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对焊接性能的影响
化学元素对钢性能的影响

化学元素对钢性能的影响钢是由主要成分为铁和碳的合金,但是其性能也受到其他化学元素的影响。
不同的化学元素可以通过形成固溶体、析出物、强化相等方式,对钢的性能产生显著的影响。
以下将重点讨论一些常见的化学元素对钢的性能的影响。
1. 碳(Carbon):碳是钢中的主要合金元素之一,碳含量的增加可以提高钢的硬度和强度。
高碳钢通常具有较高的强度,但在焊接性方面可能会受到一些限制,而低碳钢则具有更好的可焊性。
2. 硅(Silicon):硅是钢中的常见合金元素,其主要作用是提高钢的脆性转变温度和抗氧化性能。
适量的硅含量可以提高钢的强度和耐磨性。
3. 锰(Manganese):锰是一种常用的微合金元素,能够提高钢的硬度和强度。
适量的锰含量可以提高钢的淬透性,使钢的焊接性能和冷加工性能得到改善。
4. 磷(Phosphorus):磷的含量对钢的韧性和强度有明显的影响。
磷含量过高会使钢的韧性下降,影响钢的冷加工性能和可焊性。
5. 硫(Sulfur):硫的含量对钢的韧性和冷加工性能也有重要影响。
硫含量过高会使钢变得脆性,但适量的硫含量可以提高钢的加工性能。
6. 镍(Nickel):镍主要用于提高钢的耐腐蚀性和耐高温性能。
镍含量适当时,可增加钢的韧性和延展性。
7. 铬(Chromium):铬主要用于提高钢的耐腐蚀性和抗氧化性能。
铬还可以提高钢的硬度和强度。
8. 钼(Molybdenum):钼可以提高钢的高温强度和耐腐蚀性。
钼含量适当时,可以提高钢的韧性和硬度。
9. 钛(Titanium):钛主要用于碳钢中,可以提高钢的强度和耐蚀性。
钛还可以用于控制晶粒尺寸,改善钢的强度和韧性。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列举的化学元素只是对钢的性能产生了主要影响,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化学元素也会对钢的性能产生影响。
此外,除了化学元素的影响外,不同的热处理方式和工艺参数也会对钢的性能产生重要的影响。
总结而言,化学元素通过改变钢的组织结构、析出物相、固溶体等条件,对钢的性能产生显著的影响。
合金钢中各元素对其性能的影响

合金钢中各元素对其性能的影响1、碳(C):钢中含碳量增加,屈服点和抗拉强度升高,但塑性和冲击性降低,当碳量0.23%超过时,钢的焊接性能变坏,因此用于焊接的低合金结构钢,含碳量一般不超过0.20%。
碳量高还会降低钢的耐大气腐蚀能力,在露天料场的高碳钢就易锈蚀;此外,碳能增加钢的冷脆性和时效敏感性。
2、硅(Si):在炼钢过程中加硅作为还原剂和脱氧剂,所以镇静钢含有0.15-0.30%的硅。
如果钢中含硅量超过0.50-0.60%,硅就算合金元素。
硅能显著提高钢的弹性极限,屈服点和抗拉强度,故广泛用于作弹簧钢。
在调质结构钢中加入 1.0-1.2%的硅,强度可提高15-20%。
硅和钼、钨、铬等结合,有提高抗腐蚀性和抗氧化的作用,可制造耐热钢。
含硅1-4%的低碳钢,具有极高的导磁率,用于电器工业做矽钢片。
硅量增加,会降低钢的焊接性能。
3、锰(Mn):在炼钢过程中,锰是良好的脱氧剂和脱硫剂,一般钢中含锰0.30-0.50%。
在碳素钢中加入0.70%以上时就算“锰钢”,较一般钢量的钢不但有足够的韧性,且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提高钢的淬性,改善钢的热加工性能,如16Mn钢比A3屈服点高40%。
含锰11-14%的钢有极高的耐磨性,用于挖土机铲斗,球磨机衬板等。
锰量增高,减弱钢的抗腐蚀能力,降低焊接性能。
4、磷(P):在一般情况下,磷是钢中有害元素,增加钢的冷脆性,使焊接性能变坏,降低塑性,使冷弯性能变坏。
因此通常要求钢中含磷量小于0.045%,优质钢要求更低些。
5、硫(S):硫在通常情况下也是有害元素。
使钢产生热脆性,降低钢的延展性和韧性,在锻造和轧制时造成裂纹。
硫对焊接性能也不利,降低耐腐蚀性。
所以通常要求硫含量小于0.055%,优质钢要求小于0.040%。
在钢中加入0.08-0.20%的硫,可以改善切削加工性,通常称易切削钢。
6、铬(Cr):在结构钢和工具钢中,铬能显著提高强度、硬度和耐磨性,但同时降低塑性和韧性。
各种元素对钢材性能的影响

1、碳(C):钢中含碳量增加,屈服点和抗拉强度升高,但塑性和冲击性降低,当碳量0.23%超过时,钢的焊接性能变坏,因此用于焊接的低合金结构钢,含碳量一般不超过0.20%。
碳量高还会降低钢的耐大气腐蚀能力,在露天料场的高碳钢就易锈蚀;此外,碳能增加钢的冷脆性和时效敏感性。
