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基础与应用综合题

合集下载

《Access2010数据库基础与应用》期末考试题(A卷)(含答案)

《Access2010数据库基础与应用》期末考试题(A卷)(含答案)

《Access2010数据库基础与应用》期末考试题(A卷)(含答案)1.DBMS 提供了__________语言,用于实现数据的插入、更新、删除、检索等任务.A.DCL B.DDL C.DML D.APL2.在E—R图中,用来表示“实体”的图形是__________。

A.椭圆形B.矩形C.三角形D.菱形3.在Access 数据库设计中,将E-R图转换为关系模式是___________中的任务。

A.数据库物理设计B.数据库优化C.数据库概念设计D.数据库逻辑设计4.在Access 数据库中,用于存储数据的对象是__________。

A.表B.窗体C.报表D.查询5.下列叙述中,___________是错误的.A. 一个关系中的任意两个分量不可以相同B。

一个关系中的任意两个属性名不可以相同C. 一个关系中的任意两个元组不可以完全相同D. 关系中的元组也称为记录6.对于一个日期/时间类型的字段,如果想使该字段数据以类似“xxxx年x月x日”方式显示,可以通过对其字段属性的“格式"设定为____________来实现。

A.短日期B.中日期C.长日期D.常规日期7.下列实体的联系中,属于一对多的联系是___________.A.学生与宿舍床位B.学校与校长C.学生与课程D.学校与教师8.SQL 语句中的CREATE TABLE 关键字的功能是在数据库中__________.A.创建表B.创建查询C.创建窗体D.创建数据访问页9.“学院"表中有一个“学院名称”字段,要查找学院名称为“商学院"或“法学院”的记录,使用的条件是__________。

A.In("商学院或法学院")B.In(”商学院","法学院”)C.In(”商学院”or "法学院")D.In("商学院" and "法学院”)10.用表“教师”创建新表“教师2”,所使用的查询方式是__________。

数据库基础与应用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数据库基础与应用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数据库基础与应用期末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

把合适的选项编号填写在括号内。

(每小题3分,共36分)1.在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的四个发展阶段中,第二个发展阶段是()。

A. 人工管理B. 文件系统C. 数据库系统D.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2.在数据库系统中,存取数据的基本单位是()。

A. 记录B. 数据项C. 二进制位D. 字节3.设两个关系R1和R2中分别包含有m和n个元组,R1对R2存在着一对多的联系,将其进行自然连接,在得到的运算结果中最多包含的元组个数为()。

A. m*nB. m+nC. mD. n4. 设一个关系为R(A,B,C,D,E),它的最小函数依赖集为FD={A→B,A→C,(C,D)→E},则该关系的候选码为( )。

A. (A,C)B. (C,D)C. (A,D)D. (B,D)5. 在SQL的建立基本表操作中,定义单值约束所使用的保留字为()。

A. PRIMARYB. UNIQUEC. CHECKD. FOREIGN6. 以一个基本表中的主码同另一个基本表中的外码建立联系,则这种联系的类型为()。

A. 1对1B. 1对多C. 多对多D. 多对17. 在Access的主界面操作窗口中,不存在的区域为()。

A. 功能区B. 导航区C. 工作区D. 描述区8. 在Access的表设计视图中,其上半部分所列的数据项不包括()。

A.字段名称 B.数据类型 C.字段属性 D.说明9. 在Access中,参数查询属于()。

A.更新查询 B.追加查询 C.交叉表查询 D.选择查询10. 在Access中,有四种自动创建窗体的命令,下面不属于此类命令的是()。

A.窗体 B.分割窗体 C.空白窗体 D.数据表11. 报表由5个部分所组成,则最末尾的部分是()。

A.报表页眉 B.页面页脚 C.页面页眉 D.报表页脚12. 在Access中,若利用宏打开一个查询,则选择的宏操作命令是()。

A.OpenTable B.OpenQuery C.OpenForm D.OpenReport二、是非判断题。

(完整版)《Access2010数据库基础与应用》期末考试题(A卷)(含答案)

(完整版)《Access2010数据库基础与应用》期末考试题(A卷)(含答案)

Access2010 数据库基础与应用 》期末考试题( A 卷)(含答案)1. DBMS 提供了 ________ 语言,用于实现数据的插入、更新、删除、检索等任务。

