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疾病结构与诊断表现
泌学研究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泌学研究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泌学(Urology)是一门研究泌尿系统疾病的学科,涉及到泌尿系统的解剖构造、生理功能以及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本文将重点探讨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一、泌系统的结构泌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是人体负责排除废物和调节体液平衡的重要系统。
1.肾脏肾脏是泌尿系统的核心器官,人体一般有两个肾脏,位于腹膜后区域。
肾脏主要由肾单位组成,每个肾单位包括肾小球和肾小管。
肾小球是肾脏的过滤器,通过滤波作用将废物和过多的物质从血液中过滤出来,形成原尿。
原尿通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与分泌过程逐渐转化为尿液,然后经过输尿管排至膀胱。
2.输尿管输尿管是连接肾脏和膀胱的管道,一般每个人拥有两个输尿管。
输尿管的主要功能是将尿液从肾脏传输到膀胱。
输尿管的特殊结构和蠕动运动帮助有效地将尿液顺利地从肾脏流向膀胱。
3.膀胱膀胱是一个暂时储存尿液的器官,位于盆腔。
它具有伸缩性和弹性,可以根据尿液量的变化而调整自己的容量。
当膀胱充满时,它会向大脑发送信号,告知人体需要排尿。
4.尿道尿道是从膀胱传输尿液到体外的通道,男性尿道相对较长,而女性尿道较短。
尿道既是尿液排出的通道,也是男性生殖系统的一部分。
二、泌系统的功能泌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排除体内废物和维持体液平衡。
下面将详细介绍泌系统的功能。
1.尿液形成尿液形成是泌系统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通过血液被肾小球过滤,形成的原尿随后在肾小管经过重吸收和分泌过程发生混合,最终形成尿液。
尿液中包含了水分、废物、溶质和电解质等物质,它们从体内被排出,起到排泄废物的作用。
2.尿液储存和排尿膀胱的主要功能是储存和排泄尿液。
当膀胱充满时,会通过神经信号传达给大脑,引起尿意,促使人体进行排尿。
排尿时,膀胱的平滑肌会收缩,同时括约肌松弛,推动尿液沿着尿道流出体外。
3.酸碱平衡调节泌尿系统的功能还包括维持酸碱平衡。
肾脏通过调节酸、碱等离子在尿液中的排泄量,从而调节体液的酸碱度,保持酸碱平衡在正常范围内。
泌尿系统概述

肾结石
预防措施包括调整饮食结构、多运动 等;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体外冲 击波碎石治疗、手术取石等。
前列腺炎
预防措施包括避免久坐、多运动、注 意个人卫生等;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 治疗、对症治疗等。
前列腺增生
预防措施包括饮食调整、定期检查等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等。
THANKS FOR WATCHING
CHAPTER 03
输尿管和膀胱
输尿管的结构和功能
输尿管的结构
输尿管是两条细长的管道,连接肾脏和膀胱,负责将肾脏产生的尿液输送到膀 胱。
输尿管的功能
输尿管的主要功能是运输尿液,同时也能调节尿液的成分和压力,以维持机体 内环境的稳定。
膀胱的结构和功能
膀胱的结构
膀胱是一个储存尿液的器官,位于骨盆内,由粘膜、肌层和 外膜三层结构组成。
症状
尿道结石的主要症状包括疼痛、血 尿、尿频尿急等。
治疗
治疗尿道结石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 、体外碎石等。
尿道结石及尿道狭窄等尿道疾病
尿道狭窄
尿道狭窄是指尿道的管腔变窄,导致尿液排 出困难。
原因
尿道狭窄括排尿困难、尿频尿急等 。
治疗
治疗尿道狭窄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尿道扩 张等。
泌尿系统的功能
泌尿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分,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 血液酸碱平衡。
通过产生尿液,泌尿系统帮助人体排除体内的废物和多余物质,如尿素、尿酸、肌 酐等。
泌尿系统还具有调节体液平衡的作用,通过滤过血液、重吸收和分泌等过程,维持 体内的水分、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泌尿系统的组成
CHAPTER 04
尿道及尿道疾病
尿道结构和功能
尿道结构
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标准

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标准泌尿外科疾病是指泌尿系统和男性生殖系统的疾病,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男性生殖器等疾病。
