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题附答案

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题附答案

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题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鲁公治①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

”公遂止。

或曰:“土可垒山。

”公善之,欲行。

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②耶?”公复止。

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

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公犹夷③不能决,事又寝④。

(节选自《新百喻经》)(注)①治:修建。

②颠踬:被东西绊倒。

③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

④寝:停止。

(1)解释文中划线词的含义。

①欲凿池欲:②或曰或:(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3)请结合鲁公治园的行为表现,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溥与“七录斋①”明人张溥,名高一时,其幼即嗜学,所读书必手钞②。

钞已朗读一过③即焚之。

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④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

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⑤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选自《明史·张溥传》,有删改)注释:①斋:书房。

②钞:同“抄”,抄写。

③一过:一遍。

④管:笔管。

⑤索:讨取,要。

(1)根据要求用文中词句概括填空。

从文中张溥抄书时,“________”和“手皲沃汤”的细节可以看出张溥抄书时的艰辛。

从面对四方征索时,张溥“文不起草”和“________”,表现他的“名高一时”。

(2)从选文看,张溥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3.文言文阅读(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质量检测试卷附答案

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质量检测试卷附答案

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质量检测试卷附答案一、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徐文长传徐渭,宇文长,为山阴诸生,声名籍甚、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目①,然数奇②,屡试辄蹶③,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

是时,公督数边兵,威镇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

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表上,永陵喜。

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

然竟不偶④。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蘖⑤”,恣情山水。

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

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模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之流亚也。

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怒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

张太史元汴力解,乃得出。

既出,倔强如初。

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

显者至门,皆拒不纳。

当道官至,求一字不可得。

晚岁诗文益奇,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选自袁宏道《徐文长传》,有删减)(注释)①国士之目:一国之中杰出的人才。

②数奇jī:命运坎坷、遭遇不顺。

③蹶:失败。

④偶:遇;遇合。

⑤曲蘖niè:酒母,酿酒的发酵物,后遂以之代酒。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画线字的意思。

①奇其才________②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________③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________④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________(2)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横线句子的意思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

(4)“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袁宏道用一“奇”字道尽文长一生,请结合全文,谈谈徐文长的“奇”。

初三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卷附答案

初三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卷附答案

初三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卷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鲁公治①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

”公遂止。

或曰:“土可垒山。

”公善之,欲行。

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②耶?”公复止。

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

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公犹夷③不能决,事又寝④。

(节选自《新百喻经》)(注)①治:修建。

②颠踬:被东西绊倒。

③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

④寝:停止。

(1)解释文中划线词的含义。

①欲凿池欲:②或曰或:(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3)请结合鲁公治园的行为表现,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伯中幼警敏嗜学,不以食息废,口不绝吟讽,精思妙契①,至忘寒暑。

幼时,大父②庄山藏书万卷,窃读殆遍,大父久而方觉已,甚奇之。

受学于季大父主静公。

公善诱导,居尝举所见宋儒诸老,宿德仪型③,嘉言善行④,令人竦然⑤。

伯中益自刻苦。

父万安公,清旷不仕,家仅给无余。

独处一室,隘甚,人不能堪。

晨起供洒扫,园疏厨灶之下,书册不离手。

箪瓢饮,炊菽数边⑥,且啖且读,未尝知味。

天文、地理、兵刑、历律,靡不精究。

(注释)①精思妙契:精心思考,神妙契合。

②大父:祖父。

下文“季大父”即叔祖父。

③宿德仪型:以年老有德者做典范。

④嘉言善行: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

⑤竦然:恭敬的样子。

⑥箪瓢饮,炊菽数边:吃一算饭,喝一瓢水,只以一些菽豆为食。

这里都是指清苦的生活。

(1)下列对文中“大父久而方觉已”一句的分析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句中的“已”是句末语气词,在句中无实意。

B.句中的“而”,是连词,表顺承,相当于就,才。

C.句中的“觉”应读“jué”,与“觉悟”的“觉”意思相同。

D.这句话应翻译为“祖父过了很久才发觉”。

(2)仔细阅读选文,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选文中伯中最终能学有所成的具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024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卷及答案(各版本)

2024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卷及答案(各版本)

