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步进电动机的微机控制

合集下载

步进电动机整理综述

步进电动机整理综述

使转子齿1、3与定子磁极C、C'对齐
如此循环往复,按A B C A的顺序通电,电动机便按一
定的方向转动。
第三节 步进电动机
步进电动机运动的方向取决于控制绕组通电的顺序。而 转子转动的速度取决于控制绕组通断电的频率,变换通电状 态的频率(即电脉冲的频率)越高,转子转得越快。
若按A 则按A
B C A的顺序通电,电动机正向转动, C B A的顺序通电,电动机反向转动。
第三节 步进电动机
五、步进电动机的相关概念
1、“拍” 定子控制绕组从一种通电状态切换到另一种通电状态叫做一拍。
2、“步距角? S ” 进行通电状态切换时,转子在空间转过的角度。
3、“三相单三拍工作方式 ” 按A B C A这种方式通电。 “三相” 指定子绕组共有三相绕组 “单” 指每次通电时只有一相控制绕组导通 “三拍” 指控制绕组的通电状态经过三次切换后完成了一个循环, 第四次通电就重复第一次的情况。
这种通电方式下,步进电动机的步距角? S =30 ?
第三节 步进电动机
五、步进电动机的相关概念
4、步距角? S 与转子齿数Z R 和通电循环拍数N的关系:
?S
?
360?
ZRN
定子绕组通电一个循环,转子转过一个齿。
5、步进电动机的转速n与通电脉冲频率f的关系:
? 60 f
n?
s?
60 f
360? Z R N
如下图所示:定子有六个磁极,每个磁极上都装有控制绕组, 每两个相对的磁极组成一相。转子是四个均匀分布的齿,上面 没有绕组。
三相反应式步进电动机原理图
A相绕组通电
使转子齿1、3与定子磁极A、A'对齐
A相断电,B相绕组通电

步进电机微机控制(数字传动)

步进电机微机控制(数字传动)

因为只有P1.0-P1.2上的数据对步进电动机的通电状态 有影响,于是EPROM的输入地址和输出数据可采用如下的对 应关系(输出线低电平时,绕组通电): 输入:XXXXX000 输出:XXXX1110 通电绕组:A XXXXX001 XXXX1100 AB XXXXX010……XXXXX111 XXXX1101……XXXX0110 B …… DA
20
60 60 f n N f度 / 秒 N f 转/ 秒 转/ 秒 360 ZN
21
一、串行控制
串行控制中,微机与步进电动机的功率接口之间只要 两条控制线:一条用以发送走步脉冲串(CP),另一条用以 发送控制旋转方向的电平信号。 1.单片机串行控制的硬件
脉冲分配器的作用是将单路脉冲转换成多相循环变化 的脉冲。它有一路输入,多路输出。随着一个个脉冲的输 入,各路输出电压轮流变高和变低。 22
•其中:3脚——脉冲输入端; 4脚——方向控制:0—反转;1—正转 5、6脚——工作方式选择:00—双三(四); 01、10—单三(四) 11—六(八)拍 7脚——三/四相选择:0—三相;1—四相 10、11、12、13——输出端
9
•CH250简介 CH250专用于三相步进电功机。可通过设置引脚l、2和 14、15的电平.按双三拍、单三拍、单双六拍,以及各有正、 反转.共六种状态工作。下图是使用CH250于三相六拍状态 的接线图。
10
•L297简介 L297专用于两相或四相步进电动机。
11

译码器(即脉冲分配器):它将输入的走步时钟脉冲
(CP)、正/反转方向信号(CW/CCW)、半步/全步信号(半 步相应了单双拍)综合以后,产生合乎要求的各相通断信号。
斩波器:由比较器、触发器和振荡器组成。用于检测电

步进电机控制方法

步进电机控制方法

步进电机控制方法步进电机是一种将电信号转换为精确的机械运动的特殊电机。

由于其高精度、可控性和稳定性,步进电机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如工业自动化、医疗仪器、机器人技术等。

