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在于()A.为细胞提供适宜的生存环

合集下载

动物生理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塔里木大学

动物生理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塔里木大学
B:血液与组织液间的气体交换
C:肺与外界气体交换
D:肺泡与血液气体交换
答案:C
38.深吸气量是指()。
A:补吸气量
B:潮气量加补吸气量
C:余气量
D:补吸气量加余气量
答案:A
39.通气/血流比值增大时意味着()。
A:肺弹性阻力增大
B:解剖无效腔增大
C:功能性无效腔增大
D:呼吸膜通透性增高
答案:C
40.呼吸的基本节律产生于()。
A:脾
B:肝
C:骨髓
D:胸腺
答案:A
19.对血管内外水平衡发挥主要作用的是:()
A:血红蛋白含量
B:血浆晶体渗透压
C:血浆总渗透压
D:血浆胶体渗透压
答案:D
20.血浆总渗透压()
A:近似0.9%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
B:近似血浆胶体渗透压
C:近似0.9%尿素溶液的渗透压
D:近似NaCl0.9%溶液的渗透压
第七章测试
67.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
A:使肾小管的髓袢降支对尿素的通透性增
B:减少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
C:加增加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
D:使近曲小管对Nacl的重吸收增加
答案:C
68.下列哪种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不能由肾小球滤过()。
A:蛋白质
B:葡萄糖
C:Kcl
D:Nacl
答案:A
69.糖尿病人尿量增多的原因是()。
答案:D
21.细胞内液与组织液常具有相同的:()
答案:C
22.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主要器官是:()。
A:肺
B:肝
C:肾
D:骨髓
答案:C
23.影响红细胞生成的最直接因素是:()

