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练习题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同步练习题(2套)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同步练习题(2套)及答案

部编七下语文5 《黄河颂》同步练习及答案训练一一.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气魄()澎湃()滋长()屏障()宛转()哺育()狂lán()山diān()气pò()摇lán()二.写出有关黄河的诗句。

1.黄河之水天上来,。

2.,万里写入胸怀间。

3.,一片孤城万仞山。

4.白日依山尽,。

欲穷千里目,。

5.大漠孤烟直,。

三.填空。

1.组诗《黄河大合唱》的作者是,原名。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由谱曲。

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2.诗人从自然特征、、等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河的的思想感情。

四.答。

1.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2.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3.诗中为什么反复出现“啊!黄河!”的诗句?五.选择。

1.下列语序调整后基本意思不变的一组是()A、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我不犯人,人不犯我B、艳若桃李,冷若冰霜,——冷若冰霜,艳若桃李C、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人人为我,我为人人D、事出有因,查无实据——查无实据,事出有因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不符合“简明”要求的一项是()A、语言,也就是说话,好像是极其稀松平常的事儿B、国家的情况一天一天坏,环境迫使人们活不下去C、今天晚上开年段会议,请准时参加D、老爷断一千也可,五百也可,与冯家作烧埋之费3.为了使语言连贯,下面横线处应填入的最恰当的语句是()能发问、勤发问的人,,眼光自然会日益敏锐。

A、头脑自然会日益丰富B、头脑会自然日益丰富C、自然会头脑日益丰富D、自然头脑会日益丰富训练二(一)阅读下面诗句,回答文后问题。

我站在高山之巅,在你的身边扮演!望黄河滚滚,啊!黄河!奔向东南。

你是伟大坚强,惊涛澎湃,像一个巨人掀起万丈狂澜;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浊流宛转,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结成九曲连环;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从昆仑山下啊!黄河!奔向黄海之边;你一泻万丈,把中原大地浩浩荡荡.劈成南北两面。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类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类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类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琥珀汪曾祺我在祖母的首饰盒子里找到一个琥珀扇(坠堕)。

一滴琥珀里有一只小黄蜂。

琥珀是透明的,从外面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黄蜂。

触须、翅膀、腿脚,清清楚楚,形态如生,好像它还活着。

祖母说,黄蜂正在飞动,一滴松脂(zhī zhǐ)滴下来,恰巧把它裹住。

松脂埋在地下好多年,就成了琥珀。

祖母告诉我,这样的琥珀并非罕(hān hǎn)见,值不了多少钱。

后来我在一个宾馆的小卖部看到好些人造琥珀的(手首)饰。

各种形状的都有,都琢治得很规整,里面也都压着一个昆虫。

有一个项链上的淡黄色的琥珀片里竟压着一只蜻蜓。

这些昆虫都很完整,不缺腿脚,不缺翅膀,但都是(疆僵)直的,缺少生气。

显然这些昆虫是被弄死了以后,精心地,端端正正地压在里面的。

我不喜欢这种里面压着昆虫的人造琥珀。

我的祖母的那个琥珀扇坠之所以美,是因为它是偶然形成的。

美,多少要包含一点偶然。

1.划去文中括号里错误的字和读音。

2.选段中AABB式的词语有、,这样的词语还有等、。

3.用横线画出描写祖母琥珀特点的句子。

4.为什么说人造琥珀是缺少生气的?5.赏析第三段中画线句。

【参考答案】1.堕zhǐhān手疆2. 清清楚楚端端正正示例:团团圆圆郁郁葱葱3.琥珀是透明的,从外面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黄蜂。

触须、翅膀、腿脚,清清楚楚,形态如生,好像它还活着。

4.因为人造琥珀不是因为偶然才形成的。

5.参考:通过对祖母的琥珀和人造琥珀的描写,发现不自然、人为的美是缺少灵性和生气的,“偶然的美”是自然的、难得的。

体现了作者在生活的点滴中都可以发现美的存在。

我是怎样从琥珀中发现恐龙的(节选)邢立达琥珀不仅是树脂的化石,而且它里面包裹着史前的生命,这些活灵活现的生命,是我们古生物学家一生的追求,我们称之为“时光的胶囊”。

