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学习方法

合集下载

学习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及复习提要

学习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及复习提要

学习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及复习提要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学科之一,其主要内容包括中医四诊法和中医望闻问切等方法。

了解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学知识。

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1.辨证求因。

中医诊断强调辨别疾病的根本原因,即寻找病因。

中医上讲“治未病”,强调预防和调理,所以诊断要求探求病因,分明真假、重轻、表里,找到病因才能正确地进行治疗。

2.整体观察。

中医诊断在观察疾病时注重整体观察,关注病人的身体状况、面色、舌苔等多个方面。

中医望诊主要观察面色、气色、眼底、唇舌等方面;中医闻诊主要通过嗅闻气息、听闻声音等来判断疾病;中医问诊强调倾听病人的主观感受和描述;中医切诊通过触摸身体脏腑来判断疾病。

3.辨别病情。

中医诊断强调病情的辨别,即辨别病情所处的阶段和轻重缓急。

只有正确辨别病情,才能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4.综合分析。

中医诊断强调的是综合分析病情,即通过各种方法综合分析,确定病因、病机和病位,找到疾病的根本原因和发病机制,进而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

综上所述,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就是辨证求因,整体观察,辨别病情,综合分析。

只有充分掌握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才能准确地诊断疾病,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

中医诊断学的复习提要如下:1.中医四诊法:望诊、闻诊、问诊、切诊。

-望诊:观察面色、目色、舌象等,了解病情。

-闻诊:倾听声音、嗅闻气味,判断疾病。

-问诊:询问病人的主观感受、病史等,获取病情信息。

-切诊:通过触摸等手段判断病情。

2.中医辨证论治:根据病人的症状和体征进行辨证,然后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辨别病因:了解疾病的病因,包括外感内伤、情志过激、饮食不当等。

-辨别病机: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包括气滞、湿邪、热毒等。

-辨别病位:确定疾病的发病部位,包括寸口、尺泽、关元等经络和脏腑。

3.病情的辨别和分类: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分为表里、寒热、虚实等不同类型,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

医学基础课程《诊断学》的学习方法(医师从业指南)

医学基础课程《诊断学》的学习方法(医师从业指南)

医学基础课程《诊断学》的学习方法考拉网诊断学是临床基础课,也可以叫内基(即内科基础),都是由内科医生来给我们上课!学分很高。

诊断学的学习重点是病史和体格检查!这些在临床上诊断疾病的时候都是必需的基础内容!《诊断学》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即临床诊断学(也叫物理诊断学)和实验诊断学!先来说说临床诊断学部分,这可是诊断学的重点,它又可以分为症状学、全身体格检查、心电图3个部分!一、临床诊断学1、症状学这部分介绍了临床上的一些症状,这部分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不会花很多时间来讲述,可能只挑几个最常见的来讲,如发热、头痛、胸痛、腹痛、水肿、呼吸困难等等!在初学阶段,重点要掌握基本的概念,如各种热型的特点(常考名词解释)、水肿的常见原因及其特点、三凹征等等。

如果想记更多的东西的话,建议把每种症状产生的机制理解好好一下,这样记忆起来会容易,而且不容易忘!关于这部分,初学可能没有什么感性认识,等把临床课学完以后再回过头来看,就会有另一个层次的理解(个人体会)!虽然这部分不是考试重点,但是不代表它不重要,其实在临床实习问病史的时候还是很需要这些知识的,如病因、伴随症状等等,到了那个时候自己就会有很深的体会了!另外,最好能掌握这些常见症状的英文,这些都是很基本的东西,以后肯定会用得上!2、体格检查这可是诊断学的核心部分!这学期诊断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每个人都学会全身体格检查,其中心脏、肺部、腹部的检查又是重中之重!学习这部分的要点:第一,就是看书,掌握体格检查的正确手法;第二,要珍惜每次见习课的时间练习!不过见习时很多时候都是同学之间互相练习,在病人身上练习的机会不多(内科见习的时候会相对多一些),所以回到宿舍也可以互相练习,练得多了,自然就熟练了!当然,考试中也会出现一些综合题,如肺气肿的病人会有哪些体征,要从视、触、叩、听4个方面分别叙述!这些都是临床的基础,应该熟练掌握,相信理论结合实际,这些不会是大问题!3、心电图在我们学校,这部分每次占的分数很小,不知道为什么!其实我觉得还是比较重要的!我认为重点要掌握的是正常心电图(只有知道正常的,才能发现异常的)、房室传导阻滞、心肌梗死的诊断(定位和分期)、房颤,这些最容易在考试中出现!二、实验诊断学我们学校这部分安排的课时比较少,考试前都会发复习资料,考试基本都出资料上的内容。

