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考化学总复习重点精品课件:_第二单元____我们周围的空气(包括了制取氧气的方法)

合集下载

初三化学人教版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件(共24张PPT)

初三化学人教版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件(共24张PPT)

是否与水反应 不与水反应
验满 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复燃
A
A
B
B
C
D
D
E
E
检验 将一根带火星木条伸进集气瓶中,木条复燃
存放
正放(密度比空气大)
氧气的制取
讨论:你能简要叙述装置选择 时要考虑哪些因素吗?
装置的选择
通常考虑因素:
反应物的状态和反 应条件
发生装置
加热KClO3或KMnO4制O2
固+固 加热 气体
•氧气与一些物质反应的现象
物质
现象
在空气中保持红热,在氧气中发出白光,产生使澄清石灰
碳 水变浑浊的气体 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C)在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一定是空气。
工业上生产大量氧气是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利用氮气与氧气的 不同,是 变化)
磷 产生大量白烟 。
形式不同,原理相同,结论相同 H2O2与MnO2制O2
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 温室效应(CO2、CH4等) 酸雨(NO2、SO2等) 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保护措施、方法:加强大气质量监测, 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 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 造林、种草等。
练习1:
下列关于空气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D ) (A)空气中大约含有21%的氧气是指100g空 气中含有21g氧气。
2.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 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被破坏和形成酸 雨等.
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___有___害_ 气体 (CO、SO2、氮的氧化物)和______烟等尘。目前
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复习优秀课件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复习优秀课件

例2 甲、乙、丙是三个实验的示意图,根据
图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现象及化学反应原理,进 行总结归纳并回答下列问题:
1.所发生的三个反应有多个共同的特点,分别是:
(只答四点即可)
① 都发光放热

② 都需要点燃

③ 都是化合反应(都生成一种物质;)
④ 都是氧化反应(都有氧气参加)。
氧气 铁
2.我可以举出一个和上述三个反应类型相似的
情景导入
下列装置都可用于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a、b两物质的选择正确的是( A C )
A.a是铜,b是红磷 B.a是铜,b是木炭 C.a是汞,b是红磷 D.a是汞,b是木炭
回顾交流
1.上述两个实验对可燃物的要求
;对生成物要

。由此而得出的
结论

2. 空气的成分所占空气体积分数由大到小的
顺序是:
能量,维持生命活动的需要 D.夏天鱼池内需要增氧,是因为温度升高,
氧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减小 7.有关催化剂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A.反应前后本身质量不变 B.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 C.一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D.可能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8.氧气性质比较活泼,能支持燃烧。
(1)如何验证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 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复燃说明是氧气 。
4.在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实验时,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你认为 可能的原因是( C ) A.用排水法收集时氧气,集气瓶装满水
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导管伸入到 集气瓶的底部
C.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时,导管口冒出气泡, 立即收集
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收集满后,在水下 盖上玻璃片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例子,它的文字表达式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精讲)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精讲)

典例精讲
6 .(2021湖南中考)认真观察、准确记录和仔细分析实验现象是学 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氧化镁
污 染:
⑴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 ①主要污染物:气体有 CO 、 SO2 、 氮氧化物 ,CO2 不是污染物; 粉尘:可吸入颗粒。
②来源: 化石燃料的燃烧 、 工厂排放的废气 、 地面扬尘 。
⑵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 全球气候变暖 、 臭氧层破坏 、 酸雨 等与也空气污
染有关。
目的: 防止水槽中的水被倒吸入试灯管,使试管炸裂 。
新课讲解
5、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__中__,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排 水 法:集气瓶口有较大气泡冒出时,则收集满
验满:
排空气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_口__,木条复燃,则收集满
检验
注意: 小木条的位置
验满
新课讲解
九、催化剂
2. 药品替代物的选择:
药品 木炭 硫粉 铁丝
能/否
均 不 能
理由 生成物是气体 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新课讲解
3. 选择的药品需满足三个条件: (1)药品要足量; (2)能在空气中燃烧,且只与氧气反应; (3)生成物最好为固体,若产生气体,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吸收
NaOH 溶液
新课讲解
1. 改进点燃方式
②碳在氧气中燃烧时,木炭应 由瓶口向下缓缓 插 入。
新课讲解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中考总复习: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中考总复习: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件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知识梳理 素养形成
知识点一:空气的主要成分及用途
空气成分 体积分数
主要性质及对应用途
①化学性质不活泼:作保护气(如焊接金属、食
品防腐、灯泡填充气等)
氮气(N2)
__7_8_%__ ②含氮元素:制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液氮在
医疗上用于冷冻麻醉等
①供给呼吸:潜水、医疗急救、登山、飞行等 氧气(O2) __2_1_%__ ②支持燃烧:炼钢、气焊、气割、宇宙航空等
——
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__2_C_O__+__O_2_ 点燃前 发出蓝色火焰,放出热 _=_=点=_燃=_=_2_C__O_2_ 需检验