它冻结了时光,把上亿年前的古生物包裹起来,原封不动地送到我们面前,这是它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意义。

我们还在琥珀里找到了可爱的小恐龙。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试题第五课声音的强与弱练习教科版含答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试题第五课声音的强与弱练习教科版含答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试题第五课声音的强与弱练习教科版含答案1填空题(1)轻轻拨动钢尺,钢尺振动的______ ,它发出的声音_______。

用力拨动钢尺,钢尺振动的幅度______它发出的声音________。

声音的强弱和物体_____有关。

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______;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____。

(2)我们通常把声音的轻重称为声音的________。

(3)声音的强弱可以用__________来描述。

2判断题。

(1)我们改变电视机的音量时,改变的是声音的强弱。

( )(2)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声音的高低会发生变化。

( ) (3)用不同的力敲击鼓面时,鼓面振动的幅度不会发生变化。

()3选择题。

(1)在弹奏吉他时,若想要使它发出的声音响一些,可以()。

A.调节弦的松紧度B.用的力气大一点C.用的力气小一点(2)某一根琴弦发出较强的“5”这个音,和它发出较弱的“5”这个音相比,琴弦振动()。

A.速度较大B.幅度较大C.幅度较小(3)敲击音叉的力越大,发出的声音()。

A.越高B.越低C.越响(4)声音的轻重不可以用()来描述。

A强弱B.音量C.音高(5)电视机的声音太小了,用遥控器把声音调大了一些。

在这个过程中,电视机的()。

A.声音强弱发生了变化B.声音高低发生了变化C.声音音色发生了变化(6)下列关于声音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长短相同时,粗的物体发出的声音更强B同一物体,振动幅度越小,发出的声音越强C.同一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发出的声音越强(7)古琴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乐器,由7根长短相同、粗细不同的弦组成。

小雅弹古琴时,要使它发出的声音更响一些,可以()。

A、弹更粗的琴弦B.弹得更用力一些C.轻轻地弹4探究题。

在鼓面上撒上一些豆子,敲打鼓面可以看到豆子上下跳动。

(1)鼓面发出声音的同时可以看到豆子在跳动,这个现象说明,发声物体在_____。

(2)轻轻敲打鼓面,豆子跳动的幅度小、说明此时鼓面振动的幅度____,发出的声音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5课 守望精神家园 知识点复习及配套练习题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5课  守望精神家园     知识点复习及配套练习题

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复习提纲)【一句话必背】1.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3.中华文化的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的魂:中华民族精神。

4.中华文化能薪火相传的原因: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5.中国人民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问答题梳理】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重要性)①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

②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③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2.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②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③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3.新时代怎样传承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求)/怎样增强文化自信?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②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4.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特点?①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②特点: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5.为什么要高扬民族精神?(价值)①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②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6.怎样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表现)①在国家紧要关头时,能够挺身而出、前仆后继。

②在他人遇到危险时,能够见义勇为、无私奉献。

③在日常学习工作中,能够勤勤恳恳、敬业创优。

一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影子》同步练习(含答案)

一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影子》同步练习(含答案)

