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考语文二模试题课外文言文汇编
2021上海中考二模文言文汇编

(三)阅读下文,完成10—12题(12分)李尚书景让少孤,母夫人性严明。
居东都,诸子尚幼,家贫无资,训励诸子,言动以礼。
时霖雨久,宅墙夜颓,僮仆修筑,忽见一船槽①,实之以钱。
婢仆等来告,夫人谓僮仆曰:“吾闻不勤而获,犹谓之灾;士君子所慎者,非常之得也。
若天实以先君馀庆②,悯及未亡人,当令诸孤学问成立,他日为俸钱入吾门,此未敢取。
”乃令闭如故。
其子景温、景庄皆进士及第,并有重名,位至方镇③。
景让最刚正,奏弹无所避。
【注】①船槽:船形的凹槽。
②馀yú庆:指留给子孙后辈的德泽。
③方镇:掌握兵权、镇守一方的军事长官。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⑴若天实以先君馀庆()⑵并有重名()11.对画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士君子应该谨慎对待不是经常得到的东西。
B.士君子应该看重不是经常得到的东西。
C. 士君子应该谨慎对待非分之得。
D.士君子应该看重非分之得。
12. ⑴景让母亲教子有方,三个儿子皆成大器。
面对意外钱财,景让母亲⑵下列不能反映景让母亲特点的一项是(2分)A.志行以礼B.清正高洁C.教子严格D.宽宏大量(三)课外古诗文(12分)10. ⑴实在、的确⑵名声、名望(4分)12.⑴①当令诸孤学问成立,他日为俸钱入吾门(2分);②恢复原样封闭。
(1分)⑵D(2分)2021年崇明二模(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0~12题(12分)康熙乙卯,大兵讨吴三桂,涿州有小校①从军行。
校初入伍,无他技,惟善烹饪,遂留为军士具食。
一日,爇②饭初熟,贼刦③营入,众奔溃。
校以饭囊系马後④,囊蒸马背,马咆哮,转入贼队,贼将惊惧,因转败为胜,大破贼众。
主将嘉之,拔为队长,後累功至护军参领。
【注释】①小校,小卒,士兵。
②爇,烧。
③刦,同“劫”。
④後,现简化为“后”。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1)惟善烹饪()(2)拔为队长()11.对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就留下来做一名士兵混口饭吃。
B.就留下了为士兵准备的饭食。
2023年上海中考各区二模课外文言散文汇编

2023年上海中考各区二模课外文言散文汇编介绍本文档汇编了2023年上海中考各区二模的课外文言散文内容。
这些散文以文言文形式撰写,旨在培养学生的文言文水平和阅读理解能力。
区一:黄浦区散文1:《游困仓记》该散文记载了明代杨荣被困仓库的真实经历,生动地展示了他在困境中的坚韧和聪慧。
篇章结构严谨,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典故,让人深受启发。
散文2:《题黄浦江》这篇散文描绘了黄浦江的壮丽景色,通过对江水、岸边建筑以及船只的描写,展示了黄浦江的风姿韵味。
词藻华丽,意境深远,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和感官体验。
区二:徐汇区散文1:《孤雁》该散文以孤雁为主题,通过对孤雁迁徙的描写,表达了孤独与坚韧的含义,同时也体现了大自然的不可思议之处。
文章结构紧凑,意境深远,让人陶醉其中。
散文2:《蒲公英》这篇散文以蒲公英为素材,描写了蒲公英的美丽、坚韧和飘散。
通过对蒲公英的赞美,作者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敬仰和赞颂之情,给人以深思。
区三:长宁区散文1:《长宁魅力》该散文通过描绘长宁区的美景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展示了长宁区独特的魅力。
以铺陈事实和感受的方式进行叙述,让人体会到了长宁区的独特之处。
散文2:《绿色长宁》这篇散文以绿色为主题,描述了长宁区的绿地和植被,强调了绿化环境的重要性。
同时,作者还对绿色长宁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给人以希望和动力。
区四:静安区散文1:《静安岁月》该散文以静安区为背景,通过对静安的人文历史和街道风貌的描绘,展示了静安的独特魅力。
文章朴实而真挚,赋予了静安岁月深厚的人文内涵。
散文2:《寻找美丽》这篇散文以寻找美丽为主题,通过对静安区的美景和人文景观的描绘,让人感受到美的力量和影响。
同时,作者还鼓励人们在平凡中寻找美丽,给人以启示。
总结以上是2023年上海中考各区二模课外文言散文的汇编内容。
这些散文以其文言文的特点和丰富的表现手法,让学生在阅读和理解中感受到文学的美和启迪。
希望同学们通过阅读这些散文,培养自己的文言文水平,拓展自己的文学素养。
年上海初三二模课内文言文分类汇编

崇明区(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8.这段文字选自课文《》,作者。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线的句子(3分)余人各复延至其家10.不能表现桃花源人长期“与外人间隔”的一项是(4分)A.见到渔人非常惊讶。
B.为躲避秦时的战乱来到桃花源后没再出去过。
C.对汉朝、魏朝和晋朝一无所知。
