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讲稿)

合集下载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俄国十月革命,这一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世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道路。

20 世纪初的俄国,正处于社会矛盾的尖锐冲突之中。

经济上,虽然俄国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工业发展,但仍然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广大农民遭受着封建地主的残酷剥削,生活困苦不堪。

政治上,沙皇专制制度腐朽黑暗,人民毫无民主权利可言。

对外,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战争的沉重负担进一步加剧了国内的危机。

在这样的背景下,俄国的工人阶级逐渐觉醒,并开始组织起来进行斗争。

1917 年 3 月(俄历 2 月),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

然而,二月革命后的临时政府并没有满足人民对于和平、土地和面包的需求,继续坚持战争政策,导致国内局势进一步恶化。

此时,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敏锐地认识到,俄国革命必须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

列宁提出了“四月提纲”,为革命指明了方向。

他指出,俄国革命应当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提出了“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1917 年 7 月,彼得格勒的工人和士兵举行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但遭到临时政府的镇压。

此后,布尔什维克党转入地下,并积极准备武装起义。

1917 年 11 月 6 日(俄历 10 月 24 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开始。

起义者迅速占领了火车站、银行、电话局等重要据点。

11 月 7 日,起义军攻占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苏维埃俄国。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它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为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解放道路,极大地鼓舞了世界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

其次,十月革命的胜利,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课件5: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课件5: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
《告工人、士兵农民书》《和平法令》《土地法令》
宣布一切权力转 归工兵代表苏维 埃
宣布退 出一战
宣布立即无偿 没收土地,把 选举了人 土地及生产工 民委员会 具分给劳动者 使用。
权利
和平
面包
政权
第四章:光明与未来——革命影响
追寻三:十月革命大家看?
——列宁1915年
●追寻一:20世纪的俄国有进行社会主义 革命的可能吗?
亚历山大二世:1855— 1881年在位。于1861年 签署了废除农奴制度的 法令。从此,俄国走上 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进入帝国主义
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垄断组织已
分布于各工业部门,在国家经济生活中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列宁
一战伤亡比例 英国16%
一战中俄国群众游行示威
法国25% 俄国30%
19世纪70年代,俄国无产阶级开始
成为一只独立的政治力量。
19世纪80年代,普列汉诺夫、列宁
等开始在俄国宣传马克思主义,俄
国出现了第一批马克思主义小组。
1903年,布尔什维克党产生,列宁
1898年3月1-3日,九 主义形成。
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共产主义革命将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革命,而将在一切 文明国家里,即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 发生。
——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
第一章:战争与革命——革命背景
“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 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名工人代表在明斯克

高中历史《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说课逐字稿

高中历史《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说课逐字稿

高中历史《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说课稿各位尊敬的考官,大家好,我是今天的3号考生。

我说课的题目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如果把设计一堂课比作完成一道精美菜肴的话,那么教材就是原材料,因此我们需要对教材有个深刻的把握和理解。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五单元第十九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围绕俄国十月革命展开,主要讲述社会主义在俄国由理想变为现实,世界上出现了新的社会制度。

十月革命不仅对俄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我国的社会发展进程也发生了极大的影响,因此本课地位十分重要。

二、说学情一切为了学生,为学生而设计教学,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因此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所面对的学生的知识储备与思维能力。

我所面对的学生是高中的学生,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学生对于历史事物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比较能力,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因此,对于他们除了仍要加强以上这些能力,更重要的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我将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和依据,根据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够分析出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能够复述十月革命的过程,以及胜利后采取的措施,理解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提析史料,获取重要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讨论十月革命的过程,提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理解十月革命的爆发,认识到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通过理解十月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