本文将讨论步进电机的控制方法,在这些方法中,人们可以实现对步进电机的精确控制和位置控制。

首先,我们来介绍步进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步进电机的转子由永磁体或由电磁铁组成,通常与定子上的绕组相互作用。

当绕组依次激励时,电机的转子会按照一定的角度顺序旋转。

每次激励的脉冲将使转子转动一个固定的角度,称为步长。

因此,通过正确控制脉冲信号的频率和顺序,我们可以精确地控制步进电机的运动。

步进电机的控制方法主要分为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

开环控制是最简单的一种方法,通过给步进电机提供一系列的脉冲信号来控制其转动。

这些信号的频率和脉冲宽度决定了电机的转速和位置。

开环控制方法适用于需要较低精度和较简单控制的应用,例如简单的运动控制和位置复位。

闭环控制方法则更加复杂,但也更加精确。

闭环控制通过使用编码器或其他位置传感器来监测步进电机的实际位置,并将其与期望位置进行比较。

根据比较结果,控制系统将调整脉冲信号的频率和脉冲数量,以使电机达到期望的位置和运动状态。

闭环控制方法适用于需要高精度和复杂运动控制的应用,例如精密仪器和机器人。

除了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常用的步进电机控制方法。

例如,微步控制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步进电机的分辨率。

微步控制通过将每个步进脉冲细分为更小的微步脉冲,从而将电机的角度控制能力提高到更高的级别。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更先进的控制电路和算法。

此外,还有一些高级的控制方法,如矢量控制和感应控制等。

矢量控制方法通过同时控制步进电机的多个绕组来实现更复杂的运动模式,提高电机的性能和动态响应能力。

感应控制方法则利用感应原理,通过识别转子位置和磁场变化来控制电机运动。

这些高级控制方法在某些特定的应用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但通常需要更复杂的控制算法和硬件实现。

开题报告-步进电动机的微机控制

开题报告-步进电动机的微机控制

开题报告-步进电动机的微机控制开题报告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步进电动机的微机控制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1、步进电动机概要步进电动机属于DC驱动的同步电动机,它是纯粹的数字控制电动机。

它是将电脉冲激励信号转换成相应的角位移或线位移的离散值控制电动机,这种电动机每当输入一个电脉冲就动一步,所以又称脉冲电动机。

近30年来,数字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永磁材料的迅速发展推动了步进电动机的发展,为步进电动机的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步进电动机主要用于数字控制系统中,精度高,运行可靠。

如采用位置检测和速度反馈,亦可实现闭环控制。

步进电动机已广泛地应用于数字控制系统中,如数模转换装置、数控机床、计算机外围设备、自动记录仪、钟表、和磁盘等等之中,另外在工业自动化生产线、印刷设备如打印机、绘图机等中亦有应用。

步进电动机有如下的特点:步进电动机的的角位移与输入脉冲数严格成正比,因此,当它转一转后,没有累计误差,具有良好的跟随性。

由步进电动机与驱动电路组成的开环数控系统,既非常简单、廉价,又非常可靠。

同时,它也可以与角度反馈环节组成高性能闭环数控系统。

步进电动机的动态响应很快,易于启停、正反转及变速。

速度可在相当宽的范围内平滑调节,低速下仍能保证获得大转矩,因此一般可以不用减速器而直接驱动负载。

步进电动机只能通过脉冲电源供电才能运行它不能直接使用交流电源和直流电源。

步进电动机存在震荡和失真现象,必须对控制系统和机械负载采取相应措施。

步进电动机自身噪声和振动较大,带惯性负载的能力较差。

2、步进电动机的发展过程步进电动机的机理是基于最基本的电磁铁作用、其原始模型起源于1830年至1860年间。

1870午前后开始以控制为目的的尝试、应用于氮弧灯的电极输送机构中。

这被认为是最初的步进电动机。

此后,在电话自动交换机中广泛使用了步进电动机。

不久又在缺乏交流电源的船舶和飞机等独立系统中广泛使用。

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步进电动机本体方面随着水磁材料的发展,各种实用性步进电动机应运而生,而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则推进了步进电动机在众多领域的应用。

