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心得体会: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心得体会: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心得体会: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发展战略目标,并且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等六个方面描述了新时代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路径。X作为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具备率先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优势的省份,要以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来引领经济行稳致远,既应从全方位把握六条路径,更应特别重视从三个维度发力。

一、将做强实体经济作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任务

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未来经济建设的总纲领,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六条路径中,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是重中之重的着力点。十八大以来,X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6%,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4个百分点,先后跨过6万亿元、7万亿元大关,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二。今后,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部门的供给体系质量的全面提升,是X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特定阶段的基本标志,是增强X经济国际竞争力的核心目标。近几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内外市场相对疲软、社

会资本“脱实向虚”、企业“弃实投虚”的背景下,X与全国一样,实体经济出现了供给质量不高、盈利能力下降的问题。所以,在实体经济占比超过80%的X,若想率先以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来引领经济行稳致远,那么,改善实体经济的供给质量和提升实体经济的盈利能力,仍将是长期而持久的动力与压力。

实体经济是X发展的根基,制造业是X发展的优势。目前,X已经初步成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3000多家,培育了一批专、精、特、新的科技小巨人企业,行业“隐形冠军”、“单打冠军”达到2000多家,为改善实体经济的供给质量、提升实体经济的盈利能力打下了基础。今后要加快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必须紧紧围绕建成国内领先、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强省目标,做好增量带动、以“新”促“高”和存量提升、推“陈”出“新”两篇文章。一方面,要加快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智能装备、智能电网、第五代移动通信、物联网等新兴产业技术的研发和成果转化,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要集中资源、政策,跟踪推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推广应用百项关键新技术、千个重点新产品,加快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传统支柱产业优化升级,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在纺织、机械、冶金、石化等传统产业中的融合与应用,打造制造业升级版,促进X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同时,还应围绕“激发

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来调动企业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积极性。要全面培育具有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经营管理者和新型劳动者,引导企业推进生产管理优化、业态模式创新,着力占据产业制高点。

二、将实施创新驱动作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十九大报告50余次提到创新,并且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这是源于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战略判断。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在这个关键时期,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强经济的竞争力,都必须紧紧依靠创新驱动来实现。

目前,全省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40%,区域创新能力连续8年位居全国第一,创新型省份建设已经取得新的重要进展。但是,在全省创新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亟待解决,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激励创新的社会氛围还需要进一步培育和强化。为此,必须按照十九大精神的最新要求,立足X经济发展的实际,率先从几个重要维度增强创新驱动的战略支撑力度。一是实现从应用研究为主向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的重大转型。要注重瞄

准世界科技前沿,在强化前瞻性、原创性、颠覆性研究的基础上,高水平地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并且加快建设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加快突破核心关键技术,为创新型省份建设提供更加强大的动力。二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要研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三是支持新业态新模式。要引导企业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新标准等,实施技术改造和智能化升级;支持企业以自主研发、联合开发和网上众创等多种方式,进行大力度的产品创新;激励制造业企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推广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三是挖掘和培育新增长领域。要高度关注国内外经济发展出现的新变化、新趋势,依托本省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充分挖掘和培育石墨烯、人工智能、卫星应用等新增长领域,开展行业增长分析、供给优势分析和竞争分析,组织系统化、专业化推介和营销。

三、将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保障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系列制度安排,既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支撑,也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

的经济体制,是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本性制度保障和制度安排。所以,X要在全国率先构建成功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按照十九大报告的精神,十分重视通过深化改革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了让发展更有效率、更加公平,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优化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继续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和预算制度、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清理和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与做法,加大精准性、组合型政策制度供给,以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全面激发市场潜力、产业活力、企业创造力。

对于X而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行至中流,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面对“深水区改革”之难,改革决策必须以问题为导向,在总体把握上,紧紧围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这“一个核心问题”和增强微观主体活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这“两个落脚点”。一是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改革。完善经济体制的改革不会一帆风顺,在未来一个时期,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冲突可能越发激烈,一些过去隐藏的矛盾会次第显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等不同领域

的发展难题将盘根错节,任何环节处理不当,均会阻碍总体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展,甚至可能让改革止步。所以改革需要在业已确立的主体框架下不懈深耕,全方位、深层次和开创性掘进,才可能彻底破除既有观念束缚和固化利益藩篱。二是要加强对改革方案的战略性设计。战略性设计包括对改革的整体理念、方向目标、操作方法等进行战略层面的设计,它是改革的出发点,对改革的其它方面具有依据性、统筹性、限制性和规范性意义。强调改革的战略设计就是要打破地区和部门的壁垒,加强改革的统筹领导,保证改革的系统性、全面性和科学性。三是要以建立服务型政府为改革的突破口。政府要为经济活动提供严格的市场秩序,保证各种经济主体享有的权利不能因所有制、区域、规模大小等有所偏颇。这就要求政府在深化改革中,进一步清除可能产生歧视和不公平待遇的各种制度和规则,特别是要建立有效制约“潜规则”的监督、举报、投诉和治理制度

