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试卷第1页,总7页绝密★启用前七年级语文月考考试范围:一、二单元;考试时间:50分钟;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题号 一 二总分得分㈠ ㈡㈢㈠㈡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本试题共二道大题,含17道小题。

其中,第1-7小题为“语言积累及运用”;第8-17题为“阅读”。

一.语言积累及运用[本题满分61分]语言基础知识题每题1分,共20分评卷人得 分(一)语言基础知识[本题满分20分] 1. 根据拼音写汉字(10分)jué( )别 qiáo ( )悴 tān ( )痪 分qí( )干sè( ) liáo ( )亮 抖sǒu ( ) 翻来fù( )去 lìn ( )啬 徘huái ( )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0分)应和.( ) 风筝.( ) 澄.( )清 贮.( )蓄 咄咄.( )逼人 粗犷.( ) 匿.( )笑 静谧.( ) 一霎.( ) 捶.( )打诗文理解与默写填空题每题1分,选择题每题3分,共29分试卷第2页,总7页评卷人得 分(二)诗文理解与默写 (29分) 3.根据提示默写(20分)(1) 水何澹澹, 。

(2) ,洪波涌起。

(3) 我寄愁心与明月, 。

(4) ,风正一帆悬。

(5) ,江春入旧年。

(6) 乡书何处达, 。

(7) ,小桥流水人家。

(8) 夕阳西下, 。

(9) ,影入平羌江水流。

⑽夜发清溪向三峡, 。

⑾ ,崔九堂前几度闻。

⑿ ,应傍战场开。

⒀ ,受降城外月如霜。

⒁树叶子却绿得发亮, 。

⒂ ,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⒃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⒄还有各种花的香, 。

⒅牛背上牧童的短笛, 。

⒆一点点黄晕的光, 。

⒇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

4.诗歌理解(9分)(1)选出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曹操《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济南的冬天》语言训练(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济南的冬天》语言训练(含答案)

语言训练
1.在下面括号中分别填入一个成语,要求与它前面的那个成语形成一种对偶。

愚公移山——()
心里有鬼——()
守株待兔——()
狗仗人势——()
雪中送炭——()
瓜熟蒂落——()
2.在小组或班上向大家说说你家乡的冬天是什么样子,再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将你家乡冬天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字数不限。

参考答案:
1. 精卫填海、目中无人、缘木求鱼、狐假虎威、锦上添花、水到渠成。

解析:注意平时对成语的积累。

对偶是结构相同,意思相关,根据这一特点来填写相应的成语。

2.写作提示:此题训练我们的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

我们可以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冬天包蕴的内容是很丰厚的,如冬天的阳光,冬天凛冽的寒风,还有那银白的雪花等等。

作为写景的文章,我们必须要准确地把握住景物的特征,然后有层次的立体地去表现其特征。

作文中应注意选景和绘景。

上海市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精选及答案(1)

上海市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精选及答案(1)

上海市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优选及答案(1)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某校九( 1)班展开以“自强奋进”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1)请你按要求改正下边的邀请函。

邀请函敬爱的丁老师您好 ! 为了弘扬拼博精神,显现同学们的青春风范,九( 1)班将于本周二( 10 月 23 日)下午在班内举办以“自强奋进”为主题的班会,特邀请您光临指导。

九( 1)班班委会2019年10 月21 日①邀请函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________,“正确的写法是“ ________。

”②邀请函中使用不适合的一个词是“ ________,“应替代为” ________。

“③ 邀请函的内容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改正建议。

________(2)联合下边几则名言,研究“发奋图强”的内涵。

①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卫灵公》②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三十三章③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图使我折服。

——贝多芬(3)某同学在活动中,收集到了一副残破不全的春联,将春联增补完好,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此春联的上联应是()。

(a) ________铸就绚烂(b)一路风雨兼程磨砺意志A.苦乐共享三载B.三载苦乐共享C.三载共享苦乐D.共享三载苦乐【答案】( 1)拼博;拼搏;光临;光临;应点明详细时间,如“本周二(10月23日)下午第三节课(或 3 点)”。

