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复习资料
003 科学社会主义复习资料

8.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革命取得政权的主要方式是:(A)
A暴力革命
B和平过渡
C建立政党
D建立军队
9.无产阶级运动就其内容来说是:(B)
A一国范围内的斗争
B国际性质的斗争
C独立的斗争
D长期的斗争
10.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C)
A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B开展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
C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9.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对未来社会的设想是我们今天搞社会主义的直接依据。(×)
10.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革命主要应采取和平的方式取得政权。(×)
11.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缺陷是对未来社会的设想不切实际。(√)
12.共产主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自身扬弃的结果。(√)
13.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是古典哲学和古典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Βιβλιοθήκη 科学社会主义考试复习知识要点
1.空想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一书问世。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早期(16-17世纪):莫尔、康帕内拉;中期(18世纪):摩莱里、马布利、巴贝夫;晚期(19世纪):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2.空想社会主义特别是19世纪初期圣西门、傅立叶、欧文这三大空想家的社会主义学说,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起到了重大的历史作用。他们的历史作用和积极贡献主要体现在:一是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二是对未来社会提出许多积极的主张和天才的预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有益的思想材料。
30.列宁的先革命后建设理论、从“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过渡理论、以及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理论。
科学社会主义模拟练习题
科学社会主义复习资料

-1、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贡献极其历史局限性?(1)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贡献答:第一,对资本主义的深刻批判为科学社会主义创立提供了理论准备,提供了资本主义早期发迹史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思想材料。
1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并不是一个永恒的社会形态,它注定要被理想社会所取代。
2他们认为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社会所有弊病的根源,“私有制财产是贫困的唯一根源。
”私有制无论“过去和现在都是人们所犯的无数罪行和所遭受的无数灾祸的根源。
”3他们指出,资本主义除了具有少数人剥削多数人等其他阶级社会共有的弊端外,还滋生出诸如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经济危机等新的毛病。
4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并不是它自己所宣称的“自由、平等、博爱”的乐土,而是新的压迫制度。
5他们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是以利己主义为核心的病态文化。
资本主义制度是将一些人的幸福建立在另一些人的痛苦之上。
第二,在对理想社会制度的设计中提出的积极见解和天才预测是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重要思想来源。
根据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的论述,他们认为,未来社会应该是:1在经济方面,这个社会生产力发达、财产共有、人人劳动,承平归所有社会成员享用。
2在政治方面,这个时候实行高度的民主。
3在精神文化方面,理想生活奉行健康、文明的价值观。
“每个人有最大的可能将自己的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最有益的发现与社会和大多数同胞”。
(2)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第一,没有科学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他们的历史观基本上都是唯心主义的,在这些社会主义思想家中,圣西、傅里叶、欧文具有若干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总体上看他们还是陷在历史唯心主义的泥坑中,没有彻底脱离出来,其他思想家连他们的水平都没有达到。
第二,没有找到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
再如何实现理想社会的方式、方法问题上,空想社会主义者都陷入严重的误区,他们指望通过说服、宣传、试验、示范等和平的途径,使理想社会得以建立。
科学社会主义复习资料