陕西省2018年继续教育《现代经济体系建设》部分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 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 ) 1.()年,第一次全国性循环经济工作会议召开。 A、2003 B、2004 C、2005 D、2006 2.分享经济始于(),迅速席卷全球。 A、中国 B、德国 C、美国 D、英国 3.本课程提出,在衡量区域发展速度方面,最常用的指标是()。 A、GDP在全国的比重 B、GDP的增长速度 C、人均居民收入 D、生活水平 4.本讲提到,()更加强调人的发展,强调财富的公平分配。 A、GDP B、绿色 GDP C、幸福指数 D、人类发展指数 5.本讲提到,中国从中等收入国家变成高等收入国家要实现“三大变革”,那么“三大变革”不包括()。

A、质量变革 B、效率变革 C、制度变革 D、动力变革 6.超额利润分享机制三大原则不包括()。 A、向公司经营责任人倾斜 B、向业务部门倾斜 C、向贡献突出员工倾斜 D、向全体员工倾斜 7. 《 2018 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单位GDP能耗、水耗均下降()%以上。 A、10 B、20 C、30 D、40 8.金融监管应该是个()的监管,让监管者有动力去追踪市场变化,去把握市场的脉搏。 A、鼓励型 B、激进型 C、激励型 D、发展型 9.本讲提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进()的需要。 A、公共服务 B、社会保障

C、国家安全 D、全面改革 10.根据本讲, 2017 年全球贸易增长比例为()。 A、2.9% B、3.2% C、3.7% D、4.7% 11.德国获得高级技工称号的工匠,占到整个劳动力就业市场的()。 A、23% B、33% C、43% D、53% 12.“打赢防范系统性风险攻坚战”这一概念首次出现是在()。 A、十八大报告 B、2017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C、十九大报告 D、2018 年政府工作报告 13.企业降杠杆的措施之一是降低资产负债率,下列各项中,不能降低资产负债率的是()。 A、加强负债规模和负债率的管控 B、开展多种方式补充权益资金 C、积极稳妥地开展市场化股转债 D、积极稳妥地开展市场化债转股

心得体会: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心得体会: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发展战略目标,并且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等六个方面描述了新时代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路径。X作为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具备率先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优势的省份,要以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来引领经济行稳致远,既应从全方位把握六条路径,更应特别重视从三个维度发力。 一、将做强实体经济作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任务 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未来经济建设的总纲领,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六条路径中,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是重中之重的着力点。十八大以来,X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6%,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4个百分点,先后跨过6万亿元、7万亿元大关,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二。今后,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部门的供给体系质量的全面提升,是X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特定阶段的基本标志,是增强X经济国际竞争力的核心目标。近几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内外市场相对疲软、社

会资本“脱实向虚”、企业“弃实投虚”的背景下,X与全国一样,实体经济出现了供给质量不高、盈利能力下降的问题。所以,在实体经济占比超过80%的X,若想率先以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来引领经济行稳致远,那么,改善实体经济的供给质量和提升实体经济的盈利能力,仍将是长期而持久的动力与压力。 实体经济是X发展的根基,制造业是X发展的优势。目前,X已经初步成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3000多家,培育了一批专、精、特、新的科技小巨人企业,行业“隐形冠军”、“单打冠军”达到2000多家,为改善实体经济的供给质量、提升实体经济的盈利能力打下了基础。今后要加快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必须紧紧围绕建成国内领先、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强省目标,做好增量带动、以“新”促“高”和存量提升、推“陈”出“新”两篇文章。一方面,要加快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智能装备、智能电网、第五代移动通信、物联网等新兴产业技术的研发和成果转化,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要集中资源、政策,跟踪推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推广应用百项关键新技术、千个重点新产品,加快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传统支柱产业优化升级,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在纺织、机械、冶金、石化等传统产业中的融合与应用,打造制造业升级版,促进X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同时,还应围绕“激发

