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

合集下载

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锻炼很重要

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锻炼很重要

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锻炼很重要髋关节置换术是对于重度骨关节患者进行治疗的常用手段,髋关节置换术又可分为全髋关节置换术以及半髋关节置换术,其中半髋关节置换术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近年来,由于骨折、骨肿瘤以及骨关节炎等疾病需要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逐年增多,然而对于该类患者手术治疗仅仅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在手术后进行规范的康复锻炼也非常关键,这也是预防术后并发症和取得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1.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锻炼很关键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广泛应用,关于手术后的康复锻炼也受到广大患者和家属的关注。

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手术后正确规范地进行康复锻炼,是预防术后各类并发症的重要环节,并且规范化的康复锻炼还可帮助提升患者的肌力水平,进一步扩大关节局部的活动度,从而促使肢体动作协调性的尽快恢复,有利于加快肢体功能康复进程,因此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锻炼非常关键。

1.髋关节置换术后可以分阶段康复锻炼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有重点的进行康复功能。

锻炼一般可以分为六个阶段,在每个阶段又有不同的注意事项。

1.第一阶段(术后1~3天)患者在髋关节置换手术后的一至三天,主要可进行一些肌肉收缩练习以及远端关节运动练习,该阶段的康复锻炼目标是加快下肢局部血液循环,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出现。

在锻炼中可以采取以下方式:首先进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练习,可以保持仰卧体位使下肢充分伸直,对于股四头肌进行主动的收缩之后,缓缓地不断向近端进行牵拉髌骨,并维持大约五到十秒左右休息,五分钟后继续练习上述动作,患者可以每天坚持重复做90次;其次,可以进行踝关节的运动,保持仰卧体位,对于足趾可以主动地完成伸屈活动和踝关节拓取活动,各个动作需要维持十秒左右,之后可以放松休息,以上动作患者每日可坚持重复做90次;第三,可以作臂肌收缩运动锻炼,保持仰卧体位将腿充分伸直,使上肢放在身体双侧,之后对臀部肌肉进行有意识的收缩,维持十秒后可以放松该动作,患者每天可以重复练习60次;第四,进行髌骨的推移活动,保持仰卧体位家属可从旁对其髌骨进行轻微推动,从而促使髌骨能够上下左右微微活动,该运动锻炼每日可完成30次。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功能锻炼是促进骨康复的重要环节,人工髋术后早期指导病人患肢功能锻炼,不仅可以促进患肢血液循环,而且有利消肿、防止肌肉萎缩及避免关节僵硬等重要作用现将手术后功能锻炼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早期患肢各关节功能锻炼髋关节的功能锻炼直腿抬高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

方法:直腿抬高患肢保持3~5s,重复做,直到感到疲惫,每日练习做,同时练习绷腿运动,每日2~3次,每次20~30次。

踝关节的功能锻炼踝屈伸及踝旋转锻炼术后即可逐步屈伸足踝部,做到完全恢复时。

方法:活动踝部先向一侧转,再向相反方向转,每日3~4次,每次5~6次。

每次5~10min。

2 早期活动早期的坐、立、行走的锻炼。

坐姿坐着或躺着时,避免双腿交叉或盘腿动作,椅、凳、沙发宜稍高,最好有靠背或扶手。

大小便不宜用蹲厕,马桶也不宜太低,最好装有扶手,以利起身站立。

避免弯腰捡拾地上物品。

要保持髋部的外展中立位,以免引起髋关节的脱位。

站立锻炼适用于术后6~7天,注重骨水泥假体使用者,术后患肢可立即逐步负重,非骨水泥假体使用者,术后6周,患肢才可逐步负重。

先做站立屈膝活动,将患肢向胸部方向提起,注重膝部不要超过腰部,维持不动,再进一步行站立外展髋部,把身体挺直,将患肢向外侧举起,然后慢慢放回着地。

行走锻炼2.3.1用行走器行走站立锻炼后,即可用行走器行走,方法:先把行走器向前移动一小步,身体向前移动,患肢抬起,让患者足后跟着地,逐渐全足平放在地上,然后再移动健肢,尽量走平衡,逐渐加重患肢的负重。

