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文阅读试题汇编及答案
初中古诗选择题阅读训练100篇(带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甲)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春兴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两首诗都写春天景物,但具体时段不同,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写的是早春时的景物,武元衡《春兴》写的是暮春时的景物。
B.《钱塘湖春行》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
C.《春兴》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暮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D.《钱塘湖春行》语言平易浅近,清新自然,用白描手法把精心选择的镜头写入诗中,形象活现。
《春兴》诗是集春景、乡思、归梦于一身的作品。
【答案】C【解析】【详解】~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选项即可。
ABD三项正确。
C项错误。
《春兴》以“春”字为着眼点,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
2.对《钱塘湖春行》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孤山寺北贾亭西”写诗人的行踪;“水面初平云脚低”写远望湖水平堤,朵朵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写诗人一路行来,偶尔可以见到早来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枝头;不知是新到谁家的燕子衔了泥去筑巢。
C.“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写诗人看到路畔的野花已经开得五彩缤纷,使人眼花缭乱;矮矮的草地,骑马走过,马蹄刚能够被它埋没起来。
D.“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写诗人来到绿杨成阴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更是美不胜收,看也看不够,于是赞叹道:这才是我最喜爱的地方!【答案】C【解析】【详解】要求学生结合诗歌内容分析选项。
ABD三项正确。
C项错误。
“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
”故“看到路畔的野花已经开得五彩缤纷,使人眼花缭乱”错误。
中考语文古诗词阅读鉴赏试题汇编

中考语文古诗词阅读鉴赏试题汇编(附参考答案及解析)一、【2022黑龙江绥化市】赏析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按要求回答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b.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下列对古诗的理解无误的一项是()A.《送杜少府之而州》一诗中,诗人用一个“望”字,即把目标从风烟迷蒙的巴山蜀水,移向镇控三秦的煌煌京城,充满深情厚意。
B.《送杜少府之在蜀州》和《渡荆门送别》都是送别友人的诗,都运用了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
C.《渡荆门送别》颔联中“随”“入”二字用移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写出了楚地平野开阔,江水奔腾之景。
这首诗流露出诗人行舟水上,离家渐远的无限伤感之情。
D.《渡荆门送别》颈联以静观的视角,描摹江上的美景,宛如两幅图画。
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
2两首诗中画出的两处都是作者情感的体现,请任选一处进行赏析。
二、【2022辽宁盘锦市】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甲]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乙]夕次盱眙①县韦应物落帆逗②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③,听钟木眠客。
[注释]①盱眙:曾是淮南西道的属地,也称准镇。
②逗:短暂停留。
③秦关:韦应物的故乡。
1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甲]诗一二句点题,“青山”指“北固山”,“客路”是旅人前行的路,表明船到镇江后,诗人还要换乘驿车到别处去,暗含奔波之意。
B.[乙]诗五六句写城池暗黑,人们纷纷归家,大雁飞藏的芦苇丛,在晚霞余光的映照下,闪现出一片耀眼的白色。
C.两首诗三四句都是写景,[甲]诗用“正”“悬”写出了平野开阔的大景;[乙]诗用“波涛”“夕阳”等意象营造了浩渺、壮阔的意境。
甘肃省兰州市三年(2021-2023)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文阅读(含解析)

古诗文阅读甘肃省兰州市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班级开展范仲淹形象探究活动。
请你根据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宋与西夏交兵,范仲淹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副使最知延州,担起西北边疆防卫重任。
这首词即作于这一时期。
