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微生物生长与控制习题及答案
微生物生长与控制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习题一、名词解释1.微生物连续培养2.抗微生物剂3.抗生素4.抗代谢物5.微生物的抗药性6.灭菌7.消毒8.生长曲线9.深层液体培养:二、填空题1.一条典型的生长曲线至少可分为、、和4个生长时期。
2.测定微生物的生长量常用的方法有、、和。
而测定微生物数量变化常用的方法有、、和;以生物量为指标来测定微生物生长的方法有、和。
3.获得细菌同步生长的方法主要有(1)和(2),其中(1)中常用的有、和。
4.控制连续培养的方法有和。
5.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有、、、和等。
6.对玻璃器皿、金属用具等物品可用或进行灭菌;而对牛奶或其他液态食品一般采用灭菌,其温度为,时间为。
7.通常,细菌最适pH的范围为,酵母菌的最适pH范围为,霉菌的最适pH值范围是。
8.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的物理因素有、、、、和等。
9.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有、、和。
10.抗代谢药物中的磺胺类是由于与相似,从而竞争性地与二氢叶酸合成酶结合,使其不能合成。
三、选择题1.以下哪个特征表示二分裂?()A、产生子细胞大小不规则B、隔膜形成后染后体才复制C、子细胞含有基本等量的细胞成分D、新细胞的细胞壁都是新合成的。
2.代时为0.5h的细菌由103个增加到109个时需要多长时间?()A、40hB、20hC、10hD、3h3.如果将处于对数期的细菌移至相同组分的新鲜培养基中,该批培养物将处于哪个生长期?()A、死亡期B、稳定期C、延迟期D、对数期4.细菌细胞进入稳定期是由于:①细胞已为快速生长作好了准备;②代谢产生的毒性物质发生了积累;③能源已耗尽;④细胞已衰老且衰老细胞停止分裂;⑤在重新开始生长前需要合成新的蛋白质()。
A、1,4B、2,3C、2,4D、1,55.对生活的微生物进行计数的最准确的方法是()。
A、比浊法B、显微镜直接计数C、干细胞重量测定D、平板菌落记数6.下列哪咱保存方法全降低食物的水活度?()A、腌肉B、巴斯德消毒法C、冷藏D、酸泡菜7.连续培养时培养物的生物量是由()来决定的。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题库)一、填空:(20空)1.测定微生物生长量的方法有、和。
2.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和。
3.常用于培养细菌的温度为。
4.微生物在30~80%糖的溶液中,处于环境中,会引起微生物细胞的而死亡。
5.缺乏合成能力的微生物称为营养缺陷型微生物。
6.在一密闭容器中接种好氧菌和严格厌氧菌,菌首先生长消耗容器内的氧使氧化还原电位降低后,菌开始生长。
7.获得纯培养的方法有、、和等。
8.微生物的群体生长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总和。
9.微生物的连续培养器按控制方式分为和。
二、选择题:(10题)1.常用消毒的酒精浓度为。
(A) 30% (B) 70% (C) 95% (D) 100%2. 果汁、牛奶常用的灭菌方法为。
(A)干热灭菌(B)巴氏消毒(C)高压蒸汽灭菌(D)间歇灭菌3.干热灭菌法要求的温度和时间为。
(A) 105℃,2小时(B) 121℃, 30分钟(C) 160℃,30分钟(D) 160℃,2小时4.在液体培养基表面生长形成菌膜的微生物属于。
(A)厌氧型微生物(B)兼性厌氧型微生物(C)好氧型微生物(D)微需氧型微生物5.霉菌适宜生长的pH范围为。
(A)<4.0 (B) 4.0-6.0 (C) 6.5-8.0 (D) 8.06.中温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范围是。
(A) 4℃左右(B) 10℃~20℃(C) 25℃~30℃ (D) 45℃~60℃7.高压蒸汽灭菌,常用的温度和时间为。
(A) 70-80℃,30分钟(B) 121℃,30分钟(C) 160-170℃,2小时(D) 100℃,30分钟8.下列微生物器官耐温顺序为。
