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训练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古诗文阅读》专项精选试卷 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古诗文阅读》专项精选试卷 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阅读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40分)(一)溪居①即事②(20分)崔道融篱外谁家不系③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④去却关。

【注释】①溪居:溪边村舍。

②即事:对眼前的事物、情景有所感触而创作。

③系:拴,捆绑。

④柴门:木制的门,诗中泛指家门。

1.诵读这首诗时,语调应该是( )(5分)A. 轻快且活泼。

B. 奔放且雄伟。

C. 低沉且悲痛。

D. 舒缓且无奈。

2.由“溪居即事”这个题目,你能知道什么信息?以此为题目的好处是什么?(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让你想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发挥想象,写一写。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诗人用“疑”“急”二字写出了孩童怎样的心理?有什么作用?试联系全诗分析。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20分)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①,芭蕉分绿与窗纱②。

日长睡起无情思③,闲看儿童捉柳花④。

【注释】①软齿牙:指梅子的酸味渗透牙齿。

②芭蕉分绿与窗纱:芭蕉的绿色映衬在纱窗上。

③无情思:没有情绪,指无所适从,不知做什么好。

小学语文总复习专项训练(古诗文阅读2)

小学语文总复习专项训练(古诗文阅读2)

小学语文总复习专项训练(古诗文阅读训练2)一、对比阅读。

[甲]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乙]西江月·千丈悬崖削翠①[宋]辛弃疾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镕金②。

白鸥来往本无心。

选甚③风波一任。

别浦④鱼肥堪脍,前村酒美重斟。

千年往事已沉沉⑤。

闲管兴亡则其⑥。

【注释】①词人虽深受朝廷赏识,由临安赴任湖北转运副使,但朝廷内部主战派与主和派矛盾重重。

这首词是船行长江采石矶时所作。

②落日镕金:落日时的光像熔化的金子那样通红。

③选甚:论怎么,管什么。

④别浦:河流入江海之处。

⑤沉沉:悠远。

⑥则甚:做什么。

1.下列对这两首词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甲词中的“明月”和“鸣蝉”动中有静,描绘出半夜“清风”“明月”的景色。

B.甲词中的“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运用对仗手法,与清幽夜色、聒噪气氛相吻合。

C.乙词中,上片后两句的意思:白鸥翔游是它的天性,既然风波无法预料又何必管它?D.乙词中,下片后两句借景抒情:前尘往事已随时间深埋,是兴盛风光还是衰败落寞又有什么关系呢?2.用一两句话写一写“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镕金”所描绘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结合注释分析:同样都是《西江月》,词人在两首词中表现的情感有何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小古文回答问题。

初中课外古诗文、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

初中课外古诗文、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4学校年级姓名一.古诗文阅读(25分)(一)忆钱塘江(5分)宋·李觏①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山前日半衔。

好是满江涵②返照,水仙③齐著淡红衫。

【注释】①觏:读gòu。

②涵:包含。

③水仙:指水中女神。

这里喻指归帆。

1.这首诗描绘了黄昏(傍晚)时分的景色。

诗中“隐隐”照应了前句中的“醉”一词。

2.此诗想象奇特,比喻生动。

请描绘三、四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3分)最迷人的是夕阳返照江面,江水一片红光。

水面上,点点白帆也泛着淡红光芒,在夕阳的辉映下,宛如一群穿着淡红衣衫的水仙,凌波微步,美艳动人。

(二)愚公移山(节选)(10分)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3分)(1)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水的南岸(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削减(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交换4.下列兔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D)(2分)A. 年且.九十存者且.偷生B. 且焉.置土石始一反焉.C. 杂然.相许吴广以为然.D. 以.君之力固国不以.山溪之险5.用现代汉语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他们)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6.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

从选文中愚公的身上,我们可以汲取哪些精神营养?(3分)敢想敢干(不安于现状);团结合作(广泛依靠群众);有坚忍不拔的毅力;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做事不畏艰险。

