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史(下)2019尔雅答案100分教案资料

合集下载

尔雅课后习题答案

尔雅课后习题答案

尔雅课后习题答案
《尔雅课后习题答案》
在学习过程中,课后习题是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

而《尔雅》作为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词典,也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字书,对于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掌握《尔雅》课后习题答案对于提高汉语水平和了解中国文化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首先,通过学习《尔雅》课后习题答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尔雅》这部古代词典的内容。

《尔雅》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字书,其中收录了大量古代汉语词汇和成语,对于了解古代汉语的用法和含义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尔雅》课后习题答案,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尔雅》中所收录的词汇和成语,从而更好地掌握古代汉语的用法和含义。

其次,通过学习《尔雅》课后习题答案,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汉语水平。

《尔雅》中所收录的词汇和成语大多都是古代汉语的经典表达方式,通过学习《尔雅》课后习题答案,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些经典表达方式的用法和含义,从而提高我们的汉语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最后,通过学习《尔雅》课后习题答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国文化。

《尔雅》作为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词典,其中所收录的词汇和成语大多都是与中国古代文化密切相关的,通过学习《尔雅》课后习题答案,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从而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的魅力和魅力。

综上所述,通过学习《尔雅》课后习题答案,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尔雅》的内容,提高汉语水平,了解中国文化。

因此,掌握《尔雅》课后习题答案对于提高汉语水平和了解中国文化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下2019尔雅答案100分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下2019尔雅答案100分

中国人口的來源1关于中国人口的来源,机械增长就是指(D)。

A、本地人口出生、死亡的结果B、外地人口迁入与本地人口死亡的结果C、外地人口死亡与本地人口迁出的结果D、外地人口迁入与本地人口迁出的结果2根据记载,中国古代的人曾迁往(ABCD)。

A、日本B、东南亚C、欧洲D、美洲3历史上,(ABCD)曾迁入古代中国的中原地区或今天中国范围。

A、回鹘B、高丽C、契丹D、昭武九姓4关于中国人口来源的基本观点,“外来说”一派认为今天的世界人口来源于南美洲。

(×)5根据记载,公元前2世纪左右,乌孙、月支等南迁。

(×)人口与户口1中国历代实际人口与户籍人口对比情况就是(A)。

A、实际人口大于户籍人口B、户籍人口大于实际人口C、实际人口与户籍人口相当D、实际人口长期就是户籍人口的两倍2在中国历史时期,调查户口主要就是为了(ABC)。

A、兵役B、徭役C、征收赋税D、划分土地3中国历史上真正符合现代意义上的人口普查最早出现在清朝末年。

(√)4中国古代,兵役制度对户籍登记的影响最大。

(×)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1公元初,中国人口的数量大约就是(C)。

A、2千多万B、4千多万C、6千多万D、8千多万2中国古时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总体而言就是增长缓慢,也就就是(ACD)。

A、高出生率B、低死亡率C、低增长率D、高死亡率3中国古时人口数量出现“两高一低”的原因就是(ABCD)。

A、初婚年龄早,有偶率低B、赋役制度C、核心家庭规模不大D、战争与自然灾害4中国古时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之一就是比较平稳,没有大起大落出现。

