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特点

合集下载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陶行知是一位著名的中国教育家,其教育思想深受人们的关注和称赞。

陶行知提倡的教育理念在新时代仍然具有重大意义,有助于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并分析其对于当代教育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陶行知的教育思想1、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陶行知强调,教育应该以生活为中心,以帮助孩子们学会生活为最终目的。

他认为,教育不应该只是针对知识本身的传授,而是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问题,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他主张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自然发展,帮助他们完善自己的人格和性格,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2、德育第一,智育第二陶行知认为,德育是教育的首要任务,智育只是其次要任务。

他主张学校应该在德育上下功夫,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品德上给予更多的关注。

只有通过德育,才能够培养出健康而有用的人才。

3、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陶行知主张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认为教育应该通过启发式、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知识。

他认为,教师应该扮演指导者的角色,为学生提供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来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

4、培养实际操作能力陶行知认为,知识和能力是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但知识只是能力的一部分。

他主张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从课堂到实践,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融入生活中,让学生掌握实际操作的技能。

他认为,这是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手段。

5、班主任作为家长同样重要陶行知认为,班主任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班主任应该具备一定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

他主张班主任应该像学生的家长一样,关爱每一个学生,关注他们的情感生活,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1、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陶行知主张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这一教育理念为当代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论。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陶行知教育思想

陶行知教育思想

陶行知教育思想陶行知是一位著名的中国教育家,他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他的教育思想不仅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还被广泛地应用于当今的教育实践中。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爱、生命和人格的教育”。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格和生命力,让他们成为具有活力、爱心和责任感的人。

他主张在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让他们自由地发展自己的性格和个性。

同时,教师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方向。

陶行知强调教育应该贴近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和经验。

他提出“不以成绩论英雄,成绩绝不是一切”的观点,反对应试教育,强调学习是为了实际生活服务的。

他鼓励学生热爱劳动,鼓励他们参与社会实践,以便更好地了解社会和世界。

陶行知认为,教育必须是个性化的。

他主张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他认为,学生的不同特点需要得到尊重和关注,教育的过程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调整。

陶行知教育思想强调人的生命本质和尊严,理性和感性的统一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独立自主、有自我价值感和人文关怀的人。

他要求教育者注重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鼓励他们自主思考,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特点是人性化、民主化、科学化。

他主张教育的过程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人生观、人格特点和性格,教育应该是民主的、自由的,并注重实践性和科学性。

他认为教育是一种积极的力量,应该引导学生走向自由、平等、和谐的社会。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解和阐述。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一直在影响着中国的教育实践和理论体系,他为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陶行知教育思想,让更多的学生受益,并为建设一个更美好的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评价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评价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评价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杰出教育家和思想家,他提出的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进行评价,并分析其在现代教育中的启示。

一、教育的目的和价值观陶行知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具备健全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

在他看来,传统的教育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创造力的提升。

他主张通过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体现了人本主义的价值观,他强调尊重个体差异,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他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突破了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参与。

二、教育的实践方式陶行知主张的教育实践方式强调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体现了他对经验教育的追求。

他主张通过实际操作、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从亲身经历中获取知识和收获。

他认为,课堂教学应该贴近生活,教师要充当引路人和指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陶行知提倡的教育实践方式突破了传统的死板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有利于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三、教育的社会功能陶行知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造福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

他提出了“社会性学习”的观点,主张将学生的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他认为,学生应该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陶行知强调了教育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倡导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

他所倡导的社会性学习思想尤其适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对现代教育的启示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在现代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他提倡个性化教育和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其次,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再次,他倡导的社会性学习思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陶行知是中国近现代教育改革家、教育家和思想家,被尊称为“中国教育的泰斗”。

他在教育领域做出了伟大的贡献,提出了许多有深远影响的教育理念和思想。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以人本主义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自主发展和社会责任感,倡导注重实践、贴近生活的教育方式。

下面将详细介绍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首先,陶行知强调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学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身心素质。

他主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创新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他认为教育应该为学生未来的人生发展提供基础能力和品质。

