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生文化介绍高嵘北京师范大学
中困传统文化对养生思想的渗透与影响

实 践 的方法 , 养 生 方 面 , 在 表现 为 心平 气 和 , 制欲 节
了思想基础。对于儒家来说 , 个人的道德修养 以及
— —
生文化 , 由追求长生而讲究养生养心 , 讲究人与 自
6
中医文 献杂 志 然 的和 谐 , 际就 是一 种 人 学 , 符 合 当今 社 会 发 实 它 展“ 以人 为 本 ” 的理 念 , 在这 一 理念 中 , 的生 命 而 人 和身 心健 康是第 一 位 的 , 首先 应 该 加 以关 注 。道 家 养 生 文化 正是关 爱 人 的生命 和 身心 健 康 、 爱人 的 关 发展 的文化 思想 “ ” 于 养 生 的意 义 , 道 家创 I道 对 。 从 立之 初 就 巳体 现 出来 。道 家 文 化 能 对 中 医养 生 形
了这 种 心境 , 们 就 可 以达 到 对 生 命 的 最 高觉 , 人 可 以养 生 , 以长寿 , 以实 现生命 的价值 。 可 可
2道 家养 生观 .
儒家的养生哲学是儒家道德耨学的反映, 体现 了儒家对人生价值 、 养生 目的的认识。儒家修身养 心 、 寿相兼 , 仁 重礼 和节 、 生延 年 , 练六 艺 、 养 养 演 调
为代表的 中国养生哲学 , 奠定 了中国传统养 生思 想的基础构架 。其养生 内容不但与现代 养生科 学的研 究成果相一
致, 而且 它所 包含 的 人 生 哲 学 、 生 艺 术 、 生 美 学等 精 深 内容 也 是 现 代 人 养 生 观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人 人 关键 词 : 统 文 化 传 儒 家思 想 道教 思想 佛 家思 想 中 医养 生 渗 透 影 响
中医食疗与养生保健的知识讲座

中医食疗与养生保健的知识讲座第一篇嗨,亲爱的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中医食疗与养生保健那些事儿。
咱先说说这吃的东西和咱们身体的关系。
您知道吗?食物可不光是为了填饱肚子,那里面的学问大着呢!就像咱们常吃的红枣,甜甜的,好吃吧?它可是能补血益气的好东西。
还有那山药,健脾养胃,对咱们的肠胃可友好啦。
再来说说这不同季节的食疗。
春天的时候,阳气生发,得吃点清淡的,像豆芽、春笋,帮助身体舒展。
夏天炎热,来碗绿豆汤,清热解暑,那叫一个舒坦。
秋天干燥,雪梨、百合就是咱的好伙伴,润肺又止咳。
冬天寒冷,吃点羊肉、牛肉,暖暖身子,增加抵抗力。
还有啊,咱得根据自己的体质来选择食物。
如果您容易上火,那辛辣的就得少吃;要是体质虚寒,生冷的食物可别碰。
朋友们,让咱们一起用美食来呵护自己的身体,健健康康地过好每一天!第二篇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聚在一起,讲讲中医食疗与养生保健,可有意思啦!您想想,咱们每天都得吃东西,要是能吃对了,那就是在给自己的健康加分呢!比如说,枸杞这小玩意儿,泡水喝,对眼睛好,还能补肾。
核桃呢,补脑益智,没事吃两颗,脑子更灵光。
咱吃饭也得讲究个规律。
早上要吃好,像鸡蛋、牛奶,给一天满满的能量。
中午要吃饱,荤素搭配,营养均衡。
晚上少吃点,别给肠胃太大负担。
可别晚上吃一堆油腻的,小心睡不好觉哟!还有,不同的年龄也有不同的食疗重点。
小孩子长身体,得多吃富含蛋白质和钙的食物。
老年人呢,要注意软化血管,多吃点黑木耳、山楂啥的。
小伙伴们,让咱们从现在开始,把中医食疗融入生活,让自己变得更健康,更有活力!一起加油吧!。
高益民小事话养生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高益民小事话养生
导语:养生学实际上是人类自己管理自己生命与健康的艺术和文化,个人养生要讲究一些艺术性,要根据个人的感觉,创立一个适合于自己的养生模式。
高
养生学实际上是人类自己管理自己生命与健康的艺术和文化,个人养生要讲究一些艺术性,要根据个人的感觉,创立一个适合于自己的养生模式。
高益民
国家级着名老中医,主任医师,教授,部级课题博士生导师,国家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
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顾问;卫生部新药审评委员会委员、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中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中医教育研究室主任。
“北京四大名医研究”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发展史略研究”首席科学家、北京中医药数字博物馆首席科学家。
见到面泛红光、声如洪钟的高益民教授,谁都想不到他已经79岁高龄了。
在采访的过程中,坐在窗边的他显得神采奕奕,回答问题时也是思路清晰,反应敏捷,偶尔端起绿茶品上一口,抿着嘴暗自回味,乐在其中爽朗的笑声、飞扬的神情,让人实在忍不住想一探他背后的养生秘诀。
我是杂食动物
高益民教授曾经写过一本书,书名叫做《老中医解读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在书中他以自己多年做中医的经验,告诉老百姓应该吃多少,怎么吃?那么他自己平时的膳食又是怎样安排的呢?