(2)自立自信;勇于战胜自己弊端;不向困难低头。

(3) B;b【分析】【剖析】【剖析】(1)① 依据平常对字形的累积可知,“拼博”应为“拼搏”;②光临,多用于书面用语,到达;到临 ( 多用于嘉宾),尤指上司到来。

光临,多用于口语: 敬辞,称来宾到达。

故“光临”应改为“光临”③邀请函中的时间是本周二(10 月 23 日)下午,这个时间不详细,应当为详细的时间,如“本周二( 10 月 23 日)下午第三节课(或3点)”。

( 2)仔细阅读这几句话,经过重点词语领会句子的内涵,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是指拥有君子品德的人,碰到问题先从自己找原由,而那些小人,出现麻烦老是想方想法推辞责任,抛清自己,从不会去反省自己,从自己找原由。

信阳市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专题复习 语言运用(附答案)

信阳市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专题复习 语言运用(附答案)

信阳市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专题复习语言运用(附答案)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与自己相处的前提是保持高尚的价值追求。

②有什么样的人生追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选择,应当自觉培养自省、敬畏、慎独意识,排出外界纷扰对内心的侵袭。

③提升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关键在于能否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④知识是提升修养的精神食粮,应当善于把零星的时间“焊接”起来,以永不满足的态度去学习,不断用新知识________、________。

(1)请提取第①句的宾语部分。

(2)第③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3)请将下面的语句分别填在第④句的横线上。

(只填序号)A.丰富自己 B.充实自己知识是提升修养的精神食粮,应当善于把零星的时间“焊接”起来,以永不满足的态度去学习,不断用新知识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保持高尚的价值追求。

(2)提升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关键在于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3)B;A【解析】【分析】(1)这个句子的主语是“与自己相处的前提”,谓语动词是“是”,宾语应为“保持高尚的价值追求”。

(2)这个句子一面对两面,应该删去“能否”。

(3)“充实”是“使内容丰富”的意思,应该是先充实自己,在此基础上才能丰富自己。

故选BA。

故答案为:⑴保持高尚的价值追求。

⑵提升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关键在于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⑶ B;A【点评】⑴本题题考查的是语法知识的理解能力。

考生要对结合题意,仔细辨析,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并且要会运用。

⑵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和修改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注意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成语的运用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词语意思的理解,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判断。

2.在成长的历程中,有的人需要战胜孤独和恐惧,有的人伤痕累累,有的人见证了世态的炎凉……学校举行主题为“话说成长”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期末专项复习五 综合实践 语言表达与运用(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期末专项复习五 综合实践 语言表达与运用(含答案)

专项复习五综合实践——2020年秋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时间:90分钟满分:70分1. 七年级(3)班举行“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中有些问题,请你来参与解决。

(12分) (1)为激发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热情,请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4分)(2)处于网络时代的中学生,网络交友已经成为交友的一种重要方式。

(4分)请根据下面的调查表写出你的发现。

中学生结交网友调查表我的发现:(3)互联网丰富和改变了现代人的交友方式,多种多样的网络交友方式有利也有弊。

请你就目前以QQ和微信为代表的网络交友的方式,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4分)2. 某中学对在校学生有关“阅读”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并将调查发现公布出来。

(12分)材料一课外阅读。

材料二语文学困生。

阅读能力:10%的学生基本读不懂作品,55%对作品的内容写法似懂非懂,35%看不出作品好在哪里。

写作水平:情感积累欠缺,矫揉造作;知识面狭窄,素材贫乏;立意肤浅,认识能力偏低;写法粗陋,语言枯燥。

(1)研读以上两则材料,写出你探究发现的结果。

(4分)(2)该校某班拟于“世界读书日”期间开展以“爱读书、会读书”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有针对性地设计一项活动。

(4分)(3)为纪念“世界读书日",中国邮政于2016年发行了一枚邮票。

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语句通顺。

(4分)3.综合性学习。

(12分)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以其独特的美感形式,陶冶性情,滋润心灵,伴随我们成长。