(A)营养体>孢子>芽孢(B)芽孢>孢子>营养体(C)孢子>营养体>芽孢(D)芽孢>营养体>孢子9.微酸环境下适宜生长的微生物是。
(A)细菌(B)酵母菌(C)放线菌(D)病毒10.在深层半固体琼脂培养基柱中的生长状态为均匀分布。
(A)好氧菌(B)兼性厌氧菌(C)耐氧菌(D)厌氧菌三、名词解释:(10题)1.生长2.纯培养3.同步生长4.代时5.倍增时间6.分批培养7.灭菌8.消毒9.兼性好氧菌10.巴斯德消毒法四、是非题:(10题)1.好氧微生物进行有氧呼吸、厌氧微生物进行无氧呼吸2.间歇灭菌不能够达到完全灭菌的目的。
第7章微生物的生长(简)

连续培养原理
原理:当微生物在单批培养方式下生长达到对数期后期时, 一方面以一定的速度流进新鲜培养基并搅拌,另一方面以溢流
方式流出培养液,使培养物达到动态平衡,其中的微生物就能 长期保持对数期的平衡生长状态和稳定的生长速率。
连续流入 新鲜培养液
单批培养 恒浊法 恒化法
lg细胞数(个/ml)
连续培养
单批培养
④衰亡期(decline phase) 细菌死亡率逐渐增加,群体中活菌数目急剧下降, 出现了“负生长”。其中有一段时间,活菌数呈几何级 数下降,故有人称之为“对数死亡阶段”。 这一阶段的细胞,有的开始自溶,产生或释放出一 些产物,如氨基酸、转化酶、外肽酶或抗生素等。菌体 细胞也呈现多种形态,有时产生畸形,细胞大小悬殊, 有的细胞内多液泡,革兰氏染色反应的阳性菌变成阴性 反应等。
小液滴法:将经过适当稀释后的样品制成小液滴,在显 微镜下选取只含一个细胞的液滴来进行纯培养物的分离。
第一节 微生物生长的测定
在微生物学情况进行测定
1、培养平板计数法 2、膜过滤培养法 3、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三. 以生物量为指标测定微生物的生长
认识延迟期的特点及原因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在发酵工业上需设法尽量缩短延迟期; 采取的缩短lag phase 的措施有: ①增加接种量; (群体优势----适应性增强) ②采用对数生长期的健壮菌种;
③调整培养基的成分,在种子基中加入发酵培养基的 某些成分。 ④选用繁殖快的菌种
◆在食品工业上,尽量在此期进行消毒或灭菌
抑制大多数其它微生物的生长,使待分 离的微生物生长更快, 数量上升 直接挑取待分离的微生物的菌落获得纯培养。 *利用选择培养基进行直接分离 *富集培养
利用选择培养基分离
【免费下载】 微生物s生长及控制习题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习题A部分一、选择题1.高温对微生物的致死是因为:()A.高温使菌体蛋白变性B. 高温使核酸变性C. 高温破坏细胞膜的透性D. A – C2.光波杀菌最强的波长范围是:()A.0.06-13.6nmB.250-280nmC.300-400nm3.消毒效果最好的乙醇浓度为:()A.50%。
B.70%。
C.90%4.巴氏灭菌的工艺条件是:()A.62-63℃ 30minB.71-72℃ 30minC.60-70℃ 30min5.杀死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称为:()A.消毒B.灭菌C.防腐6.测微生物活菌数通常采用:()A.稀释平板法B.滤膜培养法C.稀释培养法7.各种中温型微生物生长的最适温度为:()A.20-40℃B.25-37℃C.35-40℃8.黑曲霉在pH2-3的环境下发酵蔗糖:()A.主要积累草酸 B主要积累柠檬酸 C.主要积累乙酸9.防腐的盐浓度通常为:()A.5-10%B. 10-15%C.15-20%12 链霉素抑菌机制是:()A.破坏膜的结构B.阻碍细胞壁的合成C.阻碍70S核糖体对蛋白质的合成二、是非题1.细菌分裂繁殖一代所需时间为倍增时间。
()2.在群体生长的细菌数量增加一倍所需时间为代时。
()3.凡是影响微生物生长速率的营养成分均称为生长限制因子。
()4.分子氧对专性厌氧微生物的抑制和制死作用是因为这些微生物内缺乏过氧化氢酶。
() 5.一切好氧微生物都含有超氧化物歧化酶。
()6.在最适生长温度下,微生物生长繁殖速度最快,因此生产单细胞蛋白的发酵温度应选择最适生长温度。
()7.分批培养时,细菌首先经历一个适应期,此期间细胞处于代谢活动的低潮,所以细胞数目并不增加。
()8.最适的生长繁殖温度就是微生物代谢的最适温度。