(×)“两高一低”的原因1秦国与赵国之间爆发的大规模战役(B),秦国战胜赵国,并且坑杀赵国40万降兵而告终。

A、邯郸之战B、长平之战C、伊阙之战D、破赵之战2建安七子中,因瘟疫而亡的就是(BCD)。

A、孔融B、陈琳C、徐干D、刘祯“大起大落”的真相1湖广填四川的人口迁移发生在(C)。

中国文明史教案

中国文明史教案

帝喾 ( 高辛氏 )时,有老妇得耳疾,挑之得物大 如茧。妇人盛于瓠中,覆之以盘,顷化为犬,其 文五色,因名盘瓠。这个故事在我国南方瑶、 苗、黎族民族中也广为流传。
世多谓文明起于河流,吾谓吾国文明,实先发生 于山岳。盖吾国地居大陆,人种之生,本不限于 一地,其拥部众而施号令者,必具居高临下之 势,始可以控制多方。非若海滨岛国,地狭人 少,徒取一隅之便利也。周、秦诸书,虽不尽可 据为上古之信史,然自来传说,古代诸部兴于山 岭者多,而起于河流者少。 (1)君主相传号为林、蒸。《尔雅》:“林、蒸, 君也。‛盖古之部落,其酋长多深居山林,故后 世译古代林、蒸之名,即君主之义。
第三章
家族及私产制度之起源
群婚时代,渔牧时代,男女群行,初无分别,至 后服田力穑。则为男子专职。女子家居,席地作 事(女为坐地之形象),别有所持(妇字,女子手中持 帚)。是皆可以文字推求其原始者也。 至于伏羲之时,始有夫妇之制。婚姻制度因乱交 而起,伏羲之世,虑劫略之易于造乱,乃创为俪 皮之礼,定夫妇之道。女娲亦佐伏羲定婚礼,并 置女媒。然俪皮之礼,即买卖妇女之俗也。
发明与改良: 《考工记》曰:“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 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烁金以 为刃,凝土以为器,作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 此皆圣人之所作也。‛知创,巧述,皆得谓之作。 而《世本》所载一器为前后迭作者,尤可见古代 进化之迹。神农之去伏羲远矣,伏羲作琴瑟.大 抵出于草创,未能完善.传至神农时,神农又加 以研究,于是琴瑟之制,始渐如后世之制。后世 溯其原始,独称伏羲不可也,独称神农亦不可也, 则两记之。
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服牛乘马,引重致 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重门击拆以待暴 客,盖取诸《豫》。断木为杵,掘地为臼,杵臼之 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弦木为弧,剡木 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睽》。上古 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 待风雨,盖取诸《大壮》。古之葬者,厚衣之以 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 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上古结绳而治,后 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 《夫》。”

2019年度尔雅国学智慧期末考试试题和标准答案

2019年度尔雅国学智慧期末考试试题和标准答案

已完成得分:100 /100一.单选题(50题,50.0分)1国学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所积累的有关政治经济文化,行之有效的管理经验。

A. 正确B. 错误1.0 分我的答案:A2《庄子》不是在说理,而是用大量的物象、形象、故事、()等作为说理的凭据。

A. 神话B. 寓言C. 比拟D. 排比1.0 分我的答案:A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列士是以国家诸侯名义献诗B. 卿大夫以个人名义献诗 C.卿大夫以职务名义献诗D. 商颂是周天子管的1.0 分我的答案:B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仁体现在社会交往中B. 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C. 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D. 仁指的是责任1.0 分我的答案:D5“天命之谓性”出自?A. 《大学》B. 《论语》C. 《周易》D. 《中庸》1.0 分我的答案:D6庄子讲的“坐忘”就是忘掉理、法,忘掉外在的约束,忘掉社会中的自己,回到你的()。

A. 精神B. 心灵c. 本性D. 本真1.0 分我的答案:C7“道法自然”的“自然”指的是()。

A. 自然界B. 生物界C. 世界D. 自然而然的状态1.0 分我的答案:D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墨家学说面对的是社会下层B. 墨子的着眼点在于培养工匠侠客C. 墨家的原则是述而不作D. 儒家的原则是述而不作1.0 分我的答案:C9《春秋》是根据()历史改编的。

A. 鲁国B. 燕国C. 赵国D. 魏国1.0 分我的答案:A10“安而后能虑”的“虑”指的是()。

A. 思虑周详B. 考虑C. 顾虑D. 想法1.0 分我的答案:A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季札观乐中季札出使的是鲁国B. 季札观乐是鲁国人为季札表演周王室的乐舞C. 孔子对诗经进行了分类D. 孔子修改了诗经的篇章1.0 分我的答案:D12儒家所讲的道很大程度上讲的是“正道”,意思是?A. 道德B. 品质C. 修养D. 知识1.0 分我的答案:A13要想成为君子,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2019尔雅中国文化概论答案

2019尔雅中国文化概论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30,共 30.0 分)1“帝喾之子,殷之先祖”、“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些说的都是( )。

(1.0分)1.0分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2族群代兴的历史是指( )阶段(1.0分)1.0分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3儒家认为( )是处置四夷关系的关键。

(1.0分)1.0分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4“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这句话体现的是( )。

(1.0分)1.0分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5根据记载,黄老政治思想的格局是()。