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一次飞跃1.第一次飞跃的基本内容:把空想社会主义变成科学社会主义。
2.第一次飞跃的时间:19世纪40年代----90年代。
3.完成飞跃的主要人物:马克思,恩格斯。
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二次飞跃:社会主义在落后国家首先建立,形成苏联模式社会主义。
1.第二次飞跃的理论突破:社会主义可以在落后国家首先建立。
2.第二次飞跃的基本内容:变理论为现实,实践上建立起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3.完成飞跃的时间:20世纪初----1936年苏联宣布基本上建成社会主义。
4.完成飞跃的主要人物:列宁、斯大林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三次飞跃:通过改革和社会发展探索各具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第三次飞跃的基本内容:各国通过改革,发展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飞跃的时间:20世纪50年代至今3.完成飞跃的主要人物:各国当时在任的主要领袖4.参与第三次飞跃的主要国家:南斯拉夫、匈牙利、苏联、中国、越南、朝鲜、古巴等古代社会主义思潮的局限性(1)以落后的小生产为基础,主张的是贫穷社会主义,因为那时产品不丰富(2)都带有复古主义色彩(3)表现为平均主义吃大锅饭(4)表现为禁欲主义,禁绝生活享受(5)带有宗教迷信色彩,在西方带有基督教思想,中国带有佛教、道教思想(6)表现为逃避现实,想入非非资本主义取代封建社会的历史进步性第一、它创造了空前巨大的生产力;第二、它开辟了世界市场;第三、它创造了文明,改变了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念;第四、它创造的政治规范被证明是颇具效果的社会管理方式而成为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第五、它使得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使得民主自由平等等成了人类社会所追求的共同理想与信念的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第六、它创造了空前灿烂的资本主义文化,促进了料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类的文化素质。
资本主义世界大量涌现的社会问题1.对劳动者生产资料的剥夺2.灭绝种族的屠杀,战争和瘟疫3.贫富分化严重4.大量的失业大军5.经济危机和政治动荡6.腐蚀性的腐朽文化7.破坏性的社会犯罪8.日益严重的恐怖袭击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一阶段-----早期的乌托邦阶段1.时间:十六、十七世纪2.主要代表人物及著作简介:*托马斯·莫尔(1478—1535)英国人《乌托邦》*托马斯·闵采尔(约1490—1525)德国人*托马斯·康帕内拉(1568—1639)意大利人《太阳城》(1)莫尔及《乌托邦》:(2)康帕内拉及《太阳城》3.《太阳城》与《乌托邦》的比较:(1)共同之处:第一、私有制已被彻底废除,生产资料公有,社会组织生产,共同劳动。
科学社会主义复习题

1、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历史性飞越”。
第一次飞跃:马克思、恩格斯把空想社会主义变成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于19世纪40年代在参加工人运动、阶级斗争实践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历史唯物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使科学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第二次飞跃: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宁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俄国实践,发展了马克思的国家与革命的学说。
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
第三次飞跃: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至多国,并进入了科学模式的探索时期。
其最明显的标志是中国改革取得初步成功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表明社会主义国家已经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探索阶段。
2、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发现使社会主义有空想变为现实:(1)唯物主义历史观或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2)唯物主义历史观指出了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
(3)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的本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客观规律。
(4)剩余价值学说指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阐明了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和历史使命。
综上所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一系列根本缺陷,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现实。
3、试述科学社会主义诞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答:19世纪40年代诞生的科学社会主义是西欧资本主义的物质生产、阶级斗争、思想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也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思想领域实行伟大变革的结果。
1、社会经济前提。
工业革命在推进资本主义实现现代化的同时也使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的矛盾愈加明显地显露出来,为科学地认识资本主义本质及发展趋势提供了可能性。
2、阶级基础。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失败,以及其他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及斗争的实践表明了无产阶级革命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3、理论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继承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以及当时形成的诸多的社会主义思潮从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复习提纲

科学社会主义复习提纲
一、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理论基石?
答案在复习资料第三页
二、如何认识马克思的思想(马克思社会主义设想和现实不一致的问题)
答案在复习资料第五页
三、怎样认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科学真理性?
答案在复习资料第六页
四、如何理解俄国从小农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新经济政策的实践)
答案在复习资料第七页
五、怎样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列宁思想)
答案是老师上课补充内容,列宁的九条思想,
六、如何认识在斯大林时代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地位的转化?
答案在复习资料第十页
七、苏联七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结论
答案在复习资料第十页
八、没有记下,欢迎大家补充
九、改革开放30年的十条经验。
答案:(此为网络搜索结果,和老师补充的内容大体一致)
1、解放思想是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首要经验
2、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
3、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
4、坚持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是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
5、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改革开放的一条卓有成效的经验
6、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是进一步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的经验
7、坚持提高效率与促进社会公平相结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改革开放得
到人民拥护、肯定的经验
8、统筹大局,自力更生,是改革开放的成熟经验
9、坚持“三个有利于”是我国改革开放成功的根本经验
10、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是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的政治经验
十、三次飞跃的认识(意义)
答案在复习资料的第十六页。
研究生专题:科学社会主义复习必备

