设,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没有石油都转不动。

中国的学者也对中国贫油的断言产生了疑问。

第一次普查对全国大大小小的盆地进行了评价,对它们形成的历史和石油存在的可能性进行了重点研究。

随后,在松辽平原上一个叫大庆的地方,新中国第一口油井诞生了。

中国的石油科学家通过总结归纳,形成了在陆相沉积盆地里也能产生大型的油田的理论。

这就是著名的陆相生油论,它是世界石油开发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

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又先后找到了胜利、大港、辽河、华北、中原等几个大型油田。

到1963年底,周恩来总理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庄严宣告:中国石油基本自给。

从此,中国摘掉了贫油的帽子。

随着改革开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石油已经进入了稳步上升的阶段。

大庆油田含水量逐渐增高,但依然保持稳产20年,年产原油5000万吨的水平,这依靠的是先进的科技对油田的全面模拟监控。

同时,加强科学管理也成为以科技降成本的重要手段。

在中国陆上石油上升发展的时候,海洋石油工业也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无论是海上石油工程设计,还是海上平台建造;无论是海上复杂油气田开采以及复杂地形钻井技术的发展,还是海上油气管道铺设和海底井口的自动化生产,均已步入世界领先者的行列。

历史中关于民族自信的事例

历史中关于民族自信的事例

中华民族自信的5个例子1、李四光粉碎“中国贫油论”李四光,卓越的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立人。

20世纪初,美国美孚石油公司,曾在我国西部打井找油,结果毫无所获。

于是以美国布莱克威尔教授为首的一批西方学者,就断言中国地下无油,中国是一个“贫油的国家”。

年轻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偏偏不信这个邪:美孚的失败不能断定中国地下无油。

他说:我就不信,油,难道只生在西方的地下?在这种强烈的自信心的支配下,他开始了30年的找油生涯。

他运用地质沉降理论,相继发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江汉油田。

他当时还预见西北也有石油。

今天正在开发的新疆大油田,也完全证实了他的预言。

李四光靠自信、自强彻底粉碎了“中国贫油论”。

2、詹天佑修铁路:清朝末年,我国派出了第一批出国留学生。

他们都是些少年。

有个才12岁的少年叫詹天佑,十分聪明好学,又立志为国效力。

后来他学习工程技术毕业,回到了国内。

可清朝政府对本国人才不信任,像修铁路,就都让外国人主持。

詹天佑尽管有才干,也只能当助手。

1905年,修建北京到张家口铁路的消息传开了。

英国和俄国都争着要修,因为他们知道这条铁路在中国的战略要地,掌握了它就能控制中国,双方争执不下,最后达成“协议”,说中国如果不让他们修,他们就什么也不提供。

他们以为中国人离开他们肯定修不成这条铁路。

清朝政府这才让詹天佑担任总工程师。

有人对他不放心,说他自不量力,说他胆大包天,劝他不要承担这项难度非常大的工程。

詹天佑说:“京张铁路如果失败,不但是我的不幸,也会给中国带来很大损失。

外国人说中国工程师不行,我则坚持由自己来办!”为了给中国人争口气,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进去,和工人们一起吃住在工地,细心勘探,大胆试验,经过4年艰苦的劳动,终于成功地修筑了京张铁路。

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志气。

詹天佑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原来那些瞧不起中国工程师的英国人也表示对他由衷敬佩。

3、钱学森归国: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当时任加利福尼亚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钱学森深为祖国的新生而高兴,他打算回国,用自己的专长为新中国服务。