D.不希望渔人把桃花源的存在告知世人。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8.(2分)桃花源记陶渊明9.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做客)。
(3分)10.(4分)D黄浦区(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曹刿论战(节选)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8.《曹刿论战》选自《》,此书相传是(朝代)左丘明所作。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3分)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10.节选部分,鲁庄公的浅陋无知表现在战时和战后两方面。
(4分)(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8.(2分,每空1分)左传春秋9.(3分)(曹刿)下车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10.(4分,每空2分)不能把握战机不知取胜原因普陀区(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9题 (9分)徐汇区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8-10题(8分)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2020年上海中考各区二模课外文言文汇编

2020年上海中考各区二模课外文言文汇编2020年5月闵行区(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0—12题(12分)盖公者,齐之胶西人也,明《老子》,师事乐臣公。
汉之起,齐人争往于世主,唯盖公独遁居不仕。
及汉定天下,曹参为齐丞相,尽延问长老诸生以百数,何以治齐。
人人各殊,参不知所从.。
闻盖公善治黄老,乃使人厚币聘之。
公为言:“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
”遂推此类,为参具.言之。
参悦,乃避正堂舍之,师事之,齐果大治。
及参入相汉,导盖公之道,故天下歌之。
盖公虽为参师,然未尝仕,以寿终。
10.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4分)(1)参不知所从.()(2)为参具.言之()11. 下列对画线句子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A. 曹参喜欢,于是让出自己的正堂让他住。
B. 曹参喜欢,竟然避开了正堂让他住。
C. 曹参高兴,于是让出自己的正堂让他住。
D. 曹参高兴,竟然避开了正堂让他住。
12. “齐果大治”在文中的体现是“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用自己的话来回答)(4分)10.(各2分)(1)听从,顺从(2)详细地11.(4分)C12.(2分)天下歌之(2分)听从了盖公“治道贵清净”的建议。
如果写只采纳了盖公的建议给1分。
宝山区(二)阅读下文,完成9—11题(12分)逸马杀犬于道欧阳公在翰林时,常与同院出游。
有奔马毙犬,公曰:“试书其一事。
”一曰:“有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
”一曰:“有马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毙。
”公曰:“使子修史,万卷未已也。
”曰:“内翰云何?”公曰:“逸马杀犬于道。
”相与一笑。
9.对选段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4分)A.如果让你们撰写史书,再多卷册也写不完。
B.这样使得你们撰写史书,很多卷册都写不完。
C.即使让你们翻阅史书,再多卷册也看不完。
D.如果让你们翻阅史书,很多卷册都看不完。
10.下列三句句子都在写相同的“一事”,即“奔马毙犬”。
但是,A句和B句的不同处在于;B句和C句的不同处在于。
2023上海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

金山一、古诗文(35分)(一) 默写(13 分)1. 儿童相见不相识, 。
(《回乡偶书》)2.潭中鱼可百许头,。
(《小石潭记》)3.是故,所恶有甚于死者。
(《鱼所欲也》)4.小慧和家人去旅游,山峦重叠间正担心无路可走时,忽然眼前出现了一个山村,此情此景让她不禁吟起了《游山西村》中的“,”两句诗。
(二) 阅读下面诗文,完成第5-9 题(22 分)[甲] 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乙] 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连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丙]孔子谓颜回曰:“回,来!家贫居卑,胡不仕乎?”颜回对曰:“不愿仕。
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给粥:郭内之田四十亩,足以为丝麻: 鼓琴足以自娱: 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
