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物质的构成》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空气的成分》教案 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空气的成分》教案 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空气的成分》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基本成分,包括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及其他气体。

2. 使学生掌握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及其作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空气成分的简单测定。

4. 引导学生关注空气污染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空气的基本成分及体积分数。

2. 空气各成分的作用。

3.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的记忆。

2.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气压计、水槽、气球、玻璃管、胶塞等。

2. 教学课件:空气成分图片、实验视频等。

3. 练习题:关于空气成分的知识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感受空气的存在,引出本课课题《空气的成分》。

2. 讲解空气的基本成分:介绍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及其他气体的概念和性质。

3. 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讲解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及其他气体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及其意义。

4.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实验室用具测定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5. 数据处理与分析:让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得出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6. 空气成分的作用:讲解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及其他气体在生活中的作用。

7. 空气污染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空气污染,提高环保意识。

8. 课堂小结:回顾本课内容,总结空气的成分、体积分数及其作用。

9.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练习题,巩固空气成分的知识。

10.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课教学进行反思,查找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空气基本成分的理解和记忆。

2. 评价学生对空气中各成分体积分数的掌握和应用。

3. 评价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技能和态度。

4. 评价学生的环保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环境保护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空气的组成》 教学设计

《空气的组成》 教学设计

《空气的组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

(2)学生能够理解并解释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用途。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2)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2、教学难点(1)通过实验探究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为什么能够呼吸到新鲜的空气?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2)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对空气了解多少呢?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还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呢?2、新课讲授(1)空气成分的发现讲述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过程和结论,引导学生了解科学家探究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①介绍实验装置:展示集气瓶、燃烧匙、止水夹、导管等实验仪器。

②实验步骤: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五等份。

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点燃红磷后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瓶塞。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

③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 1/5。

④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1/5。

(3)空气的组成①讲解空气的主要成分:氮气(约 78%)、氧气(约 21%)、稀有气体(约 094%)、二氧化碳(约 003%)、其他气体和杂质(约003%)。

②介绍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4)混合物和纯净物①举例说明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如氧气是纯净物,空气是混合物。

初中化学空气的组成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空气的组成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空气的组成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比例。

实验材料:玻璃烧杯、蜡烛、蜡烛台、水、氧气气体气瓶、碳酸氢钠(小苏打)粉末、实
验手套、实验眼镜。

实验步骤:
1. 将玻璃烧杯中装入一定量的水,放在实验台上。

2. 将蜡烛点燃后放在蜡烛台上,然后放入玻璃烧杯中,让蜡烛燃烧。

3. 准备一个氧气气体气瓶,在气瓶内放入一小撮碳酸氢钠粉末。

4. 将氧气气体气瓶连接到烧杯中,开启气瓶阀门,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原理:蜡烛在燃烧时需要氧气,燃烧的过程中释放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碳酸氢钠粉
末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气泡。

实验结果:在氧气注入后,蜡烛的燃烧明显加强,玻璃烧杯内的空气会变得更清澈、透明,同时产生气泡。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空气主要由氮气(78%)、氧气(21%)、二氧
化碳(0.03%)和其他气体组成,其中氧气是支持燃烧的关键。

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的
了解了空气的组成及气体之间的反应。

注意事项:在进行实验时要注意安全,避免氧气气瓶泄漏或破损造成危险。

实验结束后要
及时清理实验台和工具。

空气的组成初中化学教案

空气的组成初中化学教案

空气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但是我们想必不会对空气有太多认知,甚至可能只有朦胧的印象。

而在初中化学的课程中,我们将会学习空气的组成,内容如下:1.空气的组成空气是一种混合物,包含了多种气体和微量的固体和液体颗粒。

在这些组成中,主要的气体包括氮气、氧气和稀有气体,氮气占据了空气的78%,氧气占据了21%,而剩下的0.9%则是稀有气体,如氩气、氦气、氖气、氙气和氪气。

此外,空气还含有一些微量气体,如二氧化碳、氧化氮、氧化亚氮和臭氧等。

在固体和液体颗粒中,则包括水蒸气、灰尘、花粉、细菌以及其他微小颗粒等。

2.气体成分的特点(1)氮气:氮气为无色、无味、不可燃的气体。

它在室温下为惰性气体,不易参与化学反应,但在一些高温或高压的条件下,氮气能够与其他元素或化合物反应。

(2)氧气: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易于燃烧的气体。

它是许多环境中生物与火的基础所需,也参与着许多化学反应,如气体发酵、腐蚀反应等。

(3)稀有气体:稀有气体因其非常高的稳定性及惰性,很少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它们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发出颜色较稳定的发光,被应用于照明、地质、气体分析以及激光。

