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阅读专项练习+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专题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专题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专题训练(含答案) 1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祭无忘告乃翁。

(1) 请把诗句补充完整。

死去元知万事空, ________ O _____ ,家祭无忘告乃翁。

(2) 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同“原S 是 _____________ 的意思;“翁”在字典中查 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诗中“翁”指(3)《示儿》是南宋诗人 __________ 临终时的作品,他逝世前最牵挂的事是 ____ O 我还知道“ _______ , _______ ”这句诗也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

2.把诗句补充完整。

(1) _____ ,春风花草香。

(2)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个黄鹏鸣翠柳, o(3) _____________________ 飞流直下三千尺, O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句诗是描写哪种花的?()4.我会背诵我会填。

(1) _______ 蚂蚁搬家蛇过道, o(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_(3) _______ 日出江花红胜火, o(4) _______ 春江潮水连海平, o(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人者,人恒爱之; ,—5•补写句子。

(1) _______________ 书读百遍, O(2) _________________ 路遥知马力, o(3) _________________ 大漠孤烟直, 。

(4) _________________ 但愿人长久, o(5) _____________________ 浮云水送无穷树, o花花花花梅梨荷桃• ••• ABCD6.课文加油站。

古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及答案(16套)

古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及答案(16套)

古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及答案(16套)1.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1)—(2)题。

江城子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鹧鸪天贺铸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日希,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1)两首词都表达了作者___,语言沉痛,真情流露,感人肺腑。

(2)请比较苏词和贺词在艺术风格上的不同。

____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昭君怨·咏荷上雨杨万里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

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

聚作水银窝,泛清波。

这首词在歌咏荷上雨时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答:___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春日五首(其一)秦观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请结合诗句,对这首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作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画鹰杜甫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耸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通过对画鹰的描绘,抒发了怎样的抱负?5.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径溪罗隐径溪石险人惊惧,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这首诗寓含着一种什么哲理?谈谈你的看法。

6.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醉太平张可久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水晶环入面糊盆;才沾粘便滚。

文章糊了盛钱囤,门庭改①②③做迷魂阵,清廉贬入睡馄钝。

葫芦提倒稳![注]①迷魂阵:元人以此代指妓院。

②睡馄钝:躺着的馄饨,比喻软弱站不起来。

③葫芦提:糊涂,亦代指喝酒。

这首小令的主题是什么?透过这首小令,我们看出作者的处世态度是怎样的?请结合全曲简要赏析。

7.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诗后题目。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古诗词阅读专练<<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1 ~2题。

淮上与友人别[唐]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通常的送行不同,这是--次各赴前程的握别:友人渡江南往潇水湘水之地(今湖南一带) ,诗人则北向京城长安。

B.前两句中,诗人用牵人衣襟的柳条、惹人愁绪的杨花,营造了离别的背景,加重了离愁。

C.诗中的“愁"是诗人自身的哀愁,包含着与好友分离的不舍,漫漫旅程的孤寂,以及漂泊天涯的忧虑。

D.结句以两个“向”字说出诗人与友人彼此分往南北而去,将越来越远,不言情而深情悠然。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三句写景,通过江头春色、杨花柳丝、离亭风笛等一系列物象,烘托离别的氛围,反映了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

B.短短的四句中,诗人用了两个“江”字,两个“杨”字,两个“向”字,这种有意的重复,有一种回环往复的效果。

C.三、四两句,从江头景色转到离亭别宴,侧而抒写离别情景。

D.末句看似直白的道别语,而用在结尾,则产生了一种情意悠长、涵泳不尽的效果,令读者感到余音裊裊。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3 ~4题。

从军行○1[唐]骆宾王平生一顾重○2,意气溢三军。

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剑文。

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

不求生入塞○3,唯当死报君。

[注释]①汉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多写军旅生活。

②顾:受人举荐或知遇。

重:看重。

③“不求”句:典出班趣《上书求代》“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3.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两句写诗人经人举荐,得以从军,感到意气风发。

B.三、四两句写敌军雄壮的军容:戈矛林立,在阳光下反照生辉;剑光闪烁,与满天繁星相辉映。

C.五、六两句以拉满弓弦、马践胡尘写想象中征战沙场、踏平顽敌的战斗场面。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词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词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词阅读专项练习题(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4-5题。

(4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4.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前四句紧扣“望洞庭湖”描写景物,后四句抒情,表明“赠张丞相”之意。

B. 首联点明时令,“平”“混”写出洞庭湖水岸齐平,与天空浑然一体的景象。

C. 颔联运用对偶、夸张手法写出了烟波浩渺的壮观景象和汹涌澎湃的雄伟气势。

D. 这首投赠诗借“临渊羡鱼”这一典故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张丞相的羡慕之情。

5.“欲济无舟楫”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诗人的言外之意是什么?(2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4—5题。