【材料二】岳阳楼记【注】(节选)范仲淹①嗟夫!子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③是进亦忧,退亦忧。
④然则何时而乐耶?⑤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⑥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注】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以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身份,提出了十项政治改革方案,为守旧派所不容,遂外放,先后任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等地知州。
《岳阳楼记》作于他任邓州知州时。
【材料三】邠州建学记(节选)范仲淹庆历甲申岁,予参贰国政①,亲奉圣谋,诏天下建郡县之学,俾②岁贡群士,一由此出。
明年春,予得为邵城守。
暑事③之三日,谒夫子庙,通守太常王博士稷告予曰:“奉诏建学,其材出于诸生备矣。
今夫子庙隘甚,群士无所安。
”国议改卜④于府之东南隅。
地为高明,遂以建学,并其庙迁焉。
明年夏,厥功⑤告毕增其庙度,重师礼也;广其学宫,优生员也。
谈经于堂,藏书于库,长廊四回,室从而周,总一百四十橙,广厦高轩,处之显明,士人洋洋,其来如归。
且曰:“吾党居后稷、公刘之区,被二帝三王之风,其吾君之大赐,吾道之盛节欤!敢不拳拳服膺⑥,以树其德业。
”【注】①贰国政:指范种淹任枢密副使和参知政事二职,②俾;使。
③署事;到而门上任。
④改卜:另行选择、⑤厥功:指建学堂工程。
⑥服膺:牢记在心中的5. “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中“孤城”即指词人镇守的延州。
根据这首词的内容,你认为延州傍晚时分的景象是怎样的?请用你自己的话描述。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真题汇编(答案) (4)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真题汇编(答案)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古诗词阅读采桑子①(其四)欧阳修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
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拢,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释]①本词作于熙宁四年(1071年),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来到额州西湖游玩,心生喜悦而作《采桑子》十首。
下面是小文与小涵对此诗的讨论。
请根据你的理解将对话补充完整。
小文:从“残红”“春空”等可以看出这是一首伤春之诗,表达作者对春光易逝的伤感。
小涵:未必是这样的。
赏析诗歌要注意方法。
________【答案】可用知人论世(结合注释)的方法,从注释中可看出欧阳修辞职后游玩是喜悦的,诗歌尽管写暮春时节“狼籍(藉)残红”,但“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双燕归来”都含蓄地透露出轻灵欢娱之情;其次还可抓关键词“好”字,“好”写出诗人游玩之乐以及对春天的眷恋和赞美之情。
【解析】【分析】小文的意见是“表达作者对春光易逝的伤感”,是通过对“残红”“春空”等词分析出来的。
小涵对他的这种分析方法及分析出来的情感给予否定。
所以小涵肯定使用另一种方法分析,并得出与之不同的情感。
如小涵可回答:可用知人论世并结合诗歌内容的分析方法。
知人论世是了解诗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
从注释中可看出欧阳修辞职后游玩是喜悦的,诗歌用词含蓄,透露的是轻灵欢娱之情。
还可分析诗眼“好”,表达的是同样的情感。
故答案为:可用知人论世(结合注释)的方法,从注释中可看出欧阳修辞职后游玩是喜悦的,诗歌尽管写暮春时节“狼籍(藉)残红”,但“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双燕归来”都含蓄地透露出轻灵欢娱之情;其次还可抓关键词“好”字,“好”写出诗人游玩之乐以及对春天的眷恋和赞美之情。
【点评】此题考查赏析诗歌的方法。
赏析诗歌可以从诗歌意境、炼字、修辞等角度入手。
无论从哪个角度赏析,都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联系起来。
同时也不能忽视写作背景。
2.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小题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必刷题]2024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阅读专项专题训练(含答案)
![[必刷题]2024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阅读专项专题训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7db110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44.png)