泌尿外科疾病的诊断是指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手段,确定患者是否患有泌尿外科疾病,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类型,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本文将详细介绍泌尿外科疾病的诊断标准。
一、泌尿外科疾病的临床表现。
泌尿外科疾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血尿、腹痛、腰痛、性功能障碍等。
不同疾病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来进行诊断。
二、泌尿外科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对于泌尿外科疾病的诊断非常重要。
常规检查包括尿常规、尿液培养、血常规、肾功能检查、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检查等。
这些检查能够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肾功能、前列腺炎症情况、是否感染等信息,为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三、泌尿外科疾病的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泌尿外科疾病的重要手段,包括B超、CT、MRI、IVP等检查。
这些检查能够清晰显示泌尿系统和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帮助医生发现肿块、结石、肿大的脏器等病变,为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四、泌尿外科疾病的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医生可以确定患者是否患有泌尿外科疾病,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类型。
泌尿外科疾病的诊断标准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信息,进行全面分析和判断。
五、泌尿外科疾病的治疗。
一旦泌尿外科疾病被诊断出来,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等,需要根据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六、结语。
泌尿外科疾病的诊断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医生综合运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手段进行诊断。
只有准确诊断,才能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能够对泌尿外科疾病的诊断有所帮助。
常见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常见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泌尿系统疾病是指影响人体排尿、排泄、生殖等功能的疾病,包括泌尿系统器官的炎症、结石、肿瘤等疾病。
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有尿路感染、泌尿系结石、前列腺炎、肾小球肾炎等。
下面将介绍这些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1.尿路感染:尿路感染是指细菌感染泌尿系统,包括膀胱炎、尿道炎和肾盂肾炎。
常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尿中带血等。
诊断方法主要是通过尿液细菌培养,可以确定感染的细菌种类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抗生素治疗。
2.泌尿系结石:泌尿系结石是指在肾脏、输尿管、膀胱或膀胱壁中形成的固体结晶聚集体。
常见症状包括腰痛、血尿、尿频等。
常用的诊断方法有B超、CT等影像学检查。
治疗方法包括排石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3.前列腺炎:前列腺炎是指前列腺组织的炎症,可分为急性前列腺炎和慢性前列腺炎。
常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会阴部或会阴上方疼痛等。
诊断方法主要是通过症状、前列腺按摩液的检查以及前列腺液培养等。
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治疗、物理疗法和中医药治疗等。
4.肾小球肾炎:肾小球肾炎是一组以肾小球炎症和肾小球功能损害为主要特征的肾脏疾病。
常见症状包括蛋白尿、血尿、水肿等。
诊断方法主要是通过尿液检查和肾脏活检等。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如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和改善生活方式等。