一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影子》同步练习一、基础运用1.照样子按笔顺写。

2.选择正确的读音影子(yǐng zi,yǐn zī)跟(gēn,gēnɡ)常(cháng,sháng)黑(hēi,hē)3.填空。

“在”字共画,第一画是,组词。

“后”字共画,第三画是,组词。

“我”字共画,第二画是,组词。

“好”字共画,第二画是,组词。

4.按要求写词语。

反义词:前──左──近义词:常常──5.选字填空。

他它①小花猫找不到的妈妈了。

②爸爸和的朋友去旅游了。

6.把意思相反的词连起来。

7.照样子,写一写。

(1)例:影子是我的好朋友。

是。

(2)例:影子常常陪着我。

常常。

8.按课文《影子》内容填空。

我在前,影子在,我在左,影子在。

二、阅读理解9.读儿歌,填空。

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东西南北,认清方向。

告诉爸爸、妈妈,站队时,你的前后左右分别是谁?10.快乐阅读。

我和爸爸去散步,走到路灯下,我忽然发现地上有自己的影子。

影子一会儿跑在前,一会儿跟在后,一会儿跑到我的左面,一会儿又到右面。

它好像在和我捉迷藏。

一路上,影子总跟着我,我又多了一个朋友。

(1)“我又多了一个朋友”中的“朋友”指()A.影子B.同桌(2)判断对错。

①文中的影子是太阳照射形成的。

()②文中的影子是灯光照射形成的。

()三、语言表达11.实践活动。

(1)画影子:课外观察太阳从早上升起到傍晚落下这段时间中影子的变化,用几幅图画表现出来。

(2)查找相关资料《十万个为什么》了解:影子是怎样形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略2.【答案】yǐng zi;gēn;cháng;hēi3.【答案】6;一;正在;6;一;后边;7;一;我们;6;丿;不好4.【答案】后;右;经常5.【答案】它;他6.【答案】7.【答案】(1)小敏;我的同桌(2)我;走路回家8.【答案】后;后9.【答案】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5课 守株待兔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5课 守株待兔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一课一练测试题-第5课守株待兔一、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1.借助zhù shì()读懂课文,是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之一。

2.幻想不劳而获的人,最终是shǒu zhū dài tù(),一无所获。

二、读句子,判断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是否正确。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2.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3.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4.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三、读句子,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注释。

1.田中有株.。

()A.树桩B.量词2.因.释其耒而守株。

()A.因为B.于是3.而身.为宋国笑。

()A.身体B.自己四、理解句意,选择正确的答案。

1.对“兔走触株,折颈而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一天,一只正在走路的兔子碰到了一棵树,折断了脖子,死掉了。

B.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折断了脖子,死掉了。

C.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兔子撞到了一棵树,折断了脖子,死掉了。

2.对“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理解正确的是()A.农夫没有再捡到撞死的兔子,他的身体也成为了宋国的笑话。

B.农夫没有再捡到撞死的兔子,他的生命成为了宋国的笑话。

C.农夫没有再捡到撞死的兔子,而他的田地却荒芜了,他自己也被宋国人笑话。

五、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这则寓言选自()A.《孟子》B.《韩非子》C.《战国策》D.《论语》2.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填序号)______(起因)______(经过)______(结果)A.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B.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C.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3.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是()。

(多选)A.幻想兔子撞死在树桩上的事情能经常发生。

B.对于意外的收获心存侥幸。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一株紫丁香》练习题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一株紫丁香》练习题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一株紫丁香》练习题1. 你可以告诉我一株紫丁香的特点吗?2. 紫丁香为什么叫做“紫丁香”?3. 为什么小狗喜欢和紫丁香玩?4. 小狗和紫丁香一起玩时,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5. 紫丁香开花的时间是什么时候?6. 为了让紫丁香开花,孩子们做了什么?7. 你觉得为紫丁香开花需要耐心吗?为什么?8. 孩子们对紫丁香的照顾有没有带来收获?9. 当爷爷和奶奶看到孩子们种下的紫丁香开花时,他们有什么感觉?10. 紫丁香开花了以后,你觉得它为什么会倒下去?一株紫丁香是一种美丽的植物,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它的花朵上。