杂食让我营养均衡。
【中医】冬季养生中医讲座

冬季养生中医讲座1️⃣ 引言:冬季养生的重要性冬季,作为四季之末,自然界万物收敛闭藏,人体亦顺应自然规律,进入养精蓄锐的阶段。
中医养生学认为,冬季是调养身体、增强体质的黄金时期。
通过合理的饮食、起居、情志调节及适度的运动,可以有效提升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达到身心和谐的状态。
本次中医冬季养生讲座,旨在深入剖析冬季养生的精髓,为大众提供科学、实用的养生指南。
2️⃣ 中医冬季养生原则2.1 滋阴潜阳,调和阴阳冬季气候寒冷,人体阳气内藏,易导致阴阳失衡。
中医强调“秋冬养阴”,即在冬季应适当滋阴,以助阳气潜藏。
可通过食用如黑芝麻、黑豆、核桃等滋阴食物,以及进行太极拳、八段锦等轻柔运动,达到调和阴阳的目的。
2.2 温补脾胃,固护阳气脾胃为后天之本,冬季寒冷易损伤脾胃阳气。
因此,饮食上应以温热为主,如羊肉、牛肉、生姜、大枣等,既能暖身,又能健脾胃。
同时,避免生冷、油腻之品,以免损伤脾胃功能。
2.3 保暖防寒,护好“三关”中医有“三关”之说,即风门(背部)、神阙(肚脐)、命门(腰部)。
这三处是人体易受寒邪侵袭的部位,冬季应特别注意保暖。
可通过穿戴厚实的衣物、佩戴围巾、使用暖宝宝等方式,确保“三关”不受寒邪侵扰。
3️⃣ 中医冬季养生实践3.1 饮食调养药膳养生:结合个人体质,选用适当的中药材与食材搭配,如当归羊肉汤、枸杞红枣粥等,既能滋补身体,又能增强免疫力。
茶饮保健:冬季适宜饮用一些温补的茶饮,如桂圆红枣茶、姜茶等,有助于驱寒暖身,提神醒脑。
3.2 情志调节静养心神:冬季宜静养心神,避免过度操劳和情绪波动。
可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放松身心,缓解压力。
音乐疗法:选择一些舒缓、宁静的音乐,如古筝曲、轻音乐等,有助于调节情绪,改善睡眠质量。
3.3 运动保健适度运动:冬季运动应以微汗为度,避免大汗淋漓,以免耗伤阳气。
推荐散步、慢跑、瑜伽等温和运动方式。
穴位按摩:通过按摩足三里、关元、肾俞等穴位,可以促进气血运行,增强体质。
养生贵在养心

养生贵在养心作者:高巍来源:《养生大世界》2014年第01期近期,《养生大世界》杂志进行了改版,突出了“养身、养心、养性、养眼、养神和养情”的“六养”主题。
这不仅有利于丰富刊物的内容,而且更加突出了中国特色养生文化的宝贵内核——对“养心”的重视。
在“六养”办刊宗旨中,“心”、“性”、“神”、“情”四个字,从字面上就能看出与“心”的直接联系;而“身”则是心外在的全面展现,在传统上,“身”往往称为“形”,这是养生的基础,身与心的关系紧密。
至于“眼”,虽然在表面上未显示出与心的关系,但一句“眼是心灵的窗户”,则形象地表达了二者的密不可分。
所以,《养生大世界》提出的“六养”办刊宗旨既兼顾了养生作为系统工程所具有的内在联系,又突出了其中的核心环节,把养生之根本——“养心”放在了突出重要的地位。
这是对中华养生优良传统的高度概括和生动总结,同时也为养生注入了灵魂,使其在坚持传统,突出特色方面实现了二者的有机结合,闪耀着中华文化的智慧之光。
在“六养”中,“眼”、“身”都体现的是内在的“心”,往往角度相近。
为了表达方便,这里暂收其归于一类。
于是,“六养”的相互关系,表述为:养心为核心,养形为基础,养神为关键,养性为目标,在这里,“情”体现为性的表达方式。
“心”一般是指作为实体存在的心脏及其功能。
作为五脏之主,是调控身体的中枢,与这种基本的认知不同,中国的传统哲学则更看重心在人体中的精神主导作用,甚至认为心是精神之舍,即表达人的思想活动,人的心灵境界,以及动态中的人性。
往往有老师教导学生:你要用心想想。
按常规,应该说用脑去想一想。
之所以强调用心而不是用脑去想,显然体现了传统观念中心在精神方面、思维方面的主导作用。
为什么心在人体中地位这么重要呢?西方医学显示,当人因病而需换取他人心脏时,心脏原主人的性格、脾气、秉性等也会随之转入移植病人体内,使其原有性格发生极大变化。
可见心脏不光有统领人的五脏功能,也是人的精神中枢。
传统养生

气
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自然界的一切事务都是由气的运动变化而产生的。 自然界的一切事务都是由气的运动变化而产生的。 气具有很强的活力,不停地运动, 气具有很强的活力,不停地运动,对人体的生理功 能起着推动作用。 能起着推动作用。 气的来源和化生主要有三种途径: 气的来源和化生主要有三种途径: 其一,禀受于先天之精气; 其一,禀受于先天之精气; 其二,来源于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谷气) ;(谷气 其二,来源于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谷气) 其三,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 其三,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