总之,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主要是通过病史询问、身体检查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如尿液分析、尿液培养、影像学检查等),而治疗方法则根据疾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来选择,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和中医药治疗等。
同时,积极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制饮酒、保持适当的运动等,对预防和控制泌尿系统疾病也具有重要意义。
泌尿系统疾病CT诊断

CT检查方法
(一) 平扫检查
仰卧位 , 扫描范围,层厚5mm。
不能分辨肾皮质、髓质,可以显示肾血 管。调节窗宽、窗位观察肾筋膜。 正常输尿管不易辨别。 膀胱呈水样密度。
CT
(二) 增强检查
静脉注入对比剂行肾区、输尿管区或膀胱区扫 描 , 肾脏螺旋CT增强双期扫描、延时扫描(5~10分 钟)。
肾脏皮质、髓质及肾盂不同时相强化。
CT表现:
• 类圆形或分叶状肿块,突向肾外。
• 平扫:低、高或等密度。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坏 死区呈低密度灶。
• 增强:均匀或不均匀强化,肿瘤与肾实质边界清 晰。
CT表现:
•肾周筋膜增厚 •淋巴结转移:肾血管及腹主动脉周围常见。 •血管转移:肾静脉和下腔静脉瘤栓。血管增粗,局 部呈低密度充盈缺损。
肾与输尿管先天性畸形
马蹄肾
马蹄肾为双肾下极或上极相互融合,多 为下极融合,状如马蹄。
造影显示肾轴自外上斜向下内,肾盂指 向前方,可合并肾积水。
CT可显示双肾下极肾实质相连。
马蹄肾
马蹄肾
马蹄肾并肾癌
Horseshoe kidney
输尿管囊肿
为输尿管末端在膀胱内形成的囊状膨 出,常合并上方尿路扩张积水。无症状或 有尿路梗阻、感染、结石表现。
影像学表现:肾区内无肾,而于其他 部位发现肾脏。
盆腔异位肾
盆腔异位肾2
交叉异位肾
肾缺如
肾旋转不良
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
又称重复肾,一个肾脏分为上、下 两部,并各有一套肾盂和输尿管。
影像学表现:IVP是首选方法,显 示同一侧肾区有两套肾盏、肾盂及输 尿管。
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
泌尿系统影像表现及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

二、影像学正常表现 肾脏
壶腹型肾盂CT平扫、增强扫描及延迟扫描
二、影像学正常表现 肾脏
CT:
平扫:圆形或椭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密度 均匀,CT值30-50Hu。 增强:注药后1分钟肾皮质明显强化,2分 钟肾髓质明显强化,CT值达80-120Hu,510分钟肾盏、肾盂明显强化。
二、影像学正常表现 肾脏
(磁共振尿路成像)主要用于查找尿路梗阻 的病变部位和性质,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手段, 无需对比剂。
二、影像学正常表现
肾脏
平片:长12-13cm,宽5-6cm,边缘光, 正常右肾稍低于左侧,左肾稍大于右侧, 一般不超过1cm。部分左肾上极外侧可
见局限突出似驼峰状为正常变异。
二、影像学正常表现
肾脏
IVP:注射造影剂后1-2分钟肾实质显影, 密度均匀,2-3分钟肾盏、肾盂开始显 影,15-30分钟时显影最浓。肾小盏、 肾大盏及肾盂如图。
泌尿系统影像表现及 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
泌
尿 系 统 毗 邻 关 系
序
泌尿系统包括: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特点: 1.均属软组织器官,无自然对比。 2.含碘造影剂几乎全经肾脏排泄。 3.疾病种类繁多,多种检查方法常 常并用。
序--肾脏解剖
位于第12胸椎至第3腰椎水平,在侧位肾 脏与脊柱重叠。
照像前一日口服缓泻剂可排除肠管气 体及粪便,提高影像质量。
一、检查方法
2、静脉肾盂造影(排泄性尿路造影) (Intravenous Pyelography IVP)
原理:含碘造影剂与体内血浆蛋白结合后 通过肾脏排泄。 造影剂:目前常用的造影剂是泛影葡胺或 碘苯六醇、碘异酞醇、碘葡罗胺等。
一、检查方法
一、检查方法
泌尿系统疾病鉴别诊断

1.膀胱颈挛缩多为慢性炎症所致,发病年龄轻,多在40-50岁左右出现排尿不畅症状,但前列腺体积不增大,膀胱镜检可以确诊。
2.前列腺癌前列腺有结节,质地坚硬,血清PSA升高,鉴别需要MRI和系统前列腺穿刺活组织检查。
3.尿道狭窄多有尿道损伤及感染病史,行尿道膀胱造影与尿道镜检查,不难确诊。
4.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与前列腺增生相似,有排尿困难、残余尿量较多、肾积水和肾功能不全,前列腺不增大,为动力性梗阻。
病人常有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损害的,病史和体征,如有下肢感觉和运动障碍,会阴皮肤感觉及肛门括约肌张力减退或消失。
1、膀胱结石:膀胱结石特点:①好发于各年龄段。
②反复尿频、尿急、尿痛及排尿终末血尿。
③查体:,膀胱区稍隆,可有压痛及叩击痛。
④B超:膀胱充盈良好,壁不光滑,在膀胱三角区可见强回声光团,后有声影,改变体位可移动。