2024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卷及答案(各版本)(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计20分)1. 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蹑(niè)手蹑(niè)脚B. 纤(xiān)维C. 沮(jǔ)丧D. 轻蔑(miè)2. 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 融汇贯通B. 颠扑不破C. 咄咄逼人D. 振聋发聩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由于他平时勤奋好学,因此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C.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友谊更加深厚。

D. 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4.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萎靡不振(wěi)B. 草长莺飞(zhǎng)C. 汗流浃背(jiā)D. 风驰电掣(chè)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性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他喜欢看小说。

(小说:名词)B. 这本书很有趣。

(有趣:形容词)C. 他把书放在桌子上。

(放在:动词)D. 这里的风景真美。

(这里:副词)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性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他喜欢看小说。

(小说:名词)B. 这本书很有趣。

(有趣:形容词)C. 他把书放在桌子上。

(放在:动词)D. 这里的风景真美。

(这里:副词)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性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他喜欢看小说。

(小说:名词)B. 这本书很有趣。

(有趣:形容词)C. 他把书放在桌子上。

(放在:动词)D. 这里的风景真美。

(这里:副词)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性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他喜欢看小说。

(小说:名词)B. 这本书很有趣。

(有趣:形容词)C. 他把书放在桌子上。

(放在:动词)D. 这里的风景真美。

(这里:副词)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性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他喜欢看小说。

(小说:名词)B. 这本书很有趣。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古诗词、文言文阅读(包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古诗词、文言文阅读(包含答案)

期末专项复习—古诗词、文言文阅读一、古诗阅读(30分)(一)(6分)拟行路难(其六)[南朝]鲍照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本诗在思想感情上与李白的《行路难》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6分)得乐天书[唐]元稹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

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释】元稹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三月贬谪通州(今四川达州),当年八月,挚友乐天也从长安贬谪江州(今江西九江);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洛阳,同时乐天罢苏州刺史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

元稹得乐天来信和刘禹锡获乐天赠诗各有什么情感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6分)画堂春?寄子由①[宋]苏轼柳花飞处麦摇波,晚湖②净鉴新磨。

【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卷附答案解析

【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卷附答案解析

【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卷(满分:116分考试时间:45分钟)一、岳阳楼记(46分)1.请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3分)(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2)若夫淫雨霏霏(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4分)(1)谪.守巴陵郡谪:(2)增其旧制.制:(3)予观夫巴陵胜.状胜:(4)横无际涯..际涯:(5)朝晖.夕阴晖:(6)南极.潇湘极:(7)迁.客骚人迁:(8)连月不开.开:(9)日星隐曜.曜:(10)樯倾.楫摧.倾:摧:(11)薄暮冥冥..怀乡去:国:..冥冥:(12)去国(13)至若春和景.明景:(14)沙鸥翔集.集:(15)锦鳞.游泳鳞:(16)岸芷汀.兰汀:(17)长烟一.空一:(18)宠.辱偕.忘宠:偕:(19)把.酒临风把:(20)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21)或.异二者之为或: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4分)(1)百废具兴“”同“”,(2)属予作文以记之“”同“”,4.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

(5分)(1)微.斯人古义:今义:(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古义:今义:(3)越.明年古义:今义:(4)增其旧制.古义:今义:(5)是进亦忧,退.亦忧古义:今义: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微斯人,吾谁与归?二、醉翁亭记(45分)1.请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4分)(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4)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4分)(1)蔚然..而深秀者蔚然:(2)醉翁之意.不在酒意:(3)日出而林霏.开霏:(4)云归而岩穴暝.暝:(5)野芳.发而幽香芳:(6)伛偻..提携伛偻:(7)泉香而酒洌.洌:(8)山肴野蔌.蔌:(9)杂然而前陈.者陈:(10)宴酣.之乐酣:(11)弈.者胜弈:(12)觥.筹交错觥:(13)峰回.路转回:(14)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临:3.辨析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专项复习(七) 课外文言文阅读(一)天镜园天镜园浴凫堂①,高槐深竹,樾②暗千层,坐对兰荡③,一泓漾之,水木明瑟④,鱼鸟藻荇类若乘空。

余读书其中,扑面临头,受用一绿,幽窗开卷,字俱碧鲜。

每岁春老,破塘⑤笋必道此。

轻舠飞出,牙人⑥择顶大笋一株掷水面,呼园人曰:“捞笋!”鼓枻⑦飞去。

园丁划小舟拾之,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

煮食之,无可名言,但有惭愧。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 【注释】①浴凫堂:天镜园中一个堂名。

