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2-东莞市教育局文件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新疆高中班办学工作方案》的通知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新疆高中班办学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05.08.01•【字号】东府办[2005]50号•【施行日期】2005.08.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正文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新疆高中班办学工作方案》的通知东府办[2005]50号各镇人民政府(区办事处),市府直属各单位:市教育局《东莞市新疆高中班办学工作方案》业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二〇〇五年八月一日东莞市新疆高中班办学工作方案根据《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扩大内地新疆高中班招生规模的意见》(教民[2005]10号)的精神,从今年秋季起,我市将承担开办新疆高中班的任务。
为做好我市开办新疆高中班的各项工作,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办学工作方案:一、开办新疆高中班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开办新疆高中班的指导思想:始终把新疆高中班的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统一思想认识,牢记“民族宗教无小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有关部委关于新疆高中班办学的各项指示和要求,从完善新疆高中班教学和生活设施以及师资的配备,从思想教育、教学工作到生活管理的各个环节,确保层层落实责任,达到相关要求。
开办新疆高中班的基本原则:以“特事特办”的原则予以高度重视,对必要的基本建设、资金投入、干部教师配备等给予优先解决,同时结合推进教育现代化,创建教育强市的目标,以东莞高级中学为办学点,按照有利于该校逐步完善申报全国示范性普通高中的条件,有利于新疆高中班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原则,由市财政统筹专项办学经费,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
二、开办新疆高中班的保障措施(一)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开办新疆高中班的重大意义全市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开办新疆高中班是国务院批准实施的事关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及振兴发展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重大措施。
贵港市教育局关于印发《贵港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市直教育系统教育行政干部队伍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贵港市教育局关于印发《贵港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市直教育系统教育行政干部队伍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港市教育局•【公布日期】2023.06.30•【字号】贵教通〔2023〕25号•【施行日期】2023.06.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贵港市教育局关于印发《贵港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市直教育系统教育行政干部队伍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局机关各科室、二层机构:经局党组2023年第八次党组会议审议通过,现将《贵港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市直教育系统教育行政干部队伍建设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贵港市教育局2023年6月30日贵港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市直教育行政干部队伍建设实施方案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要求,打造一支素质过硬、业务精良、担当作为的教育行政干部队伍,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带领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教师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大力推动我市教育高质量快速发展。
结合我市教育实际,现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关于激励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决策部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引导和激励全市教育系统广大干部积极担当作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加快建成现代化“两带两城”贡献教育力量。
二、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本局机关各科室、二层机构领导干部(含聘用人员)。
三、工作措施(一)突出教育培养,提升行政干部能力素养一是强化政治能力培养。
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通过“三会一课”、专题学习等方式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加强党员思想认识,提高党员党性,增强行政干部的方向感。
东莞市义务教育阶段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积分制入学积分方案

东莞市义务教育阶段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积分制入学积分方案(征求意见稿)第一条为更好解决本市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以下简称“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积分制入学招生管理,特制定本方案。
第二条本方案适用于年满6周岁且不超过18周岁,有正常学习能力,具有中国国籍的非东莞市户籍适龄儿童、少年(含香港、澳门户籍),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以下统称“父母”)双方或一方须为中国非东莞市户籍公民(含香港、澳门户籍),并持本市有效〘广东省居住证〙或在本市依法办理居住登记。