诊断学学习目标及计划

诊断学学习目标及计划

诊断学学习目标及计划引言诊断学是医学专业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其对于医学生和临床医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诊断学的学习,能够帮助医务人员提高诊断疾病的能力,提升医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诊断学的学习目标及计划,包括诊断学的意义、学习目标、具体的学习计划以及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应对措施。

一、诊断学的意义诊断学是医学专业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分析病因、病理、症状等信息,从而确定疾病的性质和位置。

正确的诊断可以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避免误诊、漏诊等不良后果。

因此,诊断学的学习对于医学生和临床医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提高医疗水平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诊断学学习目标针对诊断学的学习,我们设定以下学习目标:1. 掌握诊断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病因、病理、症状等方面的知识;2. 提高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的技能,能够准确获取病情信息;3. 学会运用各种诊断工具,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4. 提高诊断疾病的能力,包括初步诊断和鉴别诊断;5. 学会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避免误诊、漏诊等不良情况的发生。

三、诊断学学习计划1. 学习诊断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诊断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病因、病理、症状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可以通过课堂学习、教科书阅读、文献检索等方式进行学习。

为了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我们建议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好笔记,以便于复习和巩固。

2. 提高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的技能学习诊断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经常进行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的练习。

学校可以安排专门的实训课程,让学生有机会进行实际操作。

另外,学生还可以根据教材和指导书进行自主练习,例如与同学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真实的临床情境。

3. 学会运用各种诊断工具在现代医学中,各种先进的诊断工具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疾病。

因此,学生需要学会运用各种诊断工具,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室实践、临床实习等方式进行学习。

中医诊断学的学习方法

中医诊断学的学习方法

中医诊断学的学习方法中医诊断学的学习方法1、熟练掌握中医基础实际中医基础实际是中医学的灵魂,它是中医对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看法及其运用的知识与法那么。

中医诊断学的诊病方法和辨证步骤,无处不贯串着中医的全体观念、阴阳五行、脏象学说、气血津液、病因病机等基本实际。

以临床诊断肾脏病证为例,中医基础实际以为:腰为肾之府,肾主藏精,掌管人体生殖、生长及发育,主水,主纳气,在体为骨,生髓充脑,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

因此,运用到临床上,凡以人体生长、发育及生殖机能阻碍,水液代谢正常,呼吸功用减退和脑、髓、骨、发、耳及二便异常为主的病变,皆属肾脏病证之范围。

故肾病之表现以腰酸腿软、耳鸣耳聋、齿摇发脱、女子精少不育、女子经闭不孕、水肿、喘咳、二便排泄异常为定位症状。

可见,要学好中医诊断学,必需博极医源,在熟习、知晓中医基本实际的前提下,温故知新,融会贯串,才干将诊断、辨证技艺用于临床。

中医诊断学的学习方法2、学会中医辨证思想方式中医学对疾病的看法和诊断深受中国现代文明、哲学思想的影响,深深地打上了中国传统文明、哲学和辩证思想的烙印。

中医诊断的思想方法,是在中医实际的指点下,以常达变,以变识病,揆度奇恒,取类比象,四诊合参,停止综合剖析,从而到达辨证求本的目的。

从诊断逻辑来看,诊断即是从笼统上升到详细的看法进程;从辨证终点而言,就是从八纲的阴阳末尾,概括了全体机能病变中最笼统、最单纯的关系。

八纲确立后即对病位、病性、病势、病机等有了大约的了解,再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卫气营血、六经、三焦辨证,取得对疾病的表里、寒热,真假等范围更深更细的看法,从而到达对疾病看法的多样性的一致。

这样看法的疾病,已不是症状、体征杂乱的总和,而是有条理地综合起来的有关疾病实质的概括,是对疾病实质的看法。

因此,要提高临床诊断水平,不只要有渊博的医学知识,还要有中医的辨证思想方式。

中医诊断学的学习方法3、在了解的基础上强化记忆要掌握一门课程的知识,首先经过倾听教员的解说,对其主要内容有正确的了解和看法,然后在此基础上必需无看法地重复屡次地温习思索、消化吸收以强化记忆。

体格检查-基本检查法(诊断学)

体格检查-基本检查法(诊断学)