精
气
神
精
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精是构成人体的物质基础,是生命活动的根本。 精是构成人体的物质基础,是生命活动的根本。 精的来源有两方面:即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 精的来源有两方面:即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 先天之精源于父母,藏于肾脏,为先天之本; 先天之精源于父母,藏于肾脏,为先天之本; 后天之精源于脏腑,由食物所生,为后天之本。 后天之精源于脏腑,由食物所生,为后天之本。
三、传统养生原则
保养精神原则 动静结合原则 适应四时原则 护肾保精原则 补脾益胃原则
1. 要涵养精神,安神益志。 要涵养精神,安神益志。 2. 要善于控制情绪。 要善于控制情绪。 人有“七情” 人有“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黄帝内经》中指出:过渡情绪对“五脏” 《黄帝内经》中指出:过渡情绪对“五脏”的 影响,以及情绪之间的相互作用。 影响,以及情绪之间的相互作用。 喜伤心,恐胜喜; 喜伤心,恐胜喜; 怒伤肝,悲胜怒; 怒伤肝,悲胜怒; 忧伤肺,喜胜忧; 忧伤肺,喜胜忧; 思伤脾,怒胜思; 思伤脾,怒胜思; 恐伤肾,思胜恐。 恐伤肾,思胜恐。
天人相应学说是在我们的祖先对 自然环境认识的基础上逐渐确立的养 生学说。 生学说。 古人认为,人体的生理、病理、 古人认为,人体的生理、病理、 生长、发育、衰老, 生长、发育、衰老,都与自然界的变 化休戚相关。 化休戚相关。
大雪节气传统养生理念与现代健康观念的结合

大雪节气传统养生理念与现代健康观念的结合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代表着冬季的深入。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大雪节气是一个特殊的时段,人们注重养生保健,以适应寒冷的天气和气候变化。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人对健康的认知和养生观念也发生了变化。
本文将探讨大雪节气传统养生理念与现代健康观念的结合,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些健康养生的指导。
一、饮食调节大雪节气中,人们注重养肺护肾,保持身体的平衡。
传统养生理念中,饮食调节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人们喜欢食用温热的食物,如炖汤、煲鸡、红糖姜茶等,以增加体内的阳气。
而现代健康观念更加注重膳食的均衡和营养的摄入。
在大雪节气中,可以食用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蔬菜等,以增强免疫力。
同时,要合理搭配各类食物,保证膳食的全面性和多样性。
二、运动锻炼在大雪节气中,人们要注意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传统养生理念中,推崇气功、太极等室内运动,以保持体内的气血流通。
而现代健康观念则更加重视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
在大雪节气中,可以选择户外跑步、室内健身操等运动方式,提高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
三、情绪调节大雪节气是冬季的深度,天气寒冷,容易让人情绪低落。
传统养生理念中,人们注重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平衡,通过冥想、读书等方式调节情绪。
现代健康观念也重视情绪的调节,人们可以通过音乐、运动、社交等途径来缓解压力和改善心情。
四、睡眠养生大雪节气中,人们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睡眠,以帮助身体恢复和修复。
传统养生理念中,人们推崇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
现代健康观念也提倡规律的作息时间和舒适的睡眠环境。
在大雪节气中,可以调整室内的温度和湿度,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
五、保暖防寒大雪节气中,人们要注意保暖和防寒。
传统养生理念中,强调穿着棉质、羊毛等保暖材质的衣物,以及加强脚部和腹部的保暖。