全面解读现代化经济体系――六大特征、三个难点、五条路径

全面解读现代化经济体系――六大特征、三个 难点、五条路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尽管“现代化”已被多次提出,但“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概念还是首次提到。那么,如何理解现代化经济体系?又该如何构建这一体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发展瓶颈又是什么?多位专家学者研读党的十九大报告之后,就相关问题向本刊一一剖析。 何谓“现代化经济体系”?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紧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布局的内在要求,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基本途径,也是适应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换发展动能和全面均衡发展的迫切需要,意义深远而重大。 背景: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夏杰长向《经济》记者表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要破解这一矛盾,就必须更高水平发展生产力、更大力度调整和完善生产关系、积极推进现代化经济。夏杰长表示,这是我们党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战略目标最主要的原因。在主要矛盾已经转化的背景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可谓是水到渠成、意义深远。 同时,建设现代化经济战略体系与2020年、2035年、2050年的战略目标一脉相承。 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牛犁向《经济》记者分析称,经济发展阶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原来的高速增长阶段,转变到高质量发展阶段,效率优先。“原来是让少数人先富起来,然后大家一起富,将来是人民生活都比较宽裕,要实现共同富裕强国的发展目标。所以随着时代的变化,经济体系任务肯定要发展变化。” 那么,现代化经济体系与此前提的市场经济体系有何不同?现代化经济体系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吗?

学习现代化经济体系心得体会

学习现代化经济体系心得体会 什么是现代化经济体系?根据经济学专家的解读,核心主要有四点:一是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我国要在一批产业特别是高技术产业上占领技术制高点,在新一轮产业革命进程中争取弯道超车,缩小同领先国家的差距,培育全球主导权。二是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不断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有利于引导和激励企业不断升级,追求卓越,提高价值创造能力,真正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三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企业能够根据社会需求升级的要求,及时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不断增加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服务业的供给。四是绿色低碳和节约高效。现代化经济体系应转向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成为产业发展的根本途径。襄阳作为老工业基地和“三线”建设城市,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也是时下所需和当务之急。如何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呢?十九大报告也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 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创新能力不强、实体经济不实、金融脱实向虚、人才结构失衡,等等,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技术、资金和劳动力是支撑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关键要素,要通过优化制度环境,实现实体经济与三大要素协同发展,推动实体经济沿着高质量轨道成长。 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着眼点放在改革创新上。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战略支撑。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国家要强大,科技必须强大,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要更新产业布局,推动产学研结合,不仅形成产业规模,更要提高产业质量。 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主攻点放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要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就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要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关键就是深化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发展先进制造业,在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领域,争取弯道超车,提升国际竞争力。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别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实现供需动态平衡创造体制环境。要优化创新环境,不仅促进政府、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的创新投入,更要提高研发人员的创新积极性,还要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培育更多创新型人才,塑造我国人力资源新优势。

以创新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以创新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作者:吕薇 【核心看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创新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作用,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是一个重要着力点。 一、创新对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支撑作用逐步显现 现代化经济体系与传统发展模式的重要区别,是发展模式和动力的转变:发展方式从数量型向质量型发展转变,从速度型向效率型发展转变;经济增长动力从依靠要素投入转向依靠要素生产率提升。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特别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我国创新发展进入新阶段,正处于从数量积累向质量升级的关键时期。目前,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总量居世界第二;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发布的2017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国际排名从2016年的25位升至22位,成为唯一进入前25名集团的中等收入国家。创新对国家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支撑作用逐步显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以创新实现发展方式和动力的转变。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尽管GDP增长速度放缓,但新经济等领域快速发展,远超经济增长。2016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部分增加值同比增长10.5%;高新技术产业增长快于平均工业的增长,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制造业的16.5%;发明专利申请增长21.5%,PCT申请增长44.7%。由此可见,解决发展动力问题,要依靠创新转换发展动力,实现发展方式根本转变。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十九次报告经济热点解读规范标准答案内容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是()。(3.0分) A.增加供给体系数量 B.改善供给体系结构 C.减少供给体系浪费 D.提高供给体系质量 我的答案:D答对 2.十九大报告指出,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奋斗目标,要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3.0分) A.以党中央为中心 B.以人民群众为中心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以发展科技事业为中心 我的答案:C答对 3.世界经济秩序和经济运行机制正处于较为剧烈的变革时期,这个时期的特征不包括()。(3.0分) A.各种经济业态漩涡式相互交织 B.原有的技术界限、企业边界与产业形式日益模糊 C.先进制造、新型材料、人工智能、大数据平台等新技术新模式相互融合 D.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业态难以融合