(1.0分)1.0分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6根据记载,商君法上约君主、下约民众,它的特征是()。

(1.0分)1.0分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7中国古代最小的容积单位称之为( )。

(1.0分)1.0分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8“黄钟之宫,律吕之本”创作于( )时期。

(1.0分)0.0分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B9《孟子·公孙丑上》中有“(),仁之端也”的名句。

(1.0分)1.0分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10根据记载,宋代掌管财政大权的三司包括()。

(1.0分)1.0分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11()是文人治国的最高宗旨。

(1.0分)1.0分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12中国”革命“一词,产生于西周其寓意是( )。

(1.0分)1.0分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13根据记载,乡射礼的步骤不包括( )。

(1.0分)1.0分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14封建制本身具有()的潜在功能,因为它本身是针对异族林立的社会现实的。

(1.0分)1.0分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15儒家( )认为,必须培育善根才能达到天地境界。

(1.0分)1.0分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16天地境界指的是( ),儒家认为这是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1.0分)1.0分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17按照周家的观点礼乐文明的第一要务是( )。

(1.0分)1.0分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18“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这句话说明孔子认为天下乱的源头是( )。

中华传统思想:对话先秦哲学2019尔雅答案100分教学文案

中华传统思想:对话先秦哲学2019尔雅答案100分教学文案

中华传统思想:对话先秦哲学2019尔雅答案100分。

儒学原典“仁”字的义理讲述1【单选题】“仁”的根本是()。

C•A、个人道德高尚•B、家风纯正•C、人际关系的和谐•D、家庭和睦2【单选题】“鹤鸣于阴,其子和之”出自下列哪部著作?()D•A、《周礼》•B、《对楚王问》•C、《说文解字》•D、《周易》3【多选题】下列()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

AD•A、程颐•B、朱熹•C、张载•D、程颢4【判断题】麻将与儒家文化有关。

()正确5【判断题】西方文明强调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

()错误6【判断题】朴学的宗旨是回到文本本身的解释。

()正确儒家“仁”的哲学思想1【单选题】“天涯若比邻”中的“比”指的是()。

C•A、比肩•B、比较•C、邻•D、比喻2【单选题】学者孔颖达是()人。

D•A、清朝•B、明朝•C、宋朝•D、唐朝3【单选题】和到一定程度上“有五味之相济,甘辛并用,混合无形。

”是()的观点。

B •A、孔子•B、庄子•C、墨子•D、孟子4【多选题】下列对“仁”的理解正确的有()。

AB•A、人与人之间关系亲密•B、心心相通的状态•C、施爱心与人•D、相互礼让5【判断题】“亲亲仁也”是许慎对“仁”的理解。

()错误6【判断题】在唐代和谐既可以互相训示,又可以组成一个词,来表示各种合适的优化的关系。

()正确孔子的“仁德”1【单选题】下列哪位人物不属于“殷三贤”?()D•A、微子•B、箕子•C、比干•D、伯邑考2【单选题】下列哪部著作中的“仁”主要是讲“仁德”()。

C•A、《尚书》•B、《周易》•C、《毛诗》•D、《左传》3【多选题】下列著作中()没有出现“仁”字。

AD•A、《仪礼》•B、《尔雅》•C、《论语》•D、《孝经》4【多选题】儒学的基本理念包括()。

ABCD•A、利民•B、用贤•C、和谐•D、安定5【判断题】“仁”是一个封闭的、单一的概念。

()错误6【判断题】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出自于《左传》。

错误孟子的“仁政”、《礼记》中“仁”的范畴1【单选题】根据《礼记》对“仁”的理解,“仁”的基础是()。

文物精品与中华文明2019尔雅答案100分

文物精品与中华文明2019尔雅答案100分

中国古代的音阶之争1文献中记载,中国古代音乐中的五音宫商角徵羽,“角”对应的是(D)。

A、拉B、来C、哆D、咪2(A)中的《乐记》是中国最早的音乐理论著作。

A、《礼记》B、《国语》C、《尚书》D、《史记》3虽然全世界各民族的乐器风格各异,但都遵循(B)。

A、十二声音阶B、七声音阶C、六声音阶D、八声音阶4据记载,埙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乐器。