②樾(yuè):树荫。

③兰荡:湖名。

④明瑟:明净新鲜。

⑤破塘:绍兴地名,以产笋著称。

⑥牙人:商人。

⑦枻(yì):船桨。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字俱.碧鲜俱:都(2)每岁.春老岁:年飞出轻舠:小船(3)轻舠..(4)无可名.言名:说出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A.无可名.言名.之者谁B.鱼鸟藻荇类若.乘空猛浪若.奔C.一.泓漾之而或长烟一.空D.破塘笋必道.此道.不通,度已失期(解析:A.说出/命名;B.好像;C.数字“一”/全;D.经过/道路。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

(这笋)形状像象牙,像雪一样白,像花藕一样鲜嫩,像蔗糖一样甜。

4.选文描写了哪两个生活场面?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作者在文中描写了读书堂中、仆人捞笋两个场面。

流露出作者对天镜园的喜爱,以及沉醉于美景的愉悦之情。

附参考译文:天镜园的浴凫堂,(有)高耸的槐树,茂密的竹子,树荫层层叠叠,面对着兰荡湖闲坐,(只见)一泓(湖水)微波荡漾,水清木秀,游鱼飞鸟,还有那水中的藻荇,都像是浮在空中一样。

我在里边读书,绿色满头满脑地向我扑来,在幽静的窗边打开书本,好像每个字都是碧绿新鲜的。

每年春末,(载着)破塘笋(的小船)必定经过这里。

轻舟飞出,商人就选择最大的一株笋抛掷到水面上,并向园中人叫道:“捞笋!”然后划桨飞一样离开。

园丁划着小舟把笋拾起来。

九年级语文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附答案

九年级语文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附答案

九年级语文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颜渊论御马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

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颜渊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①矣。

”定公不悦,以告左右曰:“闻君子不谮人。

君子亦谮人乎?”颜渊退,俄而厩人②以东野毕马佚闻矣。

定公躐③席而起,曰:“趣④驾召颜渊。

”颜渊至,定公曰:“乡寡人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吾子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矣’。

不识吾子何以知之。

”颜渊曰:“臣以政知之。

昔者舜工于使人,造父工于使马。

舜不穷其民,造父不极其马。

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也。

今东野毕之御,上车执辔,衔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⑤毕矣;历险致远,马力殚矣。

然犹策之不已,所以知其佚也。

”定公曰:“善,可少进乎?”颜渊曰:“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

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

诗曰:‘执辔如组⑥,两骖如舞。

’善御之谓也。

”定公曰:“寡人之过矣。

”(节选自《韩诗外传》,有删改)【注】①佚(yì):通“逸”,逃跑。

②厩(jiù)人:马棚的差役。

③躐(liè):超越。

④趣:同“促”。

⑤朝礼:指调服车马的法度。

⑥组:丝带。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昔者舜工于使人工:________②然犹策之不已策:________(2)下列划线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定公不悦,以告左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定公躐席而起/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C.不识吾子何以知之/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D.舜不穷其民/安陵君其许寡人(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颜渊退,俄而厩人以东野毕马佚闻矣。

②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

(4)这篇文章说明了怎样的道理?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18分)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5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乙)与善人居,如入芝兰①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②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③之肆④,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⑤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乙文注释:①芝兰:一种香草。

②化:同化。

③鲍鱼:咸鱼。

④肆:店铺。

⑤丹:丹砂,矿物名,红色。

完成下列1—5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是以:2.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 .所欲有甚于生者 游于是乎始B .即与之化矣春冬之时C .久而不闻其臭 妇拍而鸣之D .亦我所欲也?亦与之化矣3.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贤者勿丧耳。

②、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4.人生经常面临各种选择,关键看你怎样取舍。

请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式,用现代汉语另写一个句子,表明你的取舍观。

(4分)5.请分别说出两文的主要观点,并指出其共同的论证方法。

(3分)甲文的观点:乙文的观点:共同的论证方法: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0分)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故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完成下列1—5题1、选出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A.于:困于心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B.其:苦其心志帝感其诚C.者:出则无故国外患者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D.之:舜发于畎亩之中孔子云:“何陋之有”2、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3分)A.将: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上使外将兵B.间:傅说举于版筑之间?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C.敌:出则无故国外患者恐前后受其敌D.发:征于色,发于声? 野芳发而幽香3、翻译:(4分)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故国外患者,国恒亡。

