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寒I区(B)居住建筑节能表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一、建筑 of 外墙及其绝热表皮
1. 根据建筑物的节能需求,采用有效厚度的外墙隔热表皮结构,使建筑物在最大限
度地减轻能耗。
2. 采用节能材料,产品选择应力求节能,使其符合保温、保湿、节能和可持续发展
的要求。
3. 在设计时考虑到面积的关系,确定建筑表皮外墙的有效厚度,以实现最佳的热网
节能效果。
二、建筑外饰材料
1. 采用严寒特性的绝缘材料,提高建筑的保温保湿能力。
2. 采用增热型节能材料,缩短建筑外墙的降温时间,节省能源。
3. 采用低反射镜面玻璃或高反射玻璃,减少建筑外墙平均太阳辐射传热吸收量。
三、室内建筑节能设计
1. 选用更多的隔断和暖气机,使室内的热量损失得到有效的控制,有效降低能耗。
2. 加强通风设计,采取空气交流设计要求,提高室内室外空气温差,减少室内热量
传播,减少能耗。
3. 将节能建材应用到建筑结构,以减少室内热量流失,节约能源。
四、建筑节能工程实施及管理
1.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时,要确保节能施工质量,及时处理施工现场问题。
2. 严格检查建筑节能材料和构件,保证施工质量。
3. 开展实时的采暖系统监控和管理,加强热源供应的实时监控与管理,提高节能率。
五、可持续性
1. 在建筑节能设计过程中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提高节能系统的效能,减少
能源的浪费。
2. 统筹利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地热系统,可再生能源等新能源系统,实现环境友好
建筑节能设计。
3. 注重室内节能管理,以提高建筑热管理有效性,增强节能效果。
严寒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严寒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1. 引言:寒冷的挑战与节能的意义哎呀,到了冬天,那种冷得直咬牙的感觉,大家是不是都熟悉呢?尤其是在那些严寒地区,像北方的雪原或者高山上的小镇,真是把人冻得连棉被都想变成床上的小屋了。
对这些地方的人来说,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可真是件大事。
想象一下,你在家里冻得直打哆嗦,手脚都冰凉,房子里还要暖,能行吗?所以,节能设计不仅仅是为了省钱,更是为了让大家在家里感受到温暖的怀抱。
2. 建筑设计的“暖”招2.1 保温隔热,做个“小暖炉”大家知道吗,保温隔热这两招,就像是为房子穿上了一层厚厚的毛衣。
在严寒的地区,这两者的重要性就像在寒冷的冬天穿羽绒服一样。
首先,我们要关注墙体的保温。
建筑外墙使用厚厚的保温材料,像是聚苯板或者岩棉板,可以有效地防止寒风从墙外钻进来,甚至连墙里的温度也能保持得更稳。
说白了,就是让屋子像个大暖炉,把外面的冷风隔绝在外面,屋子里自然就暖了。
2.2 窗户也要“上岗”,做个好帮手窗户的选择也不能马虎,像是选择双层中空玻璃,这样的窗户能有效阻止热量的流失。
其实,双层玻璃就像给窗户加了一层隐形的保温层,外面的寒风要想侵入进来,那可真不容易。
还有,窗户的密封条一定要严密,不然那冷风从缝隙里跑进来,你的暖气费就白花了。
窗户的质量和设计真的是影响居住舒适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3. 能源利用的聪明“妙招”3.1 太阳能的“小聪明”太阳能这玩意儿在寒冷地区可是个大救星。
太阳能热水器就像个“太阳的小马仔”,白天通过太阳的能量加热水,到了晚上,你可就有热水用了。
虽然寒冷地区的日照时间短,但是高效的太阳能系统也能帮你解决不少暖水的问题。
还有,太阳能墙面加热系统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这种系统可以利用太阳的热量给房间供暖,让你在冬天里也能感受到阳光的温暖。
3.2 地热供暖,暖暖的“土豪配置”地热供暖在寒冷地区可是个让人感动的好东西。
这种供暖方式就像是把房子的地面变成了一个大热水袋。
地热系统通过地下管道把温暖均匀地分布在地面上,脚下的温度暖洋洋的,不仅舒适,而且还能有效地节约能源。
xjj001-2021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xjj001-2021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
节能设计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XJJ001-2021是我国2021年发布的一项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该标准主要适用于严寒和寒冷地区(包括严寒地区和寒冷地区)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
标准中可能涉及以下内容:
1.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原则和要求。
2. 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要求,包括墙体、屋顶、门窗等。
3. 建筑采暖、通风、空调等系统的节能设计要求。
4. 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和节能技术应用的要求。