4.我国金融领域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尚处在风险易发高发期,在国内外多重因素压力下,风险点多面广,其风险特点不包括()。(3.0分) A.突发性 B.复杂性 C.显露性 D.传染性 我的答案:C答对 5.关于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3.0分) A.涉及新时代我国经济结构的动态优化全过程 B.包括市场、企业、政府新型协同共生全网络的构建 C.涉及产业转型融合发展部分领域 D.它是一个涵盖产业、体制机制、微观主体、组织模式等诸多内容的综合体 我的答案:C答对 6. 2012—2016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0%以上,居世界()。(3.0分) A.第一 B.第二 C.第三 D.第四

陕西省2018年继续教育《现代经济体系建设》部分试题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共 30 小题,每小题2 分) 1.()年,第一次全国性循环经济工作会议召开。 A、2003 B、2004 C、2005 D、2006 2.分享经济始于(),迅速席卷全球。 A、中国 B、德国 C、美国 D、英国 3.本课程提出,在衡量区域发展速度方面,最常用的指标是()。 A、GDP在全国的比重 B、GDP的增长速度 C、人均居民收入 D、生活水平 4.本讲提到,()更加强调人的发展,强调财富的公平分配。 A、GDP B、绿色GDP C、幸福指数 D、人类发展指数 5.本讲提到,中国从中等收入国家变成高等收入国家要实现“三大变革”,那么“三大变革”不包括()。

A、质量变革 B、效率变革 C、制度变革 D、动力变革 6.超额利润分享机制三大原则不包括()。 A、向公司经营责任人倾斜 B、向业务部门倾斜 C、向贡献突出员工倾斜 D、向全体员工倾斜 7.《2018 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单位GDP能耗、水耗均下降()%以上。 A、10 B、20 C、30 D、40 8.金融监管应该是个()的监管,让监管者有动力去追踪市场变化,去把握市场的脉搏。 A、鼓励型 B、激进型 C、激励型 D、发展型 9.本讲提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进()的需要。 A、公共服务 B、社会保障

C、国家安全 D、全面改革 10.根据本讲,2017 年全球贸易增长比例为()。 A、2.9% B、3.2% C、3.7% D、4.7% 11.德国获得高级技工称号的工匠,占到整个劳动力就业市场的()。 A、23% B、33% C、43% D、53% 12.“打赢防范系统性风险攻坚战”这一概念首次出现是在()。 A、十八大报告 B、2017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C、十九大报告 D、2018 年政府工作报告 13.企业降杠杆的措施之一是降低资产负债率,下列各项中,不能降低资产负债率的是()。 A、加强负债规模和负债率的管控 B、开展多种方式补充权益资金 C、积极稳妥地开展市场化股转债 D、积极稳妥地开展市场化债转股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感悟心得体会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感悟心得体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夯实现代产业体系根基应从产业通融、要素共融、企业互融等三个层面发力。 着力“三产通融”,夯实产业供给基础。“一二三”产业通融的产业体系是现代经济体系的基础和内核。一是加快农业“三产通融”发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挖掘农业在生产、加工、服务等方面的多种功能,拓展农业的生态环保、休闲旅游和文化传承等非生产功能,找准农业“三产通融”的功能点;探索“1+3”、“1+2”、“2+3”、“1+2+3”等多种通融发展模式,促进农业“接二连三”或“隔二连三”,把农业打造成为“一二三”融合发展的“第六次产业”;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技术、资本、管理等生产要素在农业三产间重组融合、延伸融合、交叉融合,实现效益叠加。二是加快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通融发展。坚持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同步推进,以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推进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探索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通融发展有效路径,加快先进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和产出服务化,探索发展服务型制造、以服务为主导的反向制造;搭建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通融发展的技术服务平台、产业协作平台、综合服务平台和国际交流平台,形成制造和服务的战略与业务协同、跨界融合、业态与模式创新。三是营造“三产通融”发展

的良好环境。加快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消除市场壁垒,降低产业要素流动成本,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有利于激发企业家精神、保障企业家守法创新的法治环境;针对产业通融发展中的具体困难,加大财税、金融、人才对产业通融发展的精准支持。 着力“四链共融”,夯实要素配置基础。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共融”。一是推进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以科研产业化和市场化为核心,加快科技要素培育。协调推进经济体制、科技体制改革,充分调动释放科研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企业和企业家在创新决策中的重要作用;突出企业主体地位,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着力攻克重点领域、重点产业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二是推进产业链与资金链的深度融合。以矫正“脱实向虚”为重点,加快现代金融要素培育。加快发展普惠金融,让更多中小微企业完成创新发展;加快发展多层次、全方位资本市场体系,充分发挥现代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的资本媒介、高效支付、风险规避、财富管理等功能促进作用;持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活力,优化金融资源的市场化配置。三是推进产业链与人才链的深度融合。加大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吸引和培育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投身实体经济发展,让高技能人才过上有社会尊重、体面的生活,推进人力资本积累和产业发展协同。