(4分)4.(2分)D5.(2分,意对即可)诗人的言外之意是想从政(当官或干一番事业)(1分),却无人引荐,希望得到举荐(1分)。

(一)阅读《卖炭翁》,完成4~5题。

(6分)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4.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通过叙述卖炭老人一车千余斤的炭被抢的经过,揭露“宫市”的掠夺本质。

B.开头六句,在写卖炭老人的炭来之不易的同时,反映出卖炭老人生活的艰辛。

C.“翩翩两骑来是谁”,运用反问,强烈讽刺了宫使横冲直撞、趾高气扬的丑恶行径。

人教版小学语文1-6年级古诗词专项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1-6年级古诗词专项练习(含答案)

小学语文1-6年级古诗词专项练习+答案1.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_____”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A. 悲伤B. 伤悲C. 忧伤2. 晏殊的《浣溪沙》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_____。

A. 似曾相识鸟归来B. 似曾相识雁归来C. 似曾相识燕归来3. 《七步诗》的作者是_____。

A. 曹操B. 曹丕C. 曹植4. 杜甫的《春夜喜雨》中的“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_____。

A. 花重绵阳城B. 花重锦州城C. 花重锦官城5.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出自叶绍翁的_____。

A.《游园不植》B.《春望》C.《春夜喜雨》6.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是_____的诗句。

A. 王勃B. 李白C. 王维7.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_____。

”是文天祥的诗句。

A. 汉青B. 汗青C. 汗清8.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_____。

”是王昌龄的诗句。

A. 阴山B. 边关C. 燕山9.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中的“坐”的意思是_____。

A. 因为B. 坐下C. 座位10. 杜牧的《江南春》中的“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句是_____。

A. 多少楼台烟波中B. 多少楼台风雨中C. 多少楼台烟雨中11.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是_____的诗句。

A. 王维B. 王之涣C. 王勃12. 《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元代_____的。

A. 张养浩B. 马致远C. 元好问13.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出自_____。

A.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B. 王昌龄《出塞》C. 杜牧《江南春》14.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写的是_____。

A. 春色B. 梨花C. 雪景15.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出自_____的《无题》。

A. 李贺B. 李清照C. 李商隐16.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天际流。

“出自杜甫的_____。

2020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练习(含答案)

2020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练习(含答案)

2020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练习(含答案)1. 阅读训练。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1)这一小节写了______种人,前一个“有的人”指______的人,后一个“有的人”是指______的人。

(2)两个“活着”的含义是()2.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下列对《登飞来峰》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3)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

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3. 古诗欣赏:补充诗句,并完成练习。

枯藤缠绕的老树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小桥旁潺潺的流水映出几户人家,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走来一位骑着瘦马的游子。

夕阳早已往西沉下,漂泊未归的断肠人还远在天涯。

(1)枯藤老树______,______流水人家,古道______。

夕阳西下,______在天涯。

这首诗的题目是《______》,作者是______。

(2)《天净沙·秋思》“天净沙”是______,“秋思”是______。

此曲被后人称为“______”。

(3)你认为全曲的主旨句是哪一句?()(4)你积累了多少思乡的诗呢?根据提示,把诗句补充完整。

①君自故乡来,______。

来日绮窗前,______?——王维《杂诗》②少小离家老大回,______。

儿童相见不相识,______?——贺知章《回乡偶书》4. 名句填空。

(1)汉乐府《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______,______!(2)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______。

两岸猿声啼不住,______。

5. 课文大舞台。

(1)秋月白,______。

雨中山果落,______。

(2)______,眼见为实。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______代诗人______写的,诗中的九月九日是______节。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练习(五)(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练习(五)(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练习[五][含答案]一.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

黄沙百战穿金甲,。

l.把诗句补充完整。

这首诗的作者是[朝代]诗人。

2.诗的前两句描写了边塞景色,可以感受到( )A.轻松、愉悦的环境B.壮丽、雄伟的场面C.紧张的战争气氛,苍凉悲壮的情感3.解释诗的后两句的意思。

. 。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反映了戍边战士不畏艰难、保家卫国的昂扬斗志和无畏的英雄气概。

B.表达了诗人对从军战士的赞美之情。

全诗的基调是由低沉而转向高昂的。

D.诗的后两句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将士们无家可归的同情二.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下列关于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全诗突出写了一个“喜”字,表现了听闻捷报后欣喜、激动的感情。