带拐杖或手杖行走当没用行走器患者也可以站立及平衡时才可用拐杖和手杖。

用行走器助步,帮助患者获得平衡后,然后再用双拐,以后再用单拐,拐杖握在健侧的手中。

2.3.3步行当患者觉得自己扶拐行走已完全获得平衡力的时候,即可弃拐行走,每日2~3次,每次20~30min,以后逐渐调时间和强度,这样可有助于保持下肢的力量。

2.3.4上下楼梯行走上下楼梯时,患者需要他人的帮助及扶手的支持,每次只能上下一层楼梯,切记“上用健肢,下用患肢”,注重不要上高于14cm的台阶,每走一步一定要握紧扶手,保持身体平衡。

全髋置换术后功能训练

全髋置换术后功能训练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康复训练随着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在我国逐渐普及,术后康复训练也引起足够重视,其方法也日渐完善。

进行康复训练可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防止髋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粘连,挛缩,减少住院间。

一般将康复训练计划分为4个阶段:第1阶段(肌力训练,主要是肌肉等长收缩训练),护士帮助患者实施规定的锻炼项目,包括: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

②踝关节主动背屈背伸运动。

③主动臀收缩运动。

④被动髌骨推移运动。

此阶段训练持续3~5天。

第2阶段(关节活动训练),在进行上述训练的同时增加关节活动训练,并逐渐加大活动范围,运动时由被动向主动过渡,包括:①仰卧位直腿抬高运动,抬高在3O度以内。

②仰卧位屈髋屈膝运动,由护士帮助在不引起疼痛的情况下屈髋小于9O度。

③仰卧位患肢外展运动。

④卧位到半卧位运动.摇高床头小于9O度。

此阶段持续4~5天。

第3阶段负重行走训练).实施康复训练7~1O天后即开始,指导家属协助患者进行锻炼,包括:①侧卧位外展运动,运动时双腿间夹1个枕头,禁止内收,内旋。

②卧位到坐位运动,利用健腿和双手的力量将患腿移至小腿能自然垂于床边。

③坐位到站位点地训练,拄拐站立,患肢不负重。

④站位到行走训练,骨水泥假体固定型患者下床时即可负重或部分负重练习,非骨水泥假体固定型患者下床应许少量负重,从脚尖点地一部分负重一完全负重。

此阶段持续2周。

第4阶段(生活自理能力训练阶段),为开始锻炼4周后,患者进行主动锻炼,包括:①在扶助器下练习下蹲训练,上下楼梯训练。

②借助辅助设备完成日常的穿裤,穿鞋等动作,直至功能康复。

为提高手术疗效,国外发达国家在术后对THA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已成为不可缺少的部分,使得手术的最终效果,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达到了更高水平。

总结康复训练方法,主要体现在肌力训练,关节活动范围训练,负重与行走和生活自理能力训练4个方面,其中肌力训练是该手术后康复最重要的部分,但每个环节开始训练时间各不相同。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功能锻炼是促进骨康复的重要环节~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指导病人患肢功能锻炼~不仅可以促进患肢血液循环~而且有利消肿、防止肌肉萎缩及避免关节僵硬等重要作用现将手术后功能锻炼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早期患肢各关节功能锻炼1.1髋关节的功能锻炼直腿抬高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

方法:直腿抬高患肢保持3,5s~重复做~直到感到疲惫~每日练习做~同时练习绷腿运动~每日2,3次~每次20,30次。

1.2踝关节的功能锻炼踝屈伸及踝旋转锻炼术后即可逐步屈伸足踝部~做到完全恢复时。

方法:活动踝部先向一侧转~再向相反方向转~每日3,4次~每次5,6次。

每次5,10min。

2 早期活动早期的坐、立、行走的锻炼。

2.1坐姿坐着或躺着时~避免双腿交叉或盘腿动作~椅、凳、沙发宜稍高~最好有靠背或扶手。

大小便不宜用蹲厕~马桶也不宜太低~最好装有扶手~以利起身站立。

避免弯腰捡拾地上物品。

要保持髋部的外展中立位~以免引起髋关节的脱位。

2.2站立锻炼适用于术后6,7天~注重骨水泥假体使用者~术后患肢可立即逐步负重~非骨水泥假体使用者~术后6周~患肢才可逐步负重。

先做站立屈膝活动~将患肢向胸部方向提起~注重膝部不要超过腰部~维持不动~再进一步行站立外展髋部~把身体挺直~将患肢向外侧举起~然后慢慢放回着地。

2.3行走锻炼2.3.1用行走器行走站立锻炼后~即可用行走器行走~方法:先把行走器向前移动一小步~身体向前移动~患肢抬起~让患者足后跟着地~逐渐全足平放在地上~然后再移动健肢~尽量走平衡~逐渐加重患肢的负重。