回不愿仕。
”孔子愀①然变容曰:“善哉,回之意!丘闻之:“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②,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
”丘诵之久矣,今于回而后见之,是丘之得也。
”[注释]①愀,表情变化的样子。
②审自得者,对于自己的得失看得很清楚的人。
审,明察。
5.[甲] 诗的作者是(朝代) 的:[乙] 文的作者是宋代的(人名)。
(2 分)6.解释下列加点字(4 分)(1) 任.尔东西南北风(2) 行.修于内者7.下列对[丙] 文画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知识足够的人,是不会因为多利用自己而受到拘累的。
B.知识足够的人,是不会因为利禄而让自己受到拘累的C.知道满足的人,是不会因为利禄而使自己受到拘累。
D.知道满足的人,是不会多利用自己而使自己拘累的,8.对[丙] 文颜回“不愿仕”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生活有基本的保障。
2024年上海市各区初三语文中考二模卷【文言文阅读题】汇集一附答案解析

2024年上海市各区初三语文中考二模卷【文言文阅读题】汇集(一)(一)【甲】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乙】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丙】宋小坡退敌宋小坡侍御督学秦中,值教匪流毒①正酷,案临巩昌,距府城数十里外。
郡守驰报贼信,请勿至,小坡毅然往。
出廉俸二千金,募回兵为防御计。
贼侦知,遁去,城藉②无恙。
前任陈远山闻贼到汉中,即他避,生童③随散,多为贼所戕④。
远山闻之,郁郁成疾,卒于任。
可见临大事,存乎胆识,胆识不足,而欲以济事也,难哉。
[注释]①教匪流毒:指清朝时的白莲教之乱。
②藉:同“借”,凭借。
③生童:生员和童生。
④戕:杀害。
5.【甲】诗的作者是唐代的(人名);【乙】文选自《》(书名)。
(2分)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4分)(1)肉食者鄙()(2)可见临大事()7.对【乙】文中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A.大大小小的监狱,即使不能一一巡查,我也一定根据实情(进行处理)。
B.大大小小的监狱,虽然不能一一巡查,我也一定根据诚心(进行处理)。
C.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虽然不能一一明察,我也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D.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我也一定根据诚心(合理裁决)。
2020上海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

宝山区(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12分)逸马杀犬于道欧阳公在翰林时,常与同院出游。
有奔马毙犬,公曰:“试书其一事。
”一曰:“有犬卧于道衢,逸马蹄而杀之。
”一曰:“有马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毙。
”公曰:“使子修史,万卷未已也。
”曰:“内翰云何?”公曰:“逸马杀犬于道。
”相与一笑。
9.对选段中划线句理解正确的一下项是()(4分)A.如果让你们撰写史书,再多卷册也写不完。
B.这样使得你们撰写史书,很多卷册都写不完。
C.即使让你们翻阅史书,再多卷册也看不完。
D.如果让你们翻阅史书,很多卷册都看不完。
10.下列三句句子都在写相同的“一事”,即“奔马毙犬”,但是A句和B句不同处在于;B句和C句不同处在于_。
A.有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
B.有马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毙。
C.逸马杀犬于道。
11.这则故事启示我们,在写作时要9.(4分)A10.(4分)(叙述)A、B句的主语各不相同B句相对啰嗦(或者说C句更加简洁)(或者从语序角度、过错方角度回答,也可以)11.(4分)语言表达力求简洁(同一件事,可以从不同角度叙述)崇明区(三)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2分)汤敦甫在京师,乘车过宣武门大街,有卖莱翁弛担坐,御者误触之,莱倾于地。
翁摔①其御者,置且殴,索偿莱值。
公启帘问曰:“值几何?我偿汝。
”翁言钱一贯,公揣囊中已空,命同来家中取钱。
翁不肯曰:“偿则此地偿耳。
”公为之署。
适南城兵马司指挥至,起居③已,曰:“此小人,由某携回重惩可也。
”翁始煌恐,叩首乞哀。
公谓指挥曰:“无庸,假贯钱足矣。
”指挥如数与之。
翁叩谢去。
公仍停绪,与指挥言良久,意翁行已远,乃别指挥,北驭去。
注释:①摔(zu6):秋。
②景(11):骂。
③起居:问安。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1)乘车过宣武门大街()(2)假贯钱足矣()11.下列对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汤敦甫因为身上没钱无法赔偿老翁而感到困窘急迫。