科学社会主义复习提要2010.11导论1.科学社会主义的概念2.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第一章1.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及其局限性2.各个时期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的思想(莫尔,马布利,傅里叶,圣西门)3.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4.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两个理论基石(唯物史观——思想路线,剩余价值——理论依据)5.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6.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特征第二章1.落后国家首先进入社会主义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及局限性3.新经济政策内容4.苏联模式有哪些特点?其产生的历史根源是什么?5.列宁晚年关于社会主义的思想(社会发展阶段论,把生产力作为工作重心和主要任务)第三章1.改革的必要性2.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的基本经验3.用“合力论”分析苏联东欧巨变原因4.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及社会主义的应对措施第四章1.两次历史性飞跃2.邓小平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贡献3.科学发展观深化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哪些重大问题认识?第五章1.时代主题的转变及原因2.当代世界的核心问题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原因4.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对社会主义的特殊意义5.如何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发展总趋势终论(略)讲义要点导论1.科学社会主义的概念?科学社会主义又称科学共产主义(学术界也有称之为社会主义学)。
它是与空想社会主义以及形形色色冒牌社会主义相对立的。
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一词有几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社会制度,即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二是指运动,即为实现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社会制度而进行的实践; 三是指思想,即指导这个伟大实践、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作论证的思想体系。
科学社会主义只是就思想体系而言的。
科学社会主义,它是与空想社会主义以及形形色色冒牌社会主义相对立的。
科学社会主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是指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它同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一起,构成马克思主义完整的理论体系,并且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 广义的是指马克思主义的整体,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因科学社会主义又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合乎逻辑的继续、发展和完成,它集中地表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目的、理想和实际的政治效用。
《科学社会主义》复习题总结

《一》1.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和局限是什么?2.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原理。
4.“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6.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有何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14. 列宁“新经济政策”对今天的启示4、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转变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启示?8、新经济政策的特征?主要精神?5.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建设再认识的主要观点。
6.社会主义国家“个人崇拜”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
7.中国共产党在50年代中期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取得哪些成果。
8.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性质、目标和基本内容是什么?9.“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主张和观点。
10.苏东剧变的主要原因和教训是什么?9.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我们应从中吸取哪些教训?1.不发达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基本经验教训。
十四、试述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必然性、长期性和艰巨性。
★试述科学社会主义诞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3.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主要特征是什么?8.苏联模式的基本内容与主要特征有哪些?2.苏联模式社会主义总体评价。
3. 对苏联模式的成就、利弊分析与评价★试述苏联模式的历史成就、特点和弊病。
6、试述战后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多次错过改革机遇及其影响,同时分析苏联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如何认识苏联模式失败的根本原因和历史教训。
17、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为什么没能够全面继承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它是如何形成权力过度集中的体制的?3.评社会主义各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选择。
4.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减少空想色彩,增加现实主义精神和科学成分的过程。
5.从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看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举例说明科学社会主义具有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6.浅析苏东剧变与苏联模式的联系。
7.从邓小平“三个有利于”标准分析当代社会主义改革。
9.列宁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总结对今天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启示?《二》1、当今科学社会主义主要面临的两大挑战是什么?应如何正确应对这两大挑战?3、科学社会主义的六项基本原则是什么?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什么?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5、经济全球化的定义和标志是什么?1、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有那些宝贵的经验和应当吸取的教训?2、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4、如何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规律?5、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的新战略包括那些要点?16、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的新战略包括哪些要点?其现实和理论依据是什么?6、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当做哪些方面的工作?六、分析题试析当代世界各种社会主义思潮与流派以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基本经验和主要教训。
研究生_科学社会主义_考试笔记整理