生理学第一章《绪论》练习题

生理学第一章《绪论》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习题一、单选题1.人体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阐明A.人体物理变化的规律B.人体化学变化的规律C.人体细胞的功能D.人体正常功能活动的规律E.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答案:D2.可兴奋细胞包括A.神经细胞、肌细胞、骨细胞B.神经细胞、腺细胞、骨细胞C.神经细胞、肌细胞、软骨细胞D.神经细胞、肌细胞、腺细胞E.神经细胞、心肌细胞、骨骼肌细胞答案:D3.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常用的指标是A.静息电位B.局部电位C.阈电位D.阈强度E.动作电位答案:D4.组织兴奋性降低时,组织的A.静息电位减小B.动作电位幅度减小C.阈强度减小D.阈强度增大E.反应性增大答案:D5.组织处于绝对不应期时,其兴奋性为A.零B.低于正常C.高于正常D.等于正常E.无法测出答案:A6.机体的内环境是指A.血液B.细胞内液C.组织液D.血浆E.细胞外液答案:E7.生物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指A.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保持不变B.细胞内液的化学成分保持不变C.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状态D.细胞内液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状态E.以上都不对答案:C8.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A.反射B.反应C.兴奋D.正反馈E.负反馈答案:A9.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A.感受器B.效应器C.神经中枢D.反射弧E.突触答案:D10.关于反射的错误论述是A.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B.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C.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D.反射必须要有完整的反射弧E.反射必须有大脑皮层参与答案:E11.下列生理活动不属于反射的是A.风沙入眼引起眼泪B.闻到食物香味引起唾液分泌C.天气炎热引起出汗D.肾上腺素分泌过多引起心跳加快E.膀胱贮尿过多引起排尿答案:D12.下列生理过程中,不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A.食物入口引起唾液分泌B.伤害性刺激引起肢体屈曲C.疼痛引起心跳加快D.看到酸梅引起唾液分泌E.膀胱贮尿过多,引起排尿答案:D13.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自身调节的是A.强光照射引起瞳孔缩小B.叩击股四头肌引起小腿伸直C.情绪紧张引起心跳加快D.平均动脉压在一定范围内升降时,肾血流量维持相对稳定E.垂体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答案:D14.维持人体体温相对稳定有赖于A.条件反射B.反射C.自身调节D.负反馈E.正反馈答案:D15.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调节方式是A.自身调节B.正反馈调节C.负反馈调节D.体液调节E.神经调节答案:C16.电刺激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引起肌肉收缩的现象属于A.反射B.反应C.兴奋性D.反馈E.条件反射答案:B17.用控制论原理分析,人体内的反馈控制系统是A.开环系统B.半开环系统C.闭环系统D.半闭环系统E.半开半闭环系统答案:C18.可兴奋细胞兴奋时的共有特征是产生A.神经冲动B.收缩反应C.分泌D.动作电位E.反射活动答案:D19.关于刺激的定义,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外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的变化C.能引起机体产生反应的环境的变化D.环境的一切变化E.能引起机体产生反射活动的环境变化答案:20.下列生理活动中,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A.排尿反射B.排便反射C.血液凝固D.减压反射E.分娩答案:D21.神经调节的特点是A.调节幅度小B.反应速度慢C.调节的敏感性差D.作用迅速、短暂而精确E.作用广泛而持久答案:D22.下列体液不属于机体内环境的是A.血浆B.组织液C.淋巴液D.脑脊液E.细胞内液答案:E23.正常人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经常处于的状态时A.固定不变B.相对恒定C.随机多变D.绝对平衡E.大幅度波动答案:B24.关于负反馈的错误叙述是A.属于自动控制系统B.使某项生理活动不断加强、加快,直到迅速完成为止C.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方向相反D.起减弱或纠正的作用E.是维持稳态的重要调节方式答案:B25.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进行比较错误的是A.神经调节发生迅速B.神经调节作用时间短C.神经调节作用范围广泛D.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E.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答案:C26.内环境稳态的最重要意义在于A.为细胞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B.使营养物质不致过度消耗C.保证足够的能量储备D.与外环境保持一致E.将内部功能活动固定在一个水平答案:A27.心迷走神经在减压反射中属于A.感受器B.传入神经C.反射中枢D.传出神经E.效应器答案:D28.胰岛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属于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自身调节D.负反馈调节E.正反馈调节答案:B29.全身动脉血压在80-180mmHg范围内变动肾血流量保持相对稳定,属于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自身调节D.负反馈调节E.正反馈调节答案:C30.食物进入口腔引起唾液分泌,这一过程主要属于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自身调节D.负反馈调节E.正反馈调节答案:A31.分娩过程属于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自身调节D.负反馈调节E.正反馈调节答案:E(二)X型题1.神经调节的特点是A.基本方式是反射B.作用范围广泛C.作用速度快D.作用持续时间短E.在机体调节中占有主导地位答案:ACDE2.体液调节的特点是A.速度慢B.作用范围广泛C.作用较精确D.作用持续时间短E.参与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答案:ABE3.自身调节的特点有A.调节幅度小B.调节范围局限C.调节不够灵敏D.依赖神经或体液调节E.调节的作用是保持生理功能稳定答案:ABCE4.下列生理活动中属于正反馈调节的是A.排尿反射B.排便反射C.血液凝固D.减压反射E.分娩答案:ABCE5.负反馈调控的特点有A.反应可逆B.能反复再生C.有滞后现象D.无预见性E.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答案:ACDE6.正反馈调控的特点有A.反应可逆B.能反复再生C.反应不断增强D.输出变量可加大反馈信息E.使反应迅速完成答案:BCDE7.下列关于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机体受到刺激后产生的功能活动变化B.困倦是一种抑制反应C.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是一种兴奋反应D.机体兴奋时有反应,而抑制时无反应E.兴奋和抑制是反应的两种表现形式答案:ABCE9.下列生理活动中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A.减压反射B.体温调节C.血糖浓度调节D.分泌E.血液凝固答案:ABC。

内环境稳态(判断题包含答案解析)

内环境稳态(判断题包含答案解析)

内环境稳态(判断题)1.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解析】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为细胞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正确。

2.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解析】内环境稳态可使细胞生活在温度和pH等相对稳定的环境中,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正确。

3.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解析】静息电位的维持主要依赖于K+外流,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依赖于Na+内流,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正确。

4.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解析】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

丙酮酸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不在内环境中,错误。

5.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体液和免疫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解析】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体液和免疫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正确。

6.肌细胞无氧呼吸能产生二氧化碳,并释放到血浆中,血浆的pH无明显变化()【解析】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释放到血浆中,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所以的pH无明显变化,错误。

7.心肌细胞内的CO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解析】心肌细胞的有氧呼吸不断产生CO2,使其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其生活的内环境,错误。

8.口服的药物需先进入血液,再经组织液进入细胞()【解析】血管中的药物需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再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正确。

