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室内防水工程技术规范

合集下载

建筑防水工程技术规范

建筑防水工程技术规范

建筑防水工程技术规范建筑防水工程技术规范(上)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了保证建筑物的耐久性和舒适性,防止因水损坏建筑物和室内设备,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以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本规范根据国务院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2条本规范适用于各类建筑物的防水工程,特别是高档室内装修防水和外墙保温防水,以及屋面防水和屋面绿化防水。

第3条本规范的要求是防水工程设计、施工以及验收的基本标准,是确保防水工程质量稳定、经济、环保和可靠的重要依据。

第4条本规范要求防水工程应按照国家建筑设计规范、建筑防水工程水平、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进行设计、施工和验收,确保各项技术指标达到规定的要求。

第二章防水设计规范第5条防水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防水层应密封牢固、无渗漏、无空鼓、无裂缝。

(2)防水层应能承受正常负载、不受负荷变形,具有一定的韧性和承压能力。

(3)防水层应与建筑物结构紧密连接,并应保证构造的合理性、稳定性。

(4)防水层应能承受正常温度变化和气候环境的影响,耐水、耐酸碱、耐腐蚀、耐热和耐寒。

(5)防水层应选用符合国家建筑材料标准并经过质量检测合格的材料。

第三章防水施工规范第6条防水施工应遵循以下原则:(1)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进行。

(2)施工前应做好预处理和基础处理工作,严格保证待施工表面洁净、干燥、平整。

(3)选择适当的施工材料及施工技术,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特别是材料存放、熟化、搅拌、施工厚度、封固牢固等方面。

(4)遵循安全施工法,对现场各种设施、施工材料、电气设备等应做好安全措施,切实保障现场工人的健康和安全。

(5)施工过程中必须按规范使用各种检测仪器,如温度计、湿度计、压力计等。

第四章防水材料质量控制第7条防水材料质量控制应遵循以下原则:(1)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建筑材料标准和质量要求。

(2)材料采购要经由有资质的材料供应商,并应有质量检测报告。

(3)在运输、储存等环节应保证材料不受损伤,恶劣环境下材料暴露时间不能过长。

《住宅室内防水工程技术规范

《住宅室内防水工程技术规范

《住宅室内防水工程技术规范篇一:住宅室内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298—2013)住宅室内防水工程技术规程前言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0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0]43号文)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防水材料;5.防水设计;6.施工;7.质量验收。

本规程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地址:北京市海淀1区首体南路9号主语国际2号楼,邮编:100048)。

本规程主编单位: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北京韩建集团有限公司本规程参编单位: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东方雨虹防水技术有限公司马贝建筑材料(广州)有限公司上海雷帝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广东科顺化工实业有限公司能高共建有限公司德高(广州)建材有限公司北京圣洁防水材料有限公司大连傅禹集团有限公司美巢集团股份公司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张萍田雄田兴于新国谭春丽许宁周伟玲苏新禄叶军袁泽辉万德刚杜昕付梅张经甫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防水材料4.1一般规定24.2防水混凝土4.3防水涂料4.4防水卷材4.5防水砂浆4.6密封材料5.防水设计5.1一般规定5.2功能空间防水设计5.3 技术措施5.4细部构造6.施工6.1一般规定次目6.2基层处理及要求6.3防水涂料施工6.4防水卷材施工6.5防水砂浆施工6.6密封施工7.质量验收7.1一般规定7.2防水基层7.3防水保护层7.4防水涂料防水层37.5防水卷材防水层7.6防水砂浆防水层7.7防水密封7.8分项工程验收附录本规程用词说明引用标准名录附:条文说明1.总则1.0.1为提高我国住宅室内防水工程的技术水平,推动住宅室内防水工程发展,确保住宅室内防水的功能与质量,制定本规程。

建筑防水工程技术规程dbj042492007

建筑防水工程技术规程dbj042492007

建筑防水工程技术规程dbj0424920071. 防水设计1.1 一般规定1.1.1 建筑防水工程设计应合理确定防水等级,并提出相应的防水方案。

1.1.2 建筑防水工程设计应符合国家和本市的有关标准、规范和规程,并结合本地区的气候、环境、结构形式、材料性能等因素进行设计。

1.2 屋面防水设计1.2.1 屋面防水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的性质、等级和使用功能等因素,合理确定防水方案和防水材料。

1.2.2 屋面防水设计应包括排水系统的设计和防水层的构造设计。

1.3 外墙防水设计1.3.1 外墙防水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的性质、等级和使用功能等因素,合理确定防水方案和防水材料。