中国古代有关自信的名人事例

中国古代有关自信的名人事例

中国古代有关自信的名人事例以下是###儿童故事频道戴头花的小女孩有一个小姑娘家里很穷,穿不起好衣服,戴不起好看的头花,圣诞节快到了,母亲给她20美元让她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小姑娘高兴的去商店,一路上低着头不敢看四周,她觉得自己特别寒酸,小姑娘想着自己心爱的小伙子,今天晚上不知道谁是他的舞伴,她从不敢和他说话.低头继续走着,来到商店,看到那么多好看的头花,都是用丝绸做的漂亮极了,售货员小姐帮她挑选着:淡绿色的配你棕色头发好看.小姑娘戴上确实很漂亮,她用16美元买下了,还剩4美元,小姑娘激动她从没发现自己原来这样漂亮,她跑出商店,她要让妈妈看看,刚一出门就撞着了一个老头儿,她急忙说了声对不起就跑掉了,老头叫她也没听见,她在街上跑着,心情是那样的美,街上的人们都看她:这是谁家的姑娘,真漂亮,这时迎面走来她心爱的人,小伙子邀请她做今天晚上的舞伴.小姑娘更高兴了,她想,我还有4美元,还能够买喜欢的东西,于是又来到商店,那老头还在那等她,原来小姑娘在撞到老头的时候头花就掉了。

这个故事结束了。

真的是一朵头花补充了这个女孩生命中的缺憾吗?其实,补充缺憾的是她自信心的回归。

而一个人的自信心来自哪里?它来自内心的淡定与坦然。

二、古代故事1、夸父逐日愚公移山精卫填海2、卞和与和氏璧相传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块玉璞(即未经过加工的美玉),把它奉献给了楚厉王。

厉王就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鉴定的结果说是石头。

厉王大怒,认为卞和在欺骗戏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名,砍掉了卞和的左脚。

不久,厉王死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这块玉璞奉献给武王。

武王也使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结果同样说是石头,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卞和的右脚。

武王死后,文王即位。

卞和抱着玉璞到楚山下大哭,一直哭了三天三夜。

眼泪哭干了,最后哭出了血。

文王听说后,就派人问他,说:“天下被砍掉脚的人很多,都没有这样痛哭,你为什么哭得这样悲伤呢?”卞和回答说:“我不是为我的脚被砍掉而悲伤、痛哭,我所悲伤的是有人竟把宝玉说成是石头,给忠贞的人扣上欺骗的罪名。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杰出的科学家第21课“地质之光”李四光学案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杰出的科学家第21课“地质之光”李四光学案

第21课“地质之光”李四光问题导学一、李四光对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活动与探究材料一早在192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布莱克威尔德在《中国和西伯利亚的石油资源》一文中,就提出了“中国贫油论”。

多少年来,国际“权威”们的论断认为:“世界已知油田,大都在海相地层中,而中国大部分是陆相地层,因此,不可能储藏有工业开采价值的石油。

”材料二1954年,李四光应邀到石油管理总局作了题为“从大陆构造看我国石油勘探的远景”的报告,明确指出:“可以这样考虑:从东北平原起,通过渤海湾,到华北平原,再往南到两湖地区,可以做工作,先从新华夏系的旁边摸起,同时在覆盖地区着手摸底,物探、钻探都可以用上,看来是有意义的。

”(1)结合材料探究,布莱克威尔德与李四光的观点有何不同?(2)为印证自己的观点,李四光对我国石油探测作出了哪些贡献?(3)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什么认识?二、对李四光的评价活动与探究材料一李四光是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早年受孙中山“要努力学习,蔚为国用”的勉励,后两度出国留学,在新中国成立之际冲破重重阻碍回到祖国,他打破了两个“洋神话”,被誉为中国的“地质之光”。

材料二“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设起来的大庆油田,是根据我国地质学家独创地质理论进行勘探而发现的。

”——1964年周恩来总理在第三届人大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李四光打破了哪两个“洋神话”?(2)据材料二探究,“我国地质学家独创地质理论”主要指什么?依据“独创地质理论”还有哪些重大的科技成就?(3)李四光的哪些精神值得当今青年科技工作者学习?1.李四光对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1)新中国成立后,李四光主持了新中国的地质工作,组建和领导了地质机构。

