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题库 九年级古诗词阅读练习
初三语文古诗词鉴赏练习题

初三语文古诗词鉴赏练习题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审美情趣,还承载了历史文化的沉淀和人文精神的传承。
通过对古诗词的鉴赏练习,不仅能够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还可以增进我们对古代文化的了解。
下面是一些初三语文古诗词鉴赏练习题,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解读这些经典之作吧!1. 下面是一首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请你简要解读这首诗的意境和主题思想。
2. 请你从以下四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的一个,完成对《登鹳雀楼》的评价。
A.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登上高楼,俯瞰河山景色,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观。
B. 这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观,抒发了诗人追求进取的豪情壮志。
C. 这首诗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思考和对春华秋实的追求。
D. 这首诗揭示了人生的苦短,表达了诗人超越现实的人生态度。
3. 请你简要解读一下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4. 下面是一首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请你分析一下这首诗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5. 请你从以下四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的一个,完成对《秋夕》的评价。
A.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夜晚的景色,表达了对牵牛织女传说的思念和祈福。
B. 这首诗通过反调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失望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C. 这首诗通过对物象的描摹,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D. 这首诗通过对节日气氛的描写,表达了对团聚和传统文化的珍视。
6. 下面是一首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请你简要解读一下这首诗的主题和意境。
7. 请你从以下四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的一个,完成对《题西林壁》的评价。
A. 这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色的观察,反映了人在不同地点、不同角度所感受到的事物差异。
B. 这首诗借景抒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和对自由人格的追求。
C. 这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以身处山中的心境和自豪感。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期末专项复习试卷03—古诗词、文言文阅读

期末专项复习—古诗词、文言文阅读一、古诗阅读(30分)(一)(6分)拟行路难(其六)[南朝]鲍照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本诗在思想感情上与李白的《行路难》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6分)得乐天书[唐]元稹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
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释】元稹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三月贬谪通州(今四川达州),当年八月,挚友乐天也从长安贬谪江州(今江西九江);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洛阳,同时乐天罢苏州刺史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
元稹得乐天来信和刘禹锡获乐天赠诗各有什么情感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6分)画堂春•寄子由①[宋]苏轼柳花飞处麦摇波,晚湖②净鉴新磨。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 古诗文阅读(4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7、(1)在诗中,刘禹锡没有直接倾诉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辛酸与愤懑,而是通过“”和“”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的渲染,让读者自己感受。
(2分)8、(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答案:(一)(4分)7、(1)“凄凉地”“弃置身”。
(每空1分,共2分)8、(2)全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忧伤中更显乐观豁达的情怀。
(意近即可,2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阅读下面宋词,完成7—8题。
(5分)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天上宫阙如此美好,但作者毕竟更热爱人间生活。
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思转向人世情怀的过渡?答: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说说你对这个名句的理解。
(3分)答:答案:(一)(5 分)7.(2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8.(3分)月亮(1分)唯愿兄弟(亲人)彼此珍重,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言之有理即可)(2分)《行路难》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7——9题。
(5 分)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7.诗中哪些典型的动作细节,揭示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内心情感?(3分)答:8.诗中采用“”和“”(限填四字)两个典故表达希望再次得到皇帝的任用。
初三语文古诗三首练习题