1.3.2 外墙防水设计应包括节点构造设计和防水层的构造设计。

1.4 室内防水设计1.4.1 室内防水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的性质、等级和使用功能等因素,合理确定防水方案和防水材料。

1.4.2 室内防水设计应包括地面、墙面、楼板和卫生间的防水设计。

2. 防水材料2.1 一般规定2.1.1 防水材料应具有优良的性能,包括耐久性、耐水性、耐腐蚀性、耐候性等。

2.1.2 防水材料的选用应根据建筑物的性质、等级和使用功能等因素进行选择。

2.2 沥青防水卷材2.2.1 沥青防水卷材应符合国家和本市的有关标准、规范和规程的要求。

2.2.2 沥青防水卷材的选用应根据建筑物的等级和使用环境等因素进行选择。

2.3 高分子防水卷材2.3.1 高分子防水卷材应符合国家和本市的有关标准、规范和规程的要求。

2.3.2 高分子防水卷材的选用应根据建筑物的等级和使用环境等因素进行选择。

2.4 防水涂料2.4.1 防水涂料应具有优良的防水性能和耐久性,并符合国家和本市的有关标准、规范和规程的要求。

2.4.2 防水涂料的选用应根据建筑物的等级、使用环境和功能等因素进行选择。

2.5 防水砂浆2.5.1 防水砂浆应具有优良的防水性能和耐久性,并符合国家和本市的有关标准、规范和规程的要求。

《住宅室内防水工程技术规范

《住宅室内防水工程技术规范

《住宅室内防水工程技术规范篇一:住宅室内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298—20xx)住宅室内防水工程技术规程前言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的通知》(建标[20xx]43号文)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防水材料;5.防水设计;6.施工;7.质量验收。

本规程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9号主语国际2号楼,邮编:100048)。

本规程主编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北京韩建集团有限公司本规程参编单位: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东方雨虹防水技术有限公司马贝建筑材料(广州)有限公司上海雷帝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广东科顺化工实业有限公司能高共建有限公司德高(广州)建材有限公司北京圣洁防水材料有限公司大连傅禹集团有限公司美巢集团股份公司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张萍田雄田兴于新国谭春丽许宁周伟玲苏新禄叶军袁泽辉万德刚杜昕付梅张经甫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防水材料4.1一般规定4.2防水混凝土4.3防水涂料4.4防水卷材4.5防水砂浆4.6密封材料5.防水设计5.1一般规定5.2功能空间防水设计5.3技术措施5.4细部构造6.施工6.1一般规定次目6.2基层处理及要求6.3防水涂料施工6.4防水卷材施工6.5防水砂浆施工6.6密封施工7.质量验收7.1一般规定7.2防水基层7.3防水保护层7.4防水涂料防水层7.5防水卷材防水层7.6防水砂浆防水层7.7防水密封7.8分项工程验收附录本规程用词说明引用标准名录附:条文说明1.总则1.0.1为提高我国住宅室内防水工程的技术水平,推动住宅室内防水工程发展,确保住宅室内防水的功能与质量,制定本规程。

《建筑室内防水工程技术规程》cecs1962006。

《建筑室内防水工程技术规程》cecs1962006。

《建筑室内防水工程技术规程》cecs1962006。

《建筑室内防水工程技术规程》CECS 196-2006是中国计划出版社于2006年4月出版的一项标准,本规程适用于建筑室内厕浴间、厨房、浴室、水池、游泳池等防水工程的设计、施工与验收。

该标准为一项新的协会标准,是对我国防水工程标准体系的一个补充,有利于提高我国防水工程的水平,对保证室内防水工程质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该规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防水工程设计、防水材料、防水工程施工和建筑室内防水工程验收等。

其中,防水材料主要包括各种类型的防水涂料和防水卷材等。

在防水工程施工方面,该规程规定了各项施工工艺和技术要求,包括基层处理、涂刷防水涂料、铺贴防水卷材等。

此外,该规程还规定了建筑室内防水工程验收的程序和标准,包括蓄水试验、外观质量检查、功能性试验等。

在验收过程中,需要对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和评估,确保防水工程的性能和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

总之,《建筑室内防水工程技术规程》CECS 196-2006是中国室内防水工程领域的一项重要标准,对于规范防水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遵守该规程,可以有效地提高室内防水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减少渗漏和维修成本,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建筑室内防水工程技术规范