现代健康观念也非常重视保暖防寒,人们可以选择合适的外套、保暖衣物和保暖用品,如电热毯、暖宝宝等。
六、适度休息大雪节气中,人们要适度休息,保证身体的放松和恢复。
养生重在养“心”

养生重在养“心”*导读:健康、长寿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目标。
大自然中日月经天的现象,启发人们师法自然、回归自然,以使生命永在。
20世……健康、长寿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目标。
大自然中日月经天的现象,启发人们师法自然、回归自然,以使生命永在。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对养生学的研究日趋活跃,国外重点在于理论研究及实验,探索衰老的形成原因及机理,包括生物内在的决定因素与生物生存过程中的有害积累两个方面;中国则侧重于传统理论的整理及对抗衰老具体方法的探索。
中国养生文化重的是一个心字。
保持良好的心态,比吃任何保健品都来得有效。
其实国内外的养生文化都强调要心平气和、清淡为人。
北京大学教授、著名学者季羡林谈自己的养生之道:我的秘诀就是没有秘诀,或者不要秘诀。
对于这个不要秘诀,季老是这样解释的:他常常看到一些相信秘诀的人,禁忌很多,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吃,比如鸡蛋只吃蛋清,不吃蛋黄等等,其实大可不必如此。
凡是觉得好吃的东西就要吃,不好吃的东西就少吃或不吃。
思想上清淡,心里没负担,胃口自然好,吃进去的东西就能消化。
再辅之以腿勤、手勤、脑勤,自然百病不侵了。
季老的思想上清淡,心里没负担,折射出了一种清淡的人生观:人的嗜好差异性很大,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养生之道和长寿秘诀。
别人行之有效的经验,你拿来照搬未必能行得通;反之,你的经验之谈,在别人眼里也许就是异类。
保持一颗清淡的平常心,顺其自然,方为上乘。
庄子有句名言:安时而处顺。
放到养生问题上,就是不要有那么多禁忌,不要给自己设那么多条条框框,不要刻意强迫自己做难以做到的事,保持精神愉快、乐观豁达,吃也吃得下,睡也睡得着,有问题设法解决,有困难努力克服。
心平气和、清淡为人,健康长寿便水到渠成了。
*相关文章:中国古代养生之道想象养生可使人心平气和中国养生绝学和传统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编辑ppt
10
5、养生中的形神观与古代哲学的内在联系
• • “人之死,犹火之灭也,……天下无独燃之火,世
间无无体独知之精”——《论衡·论死》
• “人所以生者,神也;所托者,形也。神大拥则竭, 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死者不可复生,离者不可 复合,故圣人重之。由是观之,神者,生之本也;形 者,生之具也;不先定其神形,而曰我有以治天下, 何由哉!”——《史记·太史公自序》
• 动则生阳,可以增强人的精力;
• 静则生阴,可以降低人体消耗,人的寿命可以 相对较长。
• 老奶奶为什么比老爷爷活得长?
•
龟为什么长寿?
•
善于节能、静养,养气耗散的少,阴精保护得
好 ,生命得烛光能常亮不灭。
•
让人惊叹得是:寿命与呼吸频率成反比!!!
可编辑ppt
14
• 儒家还认为“静能生慧” • 所谓“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
生。
• “非宁静无以致远”
可编辑ppt
15
(三)顺乎自然,物我合一
• “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 ——《灵枢》 • 阐明了自然界的一切运动变化,必然直接或间接
可编辑ppt
6
• 养生的目的:增进健康、延年益寿。
• 对每个人而言,健康是人存在发展的基 础。 没有了健康,一切都等于零。
• 对于社会而言,健康是一个社会问题, 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 增长。国民的健康,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 的存亡和民族生命力的旺盛。
可编辑ppt
7
三、中国养生文化的特点
可编辑ppt
8
• 形是基础,神是主导;无神则形不可活, 无形则神无所生;形体与精神之间存在着一 种相互制约、互为依存的密切关系。
• 养形与养神,二者必须兼顾,不可偏废。 所以养生包括养形和养神,二者必须兼顾, 形神共养,不可偏废。只有形神统一,才是 生命存在的首要保证;只有形神共养,才是 防治疾病、增进健康的最佳手段。
• 提高大学生的体育运动文化科学素养
•
如何从文化的角度理解运动?(东方、西方)
•
怎样科学地增进健康?(跑步、运动损伤、减
肥)
•
怎样理解运动中蕴含的科学原理?