3.空气的用途空气是人类的重要资源,除了提供我们的呼吸氧气,还有许多其他的用途。

它可作为空气的混合气,用于工业、农业和个人用途等。

它可用于氧气吸氧疗法、氧气化学治疗、氧气燃烧实验和氧气引擎等。

此外,氮气又是常见的高屏障包装气体,它有非常好的保鲜作用。

空气的组成是初中化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我们应该多了解它,因为这些知识将有助于我们发现并理解我们周围的一切事物。

同时,科学家们正在努力研究空气的组成,以便更好地维护我们的生态环境,保护地球。

初中化学空气的组成教案

初中化学空气的组成教案

初中化学空气的组成教案
授课时间: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空气的组成成分及其性质。

2. 掌握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含量和性质。

3. 能够简单描述空气的制备方法。

教学内容:
1. 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2. 氮气和氧气的性质
3. 空气的制备方法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引出空气是什么,空气的组成是什么等问题。

2. 学习:讲解空气的组成成分及其性质,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3. 实验:进行实验,展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观察氧气的性质。

4. 练习: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空气的制备方法。

5. 总结:在总结部分,教师与学生一起完成空气的组成成分及其性质的概念图,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资源:
1. 实验材料:玻璃瓶、蜡烛等。

2. 教学PPT:包括空气的组成成分及其性质等内容。

教学反馈:
1. 利用课下作业或练习,检查学生对空气的组成及性质是否掌握。

2. 在下节课开始前,让学生再次概括空气的组成成分及其性质,并进行小测验。

拓展活动:
1. 组织学生进行野外实验,观察不同环境下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含量变化。

2.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探讨空气的其他组成成分及其作用。

教学建议:
1. 在授课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空气的重要性和作用。

2. 加强实践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验,亲身体验空气的组成及性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深度。

3. 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建立合作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初中化学空气组成教案

初中化学空气组成教案

初中化学空气组成教案
主题:空气的组成
目标:了解空气的组成及氧气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 知道空气由哪些气体组成
2. 了解氧气在生命中的重要性
3. 掌握如何检测氧气的方法
教学准备:
1. 实验室用氧气检测器
2. 空气成分的图片或图表
3. 白板和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
一、引入(5分钟)
1. 通过展示空气成分的图片或图表,引导学生讨论空气是由哪些气体组成的。

二、讲解空气的组成(15分钟)
1. 介绍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组成。

2. 强调氧气在生命中的重要性,以及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三、实验(20分钟)
1. 使用实验室用氧气检测器,进行检测氧气的实验。

2. 让学生观察实验结果,了解氧气的存在及检测方法。

四、总结(5分钟)
1. 回顾空气的组成和氧气的重要性。

2. 强调保护环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五、布置作业(5分钟)
1. 让学生写一份关于空气组成及氧气重要性的小结。

2. 带回来下节课需要的材料。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空气的组成及氧气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亲自操作检测氧气,增强了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观察能力。

同时,教师要在教学中强调环境保护的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化学教材第一课:认识空气组成教学设计

化学教材第一课:认识空气组成教学设计

化学教材第一课:认识空气组成教学设计认识空气组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空气的组成2.掌握空气各成分的性质与用途3.认识空气的重要性教学内容:一、空气的组成1.氧气:占空气的21%左右,人类必需的气体,可使燃烧更加旺盛2.氮气:占空气的78%左右,广泛用于制造肥料、化肥、硝酸等3.氩气:占空气的0.93%,广泛用于电焊、寿命长等特点4.二氧化碳:占空气的0.03%,是植物生长所需的气体,也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分之一二、空气各成分的性质与用途1.氧气的性质:不易燃,不易爆炸,促进燃烧,促进呼吸2.氮气的性质:稳定,不易燃,广泛用于制造肥料、化肥、硝酸等3.氩气的性质:稳定,不易燃,电焊广泛使用4.二氧化碳的性质:易燃,易爆炸,是植物生长所需的气体,但是过量二氧化碳却成为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分之一三、空气的重要性1.氧气的重要性:供给人体呼吸所必需的氧气,促进呼吸系统的正常发育和健康2.氮气的重要性:广泛用于制造肥料、化肥、硝酸等,是农业发展的大有作为3.氩气的重要性:电焊广泛使用,生产效率的提高,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4.二氧化碳的重要性:是植物生长所需的气体,饱和环境中二氧化碳的存在量会影响植物的生长情况,而过量二氧化碳则造成了地球暖化、气候变化等诸多问题教学步骤:一、引入1.利用视频或ppt展示空气的组成,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2.介绍一些与空气有关的知识,如什么是呼吸、测量空气中氧气的方法等二、探究1.通过实验了解氧气和氮气的性质2.通过对不同的材料进行燃烧实验,探究氧气对燃烧的影响三、总结1.根据实验结果,让学生分析氧气在支持燃烧方面的重要性2.小组讨论,总结不同气体的性质和应用四、拓展1.通过展示一些关于二氧化碳的资料,介绍二氧化碳的重要性以及影响2.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探讨如何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保护环境教学反思:本课设计通过引发学生兴趣、探究实验、总结讨论以及拓展知识等环节,全面了解空气的组成及其应用、重要性和影响,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综合思考能力。