()9.最低温度是指微生物能生长的温度下限。
最高温度是指微生物能生长的温度上限。
()10.通常一种化合物在某一浓度下是杀菌剂,而在更低的浓度下是抑菌剂。
第7章微生物生长与控制练习题试卷(A卷)

江西农业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第7章微生物生长及控制练习题试卷(A卷) 题目部份班级: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卷面共有60题,分,各大题标有题量和总分)请同窗们将练习题写在后面的答卷纸上,只上交答卷纸!一、选择(9小题,共分)[分]1.为了比较各类表面消毒剂的相对杀菌强度,通常采用检测指标是:A.检查死细胞数;B.检查残余活细胞数;C.石炭酸系数;D.经消毒剂处置后再培育生长出的细胞数。
答:()[分]2.青霉素的抑菌机制在于:A.引发细菌细胞壁降解;B.阻止肽聚糖二糖单位合成;C.抑制转肽酶的转肽作用;D.破坏Park核苷酸的形成。
答:()[分]3.对金属制品和玻璃器皿通常采用的灭菌方式是:A.干热灭菌;B.灼烧;C.消毒剂浸泡;D.紫外线照射。
答:()[分]4.可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是:A.四环素;B.放线菌素D;C.万古毒素;D.短杆菌肽。
答:()[分]5.利福霉素的抑菌机制在于:A.影响细胞质膜功能;B.阻止细菌RNA合成;C.破坏细菌细胞壁合成;D.阻止DNA合成。
答:()[分]6.牛奶、啤酒、果酒和酱酒的消毒一般采用;A.巴氏消毒法;B.间歇灭菌法;C.常规加压法;D.持续加压灭菌法。
答:()分]7.磺胺类药物抑菌的机制在于:A.与细菌细胞内的PABA进行竞争性拮抗作用,合成无功能叶酸,从而抑制细菌生长;B.与细菌的核糖体结合,阻碍细菌细胞蛋白质的合成;C.改变细菌四氢叶酸辅酶的催化性质;D.破坏细菌细胞质膜的完整性。
答:()[分]8.卡那霉素抑菌的机制在于:A.破坏细胞壁合成;B.影响细胞质膜的功能;C.干扰DNA合成;D.抑制蛋白质合成。
答:()[分]9.对固体、半固体和液体培育基通常采用的灭菌方式是:A.常规加压灭菌法B.巴氏消毒法;C.干热灭菌法D.加消毒剂。
答:()二、填空(15小题,共分)[分]1.归纳而言,抗生素是通过抑制________________的合成,干扰_______________的功能,抑制___________________的合成和_________________的合成4种方式来杀灭病原微生物的。
《微生物学》题库第七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微生物学》题库第七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第一部分微生物生长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菌株的定义应该是()。
A.具有相似特性的细胞群体B.具有有限的地理分布的微生物群体C.从一单独的细胞衍生出来的细胞群体D.与种(species)一样定义2、微生物的干重一般为其湿重的()。
A.5%~10%B.20%~25%C.25%以上D.10%~20%3、用于总活菌计数的方法是()A.浊度计比浊法B.血球板计数法C.平板菌落计数法D.显微镜直接计数法4、下列不属于微生物直接计数法特点的是()A.必须利用显微镜计数B.可以区分活菌与死菌C.不能区分活菌与死菌D.计数室都是400小格组成5、一个细菌每10分钟繁殖一代,经1小时将会有多少个细菌()A.64B.32C.9D.16、代时是指()。
A.从对数期结束到稳定期开始的间隔时间B.培养物从接种到开始生长所需要的时间C.培养物的生长时间D.细胞分裂繁殖一代所需要的时间7、微生物分批培养时,下列符合延迟期的特点是()。
A.微生物的代谢机能非常不活跃B.菌体体积增大C.菌体体积不变D.菌体体积减小。
8、制备原生质体,选择适宜的菌龄期为()A.迟缓期B.对数期C.稳定期D.死亡期。
9、下述那个时期细菌群体倍增时间最快()A.稳定期B.衰亡期C.对数期D.延滞期10、细菌芽孢产生于()A.对数生长期B.衰亡期C.稳定期前期D.稳定期后期正确答案:D11、处于()的微生物,死亡数肯定大于新生数。