9.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水肿()【解析】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由血浆进入组织液中的水分增多,诱发人体组织水肿,正确。

10.生长激素、葡萄糖、血浆蛋白均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解析】生长激素、葡萄糖、血浆蛋白均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正确。

内环境和稳态的生理意义

内环境和稳态的生理意义

内环境和稳态的生理意义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应该对内环境和稳态的生理意义进行一个简要的介绍和概述,以下是一个可能的写作内容:概述内环境和稳态是生物体内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它们在维持生命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内环境是指生物体内细胞外液的组成和特征,包括温度、pH值、电解质浓度等,它对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稳态则是指维持内环境相对恒定的状态,使得生物体能够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

内环境的定义和作用内环境的定义是指维持在相对恒定的状态下的生物体内部环境,其特点是变化幅度较小,而变化方向与外部环境变化方向相反。

这种相对恒定的内环境有助于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和稳定,保证生物体能够正常生存和运动。

内环境通过一系列的生理调节机制来实现,包括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

稳态的重要性和机制稳态是生物体内各种生理参数相对恒定的状态。

维持稳态对于生物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适应能力至关重要。

生物体在不同的内外环境条件下能够保持相对恒定的稳态,这得益于一个复杂的调节机制。

稳态的维持主要通过负反馈调节来实现,即当内环境参数发生变化时,生物体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反向调节,以保持内环境的相对恒定。

总结内环境和稳态在生理学中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内环境的稳定性对于维持细胞正常功能和生物体的生存至关重要。

而稳态的维持是靠生物体内复杂的调节机制来实现的,这些调节机制使得生物体能够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

对于生理学研究和医学应用而言,深入理解内环境和稳态的生理意义有助于探索更多关于生物体内部调节机制的奥秘,并为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对内环境和稳态的生理意义进行探讨。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内环境和稳态的基本概念进行概述。

我们将介绍内环境的定义以及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同时解释稳态在维持内环境平衡中的重要性。

接下来,我们将进入正文部分,重点讨论内环境的定义和作用。

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有以下几点:
1. 维持生命活动:内环境稳态能够提供适合生命活动进行的稳定环境,保证细胞和组织能够正常地进行代谢、生长和繁殖等生命活动。

2. 保护稳定性:内环境稳态可以防止外界环境的变化对机体产生过大的影响,保持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性。

这种稳定性能够保护细胞免受温度、酸碱度、离子浓度等因素的损害。

3. 协调机体功能:内环境稳态能够促使机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之间保持相互协调的状态,各种生理活动能够在协调的基础上进行,从而保证机体能够正常工作。

4. 提供适宜条件:内环境稳态可以提供适宜的条件,使细胞和组织能够正常地进行代谢和能量转换。

这种稳态能够保证细胞内的营养物质、氧气和废物的平衡,维持细胞内的稳定环境。

5. 维持健康:内环境稳态对于维持机体的健康状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任何对内环境稳态的破坏都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和机体功能的异常。

总的来说,内环境稳态对于维持机体的正常功能和健康状态至关重要,它保证了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性和协调性,同时提供了适宜的条件供细胞和组织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高中生物备课参考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高中生物备课参考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解析】海水的浓度高,海产鱼类长期适应环境,细胞内无机盐浓度与海水浓度是相当的, 如在淡水中生活,细胞就会吸水,不能维持体内水分平衡。
【答案】B
【例 6】 下列属于人体或哺乳动物“内环境”的是( ) A. 心房腔内的血浆 B. 膀胱腔内的尿液 C. 小肠腔内的消化液 D. 肺泡腔内的气体 【解析】膀胱腔内的尿液有膀胱壁阻隔,小肠腔内的消化液有小肠壁阻隔,肺泡腔内的气体 有肺泡壁和肺部毛细血管的阻隔,事实上都可以理解为它们与外界环境相通。所以,都不属
第 2 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 稳态的概念 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存的环境,细胞与内环境之间,内环境与外环境之间不断的进行着物质 交换,细胞代谢和外界环境的变化,必然影响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稳态: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 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常用指标: PH:正常人血浆的 PH 值 7.35~7.45 之间 温度:人的体液温度(核温)37.5℃ 渗透压:血浆渗透压 37℃时约为 770kPa,相当于生理盐水的渗透压 (3)稳态的调节—血液 PH 值的调节 ① 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② 缓冲对:NaH2PO4/Na2HPO4 、NaHCO3 /Na2CO3 等物质 ③ 举例: 剧烈运动 肌肉中产生大量乳酸
()
A. ①血浆
B. ②组织液
C. ③水
D. ④红细胞
【解析】红细胞不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 【答案】D 【例 5】 从事养殖业的人员都知道这样一个常识:大多数海产鱼类不能在淡水中生存,因 为在淡水中( )
A. 氧浓度较低 C. 缺少食用的动、植物
B. 不能维持体内水分平衡 D. 二氧化碳浓度较高
A.内环境只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B.内环境中多余的 H+主要从肺排出