(三)钱镠liú(12分)钱镠,临安石鉴乡人。

唐僖宗时,平浙寇王仙芝,拒黄巢,灭董昌,积功自显。

梁开平元年,封镠为吴越王。

小学语文总复习专项训练(古诗文阅读4)

小学语文总复习专项训练(古诗文阅读4)

小学语文总复习专项训练(古诗文阅读训练4)一、古诗阅读。

早梅[唐]张谓一树寒梅①白玉条,迥②临村路③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④,疑是经冬⑤雪未销⑥。

【注释】①寒梅:梅花。

因其凌寒开放,故称寒梅。

②迥:远。

③村路:乡间小路。

④发:开放。

⑤经冬:经过冬天。

⑥销:同“消”,融化。

这里指冰雪融化。

1.“一树寒梅白玉条”这句诗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梅花比作__________,突出了梅花晶莹洁白的特点。

2.“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梅花的生长环境。

(用诗句填空)3.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诗人笔下的梅花具有怎样的特点·()(多选)A.洁白俏丽B.不畏严寒C.艳丽夺目D.品质高洁二、对比阅读。

【甲】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耶?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乙】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fē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理解专项训练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理解专项训练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理解专项训练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古诗文阅读。

春望[唐]杜甫国破①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②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③欲不胜④簪⑤。

(注释)①破:沦陷。

②烽火:这里指战争。

③浑:简直。

④胜:能承受。

⑤簪(zān):一种束发的首饰。

[1]从题目上看,这首诗是作者在______(季节)的时候写的。

[2]从“草木深”三个字可以看出长安城的现状是()A.荒芜破败,人烟稀少,草木杂生。

B.草木繁茂,一片生机。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句诗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

[4]诗中反映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定的美好愿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5]古诗的最后一句,作者通过描写______的变化,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______和______,更加体现诗人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 课外阅读。

琴诗苏轼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1]解释词语。

若:______________ 何: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里的问题是什么?请你给出一个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按要求完成练习。

游子吟慈母手中线,______________。

临行密密缝,______________。

谁言寸草心,__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的______________。

这是一首歌颂________的古诗。

[3]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比喻B.夸张C.拟人[4]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补充诗句并完成各题。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十一)(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十一)(含答案)

六年级下语文小升初古诗阅读专项训练十一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田园乐[唐]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注释】①宿雨:夜雨,头天晚上的雨。

②朝烟:指清晨的雾气。

③家童:童仆。

④山客:隐居山庄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⑤犹眠:还在睡眠。

1.“朝”在诗中的读音是______。

2.本诗描写的季节是___,我是从“_____、柳绿、_____”这些词语中知道的。

3.诗的三、四句描绘了一种____、______、___的生活。

“莺啼”二字在诗中起到了_______的作用。

4.先解释字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啼:_______犹:__________诗句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江上渔者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1.“江上渔者”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2.读到这波涛滚滚的江水,你想到的是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后两句使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高一语文古诗文阅读练习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高一语文古诗文阅读练习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高一语文古诗文阅读练习题专题训练(含
答案)
1. 诗歌阅读
题目1: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名诗,请回答以下问题:
1. 描述诗人在何时何地写下这首诗?
2.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1. 诗人在宿舍的夜晚写下了这首诗。

2. 诗人表达了思乡之情,寂寞和孤独的心境。

题目2:
下面是宋代诗人陆游的《秋夕》的部分内容,请回答以下问题:
1. 诗中描绘了哪些景象?
2. 诗人在诗中传达了怎样的意境?
答案:
1. 诗中描绘了秋天的夜空、农田和村庄的情景。

2. 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传达了丰收的喜悦和家乡的想念。

2. 文言文阅读
题目1:
下面是《论语》中的一句话,请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答案:
"有真知识的人不会迷惑,有仁爱之心的人不会忧虑,有勇气的人不会害怕。