5. 建筑节能设计评价方法和标准。
该标准旨在提高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节能性能,降低建筑能耗,促进我国建筑节能事业发展。
在实际工程中,设计人员需要参照该标准进行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与室内热环境设计指标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与室内热环境设计指标在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节能与室内热环境设计指标显得格外重要。
本文将从节能和热环境设计两个方面,为您全面评估和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一、节能设计指标1. 寒冷地区的特点在寒冷地区,低温和大风是常见的气候特点,因此建筑需要更多的热能来保持温暖。
而且寒冷地区的气候条件对建筑的隔热性能和空气密封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节能设计原则在寒冷地区的居住建筑中,提高保温性能、采用地源热泵、使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采用智能家居系统等是常见的节能设计原则。
3. 室内采光与通风设计在节能设计中,室内采光和通风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寒冷地区,建筑需要更多的采光来增加室内的温暖感,而通风系统也需要合理设计,以保证室内空气的新鲜和流通。
4. 热量损失控制在寒冷地区建筑中,热量损失是常见的问题。
需要采用节能材料进行保温,并采取合理的隔热措施,以减少热量的损失。
二、室内热环境设计指标1. 室内热舒适性在寒冷地区,室内热舒适性是非常重要的。
室内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需要得到合理的控制,以保证居民的舒适度。
2. 采暖系统设计在寒冷地区,采暖系统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采用合理的供暖方式、合适的供暖设备以及科学的供暖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室内的热舒适度。
3. 冬季暖阳的利用在寒冷地区的建筑设计中,需要充分利用冬季的暖阳。
合理设计建筑外观和布局,以便更好地接受和利用冬季阳光,从而提高室内的温暖度。
4. 室内热环境与节能的平衡在设计寒冷地区的建筑室内热环境时,需要考虑节能与舒适度的平衡。
既要保证室内的热舒适性,又要尽可能减少能源的消耗,实现节能的目标。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在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节能与室内热环境设计指标方面,我认为需要综合考虑建筑材料、建筑结构、供暖设备和室内装饰等方面的因素。
只有在全面考虑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实现节能和热环境的设计目标。
四、总结与回顾在寒冷地区的建筑设计中,节能与室内热环境设计指标是非常重要的。
严寒、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esign Standard for Energy Efficiency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in Sever Cold and Cold ZonesJGJ 26–2010(征求意见稿)目次1 总则…………………………………………………………………………….…………….………2 术语……………………………………………………………………………………….………. …3室内热环境计算参数………………………………………………. ……….……..……4建筑与建筑热工设计…………………………………………………………….. ……….………….4.1一般规定…………………………………………………………….……………………..……..4.2围护结构热工设计……………………………………………………….………………..……..4.3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 5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节能设计……………………………………………………. ……….……5.1一般规定…………………………………………………………………………. ……….…….5.2热源、热力站及热力网…………….………………………………………….….5.3采暖系统…………………………………………………….………………………………..5.4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 附录A主要城市的气候区属、气象参数、能耗限值……….……. 附录B 平均传热系数和热桥线性传热系数计算方法………………. ……….……………………附录C 地面传热系数计算……………………….………………………….……附录D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ε值和封闭阳台温差修正系数ζ……………………….……附录E建筑遮阳系数的简化计算……………………….………………………….……附录F 关于面积和体积的计算…………………………………………………….…………………附录G 采暖管道最小保温层厚度δmin……………………………………….……………………本标准用词说明………………………………………………………..………………….…….…….1 总则1.0.1为贯彻国家有关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改善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热环境,提高采暖和空调的能源利用效率,制定本标准。