A .DCL B . DDL C . DML D .APL 2.在 E-R 图中,用来表示“实体”的图形是 ____ 。

A .椭圆形 B .矩形 C .三角形 D .菱形A .数据库物理设计C .数据库概念设计D .数据库逻辑设计4.在 Access 数据库中,用于存储数据的对象是 ____ 。

A .表 B .窗体 C .报表 D .查询 5.下列叙述中, ________ 是错误的。

A. 一个关系中的任意两个分量不可以相同 B. 一个关系中的任意两个属性名不可以相同 C. 一个关系中的任意两个元组不可以完全相同 D. 关系中的元组也称为记录6.对于一个日期 /时间类型的字段,如果想使该字段数据以类似“ 以通过对其字段属性的“格式”设定为 来实现。

A .短日期B .中日期C .长日期D .常规日期 7.下列实体的联系中,属于一对多的联系是 _____ 。

A .学生与宿舍床位 B .学校与校长 C .学生与课程 D .学校与教师8.SQL 语句中的 CREATE TABLE 关键字的功能是在数据库中 _______ 。

A .创建表 B .创建查询 C .创建窗体 D .创建数据访问页9.“学院”表中有一个“学院名称”字段,要查找学院名称为“商学院”或“法学院”的记录,使 用的条件是 。

A .In (" 商学院或法学院 ")B .In ("商学院","法学院 ")C .In ("商学院" or "法学院 ")D .In ("商学院" and "法学院 ") 10.用表“教师”创建新表“教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使用的查询方式是 。

最新电大数据库基础与应用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带原题)

最新电大数据库基础与应用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带原题)

电大数据库基础与应用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一、单项选择题1、域是实体中相应属性的(A)。

A、取值范围B、值C、名称D、描述2、把保存关系定义的关系称为对应数据库的(B)。

A、一般关系B、元关系C、特定关系D、正常关系3、在一个关系R中,若存在X→Y和X→Z,则存在X→(Y,Z),称此为函数依赖的(C)规则。

A、传递性B、分解性C、合并性D、增广性4、设一个关系为(R(A、B、C、D、E、F),它的最小函数依赖集为FD={A→B,A→C,D→E,D→F},则该关系的候选码为(D)。

A、(A,B)B、(A,C)C、(A,E)D、(A,D)5、设D1,D2和D3域的基数分别为2,3,4,则D1*D2*D3的元组数为(B)。

A、9B、24C、10D、206、若一个关系为R(学生号,姓名,性别,年龄),则(A)适合作为该关系的主码。

A、学生号B、姓名C、性别D、年龄7、设一个集合A={3,4,5,6,7},集合B={1,3,5,7,9},则A和B的并集中包含有(C)个元素。

A、10B、8C、7D、68、在一个关系R中,若存在X→(Y,Z),则也隐含存在X→Y和X→Z,称此为函数依赖的(B)规则。

A、传递性B、分解性C、合并性D、增广性9、若一个关系的任何非主属性都不部分依赖于任何候选码,则称该关系最高达到了(B)范式。

A、第一B、第二C、第三D、BC二、是非题1、在文件管理阶段,文件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在数据库管理阶段,文件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错)2、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既支持客户局部应用,又支持客户的全局应用。

(对)3、在对象数据模型中,对象不但能够继承,而且能够嵌套。

(对)4、设一个学生关系为S(学生号,姓名),课程关系为C(课程号,课程名),选课关系为X(学生号,课程号,成绩),求出所有选课的学生信息的运算表达式为II学生号(X)与X的自然连接。

(对)5、在一个关系R中,“职工号”函数决定“姓名”是非平凡函数依赖,但不是完全函数依赖。

电大数据库基础与应用 模拟试题

电大数据库基础与应用 模拟试题

数据库基础与应用模拟试题201606-1一、单选题(共12题,共36分)1.利用SQL语言所建立的视图在数据库中属于( B )。

A、实表B、虚表C、索引D、字段2.如果要设计一个报表,该报表将用于标识公司的资产设备,则应将该报表设计为(A )。

A、标签报表B、一般报表C、交叉报表D、数据透视图报表3.设一个关系为R(A,B,C,D,E),它的最小函数依赖集为FD={A→B,A→C,B→D,D→E},则该关系的候选码为( A )。

A、AB、BC、CD、D4.由概念设计进入关系数据模型的逻辑设计时,必须被转换为对应基本表的联系类型是( C )。

A、1对1 B、1对多C、多对多D、多对15.利用SQL语言所建立的视图在数据库中属于( B )。

A、实表B、虚表C、索引D、字段6.在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的四个发展阶段中,第二个发展阶段是( B )。