紫丁香的花朵呈现出淡紫色,散发着香气。

它的花蕾小巧而紧凑,一簇一簇地挂在树枝上,就像一朵朵紫色的小团子。

紫丁香之所以被称为“紫丁香”,是因为它的花朵具有一种香气,很像丁香花。

丁香花是一种常见的花卉,它的花蕾呈现出浓烈的香味,而紫丁香则散发出淡淡的清香,非常迷人。

小狗喜欢和紫丁香玩,可能是因为它们都是可爱的生物。

小狗喜欢玩耍,而紫丁香是一种优美的植物,给人一种愉悦的感觉。

它们之间虽然不同种类,但都能带来快乐和欢乐。

小狗和紫丁香一起玩时,它们之间有一个共同点是它们都需要人类的关心和照顾。

小狗需要人喂食、梳毛、遛狗等,而紫丁香也需要人们经常浇水、施肥和修剪。

人们对它们的照顾使它们能够保持健康和活力。

紫丁香开花的时间一般是在春季和夏季。

在那个时候,阳光明媚,天气温暖,正是紫丁香开花的最佳季节。

为了让紫丁香开花,孩子们做了很多工作。

他们首先选择了合适的土壤,并将它们放入花盆中。

然后,他们用细心的双手种下了紫丁香的种子。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孩子们每天都用水喂养、阳光照射和施肥紫丁香,希望能让它茁壮成长。

为紫丁香开花需要很多耐心。

孩子们不能急于求成,他们必须等待紫丁香花蕾慢慢绽放。

这个过程并不容易,但孩子们从中学到了耐心和坚持不懈的重要性。

孩子们对紫丁香的照顾带来了很大的收获。

当他们看到紫丁香花蕾渐渐变大,绽放成美丽的紫色花朵时,他们感到非常开心和满足。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课时练习题(含答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课时练习题(含答案)

三年级语文第5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课时练习题(含答案)一、基础巩固1.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A.很复杂B.不整齐;没有秩序2.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天开始放晴了。

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A.光明磊落;开朗;爽快。

B.光线充足(多指室外)。

C.明显;清晰。

3.课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中,共有几个自然段()A.10 B.11 C.124.《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中,“金色巴掌”指的是()A.画家画的画儿B.孩子们的手印C.法国梧桐树的落叶5.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A.水洼.(wā)脚印.(yìn)B.凌.乱(lín)增.加(zēng )C.棕.色(zōng)雨靴.(xuē)D.缤.纷(bīn)熨.帖(yùtiè)6.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比喻句。

(1)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 )(2)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 )(3)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

( )(4)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 ) 7.按要求写句子。

(1)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急急忙忙吗?(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4)下雨了,我们撑着五颜六色的红伞回家。

(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二、阅读提升(一)课内阅读我走在院墙外的水泥道上。

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yù)帖(tiē)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练习题班级:姓名:得分:A.遵守纪律 B.不违背道德 C.不违法 D.不违规2.下列属于违法行为的是( )①小东参与抢劫他人财物②小哲经常参与赌博、寻衅滋事、打架斗殴③小青周末没有参加社区的献爱心活动④小江多次拨打119谎报火情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共同点有( )①都要承担法律责任②都应受到刑罚处罚③都具有社会危害性④都是触犯了刑事法律的行为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4.2017年3月18日,一名旅客在从宁波飞往昆明的航班上谎称其同伴携带了炸弹。

飞机抵达昆明机场后,这名旅客因涉嫌扰乱公共秩序被机场公安治安拘留15日。

旅客的行为是( )A.行政违法行为 B.刑事违法行为 C.严重违法行为 D.民事违法行为5.一天,学生杨某拾获一个皮包,内有一部手机和几百元人民币,他拒不交还失主反而占为己有。

杨某的行为属于( )A.行政违法行为 B.犯罪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 D.民事违法行为6.丽江最近不太平静。

先是春节前曝出有女性游客被恶意毁容,春节期间又有游客在某餐厅遭遇殴打。

根据当地警方的通报,前起案件中的施暴者已被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而后起事件中的打人者也已被行政拘留并处以罚款。

两起案件的作案者的行为分别属于( ) A.一般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 B.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C.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 D.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7.如图所示是几个同学对违法与犯罪关系的理解,你认为正确的是( )8.下列属于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的是( )①行人闯红灯②侵犯他人民事权利③明知赃物而购买④没有依法履行合同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9.俗话说:“小时偷针,大时偷金。