A.适应期B.对数期C.稳定期D.衰亡期12、指数期细菌的特点是()A.细胞以指数速度死亡B.细胞准备开始分裂C.细胞以最快速度进行分裂D.细胞死亡数和分裂数相同13、细菌最适生长温度是()℃A.35-40B.10-20C.20-30D.30-3514、真菌最适生长温度是()℃A.35-40B.10-20C.20-30D.30-3515、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最高温度是()。
A.最高生长温度B.最适生长温度C.致死温度D.无法判断16、下面关于微生物最适生长温度判断,正确的是()A.微生物群体生长繁殖速度最快的温度B.发酵的最适温度C.积累某一代谢产物的最适温度D.无法判断17、将土壤接种在含放射性碳的葡萄糖培养基中,5天后检查,下列那种情况证明土壤中有生命()。
微生物生长试题及答案

微生物生长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微生物生长的四个基本阶段包括:A. 延迟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B. 延迟期、对数期、稳定期、死亡期C. 延迟期、指数期、衰减期、死亡期D. 延迟期、对数期、衰减期、死亡期答案:A2. 下列哪种营养物质不是微生物生长所必需的?A. 碳源B. 氮源C. 维生素D. 重金属答案:D3. 微生物生长曲线中,对数期的特点是什么?A. 生长速率最快B. 细胞数量最少C. 细胞数量最多D. 生长速率最慢答案:A4. 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最适温度通常是多少?A. 4°CB. 37°CC. 60°CD. 100°C答案:B5. 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最适pH值通常是多少?A. 2B. 4C. 7D. 9答案:C6. 下列哪种物质不是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无机盐?A. 钾盐B. 钠盐C. 镁盐D. 葡萄糖答案:D7. 微生物生长的延迟期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A. 营养物质的浓度B. 环境温度C. 微生物的遗传特性D. 所有以上因素答案:D8. 在微生物生长曲线中,稳定期的主要特征是什么?A. 细胞数量迅速增加B. 细胞数量保持相对稳定C. 细胞数量开始减少D. 细胞数量达到最大值答案:B9. 微生物生长的衰亡期是由于什么原因引起的?A. 营养物质耗尽B. 代谢产物积累C. 环境条件恶化D. 所有以上因素答案:D10. 微生物生长的指数期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A. 营养物质的浓度B. 环境温度C. 微生物的遗传特性D. 所有以上因素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微生物生长所需的碳源可以是______、______或______。
答案:有机碳源、无机碳源、二氧化碳2. 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氮源可以是______、______或______。
答案:有机氮源、无机氮源、尿素3. 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水可以是______或______。
微生物学 第七章 微生物的生长与控制

右图表示的是一个细胞经 过若干代分裂后的情况。 如图可见,每经过一个代 时,细胞数目就增加一倍, 呈指数增加,因而被称为 指数生长,这就是单细胞 群体生长的特征。 即: X2 = X1•2n
LOGO
生长曲线的制作
生长曲线的制作:
接种
适温培养 定时取样测 定生长量
一、测生长量(微生物生长量和生理指标测定法)
LOGO
1、直接法 (1)粗放的测体积法 (2)精确的称干重法
将一定量的菌液中的菌体通过离心或过滤分离出来, 然后烘干(干燥温度可采用105℃、100℃或80℃)、称 重。一般干重为湿重的10%~20%,而一个细菌细胞 一般重约10-12~10-13g。
Contents
LOGO
1 第一节 测定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 2 第二节 微生物的生长规律 3 第三节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 4 第四节 微生物培养法 1 第五节 有害微生物的控制