B.汤敦甫因为卖菜翁飛飛逼人的态度而感到困窘急迫。
上海初三二模课外文言文分类汇编汇总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管仲弃酒齐桓公为大臣具酒,期以日中。
管仲后至,桓公举觞以饮之,管仲半弃酒。
桓公曰:“期而后至,饮而弃酒,于理可乎?”管仲对曰:“臣闻酒入舌出,舌出者言失,言失者身弃,臣计.弃身不如弃酒。
”桓公笑曰:“仲父起,就坐.。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1)臣计.弃身不如弃酒()(2)就坐.()12.“管仲半弃酒”是为了(用自己的话回答)(4)13.对结尾句中“笑”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对管仲言语的认同。
B.对管仲做法的理解。
C.对管仲用意的赞许。
D.对管仲胆小的嘲笑。
(四)阅读下文,完成11-12(12分)11.(4分)⑴盘算⑵座,座位12.(4分)避免酒后(喝多了酒)失言而招致杀身之祸。
13.(4分)D黄浦(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明帝说日晋明帝①数岁,坐元帝膝上。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②消息,潸然流涕。
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③告之。
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
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④可知。
”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
乃答曰:“日近。
”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节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晋明帝:晋元帝长子司马绍,长大继位后为明帝。
②洛下:洛阳,西晋时京都所在地,此时的洛阳被匈奴占领。
③东渡意:即晋王朝东迁的原委。
据记载,匈奴攻占洛阳后,又攻占长安并灭掉西晋。
元帝不得不在建康(今南京)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因此不管是洛阳还是长安,对于元帝而言都是伤心难返之地。
④居然:此处解释为明白清楚,显然。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1)具.以东渡意告之()(2)元帝异.之()1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你觉得长安假如和太阳比一样远吗?B.你认为长安与太阳比,哪一个更远?C.你觉得长安怎么会像太阳那样远呢?D.你认为从长安远看太阳,像什么呢?13.明帝虽只“数岁”却不同凡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宝山嘉定区(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
(12分)子奇治县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
既而悔之,遣使追。
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共载皆白首也。
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以赈贫穷,阿县大治。
魏闻童子治邑,库无兵,仓无粟,乃起兵击之。
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1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4分)(1)齐君使.治阿()(2)遣使.追()(3)乃起兵.击之()(4)以私兵.战()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意思。
(2分)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阿县大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每空不超过10个字)14.根据选段内容,推测与“遂败魏师”原因无关的一项是()(2分)A.子奇善于听从长者的建议。
B.子奇拥有料事如神的本领。
C.子奇得到民众的拥戴。
D.子奇得到齐君的信任。
答案:11.(1)派遣(2)使者(3)军队(4)兵器(4分,每空1分)12.凭借老者的智慧,由年轻的人决断政事,一定能管理好阿县(2分)13.发展农业救济穷人(4分)14.B(2分)崇明区(四)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12分)冯异定关中,自以久在外,不自安。
有人上章言:“异权威至重,百姓归心,号为‘咸阳王’,陛下应防其反之。
”光武帝以章示异。