台湾户籍或外国国籍的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适用于本方案,其入学办法按照相应的入学政策申请。
父母双方均是东莞市户籍的非东莞市户籍适龄儿童、少年,不纳入积分制入学范围,由其父或母户籍地所在的园区、镇(街)教育部门结合实际统筹安排入学。
第三条申请入读小学一年级的随迁子女必须年满6周岁(计算至当年8月31日,含8月31日);申请入读小学非起始年级的随迁子女,必须在6周岁入学的基础上符合相对应的入学年龄;申请入1读初中一年级的随迁子女必须是小学应届毕业生。
已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的随迁子女,不能申请留级重读,如发现申请留级重读的,将取消其申请资格。
已在东莞市义务教育公办小学就读或在民办小学就读享受政府学位补贴的随迁子女可读至本学段结束;本学段结束后升读东莞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初中或民办初中学校享受政府学位补贴的,需重新申请及计算积分。
第四条符合申请资格的随迁子女可以选择其父母一方的服务地或其父母双方或一方在东莞市拥有产权清晰的自有居所所在地的园区、镇(街)作为申请地,通过积分制方式,申请入读申请地所在园区、镇(街)的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或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政府学位补贴。
第五条本方案中的“申请人”(即学生)选取父母一方作为“积分方”进行积分,并以“积分方”在本市办理〘广东省居住证〙年限,在本市缴纳社保年限,以及在本市纳税情况等三方面作为计算积分依据。
东莞市义务教育阶段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积分制入学积分材

东莞市义务教育阶段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积分制 入学积分材料一览表项目 内容 分值 具体操作以下三种积分方式三选一: 1. 选择以在东莞市逐月缴纳的累计社会保险费年 限(不含一次性缴费年限)积分的,由社保部门根据 积分方身份证号码,选择五险种中缴费年限最长的险 种核实评分。
2.选择以劳动合同积分的,在报名系统上填写相(一) 在莞 服务 年限在东莞行政区域内 就业或经商的时间1. 工作累计 1-2 年的, 每满 1 年 1 分; 2. 工作累计 3-5 年的, 每满 1 年 2 分; 3. 工作累计 6 年及以上 的,每满 1 年 3 分。
关信息及上传积分方历年劳动合同的电子照片,由人 力资源部门核实评分。
其中 2008 年以前签订的劳动合 同,必须已办理劳动合同鉴证。
2008 年以后签订的劳 动合同,如未办理劳动合同鉴证的,需同时上传加盖 用人单位公章的工资支付凭证或考勤记录等佐证材料 的电子照片,如已办理劳动合同鉴证的,无需提供其 他佐证材料。
3.选择以在东莞市经商营业年限积分的,在报名 系统上填写“企业名称”、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号”等相 关信息,由工商部门核实评分。
计算“在莞服务年限”的截止时间为职能部门审核 申请人资料当日。
1 / 10以下三种积分方式三选一: 1.选择以居(暂)住证积分的,由公安部门根据 积分方身份证号码进行核实评分,截止时间为职能部 门审核申请人资料当日。
2.选择以在莞服务年限积分的,由系统根据在莞 服务年限核定的结果自动计算,截止时间为职能部门 审核申请人资料当日。
(二) 在莞居 住年限在东莞行政区域内 居住的时间1. 居住累计 1-2 年的, 3.选择以产权清晰的自有居所的拥有时间积分 每满 1 年 1 分; 的, 在报名系统上填写“产权人/备案人姓名”“房地产权 2. 居住累计 3-5 年的, 证号/不动产权证号或已备案购房合同号”、“居所坐落 每满 1 年 2 分; 地址”等相关信息,由房管部门核实计分。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我市中小学校舍安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我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进度的意见》的通知【法规类别】校舍建设与管理【发文字号】东府办[2010]59号【发布部门】东莞市政府【发布日期】2010.04.26【实施日期】2010.04.26【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我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进度的意见》的通知(东府办〔2010〕59号)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府直属各单位:《关于进一步加快我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进度的意见》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二○一○年四月二十六日关于进一步加快我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进度的意见我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以来,各镇街主动履行职责,努力克服时间紧、任务重、技术力量不足、资金筹措难度大等困难,严格按照工程“时间表”、“路线图”的要求,切实推进工程实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目前,校安工程已经进入了加固补强阶段。
2010年,校安工程工作任务更重,对资金筹措、技术保障和服务、施工期间学生周转安置、工程管理等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进一步做实做细我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规划,加快我市校安工程实施进度,确保年内完成40%的加固改造任务,根据省校安办《关于进一步做实做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规划的指导意见》(粤校安办〔2010〕3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工作目标根据鉴定结果,制定相关加固补强的规划方案,落实资金,做好相关临时安置过渡工作,抓紧实施加固补强工程,确保2010年底完成2010至2011年校安工程实施规划工程总量40%的任务。
二、工作要求及措施各镇街要根据我市2010年校安工程的工作目标,严格工作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校安工程的实施进度,确保2010年我市校安工程工作目标如期完成。
(一)加强领导,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各镇街和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校安工程的重要性和建设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树立全局意识,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政府为主体,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合作、全力以赴的工作机制。