2、硅(Si):在炼钢过程中加硅作为还原剂和脱氧剂,所以镇静钢含有0.15-0.30%的硅。
如果钢中含硅量超过0.50-0.60%,硅就算合金元素。
硅能显著提高钢的弹性极限,屈服点和抗拉强度,故广泛用于作弹簧钢。
在调质结构钢中加入1.0-1.2%的硅,强度可提高15-20%。
硅和钼、钨、铬等结合,有提高抗腐蚀性和抗氧化的作用,可制造耐热钢。
含硅1-4%的低碳钢,具有极高的导磁率,用于电器工业做矽钢片。
硅量增加,会降低钢的焊接性能。
3、锰(Mn):在炼钢过程中,锰是良好的脱氧剂和脱硫剂,一般钢中含锰0.30-0.50%。
在碳素钢中加入0.70%以上时就算“锰钢”,较一般钢量的钢不但有足够的韧性,且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提高钢的淬性,改善钢的热加工性能,如16Mn钢比A3屈服点高40%。
含锰11-14%的钢有极高的耐磨性,用于挖土机铲斗,球磨机衬板等。
锰量增高,减弱钢的抗腐蚀能力,降低焊接性能。
4、磷(P):在一般情况下,磷是钢中有害元素,增加钢的冷脆性,使焊接性能变坏,降低塑性,使冷弯性能变坏。
因此通常要求钢中含磷量小于0.045%,优质钢要求更低些。
5、硫(S):硫在通常情况下也是有害元素。
使钢产生热脆性,降低钢的延展性和韧性,在锻造和轧制时造成裂纹。
硫对焊接性能也不利,降低耐腐蚀性。
所以通常要求硫含量小于0.055%,优质钢要求小于0.040%。
在钢中加入0.08-0.20%的硫,可以改善切削加工性,通常称易切削钢。
6、铬(Cr):在结构钢和工具钢中,铬能显著提高强度、硬度和耐磨性,但同时降低塑性和韧性。
铬又能提高钢的抗氧化性和耐腐蚀性,因而是不锈钢,耐热钢的重要合金元素。
各种元素对钢材性能的影响

1、碳(C):钢中含碳量增加,屈服点和抗拉强度升高,但塑性和冲击性降低,当碳量0.23%超过时,钢的焊接性能变坏,因此用于焊接的低合金结构钢,含碳量一般不超过0.20%。
碳量高还会降低钢的耐大气腐蚀能力,在露天料场的高碳钢就易锈蚀;此外,碳能增加钢的冷脆性和时效敏感性。
2、硅(Si):在炼钢过程中加硅作为还原剂和脱氧剂,所以镇静钢含有0.15-0.30%的硅。
如果钢中含硅量超过 0.50-0.60%,硅就算合金元素。
硅能显著提高钢的弹性极限,屈服点和抗拉强度,故广泛用于作弹簧钢。
在调质结构钢中加入 1.0-1.2%的硅,强度可提高15-20%。
硅和钼、钨、铬等结合,有提高抗腐蚀性和抗氧化的作用,可制造耐热钢。
含硅1- 4%的低碳钢,具有极高的导磁率,用于电器工业做矽钢片。
硅量增加,会降低钢的焊接性能。
3、锰(Mn):在炼钢过程中,锰是良好的脱氧剂和脱硫剂,一般钢中含锰0.30 — 0.50%。
在碳素钢中加入0.70%以上时就算锰钢”较一般钢量的钢不但有足够的韧性,且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提高钢的淬性,改善钢的热加工性能,如16Mn钢比A3屈服点高40%。
含锰11-14%的钢有极高的耐磨性,用于挖土机铲斗,球磨机衬板等。
锰量增高,减弱钢的抗腐蚀能力,降低焊接性能。
4、磷(P):在一般情况下,磷是钢中有害元素,增加钢的冷脆性,使焊接性能变坏,降低塑性,使冷弯性能变坏。
因此通常要求钢中含磷量小于0.045%,优质钢要求更低些。
5、硫(S):硫在通常情况下也是有害元素。
使钢产生热脆性,降低钢的延展性和韧性,在锻造和轧制时造成裂纹。
硫对焊接性能也不利,降低耐腐蚀性。
所以通常要求硫含量小于0.055%,优质钢要求小于 0.040%。
在钢中加入 0.08-0.20%的硫,可以改善切削加工性,通常称易切削钢。
6、铬(Cr ):在结构钢和工具钢中,铬能显著提高强度、硬度和耐磨性,但同时降低塑性和韧性。
铬又能提高钢的抗氧化性和耐腐蚀性,因而是不锈钢,耐热钢的重要合金元素。
各种合金元素对钢性能的影响

三、各种合金元素对钢性能的影响目前在合金钢中常用的合金元素有:铬(Cr),锰(Mn),镍(Ni),硅(Si),硼(B),钨(W),钼(Mo),钒(V),钛(Ti)和稀土元素(Re)等。
五大元素:硅、锰、碳、磷、硫。
五大杂质元素:氧、氮、磷、硫、氢。
1、碳(C):钢中含碳量增加,屈服点和抗拉强度升高,但塑性和冲击性降低,当碳量0.23%超过时,钢的焊接性能变坏,因此用于焊接的低合金结构钢,含碳量一般不超过0.20%。
碳量高还会降低钢的耐大气腐蚀能力,在露天料场的高碳钢就易锈蚀;此外,碳能增加钢的冷脆性和时效敏感性。
2、硅(Si):在炼钢过程中加硅作为还原剂和脱氧剂,所以镇静钢含有0.15-0.30%的硅。
如果钢中含硅量超过0.50-0.60%,硅就算合金元素。