(精)课件讲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六大重点(最新)

(精)课件讲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六大重点(最新) 学习十九大报告第五部分的内容,我强烈地感受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六大主要任务就是强国之道。 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这是发展和改革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之所以说这个工作非常重要,是因为它是培养动力的需要。动力的发展需要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发展也必须要改革。 那么,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攻方向是什么?是质量效益的问题——质量效益不高。以前,我们的增长主要是靠要素投入和投资驱动,现在要开始改变这种面貌。所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攻方向是要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为了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这些年,我国形成了一定的质量优势,但还要巩固增强,要形成我们自己的质量优势。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也是围绕产业体系的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形成来展开的。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第一项工作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中国的很多工业品在世界都名列前茅——中国的钢铁产量世界第一,把另外九个排在前十名的国家远远地抛在后面;中国的水泥产量占全世界的50%左右,煤炭产量也接近50%。所以说“大”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现在我们要变成强国。 要想变成强国,具体要怎么做?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时代,除了政治特征、经济特征外,还有环境的变化。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是战略机遇期,正好迎头赶上第三次产业革命——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这样的新经济,所以发展得非常迅速,而且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所以我们要通过新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全面提升产业水平。十八大之后,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未来要继续把这个工作做得深入,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新动能从何而来?从新经济而来,从实体经济和传统产业的融合上来,形成新的产业、新的消费热点。这就是未来中国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第二项工作是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

现代化经济体系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 地位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紧扣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布局的内在要求,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基本途径,也是适应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换经济增长动力和全面均衡发展的迫切需要。 必要性 从经济发展阶段看,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迫切需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能力建设为支撑,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跨越关口,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国际环境秩序看,我国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迫切需要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进一步提升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此外,第三次工业革命正迎面走来,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力图抢占未来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这些新挑战倒逼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要加快向现代化经济体系转换。 举措 中央对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出具体的政策部署和行动纲领,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是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能力建设为支撑,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跨越关口,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二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三是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同时协调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四是要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五是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保障。 关键是要加快推进“五个体系”的建设,一是加快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设;二是加快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建设;三是加快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建设;四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建设;五是加快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建设,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 联系:从逻辑关系上看,建设现代化体系,实体经济是基础,科技创新是支撑,区域协调是重要着力点,扩大开放是重要推力,深化改革是保障。

心得体会: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现代经济体系(最新)

心得体会: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现代经济体系(最新)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这也应作为X城市群建设的行动指南。X城市群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不合理、城市间联动性差、环境问题突出等。这些因素都阻碍了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因而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成为X 城市群经济发展由“量”到“质”的突破口,是实现城市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增长动力的必然选择。 现代经济体系的基本要求 现代经济体系要求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当今世界,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许多国家把发展绿色产业作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突出绿色的理念和内涵。 现代经济体系要求低碳发展。低碳发展是一种以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对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

展的内在要求,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建设,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现代经济体系要求循环发展。循环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面对经济增长换挡降速、结构性矛盾凸显、资源环境约束强化等问题相互交织,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任务更加迫切。 现代经济体系要求永续发展。永续发展是涉及经济、社会与环境的综合概念,以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经济的永续发展为前提,并以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目标。为推动城市群的永续发展,应在坚持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不忘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建立健全一系列资源核算和生态补偿机制。 X城市群现代经济体系建设面临的困境 重化工企业密集,结构体系安全隐患突出。在以往的经济体系下,X城市群将石化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之一。这种以石化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生产模式,不仅污染大,而且随着石化能源的减少,已无法满足现代化绿色循环发展的需要。 能源结构不合理,化石能源所占比重偏大。在X城市群的能源结构体系下,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在工业生产中依然占有很大比重。X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

工作心得:高精尖产业体系建设思考(最新)

工作心得:高精尖产业体系建设思考(最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经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在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功能定位下,首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有了更加坚实的创新动力支持,创新引领的高精尖产业体系建设已经成为X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容支撑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引擎。 高精尖产业体系是X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引擎 高精尖产业为X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提供了内容支撑。X根据自身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将高精尖产业定义为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引领,以效率效益领先型产业为支撑的产业集合。高精尖产业体系是以创新为根本动力的产业体系,高精尖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协同发展和融合互动产生了结构效益,创新驱动下的科技服务业则发挥了主导作用。2017年,X新经济实现增加值9085.6亿元,占GDP的32.4%;高精尖服务业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合计占GDP的3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2017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收入利润率为23.2%,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