2.3.2带拐杖或手杖行走当没用行走器患者也可以站立及平衡时才可用拐杖和手杖。

用行走器助步~帮助患者获得平衡后~然后再用双拐~以后再用单拐~拐杖握在健侧的手中。

2.3.3步行当患者觉得自己扶拐行走已完全获得平衡力的时候~即可弃拐行走~每日2,3次~每次20,30min~以后逐渐调时间和强度~这样可有助于保持下肢的力量。

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功能锻炼及护理体会

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功能锻炼及护理体会

将2 0 1 2 年2 ) 1 至2 0 1 3 年4 月人住我 院骨伤 科的4 8 例髋关节置换术 患 者 随机分为两 组 ,观察组2 4 例 ,男1 3 例 ,女 l 1 例 ,年龄4 l ~ 6 7 岁 ,平 均 年龄 ( 5 2 5 ±2 . 5 )岁 ;对照组2 4 例 ,男 l 4 例 ,女 1 o N ,年龄4 2  ̄ 6 8 岁 ,平均年龄 ( 5 4 . 5 ± 2 . 5 )岁 ;其 中股骨 颈骨折2 7 例 ,无菌性股骨 头 坏死l 3 例 ,髋关 节骨性关节 炎8 例 ;两组患者性 别 、年龄 、疾病严 重 程度等方面 比较 没有 明显差异 ,没有 统计学 意义。
1 1一 般资料
1 . 3 . 2 术后第 3 天 :屈 伸膝 和髋关 节运动 ,先屈 曲关节 ,在 不引起异
常疼痛 的情况下屈髋< 6 0 。 ,然后伸直 患肢 ,避 免 内收 内旋 ,一组 1 0 次 ,2 组/ d 。膝部外展运动 ,两腿伸直 ,向外展开 ,再 回收 ,避免 完全 并拢 ,一组 1 O 次 ,4 组/ d 。直腿抬高运动 ,将 患肢伸直 ,绷 紧肌 肉 ,主 动抬高患肢在3 O 。 以内 ,保持 l O s ,一组 1 0 次, 4  ̄ J t / d 【 4 】 。主要是 为了下 发展肌力 ,加强髋膝关节的主动屈伸。 1 I 3 _ 3术后4  ̄ 7 d :训练坐起 ,将 身体移 至床 边 ,然后 支撑床坐起 ,将
1 . 2护理方法
【 关键 词l 髋关 节置换 术 ;功 能锻 炼 ;护 理体 会
中图分 类号 :R 4 7 3 . - 8 1 9 4( 2 0 1 3 )3 5 - 0 2 6 8 - 0 2
髋关节置换 术是指应用人 工假 体置换 已经损 害的髋 关节 ,以缓解