硅能显著提高钢的弹性极限,屈服点和抗拉强度,故广泛用于作弹簧钢。
在调质结构钢中加入1.0-1.2%的硅,强度可提高15-20%。
硅和钼、钨、铬等结合,有提高抗腐蚀性和抗氧化的作用,可制造耐热钢。
含硅1-4%的低碳钢,具有极高的导磁率,用于电器工业做矽钢片。
硅量增加,会降低钢的焊接性能。
硅可提高强度、高温疲劳强度、耐热性及耐H2S等介质的腐蚀性。
硅含量增高会降低钢的塑性和冲击韧性。
3、锰(Mn):在炼钢过程中,锰是良好的脱氧剂和脱硫剂,一般钢中含锰0.30-0.50%。
在碳素钢中加入0.70%以上时就算“锰钢”,较一般钢量的钢不但有足够的韧性,且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提高钢的淬性,改善钢的热加工性能,如16Mn钢比A3屈服点高40%。
含锰11-14%的钢有极高的耐磨性,用于挖土机铲斗,球磨机衬板等。
锰量增高,减弱钢的抗腐蚀能力,降低焊接性能。
锰可提高钢的强度,增加锰含量对提高低温冲击韧性有好处。
4、磷(P):在一般情况下,磷是钢中有害元素,增加钢的冷脆性,使焊接性能变坏,降低塑性,使冷弯性能变坏。
因此通常要求钢中含磷量小于0.045%,优质钢要求更低些。
焊材中各类合金元素含量的作用与用途

焊材中各类合金元素含量的作用与用途The various alloying elements present in welding materials play significant roles in determining the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of the welds. Here we will explore the effects and uses of different alloying elements commonly found in welding materials.Carbon: Carbon is a crucial element in welding alloys as it affects the strength and hardness of the weld metal. Higher carbon content can increase these properties, making it suitable for high-stress applications such as structural welding. However, excessive carbon can also reduce weldability and promote cracking during cooling.Manganese: Manganese improves the strength and impact resistance of welds. It also acts as a deoxidizer, helping to remove impurities during the welding process. Manganese is often used as an alloying element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elements to enhance specific properties like toughness or resistance to corrosion.Silicon: Silicon plays a vital role in enhancing fluidity and reducing brittleness in welded joints. It also improves the arc stability during welding. Additionally, silicon acts as a deoxidizer, preventing porosity formation in the weld metal.Sulfur: Sulfur is added to certain types of welding alloys to improve machinability, especially for free-machining steels or where post-weld machining operations are necessary. However, excessive sulfur content can lead to reduced ductility and overall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weld