服务业达到35.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7.5%,其中计算机、通讯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分别增长90.7%、29.5%。 高精尖产业体系是创新驱动的产业体系。根据X市统计局发布的大中型重点企业研发情况数据,2018年1—11月X大中型重点企业R&D(研发)经费内部支出523.8亿元,同比增长16.2%。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50.3亿元,增长16%;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96.7亿元,增长31.4%。实现有效发明专利数7.1万件,同比增长38.5%。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3394.4亿元,同比增长8.3%。人工智能、5G、网络数据通信、新能源汽车设计、集成电路设计等高精尖领域成为研发创新活动的重要增长点。发明专利,尤其是高价值专利正逐步成为高精尖产业发展的核心支撑。截至2016年底,X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7.6万件,占全国的17.3%。其中,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等领域专利拥有量全国第一。 高精尖产业体系是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一方面表现为科技服务业向高技术制造业等现代产业的融合渗透。科技服务业营造产业创新生态、打造创业孵化体系,为新兴高精尖产业衍生提供了协同创新的环境和条件。以众创空间、孵化器、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课后答案解析)

1、()年,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10 分) ? ? 2018 ? B ? 2020 ? ? 2035 ? ? 2050 ? 正确答案:B ? ? 2、十九大提出了()个强国目标,充分的表明“做强中国”是我们的根本任务。(10 分) ? ? 3 ? ? 6 ? C ? 12 ? ? 14 ? 正确答案:C ? ? 3、本课指出,市场和政府要协同作用,宏观调控要()。(10 分)

? ?越多越好 ? ?越少越好 ? C ? 有度 ? ? 有不可替代性 ?正确答案:C ?多选题 ? 1、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的迫切需要。(10 分) ? A ?转方式 ? B ?调结构 ? C ?形成新的经济基础 ? D ?形成新的增长动力 ?正确答案:A B D ? ? 2、现代化经济体系包括()。(10 分) ?

? 现代动力体系 ? B ? 现代产业体系 ? C ? 现代产业新体系 ? D ? 现代经济体制 ? 正确答案:A B D ? ? 3、形成现代动力体系要推动经济发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10 分) ? A ? 人力变革 ? B ? 动力变革 ? C ? 效率变革 ? D ? 质量变革 ? 正确答案:B C D ? ? 4、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10 分) ?

?农业 ? B ? 农村 ? C ?农地 ? D ?农民 ?正确答案:A B D ?判断题 ? 1、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十九大至二十大的重大战略目标。(10 分) ? ? 正确 ? B ? 错误 ? 正确答案:正确 ? ? ? 1、()年,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10 分) ? ?2018 ?B ?2020 ?

十四五规划心得体会【8篇】

十四五规划心得体会【8篇】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 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 从外部环境来看,中国当前中国处于的发展时期,而世界处于百 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经济重心调整、世界政治格局变化趋势加快, 科技与产业发展日新月异,世界治理、世界秩序,中国在世界发展格 局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在话语权、影响力逐渐提升的同时国内经济产 业空心化初显、区域经济差别增大、国民经济增速放缓、生态环保问 题加剧,而中美贸易战则使得外部环境越发严峻,进一步的限制、防 碍中华民族的发展。十四五的五年必将是中国发展变革的五年,也是 突破的五年。 从内部环境来看,我国主要矛盾在“十三五”时期已经转变,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到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民族发展面临新时代、新阶段,新矛盾、新问题,新机遇、新挑战, 新目标、新任务等一系列新情况。国内发展面临诸多待调整的板块, 经济高速增长背后的隐患逐渐浮出水面,新千禧一代的从信息化的时 代成长起来,其世界观、价值观都有了较大的变化,对于经济、社会、发展也有新的认知,十四五期间的发展必须强化对国内新气象的重视,充分重视积压问题的解决,强调新动力的构建,转变并适合政府的新 角色,注重并做好新市场的引导,注重新媒体新渠道的应用。十四五 的五年,必将是国内经济、格局、发展重塑的五年,必然会涌现出一 批黑马,有一批城市、地区发展成为国内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篇二】十四五规划心得体会 新中国70多年的实践雄辩证明,党的长期执政和全面领导,是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业之所以能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的最 根本保证。在“十三五”期间,我们党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

心得体会: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最新)

心得体会: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最新) 中共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论断,指出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高质量发展有六大内涵 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发展新变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谋划经济工作的根本指针。过去四十年的高速增长,成功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现在强调高质量发展,根本在于解决“好不好”的问题。 高质量发展,意味着高质量的供给、高质量的需求、高质量的配置、高质量的投入产出、高质量的收入分配和高质量的经济循环。 推动高质量的供给,就是要提高商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我国拥有全球门类最齐全的产业体系和配套网络,其中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但许多产