第一节 测定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
LOGO
纯培养(pure culture)——微生物学中把从一个细 胞或一群相同的细胞经过培养繁殖而得到的后代, 称纯培养。
牛奶
37 26
S. lactis
乳糖肉汤 37 48
Azotobacter chroococcum(褐球固氮菌) 葡萄糖
25 344~46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结核分枝杆菌)组合
37 792~93
Nitrobacter agilis(活跃硝化杆菌)
组合
27 1200
3.影响指数期微生物代时长短的因素 LOGO
该法适合菌浓较高的样品。
例:大肠杆菌一个细胞一般重约10–12~10–13g,100ml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习题一、名词解释1.微生物连续培养2.抗微生物剂3.抗生素4.抗代谢物5.微生物的抗药性6.灭菌7.消毒8.生长曲线9.深层液体培养:二、填空题1.一条典型的生长曲线至少可分为、、和 4个生长时期。
2.测定微生物的生长量常用的方法有、、和。
而测定微生物数量变化常用的方法有、、和;以生物量为指标来测定微生物生长的方法有、和。
3.获得细菌同步生长的方法主要有(1)和(2),其中(1)中常用的有、和。
4.控制连续培养的方法有和。
5.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有、、、和等。
6.对玻璃器皿、金属用具等物品可用或进行灭菌;而对牛奶或其他液态食品一般采用灭菌,其温度为,时间为。
7.通常,细菌最适pH的范围为,酵母菌的最适pH范围为,霉菌的最适pH值范围是。
8.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的物理因素有、、、、和等。
9.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有、、和。
10.抗代谢药物中的磺胺类是由于与相似,从而竞争性地与二氢叶酸合成酶结合,使其不能合成。
三、选择题1.以下哪个特征表示二分裂?()A、产生子细胞大小不规则B、隔膜形成后染后体才复制C、子细胞含有基本等量的细胞成分D、新细胞的细胞壁都是新合成的。
2.代时为0.5h的细菌由103个增加到109个时需要多长时间?()A、40hB、20hC、10hD、3h3.如果将处于对数期的细菌移至相同组分的新鲜培养基中,该批培养物将处于哪个生长期?()A、死亡期B、稳定期C、延迟期D、对数期4.细菌细胞进入稳定期是由于:①细胞已为快速生长作好了准备;②代谢产生的毒性物质发生了积累;③能源已耗尽;④细胞已衰老且衰老细胞停止分裂;⑤在重新开始生长前需要合成新的蛋白质()。
A、1,4B、2,3C、2,4D、1,55.对生活的微生物进行计数的最准确的方法是()。
A、比浊法B、显微镜直接计数C、干细胞重量测定D、平板菌落记数6.下列哪咱保存方法全降低食物的水活度?()A、腌肉B、巴斯德消毒法C、冷藏D、酸泡菜7.连续培养时培养物的生物量是由()来决定的。
A、培养基中限制性底物的浓度B、培养罐中限制性底物的体积C、温度D、稀释率8.常用的高压灭菌的温度是()。
A、121℃B、200℃C、63℃D、100℃9.巴斯德消毒法可用于()的消毒。
A、啤酒B、葡萄酒C、牛奶D、以上所有10.()能通过抑制叶酸合成而抑制细菌生长。
A、青霉素B、磺胺类药物C、四环素D、以上所有11.某细菌悬液经100倍稀释后,在血球计数板上,计得平均每小格含菌数为7.5个,则每毫升原菌悬液的含菌数为( )A、3.75×107个;B、3.0×109个;C、2.35×107个;D、3.2×109个四、是非题1.在群体生长的细菌数量增加一部所需时间为代时。
2.最初细菌数为4个,增殖为128个需经过5代。
3.一般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比稀释平板涂布法测定的菌数多。
4.一切好氧微生物都含有超氧化物歧化酶。
5.分批培养时,细菌首先经历一个适应期,所以细胞数目并不增加,或增加很少。
6.特定温度下杀死某一样品中90%微生物或孢子及芽孢所需的时间为热致死时间。