其次,陶行知提倡以自由发展的教育理念。

他认为教育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他主张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指导者,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他反对过度竞争和应试教育,主张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机会,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良好的品格和价值观。

此外,陶行知强调实践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理论和实践是密不可分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他提倡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参与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来体验和理解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反对只注重书本知识和纸上谈兵的教学方式,主张让学生走出教室,与社会、与大自然接触,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最后,陶行知提倡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自我觉醒。

他认为教师是教育的核心力量,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

他主张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和专业能力。

他反对教育的僵化和教育者的僵化,主张教师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勇于创新和改革,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

总而言之,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他主张以人为本、自由发展的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品格和价值观。

他的教育思想不仅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世界教育事业作出了宝贵贡献。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评价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评价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评价陶行知(1891年-1947年),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

他的教育思想,以“爱、理、信、忍”为核心,融合了中西教育理念,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进行评价。

首先,陶行知强调“爱”的教育理念。

他认为,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教师对学生充满爱心,才能真正教育好每一个学生。

陶行知主张以心灵的温暖和奉献去感染学生,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对社会的责任感。

这种以爱为基础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在温馨的氛围中茁壮成长,具有积极的人格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其次,陶行知提倡“理”的教育原则。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的理性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

陶行知主张让学生在自由、开放的环境中学习,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强调理性的教育方式,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成为有思想、有学识、有情怀的人才。

再次,陶行知强调“信”的教育理念。

他认为,教育就是在信任中进行的,只有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信任关系,学生才能真正倾听老师的教诲,接受他们的指导。

陶行知主张师生之间平等相待,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价值,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这种基于信任而建立的教育关系,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信和动力。

最后,陶行知强调“忍”的教育原则。

他认为,教育是一个全面发展的过程,需要耐心和包容。

陶行知主张教师要有忍耐精神,包容学生的不足和缺陷,关爱每一个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和鼓励。

这种以忍让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自尊和自信,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综上所述,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以“爱、理、信、忍”为核心,强调人文关怀和全面发展,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他的教育理念具有普世价值,对当今的教育实践仍具有启示意义。

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教育未来。

陶行知简单总结教育思想

陶行知简单总结教育思想

陶行知简单总结教育思想
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家、思想家,也是中国民主教育运动的先驱者之一。

他的教育思想强调尊重儿童的个性和发展,提倡关注儿童的身心健康以及全面的素质培养。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可以简单总结为以下几点:
首先,陶行知提倡的教育是以儿童为中心的。

他认为教育应该以儿童的兴趣、需求和能力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儿童的主动学习和创造力。

他主张给予儿童更多的发展空间和自主选择权,让他们在积极探索中学习和成长。

其次,陶行知强调培养儿童的身心健康。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应该关注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他主张通过体育、健康教育等方式,培养儿童的健康意识和身体素质,以及通过情感教育等方式,培养儿童的自信心和人际交往能力。

再次,陶行知主张培养儿童的综合素质。

他认为教育除了培养学科知识外,还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人文素养以及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

他主张通过启发式教学、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儿童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让他们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最后,陶行知强调教育应该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发生在课堂上,还应该与社会环境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联系。

他主张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服务等方式,让儿童能够了解社会,积累实践经验,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总之,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强调尊重儿童的个性和发展,注重培养儿童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倡导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后来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指导。

浅析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浅析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浅析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摘要】陶行知是20世纪著名教育家,其教育思想一直为人们所推崇。

他的教育思想深受儒家文化及西方教育理念的影响,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陶行知的教育宗旨是“爱、智、勤、仁”,注重爱心与智慧的结合,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他提倡“以生为本,以教为辅”,强调尊重学生个性,注重教育方式方法的灵活性与多样性。

陶行知的教育价值观强调“以人为本”,倡导以人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

在教育实践中,陶行知注重学生的体验和实践,提倡“德育为先,学习为本”。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渊源、宗旨、方法、价值观、实践、浅析、结论1. 引言1.1 浅析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陶行知作为中国现代教育家和思想家,其教育思想深受儒家传统文化和西方进步思想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理念。