[必刷题]2024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阅读专项专题训练(含答案)试题部分一、选择题:1. 以下哪位诗人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A. 杜甫B. 白居易C. 王之涣D. 李商隐2. 《出师表》中,诸葛亮自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这里的“布衣”指的是什么?()A. 官员B. 平民C. 将军D. 皇帝3. 以下哪首诗是王维创作的?()A. 《登鹳雀楼》B. 《鸟鸣涧》C. 《夜泊牛渚怀古》D. 《凉州词》4.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的作者是谁?()A. 苏轼B. 辛弃疾C. 李清照D. 晏殊5. 《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描绘了哪种自然现象?()A. 潮汐B. 草木荣枯C. 雨雪D. 风云变幻6. 以下哪个成语出自《史记》?()A. 破釜沉舟B. 画龙点睛C. 亡羊补牢D. 指鹿为马7. 《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字,是什么意思?()A. 说话B. 高兴C. 讲解D. 说服8. 《离骚》是哪位诗人的代表作?()A. 屈原B. 宋玉C. 嵇康D. 陶渊明9. 以下哪个诗句出自《诗经》?()A.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B.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C.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D.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10.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大闹天宫发生在哪个章节?()A. 第一回B. 第七回C. 第十四回D. 第二十一回二、判断题:1. 《庐山谣》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
()2.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出家为僧。
()3. 《师说》是韩愈倡导古文运动的代表作。
()4. 《满江红》是岳飞表达抗金救国壮志的词作。
()三、填空题:1. 《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水光潋滟晴方好”的下一句是“______”。
2. 《泊船瓜洲》中“京口瓜洲一水间”的下一句是“______”。
3. 《己亥杂诗》中“我劝天公重抖擞”的下一句是“______”。
4. 《登飞来峰》中“飞来山上千寻塔”的下一句是“______”。
2024年北京市六大主城区中考二模语文汇编:古诗文阅读(含答案)

一、(2024北京海淀初三二模)古诗文阅读(共17分)(一)默写。
(共4分)5.沙鸥翔集,锦鳞游泳,_________,郁郁青青。
(范仲淹《岳阳楼记》)(1分)6.诗人善于运用典故寄寓自己的情感。
杜牧的“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①____”,将历史事件进行假设,含蓄表达了怀才不遇的不平之气;秋瑾的《满江红》中“____②____?____③____!”化用白居易的诗句,抒写了知音难觅、抱负难成的苦闷心境。
(3分)(二)阅读《望岳》,完成7-8题。
(共6分)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前两句以问答形式领起全篇,“青未了”写出了泰山的郁郁葱葱、绵延无尽。
B.“钟神秀”以拟人笔法写出了大自然对泰山的钟爱,它将神奇秀丽聚集于泰山。
C.“荡胸生曾云”一句写诗人看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变幻不已,心胸为之荡漾。
D.诗歌最后两句写诗人登临绝顶之后生发感慨,表现了他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8.苏轼有“诗赋以一字见工拙”之语,本诗中“阴阳割.昏晓”和孟郊《游终南山》中“南山塞.天地”皆因加点字而成为写山的奇句。
请分别赏析两句中的一字之妙。
(4分)(三)阅读《爱莲说》,完成9-11题。
(共7分)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甲】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乙】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丙】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下列对文中加点字意思或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水陆草木之花”中“之”的意思与“往之女家”中“之”的意思不同。
B.文章第一段中两处加点的“而”都表转折关系,凸显了荷花的可贵品质。
八年级语文古诗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古诗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一、阅读理解1. 请阅读下面的古诗,理解其意境,并回答问题。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问题:a) 这首古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b) 诗人在望明月时,内心对什么有所思念?答案:a) 这首古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有一轮明亮的月亮和似霜的光景。
b) 诗人在望明月时,内心思念自己的故乡。
2. 请阅读下面的古文,回答问题。
《论语·为政》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问题:a) 子语中的北辰在为政上是什么比喻?b) 在为政上,为什么要以德为本?答案:a) 子语中的北辰比喻为政者应该以德为准则,如北辰固定在一处,其他众多星星都围绕它旋转。
b) 在为政上,要以德为本是因为德行是一种积极向上、守正道的品质,只有通过德行塑造自己,才能得到人民的尊重与支持。