纯度
装置
反应现象
化学方程式
注意事 项
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__C_H__4+__2_O__2_=_=点_=燃_==___ 点燃前
甲烷 —— 发出蓝色火焰,放出 _C_O__2_+__2_H_2_O_
化硫气体, 防止污染 空气
非 金
木 属
炭 单 质
装置
反应现象
化学方程式 注意事项

发红、无烟、

无焰
氧气不足时:
中 氧
_C_+__O__2_=_=点_=燃=_=__C_O__2 2C+O2==点=燃==
剧烈燃烧,
2CO

发出_白__光___

非 金 属磷 单 质
装置
反应现象 化学方程式
注意事项
集气瓶瓶底加入少
(2)装置改进与评价 ①实验改进
②实验评价 a.各反应均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防止空气污染。 b.操作相对简单,实验结果更准确。
☞典例1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请 你参与。

2013中考化学总复习(四)

2013中考化学总复习(四)

二零一三年中考化学总复习(四)易忽视的知识点梳理(上册)山西怀仁四中吴兴文紧张的中考复习中,不少学生忙于练习各种考题,但模拟成绩总是不能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不外乎基础知识存在缺失,复习的不够扎实细致。

基于此,笔者为大家列出本清单,以查验对知识点把握情况,促进考生回归课本,通过细致入微的梳理,夯实基础挑战高分。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人类冶炼、利用金属的历史跟哪些因素有关?)。

2、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原料、条件、产品绿色化,零排放)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3、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外焰(温度最高。

原因是外焰部分氧气充足,燃烧充分)(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1~2s。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4、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三关注);5、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广口瓶、水槽(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中考(甘肃)化学总复习课件: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共25张PPT)

中考(甘肃)化学总复习课件: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共25张PPT)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收集 装置
考点1
考点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纯净物、混合物的比较
项目 宏 含观 义微 观 区别 纯净物 只由一种 物质组成的叫 纯净物 由同一种微粒(分子或原子) 构成 ①只有一种物质;②对于由 分子构成的物质而言, 由一 种分子构成;③有固定的组 成和性质 纯净物 混合物 由两种 或两种 以上物质 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由不同的微粒(分子或原子) 构成 ①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② 由不同分子构成;③没有固定 的组成和性质 混合物
联系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氧化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的比较
氧化反应 化合反应 物质与氧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 物 定 发生的反 质生成另一种 物质的 义 应 反应 特 一般有氧 “多变一” 点 气参与 分解反应 由一种 反应物生成两种 其他物质的 或两种以上 反应 “一变多”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2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复习课件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2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复习课件

2.化合反应(fǎnyìng)与氧化反应(fǎnyìng)的区别和联系
化合反应
氧化反应
概念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 一种物质的反应
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
区别 属于四大反应类型
不属于四大反应类型
联系
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有 氧参加的化合反应,同时也一定是氧化反应。
注意:(1)判断某化学反应是不是化合反应,要看生成物是否只有一种,若 只有一种,则属于化合反应。
空气质量级别(jíbié)和空气质量状况等。
第十页,共三十一页。
知识点4 氧气(yǎngqì)的性质
物理性质
1.通常情况(qíngkuàng)下,氧气是一种 色 未的气体。
2.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略 空气的密度。
3.氧气
溶于水。
4.液体氧
色。
5.固体氧
色。
第十一页,共三十一页。
氧气(yǎngqì)的化学性质
第二十页,共三十一页。
分析:物质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氧气具备的是助然性,但
自身并不可燃,A不正确。氮气性质不活泼,用作保护气,食品防腐
等,B正确。稀有气体(xī yǒu qì tǐ)不活泼,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 光,用作保护气,强照明灯,闪光灯,霓红灯等,C正确。二 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用于灭火,D 正确。
答案(dá àn):A
D
氧化汞 加热高锰酸钾(ɡāo měnɡ suān jiǎ)后的余物
第二十三页,共三十一页。
题型3 填充 和简答 (tiánchōng)