可编辑ppt
2
• 继承和发扬北师大体育的传统
• 提升师大人应有的体育意识地
• 师大人应具备的教育素养中不能没有体育素养。
(一)形神兼顾,养神为先
1、形:指形体,包括人体的皮肉、筋骨、脉络、脏腑及充 盈基间的精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外壳。 • 2、神:指人本的精神思维活动,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内在主宰。 • 3、形神之间的关系: • “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 ——(嵇康《养生论》) • “形全不敝,精神不散”。 ——《素问·上古天真论》 • “精神内伤,身必败亡。” —— 《素问·疏五过论》
养,指生育、哺乳、培养、饲养、调养、
积蓄、长之义;生,指人体生命。养生,指
调养人体生命,已达长寿的意思。
可编辑ppt
5
二、养生的意义
“尧问于舜曰:‘天下孰最贵?’,舜曰: ‘生最贵’”。——《十问》(马王堆医学史料 记载)
这充分反映出我国古代延续到今的“贵生” 思想,即对生命的崇敬。
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历史中,健康长寿一直是 人 们追求的美好愿望。因为对生命的崇敬和对死亡 的恐惧使得人类社会对健康长寿的追求成为一种 本能性的一致追求。
可编辑ppt
9
• 4、养身需先养心
• “太上养神,其次养形” —《艺文类聚·养生》
• “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灵枢·天年》
•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素问·上古天真论》
• 古代医学认为,心神能统率五脏六腑、五官七 窍、四肢百骸,为一身之主宰。 即“神”是生命的 主宰和生命存亡的根本。因此,调养心神,不但能 使心强脑健,有益于精神卫生。更为重要的是,通 过养心调神还可以有助于调养整个形体。 所以养生 首务是养神,调形必先调神,养身需先养心。
行,此养生(神)之道也”(《庄子·刻意》)
可编辑ppt
12
• 传统养生理论认为,人的思、虑、智、志、 意、魂等均由神所主。因而主张神气清静 内守,不宜躁动妄耗;强调少私寡欲,抑 目静耳,调摄神志,顺应四时,常练静功, 则可抗衰延年,促进健康。
可编辑ppt
13
• 静养——对生命的轻抚
• 其手段包括:静坐、睡眠、闭目养神等
可编辑ppt
11
(二)虚静养神,凝神益智
• 这一特点,首先肇端于先秦时期的老庄哲学。 • 老子主张通过虚无恬淡、清静无为来保生益寿:
“致虚极、守静笃”、“归根曰静”(《老子》 第十六章):强调“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 《老子》 十九章)
• 庄子进一步提出:“恬淡寂寞,虚无无为” • “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淡而无为,动而天
中国养生文化介绍
高嵘
北京师范大学 体育与运动学院
可编辑ppt
1
开设大学生体育文化课的意义
• 弥补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育文化学习的不足
•
对体育运动缺乏比较理性的学习和思考
•
如什么是“体育”(physical education)?
•
什么是“运动”(sport)?
•
“体育”和“运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 ……
3
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介绍
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历史中,健康长寿一直是 人 们追求的美好愿望。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 史的世界文明古国。相对于世界其他地区的养生 文化而言,华夏民族的养生理论与实践由于有着 古代哲学和中医基本理论为底蕴,所以显得尤为 博大精深。它汇集了我国劳动人民防病健身的众 多方法,柔和了儒、道、佛及诸子百家的学术精 华,堪称一颗充满勃勃生机和浓厚东方神秘色彩 的智慧之树。
可编辑ppt
4
一、“养生”的概念
养生[preserve one's health ; keep in good health] 一词最早出自《管子》,又见《庄子·养生主》 (“得养生焉。”)。
中国古代没有“体育”(Physical Edcation)或 “体操”(Gymnastics)的概念,但有养生这 一传统的词语。
• 当前教育发展的最突出问题——德育和体育
• 一些教育者、家长缺乏起码的体育意识
• 孩子们的健康问题和运动能力日益突出
• 曾几何时,我们被侮称为“ 东亚病夫”
• 今天“中日夏令营的较量”再次为我们敲响了警种
• 体育就社会而言是一项事业,关系到国力强盛
•
就个人而言是人权、
•
是生存和幸福生活之必须
可编辑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