第3章 步进电动机的控制

第3章 步进电动机的控制

现以三相步进电动机为例说明步进电动机的通电方式。 (1)三相单三拍通电方式 其通电顺序为A—B—C—A。“三相”即是三相
步进电动机,每次只有一相绕组通电,而每一个循环只有三次通电,故称为 三相单三拍运行。 单三拍通电方式每次只有一相控制绕组通电吸引转子,容易使转子在平衡位 置附近产生振荡,运行稳定性较差。另外,在切换时一相控制绕组断电而另 一相控制绕组开始通电,容易造成失步,因而实际上很少采用这种通电方式。 (2)双三拍通电方式 其通电顺序为AB—BC—CA—AB。这种通电方式由 两相同时通电,转子受到的感应力矩大,静态误差小,定位精度高。另外, 转换时始终有一相的控制绕组通电,所以工作稳定,不易失步。 (3)三相六拍通电方式 其通电顺序为A—AB—B—BC—C—CA—A。这 种通电方式是单、双相轮流通电。它具有双三拍的特点,且通电状态增加一 倍,而使步距角减少一半。三相六拍步距角为15º。这种反应式步进电动机 的步距角较大,不适合一般用途的要求。实际的步进电动机是一种小步距的 步进电动机。
若步进电动机通电的脉冲频率为ƒ(脉冲数/秒)步距角用弧度表示,则步进电
动机的转速 n=
2
b f 60 Kmz f 60 60 f
2
2
Kmz
(r/min)
(3—3)
由上式可知,步进电动机在一定脉冲频率下,电动机的相数和转子齿数越多,
转速就越低。而且相数越多,驱动电源也越复杂,成本也就越高。
步进电动机应用在机床上一般是通过减速器和丝杆螺母副带动工作台移动。 所以,步距角θ对应工作台的移动量便是工作台的最小运动单位,也称脉冲 当量δ(mm/脉冲)
• 阻尼方法,消除振荡是通过增加阻尼的方法来实现的,主要有机械阻尼法和 电子阻尼法两大类。机械阻尼法比较单一,就是在电动机轴上加阻尼器;电 子阻尼法有多种,主要有:多相励磁法、变频变压法、细分步法、反相阻尼 法等。

步进电动机系统驱动与控制策略综述

步进电动机系统驱动与控制策略综述
技术 和 微处 理 器 技 术 的飞速 发 展 , 极大 地推 动了
制方式 , 有的可构成闭环失步检测系统 , 有的则
设 计成 闭环 控 制系 统 , 步 进 电动 机 的 控制 系 统 使 达 到 了一个 新 的水平。
步进 电动机驱动与控制技术的进步, 使之在不 并
l 步进 电动机
电动机 相比 , 合式 步进 电动 机产生设 定的转 混 矩需要较少的励磁, 因为永磁体可以提供部分励
磁。 另外 , 当定 子励 磁 撤 去后 , 混合 步 进 电动 机仍 能维持转子位 置, 这与 纯 永 磁 电动 机 一样 [ 。 7 经 j 过 近七 十 年 的发 展 , 逐渐 形 成 以混合 式 与反 应 式
设和办公 自动化设备。 步进 电动机系统性能的优 劣、 运行 品质的好坏 与其 驱动 及控制策略 密不 可分。 近年来 , 随着数 字电子系统技术的飞速 发
展 , 大 地 推 动 了步 进 电动 机 技 术 的 进 步 , 制 极 控 策 略 和 控 制 电 路 的 研 究 日益 成 为 步 进 动 机 技
常用的步进电动机主要有三大类: 反应式 步
进 电动 机 ( 磁 阻 式 步 进 电机 ) 变 永磁 式 步进 电动 机 和 混 合 式 步 进 电动 机 ( 应 子 式 永 磁 步 进 电 感
的 各种驱动与控制策略, 分析 和介 绍了各种驱动与控制策
略 的优 缺点 , 展望 了步进 电动机控制策略的发展趋 势。
关键词 : 步进 电动机 驱动 与控制策略 综 述
Ab t a t Al k n so rv n o to ta e e o s r c : l i d fd ie a d c n r lsr tgisf r se p n o o r e iwe , h ism e i n r wb c s t p i g m t r a e r v e d t e r rt a d d a a k s a e a a y e , n h u u e te d n t e c n r ls h me r n lz d a d t e f t r r n s i h o to c e s o e p n o o ie fs p i gm t ri g v n. t s Ke wo ds S e p n t r Dr e a d c n r l t ae y r : t p i g mo o i n o to r t 一 v s