体格检查一般在病史釆集完毕后进行,应在适当的自然光线、适宜的室温和 肃静的环境中进行。病床或体检桌最好置于检查室的中央,以便检查者可进 入患者的两侧。检查者应剪短指甲,并在检查开始前洗手,以减少疾病的传 播。体格检查前,应先清点所需的检查器械图(3-1)。
图3-1:体格检査器械
体格检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医师应仪表端庄,举止大方,态度亲切和蔼、耐心,对者要关心、体贴,应具有高度的
2.同学间反复练习体格检查的触诊、叩 诊、听诊方法,有助于正确掌握体格 检查的方法并熟练应用于临床。
思考——名词解释
1.体格检查(physical examination) 2.检体诊断(physical diagnosis) 3.视诊(inspection) 4.触诊(palpation) 5.浅部触诊法(light palpation)
(7)对某些急性、慢性传染病患者进行体格检查时,应穿隔离衣、戴口罩和手 套,并做好隔离、消毒工作。
(8)体格检查还应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进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体征变化或新体 征的出现,有助于补充或修正诊断,并及时釆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一、视 诊
视诊(inspection)是医师用视觉来观察患者全身或局部表现的诊断方法。视诊 的适用范围很广,既能观察到全身的一般状态,如发育、营养、意识状态、 面容与表情、体位、姿势与步态等,又能观察到局部的体征,如皮肤、黏膜、 毛发、五官、头颈部、胸部、腹部、脊柱、四肢、肌肉、骨骼关节等的外形 特点。但对耳膜、眼底、支气管、胃肠黏膜等特殊部位,则需借助检耳镜、 检眼镜、内镜等仪器帮助检查。
(5)体格检查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通常先观察一般情况,然后依次按照头、颈、胸、 腹、肛门直肠、外生殖器、脊柱、四肢和神经系统的顺序,有条不紊、不重复、不 遗漏地进行检查,并同时注意左右及相邻部位的对照检查。

诊断学讲课技巧

诊断学讲课技巧

以下是一些关于诊断学讲课的技巧:
1. 以病例为引导:通过引入实际病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诊断学知识。

可以从简单的病例开始,逐渐增加难度,让学生逐步掌握诊断学的思维方法。

2. 结合临床实践:在讲解诊断学知识时,结合临床实践经验,让学生了解实际的诊断过程和常见问题。

可以邀请医生或临床专家来分享他们的经验,或者组织学生到医院进行参观和实习。

3. 运用多媒体资源:使用图片、视频、图表等多媒体资源来辅助讲解,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诊断学的内容。

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相关知识。

4. 强调综合分析:诊断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综合分析的能力。

在讲课过程中,要强调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多个方面的信息,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5. 引导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和观点。

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和分享,促进学生对诊断学知识的深入理解。

6. 定期复习和总结:在每节课结束时,进行简要的总结和复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同时,定期安排复习课程,让学生有机会回顾和加深对诊断学知识的理解。

7. 评价与反馈:通过课堂测验、作业、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及时给予反馈。

这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和不足之处,以便进行改进。

通过以上技巧,希望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进行诊断学的讲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诊断学》教学大纲

《诊断学》教学大纲

引言概述:《诊断学》是医学专业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旨在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方法和技能,从而提高临床诊断能力。

本文将对《诊断学》教学大纲进行详细阐述,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

正文内容: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熟悉临床诊断的整体思路和方法,掌握系统的体格检查技巧和必备的实验室检查项目。

2.培养学生准确判断疾病种类和临床表现,提高诊断能力和临床问题解决能力。

3.培养学生了解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原则和方法,构建临床诊断决策的系统化思维。

4.培养学生独立开展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提高临床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5.培养学生的持续学习能力,了解新的临床诊断技术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1.体格检查技巧的教学a.检查整体健康状况,包括生命体征、皮肤、头颈、心肺、腹部等主要系统的检查方法和技巧。

b.学习神经系统、肌肉骨骼系统、泌尿系统等特殊系统的检查方法和技巧。

2.实验室检查项目的教学a.熟悉常见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指标等。

b.学习实验室检查结果的解读和临床诊断的关联。

3.临床病史采集和分析的教学a.学习合理的病史采集流程和技巧,包括主诉、既往史、家族史等内容。

b.熟悉病史分析的步骤和方法,掌握临床问题的提炼和假设的建立。

4.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原则与方法的教学a.掌握诊断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疾病的概念、分类和诊断标准的理解。

b.学习常见疾病的诊断标准和诊断方法,如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5.临床诊断决策的教学a.培养学生构建临床诊断决策的系统化思维,包括问题解剖、病史推理、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方面。

b.学习临床诊断决策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化验结果与临床病情判断的结合等。

三、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a.通过教材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

b.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归纳和总结,提高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实践教学a.定期组织学生参与临床实践,与真实病例接触、观察和分析。