A、人工管理B、文件系统C、数据库系统D、分布式数据库系统7.在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的四个发展阶段中,第一个发展阶段是( A )。

A、人工管理B、文件系统C、数据库系统D、分布式数据库系统8.在Access的表定义中,字段的OLE对象类型用来存储( D )。

A、文本数据B、数字数据C、货币数据D、多媒体9.在Access中,字段的“字段大小”属性是一个( C )。

A、字符串B、实数C、整数D、日期10.属性的取值范围被称为( B )。

A、实体B、域C、联系D、码11.在Access中,若利用宏打开一个报表,则选择的宏操作命令是( D )。

A、OpenTableB、OpenQueryC、OpenFormD、OpenReport12.设一个关系为R(A,B,C,D,E),它的最小函数依赖集为FD={A→B,A→C,(C,D)→E},则该关系的候选码为( C )。

A、(A,C) B、(C,D) C、(A,D) D、(B,D)二、是非判断题(共12题,共36分)1.对两个关系进行等值连接,在其运算结果的关系中,属性个数小于两个关系的属性个数之和。

数据库与应用自测题1附答案

数据库与应用自测题1附答案

自测题1一、填空题1.在数据库系统的三个抽象层次结构中,表示用户层数据库的模式称为外模式,表示概念层数据库的模式称为概念模式,表示内层数据库的模式称为内模式。

2.迄今,数据库系统常用的数据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

3.数据库系统的控制功能表现在如下几点,他们分别是数据的完整性、数据的安全性、并发控制、数据的恢复。

4.外模式/模式映射保证了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5.XXX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实体内部的XXX ,即实体中属性间的XXX;另一种是实体与实体之间的XXX。

6.实体间的XXX是错综复杂的,但就两个实体的XXX来说,主要有三种:一对一的XXX、一对多的XXX 和多对多的XXX。

7.数据库系统是一个实际可运行的系统。

通常由数据库、硬件、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管理员(DBA)四个部分组成。

8.管理和使用数据库的各类人员,包括终端用户、应用程序员、系统分析员和数据库管理员。

9.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分为内部体系结构和外部体系结构。

10.在文件服务器结构中,数据库存放在文件服务器中,应用程序分散安排在各个用户工作站上。

11.在客户/服务器结构中,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的是处理请求,服务器返回的是处理结果。

12.三级模式之间的XXX是通过二级映射来实现的,当然实际的转换工作是由数据库管理系统来完成的。

13.数据模型分成两个不同的层次:概念模型和实施模型。

14. 实施模型是由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和具体的数据库系统有关,侧重于数据和XXX的表示或存储方法。

15.关系中的某个属性组,它可以唯一标识一个元组,这个属性组称为候选关键字。

16.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提供数据操纵语言(DML)及它的翻译程序,实现对数据库数据的操作,包括数据插入、删除、更新和查询。

17.在数据库的三级模式体系结构中,模式与内模式质检的映像(模式/内模式),实现了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18.数据库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基础与应用试题

数据库基础与应用试题

数据库基础与应用试题一、填空题1.数据是:数据是人们描述客观事物及其活动的抽象符号表示。

2.数据库是:存储数据的仓库,是一种高于文件形式的数组技术。

3.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用户在计算机建立、使用、管理数据库的系统软件。

4.字符型数据由字母、数字、空格、及各种符号等组成,它包括事物的名称、性质和。

5.数值型数据由(正负号、数字和小数点组成)组成,包括(事物的数量()、()和()。

6.算术运算符和字符运算符的优先级高于(),关系运算符的优先级高于()。

7.数组由()和()组成。

8.常用的常量类型有()、()、()、()。

9.表的每个字段有4个属性。

字段名指定字段的名字,字段类型指定(指这字段放的数据是什么类型的),字段宽度指定(数据类型占好大),小数位数指定(数值型)。

10.字符型字段的最大宽度是(1~54),数值型字段的最大宽度是(1~20 ),日期型字段的最大宽度是(8),逻辑型字段的宽度是(1),备注型字段的宽度是(4)。