四、说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对教材以及教学目标的分析,我制定如下的教学重难点。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5、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1917年11月6日)
攻打冬宫
工人、 工人、士兵向冬宫进攻
1917年11月6日(俄历 月24日)午夜,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 年 月 日 俄历10月 日 午夜,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 彼得格勒的武装工人、士兵发动起义, 彼得格勒的武装工人、士兵发动起义,以摧枯拉朽之势推翻了临时 政府,取得了起义的胜利。 政府,取得了起义的胜利。
2、主观条件:革命力量强大 革命力量强大
(1)俄国无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无产阶级受资 无产阶级受资 本主义,封建双重压迫, 本主义,封建双重压迫,革命性很强 (2)有比较成熟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 (3)有强有力的同盟军——农民。 (4)有成熟革命理论——列宁主义和伟大的导师。
二、十月革命的过程: 1、二月革命——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出现 (1)爆发:1917年3月, 推翻了统治俄国长达300多年罗 曼诺夫王朝。爆发在俄历二 月,被称为“二月革命”。 (2)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结果:出现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出现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三、十月革命的成果:建立政权——工 兵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
1、召开: 2、内容:
3、意义:这次代表大会表明苏维埃政权在俄 国正式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 国家诞生。 4、结果:新建立的苏维埃政权不仅拥有行政 权和司法权,而且拥有立法权。这次大会后, 一批工人、农民和士兵的代表走上了各级苏 维埃的领导岗位,代表人民行使权利或监督 权利的实施。
3、7月流血事件——导火线 原因: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原因: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引起人民强烈不满。 引起人民强烈不满。7月俄军在前 线惨败。 线惨败。 影响: 影响:临时政府开始大肆搜捕和杀害布 尔什维克党人; 尔什维克党人;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 和平夺权已不可能。 束,和平夺权已不可能。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讲学稿完成稿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讲学稿完成稿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一、学习目标课标要求1、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2、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3、体会列宁等革命者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而积极探索的革命精神。

二、知识结构二月革命 四月提纲 七月事件: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和平夺权——武装起义)十月革命俄 国 十月革命的 胜 利 背 景 1917:二月革命——《四月提纲》——七月事件——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爆发) 发 生 概 况 建立 政权 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 内容 ① 通过《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正式宣布临时政府被推翻,全国政权转归苏维埃。

② 通过《和平法令》:停止战争、实现和平。

③ 通过《土地法令》: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化,分配给劳动者使用,目的是消灭封建土地制度和地主阶级。

④ 选举产生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

意义 ① 表明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正式建立 ② 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诞生根本:俄国社会的落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沙皇专制制度) 经济:俄国资本主义工业有一定发展,但仍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政治:一战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俄国成为资本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概况:1917年3月(俄历2月)、彼得格勒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结果:推翻沙皇专制(罗曼诺夫王朝);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1、 主要任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 2、 口号: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3、 斗争方式:和平夺取政权 1917年11月6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开始) 1917年11月7日,“阿芙乐尔”号炮声(攻打冬宫的信号) 1917年11月8日,冬宫被占领,接着莫斯科等城市的武装起义也相继取得胜利三、问题探究1、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结果为何超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围。

(这主要是指,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2、就十月革命而言,俄国比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更具有优越的条件,其主要表现是: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共50张PPT)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共50张PPT)

级社会主义革命转
十 月 革 命
1917 年11 月
推翻
资产
阶级
临时 政府
社会
主义 革命
建立
社会
主义 国家
变;从过程来看,
二月革命是十月革
命的开端和准备,
十月革命是二月革 命的发展和结果。
延伸探究:十月革命与巴黎公社的异同点
比较项目 相 性质 同 方式 点 背景
领导者 不 同 权力机构 点 结果
影响
材料三:1914年,俄国参加了第一次
世界大战……战争使得沙俄经济陷入 困境……国家债务……猛增……由于 军需供应不足,军事指挥失误,再加 上士兵情绪低落,俄国在战争中不断 失利……国家局势的日益恶化,激发 广大人民群众掀起了反战、反饥饿、 反沙皇专制制度的革命浪潮。
假如没有战争,俄国也许几年甚至几 十年内都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空想到科学
理论到实践
理想到现实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
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 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 历史意义。
知识结构
俄 国 ■历史条件(背景)■ 十 月 ■革命进程■ 革 命 ■历史意义■
一、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
社会主义革命应该发生在发达 的资本主义国家 ——马克思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在
哪些方面证明或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①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②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途径
③夺取中心城市是取得政权的唯一正确道路
④资本主义可以被社会主义取代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土地法令》,消灭剥削,实行土地国有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说课稿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说课稿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这一事件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中国等国家的革命和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因此,本节课在世界近现代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背景、经过和结果;理解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史料、分析图表等,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和运用史料进行论证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俄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胜利,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热爱和对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敬之情。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十月革命的性质和特点;分析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