《诊断学》教学创新成果报告

《诊断学》教学创新成果报告

《诊断学》教学创新成果报告
一、引言
诊断学是医学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是医学生从基础医学过渡到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

然而,传统的诊断学教学方法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实践技能的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临床应用能力。

为此,我们对诊断学教学方法进行了创新,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
1. 引入案例教学:我们采用了真实的临床案例,让学生在实际的病例中学习和理解诊断学的理论知识,增强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小组讨论与互动: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模拟病人:利用模拟病人进行实践技能训练,使学生在模拟环境中掌握临床技能,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线上与线下结合:利用线上资源,如微课程、在线测试等,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同时结合线下课堂教学,形成了一个立体化的教学体系。

三、成果展示
1. 学生满意度提高:通过调查问卷和个别访谈,我们发现学生对新的教学方法普遍表示满意,认为这种教学方法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2. 考试成绩提升:在新的教学方法下,学生的考试成绩有了显著提高,特别是在实践技能方面。

3. 临床应用能力增强:经过新的教学方法培养的学生,在临床实习中表现出了更好的诊断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带教老师的一致好评。

四、结语
通过对诊断学教学方法的创新,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和实践,不断完善和创新教学方法,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医学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诊断学是我们所接触的第一门临床医学课程。

临床医学课程跟生理生化这些基础医学课程有一个很明显的区别,就是临床课的内容都写得非常的详尽易懂,基本上不会有写得有所保留,让人不明白的地方,所以临床课比起基础课,即使是通过自学也能弄懂大部分的理论知识。

但是临床课的实践部分的重要性也会相应的增加,当见习实习工作的时候,就需要将临床课的知识加以应用。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随着内容条目的易懂性增加,文字量和记忆量也会随之增多,因此临床课的书都会比较厚,记忆是学习该类课程的主要难关。

诊断学并非是学习怎么去诊断一个具体的疾病,这是内科、外科等具体临床课的任务。

诊断学是学习怎么从病人身上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得出一个诊断的方向,从而延伸进行进一步的信息采集,通过整合采集到的信息,得出诊断结论的过程,说的简短一点,就是临床思维。

诊断大致分为四个部分,下面将会分别讨论。

我采取的顺序是授课顺序,而不是临床工作中的顺序:一、体格检查中山医临床五年制在大二下学期将会开始学习诊断学的体格检查部分,其他的专业如口腔则会等到大三上学期才会开始直接学习全书,临床五年制也会随之学完其他的部分。

对于护理专业而言,诊断学会适应专业的属性称为健康评估,不过我并没有接触过健康评估的任何内容,因此我也只能按照临床口腔公卫等的要求进行阐述。

下面进入正题。

体格检查是最基本的检查方式,通过它能获得诊断所需的第二批信息。

体格检查只需用自己的感官和简单的工具,即可对病人进行一个最初的临床判断,即检体诊断。

感官检查是这个部分的重点掌握内容,并不是说工具检查不重要,而是工具检查一般学个两三次就会了,并没有什么难度。

体格检查有视触叩听嗅五种检查方式,但是由于嗅诊并不是每个领域都用得上,因此重点掌握的是视触叩听。

在见习实习中需要反复练习,因为它是最最基本的基本功,别小看这个检查,通过检查我们不仅要对病人进行检查,还要同时问诊(语言接触),通过交流沟通,取得病人的信任,这样才能更好的采集信息,而且体格检查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诊断结果,检查的时候,应该以病人为中心,对他们进行必要的照顾,比如尽量减少身体的翻动,检查完之后整理好衣服和盖好被子等,我们面对的是人,不是练习用的模型。

关于检查的方法,我不再赘述,因为如前文所言,书上写的相当详尽,不存在理解上的困难,因此我在这里强调的是学习的途径。

第一就是要认真学习好书本的理论知识,明白视触叩听各种检查包括哪几种方式,病人的异常状态应该怎么描述,这些异常状态和正常状态的属性(看起来怎么样,摸起来怎么样,听起来怎么样)是怎样的,提示可能是什么疾病导致的等等。