11.表文件的默认扩展名是(),数据库文件的默认扩展名是()。

12.()可以根据表中某一特定的字段或表达式对记录进行排序。

13.在项目管理器中选择数据库表后,再单击()按钮可以移去表。

14.创建查询可以使用()和()。

15.在项目管理器中运行查询文件时,先选择查询文件,再单击()按钮。

16.视图设计器中的“更新条件”选项卡用于()。

17.快速报表不能向报表添加()字段。

18.Visual FoxPro默认的报表文件扩展名是()。

19.选择()→()命令,可以打开“快速报表”对话框向报表添加字段。

二、单项选择题1.在Visual FoxPro的命令中“?”的功能是()。

A.帮助B. 显示C.问号D.创建2.在Visual FoxPro的命令窗口中输入“?"is"$"This is a book"”的值是()。

A. .T.B. .F.C. TD. F3.“"我们"-"热爱"+"祖国"”的值是()。

数据库基础与应用作业答案

数据库基础与应用作业答案

数据库基础与应用作业答案第1章数据库概述一、选择题1 A; 2C;3A;4D;5A;6A;二、填空题一、有序的、可共享的二、在建立、使用和维护时三、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DBA和用户四、手工、文件、数据库五、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完整性与约束性条件六、关系、网状、层次;关系数据模型三、判断题1√;2√;3×;4×四、简答题1.简述计算机数据管理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

一、人工管理这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

外部存储器只有磁带、卡片和纸带等还没有磁盘等直接存取存储设备。

软件只有汇编语言,尚无数据管理方面的软件。

数据处理方式基本是批处理。

这个阶段有如下几个特点:计算机系统不提供对用户数据的管理功能。

用户编制程序时,必须全面考虑好相关的数据,包括数据的定义、存储结构以及存取方法等。

程序和数据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数据脱离了程序就无任何存在的价值,数据无独立性。

数据不能共享。

不同的程序均有各自的数据,这些数据对不同的程序通常是不相同的,不可共享;即使不同的程序使用了相同的一组数据,这些数据也不能共享,程序中仍然需要各自加人这组数据,谁也不能省略。

基于这种数据的不可共享性,必然导致程序与程序之间存在大量的重复数据,浪费了存储空间。

不单独保存数据。

基于数据与程序是一个整体,数据只为本程序所使用,数据只有与相应的程序一起保存才有价值,否则就毫无用处。

所以,所有程序的数据均不单独保存。

二、文件系统在这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中期)计算机不仅用于科学计算,还利用在信息管理方面。

随着数据量的增加,数据的存储、检索和维护问题成为紧迫的需要,数据结构和数据管理技术迅速发展起来。

此时,外部存储器已有磁盘、磁鼓等直接存取的存储设备。

软件领域出现了操作系统和高级软件。

操作系统中的文件系统是专门管理外存的数据管理软件,文件是操作系统管理的重要资源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题一1. 数据库处理技术经历了(人工管理)、(文件管理)、(数据库管理)、以及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等四个发展阶段。

2.在人工管理和文件管理阶段,程序设计(依赖于)数据表示。

3.在文件管理阶段,文件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在数据库管理阶段,文件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4.使用数据库设计程序时,只需要告诉数据库管理系统(做什么),不需要告诉它(怎么做)。

5.在(文件)系统中,数据没有独立的操作界面,在(数据库)系统中,数据具有独立的操作界面。

6.DBMS具有(安全性)、(一致性)、(并发性)和(数据库恢复)等管理控制功能。

7.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除了具有一般数据库系统的优点之外,还具有(可靠性高)、(地域范围广)、(数据量大)、(客户数多)等优点。

8.在实体中能作为码的属性称为(主属性),否则称为(非主属性)。

9.实体之间的联系类型有三种,分别为(1对1)、(1对多)和(多对多)。

10.若实体A和B是1对多的联系,实体B和C是1对多的联系,则实体A和C是(1)对(多)的联系。

11.若实体A和B是1对多的联系,实体B和C是1对1的联系,则实体A和C是(1)对(多)的联系。

12.在非关系模型中,每个结点代表着一个(记录型),每个父子联系代表着(1对多)联系。

13.在非关系模型中操作记录的方式是(过程)式的,在关系模型中,操作记录的方式是(集合)式的。

14.关系中的每一行称为一个(元组),每一列称为一个(属性)。

15.假定一个关系中有n个元组,则某个列的当前全部取值的个数最少为(1)个,最多为(n)个。

16. 关系数据库系统具有(数据结构)单一、采用(集合运算)、数据完全(独立)、(数学)理论支持等优点。

17.在对象数据模型中,对象具有(封装)性、(继承)性和(多态)性。

18.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下层支持软件是(操作系统),上层软件是数据库应用(开发工具)。