品仍处在价值链的中低端,部分关键技术环节仍然受制于人。要提高供给质量,更好满足日益提升、日益丰富的需求,跟上居民消费升级步伐。 促进高质量的需求,要促进供需在更高水平实现平衡。我国已形成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人群,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内需市场十分广阔,但是就业质量不高,居民收入水平偏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养老、医疗、教育等给居民带来的负担还比较重。必须解决这些问题,释放被抑制的需求,进而带动供给端升级。 实现高质量的配置,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完善产权制度,理顺价格机制,减少配置扭曲,打破资源由低效部门向高效部门配置的障碍,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实现高质量投入产出,就是要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扭转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逐年下降的态势;在人口红利逐步消退的同时,进一步发挥人力资本红利,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土地、矿产、能源资源的集约利用程度,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最终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推动经济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

现代经济体系建设

《现代经济体系建设》在线考试 时间限制:60分钟 离考试结束还剩18分3秒(到时间后将自动交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 1.本讲提到,()快速发展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A、金融业 B、轻工业 C、重化工业 D、农业 2.专利获得量和在国际一流的刊物发表的论文数量等指标属于()。 A、“效率”指标 B、“创新”指标 C、“文化”指标 D、“协调”指标 3.改革开放之后,我国设立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的主要出发点是()。 A、发展生产力 B、做好行政区划 C、实现共同富裕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4.关于“严重污染环境”入刑,以下入刑条件不正确的是()。 A、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三吨以上 B、非法排放含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超标三倍以上 C、私设暗管或利用渗井、渗坑、裂隙、溶洞等排污 D、致森林死亡三十立方米以上或幼树死亡2500株以上 5.本讲提到,经济改革的方向是要让()在资源配置当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A、科技 B、创新 C、政府 D、市场 6.本讲提到,中国宏观杠杆率的问题主要包括结构问题和()。 A、杠杆率过低 B、增长过慢 C、增长过快 D、杠杆率绝对水平不高 7.互联网背景下电子商务兴起,其实质是一场实体经济的()。 A、文化革命 B、技术革命 C、政治革命 D、体制革命 8.“三去一降一补”中的“一补”指的是()。

A、补短板 B、补库存 C、补产能 D、补杠杆 9.本讲提到,现代经济是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两只手的有效配合来促进分工协作的深化,分工提高效率,效率的提高可以带来() A、财富的无限复制 B、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C、精简的人员组织 D、组织的无限发展 10.()是指通过提高质量来大幅度提升市场配置效率和产品的匹配效率。 A、生产效率 B、市场效率 C、质量效率 D、管理效率 11.2001年,中国制造业的人均工资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的()左右,中国产品的价格在美国市场具 A、1/40 B、1/10 C、1/20 D、1/30 12.根据本讲,2018年安排地方专项债券数量为()。 A、4000亿 B、5500亿

心得体会: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心得体会: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以一个前所未有的每年近10%的增长速度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但是现如今这种高速增长的阶段过去了,我们的经济转向了要进行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党的十九大作出一个重大的判断:我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的发展阶段,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怎样认识这一重大的深刻的变化?我想谈几点想法,供大家参考。 一、深刻认识经济新常态 第一,中国的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GDP已超过11万亿美元,基数已经很大,增速放缓是客观规律。所有的经济体都要经历这一过程。 第二,消费的增长是稳定的。我们说消费非常重要,在十九大报告中讲到要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但是大家知道,消费的东西是很稳定的,每年只能增长个八九十,六七八,你不可能期望消费有一种跨越式的,或者是飞速的增长。

第三,过去依靠大规模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不可持续。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我们过去依靠大规模的投资拉动经济的模式已经不可持续了。最近这些年,无论是X还是全国,投资的增长率,特别是近年来民营企业投资的增长率都在下降,项目的回报率越来越低。投资需要动员的社会融资越来越多,好的项目越来越难找。我们必须认识这一个深刻的变革。 第四,过去较为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对环境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破坏,环境承载能力余地不大,靠牺牲环境换取增长不经济也不可行。总书记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的环境容量现如今已经接近饱和或者超过饱和,北京也好,南京也好,这么大的城市,这么多的车辆,这么多的公寓,这么大量的供暖,都需要排放。空间和环境的容量已经达到或者超过了极限,它对我们的速度也提出了制约。 第五,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下降,一些行业用工开始短缺。X年,我国劳动年龄(15-59岁)人口数为92539万人,较2011年的峰值下降了1506万;X年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数的比重为67.32%,较2010年的峰值下降2.78个百分点。大家看上面这个图,红色的这条线就是占比,最高的占比70%左右,现在降到了67%。蓝色的柱状图表示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绝对数,已经从最高值2011年左右的9.4亿