(√)5据记载,笙是云南少数民族的特有乐器。

(×)6据记载,尧舜时代中国已经有专门负责掌管音乐的官员。

(√)陶埙与编钟1据记载,曾侯乙墓出土的瑟有(A)根弦。

A、25根B、20根C、15根D、30根2编钟中比较小、薄,属于高音,摆在架子最高层的是(D)。

A、甬钟B、铜钟C、镈钟D、钮钟3文献中记载,河南殷墟出土的陶埙是(A)音。

A、十一个半B、七声C、四声D、十二个半4据记载,宫音阶只有相对音高,没有绝对音高。

(√)5据记载,甘肃火烧沟出土的三孔陶鱼是属于五声音阶。

(×)贾湖骨笛1(D)是目前中国最早的吹奏乐器。

A、殷墟陶陨B、箫C、笙D、贾湖骨笛2据记载,贾湖骨笛在吹奏时需要倾斜(A)角。

A、45度B、30度C、15度D、60度3据记载,出土的贾湖骨笛在同一侧面共钻有(A)个孔。

A、七B、六C、五D、八4据记载,现在河南的地方音乐中四声音阶和五声音阶已消失。

(×)5据记载,出土的贾湖骨笛上所有孔的误差都小于五个音分。

(√)中国古代的音阶特点1(C)出版了《阿炳曲集》。

A、1979年B、1967年C、1954年D、1982年2由李有源、公木词,李涣之编曲的《东方红》是属于(D)民歌。

A、河南B、四川C、山西D、陕西3据记载,中国唐代时期的音乐是(A)音阶。

A、五声B、七声C、八声D、四声4据记载,《二泉映月》分低音部和高音部,相当于周易中的阴阳。

(√)5据记载,笛子上孔跟孔之间的长度跟音高是无关的。

(×)三分损益法1据记载,将徵音的长度分成三等分,去掉三分之一则变成(B)。

中国陶瓷史2019尔雅答案100分

中国陶瓷史2019尔雅答案100分

什么是考古学1【单选题】文化和历史的主要区别是(B)。

•A、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后者要更强•B、文化是动态的,历史是静态的•C、文化是现在的,历史是过去发生的•D、历史是被曲解的2【单选题】考古学包含(A)和()两个维度。

•A、历史和文化•B、自然和社会•C、物质和文化•D、科技和社会3【单选题】现代意义的考古学诞生于哪一时期?(D)•A、戈登威利的《美洲考古学史》的发表•B、《史记》的写就•C、意大利文艺复兴•D、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发表4【多选题】下列关于考古学的定义中,正确的有(BCD)。

•A、考古学主要研究远古时期的自然遗迹•B、考古学是一门研究历史和文化的科学•C、考古学主要研究对象是人类创造并遗留下的物质遗存•D、考古学主要侧重点不是自然景观5【判断题】史学出现的时期很早,如《春秋》就可以看做为史学书。

(正确)6【判断题】社会上层生活和文化是考古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错误)考古学的方法——地层学1【单选题】以下考古学的基本方法中,与时间要素有关的是(C)。

•A、文化因素分析法•B、考古类型学•C、考古地层学•D、文化理论2【单选题】以下选项中,断面所在位置一般在(D)。

•A、农田•B、山脚下•C、道路旁•D、河沟边缘3【单选题】(C)隐藏在地层学背后。

•A、模式化的思维•B、神创论•C、时间的思维•D、头脑风暴式的思维4【判断题】考古学的进步与自然科学没有太大关系。

(错误)5【判断题】手铲可以帮助判断地层,是考古学家经常使用的一个工具。

(正确)考古学的方法——类型学与文化因素分析1【单选题】下列词汇中,与考古有关并且反映平行关系的是(D)。

•A、类•B、系•C、区•D、型2【单选题】以下哪个是考古类型学的来源?(B)•A、物理学•B、生物学•C、地质学•D、化学3【多选题】我国考古类型学的常用理论体系包括(ABC)。

•A、区系类型(式)学•B、时空结构理论•C、树形理论•D、纲目科属种4【判断题】在考古分类学中,纵线前后关系的一个反映是“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明史(下)2019尔雅答案100分。