人工全髋置换术患者的功能锻炼指导

人工全髋置换术患者的功能锻炼指导

5 2一
T ODAY NURS J n , 0 2 No 6 E, u e 2 1 , .
人工全髋置换术 患者 的功能锻炼指导
邱 菊
摘要 总结 了3例人 工全髋 置换 术患者术前及术后康复训练 。 4 包括 术前做好心理护理 , 护士、 患者 、 家属 共同参与制订切 实可行 的康
23 _ 大 多 数 患者 3d 伤 口疼 痛缓 解 , 以鼓励 患者 早 期下 地 .83 . 后 可 站立 。 床方法 : 下 患肢 先 移 至 健 侧 床 边 , 侧 腿 先 离 床 脚 着 地 , 健 由 他 人 协 助 患侧 腿 离 床 , 地 , 凭 双 拐站 起 , 床 时 按 相 反顺 序 脚着 再 上 进 行 。 床 活 动 第 1 , 边 凭 双 拐 站立 5 1 i, 不 适 时健 侧 离 天 床 ~ 0 mn 无 和 拐杖 支撑 身体 重量 , 小 步 围 床 行走 ; 床 活 动 第 2 , 凭 双 迈 离 天 可 拐 在病 房 内行 走 ,逐 渐延 长 距 离 ,时间 逐渐 增 加 , 每 次不 超 3 但 O mn 上 、 午各 1 , 走 时患 肢始 终保 持 外 展3 。 右 , 不 负重 , i, 下 次 行 0左 并 护士 或 者 家属 在旁 边 守护 以防 意外 。 2 穴 位按 摩 . 4 足 三 里具 有 调 理脾 胃 、 中益气 、 补 通经 活 络 、 风 疏 化 湿 、 正祛 邪 之 功 能 , 扶 经常 按 摩 足三 里 , 使 胃肠 蠕动 有 力 而 规 可 律 , 能 提 高 多种 消 化 酶 的活 力 , 进 食 欲 , 助 消化 ; 并 增 帮 阴陵 泉 具
2 术前 指 导 21 心 理指 导 .
髋 (9 。 , < 0 )禁止 内收外旋 , 每次 1下 ,~ 次/。 0 34 d ⑥侧 卧位外展 , 翻身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及康复锻炼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及康复锻炼

三.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适应症:
• 1、陈旧性股骨颈骨折不愈合或老年股骨颈骨折头 下型愈合困难的。
• 2、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晚期。 • 3、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强直性脊柱炎。 • 4、骨性关节炎或退行性关节炎的晚期。 • 5、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所致髋关节疼痛或腰痛。 • 6、陈旧性的髋关节感染或结核所致髋关节畸形和
浅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的护理和 功能锻炼
一.髋关节解剖
• 髋关节由股骨头与髋臼组成。髋关节为多轴性关节, 能做屈伸、收展、旋转及环转运动。根据疾病和治 疗需要,可单独置换股骨头或同时置换股骨头与髋 臼,也可仅置换髋臼与股骨头表面,分别称为股骨 头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和髋关节表面置换术。 随着骨科疾病年轻化的趋势日益增加,人工关节置 换术已经成为治疗髋部疾病、重建髋关节功能最常 见的手段之一。
四、术后护理
专科护理
体位:做到“三防”。一防:防过度屈曲和伸直,术后在膝关节下垫一 软垫;二防:防内旋,术后穿防旋鞋或下肢皮牵引,保持外展30°中立 位;三防:防内收,两下肢间放一软枕,肢体外展位,防健侧肢体近患 肢而过度内收。将患者双下肢分开,患肢呈外展中立位(患肢外展30° 足尖向上),两腿间夹三角枕。薄软枕平膝纵向放于小腿间,抬高患肢 ,足跟及腘窝悬空,每2h翻身、扣背。 放置便盆时,床头稍抬高15 °,患肢与便盆在同一水平线上,防止内旋 和内收,可在腰下垫一软枕,臀部与大腿同时上抬足够高度,从健侧取 放便盆,患肢保持外展中立。
神经和血管损伤:观察有无下肢麻木、活动障碍、肌无力等;观察伤
口局部出血情况及引流情况。
脱位及半脱位:观察有无髋关节活动性疼痛,关节主动、被动运动受
限,下肢异常内旋、外旋或缩短。一经怀疑,ⅹ线检查可确诊。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康复训练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康复训练