步进电机控制论文

步进电机控制论文

邯郸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基于单片机的步进电机控制系统设计学生xxx指导教师xxxx讲师年级2012级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二级学院xx学院邯郸学院机电学院2016年5月郑重声明本人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指导教师刘伟亮的指导下独立撰写完成的。

如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和侵权的行为,本人愿意承担由此产生的各种后果,直至法律责任,并愿意通过网络接受公众的监督。

特此郑重声明。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年月日基于单片机的步进电机控制系统设计摘要步进电动机由于用其组成的开环系统既简单、廉价,又非常可行,因此在打印机等办公自动化设备以及各种控制装置等众多领域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随着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步进电机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它广泛用于打印机、电动玩具等消费类产品以及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医疗器械等机电产品中,其在各个国民经济领域都有应用。

研究步进电机的控制系统,对提高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节约能源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步进电机是一种能将电脉冲信号转换成角位移或线位移的机电元件,步进电机控制系统主要由步进控制器,功率放大器及步进电机等组成。

采用单片机控制,用软件代替上述步进控制器,使得线路简单,成本低,可靠性大大增加。

软件编程可灵活产生不同类型步进电机励磁序列来控制各种步进电机的运行方式。

本设计是采用STC89C51单片机对步进电机的控制,通过I/O口输出的时序方波作为步进电机的控制信号,信号经过芯片ULN2003驱动步进电机。

根据不同的需要我们可以有十个不同档位速度的选择,并可以实现正反转。

为了更显人性化,我们加上了一个数码管显示,显示步进电机的运行状态。

关键词:步进电机,单片机,正反转控制,电机驱动Stepping motor control system design based on MCUGuo Chen Directed by LIU Wei LiangABSTRACTStepper motor due to the use of the composition of the open—loop system is simple, cheap, and very practical, so it is used widely in many fields of printer and other office automation equipment and various control device。

5.3 步进电机的微机控制

5.3 步进电机的微机控制
改变通电顺序可以改变步进电机的转向

3.步进电机通电模型的建立:
(1)用微型机输出接口的每一位控制一相绕组,
【例如】用 8255 控制三相步进电机时,
可用 PC.O、PC.1、PC.2 分别接至步进电机的 A、 B、 C 三相绕组。 (2)根据所选定的步进电机及控制方式,写出相 应控制方式的数学模型。
对A、B、C三相轮流通电一次也称一个周期。 三相反应步进电机转子转动一个齿距,需要三拍 操作。 步进电机每一拍就执行一次步进。

步距角: 转子齿数为N,它的齿距角θZ(2π/N), 如果步进电机运行K拍可使转子转动一个齿距, 则步进电机的步距角θS可以表示如下:
S 2 / N K
单三拍顺序供电磁场转一周期转子转动步进电机的双三拍工作方式在步进电机的步进控制中如果每次都是两相通电控制电流切换三次磁场旋转一周转子移动一个齿距位置则称双三拍工作方式
5.3 步进电机的微机控制
(Micro-Computer Control of Step Motor)
步进电机特点概述:
电脉冲信号转换成相应的角位移的特种电动机, 数字/角度转换器。
自学步进电机的功率放大和使用注意事项。
5.3.5 步进电机微机控制系统
(1)步进控制器
① 包括:缓冲寄存器、环形分配器、控制逻辑及
正、反转向控制门等。
② 作用:把输入脉冲转换成环型脉冲,以控制步进 电机的转向。 ③ 采用计算机控制系统,由软件代替步进控制器。 优点:线路简化,降低成本降低,可靠性提高。
5.3.1 步进电机结构及工作原理
1. 分类 步进电机根据作用原理与结构,可分成:
永磁式步进电机:它们的转子的磁极是用永久磁
钢制成的,也有通过滑环供电的直流激磁绕组制成。 反应式步进电机:其转子由软磁材料制成齿状, 转子的齿也称显极,在这种步进电机的转子中没有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步进电动机的微机控制前言:进电动机属于DC驱动的同步电动机,它是纯粹的数字控制电动机。