某中学七年级(2)班正在开展以“走进文学部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邀请你参加。

(1)班级计划办一期“书香满校园,共享读书乐”的主题黑板报,请你为这期黑板报策划两个栏目。

(4分)栏目一:名人读书故事栏目二:栏目三:(2)(朝花夕拾》和《西游记》都是著名的文学作品,请你写一段推荐语,向同学们推荐其中一本书。

(不少于50字)(4分)在活动中,老师安排你去邀请本市很有名的丁作家于下周五下午三点来学校作一场文学报告会,你准备怎么对作家说?请写下来。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 语言运用含答案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 语言运用含答案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语言运用含答案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2018年春节期间,央视综合频道全新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节目播出收获如潮好评,九年级(5)班也开展了“教材经典咏流传”活动。

(1)【语言之妙我来赏】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思考并写出节目组所取名称中“咏”字的内涵。

(2)【教材经典我推荐】老师让同学们推荐适合传唱的教材经典(诗、词、文皆可)向节目组推送,请从课本的经典作品中选出自己喜欢的一篇在微信朋友圈分享,并仿照示例写出推荐理由(至少用一种修辞,30字左右)。

示例:《大道之行也》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中华民族追求和谐大同社会的道路。

【答案】(1)“咏”字一语双关,既点明了节目“和诗以歌”的形式(即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又传达出节目组希望传统经典诗词永远流传的意思。

(2)推荐经典《江城子·密州出猎》,推荐理由:豪情满怀奇男子,心系国家伟丈夫!(对偶)【解析】【分析】(1)“咏”,本义是唱,声调有抑扬地念。

这个字点明了节目“和诗以歌”的形式(即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另外,“咏”和“永”谐音,永远的意思,传达出节目组希望传统经典诗词永远流传的意思。

(2)能从教材中推荐一篇适合传唱的经典文章,诗、词、曲、短小的散文等皆可,推荐理由可从思想感情方面考虑,注意要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如:推荐经典《江城子·密州出猎》,推荐理由:豪情满怀奇男子,心系国家伟丈夫!(对偶)故答案为:⑴“咏”字一语双关,既点明了节目“和诗以歌”的形式(即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又传达出节目组希望传统经典诗词永远流传的意思。

⑵推荐经典《江城子·密州出猎》,推荐理由:豪情满怀奇男子,心系国家伟丈夫!(对偶)【点评】⑴本题考查赏析节目名称内涵的能力。

答题时要结合实际分析节目名称的表面意思和深层意思。

⑵本题既考查对经典文章的理解能力,也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属于综合考查题,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对课本中的每篇课文都要认真学习,积累字词、文学及文化常识,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等。

语文初中语言运用练习题含答案

语文初中语言运用练习题含答案

语文初中语言运用练习题含答案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学校开展“亲近经典”读书活动,请你参加。

(1)【我阅读我朗诵】小明在朗诵叶赛宁的《夜》时,遇到一些困难,请你帮助解决。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夜莺的歌声沉寂了/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朗诵这一诗节,应采用的语调是()A. 舒缓B. 欢快C. 激昂D. 深沉(2)【我阅读我分享】请用“/”给下面的诗句标出两处停顿。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3)下面是小明分享的一段阅读感悟,请你帮助修改。

活动中,【甲】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和古典诗词,还写了读书心得。

阅读,让我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思想在孜孜求索中变得深邃。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面对阅读中出现的问题,【乙】我们要主动向同学、老师、家长等身边的人不耻下问。

最后,祝大家在阅读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甲】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改为________;【乙】处画线句子用语不得体,应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4)【我阅读我创作】请你仿照示例,写两行小诗。

示例:每一缕晨曦都是喷薄而出的希望我的创作:________。

【答案】(1)A(2)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3)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和戏剧;不耻下问;请教(4)每一朵小花/都是歌颂生命的乐章【解析】【分析】(1)诗歌朗诵的语调主要有:轻快型,沉稳型,舒缓型,强疾型。