内环境稳态的最重要意义在于

内环境稳态的最重要意义在于

内环境稳态的最重要意义在于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是由神经体液免疫相互调节的,时刻在变化,但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的稳态不是固定不变的静止状态,而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表现为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只在很小的范围发生变动,例如体温维持在37℃左右,血浆pH维持在7.35-7.45左右,血糖平衡等。

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也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失衡可导致疾病。

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有赖于各器官,尤其是内脏器官功能状态的稳定、机体各种调节机制的正常以及血液的纽带作用。

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稳态的实质: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生理学内环境名词解释

生理学内环境名词解释

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生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人体内部环境在一定条件下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

这种稳态是通过各种生理调节机制实现的,包括神经调节、荷尔蒙调节和肾脏调节等。

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在于,它为人体提供了一个适宜的生存环境,是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和健康的基础。

内环境稳态对于人体代谢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人体代谢需要一系列酶的参与,而这些酶的活性又受到内部环境的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温度、pH 值、离子浓度等。

如果这些因素发生改变,就会影响代谢的正常进行。

而内环境稳态的存在可以有效地维持这些因素的相对稳定,从而保证代谢的正常进行。

内环境稳态还对于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起着关键作用。

当人体遭受外界致病微生物或其他有害物质的侵袭时,内环境稳态可以激发人体的免疫系统,使其产生适当的免疫应答,从而保护身体免受侵害。

此外,内环境稳态还可以调节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从而维护组织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内环境稳态对于人体的健康和生命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许多疾病都与内环境稳态的失调有关,如糖尿病、高血压、酸中毒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 苑 )
A.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升高,脉压增大
B. 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升高,脉压减小
C. 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
D. 收缩压降低,舒张压降低,脉压变小
E. 收缩压降低,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
31、外周阻力增加,其它因素不变时( ) A.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升高,脉压增大 B. 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升高,脉压减小 C. 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 D. 收缩压降低,舒张压降低,脉压变小 E. 收缩压降低,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
E.自分泌反应
好 3、大多数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 (
A.细胞内高 K+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 K+有通透性
)
兽 B.细胞内高 K+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 Na+有通透性
C.细胞外高 K+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 K+有通透性 D.细胞内高 Na+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 Na+有通透性
医 E.细胞外高 Na+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 Na+有通透性
D.血液中加入适量柠檬酸钠 E.血液中加入钙离子

17、具有缓解过敏反应、限制炎症过程的白细胞是( )
A. 嗜中性粒细胞
B. 嗜酸性粒细胞
C. 嗜碱性粒细胞
D.单核细胞
E. 淋巴细胞
18、当红细胞渗透脆性增大时( ) A、红细胞不易破裂 B、对高渗盐溶液抵抗力增大 C、对高渗盐溶液抵抗力减少 D、对低渗盐溶液抵抗力减少 E、对低渗盐溶液抵抗力增加

兽 B.QRS 代表两心室去极化
C.ST 段很稳定,表明心室肌处静息状态 D.PR 间期延长说明房室传导阻滞
医 E. T 波代表心室肌复极化
29、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 0 期的形成是因为(

A.Ca2+外流 B.Ca2+内流 C.Na+内流 D.K+外流 E.K+内流
30、每搏输出量增大,其它因素不变时(
B. 血小板与止血栓形成和血凝块出现有关
C. 局部缩血管反应持续时间较短
兽 D. 出血时间比凝血时间短
E. 血小板减少时,出血与凝血时间均延长
医 22、柠檬酸钠抗凝的机制是( )
A.与血浆中的 Ca2+结合形成可溶性络合物 B.去掉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
C.破坏血浆中的凝血酶原激活物 D.与血浆中的 Ca2+结合而沉淀
4、驱动神经-肌肉接头前膜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的离子是( )
A. Na+ B. Ca2+ C. K+