知识点:空气的成分、空气中氧气(yǎngqì)含量的测定、影响空气质量
的因素、氧气(yǎngqì)的化学性质、实验室制取氧气(yǎngqì)、催化剂和催

初中化学精品资料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复习课件

初中化学精品资料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复习课件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知识回顾
知识点1 认识空气的组成 1.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氮气:_____ 0.934% ; 78% ; 氧气:_____ 21% ; 氩气:_______ 二氧化碳:0.033% ______; 其他气体:_______ 0.002% 。
体积分数,而不是________ 质量分数。 2.这些数据指的是________
注意:
无味
气态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的密度比
空气大。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2.氧气的化学性质
物质 现象 化学反应式
点燃
木炭在氧 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碳 + 氧气 气中燃烧 放出热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 铁丝在氧 火星四射 ;放出热量; 气中燃烧 产生黑色的固体。 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铁 + 氧气 四氧化三铁
点燃
蜡烛在氧 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二氧化碳 + 水 气中燃烧 集气瓶内壁有小水滴。
石蜡 + 氧气 点燃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 3.氧化物:有____ 氧。 是___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许多物质都可以与
氧化反应 。 氧气 ____发生化学反应,这类反应属于_________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3.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铜+氧气 △ 氧化铜
4.注意事项: ① 实验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 实验药品足量;
③ 实验时间足够且加热温度达到反应温度; ④ 用酒精灯时,均匀的加热药品部位且交替推动注 射器的活塞; ⑤ 冷却至室温后再读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用排水法集气时,应注意当气泡从导管口连 续、均匀地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 有空气。当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证明已满。 (8)停止反应时,应先把撤导管,后移酒精灯 (防止水槽里的水倒流入试管,导致使馆破裂) (9)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正放,瓶口处要盖上 玻璃片。
(10)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塞一小团 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进入导管。
0.94%
0.03%
水蒸气 及其他气体杂质 0.03%
( H2 O )
1、空气中按体积计算,含量最 多的气体 是( B ) A 氧气 B 氮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
课堂练习
2、在100升空气里氧气的体积大约是( C ) A 78升 B 78% C 21升 D 21%
3、空气中氧气与氮气的体积比约为( B ) A 4:1 B 1:4 C 1:5 D 5:1
(4)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比较
组成 组成性质 表示方法 举例 纯净物 只有一种成分 固定 有化学符号
氧气(O2) 五氧化二磷 (P205)
混合物 由几种纯净物组成 不固定 无固定符号 空气,海水
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B ) 课堂练习 A 空气中分离出来的稀有气体 B 部分结冰的蒸馏水 C 食盐水 D 75%的医药酒精 2、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单质、后者属于 混合物的是 ( D ) A.氮气 蒸馏水 B.铁矿石 食盐水 C.氢气 CaCO3 D.二氧化碳 空气 3、下列的水属于纯净物的是( D ) A矿泉水 B自来水 C河水 D浮有冰的水
5、右图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 制取和收集氧气的装置图: (1)指出图中有标号的仪器名称 a 酒精灯 b 铁架台 c 试管 d 水槽 e 导管 f 集气瓶
c b a e f
d
略低于试管底部 (2)实验时要注意:①试管口要____________;其目的是 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给试管加热时 预热 先将导管移离水面 要先____,停止加热时要先_____________再 停止加热 , 水沿导管倒流回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以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收集气 排水集气法 体的方法叫________,怎样使收集到的气体基本不含氮 ①将集气瓶装满水,不留气泡; ②气泡连续而均匀放出时开始收集. 气? (4)用上述装置来制取气体应满足下列条件中的_____(填序号) ABC A.反应物都是固体 B.反应需加热 C.制得的气体不易溶于水 D.制得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4.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如:N2、O2、CO2、P、P2O5、H2O
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
如:空气 海水 河水 矿泉水等 纯净物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来表示 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可分别表示 为N2、 O2、CO2等。
(3 )混合物中各物质各自保持着各自的性质。
例如:空气中的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都保持着 各自的性质。
• 6、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
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 7、验满方法: • (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 在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 (2)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 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 8、注意事项
3、铁和氧气
铁 + 氧气
点燃
四氧化三铁
现象: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2、放热 3、生成黑色的固体 思考:集气底为什么要铺细沙或 者少量水? 防止生成物溅落使集气瓶炸裂
实验室制法:(化学变化)
1、药品及化学反应原理
⑴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
⑵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⑶高锰酸钾
(1)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
• (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固体药品加热时) 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 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破裂。 • (2)导管不能伸入试管太长,只需稍微露出橡 皮塞既可,便于排出气体。 • (3)试管内的药品要平铺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 (4)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试管口约1/3 处)。 • (5)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的部位加热; 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 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 (6)用排水法集气时,集气瓶充满水后倒放入 水槽中(瓶口要在水面下),导管伸到瓶口处即 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集气瓶正放,导管 口要接近集气瓶底部。
