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工法QC电力建设工程60米跨门式斗轮机轨道施工工法(附图)

工艺工法QC电力建设工程60米跨门式斗轮机轨道施工工法(附图)
工艺工法QC电力建设工程60米跨门式斗轮机轨道施工工法(附图)

工艺工法QC电力建设工程60米跨门式斗轮机轨道施工工法(附图)

60米跨门式斗轮机轨道施工工法

xxxxxx 发电有限公司 xx

中国xx 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xx xx xx

xx xx

1 前 言

中国xx 四公司承建的xxxx 电厂输煤系统建筑安装工程,内设一大型封闭储煤场,其平面尺寸

为460m*170m ,设计总储煤量为15万吨。煤场配置2台MDQ1500/1500-60型门式斗轮堆取料机,单台取料能力和堆料能力均为1500t/h ,跨度为

60米,每台设计3条平行的运行轨道,轨道钢轨规格为50kg/m 的重型钢轨,每条长346.69m ,敷设总长度为346.69m*6=2080.14m ,轨道施工图节点如下图1.1所示。由于斗轮机自重490吨且运行距离较长,故对轨道安装精度要求较高,其轨顶标高、水平度和轨距允许误差为±5mm 。工程前期因厂区征地有限,煤场区域被作为设备组合场,压缩了煤场施工的绝对工期,如果按常规工法敷设轨道,会因安装螺栓及灌浆、调轨和二次灌浆周期太长,无法满足业主的节点工期要求,为此我们参照大型设备安装时所采用的“座浆法”(见下图1.2),一次性保证了6条轨道安装时的轨道直线度、轨顶标高及轨距,为后续设备安装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本工法的关键技术“60米跨门式斗轮堆取料机轨道施工”于2011年12月经中国xx 技术鉴定

委员会审定,属于国内领先水平。2011年12月经中国xx 组织专家对《60米跨门式斗轮堆取料机轨道施工工法》进行了评审,同意评审并批准为中国xx 工法。本工法的关键技术于2012年2

月15日通过了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专家组的鉴定,通过辽宁省科技查新检索中心的查新检索显示该关键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2 工法特点

本工法的特点是轨道安装精度高、操作简单、简化了工序、节省大量人工及垫板。本工法工序为:制作座浆墩→墩顶标高检查→轨道就位→轨道连接板安装→轴线及标高检查→轨道暂时固定(与垫铁点焊在一起)→地脚螺栓、底座板、压

板连接副预装→支模→浇筑混凝土。与施工节点图1.1所示的传统留孔植栓后二次灌浆的工法相比较,本工法有如下优点:

2.0.1由于借鉴的是大型设备安装时采用的“座浆法”,整个工作面上693个座浆墩的标高和轴线一次性联测,其跨度、钢轨直线度、轨顶标高的控制容易达到理想状态。而传统方法无法实现一次性作业,其操作误差和测量误差的控制是相当费工费时的。

2.0.2本工法先在座浆墩上预装好轨道,再在预装好的轨道上预装带帽螺栓、底座板、压板和地脚螺栓连接副,而后一次性浇筑,避免了传统工法既费料又费工的垫板法调整轨顶标高的过程。

2.0.3本工法对上道工序在预留孔的要求不高,其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中心偏移、深浅不一等质量通病对安装轨道产生的影响比之传统工法要小的多。

2.0.4本工法由于轨道下有底座板,它与压板和地脚螺栓连接副一起将轨道牢牢锁死,使轨道在运营时维护工作量小,可降低运营成本。

3 适用范围

本工法适用于各类斗轮堆取料机轨道施工及大型有轨设备的轨道施工。

4 工艺原理

本工法的工艺原理是利用钢轨刚度好(成型后直线度好)、重量大(成型后自身稳定好且易于对中)的特点,先将钢轨预装在座浆支墩上,而后再在钢轨上预装地脚螺栓、底座板、压板连接副,最后一次浇筑成型。与传统工艺相比较,钢轨与地脚螺栓的安装顺序正好反过来,由于改进了施工程序,优化了施工过程,使得轴线和标高易于控制,节省调轨时所需的大量人工及垫铁,