建筑室内防水工程技术规范

建筑室内防水工程技术规范4 防水材料4.1 防水涂料4.1.1 住宅室内防水工程宜使用聚氨酯防水涂料、聚合物乳液防水涂料、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和水乳型沥青防水涂料等水性或反应型防水涂料。

4.1.2 住宅室内防水工程不得使用溶剂型防水涂料。

4.1.3 对于住宅室内长期浸水的部位,不宜使用遇水产生溶胀的防水涂料。

4.1.4 聚氨酯防水涂料的性能指标应符合表4.1.4的规定。

表4.1.4 聚氨酯防水涂料的性能指标注:对于加热伸缩率及热处理后的拉伸强度保持率和断裂伸长率,仅当聚氨酯防水涂料用于地面辐射采暖工程时才作要求。

4.1.5 聚合物乳液防水涂料的性能指标应符合表4.1.5的规定。

注:对于加热伸缩率及热处理后的拉伸强度保持率和断裂伸长率,仅当聚合物乳液防水涂料用于地面辐射采暖工程时才作要求。

4.1.6 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的性能指标应符合表4.1.6的规定。

Ⅰ型产品不宜用于长期浸水环境的防水工程;Ⅱ型产品可用于长期浸水环境和干湿交替环境的防水工程;Ⅲ型产品宜用于住宅室内墙面或顶棚的防潮。

注:对于加热处理后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仅当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用于地面辐射采暖工程时才作要求。

4.1.7 水乳型沥青防水涂料的性能指标应符合表4.1.7的规定。

表4.1.7 水乳型沥青防水涂料的性能指标注:对于耐热度及热处理后的断裂伸长率,仅当水乳型沥青防水涂料用于地面辐射采暖工程时才作要求。

4.1.8 防水涂料的有害物质限量应分别符合表4.1.8-1和表4.1.8-2的规定。

表4.1.8-1 水性防水涂料中有害物质含量指标注:对于无色、白色、黑色防水涂料,不需测定可溶性重金属。

表4.1.8-2 反应型防水涂料中有害物质含量指标注:1 游离TDI仅适用于聚氨酯类防水涂料:2 对于无色、白色、黑色防水涂料,不需测定可溶性重金属。

4.1.9 用于附加层的胎体材料宜选用(30~50)g/m2的聚酯纤维无纺布、聚丙烯纤维无纺布或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

室内防水工程技术规范

室内防水工程技术规范

室内防水工程技术规范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型建筑材料不断涌现,但传统的室内防水技术一直是建筑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防水工程技术规范,是保障建筑物水密性、耐久性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本文着重介绍室内防水工程技术规范的内容。

1. 确定需求在进行室内防水工程之前,我们需要将防水技术应用在具体的场景中,并确定防水的需求。

例如,如果在浴室或厨房里需要进行防水工程,因为这些区域经常接触水,需要采用更好的防水材料和工艺以确保长期的使用。

同时,需要注意使用环保、耐用且经过科学测试的防水材料。

2. 选择合适的材料室内防水工程的第二个关键步骤是选择适用于具体场景的材料。

传统上,使用铺装、按瓷砖、涂料等方式来达到防水的目的,但这些材料可能存在缺陷,如施工难度大或易损坏等问题。

现在市面上已有新型防水产品,如防水涂料、橡胶和聚合物混凝土等,应该遵循专业建筑师或设计师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材料。

3. 清晰的设计图纸在进行室内防水工程之前,必须编制一份清晰且符合安全标准的设计图纸。

这是实施室内防水工程的重要步骤,应由专业人员根据实际条件绘制。

设计图纸中应包括防水材料的正确使用方式和位置,防水层厚度、面积等信息并同时预留检查和维修通道。

4. 施工流程完成设计图纸之后,应该确定施工流程,监督实际施工过程。

施工人员应该遵循正确的防水施工规范和标准,避免因施工错误而导致防水材料失效。

施工过程应该保证施工区域干燥、整洁,以免CCB合并导致渗漏。

5. 合理的维护室内防水工程完成后,重要的细节不应忽视。

我们需要定期检查和清理防水涂层,保持干燥,避免洒水器或其他物品损坏涂层。

定期检查防水巡逻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问题因素并采取必要的维修工作。

总结:室内防水工程是建筑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正确的室内防水工程技术规范可以确保建筑物的水密性和耐久性,从而减少因水渗漏而产生的问题。

在进行室内防水工程时需要注意确认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制定清晰的设计图纸,遵循正确的施工流程和标准,保持合理的维护。