2、肾、输尿管肿瘤:膀胱肿瘤的血尿跟肾、输尿管肿瘤的血尿相似,均可为间歇性、无痛性血尿,且可同时存在,但膀胱肿瘤90%以上单独发生。
膀胱肿瘤血尿可能伴有尿路刺激症状或影响排尿,血尿开始或终末加重,可能有血块“腐肉”,肾、输尿管肿瘤无刺激症状,也不影响排尿,血尿全程均匀,亦可能有条索状或输尿管铸型血块,不含“腐肉”。
一般经过B超、CT扫描、MRI扫描、尿路造影检查不难鉴别。
3、肾结核、膀胱结核血尿在长期尿频以后出现,终末加重、尿量少,可伴有低热、盗汗、消瘦。
尿中有结核杆。
膀胱结核性肉芽肿有时可误诊为肿瘤,经活检不难区别。
腺性膀胱炎临床表现与膀胱肿瘤相似,需要经过膀胱镜活检及活组织检查鉴别1.睾丸肿瘤:睾丸肿瘤多为实质性肿块,质地坚硬,患侧睾丸有沉重感,掂量时如秤砣,透光试验呈阴性。
2.腹股沟疝:肿大的阴囊有时可以见肠型、闻及肠鸣音,在卧位时阴囊内容物可回纳,咳嗽时内环口处有冲击感,透光试验阴性。
1、神经原性膀胱:可引起排尿困难,尿潴留或泌尿系感染等,与前列腺增生相似的症状。
但神经原性膀胱病人常有明显的神经系统损害的病史和体征,如下肢感觉和运动障碍、便秘、大便失禁、会阴部感觉减退或丧失,肛门括约肌松弛、收缩力减弱或消失。
人体解剖学第六章泌尿系统

定期随访
按照医生要求定期随访,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确保疾病得到有效控制。
合理用药,避免药物对泌尿系统的损害
遵医嘱用药
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用药,不随意更改药物剂量或停药。
注意药物副作用
了解所用药物的副作用,如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向医生反 馈。
泌尿系统的位置与毗邻
位置
肾脏位于腹膜后脊柱两侧,输尿 管沿腹膜后壁下行至盆腔,膀胱 位于盆腔内,尿道起始于膀胱颈 部,终于尿道外口。
毗邻
肾脏与肝脏、脾脏、胃等器官相 邻,输尿管与卵巢、子宫等器官 相邻,膀胱与直肠、子宫等器官 相邻。
泌尿系统的生理意义
01
02
03
04
维持内环境稳定
通过排泄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 ,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 平衡,保证内环境的稳定。
05 泌尿系统疾病的检查与诊 断方法
尿液常规检查
尿常规检查
通过对尿液的颜色、透明度、酸碱度、比重等物理性质进行检测, 可以初步判断泌尿系统的健康状况。
尿沉渣检查
通过对尿液中的有形成分如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等进 行显微镜检查,可以辅助诊断泌尿系统炎症、结石、肿瘤等疾病。
尿蛋白检查
通过检测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可以判断肾脏的滤过功能是否正常, 有助于诊断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疾病。
肾脏的生理功能
排泄功能
通过生成尿液排出体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调节水、电解质以及酸 碱平衡。
内分泌功能
肾脏可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肾素、前列腺素、激肽等,参与 调节血压、红细胞生成和钙磷代谢等生理过程。
03 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结构 与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脏合成脂蛋白
组织间液
高脂血症
高度水肿
泌尿系统疾病结构和诊断表现
3.无症状性血尿或蛋白尿 持续或复发性肉眼或镜下血尿,
轻度蛋白尿。
泌尿系统疾病结构和诊断表现
4.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征 血尿、蛋白尿、少尿或无尿、
氮质血症、引起急性肾衰竭。
泌尿系统疾病结构和诊断表现
5.慢性肾炎综合征 各型肾炎终末阶段的表现。氮质血症 及尿毒症。
血尿、蛋白尿、 水肿、高血压, 重症可有氮质血症 或肾功 能不全。
泌尿系统疾病结构和诊断表现
2.肾病综合征(nephritic syndrome)
三高一低:高蛋白尿、高度水肿、 高脂血症、低蛋白血症
泌尿系统疾病结构和诊断表现
肾炎 滤过膜通透性
高度蛋白尿>3.5g/24hr
低蛋白血症<30g/L 血浆胶体渗透压
泌尿系统疾病结构和诊断表现
二、基本病理变化
1 .肾小球细胞增多
肾小球系膜细胞、内皮细胞、上皮细 胞(尤其壁层上皮细胞)增生,嗜中性 粒细胞、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
泌尿系统疾病结构和诊断表现
HE S泌尿ta系统in疾病in结g构和:诊断n表现ormal glomerulus
泌尿系统疾病结构和诊断表现 hypercellularity
泌尿系统疾病结构和诊断表现
四、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快速进行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膜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 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脂性肾病) 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IgA肾病 慢性肾小球肾炎