二、鉴赏请鉴赏下面的古诗,分析其诗意和表达手法。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鉴赏: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冬天景色。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给人一种寂静而凄美的感觉。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通过翁舟和寒江雪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荒僻的江边独自垂钓的景象。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词语表达出深沉的意境,使人感受到了孤独和寒冷的氛围。
三、填空根据古文的意思和语境,填入合适的字词。
《论语·齐景公》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填空:出则事公________,入则事父________,谨而______,泛爱________,而亲______。
行有余力,则以学______。
答案: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四、判断请判断下列诗句是否正确。
1. "花落知多少"出自唐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2.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出自明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2024年中考语文试题汇编——古诗词阅读理解及答案

2024年▶中·考◀语文试题汇编——古诗词阅读及答案说明:本试题汇编来源于2024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每8个阅读编为一组,有答案。
每一套题目序号都是从“1”开始,便于对照答案。
答案附在每一套的后面,以减少翻检查找之苦。
每一套均可独立成卷。
第一套古诗词试题汇编答案【一】(2024年·北京卷)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1~2题。
(共5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根据你的理解,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2分)诗人描述自己的遭际,将自然环境与生活情景的描写相结合。
远看,风卷屋茅,四散飘落;近看,①,穿竹林而去;屋内是破旧的“布衾”、睡相不好的“娇儿”和连绵的②。
2.诗人写被秋风卷走的屋茅用了“三重”,写自己期待的“广厦”用了“千万间”。
其中的“三”和“千万”都不是确定的数量,而是言其多。
说说这样的用词蕴含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二】(2024年·福建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3~4题。
(7分)发渝州却寄韦判官司空曙红烛津亭夜见君,繁弦急管两纷纷。
平明分手空江转,惟有猿声满水云。
3.这是一首赠别诗,请写出分别的时间、地点和赠别的对象。
(3分)4.分别前后诗人的情感有明显变化,请简要概括。
(4分)【三】(2024年·甘肃白银卷)古诗阅读(5分)戏问花门酒家翁●岑参老人七十仍沽①酒,千壶百瓮花门②口。
道旁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注释】①沽:买或卖。
首句的“沽”是卖的意思,末句的“沽”是买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古诗文阅读试题汇编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一)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
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
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
元对曰:“有生之数,莫不重其性命。
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
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
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
”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明年,犬随叔父夜行。
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
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已。
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
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
自此,叔父视犬如亲。
(二)李家洼佃户董某父死,遗一牛,老且跛,将鬻①于屠肆。
牛逸,至其父墓前,伏地僵卧,牵挽鞭捶皆不起。
村人闻是事,络绎来视。
忽邻叟刘某愤然至,以杖击牛曰:“其父堕河,何预于汝?使随波漂流,充鱼鳖食,岂不大善!汝无故多事,引之使出,多活十余年,致其奉养,病医药,死棺敛。
且留此一坟,岁需祭扫,为董氏子孙无穷累。
汝罪大矣!就死汝分,牟牟②者何为?”盖其父尝堕深水中,牛随之跃入,牵其尾得出也。
董初不知此事,闻之大惭,自批其颊曰:“我乃非人!”急引归。
数月后,病死,泣而埋之。
【注】①鬻(yù):卖。