它是将电脉冲激励信号转换成相应的角位移或线位移的离散值控制电动机,这种电动机每当输入一个电脉冲就动一步,所以又称脉冲电动机。

近30年来,数字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永磁材料的迅速发展推动了步进电动机的发展,为步进电动机的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步进电动机系统是由步进电动机及其驱动控制电路构成的。

近二十年来,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和微处理器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步进电动机驱动控制技术的进步,并使之在不断完善中趋于成熟。

步进电动机驱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在使得步进电动机系统获得更加广泛应用的同时,也使得步进电动机与其驱动电路装置日益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步进电动机驱动电路的合理设计与改进,需要对步进电动机运行机理和具体结构设计的透彻了解与深入分析。

同时,步进电动机系统的性能和运行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驱动电路的结构与性能,同一台电动机配以不同类型的驱动电路,其性能会有较大差异。

抛开驱动电路来谈步进电动机的性能是不完全的。

步进电动机主要用于数字控制系统中,精度高,运行可靠。

如采用位置检测和速度反馈,亦可实现闭环控制。

步进电动机已广泛地应用于数字控制系统中,如数模转换装置、数控机床、计算机外围设备、自动记录仪、钟表、和磁盘等等之中,另外在工业自动化生产线、印刷设备如打印机、绘图机等中亦有应用。

正文:国内外关于步进电动机的研究主要在它本身的性能提高,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广,电动机外形的改变和不同的更先进的控制方式。

1、步进电动机的发展历史与概要。

步进电动机的发展过程步进电动机的机理是基于最基本的电磁铁作用、其原始模型起源于1830年至1860年间。

1870午前后开始以控制为目的的尝试、应用于氮弧灯的电极输送机构中。

这被认为是最初的步进电动机。

此后,在电话自动交换机中广泛使用了步进电动机。

不久又在缺乏交流电源的船舶和飞机等独立系统中广泛使用。

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步进电动机本体方面随着水磁材料的发展,各种实用性步进电动机应运而生,而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则推进了步进电动机在众多领域的应用。

在近30年间.步进电动机迅速地发展并成熟起来。

从发展趋向来讲、步进电动机已经能与直流电动机、异步电动机,以及同步电动机并列,从而成为电动机的一种基本类型。

我国步进电动机的研究及制造起始于本世纪50年代后期。

从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后期,主要是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研究一些装置而使用或开发少量产品。

这些产品以多段结构三相反应式步进电动机为主。

70年代初期,步进电动机的生产和研究有所突破。

除反映在驱动器设计方面的长足进步外,对反应式步进电动机本体的设计研究发展到一个较高水平。

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为成品发展阶段,新品种高性能电动机不断被开发。

自8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对步进电动机精确模型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各种混合式步进电动机及驱动器作为产品广泛利用。

2、步进电动机的运行特点和步进电动机的分类。

步进电动机有如下的特点:步进电动机的的角位移与输入脉冲数严格成正比,因此,当它转一转后,没有累计误差,具有良好的跟随性。

由步进电动机与驱动电路组成的开环数控系统,既非常简单、廉价,又非常可靠。

同时,它也可以与角度反馈环节组成高性能闭环数控系统。

步进电动机的动态响应很快,易于启停、正反转及变速。

速度可在相当宽的范围内平滑调节,低速下仍能保证获得大转矩,因此一般可以不用减速器而直接驱动负载。

步进电动机只能通过脉冲电源供电才能运行它不能直接使用交流电源和直流电源。

步进电动机存在震荡和失真现象,必须对控制系统和机械负载采取相应措施。

步进电动机自身噪声和振动较大,带惯性负载的能力较差。

步进电机的分类步进电机在构造上有三种主要类型:反应式(Variable Reluctance,VR)、永磁式(Permanent Magnet,PM)和混合式(Hybrid Stepping,HS)。