7.巴斯德消毒法不能杀死细菌的芽孢。
8.对热敏感的溶液可采用巴斯德消毒法来灭菌。
9.酸泡菜较鲜肉更易受大肠菌污染而腐败。
10.四环素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青霉素能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五、简答题1.试述单个细菌细胞的生长与细菌群体生长的区别。
2.与分批发酵相比,连续培养有何优点?3.过滤除菌有些什么方法?哪种方法较为经济实惠?4.近年来是什么原因导致抗生素不敏感的抗性菌株的增多?5.简述连续发酵的优缺点。
6.概述固定化的优势。
7.简述生产菌种的要求。
8.简述大规模发酵的特征。
9.测定微生物的生长有哪些方法?各有何优缺点?10.控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主要方法及原理有哪些?11.微生物培养过程中pH值变化的规律如何?如何调整?12.控制有害微生物生长有哪些方法,写出利用热力灭菌时的灭菌条件。
13.简述下列物品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并说明理由。
①抗毒素等药液;②手术器械;③医院废弃的纱布等;④无菌实验室;⑤人体皮肤;⑥手术室;⑦血清等药液;⑧一次性注射器。
六、论述题1、用来测定细菌生长量的直接计数法和间接计数法一般采用什么具体的方法?并从实际应用、优点、使用的局限性3个方面加以具体分析。
2、封闭系统中微生物的生长经历哪几个生长期?以图表示并指明各期的特点。
如何利用微生物的生长规律来指导工业生产?3、大肠杆菌在37℃的牛奶中每12.5min繁殖一代,假设牛奶消毒中,大肠杆菌的含量为1个/100mL,请问按国家标准(30000个/ml),该消毒牛奶在37℃下最多可存放多少时间?4、说明温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详述温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的具体表现。
5、详述嗜冷菌、嗜温菌、嗜热菌和极端嗜热菌的不同。
6、哪几种氧形式对细胞有毒性?微生物细胞具有什么酶来解除氧的毒性?7.某同学在实验室因操作不慎,所保藏的Bacillus subitis和Lentinus edodes菌种被E.coli污染了,请问他应该如何将这两种菌种纯化?8.试设计一个从土壤中分离能分解并利用苯酚的细菌纯培养物的实验方案。
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微生物连续培养:在微生物的整个培养期间,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微生物能以恒定的比生长速率生长并维持生长下去的一种培养方法。
2.抗微生物剂:是一类能够杀死微生物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的化学物质。
3.抗生素(antibiotics):是由某些微生物合成或半合成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或衍生物,它们在很低浓度时就能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或或干扰它种生物的生命活动的化合物。
4.抗代谢物:是指那些在结构上与微生物生长因子相似但又有区别,它们不能够在菌体细胞内起着生长因子的同样作用,但却能够阻止微生物对生长因子的利用,因而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5.微生物的抗药性:微生物能够抵抗化学药物作用而正常生长的能力。
6.灭菌:利用某种方法杀死物体中包括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的一种措施。
7.消毒:利用某种方法杀毒或灭活物质或物体中所有病原微生物的一种措施。
8.生长曲线: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以细菌细胞数目的对数或生长速率为纵坐标绘图所得到的曲线称为生长曲线。
9.深层液体培养:将菌种培养在发酵罐或圆锥瓶内,通过不断通气搅拌或振荡,使菌体在液体深层处繁育的方法。