D. H+ E. Cl-

5、触发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的物质是( )
A. 肌钙蛋白
B. 横桥
C. 钙离子
D. 肌纤蛋白
E. 钠离子
6、细胞受刺激而兴奋时,膜内电位绝对值减少称作( ) A.极化 B.去极化 C.反极化 D. 复极化 E.超射
19、下列物质中哪一种是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 A.NaCl B.KCl C.白蛋白 D.球蛋白 E.红细胞
20、血浆中有强大抗凝作用的是( ) A.白蛋白 B.肝素 C.球蛋白 D.葡萄糖 E.Ca2+
21、关于生理止血功能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好 A. 包括局部缩血管反应.止血栓形成和血凝块出现
26、 心脏活动的正常起搏点是( ) A.右心房 B.右心室 C.窦房结 D.普肯野纤维 E.房室结
27、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其原因是()
A. 心肌是功能上合胞体
B.心肌有自动节律性
C.心肌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D.心肌呈“全或无”收缩
E. 房-室延搁
好 28、关于正常心电图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 P 波代原肌凝蛋白

医 E 横桥
10、骨骼肌收缩时释放到肌浆中的 Ca2+ 被何处的钙泵转运(

A.横管 B.肌膜 C.线粒体膜

D.肌浆网膜 E.粗面内质网

11、关于终板电位的论述错误的是 ( )
A 具有“全或无”性质
B 其大小与神经未梢释放的乙酰胆碱量成正比
C 无不应期
1、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在于( ): A.为细胞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 B.保证足够的能量储备 C.使营养物质不致过度消耗 D.与环境变化保持一致 E.将内部功能活动固定在一个水平
2、自身调节是指当体内外环境变化时,机体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而产生的( )。
A. 适应性反应
B. 旁分泌反应
C. 稳态反应
D. 非自控调节
14、调节红细胞生成的主要体液因素是( )
A.雄激素
B.雌激素
C.甲状腺激素
D.促红细胞生成素
E.生长激素
好 15、不能通过红细胞膜的物质是(

A. O2
B. 尿素
C. 水 D. Cl-

医 E. H+
16、常用的抗血液凝固方法是( )
A.血液置于 37℃ B.出血处接触面粗糙 C.补充维生素 K

D 可表现总合
E 具有“一对一”关系
12、神经纤维中相邻两个锋电位的时间间隔至少应大于其 ( ) A 相对不应期 B 绝对不应期 C 低常期 D 绝对不应期加相对不应期 E 有效不应期
13、细胞内外正常的 Na+和 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 A.膜在安静时对 K+通透性大 B.膜在兴奋时 Na+的通透性增大 C.膜上 ATP 的作用 D.膜上钠泵的作用 E 膜上钙泵的作用

苑 23、用于分析比较不同身材个体心功能的常用指标是()
A 每分输出量 B 心指数
C 射血分数
D 心力储备
E.每搏输出量
24、正常情况下,心交感神经兴奋时心血管活动的变化是() A、心率减慢 B、心肌收缩力减弱 C、心输出量减少 D、外周血管口经缩小 E、房室传导减慢
25、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 A 心脏活动的强弱 B 外周阻力的大小 C 心率的快慢 D 交感神经紧张性的高低 E. 大动脉管壁弹性的好坏
32、.迷走神经释放乙酰胆碱与心肌细胞膜上何种受体结合?( ) A.N 受体 B.M 受体 C.α受体 D.β1 受体 E. β2 受体
33、交感神经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膜上何种受体结合?( ) A.N 受体 B.M 受体 C.α受体 D.β1 受体 E. β2 受体
7、组织兴奋后处于绝对不应期时,其兴奋性为( ) A.零 B.无限大 C.大于正常 D.小于正常 E.等于正常
8、静息电位的大小接近于( )
A.钠平衡电位
B.钾平衡电位
C.钠平衡电位与钾平衡电位之和
D.钠平衡电位与钾平衡电位之差
E.锋电位与超射之差
好 9、骨骼肌中作为 Ca2+受体的 是 (

A 肌钙蛋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