异上书谢,诏曰:“将军之于国家,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及异大破敌军,诸将欲分其功,玺书诮大司马以下,称异功若丘山,今人咸知异之为名将,然非君之明,必困谗口矣。
【注释】①冯异:人名,汉代名将。
②玺书:古代封口处盖有印信的文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③诮:责备。
④大司马:官名1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4分)(1)冯异定关中定(2)号为“咸阳王”12.对画线句子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冯异上奏章谢罪B.冯异上奏章感谢C.冯异写私信谢罪D.冯异写私信感谢13.“必困谗口矣”中的“谗”指的是和 (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14.下列作为本文标题,最恰当一项是 (2分)A.光武帝知人善用B.光武帝不听谗言C.光武帝任人唯亲D.光武帝唯才是用答案:11. (1)平定(2)定国号或取名号(每格2分,共4分)12. A(3分)13. 说冯异有谋反之心(1分)想要分掉冯异的战功(1分)14. B(2分)虹口区(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①张允济,青州北海人也。
为武阳令,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
②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
守之。
允济谓母曰:“但归,不烦守也。
若遇盗,当来告令。
”老母如其言,居.一宿而葱大失,母以告允济,悉召葱地十里之男女毕集,允济呼前验问,果得盗葱者。
③曾有行人候晓先发,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或谓曰:“我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但能回取,物必当在。
”如言果得。
〖注释〗庵:,小草屋。
11.解释句中的加点词。
(4分)(2)尝道.逢老母种葱者()(2)居.一宿而葱大失( )12.对划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张允济)担任武阳县令时,致力用德行训育百姓,百姓很怀念他。
B.(张允济)在武阳发布命令,必须用德行训诫下属,百姓很怀念他。
C.(张允济)担任武阳县令时,努力用德行训育百姓,百姓很接受他。
D.(张允济)在武阳发布命令,务必用德行叫诫下属,百姓很接受他。
13.第③段中最能概括本段内容的句子是(2分)14.“远近称之,政绩尤异”是从原文中抽出的句子,你认为它最恰当的位置是( )(3分)A.第①段后B.第②段第③段之间C.第③段后D.单独成第④段答案:11.(1)路,途(在路上)(2分)(2)停留(2分)12. A (3分)13. 武阳境内,路不拾遗(2分)14. D(3分) A(1分)金山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王沂公①善为文辞,咸平②年间,状元及第,还青州故郡。
府帅闻其归.,乃命父老迎于郊。
公乃易.服,乘小驴,由他门入,谒太守。
守惊曰:“闻君来,已遣人奉迎,门司③未报,君何也为抵此?”王曰:“不才幸忝科第,岂敢烦郡守父老致迎,是重其过也。
故变姓名,诳迎者与门司而上谒。
”守叹曰:“君乃真状元矣!”(选自《能改斋漫录》,有删改)【注释】①王沂公:即宋朝的王曾,被封为沂国公。
②咸平:宋真宗的年号。
③门司:官府的门卫负责人。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1)府帅闻其归.()(2)公乃易.服()1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 怎么敢厌烦郡守父老相迎,这样会加重我的过错的。
B. 怎么敢厌烦郡守父老相迎,这样会重蹈我的过错的。
C. 怎么敢烦劳郡守父老相迎,这样会加重我的过错的。
D. 怎么敢烦劳郡守父老相迎,这样会重蹈我的过错的。
13.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这则小故事的主要内容。
(10字以内)(2分)14. 王沂公被称为“真状元”,不仅因为他“”,更在于他具有的品质。
(3分)答案11.(1)归来、回来、返回(2分)(2)更换、换(2分)12.C (3分)13.王沂公低调避奉迎。
(或:王沂公回乡避奉迎。
王沂公低调回乡。
)(2分,写“王沂公回乡”得1分。
)14.善为文辞(1分)谦虚(或:谦逊、低调、不张扬)(2分)浦东新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戴渊少时,游侠不治行检,尝在江淮间攻掠商旅。
陆机赴假还洛,辎重甚盛。
渊使少年掠劫。
渊在岸上,据胡床,指麾左右,皆得其宜。
渊既神姿峰颖,虽处鄙.事,神气犹异。
机于船屋上遥谓之曰:“卿才如此,亦复作劫邪?”渊便泣涕,投剑归机,辞厉非常,机弥重之,定交,作.笔荐焉。
过江,仕至征西将军。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1)虽处鄙.事 (2)作.笔荐焉12.从文中可知陆机是一个、的人(用自己的话回答)。