初三语文古诗三首练习题(正文开始)题目一:《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题目二:《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题目三:《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以上是三首经典的古诗,分别是《登鹳雀楼》、《静夜思》和《望庐山瀑布》。
这三首诗语言优美,内涵深远,正是我们初三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首先,我们来品读《登鹳雀楼》。
这首诗描绘了壮美的自然景色和人们远大的志向。
诗人通过描述白日西斜,黄河入海的景象,表达登高远望的愿望。
诗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意味着不满足现状,追求更高更远的境界。
《登鹳雀楼》通过景物烘托人的情感,启示读者们要有追求进步的精神。
接下来是《静夜思》。
这首诗以质朴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明月的光芒洒满了床前,让人产生了对故乡的无尽思念。
《静夜思》表达了每一个远离故乡的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引起读者共鸣。
最后一首是《望庐山瀑布》。
这首诗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瀑布从三千尺高空直接垂落下来,宛如银河从天而降。
这首诗语言诗意并茂,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庐山瀑布壮丽景色的钦佩之情。
通过学习古诗,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卓越的艺术成就,还可以培养自己的情感和表达能力。
在初三语文学习中,古诗的学习能够帮助我们提高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并且能够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
除了学习古诗本身,我们还可以通过写作来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
可以尝试模仿古诗的形式和风格写一些自己的作品,锻炼自己的创作能力。
写作可以是描述景色、表达思想或者抒发情感,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在初三这个阶段,我们应该积极参与语文学习,从古诗的学习中汲取营养,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古诗无论是在考试还是在实际生活中都有重要的作用,它是我们文化传统的精华,也是我们情感世界的表达方式。
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们才能真正领略古诗的魅力,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
初三古诗必考30篇练习题

初三古诗必考30篇练习题1. 题目:《登鹳雀楼》是唐代文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描写壮丽景色的古诗,请你仿写这首诗,用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来描绘一座山峰。
2. 题目:《春晓》是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以春天为题材的古诗,请你仿写这首诗,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个美丽的夏日早晨。
3. 题目:请分析杜牧写的《秋夜将晓》这首古诗,解读其中的意象和情感。
4. 题目:《登高》是杜甫创作的一首咏史长诗,请你阅读此诗,分析其中的历史背景和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5. 题目:《赋得古原草送别》是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请你翻译这首古诗,并解读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6. 题目:请你选择一位唐代诗人的作品,分析其诗风和主题,解读其艺术表现手法。
7. 题目:请你简要介绍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包括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和诗人。
8. 题目:请你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首唐代诗,分析其中的感情表达和行文技巧。
9. 题目:请你选择一首唐代七言绝句,通过解读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解释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10. 题目:请你分析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和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两首古诗的异同之处,并谈谈你对两位诗人的评价。
11. 题目:请你仿写一首唐诗,以表达对名人墓志铭的赞扬和思考。
12. 题目:请你阅读《春夜喜雨》这首唐代诗,分析其中的写景手法和对自然的表达。
13. 题目:请你分析《寻隐者不遇》这首王之涣的诗,解读诗人对人生追求和现实的思考。
14. 题目:请你仿写一首以冬天为题材的古诗,用你自己的词汇和想象力来描绘冬季的美丽和寂静。
15. 题目:请你选择一位唐代女诗人的作品,分析其诗歌中对女性地位和情感的表达方式。
16. 题目:请你仿写一首关于友情的古诗,以表达对友谊的珍视和思考。
17. 题目:请你选择一位唐代诗人的作品,分析其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主题的方式。
18. 题目:请你阅读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杜牧的《秋夜将晓》两首诗,比较两位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方式和情感印象。
中考语文九年级语文下册9首古诗词赏析练习(含答案)

中考语文九年级语文下册9首古诗词赏析练习(含答案)(一)渔家傲作者:范仲淹 (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
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
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1.首句中的“异”字统领了上阕景物。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理?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3.《渔家傲·秋思》的作者是北宋(朝代)的范仲淹(人名),其中“渔家傲”是词牌名,“秋思”是题目。
4.本词上阕描写边塞荒凉的秋景,下阕抒情。
全词写景和抒情完美结合,表现出一种苍凉悲壮的艺术风格。
5.结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互文手法,.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为国建功的情怀。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D.“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7.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完整版)九年级上、下册课内古诗词鉴赏题

