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过程影像资料拍摄要求
施工过程影像资料拍摄要求

施工过程影像资料拍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拍摄影像资料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用来记录施工进程、掌握质量情况、分析问题原因等。
为了保证影像资料的质量和效果,以下是一些施工过程影像资料拍摄的要求:1.拍摄设备:-使用专业摄像机或高像素的数码相机进行拍摄,确保画质清晰、图像稳定。
-应备有充足的电池电量和存储空间,以便长时间连续拍摄。
-如果使用无人机进行拍摄,要确保飞行器的安全性和合法性,同时应该具备飞行许可证。
2.拍摄角度及位置:-根据不同施工阶段和施工内容,选择不同的拍摄角度和位置,以最好地展现施工环境和过程。
-保证拍摄画面中有足够的参照物,如建筑物的标志性结构、测量基准点等,便于后期对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和定位。
3.拍摄时间和频率:-定期拍摄,至少应按照每天、每周、每月等固定时间间隔进行拍摄,确保每个阶段的施工过程能够被记录下来。
-在有特定事件或重要活动发生时,如起重、混凝土浇筑、关键节点的安装等,应增加拍摄频率,记录下这些关键过程。
4.拍摄内容:-拍摄内容应涵盖施工全过程,包括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各个施工阶段的施工过程、工人作业、材料使用情况、安全检查等。
-特别注意拍摄施工中对质量和安全影响较大的关键环节和节点,如悬挑作业、高架作业、水平度测量等。
5.影像资料保存和管理:-影像资料应以数字化形式进行保存,每个影像文件应具备标识信息,如日期、时间、拍摄位置、拍摄人员等,以便后期管理和检索。
-影像文件可以按照工程、区域、时间等方式进行分类存储,方便查找和使用。
-影像资料的保密性和安全性要得到保障,避免泄露和损坏。
6.影像资料的后期处理和分析:-可以通过专业的图像处理软件对影像进行后期处理,提高图像的清晰度、亮度、对比度等,使影像更加直观和清晰。
-影像资料还可以通过图像测量软件进行测量和分析,如测量尺寸、角度、坡度等,得出相应的数据结果和结论。
总结起来,施工过程影像资料的拍摄要求包括拍摄设备的选择、拍摄角度和位置的确定、拍摄时间和频率的安排、拍摄内容的全面覆盖、影像资料的保存和管理以及后期处理和分析。
工程影像资料实施细则

工程影像资料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工程影像资料是指在工程项目中通过摄影、录相等方式记录下来的与工程相关的图象和视频资料。
这些资料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以用于工程质量管理、施工进度监控、工程验收等方面。
为了规范工程影像资料的采集、存储和使用,制定本细则。
二、工程影像资料的采集与存储要求1. 采集要求1.1 确保影像的清晰度和准确性,摄影或者录相时要选择合适的角度、光线和距离。
1.2 录制视频时,要保持稳定的画面,避免颤动和含糊。
1.3 录制视频时,要确保声音清晰可辨,不要有杂音。
1.4 录制视频时,要按照工程进度和重要节点进行记录,确保全面覆盖。
1.5 在采集过程中,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和商业机密,不得录制与工程无关的内容。
2. 存储要求2.1 影像资料的存储格式应为常见的图象格式(如JPEG、PNG等)或者视频格式(如MP4、AVI等),便于查看和使用。
2.2 影像资料的存储介质应选择可靠、稳定的存储设备,如硬盘、光盘或者云存储等。
2.3 存储设备应定期进行备份,以防数据丢失或者损坏。
2.4 影像资料的存储位置应明确标识,方便查找和管理。
2.5 影像资料的存储时间应根据工程的需要确定,普通不少于5年。
三、工程影像资料的使用与管理要求1. 使用要求1.1 工程影像资料可以用于工程质量管理,包括工程验收、质量检查等。
1.2 工程影像资料可以用于施工进度监控,及时了解工程发展情况。
1.3 工程影像资料可以用于工程纠纷的调解和解决,提供证据支持。
1.4 工程影像资料可以用于工程宣传和展示,提升企业形象和知名度。
2. 管理要求2.1 工程影像资料应建立统一的管理制度和档案,明确责任人和管理流程。
2.2 工程影像资料应进行分类和归档,方便查找和使用。
2.3 工程影像资料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2.4 工程影像资料的查阅和使用应进行授权管理,避免信息泄露和滥用。
2.5 工程影像资料的销毁应按照像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确保信息安全。
建筑工程影像档案录像资料要求