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莞市新莞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实施办法》的通知-东府[2012]67号
![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莞市新莞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实施办法》的通知-东府[2012]67号](https://img.taocdn.com/s3/m/707dfed6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b3.png)
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莞市新莞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实施办法》的通知正文:---------------------------------------------------------------------------------------------------------------------------------------------------- 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莞市新莞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实施办法》的通知(东府〔2012〕67号)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府直属各单位:《东莞市新莞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实施办法》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东莞市人民政府二○一二年五月二十七日东莞市新莞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实施办法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我市新莞人子女义务教育管理,推动我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新莞人子女在我市依法接受义务教育的,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把新莞人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
各有关职能部门要明确职责,加强沟通,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建立并完善工作制度和保障制度,依法保障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新莞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
第四条教育部门要将新莞人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纳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范围,挖掘潜力,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每年调整新莞人子女公办学位供给,指导和督促中小学校认真做好接收入学和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负责新莞人学历情况审核并评分,以及本办法的组织实施。
发展和改革部门要将新莞人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公安部门负责为辖区内新莞人办理居住证,负责新莞人在莞连续居住年限和违法犯罪记录审核并评分,以及协助政府清理无证办学,维护学校治安秩序。
新莞人服务管理部门负责开发和维护积分制入学信息管理系统,指导各镇街新莞人服务管理中心进行申请受理、信息录入和资料分类送审;以及对辖区内新莞人及其来莞随迁子女在莞居住信息进行登记,并于每年3月底前向所在镇街教育主管部门提供新莞人子女6至18周岁学龄人口数据信息情况。
东教研〔2010〕5 号 - 东莞市教育局东莞市体育局

关于举办2010年东莞市中小学科技模型竞赛的通知各镇(街)宣教办、科协,松山湖管委会科教局、各中学、小学、职业学校:航空航天模型、车辆模型、航海模型是深受广大中小学生欢迎的传统科技模型活动项目。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中国科协等五部委《关于联合举办第十一届我爱祖国海疆等教育竞赛活动的通知》要求,为发挥这项活动的素质教育功能,加强广大青少年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丰富校园文化,现决定举办2010年东莞市中小学航空航天模型比赛、2010年东莞市中小学航海模型比赛与2010年东莞市中小学车辆模型比赛。
东莞市教育局东莞市体育局 东莞市科学技术协会文件东教研〔2010〕5号2010年东莞市中小学航空航天模型比赛拟于今年5月举行,2010年东莞市中小学航海模型比赛拟于6月举行,2010年东莞市中小学车辆模型比赛拟于9-10月间举行。
通过竞赛,选出优秀选手组成我市代表队参加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中国科协等五部委联合举办的第十一届“我爱祖国海疆”全国青少年航海建筑模型竞赛、第十二届“飞向北京-飞向太空”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竞赛与第十五届“驾驭未来”全国青少年车辆模型竞赛。
我市中小学科技模型竞赛活动组织委员会办公室设在东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秘书处。
通讯地址:南城区元美中路3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技部咨询电话:22835129 / 22835131 传真:22835129东莞科技模型QQ群:32120707 E-mail:kjmx@现将有关竞赛规程印发给你们。
请有关单位做好准备工作,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推动我市科技模型活动健康有序开展。
附件:1. 2010年东莞市中小学航空航天模型比赛规程2. 2010年东莞市中小学航海模型比赛规程3. 2010年东莞市中小学车辆模型比赛规程东莞市教育局东莞市体育局东莞市科学技术协会二一〇年三月二十五日〇- 2 -附件1:2010年东莞市中小学航空航天模型比赛规程为丰富校园文化建设、推动我市中小学航空航天模型活动开展,引导广大青少年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热爱航空航天事业,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我市决定举办2010年东莞市中小学航空航天模型比赛。
转发省教育厅关于公布广东省学生规范