从“梦乡”“失去喧响”“歌声沉寂”“不再欢嚷”等词句可以看出,诗句描绘了一幅优美的乡村夜景图,因此朗诵时语速应慢,语调舒缓。

故选A。

(2)“幽暗的松林”是主语,“失去”是谓语中心语,“喧响”是宾语,它们中间都应该停顿。

(3)【甲】处属于前后矛盾,“诗歌”就包含了“古典诗词”。

【乙】处是成语“不耻下问”不得体,“不耻下问”的意思是: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因此,“不耻下问”不能用于向老师,家长请教。

(4)写作的关键在于选取好写作对象,可以是生活中普通平凡甚至是不起眼的事物,同时要揭示出它的内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专题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专题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专题练习(含答案)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按要求回答问题。

(1)【任务一】下面是某班同学以“古典诗文的功用”为专题整理的古诗文材料。

请在画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

功用出处古诗文名句评点观察《论语·子罕》①________,不舍昼夜。

光阴似水啊!言志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②拣尽寒枝不肯栖,________。

坚定守护理想。

李贺《雁门太守行》③________,________。

爱国至死方休。

抒情李白《送友人》④挥手自兹去,________。

“潇洒”走一回。

《诗经·关雎》⑤窈窕淑女,________。

一生挚爱啊!明理王安石《登飞来峰》⑥________,________。

认识高远,方能看透本质。

王湾《次北固山下》⑦________,________。

真个是乐观、积极、向上。

同学设计出了三种版面,究竟哪一种更适合挂在教室里呢?请你选择一种并说明理由。

【答案】(1)逝者如斯夫;寂寞沙洲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萧萧班马鸣;君子好逑;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2)示例一:我选乙,理由:乙图中这两句诗出自杜甫的《望岳》,传达出想登临高峰的决心、自信自励的意志和坚定豪迈的气概。

背景是群山,图文相符,适合挂在教室里。

示例二:我选丙,理由:丙图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

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背景是翠竹,翠竹代表着一种刚正不阿的气节,适合挂在教室里。

【解析】【分析】(1)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

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

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情景描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试题(含答案)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学校要举行“中华文化活动周”主题活动。

你所在的班级选定了“茶文化”这个主题,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这次活动的主题是“茶文化”。

请你将“茶文化”的“茶”字的笔画顺序写到下面的田字格中。

“茶”的笔画顺序:________。

(2)请你根据下面两则材料来说明“中国茶文化”的特点。

材料一:两晋、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中国最早的茶诗,到了唐代,世界第一部茶文化专著——《茶经》问世,标志着中国茶文化的基本形成。

茶文化与文学艺水联系紧密。

刘禹锡的《尝茶》、苏轼的《咏茶》、文微明的《陆羽烹茶图》以及唐寅的《烹茶画卷》,都是这二者结合的经典之作,茶文化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也非常密切。

城市茶馆兴起于清末,后逐渐发展成为适合社会各阶层的活动场所,它把茶与曲艺、戏剧、诗会和灯谜等民间文化活动融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茶馆文化”。

“客来敬茶”也是中国普通人家秉承的礼仪美德。

材料二:古老的中国茶文化在对外交流中逐渐传到各国,同当地的历史、文化、经济相结合,对很多国家茶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五代末至明初,中国茶文化迎来了第二个高峰,点茶茶道开始流行,茶文学和茶具文化日益繁荣、受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影响,外国的茶礼也于这一时期兴起,并逐步普及于王室、官员、僧道乃至百姓中间。

(3)你所在的小组打算就人们喜欢茶的原因进行一次调查,以下是对几位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的采访记录。

茶楼老板:我们茶楼从环境设计到经管方式都突出了传统茶文化,所以茶客盈门,我们的收入也就很好啦。

年轻白领:我也喜欢上了喝茶。

我发现工作压力大时,坐下来喝喝茶,就会感觉放松不少,心情也不那么烦躁了。

退休老人:你还别看这茶不起眼儿,医生说它既能预防许多老年病,又能对身体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

请你根据采访记录概括出茶为大家所欢迎的原因。

(4)如果现在有人要在西湖边开一间“东坡茶社”,请你从下面苏轼的诗作中挑选两句作为茶社的对联。

(只填序号)①从来佳茗似佳人②日高人渴漫思茶③欲把西湖比西子④尝尽溪茶与山茗上联:________下联:________【答案】(1)横,竖,竖,撇,捺,横,竖钩,撇,点(2)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