②牟牟:通“哞哞”,牛叫声。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张元怪.之(责备) B.速延.医治之(邀请)C.遗.一牛,老且跛(留下) D.引.之使出(牵,拉)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今为.人所弃而死不足为.外人道也B.若见而.不收养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C.将鬻于.屠肆欲有求于.我也D.以.杖击牛曰以.衾拥覆,久而乃和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①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②岁需祭扫,为董氏子孙无穷累。
4、人与动物亦可心灵相通。
请结合两文内容,简要分析其思想意义。
(4分)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①②两小题。
(5分)春山夜月唐·于良史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①“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②“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两句诗妙趣横生,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秦有尊卢沙者,善夸谈。
秦人笑之,尊卢沙曰:“勿予笑也,吾将说楚以王国之术。
”翩翩然南。
至楚境,关吏絷①之。
尊卢沙曰:“慎勿禁我,我来为楚王师。
”关吏送诸朝。
大夫置之馆,问曰:“先生不鄙夷敝邑②,不远千里,将康我楚邦。
姑闻师楚之意何如?”尊卢沙怒曰:“是非子所知!”大夫不得其情,进于上卿瑕③。
瑕客之,问之如大夫。
尊卢沙愈怒,欲辞去。
瑕恐获罪于王,亟言之。
王趣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
及见,长揖不拜,呼楚王谓曰:“楚国东有吴越,西有秦,北有齐与晋,皆虎视不瞑。
臣近道出晋郊,闻晋约诸侯图楚,为坛而盟曰:‘不祸楚国,无相见也!’王尚得奠枕⑤而寝耶?”楚王起问计。
尊卢沙指天曰:“使尊卢沙为卿,楚不强者,有如日⑥!”王曰:“然敢问何先?”尊卢沙曰:“是不可以空言白也。
”王曰:“然。
”即命为卿。
居三月,无异者。
已而晋侯帅诸侯之师至。
王恐甚,召尊卢沙却之。
尊卢沙瞠目视,不对。
迫之言,乃曰:“晋师锐甚,为王上计,莫若割地与之平⑦耳。
”王怒,囚之三年,劓⑧而纵之。
【注】①絷(zhī):拘捕。
②敝邑:自己国家的谦称。
③上卿瑕:一个名字叫瑕的高级官员。
④趣:催促。
⑤奠枕:稳稳地安放枕头。
⑥有如日:古代发誓用语⑦平:讲和。
⑧劓(yì):割鼻。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姑闻师.楚之意(当……老师)B、闻晋约诸侯图.楚(考虑)C、居.三月,无异者(过了)D、劓而纵.之(释放)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A、吾将说楚以.王国之术醒能述以.文者B、大夫置之.馆辍耕之.垄上C、瑕恐获罪于.王皆以美于.徐公D、使尊卢沙为.卿是以众议举宠为.督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①瑕客之,问之如大夫。
②为王上计,莫若割地与之平耳。
4、尊卢沙的“善夸谈”具体表现在哪里?你怎样看待这类人?(4分)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①②两小题。
(5分)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①一、二两句写出了“海棠树”怎样的特点?②“借花说理”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请就此做赏析。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一)范式,字巨卿,与汝南元伯为友。
二人并游太学,后告归乡里。
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
”乃共克①期日。
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②母,请设馔以候之。
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审③邪?”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④。
”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
”至其日,果到。
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二)天宝中,有书生旅次宋州。
时李勉少年贫苦,与书生同店,而不旬日,书生疾作,遂至不救。
临绝语勉曰:“某家住洪州,将于北都求官,而于此得疾而死,其命也。
”因出囊金百两遗勉,曰:“汝为我毕死事,余金奉之。
”勉许为办事,余金乃密置于墓中而同葬焉。
后数年,勉尉开封。
书生兄弟赍⑤洪州牒⑥来,累路寻生行止。
至宋州,知李为主丧事,专诣开封,诘金之所。
勉请假至墓所,出金付焉。
【注】①克:约定。
②白:告诉。
③审:确实。
④乖违:做事不合情理。
⑤赍(jī):携带。
⑥牒:文书。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二人并.游太学(一起) B.元伯具.以白母(详细)C.因出囊金百两遗.勉(给予) D.勉许.为办事(赞成)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A.乃.共克期日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B.请设馔以.候之属予作文以.记之C.而于此得疾而.死鸣之而.不能通其意D.将于.北都求官欲报之于.陛下也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①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审邪?②汝为我毕死事,余金奉之。