东莞市教育局文件东教语〔2009〕9号转发省教育厅关于公布广东省学生规范 汉字书写大赛决赛结果的通知松山湖管委会科教局,各镇(街)宣教办,市直属学校: 省教育厅、省语委举办的广东省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已经结束。
我市选拔了35名选手参赛,共25名选手获奖,其中一等奖7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11名、优秀奖6名;另有7名教师获优秀指导教师奖,2个单位获得优秀组织奖。
现将省教育厅《关于公布广东省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决赛结果的通知》(粤教语〔2009〕20号)转发给你们。
希望各获奖单位及个人戒骄戒躁,继续努力;希望大家向获奖单位及个人学习,增强语言文字规范化意识,加强规范汉字书写训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提高青少年语文素养和个人文化修养。
二〇〇九年八月十日主题词:语言文字 规范汉字书写大赛△ 通知东莞市教育局办公室主动公开2009年8月10日发— 3 —粤教语〔2009〕20号关于公布广东省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决赛结果的通知各地级以上市教育局、语委,各高等学校:由省教育厅、省语委举办的“书写经典,传承文明”广东省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决赛于7月11日在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举行,各地中小学、各高等学校共700多名书法爱好者参加了比赛。
经大赛组织委员会认真评审,评出软笔获奖作品176件,硬笔获奖作品199件,优秀指导老师40名,优秀组织单位32个。
现予公布。
附件:广东省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决赛结果二○○九年七月二十七日附件广东省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决赛结果软笔作品及指导教师获奖名单大学组姓名 学 校 书体 获奖等级 优秀指导教师蓝茜茜 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 楷书 特等奖 程海涛夏阳 暨南大学 楷书 〃 〃 朱圭铭郭立伟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隶书 〃 〃 靳继君梁楚琦 华南师范大学 隶书 〃 〃 马学义郑奋杰 惠州学院 楷书 一等奖 曾裕林黄剑辉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隶书 〃 〃 刘诗东陆仪启 中山大学 楷书 〃 〃 钟东王美芳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楷书 〃 〃 靳继君谢嘉 惠州学院 楷书 〃 〃 王先岳胡文剑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隶书 〃 〃 陈跃侯笑夫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楷书 〃 〃 崔平平吕哲伦 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楷书 〃 〃谢嘉 惠州学院 隶书 〃 〃 王先岳梁春娜 茂名学院 隶书 二等奖彭万胜 五邑大学 行书 〃 〃王特懿 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楷书 〃 〃唐晓文 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 楷书 〃 〃詹海表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 楷书 〃 〃吴静欣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楷书 〃 〃张燚雪 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隶书 〃 〃曾振城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隶书 〃 〃叶春萌 深圳大学 隶书 〃 〃梁关海 广东教育学院 楷书 〃 〃王少丹 韩山师范学院 隶书 〃 〃刘小林 嘉应学院 楷书 〃 〃甘展界 广东工业大学 楷书 〃 〃潘菲菲 嘉应学院 隶书 〃 〃董嘉欣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楷书 〃 〃黎云浓 广东行政职业学院 隶书 三等奖赵志清 暨南大学艺术学院 行书 〃 〃赵广青 暨南大学艺术学院 隶书 〃 〃黄颖君 广东行政职业学院 隶书 〃 〃— 4 —陈俊辉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隶书 〃 〃黄彬南 茂名学院 行书 〃 〃陈育 韶关学院 楷书 〃 〃佘斯莹 中山大学 隶书 〃 〃赖东华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隶书 〃 〃朱景明 广州中医药学院 隶书 〃 〃张雅欣 暨南大学艺术学院 楷书 〃 〃刘珊珊 惠州学院 隶书 〃 〃许潇铠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 隶书 〃 〃关奕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隶书 〃 〃廖永喜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隶书 〃 〃郭俏玲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 楷书 〃 〃陈锦佩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楷书 〃 〃钟妙容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楷书 〃 〃梁楚琦 华南师范大学 行书 〃 〃林佩凤 华南农业大学珠海学院 楷书 〃 〃林郁量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隶书 〃 〃黄家涛 茂名学院 楷书 〃 〃彭国齐 广东工业大学 隶书 〃 〃黄景波 嘉应学院 楷书 〃 〃敖娴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楷书 〃 〃冯炳廉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行书 〃 〃何嘉雯 五邑大学 隶书 〃 〃刘莉 肇庆科技职业学院 楷书 〃 〃冯光辉 广东嘉应学院 行书 优秀奖罗雪英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 楷书 〃 〃张圳 嘉应学院生科院 隶书 〃 〃袁品芳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 隶书 〃 〃王龙辉 华南师范大学 楷书 〃 〃曾魁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楷书 〃 〃李广奎 五邑大学 楷书 〃 〃杨汉钟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 楷书 〃 