他主张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内在素质的培养,强调教育应该以人为本,注重个体的全面发展,追求人格完善。

陶行知强调教师要发挥示范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引导学生探究真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才能的人,推动个体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体现了“爱与严”的教育理念,即在严格要求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的情感关怀和理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助力他们健康成长。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强调实践教育和生活教育,主张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体验和成长,通过生活的点滴培养学生的品格和修养。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立足于传统文化、体现人文关怀、注重实践与创新的综合性思想体系,对当今教育事业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2. 正文2.1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渊源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他的人生经历和思想体系。

陶行知生于清朝末期,经历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变革和动荡。

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他深受儒家思想和文化传统的影响。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陶行知,字石城,号幼庵,是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先驱者之一,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

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被誉为“中国教育活动之父”。

他主张“以学生为本”,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倡实践教育和全面素质教育。

本文将从他的教育思想、实践和影响三个方面来探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对教育目标、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的独特理解和创新。

首先,他提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认为教育应当以学生的需求和特点为出发点,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

他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倡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非仅仅灌输知识。

他指出:“学生成为独立自主的人,这是教育的目标”。

这一理念对中国教育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得中国的教育更加关注学生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其次,陶行知注重实践教育。

他认为学生的学习应当与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亲身经历和实地实践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他提出的“实践教学法”就是以实践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学到更多的本领和知识。

他强调:“教育不能停留在『教』的阶段,还需要进一步走向实践,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这种注重实践的教育理念,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培养他们的实际能力和创新精神。

最后,陶行知关注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他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品德、智力和体质,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他提倡的教育内容应当是多样的,包括人文、科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体育、劳动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技能。

他认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创新意识,强调培养学生的人格和价值观。

他指出:“教育的第一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有健全人格的快乐和自主的人”,这一理念激发了学校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不仅是理论上的创新,也得到了实践的验证。

他积极投身教育实践,亲自办学,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特点
建堂小学陶春海摘要:陶行知先生在吸收西方近代教育思想的有益成果和抨击中国传统教育弊端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活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思想的三大基石生活教育思想不仅对当时的中国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对当代的中国教育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主题词:改革生活创新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献于中国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上,创立了许多精辟的教育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方法。

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这一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

他是中国现代史上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在当今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研究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笔者就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特点作一肤浅的分析和研究,以供广大教育工作者参考。

一、具有强烈的教育改革精神
1、要敢当一流的教育家
提倡做第一流的教育家”这种教育家一要敢于探索未发明的真理,不怕辛苦,不怕失败,一心要把奥妙的新理一个一个地发现出来;二要敢入未开化的边疆,要晓得国家有一块未开化的土地,有一个未受教育的人民,都是我们未尽到责任。

2、要改革教学方法
1919年,陶行知大胆主张改教授法为教学法,认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

因为先生不能一生一世跟着学生。

我以为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陶行知于七十多年前的上述论述,与当今新课程强调的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的是多么的一致啊!
3、要改革考试制度
陶行知是改革旧考试制度的倡导者。

他说:学生是学会考,
教员是教人会考,学校是变了会考筹备处。

会考所要的必须教,会考所不要的不教,甚而言之不必教。

于是唱歌不教了,图画不教了,体操不教了,所谓课内课外的活动都不教了,所要教的只是书,只是考的书,只是《会考指南》!教育等于读书,读书等于赶考。

好玩吧,中国之传统教育!”现在中学校有月考、学期考、毕业考、会考、升学考。

……日间由先生督课,晚上由家长督课,为的都是准备赶考,拼命赶考,还有多少时间去接受大自然和大社会的宝贵知识呢?……赶考首先赶走了脸上的血色,赶走了健康,赶走了父母之关怀,赶走了对民族人类的责任”。

因此,他大声疾呼:停止那毁灭生活力之文字的会考;发动那培养生活力之创造的考成。

”这是六十多年前陶行知的呼喊,真好像是针对我们今天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而说的。

4、提出中国教育现代化问题
陶行知较早地提出中国教育现代化问题,早在1935年,他指出普及教育之要义有三:甲、整个民族现代化,不仅是学龄儿童及失学成人之普遍入学。

