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学情分析方案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雷雨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雷雨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压、蝉”等5个生字,会写“雷、乌”等8个字,会写“雷雨、乌云”等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能说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并抄写句子。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难点:能说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并抄写句子。
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雷雨吗?你们知道雷雨有哪些特点吗?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雷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3.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字音。
三、学习生字词1.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认读。
2.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3.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猜测“压、垂”等词语的意思。
四、再读课文,理解内容1.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3.教师总结:这篇课文主要写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变化。
五、体会情感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雷雨的喜爱之情。
2.引导学生思考: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对雷雨的喜爱?3.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总结。
六、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类似的雷雨。
2.让学生画一幅自己心目中的雷雨。
七、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完成课后练习。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体会到了作者对雷雨的喜爱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给学生一些自主思考和讨论的时间,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涵。
二年级下册语文《雷雨》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语文《雷雨》教学设计二年级下册语文《雷雨》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p《雷雨》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热爱自然,理解自然”。
本文以精练的文字,形象地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美丽情景。
并通过图文结合展现出夏天雷雨的不同特点,启示我们应该多注意身边大自然发生的变化,做生活的有心人。
学情分析^p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生疏,他们都有着一定的生活体验。
另外教材又配有两幅直观的插图,利于图文对照可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中应牢牢抓住这两方面的优势,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出发,从观察图画,进展图文对照入手,沟通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和热爱自然的热情。
教法1.直观教学法:通过课件展示,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读文考虑。
2.讨论交流法:出示字词,通过集体交流讨论识记生字。
3.引导发现法:通过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图文结合、找找画画等,弄清哪些自然段是写雷雨前,哪些是写雷雨中,哪些是写雷雨后。
并找出描写雷雨前的景物。
4.以读代讲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感受雷雨前景物的变化,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学法朗读法、图文结合法、边读边想法、合作交流法等。
教学目的1.会认“压、乱、垂、虹”等4个生字,会写“垂”这个生字。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哪些自然段是写雷雨前,哪些是写雷雨中,哪些是写雷雨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感悟雷雨前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感悟雷雨前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
教学难点体会“垂”这个词的妙处以及“垂”这个字的书写。
课前准备课件、田字格。
课前谈话出示“雨”字,问学生:看到这个“雨”字,你会想到什么雨?生:暴风雨、小雨、中雨、大雨、雨加雪、春雨、阵雨……教学过程一、提醒课题。
部编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6课《雷雨》教学设计

部编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6课《雷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部编本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围绕“观察・思考”这个主题,编排了《古诗二首》《雷雨》《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太空生活趣事多》4篇课文。
本单元仍是按照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组织单元结构的特点,人文主题侧重于渗透面对神奇的大自然、神秘的太空,会有问不完的“为什么”,好奇心引领学生去观察、去思考。
语文要素是学习试着不出声读课文,朗读本课带动词的句子时重音落在动词上。
对于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而言,学习《雷雨》一课生字新词没有难度,体会带“压、垂、挂”等动词的运用之妙;学会说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领悟作者按一定顺表达观察到的景色有一定难度。
因此,教学中,教师可降低难度,调整梯度,采用乱句组段引导学生体会表达顺序、结合图片(视频)识字,联系生活经验说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基于教材内容、《语文课程标准(2021版)》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1.认识“压、蝉、枝”等7个生字,会写“雷、黑、垂”等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朗读本课带动词的句子时重音落在动词上。
能背诵课文。
学习不出声读课文(默读)。
3.能边读边想象。
会说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通过朗读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教学重难点:会说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通过朗读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歌曲《夏天的雷雨》《雨的印记》、阅读文本《夏天》、雷雨前后视频。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揭题。
1.猜谜:有位老兄脾气大,爱发怒的就数他,发起怒来大声吼,成串的泪珠伴着下。
2.播放《夏天的雷雨》这首歌,观察插图。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听儿童歌曲、结合观察课文插图,边听轰隆隆的雷声和哗啦啦的下雨声,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激活雷雨前、雷雨中自然界的景象变化的生活体验。