〃陈锦江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 楷书 〃 〃冯督轩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楷书 〃 〃毛宇通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楷书 〃 〃何宇 中山大学 隶书 〃 〃胡婕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楷书 〃 〃麦翠萍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 楷书 〃 〃高锡乒 广东工业大学 楷书 〃 〃陈敏 深圳大学 行书 〃 〃魏泽鑫 中山大学 楷书 〃 〃张力欣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隶书 〃 〃邹锦涛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 隶书 〃 〃陈思颖 广东科学技术学院 隶书 〃 〃— 5 —黄敏玲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隶书 〃 〃高菲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楷书 〃 〃叶秀玲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楷书 〃 〃林慧君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楷书 〃 〃吴美容 湛江师范大学 隶书 〃 〃汪成林 深圳大学 隶书 〃 〃侯笑夫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隶书 〃 〃郑荟 中山大学 隶书 〃 〃朱裕城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隶书 〃 〃程高翔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楷书 〃 〃梁韵琪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 楷书 〃 〃李敏华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隶书 〃 〃朱景明 广州中医药大学 楷书 〃 〃黄少珍 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楷书 〃 〃刘伟浠 广东工业大学 行书 〃 〃陈俊任 湛江师范学院 隶书 〃 〃胡卫齐 华南师范大学 隶书 〃 〃中学组姓名 学 校 书体 获奖等级 优秀指导教师王泽坤 河源市中英文实验学校 楷书 特等奖 戴胜全黄婷 潮州市高级中学 楷书 一等奖 佃少东王焜明 河源市龙川县第一中学 楷书 〃 〃 覃莉谢嘉彬 揭阳市普宁二中 隶书 〃 〃 王志雄刘楹正 东莞市寮步香市中学 楷书 〃 〃 谢继业李楠 清远市清城区松岗中学 隶书 〃 〃 林旭颖庄斯惠 云浮市云浮中学 隶书 二等奖陈智成 揭阳普宁市第一中学 行书 〃 〃陈薪羽 珠海市香洲区拱北中学 行书 〃 〃谢维湿 揭阳市惠来县葵梅中学 楷书 〃 〃熊驰宇 珠海市第五中学 楷书 〃 〃麦晓龄 江门市培英高级中学 楷书 〃 〃纪志勰 汕头市下蓬中学 楷书 〃 〃朱景智 湛江市第二中学 隶书 〃 〃陈嘉豪 东莞市光明中学 隶书 三等奖朱景智 湛江市第二中学 楷书 〃 〃霍宇彬 云浮市罗定实验中学 楷书 〃 〃赖映霏 韶关市乳源中学 楷书 〃 〃慕容汉华 肇庆高要市第二中学 楷书 〃 〃吕慧玲 惠州市惠东中学 隶书 〃 〃陈芷祺 珠海市紫荆中学 楷书 〃 〃关越升 阳江市漠南中学 楷书 〃 〃许梦囡 潮洲市金山中学 楷书 〃 〃— 6 —何东方 肇庆市地质中学 楷书 〃 〃蔡丛琳 汕头市金园区实验中学 隶书 〃 〃朱景智 湛江市第二中学 行书 优秀奖陈家亮 广州市美术中学 隶书 〃 〃张耿泳 揭阳普宁市第一中学 楷书 〃 〃沈嘉琳 清远市清新县何黄玉湘中学 楷书 〃 〃甄常堃 江门台山市少年宫 行书 〃 〃林秀慧 惠州市博罗县华侨中学 楷书 〃 〃王凌志 揭阳市实验中学 隶书 〃 〃林伟君 江门市蓬江区杜阮镇中心初级中学隶书 〃 〃关凌水 阳江市漠南中学 楷书 〃 〃郑立楷 汕头市潮阳实验学校 楷书 〃 〃袁楚玥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隶书 〃 〃神绮雯 清远市清城区松岗中学 行书 〃 〃罗敏烨 云浮市新兴县惠能中学 隶书 〃 〃蔡沐哲 汕头市下蓬中学 隶书 〃 〃小学组姓名 学 校 书体 获奖等级 优秀指导教师陈峻标 云浮市喜耀粤西学校 隶书 特等奖 张社洪陈昊 云浮市邓发小学 隶书 〃 〃 莫雁玲蔡尚原 揭阳市揭西县河婆东风小学 楷书 一等奖 林馥刘睿瑜 珠海市香洲区第四小学 行书 〃 〃 周仁杰姜宜荣 韶关乐昌市乐城一小 隶书 〃 〃 吴家良陈俊威 江门市发展小学 楷书 〃 〃袁盟振 东莞市凤岗镇官井头小学 楷书 〃 〃 赖召明张子怡 韶关南雄市黎灿学校 隶书 二等奖龚翊蕴 佛山市顺德区大良嘉信西山小学楷书 〃 〃陈子泽 阳江市阳西县方正小学 隶书 〃 〃卢彦铮 湛江市第十二小学 隶书 〃 〃揭馥蔚 湛江市霞山区第七小学 隶书 〃 〃王政 清远市清城区先锋小学 楷书 〃 〃李耿毓 潮州市实验学校 隶书 三等奖李媛 东莞市大岭山镇第五小学 隶书 〃 〃曾荣 河源市龙川县鹤市中心小学 楷书 〃 〃林罗萱 广州市荔湾区宝源小学 隶书 〃 〃罗渝宝 广州市荔湾区立贤中学 隶书 〃 〃古锴原 惠州市惠阳区光华小学 隶书 〃 〃钟潇洋 广州市天河区华阳小学 隶书 〃 〃卢俊成 阳江市阳西县方正小学 隶书 〃 〃郭晓玲 珠海市香洲区香山学校 隶书 〃 〃邹家成 东莞市凤岗镇官井头小学 隶书 〃 〃陈嘉欣 汕头市金涛小学 隶书 〃 〃黄黛淇 潮州市实验学校 隶书 〃 〃— 7 —张膑 韶关南雄市黎灿学校 行书 〃 〃王嘉荣 东莞市虎门镇南栅小学 行书 〃 〃李圳垚 揭阳市揭西县河山小学 隶书 优秀奖姜如 湛江市第五小学 楷书 〃 〃刘其皓 湛江市第二十五小学 楷书 〃 〃易上淋 阳江市阳西县织篢镇太平小学 隶书 〃 〃吴洵 潮州市城南中英文学校 行书 〃 〃邹俊霖 清远市新北江小学 行书 〃 〃王家健 江门市鹤山沙坪第四小学 隶书 〃 〃黎绮红 江门市北郊中心小学 隶书 〃 〃麦志添 佛山市南海区大沥奇槎小学 隶书 〃 〃吴思懿 惠州市惠城区下埔小学 隶书 〃 〃贾泽浩 珠海市香洲区第十八小学 隶书 〃 〃林思勤 揭阳市东山区乔西小学 行书 〃 〃钟咏芙 惠州市博罗县实验小学 楷书 〃 〃潘权鸿 揭阳市东山区玉城小学 隶书 〃 〃刘志明 河源市龙川县老隆镇第一小学 楷书 〃 〃张祖豪 惠州市惠城区光彩小学 楷书 〃 〃陈轼 阳江市阳西县方正小学 楷书 〃 〃硬笔作品及指导教师获奖名单大学组姓名 学 校 书体 获奖等级 优秀指导教师陈俊霖 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隶书 特等奖 罗来平吴少冲 华南师范大学 楷书 〃 〃 郑国光翁舒芸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楷书 〃 〃 刘诗东杨小斌 韶关学院 行书 〃 〃 陈木宏宾家豪 茂名学院 行书 〃 〃 王建国梁学圳 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楷书 一等奖郑宝生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楷书 〃 〃 曾丽黄景波 嘉应学院 楷书 〃 〃 麻爱民钟飞丽 湛江师范学院 楷书 〃 〃 孙成武欧永杰 惠州学院 隶书 〃 〃 