1.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瓶内剩余气体具有怎样 的性质?
答: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不能溶于水
2、红磷燃烧后生成的“大量白烟”可以说“大 量白雾”吗?
答:不能,烟是固体微粒;雾是小液滴。
3、空气的组成
氮气 氧气 空 气
( N2 ) ( O2 )
(体积分数)
78% 21%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 CO2 )
分解反应、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硫+氧气 铁+氧气
点燃
二氧化硫 四氧化三铁
点燃
化合反应
氧化反应
二氧化锰 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加热 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分解反应 不是氧化 反应
• 三、氧气的工业制法
• 分离液态空气法
• 工业制氧是物理变化
通常情况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 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形成的 溶液是氨水。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 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请从下图中选出制取氨 气的发生装置 ,收集氨气应采用的 装置是 。
A
B
C
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氧气的用途: 曾经叫“养气”
(1)供给呼吸
(2)支持燃烧
2、氮气的性质和用途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熔沸 点低。密度:1.251g/L 化学性质 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不活泼)
用途:
超导试验车 冷冻剂
制氮肥 化工原料
食品充气包装 保护气
3、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实验装置
• • • • • •
3、发生装置 过氧化氢制氧:A 氯酸钾: B 高锰酸钾制氧:B(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 4、收集方法C、D 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D) 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排水法(C)
氧气的发生装置: 通常考虑因素:
固态反应物加 热制取气体 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固液反应物不加热 制取气体
A
B
C
D
E
练一练
1.下列各图表示的变化中,只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C )
A.火箭发射 B.煤的燃烧 C.风力发电 D.酸雨侵蚀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B )
3.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都有的 图标是( D )
A
B
C
D
4.对于做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下列有关说 法正确的是 ( A ) A.选用红磷是因为反应可以耗尽O2,生成固态的P2O5 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硫或木炭 C.燃烧匙中的红磷越多,水位上升越高 D.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含有N2、O2、CO2和稀有气体
(1)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等气体的总称
(2)稀有气体无色、无味,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3)用途:保护气、电光源激光技术、低温麻醉
三、空气的污染及其防止
1.空气中有害物质 有害气体: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 二氧化氮(N02) 烟尘(可吸入颗粒物) 2.污染的三大类型 SO2、NO2等 酸雨 臭氧空洞
试管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 (2)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备氧气可选用的装置是 B 。氧 气收集满后,停止加热,在熄灭酒精灯前,应先 移出导管 。该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文字表达式) 为 2KMnO4 △K2MnO4+MnO2+O2↑ 。 (3)用过氧化氢制备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或文字表达 2H2O2 MnO22H2O+O2↑ 式) 。选用的 装置是 A或C 。 (5)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氮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一种无 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 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实验室中制取一氧化氮所采取的 收集方法是 排水集气法 。你认为选择气体的收集方法,从气体 性质的角度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 。
氟利昂等
CO2含量增加
温室效应
3.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化石燃料的燃烧 汽车尾气的排放
工厂排放的废气
空气污染的防治
加强大气质量的监测 改善环境状况 使用清洁能源 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课题2、 氧气
• 一、性质 • 1.物理性质:①无色无味的气体,

• ②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大 • ③不易溶于水。 • ④在一定的条件下可液化成淡蓝色液体或固化成
(2)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 5、操作步骤: •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图 • 装: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 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 点:点燃酒精灯,先预热后对准试 管中药品部位加热。 • 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 离: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撤离水 槽。 • 熄:熄灭酒精灯。
氧气的收集装置:
通常考虑因素:气体密度、水溶性
右图所示装置有许多用途:
⑴用于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A 氧气应从_____端通入。 ⑵用于排水法收集氧气,瓶中 B 先装满水,氧气从_____端通 入。
⑶瓶中储存氧气,用水将氧气 A 排出时,水从____端通入。 ⑷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时,瓶中 放约半瓶蒸馏水,这时氧气从 A _____端通入。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复习课 1、空气 2、氧气
3、制取氧气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1、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的贡献
最早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的 科学家是法国的拉瓦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