4、范式和李勉都看重友情,但在具体表现上有所不同。
请结合文意,作简要评析。
(4分)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①②两小题。
(5分)城南宋·曾巩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流而去。
①一、二句写出了“雨”怎样的特点?②诗的三、四两句和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都写小草,且有异曲同工之妙。
请就此作比较赏析。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一)万历末,詹懋举者,守颍州,偶召木工。
詹适弹琴,工立户外,矫首画指,若议其善否者。
呼问之曰:“颇善此乎?” 曰:“然。
”使之弹,工即鼓前曲一过,甚妙。
詹大惊异,诘所自,工曰:“家在西郭外,往见一老人贸薪入城,担头常囊琴,因请观之。
闻其弹,心复悦之,遂受学耳。
”詹予以金,不受,曰:“某,贱工也,受工直而已。
”又曰:“公琴皆下材,工有琴,即老人所贻,今以献公。
”果良琴也。
詹乃从竟学,一时琴师莫能及。
(二)钟弱翁所至,好贬驳榜额字画,必除去之,出新意,自立名为重书之,然书实不工,人皆苦之。
尝过庐陵一山寺,有高阁壮丽。
弱翁与僚属部曲①拥立,望其榜,曰“定惠之阁”,旁题姓名漫灭。
弱翁放意②称谬,使僧梯取之,拂拭就视,乃鲁国颜真卿书。
弱翁顾谓曰:“似此字画,何不刻石?”即令刻石。
传者以为笑。
【注】①部曲:侍从兵士。
②放意:随心所欲。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詹适.弹琴:正好B.即老人所贻.:遗留C.使僧梯.取之:用梯子D.拂拭就.视:靠近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詹予以.金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B.因.请观之高祖因.之以成帝业C.乃.鲁国颜真卿书当立者乃.公子扶苏D.传者以为.笑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①詹乃从竟学,一时琴师莫能及。
②然书实不工,人皆苦之。
4、詹懋举喜琴,钟弱翁好字,而两人的品性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回答。
(4分)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①②两小题。
(5分)送春宋·王令三月残花落更①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注】①更:又,再。
①一、二句中的“落更开”和“燕飞来”写出了春景怎样的特点?②诗的三、四两旬意蕴深刻,为历代传诵。
请对这两句诗作赏析。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萧诚自务札翰①,李邕②恒自言别③书,二人俱在南中。
萧有所书,将谓称意,以呈邕,邕辄不许④。
萧疾其掩己,遂假作古帖数幅,朝夕把玩,令其故暗,见者皆以为数百年书也。
萧诣邕云:“有右军⑤真迹,宝之已久,欲呈大匠⑥。
” 李邕欣然愿见。
萧故迟回⑦旬日,未肯出也。
后因论及,李固请见,曰:“许而不出,得非诳乎!”萧于是令家童归见取。
既至,李寻绎⑧久,云是真物,平生未见。
在坐者咸以为然。
数日,萧默候邕宾客云集,因谓李曰:“公常不许诚书,昨所呈数纸,幼时书,何故呼为真迹?鉴将何在?”邕愕然曰:“试更取之。
”及见,略开视,至床上⑨,曰:“子细⑩看之,亦未能好。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
有删改)【注】①札翰:这里指书法。
②李邕:唐代书法家。
③别:鉴别。
④许:赞扬。
⑤右军:即东晋书法家王羲之。
⑥大匠:指某方面造诣很深的人。
⑦迟回:指拖延。
⑧寻绎:这里指反复研究。
⑨床上:指座榻。
⑩子细:即仔细。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朝夕把玩,令其故.暗(陈旧)B.有右军真迹,宝.之已久(珍爱)C.许.而不出,得非诳乎(答应)D.昨所呈数纸,幼时书.(文章)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A.以.呈邕必以.分人B.萧疾其.掩己其.如土石何C.因.谓李曰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D.子细看之.当余之.从师也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①在坐者咸以为然。
②何故呼为真迹?鉴将何在?4、结合文中材料,对李邕这一人物作简要评价。
(4分)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①②两题。
(5分)兰溪棹歌唐·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棹(zhào)歌:船歌。
①“越中山色镜中看”中的“镜中看”三字极富韵味,它启发读者去想像兰溪山水的美妙景致,请作描述。
②“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精彩传神,营造出优美活灵的意境,是全诗的点睛之笔。
请作简要赏析。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狄梁公性闲①医药,尤妙针术。
显庆中,应制②入关,路由华州,阛阓③之北,稠人广众,聚观如堵。
狄梁公引辔遥望,有巨牌大字云:“能疗此儿,酬绢千匹。
”即就观之,有富室儿,年约十四五,卧牌下。
鼻端生赘④,大如拳石,根蒂缀鼻。
或触之,酸痛刺骨,于是两眼为赘所缒⑤,目睛翻白,痛楚危亟,顷刻将绝。
恻然久之,乃曰:“吾能为也。
”其父母洎⑥亲属,叩颡⑦祈请,即辇千绢置于坐侧,公因令扶起,即于脑后下针寸许,乃询病者曰:“针气已达病处乎?”病人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