(4分)13.不能成为戴渊从“不治行检”到到后来“仕至征西将军”的原因的一项是()(4分)A.有侠义之气B.有知遇之人C.有改过之心D.有神异之姿答案11.(1)鄙陋、无知(2分)(2)写、写作(2分)12. 爱惜人才、善于教育(每格2分,共4分)(4分)奉贤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童寄者,郴州荛牧儿①也。
行牧且荛,二豪贼劫持,反接②,布囊其口。
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
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
贼易之,对饮酒,醉。
一人去为市③,一人卧,植刃道上。
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下上,得绝,因取刃杀之。
(节选自柳宗元《童区寄传》)【注释】①荛牧儿:打柴放牧的孩子。
②反接:反背着手捆起来。
③为市:去做人口买卖,这里指寻找买主。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4分)(1)之虚所卖之()(2)得绝()1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两个强盗互相交换了位置,面对面(一起)喝酒,醉了。
B.两个强盗轻视他,对付着喝酒,醉了。
C.两个强盗轻视他,面对面(一起)喝酒,醉了。
D.两个强盗互相交换了位置,对付着喝酒,醉了。
13.(1)童区寄逃脱的方法是:“”“”(2分)(2)下列对这个故事的启示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遇到危险要冷静。
B.遇到危险要假装弱小。
C.遇到危险要善于动脑。
D.遇到危险要勇敢面对。
答案11.(1)到,到……去(2分)(2)断(2分)12. C(3分)13.(1)“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
”(1分)、“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下上,得绝,因取刃杀之。
”(1分)(多写或漏写都不得分)(2)B(3分)徐汇区(四)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11——13题(12分)艾子讲道于嬴博之间,齐鲁之士从.之者数十百人。
一日讲文王羑里之囚,偶赴宣王召,不及竟其说。
一士怏怏返舍,其妻问之曰:“子日闻夫子之教,于归.必欣然,今何不乐之甚?”士曰:“朝来闻夫子说周文王,圣人也,今被其主殷纣囚于羑里,吾怜其无辜,是以深生愁恼。
”妻欲宽其忧,姑慰之曰:“今虽见囚,久当放赦,岂必禁锢终身?”士叹息曰:“不愁不放,只愁今夜在牢内难过活耳。
”(陆灼《艾子后语》)[注释]①赢博:指“赢”与“博”,春秋时期齐国的两个城邑。
②羑里:古地名,又称羑都,为商纣囚禁周文王的地方。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4分)(1)齐鲁之士从.之者数十百人()(2)于归.必欣然()12.对划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A.今天为什么不高兴?B.今天为什么不高兴到哪里?C.今天哪里会不高兴呢?D.今天为什么那么不高兴?13.以下选项中对文中“士”的评价合理的两项是()()(4分)A.谦虚谨慎B.富有同情心C.迂腐僵化D.能言善辩答案11.(4分)(1)跟随,跟从(2)返回,归来12.(4分)D 13.(4分)BC黄浦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昔者纣为象著而箕子①怖,以为象著必不加于土硎②,必将犀玉之杯;象箸、玉杯不羹菽藿③,则必旌④、象、豹胎;旌、象、豹胎必不衣短褐而食.于茅茨之下,则锦衣九重,广室高台。
吾畏其卒.,故怖其始。
居五年,纣为肉圃⑤,设炮烙⑥,登糟邱⑦,临酒池,纣遂以亡,故箕子见象箸以知天下之祸,故曰:“见小曰明。
”【注释】①纣:殷纣王,箕子:纣的叔父。
②硎(xíng):盛菜羹的器具。
③菽藿:指一般的蔬菜。
④旌:牦牛③肉圃:肉像园子里的蔬菜一样多,故称储存肉的地方为圃。
⑥炮烙:烤肉的铜格,也是一种刑具。
⑦糟邱:酒糟堆成的山丘。
11.为文中加点的词,选择一项正确的解释。
(4分)(1)食.于茅茨之下A.饭B.粮食C.吃D.喂养(2)吾畏其卒A.士兵B.结局C.终止D.死亡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
13.(1)最能概括本文内容的一项是(2分)A.象箸之忧B.箕子之言C.纣王之奢D.天下之祸(2)最能体现本文主旨的词是(2分)A.俭以养德B.祸不单行C.变本加厉D.见微知著答案11.(4分)(1)C(2分)(2)B(2分)12.(4分)当年(从前)纣王使用象牙筷子,箕子(见了)感得害怕。
(得分点:昔者、为、而、怖)13.(4分)(1)A(2分)(2)D(2分)静安区(四)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13分)①孙少述与王荆公①交厚,故荆公《别少述诗》云:“子今此去来何时,后有不可谁予规②?”②及荆公当国,少述不以为意,数年不复相闻。
及荆公罢相,过.高沙,少述适在焉。
荆公过访,少述出见,执手相问劳苦,不虑.穷达,遂留荆公置酒作食,畅辨经学,抵暮乃散、荆公曰:“退即解舟③,无由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