反应式:定子上有绕组、转子由软磁材料组成。

结构简单、成本低、步距角小,可达1.5°、但动态性能差、效率低、发热大,噪声和振动都很大。

永磁式:永磁式步进电机的转子用永磁材料制成,转子的极数与定子的极数相同。

其特点是动态性能好、输出力矩大,但这种电机精度差,步矩角大(一般为7.5°或15°)。

混合式:混合式步进电机综合了反应式和永磁式的优点,其定子上有多相绕组、转子上采用永磁材料,转子和定子上均有多个小齿以提高步矩精度。

其特点是输出力矩大、动态性能好,步矩角小,但结构复杂、成本相对较高。

这种步进电机的应用最为广泛,性能最好。

步进电动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除直流电动机和交流电动机以外应用最广泛的第三类电动机,在开环高分辨率系统中,至今还没有发现更适合取代它的产品,特别是在一些功率相当小的系统中,步进电动机更具有无可替代的主流地位。

预计未来步进电动机的研究还会持续下去,研究方向还会之一是电机与驱动的一体化,使步进电动机的体积更小巧、性能更优越,性价比更高,在大量的民用设备中批量化使用,如家庭机器人、民用智能化设备等;研究方向之二是在功率或机座号相对较大的步进电动机中,与属于BIDCM(稀土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交流伺服电动机系统会和,具体来说可能会借鉴交流伺服电动机的特点,形成一种新的“步进伺服电动机”或“伺服步进电动机”,在克服低频率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从而在现代军事、精密机械加工、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深入。

3、反应式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方式反应式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反应式步进电动机是以电磁力来作为电机运动的动力的。

转子在电磁力的作用下被推到最小磁阻也就是最大磁导率的位置,即定子小齿与转子小齿的位置对齐的时候,且这时转子处于平衡状态(如图3-2 (1)所示)。

在三相步进电动机运行时,某一相的磁极达到最大的磁导率的位置时,其余的两相磁极一定没有达到最大磁导率的位置,也就是定子小齿和转子小齿位置不对其的时候(如图3-2 (2)所示)。

反应式步进电机的工作方式三相反应式步进电机有三种工作方式:单三拍工作方式、双三拍工作方式、六拍工作方式。

三种工作方式主要是由对绕组通电时的不同顺序而产生的。

它们的通电顺序分别为A→B→C→A、AB→BC→CA、A→AB→B→BC→C→CA。

这其中,六拍工作方式在“高频性能”、“转矩”、“振荡”、“功耗”等项目方面性能比较好,而单三拍工作方式则较差。

因此,在实际使用中,六拍工作方式对提高步进电动机的工作性能有着很大的帮助。

4、单片机控制步进电机的研究单片机控制步进电动机是一种结合了软件与硬件的一种控制方法,它使用软件来实现对步进电动机输入脉冲的分配,使步进电动机的控制效果得到不少的提升。

并且,在当今社会生产发展越来越先进,自动化控制的程度越来越高,而单片机以其强大的功能,价格相对低廉,性价比高等优点而深受人们的信赖。

单片机对步进电动机的控制时通过控制信号来完成的,它主要的做用是对步进电动机换相的顺序控制,对步进电动机正反转的控制,对步进电动机转动速度的控制。

单片机控制步进电机有以下几个方面:对控制步进电机的脉冲的分配;对步进电机的转速的控制;对步进电机运行时加减速的控制;对步进电机运行时准确的位置的控制。

5、以单片机控制步进电机调速系统的实例来论证单片机控制系统的优点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由于步进电动机启停频繁,如果控制不恰当,就会造成步进电动机的过冲和失步等现象。

因此,对于步进电动机的调速控制一直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由于单片机控制有着功能强大,使用性强,控制精确且稳定性和可靠性高,适应能力强等一系列优点,所以,单片机一直是作为步进电机控制系统的核心,对步进电机的高性能稳定工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是一个步进电机调速系统的硬件框图其中,这里对单片机采用的是AT89C51 ,驱动电路使用的是恒流斩波驱动电路,电机使用的是三相反应式步进电动机。