metal.Phosphorus: Phosphorus improves strength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but must be controlled carefully due to its embrittling effect at higher concentrations. This elementis often present in small quantities as an impurity in base metals but should be minimized or controlled when welding critical components.Chromium: Chromium provides excellent corrosion resistance to welded joints by forming oxide layers that protectagainst oxidation and other corrosive elements. Stainless steels are examples of alloys containing chromium for enhanced resistance to rust and corrosion.Nickel: Nickel increases toughness, ductility, and heat resistance of welds. It also enhances resistance to corrosion, especially in high-temperature environments. Nickel is commonly used in welding applications involving dissimilar materials or where high strength and excellent corrosion resistance are required.Tungsten: Tungsten is primarily used as an electrode material in gas tungsten arc welding (GTAW) or TIG welding. It has the highest melting point of any metal and offers excellent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The presence of tungsten in the electrode ensures a stable and controllable arc, resulting in precise welds.Zinc: Zinc is often added as an alloying element to create galvanized steel. Welding zinc-coated metals can release toxic fumes, known as zinc oxide fumes. Proper ventilation and safety measures should be followed when working withsuch materials.In conclusion, the various alloying elements present in welding materials have distinct effects and uses. These elements influence properties like strength, toughness, corrosion resistance, and machinability, making themsuitable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However, it isimportant to note that the composition and concentration of these elements must be carefully controlled to achieve desired weld quality and performance.在焊接材料中,各种合金元素的存在对于焊缝的性能和应用起着重要作用。
合金元素对焊接性能的影响