秦之立国精神
1
秦国的立国精神可以概况为(D)
A、所有人都服从国王的命令
B、《诗》《书》治国
C、把由成千上万的人组成的共同体打造成一个单一的身体
D、一国之政犹如一身之治
2
舜命秦人的祖先(C)负责草木鸟兽。

A、秦仲
B、秦亭
C、伯益
D、由余
3
秦穆公时期,秦国由大夫成为诸侯。

×
法家三派:势、法、术
1
法家最重要的理论代表是(D)。

A、《管子》
B、《申子》
C、《韩非子》
D、《商君书》
2
法家思想的立足点是(B)。

A、权力
B、势
C、法
D、术
3
法家思想的术指的是国王驾驭臣民之术。

(√)历史主义
1
儒家的历史观是(A)。

A、法先王
B、法今王
C、法后王
D、统治者拥有立法权
2
法家政治思考的原点是(C)。

A、礼乐文明
B、良好的政治秩序
C、至高无上的王权
D、变法
3
商鞅的变法是彻底的,其变法内容主要体现在《更法篇》中。

(×)
人性恶
1
为了形成秩序,抑制互相伤害,法家引入了一个第三者进行防范和惩罚,这个第三者是(C)。

A、周王
B、天
C、主权者
D、法律
2
下面对法家人性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D)。

A、人性恶
B、利益至上
C、不择手段
D、相互独立
3
商鞅认为不光是君臣之间,天下所有人之间都是以利相计,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
弱民以强国
1
商鞅弱民主要是削弱民的(B)。

A、身体
B、独立思想
C、地位
D、职业
2
商鞅的弱民之道体现在(CD)。

A、驱民于商
B、驱民以奴
C、驱民于农
D、驱民于战
3
重农抑商的政策是儒家提出来的。

(×)
商鞅变法
1
商鞅构建的国家的特点不包括(B)。

A、国家资源动员能力强
B、学术和商业在正当职业中处于底层
C、农民和战士是正当职业
D、一律而单调
2
商鞅变法中有一条是消灭社会,对其内容说法不正确的是(C)。

A、打破封建小共同体
B、普通民众五户编为一组相互监督
C、结成大家庭
D、实行连坐
3
商鞅下令取消民间学术的原因是学术会让民有自己的意见,不易服从国外。

(√)
打天下
1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自己取的称号是(C)。

A、天皇
B、地皇
C、皇帝
D、泰皇
2
秦国能统一六国的最大优势是(D)。

A、礼乐文明程度高
B、人数最多
C、经济最发达
D、力量最强
3
秦是第一个通过革命手段夺取天下的政权。

(×)
秦朝的政制
1
在秦朝的国家控制体系下,发挥引导、规范作用的是(C)。

A、行政制度
B、丞相
C、刑律
D、御史大夫
2
秦始皇制定的国家行政体系中,他直接管理的最大的行政单位是(A)。

A、郡
B、县
C、乡
D、里
3
美国学者福山认为,秦朝是世界上第一个古典国家。

(×)
焚书坑儒
1
焚书坑儒是由(B)提出来的。

A、商鞅
B、李斯
C、秦始皇
D、御史大夫
2
秦制存在着致命缺陷,最早看到这个问题的是(D)。

A、秦始皇
B、商鞅
C、李斯
D、儒生
3
焚书坑儒的主要目的就是消灭私人学术,严禁个人有自己的思想。

(√)
秦何以不二世而亡
1
以惩罚为中心的社会治理模式导致的后果是(B)。

A、人人向善
B、人人向恶
C、以道义为纽带
D、社会有序
2
下面关于绝对权力的悖论,说法不正确的是(C)。

A、要求皇帝任理去欲
B、权力越大,限制越少,对理性的要求就越高
C、打天下、守天下的时候,秦始皇对自己的欲望都不加节制
D、权力越大,对欲望的追求越疯狂
3
单一中心的社会治理模式下,行政控制的效率会逐层降低。

(√)黄老之治
1
黄老之治的本质是(C)。

A、用道家思想治理国家
B、实施新政
C、以宽和的精神来操作秦制
D、完全承袭秦朝制度及其实施方式
2
齐地的黄老之学通过()传到了长安,成为汉初立国的指导思想。