节约了工期。

5 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5.1本工法施工工艺流程如下图5.1所示:

图5.1 座浆法轨

道施工工艺流程 5.2 操作要点 5.2.1工序交接时复测6条轨道基础面上的标高、轴线,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最佳轴线布置并弹出墨线。 5.2.2整批钢轨安装前必须进行平直度和弯曲度校正,达到规范要求。 5.2.3每根轨道布置3组座浆墩(轨长:9m/根)其控制尺寸为1.5m (始)+3m+3m+1.5m(终)依次布置、并做好标记,其与基础上轴线交点即为每组座浆墩的控制点,座浆墩的结构尺寸如图5.2所示。

基础面复测 座浆支墩施工 钢轨预装 带帽螺栓、底座板、压板和地脚螺栓连接副预装 整批钢轨校正 轨道整体复测 轨道临时固定 灌浆模板支设 底座板及栓孔灌浆

图5.2 座浆支墩示意图

5.2.4配制座浆混凝土所使用的原材料应符合GB_50204-2002《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座浆混凝土的胶结材料应采用塑性期和硬化后期均保持微膨胀或微收缩状态的和泌水性小(以保证垫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达到75%以上)的无收缩水泥,砂应用中砂,石子的粒度为5—15mm。座浆混凝土的塌落度应为0~1cm;座浆混凝土48小时的强度应达到设备基础混凝土的设计强度。座浆混凝土应分散搅拌,随拌随用。材料称量要准确,用水量尚应根据施工季节和砂石含水率调整控制。将称量好的材料倒在拌扳上干拌均匀,再加水搅拌,视颜色一致为合格。揽拌好的混凝土不得加水使用。

5.2.5依图5.2所示尺寸作相应模具,然后在轴线控制点上制座浆墩,将钢板压入顶部,用水平仪控制铁垫板4个角的标高,不能超过允许误差,垫板标高测定后,拍实垫板四周混凝土,使之牢固。混凝土表面应低于垫板面2~5mm,混凝土初凝前再次复查钢垫板标高。

5.2.6每根钢轨在座浆墩上落位后,以轨端部垂直中心对准座浆支墩上墨线,误差不宜大于±2mm,相邻两根钢轨的端隙控制10mm±1mm之内,并及时安装轨道鱼尾板。

5.2.7每根地脚螺栓螺纹下端预装一个螺母,其安装尺寸按底板、压板在顶部螺母拧紧后露出

螺栓顶部3道螺纹为宜,然后按图纸要求将底板连接副装配在轨道上进行敷设,遇到预留孔中心偏移和深度不够的情况,可用风镐将孔及时修正。

5.2.8每台设备相关联的3条轨道初装完毕后,复测确定其轨顶标高、水平度和轨距已经控制在图纸规范范围之内,必要时进行精调。整体复测后合格后将钢轨点焊在钢垫板上。

5.2.9每条轨道必须设置若干可靠的固定措施点(可用膨胀螺丝焊钢筋等措施),防止整体灌浆时振动棒工作可能产生的位移。

5.2.10用水冲或用压缩空气吹除螺栓孔内的杂物,并充分浸润混凝土约30分钟,然后除尽坑内积水,坑内不得沾有油污。

5.2.11整体灌浆用混凝土采用C40微膨胀细石混凝土,施工前,洒水将灌浆面润湿,采用φ30mm小振捣棒进行振捣,振捣密实后,用木抹将其抹平。灌浆作业完成后养生7天,待砼强度达到后,拆除轨道临时固定措施件,再次复测、精调并检查拧紧地脚螺栓。

6 材料与设备

6.1 材料与设备

主要施工材料与设备见表6.1。

表6.1 主要施工材料计划表

序号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

备注

1 精密水准

DS03 台 1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