泌尿系统疾病结构和诊断表现
(一)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泌尿系统疾病结构和诊断表现
泌尿系统疾病结构和诊断表现
复习正常结构
肾小球正常结构分血管球和肾球囊两个部分 肾小球毛细血管壁为滤过膜,结构如下: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肾小球基底膜 ❖脏层上皮细胞(足细胞)
肾小球血管系膜 肾球囊又称鲍曼囊 (Bowman’s capsule)
泌尿系统疾病结构和诊断表现
Anti-GBM泌尿n系e统p疾病h结r构i和ti诊s断:表现 linear pattern
植入性抗原
颗粒状荧光
泌尿系统疾病结构和诊断表现
2.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
由非肾小球性的内源性或外源性可溶 性抗原引起,相 应抗体在循环中形成 免疫复合物,随血流沉积于肾小 球, 引起免疫损伤,属III型变态反应
2.基底膜增厚
由内皮下、上皮下或基底膜本身的蛋 白性物质(如免 疫复合物、淀粉样物 质)的沉积引起。
泌尿系统疾病结构和诊断表现
GBM 泌尿系统疾病结构和诊断表现 become thick
GBM 泌尿系统疾病结构和诊断表现 become thick
GBM become thick
泌尿系统疾病结构和诊断表现
acute diffuse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 简称急性肾炎
病变特点: 以毛细血管丛系膜细胞 和内皮细胞增生为主。
泌尿系统疾病结构和诊断表现
1.病因和发病机制
常由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 变态反应性疾病。免疫复合物易在肾小 球基底膜统疾病结构和诊断表现
Podocyte, foot process,
visceral epithelial
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
(glomerulonephritis,GN)
概述:
肾小球肾炎,简称肾炎,是一组以肾小 球损害为主的变态发应性疾病。是原发 于肾脏的独立性疾病。
泌尿系统疾病结构和诊断表现
泌尿系统疾病结构和诊断表现
电镜:免疫复合物为高电子致密物,沉积 与系膜区、内皮细胞与BM之间、 BM与脏 层上皮细胞之间或BM内。
免疫荧光:不连续的颗粒状荧光沿BM 或系膜区分布。
泌尿系统疾病结构和诊断表现
Subepithelial deposits
Subendothelial deposits
3.炎性渗出和坏死 急性炎时,嗜中性粒细胞和纤维素 渗出,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
泌尿系统疾病结构和诊断表现
泌尿系统疾病结构和诊断表现
4.肾小球玻璃样变和硬化 泌尿系统疾病H结构y和a诊l断in表现ization & sclerosis
三、临床表现
1.急性肾炎综合征
(acute nephritic syndrome)
泌尿系统疾病结构和诊断表现
2.病理变化
大体: 双侧肾脏肿 大,包膜紧张,表
Circulating complex
Circula泌t尿i系n统g疾病im结构m和诊u断n表现e complex deposition
小分子物质 中分子物质 大分子物质
泌尿系统疾病结构和诊断表现
泌尿系统疾病结构和诊断表现 granular pattern
损伤机制
免疫复合物沉积,激活补体,产生C5a等趋化 因子,引起嗜中性白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嗜 中性白细胞释放蛋白酶、氧自由基和花生四烯 酸等代谢产物,引起GBM降解、细胞损伤和肾 小球滤过率降低。
(1)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5% 抗体直接与GBM本身的抗原发生反应引起 肾炎免疫荧光—抗体与GBM结合成连续的 线性荧光 (2)Heymann肾炎 用近曲小管刷状缘免疫大鼠-抗刷状缘抗体
泌尿系统疾病结构和诊断表现
Basement membrane deposit
Antigen Antibody
In situ immune complex deposition 泌尿系统疾病结构和诊断表现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肾小球肾炎的发生大多由免疫因素引起: 引起肾炎的抗原类型:内源性和外源性
泌尿系统疾病结构和诊断表现
抗原抗体复合物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引起肾炎:
1.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 抗体与肾小球内固有的或植入的抗原 成分直接 发生反应, 形成复合物
泌尿系统疾病结构和诊断表现
两个动物实验模型与人体肾炎相似:
glomus
Bowman's capsule
泌尿系统疾病结构和诊断表现
renal tubule
Mesangium :泌M尿系e统s疾a病n结g构i和a诊l 断c表el现l & Mesangial matrix
Filtering membrane
Endothelial cell
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