19.数据库体系结构中包含的三级模式为(全局模式)、(外模式)和(内模式)三种。

20.在数据库体系结构中,两级数据映象分别是指(外模式和模式)之间的数据映象与(模式和内模式)之间的数据映象。

21.DBMS提供数据(定义(描述))语句和数据(操纵)语句供用户使用。

22.在存取数据库的数据的过程中,使用了两个数据缓冲区,分别为(系统)缓冲区和(用户)缓冲区。

习题二1.关系数据模型包括(关系数据结构)、(关系完整性规则)和(关系运算)三个方面。

2.在一个关系中,不同的列可以对应同一个(域),但必须具有不同的(列名)。

3.顾客购物的订单和订单明细之间是(1)对(多)的联系。

4.主码是一种(候选)码,主码中的(属性)个数没有限制。

5.若一个关系为R(学生号,姓名,性别,年龄),则(学生号)可以作为该关系的主码,姓名、性别和年龄为该关系的(非主)属性。

6.关系完整性包括(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三个方面。

7.在参照和被参照的关系中,每个外码值或者为(空值),或者等于某个(主码)值。

8.传统的集合运算包括(并)、(交)、(差)和(笛卡尔积)四种。

9.设一个关系A具有a1个属性和a2个元组,关系B具有b1个属性和b2个元组,则关系AxB具有(a1+b1)个属性和(a2xb2)个元组。

10.设一个关系模式为R(A,B,C),对应的关系内容为R={{1,10,50}, {2,10,60}, {3,20,72}, {4,30,60}},则δB>15(R)属于(选择)运算,运算结果中包含有(2)个元组。

11.设一个关系模式为R(A,B,C),对应的关系内容为R={{1,10,50}, {2,10,60}, {3,20,72}, {4,30,60}},则的运算结果中包含有(4)个元组,每个元组包含有(3)个分量。

12.设一个学生关系为S(学生号,姓名),课程关系为C(课程号,课程名),选课关系为X(学生号,课程号,成绩),则选修了课程名为’程序设计’课程的全部学生信息所对应的运算(C))))。

表达式为(Π学生号(X(δ课程名=‟程序设计‟13.设一个学生关系为S(学生号,姓名),课程关系为C(课程号,课程名),选课关系为X(学(X))生号,课程号,成绩),则求出所有选修课程信息的运算表达式为(Π课程号与(C)的自然连接。

习题三1.在一个关系R中,若属性集X函数决定属性集Y,则记作为(X→Y),称X为(决定因素)。

2.在一个关系R中,若X→Y且X Y,则称X→Y为(非平凡)依赖,否则,若X→Y 且X Y ,则称X→Y为(平凡)依赖。

3.在一个关系R中,“职工号”函数决定“姓名”既是(非平凡)函数依赖,又是(完全)函数依赖。

4.在一个关系R中,若X,Y和Z为互不相同的单属性,并且存在X→Y和Y→Z,则必然存在(X)到(Z)的传递函数依赖。

5.在一个关系R中,若存在X→Y和X→Z,则存在(X→(Y,Z)),称此为函数依赖的(合并性)规则。

6.在一个关系R中,若X能够函数决定关系R中的每个属性,并且X的任何真子集都不能函数决定R中的每个属性,则称(X)为关系R的一个(候选码)。

7.设一个关系为R(A,B,C,D,E),它的最小函数依赖集为FD={A→B,C→D,(A,C)→E},则该关系的候选码为((A,C)),该候选码含有(2)属性。

8. 设一个关系为R(A,B,C,D,E),它的最小函数依赖集为FD={A→B,B→C,B→D,D→E},则该关系的候选码为(A),该候选码含有(1)属性。

9. 设一个关系为R(A,B,C,D,E,F,G),它的最小函数依赖集为FD={A→B,C→D,B→E,E→F},则该关系的候选码为((A,C,G)),该候选码含有(3)属性。