建筑防水施工技术规范

建筑防水施工技术规范

建筑防水施工技术规范1. 总则1.1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建筑物的防水施工。

1.2 防水施工应按照设计文件、标准图集和本规范执行。

1.3 防水施工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承担,施工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水平。

2. 材料要求2.1 防水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定,并具有出厂合格证书和检测报告。

2.2 防水材料应在其有效期内使用,并应妥善保管,防止污染、受潮、损坏。

3. 施工准备3.1 施工前应认真阅读设计文件,了解防水工程的要求和施工方法。

3.2 施工前应清除施工场地的障碍物,做好施工排水。

3.3 施工前应检查防水材料的品种、规格、外观质量,不合格的材料不得使用。

4. 施工方法4.1 卷材防水层施工卷材防水层施工应按以下顺序进行:基层处理、防水层铺设、防水层搭接、防水层固定、收头处理。

4.2 涂料防水层施工涂料防水层施工应按以下顺序进行:基层处理、涂料涂布、涂料搭接、涂料覆盖、收头处理。

4.3 防水混凝土施工防水混凝土施工应按以下顺序进行:模板制作、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防水混凝土施工缝处理。

5. 施工质量控制5.1 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检查防水层的外观质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2 施工过程中,应做好防水层的保护,防止损伤。

5.3 施工完成后,应进行隐蔽工程验收,验收不合格的工程不得交付使用。

6. 施工安全6.1 施工人员应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规定。

6.2 施工人员应佩戴必要的防护用品,使用安全的施工工具。

6.3 施工过程中,应做好防火、防爆、防毒、防尘工作。

7. 施工环境保护7.1 施工过程中,应做好环境保护工作,防止污染环境。

7.2 施工过程中,应妥善处理废弃物,不得随意丢弃。

8. 施工验收8.1 施工验收应按照设计文件、标准图集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进行。

8.2 施工验收应包括材料验收、施工质量验收、施工安全验收和环境保护验收。

8.3 施工验收不合格的工程,应返工整改,达到标准后方可交付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室内防水工程技术规范
4 防水材料
4.1 防水涂料
4.1.1 住宅室内防水工程宜使用聚氨酯防水涂料、聚合物乳液防水涂料、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和水乳型沥青防水涂料等水性或反应型防水涂料。

4.1.2 住宅室内防水工程不得使用溶剂型防水涂料。

4.1.3 对于住宅室内长期浸水的部位,不宜使用遇水产生溶胀的防水涂料。

4.1.4 聚氨酯防水涂料的性能指标应符合表4.1.4的规定。

表4.1.4 聚氨酯防水涂料的性能指标
注:对于加热伸缩率及热处理后的拉伸强度保持率和断裂伸长率,仅当聚氨酯防水涂料
用于地面辐射采暖工程时才作要求。

4.1.5 聚合物乳液防水涂料的性能指标应符合表4.1.5的规定。

注:对于加热伸缩率及热处理后的拉伸强度保持率和断裂伸长率,仅当聚合物乳液防水
涂料用于地面辐射采暖工程时才作要求。

4.1.6 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的性能指标应符合表4.1.6的规定。

Ⅰ型产品不宜用于长期浸水环境的防水工程;Ⅱ型产品可用于长期浸水环境和干湿交替环境的防水工程;Ⅲ型产品宜用于住宅室内墙面或顶棚的防潮。

注:对于加热处理后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仅当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用于地面辐射
采暖工程时才作要求。

4.1.7 水乳型沥青防水涂料的性能指标应符合表4.1.7的规定。

表4.1.7 水乳型沥青防水涂料的性能指标
注:对于耐热度及热处理后的断裂伸长率,仅当水乳型沥青防水涂料用于地面辐射采暖
工程时才作要求。

4.1.8 防水涂料的有害物质限量应分别符合表4.1.8-1和表4.1.8-2的规定。

表4.1.8-1 水性防水涂料中有害物质含量指标
注:对于无色、白色、黑色防水涂料,不需测定可溶性重金属。

表4.1.8-2 反应型防水涂料中有害物质含量指标
注:1 游离TDI仅适用于聚氨酯类防水涂料:
2 对于无色、白色、黑色防水涂料,不需测定可溶性重金属。

4.1.9 用于附加层的胎体材料宜选用(30~50)g/m2的聚酯纤维无纺布、聚丙烯纤维无纺布或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

4.1.10 住宅室内防水工程采用防水涂料时,涂膜防水层厚度应符合表4.1.10的规定。

表4.1.10涂膜防水层厚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