"
题目2:
下面是《史记》中的开头一段,请简要概括其内容: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答案:
这段文字指出了天地宇宙是万物存在的场所,光阴如百代过客,而人的一生很短暂,如同梦中仅是一瞬间,人生欢乐又有多少呢?
以上是高一语文古诗文阅读练习题专题训练的部分题目和答案,希望对学习有所帮助。

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过关专项练习

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过关专项练习

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过关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古诗词阅读理解1. 阅读综合训练。

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①,千朵万朵压枝低②。

留连③戏蝶时时舞,自在④娇莺⑤恰恰⑥啼。

[注释] ①花满蹊:花很多,把园中的小路都遮住了。

蹊,小路。

②压枝低:形容花开得很茂盛,把花枝都压得低垂了。

③留连:留恋,舍不得离开。

④自在:自由自在,不受约束。

⑤娇莺:美丽可爱的黄莺。

⑥恰恰:黄莺的鸣叫声。

[1]本首诗是一首__________A.五言绝句B.五言律诗C.七言绝句D.七言律诗。

[2]本首诗在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押韵,韵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照“二二三”式的朗读节奏在第三、四句诗上做出停顿标记。

[4]诗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多读几遍,我们会找到诗中表现花开得繁盛的两个字:_________、_________。

[6]第三句诗中“留连”改为“翻飞”好不好?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想象诗中的景物,补充下面的文段。

黄四娘家的花很多,有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___,把园中的小路都遮住了,千万朵的花连枝条都压弯了。

____________________的蝴蝶飞来了,时而_____________________,时而_____________________,久久不肯离去。

花枝间传来“恰恰”的啼叫声,仿佛是可爱的黄莺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莲一中高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文阅读复习学案 2020.01古代诗文阅读(一)(36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 题。

魏谟,征五世孙,字申之,擢进士第,同州刺史杨汝士辟为长春宫巡官。

文宗读《贞观政要》,思征贤,诏访其后。

谟姿宇魁秀,帝异之。

经略使董昌龄诬杀参军衡方厚,贬溆州司户,俄徙峡州刺史。

谟谏曰:“王者赦有罪,唯故无赦。

今昌龄杀不辜,特被矜贷,中外以为屈法。

又授刺史,复使治人,紊宪章,乖至治。

”有诏改洪州别驾。

先是帝谓宰相曰太宗得征参裨阙失朕今得谟又能极谏朕不敢仰希贞观庶几处无过之地教坊有工善为新声者,诏授扬州司马,议者颇言司马品高,不可以授贱工,帝意右之。

宰相谕谏官勿复言,谟独固谏不可,工降润州司马。

俄为起居舍人,帝敕谟曰:“事有不当,毋嫌论奏,”谟对:“臣顷为谏臣,故得有所陈;今则记言动,不敢侵官。

”帝索起居注,谟奏,古置左右史,书得失,以存鉴戒,陛下所为善,无畏不书,不善,天下之人亦有以记之。

帝曰:”不然,我既尝观之。

”谟曰“向者取观,史氏为失职。

陛下一见,则后来所书必有诲屈,善恶不实,不可以为史,且后代何信哉?”乃止,擢谏议大夫,兼起居舍人,谟固让不见可,乃拜。

始谟之进,李珏、杨嗣复推引之。

武宗立,谟坐二人党,出为汾州刺史。

宣宗嗣位,召授给事中,迁御史中丞,发驸马都尉杜中立奸赃,权戚缩气。

顷之,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建言:“今东宫未立,不早以正人傅导之,则非得负副贰之重。

”且泣下,帝为感动。

时帝春秋高,嫡嗣未辨,众臣归重。

大中十年,领剑南西川节度使。

上疾求代,召拜吏部尚书,因久疾,任检校尚书右仆射、太子少保。

卒,年六十六,贈司徒。

(节选《新唐书·魏谟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先是/帝谓宰相曰/太宗得/征参裨阙失/朕今得/谟又能极谏/朕不敢仰希贞观/庶几处无过之地B.先是/帝谓宰相曰/太宗得征/参裨阙失/朕今得谟/又能极谏/朕不敢仰希贞观/庶几处无过之地C.先是/帝谓宰相曰/太宗得/征参裨阙失/朕今得谟/又能极谏朕/不敢仰希贞观/庶几处无过之地D.先是/帝谓宰相曰/太宗得征/参裨阙失/朕今得/谟又能极谏朕/不敢仰希贞观/庶几处无过之地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刺史,原是奉皇命检核地方官的职务,后成为掌一州军政大权的要职。