(D)
A、刘邦
B、萧何
C、韩信
D、曹参
3
汉文帝时期,国家资本主义开始盛行,政府垄断经营盐和铁。

(×)
诸子时代之终结
1
道家退出政治舞台是在(D)。

A、秦始皇建国时
B、秦二世灭亡时
C、汉初文景帝统治时期
D、汉武帝统治时期
2
下面作品中属于杂家的是(BD)。

A、《墨子》
B、《吕氏春秋》
C、《韩非子》
D、《淮南子》
3
在董仲舒独尊儒术之前,诸子百家争鸣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何以儒家胜出
1
汉武帝从小接受的是诗学教育,他的老师是(D)。

A、贾谊
B、刘德
C、申公
D、王臧
2
儒家在诸子百家争鸣中获胜的内在原因是(CD)。

A、得到权贵青睐,其它学说得以禁止
B、诸子百家皆出于儒家
C、拥有完整而丰富的经学系统
D、有非常发达的教育体系
3
儒家的经学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最重要最基础的知识体系,能够提供一套完整的社会治理方案。

(√)
汉儒之更化努力
1
(D)做了给汉定礼仪的事。

A、陆贾
B、贾谊
C、董仲舒
D、叔孙通
2
“陆贾问题”的内容是(C)。

A、怎么打天下
B、怎么学《诗》《书》
C、怎么治天下
D、怎么回到三代治理模式
3
在董仲舒之前,就有许多儒家士人提出了复古更化的方案并得到实施。

(×)
董仲舒
1
《天人三策》的第三策内容主要是(D)。

A、天道治理观
B、办学校
C、选拔人才
D、尊六经
2
董仲舒提出的改制建议包括(ABC)。

A、兴太学,养成士君子
B、以六经教育平民
C、把士君子中最优秀的人选拔到政府中去
D、创立法度
3
董仲舒认为秦制最大的问题是皇帝专权、滥用刑罚。

(√)
武帝第二次立宪
1
董仲舒的改制方案是从(C)入手,推动整个宪制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A、权贵阶级
B、政治制度
C、文化教育
D、法律
2
汉武帝复古更化所采取的第一项措施是(C)。

A、建立公立教育体系
B、立博士弟子员
C、立五经博士
D、独尊儒术
3
汉武帝第二次立宪之后,社会上形成了一个新的治理主体:士大夫,他们从道不从君,从道不从上级。

(√)
宫、府之分立
1
通过汉武帝第二次立宪,社会形成了新的宪制,主要表现为(A)。

A、宫府出现了分立与制衡
B、以皇宫为权力中心
C、以政府为权力中心
D、文法吏对皇帝的命令言听计从
2
下面不属于皇宫内部的人的是(D)。

A、皇亲国戚
B、宦官
C、文学之臣
D、士大夫
3
传统中国政治下的政治斗争主要围绕在士人政府与宦官集团之间。

(×)
社会自治之发育
1
士君子能够发挥领导作用的原因不包括(D)。

A、士君子拥有较高的社会威望
B、士君子得到了普遍的尊重
C、士君子掌握的资源比较多
D、士君子被皇帝直接统治
2
西汉中期以来的社会自治指的是(C)。

A、脱离中央政府统治的区域治理
B、在中央政府管理下的区域治理
C、士君子领导下的社会自我治理
D、基层小共同体的自我治理
3
共治体制仅只指皇帝与士人政府共同治理社会。

(×)
刑治与德治
1
关于礼俗,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D)。

A、与礼的来源一样
B、自发形成
C、儒家士君子在其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D、规范着人们生活的所有领域
2
(C)在规范人的行为中起的作用最大,是传统中国法律体系的主体。

A、刑律
B、礼
C、礼俗
D、经济法
3
刑律与普通人的关系最为紧密,中国的法律体系就是刑律体系。

(×)
共治的优势
1
汉中期以后的新宪制保留了很多秦制的架构,其中不包括(D)。

A、皇帝
B、郡县
C、刑治
D、混合政体
2
西汉中期以后中国社会的治理模式是共治,共治结构中的主体是(C)。

A、皇帝
B、宰相
C、士大夫
D、平民
3
共治体制在过去2000多年中一次又一次的重建,使得社会秩序良好,中华文明也得以持续。

(√)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