2 1 术前 康 复 训练 .
握正确 的功 能 锻 炼方 法 , 免术 后 因手术 刺激 不 能 避 有效锻 炼 。首先 将 患 者 安 置 在 有拉 手 的床 上 , 练 训 引体 向上 运 动 , 手拉 拉手 或 用 双 肘关 节 及 健 侧 下 双 肢 屈 曲支 撑抬 臀 , 日 1 每 5—3 0次 。深 呼 吸及 咳 嗽锻 炼 : 日锻 炼 2次 , 每 每次 1 O一1 i, 5mn 或依 据 年龄 大 小 口吹 中号或 大号气 球 , 以提 高 肺活 量 。肌力 锻 炼 : 股 四头肌 锻炼 , 患肢外 展 1。一 O外 展 中立位 , 部 5 3。 膝 下 压伸 直 , 脚尖 用 力上 勾 , 腿 肌 肉绷 紧 , 持 1 大 坚 O一
当天 , 因手术 刺激 , 人体 力 消 耗 大 , 炼次 数 1—2 病 锻
次 即可 , 每次 1 n 可有 被动 活 动 到主动 活 动 。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mi,
术 后 1d 根据 病 人 体 质及 耐 受程 度 , 原 有 基 础 上 : 在 术 前 训练 的 目的是 让 病人 掌 增 加 活动 时 间 和 锻 炼 强度 。肌力 锻 炼 , 肉等 长 等 肌 张 收缩 , 关 节活动 , 日3— 踝 每 4次 , 每次 3 n 0mi。锻
1 后放 松 , 次 做 3 n 每 日 4, 5s 每 0mi, 。 5次 。股 二 头
肌锻 炼 : 患肢 中立 位 , 跟 用力 下 压 , 足后 脚背 背 伸 , 膝
换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指导 ,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 本组 共 8 5例 , 5 男 5例 , 3 女 O例 , 年 龄3 7 8— 6岁 , 均 6 平 3岁 , 中股骨 头缺血 性坏 死 7 其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是促进骨康复的重要环节,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指导病人患肢功能锻炼,不仅可以促进患肢血液循环,而且有利消肿、防止肌肉萎缩及避免关
节僵硬等重要作用
现将手术后功能锻炼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1、早期患肢各关节功能锻炼
? 1.1髋关节的功能锻炼直腿抬高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

方法:直腿抬高患肢保持3~5s,重复做,直到感到疲惫,每日练习做,同时练习绷腿运动,
每日2~3次,每次20~30次。

? 1.2踝关节的功能锻炼踝屈伸及踝旋转锻炼术后即可逐步屈伸足踝部,做到完全恢复时。

方法:活动踝部先向一侧转,再向相反方向转,每日3~4次,
每次5~6次。

每次5~10min。

? 2 ?早期活动早期的坐、立、行走的锻炼。

? 2.1坐姿坐着或躺着时,避免双腿交叉或盘腿动作,椅、凳、沙发宜稍高,最好有靠背或扶手。

大小便不宜用蹲厕,马桶也不宜太低,最好装有扶手,以利起身站立。

避免弯腰捡拾地上物品。

要保持髋部的外展中立位,以免引起髋
关节的脱位。

? 2.2站立锻炼适用于术后6~7天,注重骨水泥假体使用者,术后患肢可立即逐步负重,非骨水泥假体使用者,术后6周,患肢才可逐步负重。

先做站立屈膝活动,将患肢向胸部方向提起,注重膝部不要超过腰部,维持不动,再进一步行站立外展髋部,把身体挺直,将患肢向外侧举起,然后慢慢放回着地。

? 2.3行走锻炼
? 2.3.1
?2.3.3步行当患者觉得自己扶拐行走已完全获得平衡力的时候,即可弃拐行走,每日2~3次,每次20~30min,以后逐渐调时间和强度,这样可有助于保持
下肢的力量。

?2.3.4上下楼梯行走上下楼梯时,患者需要他人的帮助及扶手的支持,每次只能上下一层楼梯,切记“上用健肢,下用患肢”,注重不要上高于14cm的台阶,每走一步一定要握紧扶手,保持身体平衡。

? ? 3、完全康复后的锻炼
? ? 3.1抗力性屈伸髋的动作方法:双足稍分开站立,伸膝把患肢移向前方,回原地,再将患肢向后伸,回原地。

3.2踏车练习此练习在步行练习之后,一般在术后2~3周,也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练习时双足踩住踏板,先向前踏再向后踏,当患者觉得稍有力后,一般在4~6周,再加大踏脚的阻力,能骑满圈后逐渐降低坐垫,以增加髋关节的屈伸度。

3.3适当的体育锻炼可进行的体育运动包括散步、园艺、跳舞、保龄球、乒乓球、游泳,并保持适量体重。

避免对新髋产生过度压力造成磨损的活动,如跳跃、快跑、滑冰、滑
水、网球。

? ? 总之,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循序渐进,劳逸结合进行全方位的患肢功能锻炼,防止了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关节粘连、肌肉萎缩及关节僵,增加了患者腿和踝的血液循环,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满足度,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