二、说教法1、问题引导法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史料分析法运用丰富的历史资料,如文献、图片、数据等,让学生通过分析史料来理解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思维。

三、说学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初步了解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知识。

2、合作学习法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探究学习法鼓励学生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图片或播放一段相关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俄国十月革命是如何发生的?它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从而导入新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说课稿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说课稿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中的重要一课。

这一内容在世界近现代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成功地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同时,十月革命的胜利也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对世界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单元前两课分别讲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巴黎公社,而十月革命则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将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的伟大实践。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以及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艰辛与伟大。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对俄国十月革命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十月革命的背景、过程、影响等方面的认识还比较肤浅。

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对于复杂的历史事件和现象,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于新鲜事物和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充满兴趣。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背景,包括俄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一战的影响等。

(2)掌握十月革命的主要过程和重要事件,如二月革命、《四月提纲》、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等。

(3)理解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史料、分析图表等方式,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课堂辩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创举,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主义信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讲稿)
历史,我们一般理解为过去发生的事情。

比如,老师刚刚走进9班的教室,这件事已经发生了,它就变成了历史。

因此,我们常常说历史是无法改变的,因为我们永远也不能回到过去。

但是我们对于历史的叙述和解释却是可以改变的。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时候,蒋介石在我们的宣传中就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反动头子,但是现在呢,我们对于蒋介石的评价就积极了很多,甚至民间出现了很多民国粉丝。

所以,胡适先生认为,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通过对历史进行特意的剪裁,使之为政治服务。

这样一种历史是一种为尊者讳的历史。

虽然它也有它的价值,但它是背离我们历史记录的初衷。

而历史推崇的是秉笔直书,尽可能还原历史的本真。

而我们今天讲述的十月革命,恰好就是一段经过特意剪裁的历史。

它有意隐去了一些关键性的历史信息,甚至还有部分并不符合历史实际。

这也是我在备课过程中比较痛苦的地方,当我了解的越多的时候,我越发不敢去讲解这样一堂课。

今天我尝试着去讲解一个更为真实的十月革命,当然也只能是尽量真实。

而真实讲述的价值在于,当你更真实地了解十月革命,你才会更加理解苏联这样一个国家,更加明白为什么马克思主义会遭到非议。

所以我把这堂课的副标题定为,以求真为诉求的一堂历史课。

下面我们开始学习。

说到十月革命,我们就必须从十月革命前的俄罗斯帝国说起。

这是1866年的俄罗斯国家版图。

而在1867年,俄国将最东部的阿拉斯加以720万美元卖给了美国。

俄国是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国土面积占整个世界面积的六分之一强。

1861年,俄国进行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

大量劳动力获得解放,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但是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俄国远远落后。

1905年,在日俄战争中,拥有广袤领土的俄国连日本都打不赢,我们可以看出俄国它本身的虚弱。

俄国已经成为了帝国主义链条上最为薄弱的环节。

这里的帝国主义实际上是列宁提出的一个概念,列宁认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它是垄断的、寄生的、腐朽的。

帝国主义阶段过后,就是社会主义社会了。

所以在列宁看来,帝国主义阶段是一段矛盾的多发期。

俄国作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为薄弱的环节,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经济上,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社会生活方面,劳动人民生活困苦,各种矛盾十分尖锐。