建筑工程影像档案录像资料要求建筑工程影像档案是指记录了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等方面的视频资料。
这些档案对于工程的后续维护、施工管理的改进以及纠纷处理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对建筑工程影像档案录像资料的要求。
1.视频清晰度要求:建筑工程影像档案的录像资料要求清晰、无噪声、色彩准确,以便于后期对工程细节和质量的审查和评估。
因此,录像设备应具备较高的像素,能够拍摄到细节丰富的影像。
同时,要求现场光线充足,以保证录像画面清晰可辨。
3.录像时间要求:建筑工程影像档案的录像时间要覆盖整个施工周期,即从开工到竣工的全过程。
这样有助于建立一份完整的工程档案,为之后工程维护和纠纷处理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4.录像内容要求:工程影像档案要求将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都进行全面记录,包括但不限于开工仪式、施工进展、设备安装、工人操作、安全监控等。
同时还要记录并反映工程质量,如为质量问题进行整改的过程、施工质量检测等。
此外,对安全生产方面也要进行记录,包括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防护、事故及其处理等。
5.录像管理要求:建筑工程影像档案需要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负责整理、保存和归档工程影像资料。
同时,建议对录像资料进行分类和编号,便于查找和使用。
此外,在备注中应明确录像资料的时间、地点、环境等细节信息,以便于对录像资料进行回溯和查验。
6.数据存储要求:建筑工程影像档案的录像资料应进行正确的存储,以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建议同时将录像资料进行备份,采用多种存储介质,如硬盘、光盘、云存储等,以确保数据的安全可靠。
总之,建筑工程影像档案的录像资料要求清晰、全面、准确,并符合相关的管理规范。
这样的影像档案将对工程管理和后期维护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也有助于解决施工纠纷和质量问题。
工程施工照片规范

工程施工照片规范一、目的和适用范围为了加强工程施工过程的影像记录,提高工程施工管理水平和工程质量,规范工程施工照片的拍摄、整理、归档和利用,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我国各类建筑工程项目,包括新建、改建、扩建、装修等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照片拍摄和管理。
二、照片拍摄内容和要求1. 照片拍摄内容应全面反映工程施工过程,包括施工现场环境、施工人员、施工设备、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绿色施工等方面。
2. 照片应清晰、真实、客观地反映工程施工现场实际情况,避免虚假、夸张、修饰等现象。
3. 照片拍摄角度、光线、曝光等应合理控制,确保照片的质量和效果。
4. 照片应采用数码相机拍摄,确保照片的分辨率和存储质量。
5. 照片应标注拍摄时间、地点、工程部位等基本信息,以便于管理和查询。
三、照片整理和归档1. 工程施工照片应按照工程进度、工程部位、拍摄内容等进行分类整理,便于检索和利用。
2. 照片应采用统一的文件命名格式,如:“工程名称_拍摄时间_拍摄内容.jpg”。
3. 照片应存储在专门的文件夹中,文件夹名称应与工程名称一致。
4. 工程施工照片应纳入工程档案,与工程其他技术文件一并归档,便于工程验收、审计、维修等环节的使用。
四、照片的利用和管理1. 工程施工照片应作为工程宣传、展示的重要资料,用于工程招投标、验收、总结等方面。
2. 照片应作为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依据,用于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改进措施等。
3. 工程施工照片应作为工程培训、交流、学习的素材,提高施工人员的技能和素质。
4. 工程施工照片应严格保密,防止泄露工程隐私和安全信息。
五、违规处理1. 对于未按照规定拍摄、整理、归档工程施工照片的,应予以批评教育,并督促其整改。
2. 对于虚假、夸张、修饰工程施工照片的,应予以严肃处理,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3. 对于泄露工程施工照片涉及的秘密的,应予以严肃处理,并采取措施消除影响。
六、附则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规定与本规范不一致的,以本规范为准。
施工现场影像资料留存规定

施工现场影像资料留存规定
施工现场影像资料留存规定
为确保施工现场施工项目内容有迹可循,具有可追溯性。
为后期结算审计提供支持与保障,特制订本规定:
1、专人负责每天记录施工现场现状的照片。
先拍细节(体现干的什么活),再拍整体(最好是同一位置拍摄,能体现施工现场有什么变化)。
2、所有隐蔽工程隐蔽验收时必须拍照片记录。
照片要求既能体现细节,也能把握整体。
3、施工现场零星工程项目必须拍照片记录。
4、专业分包施工过程拍照片,录制施工作业短视频。
比如桩基、汽车泵、地泵等施工过程,要求能体现施工流程。
5、商混、砂子、水泥等材料进场签单时,必须对车辆驾驶室车牌及车辆整体拍照两张。
6、有疑问的施工内容、部位等立即拍照发到群里问明白。
7、不合格施工项目部位、内容必须拍照片记录。
8、不安全施工部位、因素必须拍照片记录。
要求立即整改。
9、开工前的安全(技术)交底必须拍照片记录。
10、每天的班前会必须拍摄全体参加人员的照片。
11、劳务员班前统计施工作业人员时必须拍摄全体参加人员的照片。
12、定期的消防应急演练必须拍摄全体参加人员的照片及短视频。
13、所有分部工程验收必须拍照片,录制全体参加人员的短视频。
14、不符合规范、标准、要求的,对施工单位后期审计结算不利的不得留存在照片内。
15、所有照片定期复制到办公室台式电脑内,按日期---内容分类。
16、所有照片、短视频由宋雷负责收集、整理、汇总、分类、存档。
工程影像资料收集、整理、归档