《空气的成分》教案1

《空气的成分》教案1

《空气的成分》教案1一、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构成。

2. 掌握空气中各种气体的比例。

3. 理解空气的特性及其重要性。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空气中主要的两种气体。

2. 通过实验感知空气的实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实验器材(瓶子、蜡烛、水杯、氧气瓶、气球)。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实验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引入本节课的话题,通过提问激起学生对空气的好奇心。

- 空气对我们来说有什么重要性?- 空气是什么?由什么组成?2.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步骤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让学生打开课本,引导学生一起阅读《空气的成分》这一部分的内容。

2. 教师通过讲解,将空气的组成和构成以及各种气体的比例进行介绍。

- 氮气、氧气分别占空气的百分比是多少?- 了解其他在空气中存在的气体。

步骤三:实验探究(2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感知空气的实质。

- 实验1:通过点燃蜡烛,倒上水杯等实验,让学生观察燃烧的现象。

- 实验2:使用氧气瓶和气球,让学生进行实验,对比观察。

2. 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并进行思考和探究。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帮助学生理解空气中氧气的重要性。

步骤四:研究小结(10分钟)1. 学生进行小结,总结本节课的研究内容。

2. 教师进行复,澄清学生可能存在的疑惑。

步骤五:课堂作业(5分钟)1. 学生完成课后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自主阅读相关科普资料,扩大知识面。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让学生对空气表现出好奇和兴趣,引发学生思考空气的重要性。

在知识讲解环节,通过举例子、比例等方式,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到空气的成分及其重要性。

在实验探究环节,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和观察,加深他们对空气实质的理解和认识。

在研究小结和课堂作业环节,让学生对本节课的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巩固练。

教学中要注意与学生互动,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参与,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思考和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2012学年九年级粤教版初中化学
一. 教学内容:
2.1 空气的成分
2.3 保护空气的洁净清新
1、知道空气的组成以及干燥空气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

2、了解氮气和稀有气体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3、能够解释“探究空气成分”实验的设计原理和实验现象,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4、能说出我国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有害物质及其来源
5、了解并关注空气质量日报,增强防治大气污染的环保意识。

二. 重点、难点:
1. 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 空气的主要污染物及来源
三. 教学程序
2.1 空气的成分
1、引言:
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

空气对我们,可以说如影随形,无处不在。

我们本节就是要通过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探究空气的组成。

2、提问:
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察觉,但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列举实例来说明空气确实存在吗?
3、探究活动一:
把一个空的集气瓶放入盛满水的水槽中,用力向下压。

4、学生讨论:集气瓶内的水为什么不能升到顶端?
5、学生得出结论:说明集气瓶内确实存在空气。

6、提问:同学们回忆一下,小学自然课上是怎样研究空气的组成的?空气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
7、学生答:是用燃烧的方法研究的,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8、探究活动二:
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9、分析归纳实验现象。

10、归纳:
实验现象为①红磷燃烧;②放出大量的热;③生成大量白烟;④到燃烧停止,温度下降以后,瓶内水
上升约51
体积,同时白烟消失。

11、讲解:
在实验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①红磷要足量,以确保瓶内的氧气完全消耗;
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动作要迅速,即要立即将其伸入瓶内,并把塞子塞紧,不能漏气; ③要等到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才能打开止水夹;
④实验开始时,导管应注满水,以防止实验后引起误差。

12、提问:瓶内约54
体积的空间还有没有气体?若有,它能支持燃烧吗?
13、思考、分析。

14、讲解:还有气体,因为液面没有上升到顶部。

但是这部分气体不能支持燃烧,否则燃烧不会停止。

使用过量的红磷。

15、提问:该实验有时测得氧气的体积远小于51(或大于51
),出现误差的可能原因在哪里?
16、分析原因 17、解答:
小于五分之一:
①红磷不足,使瓶内的氧气未反应完;
②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即装置漏气,有一部分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③集气瓶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使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减少; ④实验开始时,导管中未注满水,产生误差。

大于五分之一:
(没有安装止水夹或止水夹夹得不紧,燃着的红磷送入集气瓶内动作过慢) 18、知识点总结:
(1)P 红磷+2
O 氧气
−−→−点燃52O P 五氧化二磷
(2)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51