乙、整个生活现代化,不仅是普遍识字或文盲之普遍消除。

丙、
整个寿命现代化,不仅是四个月、一年、二年、四年之义务教育。

教育最重要的成就在使众人养成一种继续不断的共同求进的决心。

陶行知一生不断探索,有的成功,也有的未能如愿;有的设想过于天真,而且国民党反动派不断施予压力,斗争环境的严酷,也不可能按他自己设想来进行。

但他为探索一条适合于中国国情的教育道路而百折不挠的惊人意志和毅力是始终如一的。

他不愧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教育改革的先行者。

二、反对传统教育,提倡开放型、密切结合生活实际的新教育
1、创立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一生坚决批判和反对旧传统中封闭式的、僵化的教育;倡导开放型的、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新型教育。

这具体表现在他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上。

生活教育”包含三个基本内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其实质是使教育与生活和社会实际紧密联系。

他坚决反对死灌死背死考,徒把教学过程作为单纯的认识过程;强调教学做合一”。

要求科学地遵循教育和教学规律,适应时代和社会需要,建立一种与社会生活实际密切结合的新教育。

生活教育根本不同于传统的教育。

传统的教育是教人劳心而不劳力,它不教劳力者劳心。

……教人升官发财。

”而生活教育,它只教中国的民众起来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政府的主人,做机器的主人。

它教人在劳力上要劳心。

即使有人出来做官,他是要来服侍农民和工人”即生活教育与装饰品之传统教育根本不同。

它不是攀登女郎之金刚钻戒指,而是冰天雪地下的穷人的窝窝头和破棉袄”
2、倡导学生的六大解放”
教育方法要采取自动的方法、启发的方法、手脑并用的方法、教学做合一的方法,并且要使学生注重全面教育以克服片面教育;注重终身好学之习惯以克服短命的教育。

在现状下,尤须进行六大解放:一、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二、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三、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解放他的嘴巴,使他能谈;五、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取得丰富的学问;六、解放他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填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让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


三、强调培养开拓型、创造性人才
陶行知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开拓和创造。

他以人生要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自励和勉人。

早在1919年,他指出第一流教育家”的特征是:敢探未发明的真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主张教育的目的在教人发明工具、制造工具;在培养人们具有征服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本领。

他形象地在《三代》一首诗中写道:行动是老子。


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这是说要从行动中获得知识,再用知识去指导
行动。

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四、强烈的人民性和广泛性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人民性和广泛性是非常强烈的。

正如郭沫若所说,他是一个人民意志,觉醒得比任何人都快而且彻底”的人民教育家。

他为人民办教育,明确提出生活教育要解放全人类”的理想。

他认为,晓庄
是从爱里产生的,没有爱便没有晓庄。

他提倡爱满天下”但是不要误会,不要以为他在阶级社会中提倡爱全人类” 的爱的教育。

他的教育思想的广泛性是说他涉及教育的一切领域。

他毕生从事高等教育、幼儿教育、平民教育、小学教育、乡村师范教育、中等教育、成人教育。

现在的所有教育领域他几乎都有涉及,且其中很多以他为发起人。

如终身教育,他提倡最早,也阐发德最为透彻。

早在1934年,他就说: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死同去。

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

”直到晚年,即1945年5月,他还强调说:无论老少,也应该受教育。

生活教育很早就提出活到老学到老。

1、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

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

2、社会即学校:"我们主张'社会即学校',是因为在’学校即社
会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的增加,学生、先生可以多起来。

学校即社会,就好象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里一样。

它要以一个小的学校去把社会所有的一切东西都吸收进来,所以容易弄假,社会即学校则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使他任意翱翔,把学校里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

3、教学做合一:"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

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

事怎样做便博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

教而不做,不能算
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

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教学做合一既以做为中心,,成为'行是知之始','重知必先重行’。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

在现状下,我们的教育要进行六大解放,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
一、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
二、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
三、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
四、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
五、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取得丰富的学问;
六、解放他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填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