B.“满”字描绘出了诗人喜极而泣的样子,情感真实、感人。

C.“青春作伴好还乡”中的“青春”指春天,春天的景象是明丽的,正好与“喜”的心境相匹配D.“下”说明从“巫峡”到“襄阳”是逆流而上,“向”则表明从“洛阳”到“襄阳”走的是陆路。

2.表现诗人一家欣喜欲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解释加点字词的含义:①涕泪:②却看:③漫:。

4.本诗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5.此诗中表现的诗人的感情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______________. 6.杜甫为什么“涕泪”满衣衫呢?.。

7.“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忽传”二字表现出_____________,诗人“涕泪”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之句,营造了一幅__________的画面,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的心境.三.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十一)(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十一)(含答案)

六年级下语文小升初古诗阅读专项训练十一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田园乐[唐]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注释】①宿雨:夜雨,头天晚上的雨。

②朝烟:指清晨的雾气。

③家童:童仆。

④山客:隐居山庄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⑤犹眠:还在睡眠。

1.“朝”在诗中的读音是______。

2.本诗描写的季节是___,我是从“_____、柳绿、_____”这些词语中知道的。

3.诗的三、四句描绘了一种____、______、___的生活。

“莺啼”二字在诗中起到了_______的作用。

4.先解释字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啼:_______犹:__________诗句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江上渔者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1.“江上渔者”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2.读到这波涛滚滚的江水,你想到的是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后两句使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专项练习
诗词赏析考什么? 1.内容。

2.感情。

3.写法。

解题思路:
内容:意象+意境
感情: 诗歌的标题、意象、关键语句、背景注释、联系已学相关诗歌等。

写法:写法+表达作用
(一)城南宋•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流而去。

5、一、二句写出了“雨”怎样的特点?(2分)
6、诗的三、四两句和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都写小草,且有异曲同工之妙。

请就此作比较赏析。

(2分)
(二)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

6.本首诗描写了哪些景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7.“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

”一句,借景抒情,极具情致,请你试作赏析。

(3分)
(三)春日偶成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6.日里诗人被什么景色所感染?(2分)
7.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从哪句诗可以看出来?(3分)
(四)[双调]清江引·秋怀张可久西风信来家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7.曲中写了哪些秋景?(2分)
8.作者描写这些秋景的作用是什么?(2分)
(五)田园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6.这首诗在写景上的主要特点有哪些?表达了诗中“山客”怎样的心境?(六)城东早春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6.这首诗所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赏析诗中“清”字的妙用。

(3分)
(七)晚春江晴寄友人唐韩琮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6.这首诗在写景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思想感情?
(八)绝句两首(其二)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6.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九) [双调]清江引·秋怀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6.曲中写了哪些秋景?(2分)
7.作者描写这些秋景的作用是什么?(3分
(十)秋夜曲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6.诗的首句写出了秋夜的什么特点?(2分)
7.诗中“漫漫轻云露月光”表达了怎样的心境,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十一)菊花元稹
秋丝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5.第二句中“遍绕”“日斜”表现了怎样的情景?(2分)
6.诗人喜爱菊花的原因是什么?这首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
1、雨量之大,雨势之猛。

白居易的诗以“野火”衬托青草顽强的生命力;曾巩的诗则通过与“桃李花开尽”作对比,突出了青草难以摧毁的精神。

2、树、鸦、露水、桂花、明月。

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今夜的月儿是如此皎洁、明亮,人们可以一起昂首欣赏,只不知因望月而兴起的秋情深思,会落在哪一户人家?这两句诗采用问句的形式,描写面对中秋明月勾起的无尽的秋思,望月兴怀,表达了对亲人的悠悠思念怀想之情。

3、诗人被云淡风轻、春花烂漫的春日景色所感染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轻松、欢乐、愉悦的心境,从“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的诗句中可以看出来。

4、西风、北雁、红叶、黄花、芭蕉、秋雨渲染出一幅萧瑟的秋景。

表达自己漂泊多年、功名未就、有家难归的思想感情
5、绘声绘色,诗中有画,动静结合,情景交融,闲适恬静。

6. 答案:写诗人对早春景色的热爱(喜爱);这里不仅指早春景色本身的清新可爱,也兼指这种景色刚刚开始显露出来,还没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环境也很清幽。

7.以写景为主、情景交融怀乡、思友(3分)
8.答案:拟人;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的孤独和强烈的思乡之情
9西风、北雁、红叶、黄花、芭蕉、秋雨
.渲染出一幅萧瑟的秋景。

表达自己漂泊多年、功名未就、有家难归的思想感情。

10、.答案:写出了秋夜的漫长。

评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答案:凄清孤寂。

寂寞悠思的心情。

11、.表现了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景。

.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此花开尽更无花)。

寄托了诗人对高洁隐逸人格的追求和孤傲个性的自我欣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