建筑节能技术 节能规范解读

——以济南地区为例解读 陶嘉
严寒和寒冷地区气候分区:
依据不同的采暖度日数(HDD18)和空调度日数(CDD26) 范围,可将严寒和寒冷地区进一步划分成下图所示的5个 气候子区。
气候子区 严寒(A)区
分区依据
6000≤HDD18
严寒地区 (Ⅰ区)
严寒(B)区
严寒(C)区 寒冷(A)区
5000≤HDD18<6000
3800≤HDD18<5000 2000≤HDD18<3800, 2000≤HDD18<3800, CDD26≤90 CDD26>90
寒冷地区 (Ⅱ区)
寒冷(B)区
采暖度日数(HDD18) : 一年中,当某天室外日平均温度低于18℃时, 将该日平均温度与18℃的差值乘以1d,并将此乘 积累加,得到一年的采暖度日数。 空调度日数(CCD26) : 一年中,当某天室外日平均温度高于26℃ 时,将该日平均温度与26℃的差值乘以1d,并将 此乘积累加,得到一年的空调度日数。
注2:表中的窗墙面积比应按开间计算。 表中的“北”代表从北偏东小于60°至 北偏西小于60°的范围;“东、西”代 表从东或西偏北小于等于30°至偏南小 于60°的范围;“南”代表从南偏东小 于等于30°至偏西小于等于30°的范围。
4.1.4解读:
窗墙面积比既是影响建筑能耗的重要因素, 也受建筑日照、采光、自然通风等满足室内环 境要求的制约。一般普通窗户(包括阳台门的 透明部分)的保温性能比外墙差很多,而且窗 的四周与墙相交之处也容易出现热桥,窗越大, 温差传热量也越大。因此,从降低建筑能耗的 角度出发,必须合理地限制窗墙面积比。
济南地区主导 风向西南、东 北,其次是偏 东、偏北和偏 南,最少的是 西北风。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2)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保温隔热设计: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对建筑外墙、屋顶和
地板等进行隔热处理,减少热量传递和能量损失。
2. 高效采暖系统设计:选择适合严寒和寒冷地区的供暖设备,如地热采暖系统、空气源热泵系统等,提高供暖效率。
3. 采光设计:合理设计建筑的窗户和采光口,增加室内自
然光照,减少使用人工照明,节约能源。
4. 可再生能源利用:利用太阳能热水器、光伏发电等可再
生能源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5. 密闭节气设计:采用密闭隔尘门、保温门窗等措施,减
少冷气流进入室内,避免能量流失。
6. 热桥控制设计: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建筑容易出现热桥现象,需合理设计结构连接点和细部构造,减少热桥效应。
7. 室内热舒适设计:考虑建筑材料热容性和透湿性,保持
室内空气温度、湿度和空气流通的舒适性。
8. 智能节能控制系统:采用智能化的节能控制系统,实时
监测和调控建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9. 冬季自然采暖设计:利用冬季阳光进入室内的温室效应,设计冬季阳光房、挑高屋顶等结构,提高室内温度。
10. 耐寒结构和材料选择:选择耐寒性较强的建筑材料和结构,提高建筑的抗寒能力。
以上是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的一些基本标准,不同地区的具体要求可能会有所差异,还需根据当地气候
和条件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调整。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18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18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18
:一、使用节能技术。
1.严寒地区的建筑空间要尽可能采用节能技术,如低能耗设备、节能建材、节能涂料等,以减少能源的消耗。
2.使用玻璃
幕墙或双层玻璃幕墙,采用低吸收率的涂料,用来降低建筑的热负荷。
3.
建筑立面要采用夹芯绝热材料,以防止采暖损失。
4.建筑内部采用室内空
调进行空气调节和温度控制,采用精密空调控制系统和空调热阀系统,可
有效地提高空调节能效果。
5.尽量选用高热效率的灯具,和节能技术如节
能灯,节能设备等,以减少能耗。
二、建筑外壳节能设计1.建筑外壳要
采用绝热材料,以保证热负荷的有效维持。
2.建筑的外壁要进行热阻渗透
系数的测量,确保满足节能要求。
3.建筑立面形式与建筑密闭性要满足节
能标准,要尽量避免直接暴露的外表面,保证低热负荷的节能。
4.采用建
筑保温技术来改善建筑保温,内外墙体可以采用聚苯板或者填充矿渣来增
加保温技术。
5.建筑外壳要尽量采用反射性和绝热性较好的材料,以减少
热量的损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23.8 #DIV/0!