第二就是学习的重心——实习课。

光有理论知识究竟只能沦为纸上谈兵,最多能拿去考研,要是有志于成为一名医生,就需要不断的实践。

诊断学的授课方式是不同的班级会由不同的附属医院带教,一个班的理论课和实习课都会由同一个附属医院负责,体格检查考试亦同。

在医院的带教室里,大家会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一组由一名老师带教,老师会回顾一下理论知识,然后就会示范检查并让同学互相练习。

既然有示范,自然就要有模特,当然这个模特肯定是男生的,我觉得,男生应该踊跃一些当模特去示范,因为老师们都是长期战斗在一线的临床医生,检查手法都是很到位的,当模特有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通过老师的检查和自己的身体,知道检查的力度和手感,很多人对体格检查感到困难,并不是不会手法,也不是找不到位置,而是不知道自己检查出来的结果是什么感觉,到底是不是对的。

自己当模特,就会知道这种感觉。

第三就是不断的练习,由于临床的时间充裕,一般同学们都会平时疏于练习,不过说实话大二下学期的压力真的不大……而且大三才学习的口腔等一般也会这样……我自己也不幸堕入此懒惰循环,不是个好例子。

所以大家自己努力吧!每逢体格检查考试的前一个星期,都会有一个现象,就是女生集体冲入男生宿舍对男生动手动脚……哦不对,是检查身体,临床由于此时正值盛夏,不会怎么样,但是口腔等则是适逢深秋,女生手脚就请快一点,不要冻坏男同志了……= =第四就是体格检查阶段有小测,对,实习课上每一个部分的检查开始之前都会对上一次的部分进行小测,内容可以参考诊断配套书的那本《检体诊断学实习手册》,顺带一提,诊断除了课本还有很多配套的实习用书。

这些小测的题目都是英译中和简答,而且有可能会在理论考中出现。

诊断学有四次考试,第一个就是体格检查考试,在考试前一两个星期,老师在实习课会发给每个人一张体检考试的要求流程,上面会详细列出一般检查、头颈部检查、胸肺检查、心脏检查、腹部检查和神经反射检查的考试条目,并会回顾讲解一次每步的检查要求,不过老师会讲的很快,一般靠自己来不及记完的,可能需要分工合作,尽量做到万无一失。

然后就可以照着流程练习了,其中要注意一些小细节,比如说检查的时候站在受检者右边,量完血压要关好血压计的水银阀,腹部检查的时候受检者要屈腿等,这些都是容易扣分的内容。

关于体格检查的具体步骤,有一本《全身体格检查操作图谱》,是南方医编的,这是一本掌中宝,可以随时携带随时看,图文并茂,比较容易明白。

二、问诊和症状学问诊是获得第一手信息的途径。

问诊的内容我同样不予赘述,问诊考试一般不考,但是不代表它不重要,只是考试考问诊并不好考而已,问诊可以获得病人的一些基本情况,这对于疾病的诊断同样是有意义的,比如说一个年轻人胸骨剧痛,你无论如何都不应该考虑冠心病心绞痛,一些疾病是遗传病,家族史非常重要,一些疾病是某些疾病恶化后并发的,因此既往史对这些疾病是重要的提示。

由于问诊需要跟患者有语言接触,因此我们应该把握语言的艺术,语气要亲切和蔼,态度要认真耐心,目的要清晰明确。

别以为没得练哦,写病历第一件事就是叫你问诊,而且是真的病人。

症状学是一些常见症状的集合,当然临床症状是很多的,诊断书选的都是最为常见的症状。

一个症状会介绍它的定义和分类,以及相对应的疾病诊断提示。

一开始学可能不是很有感觉,因为学病理的时候会初步接触诊断思维的内容,但是病理是通过疾病列出症状,而诊断是通过症状列出疾病,不是很好记忆。

但是在临床工作,都是通过症状和体征来诊断疾病的,具体形式可以参考电视剧《House》,剧里House会将症状体征写在一块小白板上然后进行病例讨论,这是一种最基本的病例诊断方式。