九年级上、下册诗词鉴赏题荟萃1.阅读范仲淹《渔家傲》,按要求回答问题。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项是: (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土们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3) 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
词的上阕写,下阕写,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4)“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以描述。
(5)解释下面的词语。
衡阳雁去:燕然未勒:(6)点明秋天边塞风景大变的一个词(7)“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由此可以联想到王维《使至塞上》的什么诗句?(8)词作暗含对比,请举例说明。
(9)点明本词主旨的句子是范仲淹《渔家傲》答案:(1)D (2)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言之成理即可)(3)边塞秋色思乡之情(4)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5)大雁向衡阳的方向飞去指没有建立破敌的大功(6)异(7)描绘出了边塞荒凉而又壮阔的景象。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8)词作将大雁南归“无留意”与戍边将士们不能不留下来进行对比,为下文写将土们戍边凄苦埋下了伏笔,大雁都知道回家,人何尝不想回(9)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2.读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各题。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的豪情壮志。
[必刷题]2024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阅读专项专题训练(含答案)
![[必刷题]2024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阅读专项专题训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7db110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44.png)
[必刷题]2024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阅读专项专题训练(含答案)试题部分一、选择题:1. 以下哪位诗人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A. 杜甫B. 白居易C. 王之涣D. 李商隐2. 《出师表》中,诸葛亮自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这里的“布衣”指的是什么?()A. 官员B. 平民C. 将军D. 皇帝3. 以下哪首诗是王维创作的?()A. 《登鹳雀楼》B. 《鸟鸣涧》C. 《夜泊牛渚怀古》D. 《凉州词》4.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的作者是谁?()A. 苏轼B. 辛弃疾C. 李清照D. 晏殊5. 《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描绘了哪种自然现象?()A. 潮汐B. 草木荣枯C. 雨雪D. 风云变幻6. 以下哪个成语出自《史记》?()A. 破釜沉舟B. 画龙点睛C. 亡羊补牢D. 指鹿为马7. 《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字,是什么意思?()A. 说话B. 高兴C. 讲解D. 说服8. 《离骚》是哪位诗人的代表作?()A. 屈原B. 宋玉C. 嵇康D. 陶渊明9. 以下哪个诗句出自《诗经》?()A.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B.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C.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D.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10.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大闹天宫发生在哪个章节?()A. 第一回B. 第七回C. 第十四回D. 第二十一回二、判断题:1. 《庐山谣》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
()2.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出家为僧。
()3. 《师说》是韩愈倡导古文运动的代表作。
()4. 《满江红》是岳飞表达抗金救国壮志的词作。
()三、填空题:1. 《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水光潋滟晴方好”的下一句是“______”。
2. 《泊船瓜洲》中“京口瓜洲一水间”的下一句是“______”。
3. 《己亥杂诗》中“我劝天公重抖擞”的下一句是“______”。
4. 《登飞来峰》中“飞来山上千寻塔”的下一句是“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阅读练习
对这十首古诗词的要求是:
1.理解词义和句意。
2.划分朗读节奏。
3.欣赏词语和句子。
4.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5.体会诗词的语言和写法。
十首古诗词典型试题:
(1)《望岳》
1.用“∕”划出下面的诗词的朗读节奏。
(每句只能划分两次)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解释下面句中加着重号词的意思。
①决眦入归鸟眦:②一览众山小小:
3.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
全诗紧扣题目中的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4.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作赏析
5.选出对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此句写近望所见,未了,有绵绵不尽之意。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秀美,是虚写,下句写泰山的高大,是实写。
C、"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富有哲理,表达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2)《钱塘湖春行》
1.这首诗以_________为线索,描写了西湖________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________的感情。
第______句和第______句是颔联,______联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2.用“∕”划出下面诗词的朗读节奏。
(每句只能划分三次)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3.解释下面句中加着重号词的意思。
①几处早莺争暖树暖树:
②最爱湖东行不足不足:
4.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任选两个),并加以品析。
5.这首诗的第二联和第三联分别从怎样的角度描写钱塘湖初春景色?
6.概括这首诗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