”这句话表明()A.小偷小摸没有关系,不会构成犯罪 B.一般违法与犯罪都是违法行为,应受法律制裁C.“偷针”与“偷金”是一般违法与犯罪的本质差别 D.一般违法较容易发展到犯罪10.违法犯罪有极大的危害,同时也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因此,要远离违法犯罪行为。

要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就必须( D )A.提高道德水平,增强法制观念B.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C.只要不造成重大伤害,就不必在意自己的行为。

D.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11.某市未成年人管教所对在押的少年犯进行调查的数据显示,从他们曾有的行为看,有打架行为的占57.9%,有旷课行为的占49.8%,经常光顾网吧的占44.9%,有赌博行为的占44.3%,看过黄色书籍和淫秽影像制品的占31.9%。

这说明( )①不良行为任其发展,可能导致违法行为②不良行为必然发展为违法行为③青少年要抵制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④不良行为是小节,无关紧要A. ①②B. ②④C. ①③D.③④12.在法律家族中,刑法是比较特别的一种法律。

下列对刑法认识正确的是()①刑法和宪法处于同等地位,一样重要②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③刑法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④刑法规定了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3.“罪孽本自微末始,身陷囹圄悔方迟”的诗句给我们的启示是()A.犯了错误就会有牢狱之灾 B.有错不改,就可能跌入犯罪的深渊C.小错可不断,大错不能犯 D.犯罪不一定违法,违法一定是犯罪14.犯罪的严重危害性即刑事违法性的必然后果()A.违反了刑法 B.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C.具有一般社会危害性 D.刑罚当罚性15.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常受到各方面的侵害,当受到非法侵害时,正确的做法是()①以牙还牙进行报复②向有关部门、社会团体寻求帮助,以解决问题③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④忍气吞声,忍一时风平浪静A.①②③④B.②③C.②④D.②③④16.根据刑法规定,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A.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B.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C.主刑和附加刑D.有期徒刑和死刑17.上海一房产中介张某,为了让房东降价售房,对房东打电话恐吓,还用钢珠打坏两家房东的窗户。

近日,张某一审以寻衅滋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张某的行为属于( )①行政违法行为②刑事违法行为③一般违法行为④严重违法行为⑤犯罪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③⑤18. 2016年11月11日,教育部、中央综治办、公安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

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最有效的维权途径是()A. 法律援助B. 实行法治C. 投诉D. 诉讼手段19. 小孟买到假冒名牌手表,因商家拒绝退换,于是向法院起诉。

这种维权手段是()A.民事诉讼B. 行政诉讼C. 刑事诉讼D. 非诉讼手段20.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新兴镇小桥杖罗家巷子,12岁的男孩唐华彬在一黑网吧里不慎坠楼,网吧老板将他抬到路边后竟然拔腿就跑。

目前,当地警方已介入调查。

唐华彬的家人为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可以()①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②联合一些人砸网吧、打老板③与警方合作,要求网吧老板承担相关责任④向网吧的主管部门投诉A. ②③④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二、非选择题21.材料分析题材料一2017年3月10日,百度“黄骅贴吧”一网民发表主题为“南排河液化气站爆炸”的帖子,内容是“河北沧州一私人液化气站爆炸,伤亡情况不明”,后经查实为虚假信息,结果该网民被公安机关依法拘留10天。

材料二刘某在自家阳台上玩手机时不慎手机掉到楼下,被同楼住户李某拾走。

事后,刘某找李某,要求李某归还手机,但李某称手机摔坏,已经丢弃,拒不归还。

刘某向人民法院起诉。

法院判决李某赔偿刘某手机手机损失1000元。

材料三14岁少年扈某持刀将两名同学先后捅成重伤、捅死,被判有期徒刑17年,后因当地人民检察院提起抗诉,扈某近日被改判为无期徒刑。

(1)材料中三种行为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违法行为?分别触犯什么法律?分别承担什么法律责任?(2)材料三种的扈某行为与材料一、二中的行为有什么区别?22.某县未满18周岁的学生阿斌等三人,因父母工作忙,疏于管教,平时在学校不认真学习,常与社会上的闲散青年交往,沉迷网络游戏。