(2)他否定了苏联专家关于中国缺油的论调,向党中央提出中国大陆有石油的主张。

在他的努力下,终于找到了丰富的石油资源。

(3)在中国经济困难时期,中国石油达到了自给。

中国石油的自给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摆脱帝国主义的封锁起到了重要作用。

求是作文素材

求是作文素材

求是作文素材《求是作文素材》素材一《李四光打破“中国贫油论”》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那时候啊,世界上好多外国专家都说中国是个贫油国,地下没多少石油。

可是李四光不信这个邪。

他就开始到处考察,中国的山川大地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李四光出门的时候,那背着的包啊就像百宝袋一样,各种地质研究的小工具,锤子啊,放大镜啥的。

有一回,李四光到一个山区考察。

那山又高又陡,要爬上去可不容易。

他穿着那双旧皮鞋,走在崎岖的山路上。

周围的石头看起来乱糟糟的,可李四光眼神可好着呢。

他看到一块大石头,就凑上去,先拿锤子小心翼翼地敲下一小块,再用放大镜仔细地看石头的纹路。

当时啊,太阳可毒了,晒得他后背出汗,就像被水浇了一样,可他丝毫没在意,满脑子都是石头的事儿。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无数次这样艰苦的考察研究,李四光发现我国有好多储存石油的地质构造。

最后呢,中国真的开采出了大量的石油,那些外国专家的“中国贫油论”就被彻底打破了。

李四光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没有盲目相信国外的论断,这是很给我们长脸的事儿。

素材二《苏东坡治水》苏轼也是个干事很实事求是的人。

他在杭州当官的时候,那里洪水泛滥,老百姓苦不堪言。

苏轼看到这种情况,没有坐在衙门里瞎指挥。

他披上蓑衣,戴上斗笠,就像个普通百姓一样跑到河边去查看。

他到河边一看,那水涨得都快漫到岸上的房子了。

他沿着河道走啊走,仔细观察水流的走向和河道堵塞的地方。

有一次,他看到一个地方的淤泥堆积得像小山一样高,堵住了好多河水的去路。

苏轼就叫来了很多百姓,亲自和百姓们一起清理淤泥。

他挽起袖子,拿起铲子就干。

那手啊,很快就磨出了水泡。

他一边干活一边和百姓聊天,听听他们对治水的看法。

经过他的努力,不光清理了淤泥,还修了堤坝啥的。

而且苏轼还做了长远的打算,他利用湖水修了个叫“苏堤”的东西,这不仅能防洪,平时看起来还挺美,就像一条玉带横在湖上。

苏轼治水就是实实在在面对问题,想尽办法解决实际困难。

素材三《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袁隆平爷爷对杂交水稻的研究那也是实实在在地干啊。

第3课: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

第3课: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

大庆油田
1965年石油产量达到113大1.港5油万田吨,国内 石油产品的消费全部实现自华给北。油田
胜利油田 江汉油田
他是中国第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难》的谱写者
他的雕塑和孔子、鲁迅等中华名人一起“落户” 在中华世纪坛,供全国人民纪念
他曾是前清进士、同盟会员、共产党员、中国 科学院副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地质部部 长
——“实业救国” 2、留学英国(1912—1918):学习采矿、地质,
获得硕士学位。
李四光在伯明翰大学学习期满时,有一位好心的老
师找到他说:“印度有一个矿山需要聘请一位高水 平的工程师,待遇十分优厚。凭你的学识和水平, 完全可以胜任这个职务。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可以 介绍你去。”
“不,谢谢。”李四光态度严肃地回答说, “我学习地质,是为了繁荣自己的祖国,造福于中 华民族。外国的条件再优越,也解决不了我们中华 民族的贫穷问题。我是个中国人,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回中国去。 为祖国找矿,才是我的志向。”
他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建人,他把“中国贫油 论”的帽子甩进了太平洋
他曾当选中国科技协会主席,世界科技协会副 主席,又入选苏联科学院院士
第3课: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
教学指导意见要求: 基本要求 了解李四光的主要事迹:留学 归来报效祖国、创建地质力学、 推动中国石油和其他矿产资源 的开采。 感受李四光的科学精神和爱国 情操,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 责任感。 发展要求 认识李四光的科学成就对中国 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
3、对地质力学的运用
一战期间,为寻找石油,美国 美孚石油公司在中国西北打 了7口井,花了几百万美元, 因收获不大走掉了。
1922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 断言:“中国东南部找到石 油的可能性不大;西南部找到 石油的可能性更是遥远;西 北部不会成为一个重要的油 田;东北地区不会有大量的石 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布克威尔德抛出“中国贫油论”,并得到美孚在陕北采油的失败的佐证,而且这一理论还得到了西方许多地质学家的赞同和我国一些地质学家的附和的情况下,李光并没有轻易的相信那些西方的所谓“专家”。