激发学习课文、产生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新教材】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六单元第16课《雷雨》教案

部编二下语文六单元第16课《雷雨》教案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编写时间:201 年月日教学课题16雷雨学案编写者教学用课时 2学案使用者第周星期用教学目标课(章节)教学目标1.会认读5个生字,会正确书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受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并能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3.从感悟作者笔下雷雨的特点中,逐步养成观察天气的习惯,学习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受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教学难点:边读边想象雷雨前后的景象。
教学准备与手段课文配套插图,生字卡片,田字格小黑板。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雷雨前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电闪雷鸣雷雨中越……越……雷雨后集体备课时间年级科第周星期集体备课共性意见(一)识字写字1.初读生字。
自由地读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问问周围的同学。
2.识记生字。
出示生字,让学生观察这些字的特点,然后用不同的方法识字。
如,用动作记“压”“垂”;用联想法记“乱”。
联系自己观察的情景,想象狂风中的小树乱摆的样子从而记住“乱”字;用换偏旁识字法记“虹”。
3.巩固识字。
4.写字指导。
请学生先把每个字临写一个,对照总结之后,再临写一个,争取第二个比第一个写得好。
“彩”字右边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起笔处要在一条垂线上,第二撇起笔处在横中线上。
虫字旁的“扁口”上宽下窄;“蜘”字中的虫字旁要写得瘦长。
“垂”字上边的撇要写得短而平,下面的横长短不同。
(二)朗读感悟教学本课时,要积极挖掘教材,抓住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感悟课文,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1.比较课文插图,激发初读兴趣。
出示课文的两幅插图,比较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图中的不同景象。
2.同桌互读互评,培养合作精神。
如果你的同桌读得比你好,请你向他学习;如果你的同桌哪里读错了,或者哪里没有你读得好,请你读给他听。
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接受别人的意见,从而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二年级《雷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雷雨的基本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
2.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阅读能力。
3.通过剧情演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演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故事情节,学会模仿表演。
2.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理解故事的深层含义。
2.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学情分析:此次教学的学生为二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还较有限。
然而,由于他们的好奇心较强,好动性也较大,因此这次的教学设计将以培养他们的表演能力和合作意识为重点,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演绎,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和情感,从而提高他们对雷雨故事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5分钟)1.教师播放雷雨的音乐片段,让学生听一听,看一看。
引出“雷雨”这个词。
2.教师问:“大家对雷雨有什么感觉?”学生们可以回答一下自己对雷雨的认识和感觉。
3.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简单介绍雷雨是一部话剧,讲述了一个纯真与残酷交织的故事。
二、故事导读(20分钟)1.教师给学生演示片段,在学生前面扮演几个主要角色,带领学生走进故事。
2.引导学生按照故事中的情节,用简单的语言复述故事的大致内容。
3.教师播放雷雨的演出片段,让学生们欣赏一下精彩的演出和精心布置的舞台。
三、合作表演(3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每个小组分别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
2.教师提供简单的道具和服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角色扮演情节中的场景,自由发挥。
3.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上台表演,其他学生可以观看、评价。
四、情感表达(20分钟)1.教师提问:“在故事中,你们最喜欢哪个角色?为什么?”学生可以回答自己喜欢的角色,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2.教师提问:“故事中的哪个情节让你们感到难过?为什么?”学生可以回答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3.教师引导学生,用绘画、写作等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事的感受。
五、小结与延伸(15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雷雨这部话剧让我们学到了什么。
小学语文_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部编人教版《雷雨》教学设计【课时目标】1.会认5个生字,正确书写“垂”这个生字。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情景。
3.想象画面,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重点1.识字写字,交流识字方法。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难点:想象画面读出感情。
【教学过程】一、猜谜语导入老师知道大家都喜欢猜谜语,今天给大家带来一则谜语。
出示谜语:千条线,万条线。
数不清,剪不断。
落到河里禾苗绿,落到水里看不见。
学生回答:雨。
师问:你都知道有哪几种雨?学生回答,引出今天学习和雨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雷雨”,指导“雷”的写法,雨字头的转变。
二、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检查预习。
乌云黑沉沉2、学生领读,注意生字读音3、交流识字方法学生发现“蝉”“扑”都是形声字4、教师指导认识“垂”字,垂在甲骨文中的意思是树枝因硕果累累坠向地面观察生字“垂”指导书写,注意横画之间的均等,以及这字的笔顺。
(识字口诀:)三、整体感知课文1、出示三幅图片,找出这三幅图片分别指的是课文哪几段?2、自由朗读课文,梳理思路3、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进行描写的四、研读课文,感受景色变化(一)感受雷雨前的画面1、默读一至三自然段,课文中又是如何来描写雷雨前的景象的?老师做记者采访学生,你从哪里看出要下雨了?作者观察真仔细,读句子。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作者不但观察仔细用词也非常准确。
2、学生读第一句话“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1)学习生字压,全班带拼音齐读,做动作感受,让大家用你的左右去压右手,感觉很重的力量盖在上面,在甲骨文中“压”原来就指房屋倒塌盖在别的物体上。
积累词语:压力,高压。
(2)而我们书中说的压是逼近,是越来越近。
当黑沉沉的乌云在天空中越来越多,越来越厚,向着大地,向着我们一步步地逼近。
孩子们,抬起头,如果满天的乌云像一只大手压下来,是什么感受?(闷得透不过气来)是的,雨前的天气又闷又热,(师板书:闷)3、你还找到了哪些不一样的现象?树上的叶子——,蝉——(学生接说)。
公开课教案:部编本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雷雨》教学设计