科学社会主义复习资料简答题(共10题,考5题)1、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三次飞跃(1)第一次飞跃:马克思、恩格斯把空想社会主义变成科学社会主义。
(2)第二次飞跃:社会主义在落后的国家首先建立,形成了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
(3)第三次飞跃: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探索,建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苏联模式的弊端(1)民主范畴过于狭隘,容易产生个人专权,主要指的是斯大林的过度集中模式。
(2)经济上管的太死,总体效益较差,主要指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3)思想文化上严格控制,个人崇拜盛行,思想僵化,如斯大林就是真理。
(4)对外关系中的大胆主义和大国主义导致苏联走上霸权主义道路。
3、4 试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特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主要矛盾与任务(两个提法答案相同)A 如何形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一次: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开始第二次:1856和1857年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国权益再次受创第三次:1894甲午战争——《马关条约》标志中国两半的加深,也标志中国人的觉醒第四次: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B 主要矛盾:在这些社会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
C 主要任务:反帝反封建。
D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特点:(1)帝国主义掌控财政经济命脉,操控军事政治权利,是中国近代灾难的总根源。
(2)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产阶级的发展,但封建剥削的根基依然存在。
(传统的土地制度依然存在)共产党对中国的基层做了良好的整合才使革命胜利。
平均地权:孙中山的理想(3)代表新的生产关系的民族资本主义有某些发展,但受到外国资本的排斥打击,又受到本国封建的阻扰,始终不能成为中国的经济支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复习提纲
【复习知识点】
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
2.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关系。
列宁在1913年撰写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个三个组成部分》一文中曾经把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
其中,科学社会主义是核心,经济学与哲学是理论基石。
3. 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
4. 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三次飞跃。
第一次,马克思、恩格斯把空想社会主义变成科学社会主义;第二次,社会主义在落后国家首先建立,形成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第三次,通过改革开放探索各具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5. 学习与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世界联系中国,成就联系挫折,现实联系历史,现在联系未来。
6.
1)关于社会发展规律性的思想;
2)关于废除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制度,建立公有制为基础的新社会的思想;
3)关于劳动改造与劳动光荣的思想;
4)关于有计划地组织社会生产的思想;
5)关于人的全面发展以及用新型分工代替旧式分工的思想;
6)关于建立一个和谐完美的社会的思想;
7)关于大力发展科学,繁荣艺术,以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8)关于消灭城市与乡村、工业与农业、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的思想;
9)关于缩短工时的思想;
10)关于未来社会分配制度的设想;
11)关于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的思想;
12)关于实现理想制度的方法与途径的设想;
13)关于建立一个精干的职业革命家组织的思想;
14)关于过渡时期的思想;
15)关于实行和平外交政策的思想;
16)关于国家消亡的思想与未来社会管理的思想;
17)关于人口发展规划与人口平衡的思想;
1)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想社会里还保留着奴隶与奴隶劳动;
2)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想社会还保留着殖民地;
3)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歧视妇女,甚至主张实行公妻制;
4)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思想中包含着某种宗教神秘主义因素;
5)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公开倡导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
6)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中隐含着对社会生产劳动的偏见;
7)相当一部分空想社会主义者把社会变革的希望寄托在某一个人或者少数几个人身上;
8)某些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带有明显的政治极端主义色彩;
9)一些空想社会主义的理想社会里还保留着最高领导人的职务终身制;
1)空想社会主义忽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崇拜幸运的偶然性,宣扬天才论和英雄史观;
2)空想社会主义者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
3)空想社会主义者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谈论个实践社会主义,他们的设想便不能不是空话,他们的实践活动也不能不充满幼稚的幻想;
1)空想社会主义虽然是无法实现的空想,但它是早期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是现代无产阶级先驱者思想的理论表现;
2)空想社会主义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发展历史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的品格;
7. 列宁对俄国当时能够首先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并取得胜利的理论。
1)帝国主义之间矛盾重重,而过处于夹缝中;
2)俄国国内矛盾尖锐;
3)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软弱、动摇和叛变;
4)无产阶级的革命性强,有农民为可靠的同盟,有政党。
8. 欧洲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