4、简答(4分)①文中强调人才的主观因素是:。

②文中表明全文主旨的一句话是:。

4.文中列举的六个历史人物,他们经历上的共同点是:(3分)5.第四段为什么独立成段(3分)公输(20分)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

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公输盘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何不已乎”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何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曰:“喏。

”完成下列1—7题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4分) ①子.墨子曰( ) ②愿.借子杀之 () ③吾义固.不杀人() ④不可谓知类.()2.选出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2分)A .以:将以攻宋以牒为城B .之:宋何罪之有受地于先王而守之C .于:有余于地不足于民D .而:宋无罪而攻之知而不争3.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①夫子何命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宋何罪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原文回答:(4分)①墨子与公输盘一见面,就向他提出了怎样的请求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墨子采取什么措施让公输盘答应他的请求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墨子抓住公输盘的哪句话进行批驳从哪句话可以看出公输盘的虚伪性(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概括这几段文字的中心意思(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师表(22分)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②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依、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③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

④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完成下列1—6题1.解释加点的词。

(4分)①平明之理()②论其刑赏()③以遗陛下()④贞良死节()2.解释下面的短语。

(4分)①作奸犯科:②悉以咨之:。

3.翻译。

(4分)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 。

4.列出文中的几组反义词。

(任选三个)(3分)? 。

5.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四字短语。

(4分)①第一段作者提出了()的建议;②第二段作者作出了();③第三段作者作出了();④第四段提出了()的建议。

6.用“|”将文段分为两层,并在下边横线上说明理由。

(3分)? 。

陋室铭(20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完成下列1—7题1.解释①、②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给③、④加点的词注音。

(4分) ①有仙则名.()②谈笑有鸿儒..() ③惟.吾德馨()④无案牍之劳.形()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2分)A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3.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4分)①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②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4.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写陋室的(3分)5.概括全文内容的句子:();点明中心的两个字:( )。

(2分)6.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2分)A .“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B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

C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

D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7.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3分)《爱莲说》(25分)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给加点字注音。

(3分) 蕃.()濯.()亵.()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3分)①香远益清?益:。

②陶后鲜有闻鲜: 。

③宜乎众矣?宜:。

3、翻译:(4分)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短文以莲为写作对象,写菊、牡丹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第二段结尾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放在“莲之爱的前面,作者将它放在结尾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分)5、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牡丹---“花之富贵者“象征:菊---“花之隐逸者”象征:莲---“花之君子者”象征:;(思想感情)答:。

6、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莲“不染”“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不可亵玩”的特征所代表的可贵品质。

(3分)答:7、本文概括莲花高洁品质的句子的是:()。

全文的中心句是:()。

文中“莲”个形象给你什么启示?岳阳楼记(25分)(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日星隐耀,山岳潜行。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乙)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解释加点的词(4分)而或长烟一空或:把酒临风把: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然则何时而乐耶然则:2、选出词义、用法不同的一项()(2分)A.而:感极而悲者矣后天下之乐而乐B.若:若夫霪雨霏霏至若春和景明C.则:则有心旷神怡则有去国怀乡D.然:满目潇然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3、选出举例不当的一项()(2分)A.这两段文字多用骈句,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行”就是。

B.文中句子对仗工整,如“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就是。

C.文中有的语句相沿已成成语,如“一碧万顷”、“心旷神怡”就是。

D.文中有些句子凝练而又描写细腻,如“浮光跃金,静影沉壁”就是。

4.选出对句子赏析有误的一项()(2分)A.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前句写沙鸥飞翔停歇,后句写鱼儿畅游岁中)B.浮光跃金,静影沉壁(前句写无风时水面的月影,后句写微风时水面的月光)C.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前句写狂风声音凄厉,后句写波浪来势凶猛)D.日星隐耀,山岳潜行(前句写天空乌云密布,后句写湖面昏暗阴沉)5.指出理解有误的一项()(2分)A.霏霏、冥冥、郁郁、洋洋的意思分别是:雨雪繁密的样子、昏暗的样子、颜色翠绿的样子、意气风发的样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