合金元素对焊接性能的影响1、碳(C):对焊接性及焊缝金属组织性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提高强度和硬度,但随着强度和硬度的提高,焊缝金属的塑性、韧性下降。
2、锰(Mn):来自生铁与脱氧剂。
Mn有很好的脱氧能力,能清除钢中的FeO,还能与S形成MnS,以消除S的有害作用。
这些反应产物大部分进入炉渣而被去除,小部分残留于钢中成为非金属夹杂物。
因此,Mn能改善钢的品质,降低钢的脆性,提高钢的热加工性能。
Mn除了形成MnO和MnS作为杂质存在于钢中以外,在室温下Mn能溶于铁素体中,对钢有一定的强化作用。
3、硅(Si):来自生铁与脱氧剂。
Si脱氧能力比Mn强,是主要的脱氧剂,能消除FeO夹杂对钢的不良影响。
Si能与FeO作用而形成SiO2,然后进入炉渣而被排除。
Si除了形成SiO2,作为杂质存在于钢中以外,在室温下Si大部分溶于铁素体中,因此Si对钢有强化作用。
4、铬(Cr):是不锈中的主加元素,Cr与氧生成Cr2O3保护膜,防止氧化,但Cr与C能形成Cr23C6,是导致不锈钢晶间腐蚀的主要原因。
在低合金钢中Cr含量小于1.6%,提高钢的淬透性,不降低钢的冲击韧度。
5、镍(Ni):在钢中加入镍,可以提高钢的强度和冲击韧度,Ni与Cr配合加入效果更佳。
一般增加低合金钢中的Ni含量会提高钢的屈服强度,但钢中Ni含量较高时热裂纹(主要是液化裂纹)倾向明显增加。
6、钛(Ti):与O的亲和力很大,以微小颗粒氧化物的形式弥散分布于焊缝中,可以促进焊缝金属晶粒细化。
Ti 与C形成的TiC粒子对焊缝起弥散强化作用。
Ti与B同时加入对焊缝性能的影响最佳,低合金钢中Ti 、B含量的最佳范围Ti =0.01%~0.02%,B=0.002%~0.006%。
7、钼(Mo):低合金钢焊缝中加入少量的Mo不仅提高强度,同时也能改善韧性。
向焊缝中再加入微量Ti,更能发挥Mo的有益作用,使焊缝金属的组织更加均匀,冲击韧性显著提高。
对于Mo-Ti系焊缝金属,当Mo=0.20%~0.35%,Ti=0.03%~0.05%时,可得到均匀的细晶粒铁素体组织,焊缝具有良好的韧性。
不锈钢材料中C.Cr.Ni.Mo元素对焊接的影响

不锈钢材料中C.Cr.Ni.Mo元素对焊接的影响引言不锈钢是一种重要的材料,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其中,C(碳)、Cr(铬)、Ni(镍)、Mo(钼)等元素在不锈钢材料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这些元素对不锈钢焊接性能的影响。
C(碳)C元素是不锈钢中的主要合金元素之一。
它的存在可以显著提高不锈钢的强度和硬度。
然而,在焊接过程中,过高的碳含量会导致焊缝区域的晶间腐蚀敏感性增加。
因此,控制合适的碳含量对焊接质量至关重要。
Cr(铬)Cr元素在不锈钢中起到抗腐蚀的关键作用。
它与氧气反应生成一种致密的铬氧化物膜(Cr2O3),阻碍了进一步的氧气扩散,从而提高了不锈钢的抗腐蚀性能。
在焊接中,合适的Cr含量可以保证焊缝区域的抗腐蚀性能与母材相当。
Ni(镍)Ni元素在不锈钢中起到增强韧性和抗冲击性能的作用。
在焊接过程中,合适的Ni含量可以有助于减少焊接热影响区的脆性相的形成,提高焊缝的韧性。
此外,Ni还可以改善焊接材料的耐腐蚀性能。
Mo(钼)Mo元素是不锈钢中的常用合金元素之一,主要用于提高抗蚀性能。
Mo可以与其他元素形成稳定的化合物,增加不锈钢的抗氧化性能和耐蚀性。
在焊接过程中,适当的Mo含量可以减少焊缝区域的晶间腐蚀,提高焊缝的耐蚀性。
影响焊接性能的因素除了上述C、Cr、Ni、Mo元素对焊接性能的影响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可能会影响焊接质量。
例如焊接工艺参数、焊接电流密度和焊接速度等。
正确选择和控制这些因素对于保证焊接接头的质量至关重要。
结论C、Cr、Ni、Mo元素在不锈钢材料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焊接质量和性能。
适当控制这些元素的含量可以确保焊接接头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和耐热性能。
除了合适的元素含量,合理的焊接工艺参数和焊接操作也是确保焊接质量的关键因素。
本文主要介绍了不锈钢材料中C、Cr、Ni、Mo元素对焊接的影响。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不锈钢焊接中其他元素、焊接材料和焊接工艺对焊接性能的影响,以推动不锈钢焊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素对焊接性能的影响