三、病历书写病历书写是诊断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临床工作最最基本的工作。

病历书写能够反映一个医生的思维是否严谨,此外病历还是重要的法律相关文书,写好病历不仅有助于诊断疾病,而且也是医生保护自己的凭证。

病历的格式书上有,我们需要注意的,就是写病历需要蓝黑墨水的钢笔,最近有蓝黑墨水的水笔,但是我没有用过,不知道效果如何,我个人还是觉得钢笔好。

病历要求非常严格,格式不对或者是超过三个错字/涂改就必须重抄。

中山医的附属医院都是没有电子病历录入系统的,为的就是让中山医的实习生不断的练习写病历。

四、实验检查和器械辅助检查实验检查就是通过临床检验得出的信息进行辅助诊断,之所以说是辅助是因为检查结果必须与体格检查和病史相结合。

这一点检验班的同学应该会比较熟悉,他们对这方面的要求比较高,因为这就是他们的工作,而我们则是学会通过解读检验结果的信息,进行进一步的诊断。

最基本的实验诊断有血液学检查、凝血/抗凝功能检查、排泄物分泌物体液检查、肾功能、肝功能、生化检查、免疫学检查、病原体检查以及其他检查等,每项检查结果可以分为偏高/正常/偏低或阳性/阴性的结果,每一种结果除了正常都可以有疾病的提示。

器械辅助检查就是通过一些比较复杂的医疗检查器械进行检查并根据结果进行诊断。

在诊断学将只学习其中的心电图部分,不过心电图是比较难的,而且图形的形状判断比较复杂,不是很容易记忆。

理解图形的意义非常困难,也没有必要,因此只需要明白图形提示什么就可以了。

五、上课前面已经说过,不同的班级由不同的医院负责授课,我们口腔一直是二院带教的,这里就扯一下二院。

附属第二医院是中国最早的西医院,它的前身是一名传教士开设的眼科医局,不过更为人所知的曾用名是博济医院,现在增城市人民医院已经成为了二院的增城院区,并重新沿用了博济医院这个名字。

二院发展至今年已经有175年的历史了。

二院比较强势的科室有普外、耳鼻喉、内分泌、血液、口腔等,关于这一点我并不是很肯定,还请师兄师姐不吝赐教。

不过二院口腔我很肯定是强势的,我们口腔的黄洪章教授曾经带领二院的口腔并做大做强,也可能是这个原因我们口腔跟二院有着很紧密的联系(还是说纠结呢?)。

据说二院的教学是中山医附属医院里最好的,诊断学的老师一般都由内科老师兼任,所以等到上内科学的时候会发现一些熟悉的面孔。

二院负责的理论课里,我觉得讲得比较好的有呼吸内的江山平主任(同时也是大内科的主任)和张蔚,消化内的黄开红,风湿的戴冽,血液内的马丽萍等,实习课上带我们班的有三个老师,劳国娟教我这一组,我觉得她条理非常的清晰,于钟我听说平时人比较严肃,不过人还是很好的,谢双锋的特点是比较喜欢早下课……在医院实习就要开始有个医生的样子了,在病区里走动不要乱跑,不要大声喧哗,要有礼貌,指甲要剪短,而且对病人问诊的时候在之前要有所准备,到时候不知道问什么干瞪眼会很囧的,要知道一些病人被问过三四轮了,他们也比较囧。

临床实习就相当于一个接触社会的过程,对大家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五、考试之前也说过了,诊断总共四次考试。

第一个是体格检查考试,已经详细讲解过了。

第二个就是病历考试,大家分组,老师会跟病人事先沟通好征得同意,然后大家问诊,并根据自己获得的信息写一份病历,大家要好好写,毕竟是考试,当然在这份考试病历之前会有一次练习的病历书写,老师会批改这个练习病历并详细纠正大家的错误,一定要好好学习,在病历考试结束后直到内外科实习什么的才会再次接触病历的,练习机会并不多。

第三个是实验诊断考试,考试内容是血细胞、骨髓细胞和尿镜检,考试形式是玻片观察并写出视野内容的名称。

上实习课的时候老师会认真讲解各种细胞的鉴别要点的,实验诊断考试的难点是骨髓象,另外两个并不难,注意我说的是难点哦。

第四个就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理论考试。

四个考试的分数比例,在二院是体格检查20%,病历9%,实验诊断11%,理论考试60%。

其中体格检查的分数是直接20分往上加的,因此诊断的分数能不能高分取决于体格检查,由于分数分摊较多,诊断不容易挂。

虽然书比较厚,但是理论考试还是有侧重点的,考试内容中,体格检查部分占多数,不要以为检查考试完了就没事了,理论还要考的。

二院理论考试题型有选择题,英译中,简答和病例分析,其中简答的第一题是一个名词解释。

英译中的范围是症状学和体格检查里的词,所以建议带个小本子,大小刚好能塞进白大褂的胸口袋,里面写上单词,平时看看都够用了。

简答在前面说过,体格检查可以重现小测时候的题目,另外会考一些实验诊断的重点检查项目结果分类以及临床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