B.嫡嗣,此处指皇位承继人,即太子。

嫡,宗法制度下妻或妾生的长子。

C.起居注,是我国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是编纂历史书籍的重要根据。

D.赠,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其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和荣誉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魏谟心系朝纲,秉公劝谏。

对于皇帝要赦免董昌龄一事,魏谟认为董昌龄杀害无辜的事实确凿,如果赦免他,会紊乱朝纲。

B.魏漠正气凛然,不畏权势。

宣宗即位,他任御史中丞,揭发驸马都尉杜中立的贪赃行为,使皇亲国戚的骄横气焰得以收敛。

C.魏谟忠于职守,从不越职。

他从谏官转任记录皇帝言行的起居舍人时,皇帝仍要求他评价自己言行,他直言拒绝了该请求。

D.魏谟坚持原则,敢于直谏。

皇帝偏袒一位乐工并授官扬州司马,宰相也授意谏官不要再言,虽劝谏失败,魏谟仍进言不已。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今昌龄杀不辜,特被矜贷,中外以为屈法。

(5分)(2)今东宫未立,不早以正人傅导之,则非得负副贰之重。

(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寓驿舍[宋]陆游闲坊古驿掩朱扉,又憩空堂绽客衣。

九万里中鲲自化,一千年外鹤仍归。

绕庭数竹饶新笋,解带量松长旧围。

惟有壁间诗句在,暗尘残墨两依依。

[注]驿舍:此处指成都的一家作者经常入住的旅馆。

作者题下自注云:“予三至成都。

皆馆于是。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A.首联中诗人用“闲坊”“古驿”“空堂”,对“驿舍”进行描写,营造了一种恬淡幽静的气氛。

B.颔联用鲲化鹏和丁令威化鹤的故事,指出自己重来旧地,既表明诗人旧地重来,又蕴含了物是人非的感叹。

C.颈联中“数竹”“量松”指出了岁月如流,时光飞逝,间接抒发了“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慨。

D.尾联回应首句,写壁间题诗旧迹,以“暗尘残墨”回应“闲坊古驿”,使得全诗感情沉郁而强烈。

15.本诗不含情字,却感情强烈。

作者是如何做到的?请简要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李白《蜀道难》中,“,”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2)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

”(3)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两句写狂风停止之后云层变得墨黑,天色马上暗下来,引出下文屋破又遭连夜雨的情况。