碳(C):钢中含碳量增加,屈服点和抗拉强度升高,但塑性和冲击性降低,当碳量%超过时,钢的焊接性能变坏,因此用于焊接的低合金结构钢,含碳量一般不超过%。
碳量高还会降低钢的耐大气腐蚀能力,在露天料场的高碳钢就易锈蚀;此外,碳能增加钢的冷脆性和时效敏感性。
2、硅(SI):在炼钢过程中加硅作为还原剂和脱氧剂,所以镇静钢含有-%的硅。
如果钢中含硅量超过硅就算合金元素。
硅能显著提高钢的弹性极限,屈服点和抗拉强度,故广泛用于作弹簧钢。
在调质结构钢中加入-%的硅,强度可提高15-20%。
硅和钼、钨、铬等结合,有提高抗腐蚀性和抗氧化的作用,可制造耐热钢。
含硅1-4%的低碳钢,具有极高的导磁率,用于电器工业做矽钢片。
硅量增加,会降低钢的焊接性能。
3、锰(MN):在炼钢过程中,锰是良好的脱氧剂和脱硫剂,一般钢中含锰-%。
在碳素钢中加入%以上时就算“锰钢”,较一般钢量的钢不但有足够的韧性,且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提高钢的淬性,改善钢的热加工性能,
如16MN钢比A3屈服点高40%。
含锰11-14%的钢有极高的耐磨性,用于挖土机铲斗,球磨机衬板等。
锰量增高,减弱钢的抗腐蚀能力,降低焊接性能。
4、磷(P):在一般情况下,磷是钢中有害元素,增加钢的冷脆性,使焊接性能变坏,降低塑性,使冷弯性能变坏。
因此通常要求钢中含磷量小于%,优质钢要求更低些。
5、硫(S):硫在通常情况下也是有害元素。
使钢产生热脆性,降低钢的延展性和韧性,在锻造和轧制时造成裂纹。
硫对焊接性能也不利,降低耐腐蚀性。
所以通常要求硫含量小于%,优质钢要求小于%。
在钢中加入的硫,可以改善切削加工性,通常称易切削钢。
6、铬(CR):在结构钢和工具钢中,铬能显著提高强度、硬度和耐磨性,但同时降低塑性和韧性。
铬又能提高钢的抗氧化性和耐腐蚀性,因而是不锈钢,耐热钢的重要合金元素。
7、镍(NI):镍能提高钢的强度,而又保持良好的塑性和韧性。
镍对酸碱有较高的耐腐蚀能力,在高温下有防锈和耐热能力。
但由于镍是较稀缺的资源,故应尽量采用其他合金元素代用镍铬钢。
8、钼(MO):钼能使钢的晶粒细化,提高淬透性和热强性能,在高温时保持足够的强度和抗蠕变能力(长期在高温下受到应力,发生变形,称蠕变)。
结构钢中加入钼,能提高机械性能。
还可以抑制合金钢由于火而引起的脆性。
在工具钢中可提高红性。
9、钛(TI):钛是钢中强脱氧剂。
它能使钢的内部组织致密,细化晶粒
力;降低时效敏感性和冷脆性。
改善焊接性能。
在铬18镍9奥氏体不锈钢中加入适当的钛,可避免晶间腐蚀。
10、钒(V):钒是钢的优良脱氧剂。
钢中加%的钒可细化组织晶粒,提高强度和韧性。
钒与碳形成的碳化物,在高温高压下可提高抗氢腐蚀能力。
11、钨(W):钨熔点高,比重大,是贵生的合金元素。
钨与碳形成碳化钨有很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在工具钢加钨,可显著提高红硬性和热强性,作切削工具及锻模具用。
12、铌(NB):铌能细化晶粒和降低钢的过热敏感性及回火脆性,提高强度,但塑性和韧性有所下降。
在普通低合金钢中加铌,可提高抗大气腐蚀及高温下抗氢、氮、氨腐蚀能力。
铌可改善焊接性能。
在奥氏体不锈钢中加铌,可防止晶间腐蚀现象。
13、钴(CO):钴是稀有的贵重金属,多用于特殊钢和合金中,如热强钢和磁性材料。
14、铜(CU):武钢用大冶矿石所炼的钢,往往含有铜。
铜能提高强度和韧性,特别是大气腐蚀性能。
缺点是在热加工时容易产生热脆,铜含量超过%塑性显著降低。
当铜含量小于%对焊接性无影响。
15、铝(AL):铝是钢中常用的脱氧剂。
钢中加入少量的铝,可细化晶粒,提高冲击韧性,如作深冲薄板的08AL钢。
铝还具有抗氧化性和抗腐蚀性能,铝与铬、硅合用,可显著提高钢的高温不起皮性能和耐高温腐蚀的能力。
铝的缺点是影响钢的热加工性能、焊接性能和切削加工性能。
16、硼(B):钢中加入微量的硼就可改善钢的致密性和热轧性能,提高强度。
17、氮(N):氮能提高钢的强度,低温韧性和焊接性,增加时效敏感性。
18、稀土(XT):稀土元素是指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57-71的15个镧系元素。
这些元素都是金属,但他们的氧化物很象“土”,所以习惯上称稀土。
钢中加入稀土,可以改变钢中夹杂物的组成、形态、分布和性质,从而改善了钢的各种性能,如韧性、焊接性,冷加工性能。
在犁铧钢中加入稀土,可提高耐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