而是运用所学到的知识,通过认真的分析和严谨的学术推理,从理论上推翻了美国专家的“唯海相地层生论”得出了:“新华夏构造体系沉降带有‘可能揭露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沉积物’。

这个沉积物指的就是石油。

”的重要结论,并通过通过科学的实践检验了其理论的正确性,最终推翻了“中国贫油论”这个扣在中国人头上几十年的帽子。

我十分认同李四光的做法,首先真理都具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和相对性,就像“唯海相地层生油论”虽然在当时的科学技术和实验条件下被证明有些道理,但是这最多也就是一个相对真理,而只有中国发现大量石油也印证了这个在当时人们所奉行的所谓“真理”是错误的。

再者说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验证一个真理是否是真正的“真理”。

“中国贫油论”的破产说明:
1:真理是具有相对性和局限性的,我们不能单纯的相信权威,相信自己的主观判断来否认真理的相对性和局限性,否认真理与谬误的对立统一性。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在人的认识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李四光提出“中国不贫油”的理论之所以得到世人的认可,究其原因并不是说他的理论推理多么的严谨周密,究其原因是应为在实践中他的理论得到了验证。

3:虽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这并不是说任何时候的实践都可以完全的证实一切理论和驳倒一切谬误,实践对真理的检验是一个过程,任何时期的实践都会受到诸多条件的制约,所以实践对于真理的检验是一个辩证的过程。

就如同受制于种种因素,美国人并没有在中国找出石油,但是这并不能证明中国真的没有油,应为他们没能理解实践对真理的检验是一种辩证的关系。

通过这个案例,我了解到实践和真理是怎么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
在布克威尔德抛出“中国贫油论”,并得到美孚在陕北采油的失败的佐证,而且这一理论还得到了西方许多地质学家的赞同和我国一些地质学家的附和的情况下,作为一个地质学家、爱国人士的李四光并没有盲目支持“中国贫油论”这一观点,而是一直关注和研究中国的地质和能源问题。

他根据自己提出的地质力学理论,在1928年指出,“美孚的失败,并不能证明中国没有油田可办。

”于1934年他又提出:新华夏构造体系沉降带有“可能揭露有
重要经济价值的沉积物”。

这个沉积物指的就是石油。

推翻了“唯海相地层生油论”,并在以后通过实践证明了其理论的正确性,随着各大油田的发现,“中国贫油论”被推翻了。

我很认同李四光的做法,主要是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多数人认为对的事情,并不能说明它是真理,真理一定是符合逻辑的,但符合逻辑的不一定是真理,必须要经过实践来检验。

并且,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真理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

“中国贫油论”的破产说明了:第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李四光用理论和实践推翻了“中国贫油论“正是说明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第二,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的条件性,即任何实践都受到一定具体条件的制约,因而都具有一定的局限。

例如,美孚在陕北采油的失败,不能说明中国没有石油,体现了实践对真理的检验的条件性。

从本案例中我主要了解了真理的检验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