曾裕林郭立伟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隶书 〃 〃 靳继君苏海风 广州美术学院 隶书 〃 〃窦瑞光 广州暨南大学 行书 〃 〃 朱圭铭彭万胜 五邑大学 行书 〃 〃 钟健仁崔亚辉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 行书 〃 〃 许存庆张明挺 茂名学院 行书 〃 〃 王建国黄建志 华南师范大学 行书 〃 〃 马学义黄园媛 湛江师范学院 隶书 二等奖赖恒光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行书 〃 〃— 8 —廖英禾 深圳市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行书 〃 〃叶炼勇 华南师范大学 行书 〃 〃江 毅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行书 〃 〃崔万里 广东教育学院 楷书 〃 〃何丽娟 深圳市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楷书 〃 〃高英勤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 楷书 〃 〃罗名烙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 楷书 〃 〃刘海滨 惠州学院 楷书 〃 〃钟建标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楷书 〃 〃陈俭华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楷书 〃 〃闵天柏 茂名学院 隶书 〃 〃杨河林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隶书 〃 〃陈 铿 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隶书 〃 〃冯光辉 嘉应学院 隶书 〃 〃王建军 暨南大学 行书 〃 〃卢宗健 广东白云学院 行书 〃 〃麦学明 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 行书 〃 〃钟成权 五邑大学 楷书 三等 奖李慧敏 韩山师范学院 楷书 〃 〃刘 琪 广东商学院 楷书 〃 〃梁欢欢 韶关学院 楷书 〃 〃施润鑫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楷书 〃 〃黄建兰 华南师范大学 楷书 〃 〃夏琳琳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楷书 〃 〃马沛珍 广州中医药大学 楷书 〃 〃徐 菲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楷书 〃 〃李坤瑢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楷书 〃 〃杨招达 湛江师范学院 楷书 〃 〃李志立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楷书 〃 〃罗石雁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楷书 〃 〃布瑞雯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隶书 〃 〃李 端 惠州学院 隶书 〃 〃梁楚琦 华南师范大学 隶书 〃 〃钟碧丽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隶书 〃 〃袁品芳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 隶书 〃 〃张琼珊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隶书 〃 〃张信亮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 隶书 〃 〃杜琛慧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隶书 〃 〃唐国尚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 行书 〃 〃林雄锐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行书 〃 〃张龙腾 广东商学院 行书 〃 〃罗丽玲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行书 〃 〃钟永龙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行书 〃 〃李福碧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 行书 〃 〃— 9 —郑碧芳 深圳大学 行书 〃 〃 文华康 广东警官学院 行书 〃 〃 曾延甫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 行书 〃 〃 欧永杰 惠州学院 行书 〃 〃 黄满丰 肇庆工商学院 行书 〃 〃 李佳伟 东莞理工学院 行书 〃 〃 陈贵南 民办南华工商学院 行书 〃 〃 李慧敏 韩山师范学院 行书 〃 〃 钟俊江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行书 〃 〃 余少飞 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行书 〃 〃 黎银柳 广东教育学院 楷书 优秀奖 苏晓荣 茂名学院 楷书 〃 〃 罗雪英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 楷书 〃 〃 陈潮杰 嘉应学院 楷书 〃 〃 黄智慧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 楷书 〃 〃 周金明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楷书 〃 〃 马思思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 楷书 〃 〃 黄少锋 广东白云学院 楷书 〃 〃 谢平莞 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楷书 〃 〃 吕忠良 东莞理工学院 楷书 〃 〃 周文娇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楷书 〃 〃 谢 勇 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 楷书 〃 〃 陈 健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楷书 〃 〃 杨艳青 深圳大学 楷书 〃 〃 申振祥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楷书 〃 〃 毛 婷 暨南大学 楷书 〃 〃 张明挺 茂名学院 楷书 〃 〃 陆燕光 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隶书 〃 〃 林世爵 广州中医药大学 隶书 〃 〃 陈锐纯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 隶书 〃 〃 胡翔龙 暨南大学 隶书 〃 〃 谭颖洁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隶书 