又因为俄国加入一战,战争的巨大消耗和战争形式的恶化激化了本来就十分尖锐的社会矛盾,不仅仅是下层民众、包括资产阶级、军队士兵都对沙皇十分不满,革命一触即发。

在1917年3月,也就是俄历2月,工人和士兵一起推翻了统治沙皇制度,二月革命胜利。

二月革命的胜利,要归功于工人的反抗和军队的倒戈。

军队倒戈也说明当时的沙皇俄国确实不得人心。

二月革命胜利以后,出现了两个政权并立的情况。

一个是叫工兵代表苏维埃,苏维埃在俄语中就是会议的意思。

所以我们翻译过来,就是工兵代表所组成的一个政权组织。

显然,这样一个组织是一个无产阶级性质的组织。

另一个书上称之为临时政府,主要由资产阶级组成,是资产阶级性质的。

而在这样两个政府中,工兵代表苏维埃占据着优势地位。

因为当时的工兵代表苏维埃是支持临时政府的,所以临时政府握有实际权力。

关于工农代表苏维埃,它主要由两个左翼政党组成。

分别是社会革命党和社会民主党。

其中在社会民主党中,又分为孟什维克和布尔
什维克。

布尔什维克在俄语中即为多数的意思,孟什维克是少数的意思。

但实际上,当时的孟什维克才是真正的多数。

而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其实是少数派。

就是这样一个少数派在列宁的带领下居然最终获得了政权,确实要佩服列宁的政治天才。

而临时政府获得的苏维埃的支持,就是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派主流的支持。

当时整个俄国社会的迫切要求有三,一个是土地,一个是和平,还有一个就是召开立宪会议,来决定国家的前途。

通过诉诸于民意,使国家政治生活走上民主化进程。

因为之前,不管是苏维埃还是临时政府,他们的成立都没有经过民意,而是基于当时的特殊情况建立的。

在1917年4月,长期流亡国外的列宁回到彼得格勒。

他提出了著名的“四月提纲”,要求不给临时政府任何权力,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之后发生了七月事件和十月革命。

七月革命后,书上说,由于临时政府的血腥镇压,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

其实并非如此,七月事件后,临时政府进行了改组,大量的社会主义者进入临时政府。

二月革命之后,俄国历史的发展就是社会主义力量不断壮大的历史。

这里的社会主义不仅仅包括列宁的布尔什维克,也包括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

但是列宁还是决定在1917年俄历十月发动武装起义,通过武力夺取了政权。

整个夺权的过程非常顺利,实际上它更像一场政变。

在推翻了临时政府之后,布尔什维克马上组织召开苏维埃代表大会。

会议的主要内容如下。

布尔什维克输掉了这次选举,而且输得很惨。

其惨况还不在于得票少,而在于这是在它当权的情况下组织的选举。

它没有理由、而且的确也并未指责这次大选有甚么舞弊、贿选一类的污点。

列宁最终选择了通过武力的方式解散了立宪议会。

布尔什维克控制的苏维埃仍掌握国家权力。

列宁用武力解散议会的方式激起了其他党派的强烈不满,尤其是其他的社会主义政党。

俄国爆发内战,经过4年的战争,布尔什维克领导的红军最终击败对手,完全掌握了对国家的控制。

在俄国二月革命之后,社会主义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逐步占据着主导地位。

由于俄国自身发展的原因,各种矛盾激化,使得社会主义这样一种比较激进的政治主张有了生存的土壤。

俄国最终由一个社会主义政党或者一个社会主义政治同盟进行执政,应该是一件必然的事情。

从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整个发展的方向都是召开立宪会议,通过诉诸民意,使国家走上正轨。

这一点,列宁所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开始也不反对。

而在布尔什维克输掉选举之后,整个国家的发展方向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布尔什维克通过“一月剧变”这样一种武力方式,排除了其他党派参与政治的资格,选择独自掌握国家权力。

十月革命的胜利确实是社会主义的胜利,列宁所领导的布尔什维克也是马克思主义信徒。

这一点我们并不否认。

并且布尔什维克也是想追求一个体现社会公正和平等的社会制度。

但是,确切的说,十月革命不仅仅是社会主义的胜利,更是布尔什维克的胜利,是列宁主义的胜利。

而不是其他社会主义政党的胜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