二、填空题1.迟缓期对数生长期稳定生长期衰亡期 2.单细胞计数细胞物质的重量代谢活性培养平板计数法膜过滤法液体稀释法显微镜直接计数比浊法重量法生理指标法3.机械法环境条件控制法离心法过滤分离法硝酸纤维素滤膜法 4.恒浊法恒化法5.营养物质水活性温度 pH 氧;6.高压蒸汽灭菌法干热灭菌法超高温灭菌 135 ~150℃ 2~6s7.6.5~7.5 4.5~5.5 4.5~5.58.温度辐射作用过滤渗透压干燥超声波9.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破坏细胞质膜作用于呼吸链以干扰氧化磷酸化抑制蛋白质和核酸合成10.对氨基苯甲酸叶酸三、选择题1.C;2.C ;3.D;4.B;5.D;6.A;7.D;8.A;9.D;10、B;11、B四、是非题1.- 2.+ 3.+ 4.+ 5.+ 6.- 7.+ 8.-9.-10.-五、简答题1.试述单个细菌细胞的生长与细菌群体生长的区别。
答:单个细菌细胞的生长,是细胞物质按比例不可逆地增加使细胞体积增大的过程;细胞群体的生长,是细胞数量或细胞物质量的增加。
细胞的生长和与繁殖两个过程很难绝对分开,接种时往往是接种成千上万的群体数量,因此,微生物的生长一般是指群体生长。
2.与分批发酵相比,连续培养有何优点?答:由于连续培养中微生物的生长一直保持在对数期,生物量浓度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恒定,因此单批发酵相比,连续培养:能缩短发.酵周期,提高设备利用率;便于自动控制;降低动力消耗体力劳动强度;产品质量较稳定。
3.过滤除菌有些什么方法?哪种方法较为经济实惠?答:过滤除菌有3种:深层过滤、膜过滤和核孔过滤。
深层过滤器是由纤维或颗粒状物质制成的过滤板层;膜过滤器是由醋酸纤维素、硝酸纤维素或其他合成物质制成的具有微孔的滤膜;核孔过滤器是由核辐射处理后再经化学蚀刻的薄聚碳酸胶片而制成。
深层过滤较为经济实惠,多用于工业发酵,后两种方法主要用于科学研究。
4、近年来是什么原因导致抗生素不敏感的抗性菌株的增多?答:主要有以下5个原因:①细胞质膜透性改变使药物不能进入细胞;②药物进入细胞后又被细胞膜中的移位酶等泵出胞外;③细菌产生了能修饰抗生素的酶使之失去活性;④药物作用靶发生改变从而对药物不再具有敏感性;⑤菌株改变代谢途径以绕过受药物抑制的过程或增加靶代谢物的产物。
5.简述连续发酵的优缺点答:连续发酵的主要优势是简化了菌种的扩大培养,不需要发酵罐的多次灭菌、清洗、出料,缩短了发酵周期,提高了设备利用率,降低了人力、物力的消耗,增加了生产效率。
连续发酵运转的周期长,菌种多退化,容易污染,培养基的利用率一般低于分批发酵,而且工艺中的变量较分批发酵复杂,较难控制和扩大。
6.概述固定化的优势。
答:固定化酶可以重复使用;固定化酶产品的分离、提纯等后处理比较容易;固定化酶使产品的生产工艺操作简化,易于机械化和自动化,设备和器材也较容易。
固定化酶活力稳定。
7.简述生产菌种的要求。
菌种能在较短的发酵过程中高产有价值的发酵产品;菌种的发酵培养基应价廉,来源充足,被转化的产品的效率高;菌种对人、动物、植物和环境不应该造成危害,还应注意潜在的、慢性的、长期危害,要充分评估其风险,严格防护;菌种发酵后,不需要的代谢物要少,产品要相对容易与不需要的物质分离,下游技术能用于规模化生产;菌种的遗传特性稳定,利于保存,而且易于进行基因操作。
8.简述大规模发酵的特征规模大,即所用的设备庞大,占用场地大,人力、物力投入的规模大;消耗的原料、能源多;菌种符合生产菌种的要求,其生长代谢特性与大规模的发酵相适应;需进行成本核算等。
9.测定微生物的生长有哪些方法?各有何优缺点?答:常用测定微生物生长的方法有:1)称干重法。
可用离心法或过滤法测定。
优点:可适用于一切微生物,缺点:无法区别死菌和活菌。
2)比浊法。
原理:由于微生物在液体培养时,原生质的增加导致混浊度的增加,可用分光光度计测定。
优点:比较准确。
3)测含氮量,大多数微生物的含氮量占干重的比例较一致,根据含氮量再乘以6.25即可测得其粗蛋白的含量。
4)血球计数板法。
优点:简便、快速、直观。
缺点:结果包括死菌和活菌。
5)液体稀释法。
对未知菌样作连续的10倍系列稀释,经培养后,记录每个稀释度出现生长的试管数,然后查MPN表,再根据样品的稀释倍数就可计算其中的活菌含量。
优点:可计算活菌数,较准确。
缺点:比较繁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