〃 〃 程锦波 广东教育学院 隶书 〃 〃 张 妍 嘉应学院 隶书 〃 〃 黄 海 茂名学院 隶书 〃 〃 古文胜 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 隶书 〃 〃 宁家琛 广东警官学院 隶书 〃 〃 陈潮杰 嘉应学院 行书 〃 〃 张语宽 广东行政职业学院 行书 〃 〃 陈晓岗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行书 〃 〃 魏 璞 中山大学 行书 〃 〃 柯尚宗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行书 〃 〃 黄梁享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行书 〃 〃 黄少锋 广东白云学院 行书 〃 〃— 10 —林晓旋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行书 〃 〃莫贤东 广东白云学院 行书 〃 〃林景明 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行书 〃 〃陈俭华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行书 〃 〃郭展深 广东警官学院 行书 〃 〃易 强 深圳大学 行书 〃 〃黄景波 嘉应学院 行书 〃 〃罗桂歆 韶关学院 行书 〃 〃彭巧兰 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 行书 〃 〃古意标 肇庆市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行书 〃 〃许舒航 中山大学 行书 〃 〃中学组姓名 学 校 书体 获奖等级 优秀指导教师黄军 惠州市博罗县高级中学 楷书 特等奖 赵林陈湖佳 揭阳市华侨高级中学 隶书 〃 〃 蔡洁鸿温颖浩 肇庆市德庆香山中学 楷书 一等奖 刘冯尹锦霞 东莞市东莞中学 隶书 〃 〃 刘加胜曾玲玲 韶关市武江区第五中学 行书 〃 〃李俊威 江门市培英高级中学 楷书 〃 〃朱家宝 清远市佛冈县城北中学 楷书 二等奖叶颖娴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楷书 〃 〃张柱安 云浮市郁南县蔡朝纪念中学 楷书 〃 〃谢 琦 韶关市仁化第二中学 楷书 〃 〃孙 路 珠海市第一中学 行书 〃 〃周颖培 广州市第六十三中学 楷书 〃 〃林思琪 广州市交通运输中等专业学校 隶书 〃 〃黄 婷 潮州市高级中学 楷书 三等奖冯校圣 珠海市第四中学 隶书 〃 〃汤文静 佛山市三水区西南二中 楷书 〃 〃蔡锦涛 东莞市光明中学 楷书 〃 〃黄保期 湛江市第二十一中学 楷书 〃 〃颜伟宏 惠州市惠阳高级中学 隶书 〃 〃林 钺 揭阳市揭东县炮台竞智中学 行书 〃 〃陈西来 云浮市罗定连州中学 隶书 〃 〃梁绮文 珠海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 楷书 〃 〃陈文林 汕头市澄海实验学校 楷书 〃 〃陈小玲 江门市江海区礼乐中学 楷书 〃 〃罗艳霞 清远市英德华粤中英文学校 隶书 〃 〃黄保期 湛江市第二十一中学 隶书 优秀奖赖宇乐 河源市第二中学 楷书 〃 〃陈美艳 江门市台山一中 隶书 〃 〃林超荣 阳江市两阳中学 隶书 〃 〃张俐琳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隶书 〃 〃— 11 —邓 媛 韶关市北江中学 隶书 〃 〃李旻轩 佛山市禅城区菜山中学 行书 〃 〃吴伟权 东莞市职业技术学校 行书 〃 〃李东城 珠海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 隶书 〃 〃郑明姬 阳江市第二中学 楷书 〃 〃曾万祥 云浮市新兴县惠能中学 楷书 〃 〃高绵洲 揭阳市普宁实验中学 楷书 〃 〃陈泽川 揭阳市普宁二中实验学校 楷书 〃 〃陈晶晶 阳江市阳春一中 楷书 〃 〃刘妍君 湛江市第十二中学 楷书 〃 〃陈棣华 佛山市顺德一中德胜学校 楷书 〃 〃莫海波 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 隶书 〃 〃小学组姓名 学 校 书体 获奖等级 优秀指导教师周一桐 汕头市潮阳实验学校 楷书 特等奖 欧阳朝暄刘睿瑜 珠海市香洲区第四小学 行书 〃 〃 周仁杰钟雨晴 东莞市大朗镇培兰小学 隶书 一等奖 周阳李怡娴 东莞市东华小学 楷书 〃 〃 王飞虎王静如 东莞市厚街镇前进小学 楷书 〃 〃 陈剑雄梁楚瑜 佛山市顺德区大良嘉信西山小学行书 〃 〃 童汝嘉何晓桐 佛山市禅城区东鄱小学 隶书 二等奖邓晓文 广州市花都区雅瑶小学 隶书 〃 〃刘睿瑜 珠海市香洲区第四小学 楷书 〃 〃黄敏瑜 佛山市高明区荷城街道沛明实验小学楷书 〃 〃庄 煜 潮州市潮安县江东镇中心学校 楷书 〃 〃彭泽棉 汕头市潮阳区实验学校 行书 〃 〃马 偲 韶关市乳源县第一小学 楷书 三等奖王思佳 广州市黄埔区怡园小学 行书 〃 〃董灵芊 江门蓬江区江华小学 楷书 〃 〃黄百俊 惠州市惠东县吉隆中心小学 行书 〃 〃谢嘉斌 东莞市凤岗镇中心小学 行书 〃 〃吴杰珩 珠海市香洲区容闳学校 行书 〃 〃陈思畅 汕头市金平区长厦小学 楷书 〃 〃李紫欣 珠海市斗门区井岸镇龙西小学 隶书 〃 〃黄雅琪 江门市蓬江区北郊中心小学 楷书 〃 〃黄晓霞 东莞市常平镇金美小学 隶书 〃 〃陈子泽 阳江市阳西县方正小学 隶书 〃 〃黄琼演 惠州市博罗县罗阳第五小学 隶书 〃 〃蔡 露 潮州市枫溪区枫溪小学 楷书 优秀奖何晓岚 佛山市高明区荷城一小 隶书 〃 〃吴兆智 湛江市第十四小学 隶书 〃 〃李 露 韶关市始兴县高峰小学 隶书 〃 〃陈意如 东莞市桥头镇中心小学 行书 〃 〃— 12 —赵 洋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实验学校行书 〃 〃赖惠敏 惠州市惠城区河南岸中心小学 行书 〃 〃吴凯茵 江门市台山台城中心小学 行书 〃 〃叶碧宁 惠州市第二小学 楷书 〃 〃黄燕玲 揭阳市榕城区师范附小 楷书 〃 〃谭慧璇 清远市清新县第一小学 楷书 〃 〃赵 贤 韶关市和平路小学 楷书 〃 〃张楚乔 阳江市介龄小学 楷书 〃 〃范德勇 河源市紫金县城第二小学 楷书 〃 〃胡 越 佛山市三水区三水实验小学 楷书 〃 〃优秀组织单位奖名单云浮市教育局、语委 东莞市教育局、语委 揭阳市教育局、语委 江门市教育局、语委汕头市教育局、语委 阳江市教育局、语委 潮州市教育局、语委 韶关市教育局、语委河源市教育局、语委 惠州市教育局、语委 清远市教育局、语委 广州市教育局、语委佛山市教育局、语委 湛江市教育局、语委 肇庆市教育局、语委 珠海市教育局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暨南大学茂名学院 中山大学 惠州学院 嘉应学院韶关学院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 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 深圳大学五邑大学 湛江师范学院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主题词:学校 语言文字 规范汉字书写大赛△ 通知 广东省教育厅办公室主动公开2009年7月28日印发— 13 —— 14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剑辉、郭春绿、 黄兆文、李玉婵、 潘永红
陈曦、杜双喜、 龙开成 张三妹、张柏青、 黄毅斌、黄伟友、 李锦祥
易志军、周惠佳、 谭淑娟、朱爱莲
—3—
等次 项 目 名 称
单位