为了获得上网的费用,他们在某茶馆附近多次对路过的行人持刀抢劫。

该县人民法院依法分别判处三人有期徒刑二年零三个月,缓刑三年,并处罚金20 000元。

(1)阿斌等三人的行为属于何种性质的行为?请结合材料写出你的判断理由。

(2)为避免类似案件的发生,请你分别向学校和同龄人提几点建议。

23. 学生刘某原来是个好学生,自从认识了一些网友后,就经常旷课,到网吧打游戏,吸烟、酗酒,多次勒索同学,受到学校处分;并在社会上偷窃财物,参与赌博,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悔改,为了筹集赌资,与上网友拦路抢劫多次,最终判处有期徒刑。

(1)请绘制出刘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路线图,并分析刘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

(2)结合材料,说说刘某成长蜕变的轨迹,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2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地震灾后重建,我们要求一定要建最坚固的校舍。

同样,校园本身的安全工作也不能有丝毫松懈。

这事关广大学生健康成长和亿万家庭的幸福。

”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4月1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校园应该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但是,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校园犯罪现象时有发生……如果敲诈、抢劫、恐吓、殴打等突发暴力事件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应对?25.某班组织了一堂以“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自护能力”为主题的班会,通过对案例的剖析,对学生进行法治安全教育。

【机智应对】中学生小明和同学小亮正骑着自行车一同行走在上学的路上。

突然,一辆轿车为躲避前方来车拐进自行车道,将小明撞到在地。

轿车司机下车后发现被撞的是一名学生,便驾车飞奔而去。

几位好心人将小明送至附近医院,经诊断,碰撞造成小明小臂骨折。

(1)面对突如其来的事故,你认为作为一旁的小亮同学应该如何机智灵活去应对?【依法维权】经交警查看监控,找到了肇事司机。

肇事司机私下找到小明的家人,提出和解。

小明及家人咨询了律师,统一由交警调解,双方协调解决。

但在赔偿金额方面双方产生分歧,小明及家人在律师的帮助下,将肇事司机告上法庭。

最终,肇事司机按照法院判决承担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2)小明及家人运用了哪些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3)在小明及家人的维权方式中,涉及了哪中诉讼形式?(4)请你谈谈我们怎样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21.(1)材料一中网民的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触犯行政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应受到行政制裁;李某的行为属于民事违法行为,触犯的是民法,承担民事责任;扈某的行为属于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行为),触犯刑法,承担刑罚处罚。

22.(1)属于犯罪行为。

因为阿斌等人多次持刀抢劫的行为符合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

(2)学校:①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纪律教育和法治教育。

②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③加强家校联系,共同教育未成年人。

同龄人:①树立法律意识,遵纪守法。

②加强道德修养,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学会拒绝不良诱惑。

③防微杜渐,正视错误,勇于改过。

23.(1)路线:交网友→旷课吸烟、酗酒、勒索同学→偷窃财物→拦路抢劫→被判刑。

原因:他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在于他自己道德水平低;法治观念淡薄;自制力差;不能明辨是非;不能抵制诱惑等。

(2)①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

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③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④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24. 首先,要有较强的防范意识,掌握一些防范措施;其次,要沉着冷静,机智应对;第三,要留意观察犯罪分子的特征及其逃跑方向,并及时向保卫部门或“110”报警。

大声呼救、高声呵斥、寻求旁边的成年人帮助,或与罪犯巧妙周旋,事后再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5. (1)努力记住司机特征,记住车牌号,拨打110报警。

(2)咨询律师、交警处理、向法院起诉(3)民事诉讼(4)教材P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