党校培训心得: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市委党校学习期间,我们聆听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XX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若干思考、我国宏观经济状况和政策分析等经济方面的课程,深感十九大提出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任重道远。而在全国上下齐心推进供侧给改革、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非法集资、非法互联网金融等却加速蔓延,一些不法分子打着“创业创新”旗号,利用互联网大搞非法互联网金融,如网络借贷、各类投资理财公司、文化产权电子化交易、“预充值”电商平台、网络传销等,且网络化、组织化、规模化特征明显。从全国来看,“e租宝”、“善心汇”、“泛亚”、“龙炎”、“钱宝”等互联网金融公司因涉嫌犯罪被调查处理,众多投资者血本无归,严重影响我国的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成为我们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一颗“毒瘤”。 仅以XX为例,从2017年1月1日到2018年3月底,投资资询公司从1908家增加到5000多家,电子商务平台从867家到4000多家,大部分新增平台无实体经营、税收产生不多,不仅对XX的正常金融、市场秩序产生影响,而且相关违法违

规公司出现资金问题后,极易引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对地方的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将产生重大影响。如XX区打掉的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龙炎”非法集资案,涉案金额266亿多,涉及全国各地人员24万多;而5月24日,e租宝也彻底终结,涉案762亿,罚款超20亿,111人入狱。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及公安部均下发通知要求严厉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做好风险防控化解处置,严防发生大规模群体性事件,严防经济犯罪风险向政治安全领域传导,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社会稳定。6月14日,在上海召开的“2018陆家嘴论坛”上,中国银行保监会主席、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郭树清再次提醒非法集资和非法互联网金融风险,指出收益率超过6%就要打问号,超过8%很危险,超过10%就要做好损失全部本金的准备。 从大量的报道、案件及我之前从公安、银行、市场监管局等相关单位的走访调研中,可以分析出这些非法集资和非法互联网金融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无牌照高风险经营,网络非法集资、传销更趋明显。投资咨询类公司未取得金融牌照,擅自从事存款业务、信托业务、证券业务、基金销售等需须经金融监管部

必须澄清对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几种误解

必须澄清对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几种误解 简新华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 1当前理论界对现代化经济体系认识的几种误解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现代化经济体系”,但是目前对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理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存在较多的混乱和误解,需要予以澄清、求得正确的认识。 有的学者提出,现代化经济体系至少包括如下几方面:一是高质量的经济发展,二是高效益的经济水平,三是中高速的经济增速,四是高水平的农村发展,五是更平衡的地区发展格局,六是更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七是更全面的对外开放。[①]这种观点指出了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一些内容和特征,比如高质量、高效益、高水平的农村发展、地区平衡发展等,但是不全面,比如,产业结构优化(合理化和高度化)应该是现代化经济体系最重要的内容和特征,是不能缺少的;而且,有的概括也不准确,比如,中高速的经济增速不应该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容和特征,因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经济增长并不必然是中高速,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外国的传统落后

经济体系还是现代化经济体系中,不同时期的经济增长速度都可能不一样,都可能出现高中低三种情况,中国从现在到2050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期内,从经济上看都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时期,在这么长的时期内经济增长速度不可能始终都是中高速。另外,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全面的对外开放是中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保障和战略措施,不应该说成是现代化经济体系本身的内容,否则,经济体系就等同于社会经济、无所不包、涵盖与经济有关的所有方面,经济体系就是社会经济的同义反复,也就成了一个多余的概念。 也有论者强调,必须准确把握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科学内涵,一是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二是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三是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②]这种看法并没有说清什么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科学内涵,只是说明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部分任务和原则要求,而且也不全面。 另有学者指出,现代化经济体系“指一种可以定性和定量地描述的经济发展水平的状态、目标和结构;它是指整个国家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经济系统,在发展总量和速度、发展水平和质量、体制机制运行、开放发展程度等诸多方面的现代化水平和状态。”还认为新时代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

贯彻新发展理念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作出了部署。如何深入学习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与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在联系,如何全面准确理解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是我们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启现代化经济建设新征程,必须读懂、弄通、做实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需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经济发展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跨越关口,需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就发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从那时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努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五年的开创性奋斗,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

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随着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过近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现阶段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同时必须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