(3)①喝茶可以缓解压力放松心情;②喝茶有预防疾病的保健作用。

(4)③;①【解析】【分析】(1)“茶”是上下结构,笔画顺序:横、竖、竖、撇、捺、横、竖钩、撇、点。

(2)本题解答,可根据各自然段的段前句,感悟中心意思,如“两晋、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中国最早的茶诗”“茶文化与文学艺术联系紧密”“茶文化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也非常密切”“对很多国家茶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等句分析。

(3)根据材料信息,从“休闲环境”“调节心情”“有益健康”三个方面概括即可。

如,传统的茶文化为人们所欢迎;喝茶可以缓解压力,放松心情;喝茶有预防保健的作用。

(4)了解对联知识,明确对联要求,如语句对仗,词性相同,还要注意修辞运用,语境是否符合等方面。

上联最后一个字是仄声字,所以只能选“欲把西湖比西子”,下联要与之对应,只能是“从来佳茗似佳人”。

故答案为:⑴横,竖,竖,撇,捺,横,竖钩,撇,点;⑵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⑶①喝茶可以缓解压力放松心情;②喝茶有预防疾病的保健作用;⑷③;①。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汉字的书写能力。

注意字在田字格的位置,结构要匀称,字迹要工整。

所有的字应当恰当地书写在格子的中间,四边留有一定的空隙。

笔划要清楚,要写成方块字,不要潦草,偏旁部首比例要合适;⑵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根据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⑶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筛选与概括。

茶楼老板突出生意好的原因是突出传统茶文化;年轻白领强调喝茶能减轻工作压力;退休老人则认为喝茶能预防老年病,对身体起到保健作用。

将以上信息分点表述出来即可;⑷本题考查拟写对联。

对联分上下两联,这两联字数相同,语义相关,相对应的词语词性相同。

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阅读,可________,可________,亦可________。

但无论何种阅读方式,阅读总能让你如同穿梭在时光的suì道里,触摸时代的脉搏,感受古人的智慧,jí取思想的精华,受到精神的感染和美的熏陶。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suìjí________道________取(2)在“可________,可________,亦可________”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A. 细嚼慢咽浅尝辄止囫囵吞枣B. 浅尝辄止细嚼慢咽囫囵吞枣C. 囫囵吞枣细嚼慢咽浅尝辄止【答案】(1)隧;汲(2)A【解析】【分析】(1)字形题的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如“隧”“汲”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2)考查安排词语的顺序。

细嚼慢咽:本指慢慢地吃东西。

引申慢慢去体味。

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

指不深入钻研。

囫囵吞枣:把枣子整个儿吞下,不细嚼辨味。

常比喻在学习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

所以“细嚼慢咽”“浅尝辄止”“囫囵吞枣”这三个词语所代表的阅读方式是由细致到粗放的顺序。

所以选A。

其它两项顺序错乱。

故答案为:⑴隧;汲。

⑵A。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

⑵此题考查语句的排序能力。

解答此类题时,首先要搞清楚所给句子的内容,然后根据内容和语境来判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逻辑顺序。

句子顺序排好后,通读一遍,检查一下句子之间衔接是否顺畅,是否符合逻辑。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周末回家,中学生青珊和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期间她一直在低头玩手机,兴奋时还笑出声来,旁若无人。

母亲责怪她没和家人聊聊自己在学校的近况,埋怨道:“现在的孩子,一个个都是手机不离手,到哪里一坐下来就开始玩手机,也不知道在玩什么。

”父亲也感叹道:“唉,怪不得网上流行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述材料反映的内容。

(2)假如你是青珊的朋友,你该如何对她进行委婉劝说。

【答案】(1)学生家长对孩子离不开手机倍感无奈。

(2)略【解析】【分析】(1)可分析“父亲也感叹道”“唉,怪不得网上流行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等句,即可得出学生家长对孩子离不开手机倍感无奈的结论。