显示芯片使用的是CD4511芯片,键盘使用的是设计的电路。

在系统中,利用了单片机的运算能力十分强大,以及可以编程的特点,实现了对步进电动机的复杂的调速能力。

在遇到不同的情况时,仅仅需要改变软件而不需要改变硬件电路,使这种方法具有适应能力极强的特点。

在控制时,也可以通过显示装置来方便的了解步进电机的具体的运行状态,使操作者对步进电机具体的工作情况能清楚的了解,并且,这里将两者进行结合,使系统的交互性大大增强。

在这里,单片机控制的步进电机调速系统具有下面的优点:系统的结构相对简单,成本较低;功能完善,对于一般所需求的加减速,正反转等功能都可以实现;一般情况下,只要改变软件就能适应不同的情况;对于步进电机的工作状态可以显示出,操作也简单;由于单片机抗干扰能力较强,在运行过程中,步进电机也能保持较为稳定的运行状态,可靠性高。

总结:本课题是步进电动机的微机控制,主要的研究的对象是反应式步进电动机,包括它的结构,工作原理,运行特点和不同工作方式下的单片机控制,以及单片机控制的调速系统运行状态。

由于控制系统在向着更加复杂、可靠性以及精确性要求更高的方向发展。

这就要求必须有更加先进的控制系统与之相适应。

微机自从出现以来,便以其集成度高、功能强、体积小、功耗低、价格廉、灵活方便等一系列优点。

现在微机的发展也促进了控制理论的发展。

而步进电动机主要用于数字控制系统中,精度高,运行可靠。

步已广泛地应用于数字控制系统中,如数模转换装置、数控机床、计算机外围设备、自动记录仪、钟表、和磁盘等等之中。

步进电动机的用途之广泛,微机控制的种种优点,使研究该课题,顺应数字化时代控制系统发展的潮流,对优化步进电动机的实际应用,提高步进电动机运行的可靠性,操作的简便性以及促进步进电动机控制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王晓明.电动机的DSP控制[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8[2] 哈尔滨工业大学成都电机厂.步进电动机[M].科学出版社,1979[3] [日].坂本正文.步进电动机应用技术[M].科学出版社,2010[4] 王俊峰.实用电路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2[5] 王晓明.电动机的单片机控制[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2[6] 郁汉琪.电气控制与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技术[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7] 方爱平.基于步进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2008,11[8] 张伯鹏等,先进制造技术基础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机械工程,1997.2,[9] 李忠杰,全守信.步进电动机应用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10] 李国厚.步进电机驱动与控制系统的设计[J].煤矿机械,2008,29(2)[11] 王鸿钮.步进电机控制技术入门[M].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12] 刘国永,陈杰平.单片机控制步进电机系统设计.安徽: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16(4):61-63.[13] 周艳秋.步进电机控制定位技术的研究,2009.6.12[14] 刘宝廷.程树康.步进电动机及其驱动控制系统[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15] 王鸿钰.步进电机控制技术入门[M].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16] 吴金戌,沈庆阳,郭庭吉.8051单片机实践与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7] 余建国.基于单片机的步进电动机调速的控制方法[J].电气时代,2006(4):104-108[18] 丁伟雄等.步进电机的控制原理及其单片机控制实现[J].煤矿机械,2005[19] 刘兴辉,毕国玲.步进电机的单片机控制系统研制[J].辽宁大学学报,2007.34(4)[20] 徐益民.步进电机的单片机控制系统的设计[J].煤矿机械,2005[21] 李国厚.步进电机驱动与控制系统的设计[J].煤矿机械,2008.29(2)[22] Albert C.Leenhouts.Smooth Step Motor Motion With Half Driver.Allllual SmPosiumon IMCSD.1995,24(2)[23] S.J.Bailey.Lessening the Gap Between Incremental and Continuous motionControl.Control Engineering.1987,2:72-7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