项目负责人 主要贡献者
二等奖
感恩教育主题实践 东莞市东华小学
活动
以阳光阅读为突破 东莞市东城区中
口,构建和谐校园 心小学
文化
培植班级“心情树” 东莞师范学校附
化解学生心理郁结 属小学
的实践研究
注重课余时间管
理,结合传统文化 东莞市樟木头中
教育,提升学校德 心小学
育效率
《学科教学与心理 东莞市长安镇锦
健康素质的培养》 厦小学
新形势下小学榜样 常平土塘小学
教育的创新实践
建设书香家庭 促 东莞市寮步镇河 进学生品德修养 滨小学
以历史文化名村为 东莞市茶山镇南
载体打造德育特色 社小学
品牌
构建“一二三德育 东莞松山湖中心
体系”
小学
《让学校成为老师
和学生每天最想去 的地方----实践“自 东莞市凤岗镇中 信和感恩”九大行, 心小学
提高德育实效性》
“珍爱生命”主题系 东莞光明小学
列教育活动
建构“四位一体”和 东莞市南城区阳
谐互动教育机制的 光第七小学
柴松方 江学斌 程伟佳
主要贡献者 朱忠明、 周平凡 刘笛、丘仙岭、 陈国师、杨守冠、 吴秋苑 姜涛、陈日利、 阙维林、邓荣华、 陈莉 陈嘉胜、殷伍桂、 林俊锋、颜安福、 刘健芬
徐岚、闫兰勤、 唐岳山、刘秋燕、 郝东 巫云、师文静、 彭毓梅、陈秀春、 谢道思
基于术科引领的创 新德育模式
厚街中学
卢照平、方昌文、 王少锋 刘巍、戴春桃、
吴兴铁、王丽芬、 陈美娟、茹绮芸
陈燕文、江金富、 黄昌斌
陈宝丽、周锦昌、 吕晓
袁洪、肖小静、 潘欢、王锡贤、 骆璟琳
黄新锦
—5—
高中组
等次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项 目名 称
单位
东莞中学高中毕业 东莞中学
典礼
农村职中学生网络 大朗职中
教育的探索和实践
学会感恩 与爱同 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
行
设德育校本课程, 东莞市长安中学
附件:东莞市中小学德育创新成果展示活动评选结果获 奖名单
二〇一〇年一月十九日
主题词:思想政治教育 德育创新成果△ 通报 东莞市教育局办公室 主动公开 2010 年 1 月 20 日发
—2—
附件:
东莞市中小学德育创新成果展示 活动评选结果称
单位
项目负责人 主要贡献者
一等奖
三等奖
践行《弟子规》,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 石排镇福隆小学 习惯 学会感恩 与爱同 行—开展感恩教育 东莞市寮步镇横 专题活动的实践与 坑小学 研究 关注传统食品的传 承和发展—利用乡 东莞市茶山镇第 土文化进行德育实 二小学 践活动 发挥班主任与科任 老师的协同作用, 东莞市塘厦林村 优化班级管理的研 小学 究 体育活动德育,让 德育与学生心无缝 沙田镇第二小学 对接
邓良利、丁霞、陈 旭辉
初中组
等次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赴日修学旅行的德 东莞中学初中部
育渗透与引导
推行学生自主管理
模式,创新初中德 东莞市可园中学
育工作方法
每日小故事
东莞厚街湖景中 学
《整体构建学校德
育管理与评价体 东莞市玉兰中学
系,提高德育实效
的实践与思考》
家庭教育电影亲子 东莞市大朗镇教
活动月
育办
探年级文化新路径
创年级管理新局面 东莞市石龙第三
-----乡 镇 初 级 中 中学
学初一级班级文化
建设探索
农村中学利用心理 东莞市洪梅镇洪
健康教育提高德育 梅中学
实效的总结报告
项目负责人 周润标 祁惠馨 麦先 廖琼 梁仲坤 何海军
沈少丽
主要贡献者 莫锦亮、王翔员、 陈映荷、钱桂生、 张建
谢浩军、郭建
子健康成长
三小学
三等奖
关爱新莞人子女教 东莞市厚街镇中
育构建和谐的校园 心小学
文化
聋校德育的困境与 东莞启智学校
出路
少先队文化与学习 东莞市横沥镇中
型辅导员队伍建设 心小学
有机结合
莫焕培 罗培根 陈凤婵 李俊强 简国化
黄惠良、邓杨介、 莫国铭、黄凤葵、 罗创安 莫浩胜、罗培根、 邓志铭、罗镇球、 罗锦洪
实施序列化的好习 东莞市樟木头镇
惯教育,建构系统 实验小学
化的德育模式
小学家校合作创新 东莞市莞城中心
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小学
创建“学习型家 庭”,提升办学效益 东莞市长安镇乌
沙小学 的探索
学校主题文化活动 东莞市南城区阳
与儿童道德成长的 光第五小学
探索
创新学生校园贴吧 东莞市东城区东
管理活动
城小学
二等奖
—1—
见附件)。 希望各镇(街)和学校通过本次展示活动,认真总结经
验,并以此次德育创新成果展示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德育 创新,破解德育难题,提高德育实效;建立起有利于调动广 大教育工作者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德育工作激励机 制;进一步强化德育在促进学生素质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和 建设和谐校园中的作用。
补学生缺失教育
超市模式第二课堂 东莞市长安职业高级
的运作和管理
中学
新时期民办学校实
行德育精细化管理 东莞市光明中学
的研究
中学德育实效性问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题的研究与实践
中职学校职业素养 东莞市塘厦理工学校
课程开发与实施
基于“家校通”信息 平台的良好家校沟 通
东莞实验中学
项目 负责人 张书福 刘积权 彭蔚 吴房添 曹永浩 周日新
东莞市教育局文件
东教思〔2010〕5 号
关于东莞市中小学德育创新成果展示 活动评选结果的通报
各镇(街)宣教办,松山湖科教局,市直属学校: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进一步引导和鼓 励中小学(含中职学校)创新德育工作,培育德育新亮点, 增创工作新优势,根据省教育厅《关于举办广东省中小学德育 创新成果展示活动的通知》(粤教思办函〔2009〕20 号)文件 精神,我局举办了东莞市中小学德育创新成果展示活动。经过 评委认真、公平、公正的评选,评出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 (含中职学校)共 47 个优秀成果,其中小学组一等奖 6 个、 二等奖 8 个、三等奖 15 个,初中组一等奖 2 个、二等奖 2 个、 三等奖 3 个,高中组一等奖 2 个、二等奖 4 个、三等奖 5 个(详
温学深、凌正伟、 叶石泉、骆汉堂、 李庆玲 叶炳权、廖美青、 韩崇涛
《创建家长义工队 东莞市凤岗镇油
伍,开辟成长蓝天 甘埔小学
绿地》
毛秀蓉
刘少怀、杨郁、邓 海华、张小玲
—4—
等次 项 目 名 称
单位
项目负责人 主要贡献者
乡村公立小学班级 东莞市桥头镇第
服务型管理的实践 一小学
研究
家校有效沟通 孩 东莞市桥头镇第
张媛
开放 体验 赏识
东方明珠学校
苏超
况文鹏、李翔、 刘朝武、李刚、 杜鹃
—6—
万学军 刘卓平 叶婉萍 钟宋天 李瑞贞 黄沛林 梁锦堂 徐文海 郭惠强
王海妍
黎勇坚 刘景良
黄楚强、杨源妹、 李晓俊、张然 李振华、戚裕欢、 吕彩翠、曾福平、 胡冬金 张洁清、姚婉欢、 邓俊强、邵谛
曹治才、张登奎、 罗建洪、张勇箫
钟鹤洲、叶钜明、 李惠雅 曾明仙、潘秀群、 邓丽君、蔡樱
黄建东
陈植威、刘惠芬
实践研究
开展“班级读书 会”,谱“书香德育” 东莞市莞城中心
小学 新篇章
巫荫强 梁焕英 黄大红 曹阳明 萧欣粦 刘俊伟 刘建平 冯婉玲 王寿雄 王成 黄艳芬
熊鹰、钟炳枝
胡汉盛、戴桂香、 马积德、何新建、 丁未
蔡贤娜、陈锡宜、 神伟红、陈永秀
刘建新、李旭林、 万耀新、黄胜仁、 赖卫红、钟晓英 袁煜基、程星、 何庆宏、莫佩玲、 蔡羽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