10.对关系进行规范化,通常只要求规范化到(第三)范式,该规范化过程能够很好地保持数据的(无损连接)性和(函数依赖)性。

11. 把一个非规范化的关系变为第一范式时,可以在(属性)上展开,也可以在(元组)上展开,还可以把每个复合属性单独分解为(关系)。

12.一个关系若存在部分函数依赖和传递函数依赖,则必然会造成(数据冗余)和(操作异常)。

13.设一个关系为R(A,B,C,D,E),它的最小函数依赖集为FD={A→B,C→D,C→E},该关系只满足(第一)范式,若要规范化为高一级的范式,则将得到(3)个关系。

14.设一个关系为R(A,B,C,D,E),它的最小函数依赖集为FD={A→B,A→C,(A,D)→E},该关系满足(第一)范式,若要规范化为高一级的范式,则将得到(2)个关系。

15.设一个关系为R(A,B,C,D,E,F,G),它的最小函数依赖集为FD={A→B,A→C,A→D,D→E},该关系满足(第二)范式,若要规范化为高一级的范式,则将得到(2)个关系。

16.若一个关系的任何非主属性都不部分依赖于任何候选码,则称该关系达到(第二)范式。

17.若一个关系的任何属性都不部分依赖和传递依赖于任何候选码,则称该关系达到(BC)范式。

习题四一、填空题1.数据库系统的外模式在SQL中称为(视图),它由(基本表)产生出来。

2.SQL是高度(非过程化)和面向(集合)操作的语言。

3.由create schema KUCUN authorization LIU命令建立的一个数据库为(KUCUN),所有者为(LIU)。

4.在SQL中,若一个完整性约束只涉及到一个列,则该完整性约束既可以作为(列级)完整性约束定义,也可以作为(表级)完整性约束定义,两者只选其一。

5.在列级和表级完整性约束中同时存在的约束分别为(主码)、(单值)、(外码)和(检查)等四种约束。

6.在SQL中,主码约束的关键字为(primary key),外码约束的关键字为(foreign key)。

7.在SQL中,create table、alter table和drop table命令分别为在数据库中(建立)、(修改)和(删除)基本表结构的命令。

8.向基本表中插入数据有两种命令格式,一种称为(单行)插入格式,另一种称为(多行)插入格式。

9.在SQL中,insert、update和delete分别为对基本表进行(插入)、(修改)和(删除)记录操作的命令。

10.在SQL中,每个视图中的列可以来自不同的(表),它是在原有表的基础上(建立)的逻辑意义上的新关系。

11.当建立一个视图后,通常只对它做(修改)和(查找)这两种操作。

12.在(基本表)中,通常不应包括由计算可以得到的属性,而在(视图)中,为了用户查询数据的方便,则需要包含它们。

13.当建立和删除一个视图时,对相应的基本表(没有影响),当修改一个视图时,则对相应的基本表(有影响)。

14.在SQL中,建立视图、修改视图内容和删除视图的命令分别为(create view)、(update)和(drop view)。

15.在SQL新版的查询语句中,select选项实现(投影)运算,from选项实现(连接)运算,where 选项实现(选择)运算。

16.在SQL的查询语句中,(group by)选项实现分组统计功能,(order by)选项实现对结果表的排序功能。

17.在新版的SQL中,表之间的连接共有三种方式,对应的关键字分别为(inner join)、(left join)和(right join)。

二、根据主教材第四章所给的商品库和教学库,按照下列所给的每条SQL查询语句写出相应的功能。

⑴在名称为商品库的数据库中包含有商品表1和商品表2,它们的定义分别为:商品表1(商品代号 char(8),分类名 char(8),单价 float,数量 int)商品表2(商品代号 char(8),产地 char(6),品牌 char(6),)⑵在名称为教学库的数据库中包含有学生、课程和选课三个表,它们的定义分别为:学生(学生号 char(7),姓名 char(6),性别 char(2),出生日期 datetime,专业 char(10),年级 int)课程(课程号 char(4),课程名 char(10),课程学分 int)选课(学生号 char(7),课程号 char(4),成绩 int)1.select x.商品代号,分类名,数量,品牌from 商品表1 x,商品表2 ywhere x.商品代号=y.商品代号从商品库中查询出每一种商品的商品代号、分类名、数量和品牌等信息。

2.select distinct 品牌from 商品表2从商品库中查询出所有商品的不同品牌。

3.select x.商品代号,分类名,产地,品牌from 商品表1 x,商品表2 ywhere x.商品代号=y.商品代号 and (品牌=’熊猫’ or 品牌=’春兰’)从商品库中查询出品牌为熊猫或春兰的所有商品的商品代号、分类名、产地和品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