(2)劝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称呼恰当,理由充分,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理有据,以理服人。

以诚恳的态度、商量的口吻劝说,语气柔和委婉而不生硬(你说呢、你觉得呢、好吗、行吗等),文明得体,表达清楚明白。

不能偏离“过度玩手机伤害身心”这一劝说主题。

故答案为:⑴学生家长对孩子离不开手机倍感无奈。

⑵略。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信息的提取及概括能力。

答题时要分析所给的语言材料,找出每则材料所讲现象的重点,然后用一句话综合表达。

⑵此题考查口语交际的能力。

此类题目解答时要注意认真审明题意,搞清具体语境。

具体表达要有称呼,要有礼有节,要符合人物身份,要合情合理,同时要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明确。

4.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舍生取义的英雄数不胜数:秋瑾、谭嗣同、夏浣淳等。

2017年北海市边防支队银海区边防大队的骆春伟,为了保护群众利益和家园安全,他舍生取义,壮烈牺牲。

5月,骆春伟当选为“中国好人”。

(1)【观点阐述】两千多年前孟子提出了“舍生取义”的观点,但是在今天,如果要舍生取义,就会被人认为“不理智,不正确”。

那么,孟子的观点在今天是否还有意义?请写出你的看法、理由及结论,80字以内。

(2)【事迹简介】请你结合下图,需要介绍突出人物的英雄事迹,60字以内。

(3)【撰写对联】请你根据上联,写出下联。

上联:骆春伟正气参天地下联:________【答案】(1)在今天,舍生取义还是有意义的。

任何时代都需要这种精神,只有这种精神在每个人心中牢牢扎根,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我们的民族才能崛起,所以,我们依然需要舍生取义的精神。

(2)南宋末年,文天祥毅然肩负起抗元重任。

由于势单力薄,被元军俘获。

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宁死不屈,拒绝降元.最终从容就义。

(3)夏浣淳丹心照古今【解析】【分析】⑴围绕题目的实际情境进行设计、构思、创意。

拓展要有条理、观点要鲜明。

当今社会仍然要提倡舍生取义,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

一个正直的人,有道德修养的人,应该为义而生,为义而死,必要时要“舍生取义”,而不能“见利忘义”。

不辨礼仪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足取的。

⑵《过零丁洋》是宋代大臣文天祥在1279年经过零丁洋时所作的诗作。

此诗回顾平生,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

⑶补写对联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拗、句法相同,关键的是字数相等和平仄相拗,实质上是“音节”相等。

“骆春伟”对“夏浣淳”,“正气参天地”对“丹心照古今”。

故答案为:⑴在今天,舍生取义还是有意义的。

任何时代都需要这种精神,只有这种精神在每个人心中牢牢扎根,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我们的民族才能崛起,所以,我们依然需要舍生取义的精神。

⑵南宋末年,文天祥毅然肩负起抗元重任。

由于势单力薄,被元军俘获。

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宁死不屈,拒绝降元.最终从容就义。

⑶夏浣淳丹心照古今【点评】⑴本题考查探究和见解表述。

答题时应注意,结合现实生活,唤起生活体验、学习经验,从经验和知识积累中调动对应因素,围绕题目的实际情境进行设计、构思、创意。

拓展要有条理、观点要鲜明。

⑵本题考查图画解读和对名人事迹的掌握。

答题时应注意,根据图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题字,明白人物是文天祥,结合人物事迹作答。

⑶本题考查拟写补写对联。

答题时应注意,明确对偶是指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思相近、相对或相反的两个句子,相同位置的词语的词性和词语结构必须相同,下句在意思上要与上句有一定的联系。

5.阅读下面的一段话,按要求答题①合上书页,静静躺在床上,我不禁思绪万千。

是啊,人的生命是那样短暂而宝贵,我无法增加它的长度,但我可以努力增加它的宽度。

在人生的旅程中我要做勇敢的攀登者,用脚步丈量每一座山峰;我要做无畏的航行者,用船jiǎng征服每一处险滩;我要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阅读名著真是一种享受,它带给我无穷无尽的欢乐,让我远离烦恼和忧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