公开课教案:部编本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雷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了解并理解《雷雨》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感受其中的情感变化- 能够运用所学的词语和句子描述雷雨的景象和人物的心情-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学环节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雷雨的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2. 预导入:让学生观察课文标题、插图等元素,让学生猜测课文的内容和主题。
3. 阅读课文:学生个别阅读课文,然后集体朗读。
教师提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讨论。
4.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课文进行深入解读,并设计展示形式,如绘画、表演等。
5. 整合讨论: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解读,其他小组进行点评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6. 语言运用: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词语和句子描述雷雨的景象和人物的心情。
可以进行小组活动,比较不同描述的优劣。
7. 课堂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课后题,巩固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8. 课堂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激励,并总结课堂要点和研究收获。
教学资源- 课本《雷雨》- 图片或视频素材- 小组展示的材料和道具教学评估- 观察学生对课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评价小组展示的解读和表达形式的质量- 批改课后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阅读其他与雷雨相关的文学作品,扩大对雷雨主题的理解和欣赏。
- 鼓励学生模仿雷雨的写作风格,创作自己的雷雨故事或描述。
- 安排学生观看雷雨相关的电影或舞台剧,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多元理解能力。
> 注意:以上教学设计为简化版本,具体教学过程和细节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设计(通用11篇)

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设计(通用11篇)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设计一、什么是教学设计1、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2、教学设计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二、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设计(通用11篇)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设计(通用11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及词语,认识4个字,并注意积累课文中你喜欢的好词、赏析好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部分。
3、能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4、理解课文,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变化。
教学重点:1、习生字、新词。
2、初步认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变化的特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理解课文,感悟课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能写本课压、乱、垂三个生字。
2、能从“压”“乱”等字中感悟到雷雨前乌云的厚,天气的闷,风的大。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教学重点:会认、能写本课压、乱、垂三个生字。
教学难点:能从“压”“乱”等字中感悟到雷雨前乌云的厚,天气的闷,风的大。
教学过程:一、从生活经验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注意过雷雨天气吗?雷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雷阵雨,谁能说说雷雨情景?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叫做《雷雨》。
(板书课题)二、看图,了解课文内容1、出示两幅图,指导学生一幅一幅地观察。
这两幅图中都画了哪些景物?2、比较两幅图:哪些景物是只在第一幅图中有的?哪些景物是只在第二幅图中有的?两幅图分别是什么时候的景色特点?概括地说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学情分析方案
一、学情分析目的:
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
物吸引住,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学生能够通过语境理解词语,说一段较完
整的话了,并能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去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
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学生要在读中积累,在读中
感悟,在读中形成语感。
二、教材主题分析:
《雷雨》是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描写了夏季时节雷
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全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集中表现
了三个场景的鲜明特点,文字精炼,语言自然简朴,用词准确,写景细致
逼真,生动地再现了夏天雷雨的景象,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三、教学对象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开始学习理解课文的方法,向中年级过度,但是深
入理解课文的学习才刚刚开始,所以让孩子多读,在读中找到重点词句,
通过重点词句理解课文是最好的方法。
其次我从学生生活入手,引导学生
在体验、观察、阅读中感悟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和热爱大
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随文识字,会认“压、蝉、”等 5 个生字,会写“雷、乌”等 9 个生字,会写“雷雨、乌云、”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说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变化,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字运用的妙处。
4、能说出自己见到过的雨以及下雨时的情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五、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雷雨的景象的,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六、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七、学情分析方法与工具:
1、朗读感悟法:播放课文情景朗读的视频,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出自己的感受。
2、想象对比感悟法:读雷雨前、雷雨后的场景,引导学生想象画面:雷雨前天空黑云压顶、空气沉闷;雷雨后清新明快的景象。
3、情境教学法:雷雨前播放电闪雷鸣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雷雨前那种空气沉闷、黑云压顶令人生畏的感受来;雷雨中,播放雨声让学生边读边感受风雨雷电的变化;雷雨后,播放蝉鸣、蛙叫的音频,让学生体验雷雨后轻松愉悦的感受。
4、自制教学挂图: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的顺序。
八、学情分析工具:
多媒体课件、自制教学挂图、动画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