(3)氮气是不易溶于水的无色无味的气体。

19、空气的组成: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
20、阅读思考交流讨论:氮气的性质和用途是什么?
稀有气体的用途是什么?
21、知识点总结:
①在通常状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②氮气可作保护气;
③可防止食品腐败;
④是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
⑤稀有气体作保护气:霓虹灯。

22、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区分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
2.3 保护空气的洁净清新
一. 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及来源
空气污染物主要来源
二氧化硫燃烧煤等燃料,工厂废气
氮氧化物汽车尾气,工业窑炉废气
一氧化碳化石燃料燃烧,森林火灾
可吸入颗粒地面扬尘,燃煤粉尘
小结:空气的污染主要分为
(1)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

(2)可吸入颗粒:地面扬尘、燃煤排放的粉尘等。

从世界范围来看,排放在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较多的是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

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煤和石油)的燃烧和工厂排放的废气;
来自于汽车的尾气。

二. 空气污染的危害
伦敦烟雾事件
素有“雾都”之称的英国伦敦,1952年2月5日至8日,被浓雾笼罩。

在这一段时间里,许多人突然患呼吸系统疾病,伦敦的各家医院因支气管炎、冠心病、肺结核和心脏衰竭而死亡的人数,分别为事件前一周中同类病症死亡人数的9.3倍、2.4倍、5.5倍和2.8倍。

因肺炎、肺癌、流感及其他呼吸道疾病的死亡者较平时成倍增加。

该事件与伦敦当时大量烧煤有关。

煤烟尘经久不散,在恶劣的气象条件下,地面处大气污染物如烟尘、二氧化硫大量聚集,大雾变成了刺激性很强的酸雾,导致了伦敦公害事件的发生。

空气污染给人类和自然都造成很大的危害。

随着今天工业的发展,防治和控制大气污染,为人类生活提供洁净的空气,是关系到保护和改善人们生活环境,促进社会发展的一件大事。

三. 城市空气质量的监测
空气质量日报
主要内容有:空气污染指数(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等)首要污染物
空气质量级别
四. 保护好大气环境
治理空气污染
【典型例题】
下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先用止水夹夹住乳胶管,将燃着的红磷立即伸入盛有少量水的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什么?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又可观察到什么现象? 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燃烧结束后,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

由本实验可推知氮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什么? [答案]
(1)①红磷燃烧,②放热,③生成大量白烟;
燃烧停止,温度下降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进入瓶内且水面上升约51
体积,同时白烟慢慢消失; P 红磷
+2
O 氧气
−−→−点燃52O P 五氧化二磷

(2)物理性质:无色气体,不溶于水
化学性质:稳定,不跟其它物质反应
【模拟试题】
一. 选择题
1. 用下列物质作燃料时,对环境污染最严重的是( )。

A. 原煤 B. 天然气 C. 酒精 D. 氢气
2. 我国三峡工程所提供的水电,相当于每年燃烧3000万吨原煤的火力发电厂产生的电能,因此三峡工程有助于控制( )
A. 温室效应
B. “白色污染”
C. 酸雨的产生
D. 农药化肥的使用
3. 目前,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数经常超标,下列现象会造成污染指数超标的是( ) A. 人的呼吸 B. 植物的光合作用 C. 汽车排放的尾气 D. 液化空气时先蒸发出来的氮气
4. 近年来,我国北方的沙尘暴频频发生,它主要造成空气中( )有害成分的增加。

A. 二氧化氮 B. 二氧化硫 C. 可吸入颗粒 D. 氮气
5. 下列物质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①公共场所因抽烟产生的气体;②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的烟;③化工厂排放的废气;
④石油燃烧产生的气体;⑤动植物呼吸排出的气体。

A. ①②③④
B. 只有①③⑤
C. 只有①③④
D. 只有①②③
二. 填空题
1. 如图所示:将钟罩放入盛水的水槽中,以水面为基准线,用A、B、C、D将钟罩水面以上容积分为5等份。

在燃烧匙内盛足量的红磷,点燃后,立即插入罩内,同时塞紧瓶塞,待燃烧停止后,冷却到室温。

试回答:
(1)红磷燃烧时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结束时钟罩内水面最接近于________________刻度;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实验步骤是:
①先让止水夹夹紧橡皮管
②点燃燃烧匙里的红磷
③将燃烧匙插入广口瓶,并塞紧
④燃烧完毕后,打开止水夹
实验后发现测定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21%,问:这可能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
【试题答案】
一. 1. A 2. A、C 3. C 4. C 5. A
二.
1. (1)①红磷燃烧,②放热,③生成大量白烟;
(2)D
(3)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2. 红磷量不足;装置漏气;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