工程影像资料收集、整理、归档1、录像、拍照的要求:以录像为主,照相为辅。
1.1 录像方法:要求全面人才,摄像机会使用,拍摄部位明确,画面能体现拍摄目的,画面移动视觉让人看后舒服,每个摄像目的前后开始有5秒钟停留时间。
左右摇可以,上下摇时一般从下向上摇(如:拍摄整体建筑物,从散水→主体→屋面)拍摄每道工序细部做法,必须是目的明确,周围环境无杂物、干净、测量工具齐全,人员身份明确,安全防护措施到位,有近景也有远景(最好近景少些,越近看的越清楚,问题容易暴露)。
1.2 总之所有专业、每道工序、每个操作过程均须执行规范操作,施工现场无违规行为,各专业人员要积极配合,同时做好现场文明施工。
1.3 关键点:找出工程亮点;一个工程抓住3-4个亮点就是成功的一半。
(亮点在录像时必须有体现,实体工程评委必须看的)2、几方面找:外檐、屋面、内找出工程亮点,从以下装修、设备四方面:2.1 本工程为办公大楼,体现人文关怀如:PVC地面、扶手、无障碍设施等。
2.2专业设备安装,及时与专业分包单位配合好,做好整体规划,从细部着手,注意细部构造。
3、土建工程基础、主体、结构工程摄像工作要点:3.1、基础工程:3.1.1、涉及结构安全方面:建筑物基坑、基础形式、基槽边坡支护、钢筋连接形式等要及时留影像资料。
3.1.2、“四新”(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应在工程中有体现。
如:钢筋接头形式,要求钢筋工长提供具体接头数量,用数值说话,并说明接头经试验全部合格。
(十项新技术的应用)3.1.3、钢筋后台加工:直螺纹接头加工,箍筋加工、梯子筋加工等都要有记录,有具体数量。
如:箍筋数量、梯子筋数量、马镫数量等。
3.1.4、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测温要有记录,包括测温导线埋设,测温过程控制等。
3.1.5、地下防水、屋面、卫生间防水工程必须留有资料。
并说明防水无渗漏。
(底板、保护墙、阴阳角、附加层、转角搭接等细部构造要有记录)3.2结构工程3.2.1、钢筋工程:框架柱、剪力墙施工完毕应留有影像资料,直螺纹接头加工,箍筋加工、梯子筋加工、异型钢筋加工要有体现,有具体数值;顶模筋、箍筋135度弯钩、90度、180度、马镫加工等。
施工现场影像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施工现场管理,规范施工现场影像资料的收集、整理、存储和使用,确保施工现场影像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提高施工现场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施工现场所有影像资料的收集、整理、存储和使用。
三、影像资料分类1. 施工现场全景影像:包括施工现场的整体布局、施工进度、施工环境等。
2. 施工过程影像:包括施工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如基础施工、主体结构施工、装饰装修施工等。
3. 施工安全与文明施工影像:包括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设施、文明施工措施、现场管理等情况。
4. 施工质量问题影像:包括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
5. 施工事故影像:包括施工现场发生的事故及处理情况。
6. 施工验收影像:包括工程验收时的现场情况。
四、影像资料收集1. 施工现场全景影像:每日至少拍摄一次,特殊情况下应增加拍摄次数。
2. 施工过程影像:根据施工进度和施工内容,每阶段至少拍摄一次。
3. 施工安全与文明施工影像:每月至少拍摄一次,特殊情况下应增加拍摄次数。
4. 施工质量问题影像:发现问题后立即拍摄,并及时上传至影像资料库。
5. 施工事故影像:事故发生后立即拍摄,并及时上传至影像资料库。
6. 施工验收影像:验收过程中拍摄,验收结束后上传至影像资料库。
五、影像资料整理1. 影像资料收集后,应及时进行分类、命名、编号,确保影像资料的完整性。
2. 影像资料整理时,应注明拍摄时间、地点、拍摄人、拍摄内容等信息。
3. 影像资料整理完成后,应按照类别、时间顺序进行归档。
六、影像资料存储1. 影像资料存储采用电子存储方式,确保影像资料的长期保存。
2. 影像资料存储设备应具备良好的性能和安全性,防止数据丢失。
3. 影像资料存储空间应满足存储需求,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扩容。
七、影像资料使用1. 影像资料的使用应遵循以下原则:(1)真实、客观、准确;(2)不泄露商业秘密;(3)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2. 影像资料的使用范围:(1)工程质量管理;(2)安全生产监管;(3)施工现场管理;(4)工程验收;(5)法律诉讼。
工程影像资料实施细则