设计单位: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 第 1 页,共 1 页
(本表编制依据-《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21/T1476-2006)
(不计冷楼梯)
接触室外空气地板 不采暖地下室上部地板 S
2 K) ### K f [W/(m · ]
###
冷地下室上部地板
2 K) 100 K f [W/(m · ]
q H·T =
围护结构传热量指标
(ti-te)
( S e i· i· i ) / A0 K F x #DIV/0! / 2007年
q H·T
设计号: 项 目: 项 目 面 积 计 算 公 式 (m2)
严寒Ⅰ(B)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热工计算表 ei
0.98 0.64 0.81 0.80 0.90 0.39 0.69 0.67 0.83 0.39 0.69 0.67 0.83 0.78 0.89 0.87 0.94 0.60 0.60 南 0.85 0.92 0.93 0.96 1.00 1.00 0.94 0.60 东 西 北 周边 中间 Ki
### 建 筑 体 积 面积1
S = F0 / V0 = 南向 #DIV/0! ≤ #DIV/0!
体形系数限值: #DIV/0! ≤ #DIV/0!
S ≤ 0.55
(限值=0.15)
窗墙面积比 ###
窗传热系数限值
(限值=0.05)
#DIV/0! ≤ #DIV/0! 0.91
确定外墙平均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 空气渗透耗热 量指标 q
0.0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 1.00 1.00 1.00 1.00 1.50 0.00 0.00 0.00 0.00 0.00 0.35 0.35 0.00 0.00 0.00
0.500
0.050
0.036
0.070
0.930
0.810
0.061
K 0.00 0.00
K w [W/(m2· ] K) ### 外 墙(一) 外 墙(二) 楼梯间隔墙 ### K w [W/(m2· ] K)
接触室外空气地板
传热系数限值: K w ≤ 0.40
传热系数限值: K w ≤0.80 0.00 传热系数限值: K f ≤0.45 0.00 传热系数限值: K f ≤0.80 0.00 10月 01日 审核: 校对: 计算:
(限值=0.05)
Fi
(m )
2
K F e i· i· i %
建筑外表面积 周长1
周长2 + 面积2
其他 + 其他 + = 北向 =
总表面积 0.00 总体积 0.00
F 0 (m )
V 0 (m3)
建筑体形系数S
2
屋顶(不计冷楼梯间面积) 有 外窗 (包 括外 门和 阳台 门透 明部 分) 阳 台 双 层 南 东 西 北 无 阳 台 南 双 层 东 西 北 南 坡屋顶上的窗 东 西 北 南 外门和阳台门不透明 部分 东 西 北 户 门 不采暖楼梯间隔墙 外 墙 (减去外窗及冷楼梯 间外墙) 地 面
IH
q
H ≤15.2(W/m2)
=
q
q
INF
= #DIV/0! +
- 3.80= #DIV/0!
防水层 传热系数
导热系数 钢筋混凝土 火山渣砌块 粉煤灰砌块 聚苯板EPS 挤塑板XPS 干炉渣找坡 水泥砂浆 石灰砂浆
类别
厚 度 m 1.740
2
0.490
0.500
0.050
0.036
0.350
0.930
0.810
0.170
K 0.00 0.00
###
K R [W/(m · ] K) 屋 面(一) 屋 面(二)
传热系数限值: K R≤ 0.30
### ###
类别
导热系数 钢筋混凝土 火山渣砌块 粉煤灰砌块 聚苯板EPS 挤塑板XPS
聚苯颗粒砂浆
水泥砂浆 石灰砂浆
PS板
传热系数
厚 度 m 1.740
0.490
[W/(m · K)]
2
地
区: 西 丰 高度1 × 高度1 × +
(限值=0.33)
建筑面积 A 0 (m2):
1 层数: 总高(m): 高度2 × + 高度2 × 东向 + #DIV/0! #DIV/0! ≤ #DIV/0! 面积3 × 西向 周长3 × 高度3 + 高度3 + 面积4 周长4
层高(m): 顶层(m): 高度4 × 高度4 ×
0.0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DIV/0! 0.00
INF
(外保温取0.91;保温夹心墙取0.80;内保温取0.71)
楼梯间不采暖时 楼梯间采暖时
q q
INF INF
=2.66 Vo / A0 =
=2.88 Vo / A0 =
#DIV/0! #DIV/0!
W/m2 W/m2
内部得热指标 ###
耗热量指标q H
q q
H
I H
= 3.80
H·T +
W / m3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