1古代诗文阅读(二)(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

詹荣,字仁甫,山海卫人。

嘉靖五年进士。

授户部主事,历郎中。

督饷大同,值兵变,杀总兵官李瑾。

总督刘源清率师围城,久不下。

荣素有智略,善应变。

叛卒掠城中,无犯荣者。

外围益急,荣密约都指挥纪振、游击戴濂、镇抚王宁同盟讨贼。

察叛卒马升、杨麟无逆志,乃阳令宁持官民状诣源清所,为叛卒乞原,而阴以荣谋告,请宥升、麟死,畀三千金,俾募死士自效。

会源清已罢,巡抚樊继祖许之。

升、麟遂结心腹,擒首恶黄镇等九人戮之。

荣乃开城门,延继祖入,复捕斩二十六人。

录功,擢光禄寺少卿,再迁太常寺少卿。

二十二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

鲁迷贡使留甘州者九十余人,总兵官杨信驱以御寇,死者十之一。

荣言:“彼以好来,而用之锋镝,失远人心,且示中国弱。

”诏夺信官,槽死者送之归。

番人感悦。

逾年,以大同巡抚赵锦与总兵官周尚文不相能,诏荣与锦易任。

俺答数万骑入掠,荣与尚文破之黑山阳,进右副都御史。

寇复大举犯中路,参将张凤等阵殁。

荣与尚文及总督翁万达严兵备阳和,而遣骑邀击,多所杀伤,寇乃引去。

代府奉国将军充灼行剽,荣奏夺其禄。

充灼等结小王子入寇,谋据大同。

荣告尚文捕得皆伏辜荣以大同无险乃筑东路边墙百三十八里堡七墩台百五十四又以守边当积粟而近边弘赐诸堡三十一所,延亘五百余里,辟治之皆膏腴田,可数十万顷。

乃奏请召军佃作,复其租徭,移大同一岁市马费市牛赋之,秋冬则聚而遏寇。

帝立从焉。

荣先以靖乱功,进兵部右侍郎,又以缮边破敌,累被奖赉。

召还理部事,进左。

尚书赵廷瑞罢,荣署部务,奏行秋防十事。

已而翁万达入为尚书,遭母丧,荣复当署部务,辞疾乞休。

帝怒,夺职闲住。

越二年卒。

(选自《明史·列传第八十八》)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荣告尚文捕得/皆伏辜/荣以大同无险/乃筑东路边墙百三十八里/堡七/墩台百五十四/又以守边当积粟/B. 荣告尚文/捕得皆伏辜/荣以大同无险/乃筑东路边墙/百三十八里堡七/墩台百五十四/又以守边当积粟/C. 荣告尚文捕得/皆伏辜/荣以大同无险/乃筑东路边墙/百三十八里堡/七墩台/百五十四又以守/边当积粟/D. 荣告尚文/捕得/皆伏辜/荣以大同无险/乃筑东路边/墙百三十八里/堡七/墩台百五十四/又以守边当积粟/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户部,古代官署名,掌管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

B. 贡使,进贡的使臣;贡,进贡,古代臣下或属国向君主或朝廷进献物品。

C. 阳,指山的北面。

古时候,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阳,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阴。

D. 乞休,请求退休。

这是中国古代官员基于某种原因主动申请辞职退休的行为。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詹荣颇有智慧谋略。

他在总督刘源清久攻不下的情况下,用计谋收买了叛军中的人,通过他们擒获叛军首领并杀掉。

B. 詹荣高瞻远瞩。

杨信不善待外国使者,詹荣陈述了此事将带来的不利影响,为赢取人心,树立中原国家形象做出贡献。

C. 詹荣具有军事才能。

他担任大同巡抚时,修建了大量御敌工事,因地制宜地实施了强军策略,为稳固边防立下了大功。

D. 詹荣深受皇帝信任。

他自考中迸士后官职得到了多次升迁,最终官至兵部右侍郎,虽未担任尚书,但一直代理兵部事务。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以好来,而用之锋镝,失远人心,且示中国弱。

(2)荣先以靖乱功,进兵部右侍郎,又以缮边破敌,累被奖赉。

(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宋诗,完成14-15小题。

葛溪驿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注】皇祜二年(1050)秋天,诗人从故乡江西临川赴杭州,途经弋阳葛溪驿,写下这首诗。

漏:漏壶,古代计时器。

未央:未尽。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驿站月色昏昏、漏声滴答、一灯如豆,景中融情,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 “最觉风露早”是羁旅之人身病受困的独特感受,“梦”是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

C. 尾联属以景结情写法,所写秋蝉聒噪和疏桐黄叶之景更增添无穷的感慨与辛酸。

D. 全诗以缺月、孤灯、风露、鸣蝉、疏桐等意象真实表现了诗人羁旅独苦的心境。

15. 诗歌的颈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李商隐的《锦瑟》中“”,以声音表现内心的凄怨;而“”,以形象喻指内心的悲哀。

(3)李白的《蜀道难》一诗中“,”两句描写了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

(3)庄子在《逍遥游》中用“,”两句表明自己对于求福之事不曾急于追求什么。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