工程影像资料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工程影像资料是指通过摄像机等设备记录和保存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影像资料,以便后续审计、监控和维护等工作的需要。
为了确保工程影像资料的质量和规范性,制定本实施细则。
二、适合范围本实施细则适合于所有工程项目的影像资料的采集、保存和使用过程。
三、影像资料采集要求1.设备要求(1)摄像机:使用高清晰度、高画质的摄像机设备,确保影像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2)存储设备:采用大容量、高速度的存储设备,确保影像资料的存储和传输效率。
2.采集内容(1)施工现场全景:包括整个施工区域的全景影像,以展示整体施工情况。
(2)施工细节:包括各个施工工序的详细影像,以展示施工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和技术要求。
(3)工程质量检查:包括工程质量检查的影像资料,以便后续审计和质量验收。
3.采集频率根据工程项目的不同阶段和重要性,确定采集影像资料的频率,普通应每天至少采集一次,关键节点应实时采集。
四、影像资料保存要求1.存储格式采用常见的视频格式进行存储,如MP4、AVI等,确保兼容性和可播放性。
2.存储位置(1)本地存储:将影像资料存储在本地设备或者服务器上,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访问性。
(2)云存储:将影像资料备份至云端存储,以防止本地设备损坏或者数据丢失。
3.存储期限根据工程项目的要求和法律法规的规定,确定影像资料的存储期限。
普通情况下,应保存至少五年以上。
五、影像资料使用要求1.数据提取根据需要,可以从影像资料中提取所需的片段或者图片,以便后续分析和使用。
2.数据共享(1)内部共享:工程项目相关人员可以在授权的情况下共享影像资料,以便协同工作和问题解决。
(2)外部共享: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和项目需求,可以与相关单位或者监管部门共享影像资料。
3.数据保密对于涉及商业机密或者个人隐私的影像资料,应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六、影像资料管理1.建立管理制度制定工程影像资料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和管理流程,确保影像资料的规范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施工过程影像资料拍摄要求
一、基础验槽:1、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站在基坑上部拍摄;
2、如有地基特殊处理的部位,须在进行拍摄;
二、底板防水;1、防水层附加层、后浇带加强层、临时挡墙阴阳角处;
2、一层防水层施工完毕后,大面积照片;
3、二层防水层施工完毕后,大面积照片;
三、底板钢筋:1、底板网片筋大面积照片;
2、人防门门框墙下门槛插筋;(每个门框均拍)
3、人防门门框内侧等电位接地扁钢预埋;
4、排水管密闭套管处;
5、封堵框下部墙体及凹槽钢筋;
6、后浇带处加强筋;
四、墙体钢筋:1、人防门门框正反面照片;(每个门框均拍,反应整个门框)
2、人防门门框墙上挡墙照片;(每个门框墙均拍)
3、人防门框侧面处气密性检测管照片;(每个均拍)
4、人防门框上挡墙处战时穿线管照片;(每个均拍)
5、洗消间自动排气活门短风管照片、给水密闭套管;(将一组短风管拍摄到一张照片上)
6、其它设备房间的短风管照片;(每个均拍)
7、墙体水平钢筋在接点处的弯锚方向及锚固长度;
8、墙体钢筋拉筋弯锚方向(大面积的照片)
9、人防门门框内侧等电位接地扁钢焊接照片;
10、呼叫按钮预埋照片;(人员掩蔽部工程)
11、滤毒室短风管、压差测量管、放射性取样管等预埋照片;
五、顶板钢筋;1、顶板网片筋大面积照片;
2、顶板主次梁交接处箍筋照片;(不少于5组)
3、从顶板看到密闭墙、临空墙、单元隔墙等内部照片;(每个均拍)
4、顶板板面负筋锚入外墙暗梁处锚固长度;(长距离拍摄)
5、从顶板看到密闭墙、临空墙、单元隔墙等锚入顶板锚固长度;
(每个均拍)
6、后浇带处加强筋;
7、人防门吊钩预埋照片;
8、密闭接线盒、过线盒预埋照片;
六、墙体防水:1、基层处理照片;
2、防水层附加层、后浇带加强层、大放脚处阴阳角照片;
3、一层防水层施工完毕后,大面积照片;
4、二层防水层施工完毕后,大面积照片;
七、顶板防水:1、基层处理照片;
2、防水层附加层、后浇带加强层、阴阳角照片;
3、一层防水层施工完毕后,大面积照片;
4、二层防水层施工完毕后,大面积照片;
5、闭水试验照片;
6、闭水试验放水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