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处理中的常见错误分析及案例解读(授课讲稿)
公文及公文写作技巧与常见错误讲义

云台山一日游作文 1水乡小镇让我们赏心悦目,游乐场让我们兴奋不已,书店让我们流连忘返,村头的小树林是我们的乐园。
今天我来推荐的好地方是风景如画的'云台山。
云台山位于焦作市,占地面积非常大。
云台山有很多景区,先说一下红石峡吧。
红石峡有一段路是直接在红石上开找出来的路,中间会有一两个石头突出来,走过这段路后你会看到一条小溪,小溪上有一座石头墙,上面没有护栏,所以走的时候要小心。
云台山上面有个玻璃栈道,你需要坐公交车来到玻璃栈道站之后,坐上缆车到达玻璃栈道。
云台山上面的玻璃栈道踩上去不会发出声音,上面也不会出现裂缝的图案。
云台山还有个猕猴谷。
猕猴谷里可以划木筏,猕猴谷里还有个猕猴王国,走到顶峰可以看到猕猴表演,不过一定在要在表演的时间到达。
俗话说:“听景不如看景,百闻不如一见。
”如果你感兴趣就请来看看吧!它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云台山一日游作文 2春天来了,人们脱掉了厚厚的冬装,换上了春装,我和爸爸、妈妈去云台山游玩。
大山里的春天来得比较晚,大部分的树木还是干枯的,可是我还是找到了一些春天的踪影。
红石峡里有几棵杏树已经开花了,粉红色的杏花很好看。
远远望去,那些杏花就像穿着粉裙子的春姑娘,边跳舞边对大山说:“春天来了,快醒醒呀!”山坡上,有些树已经长出了嫩芽,但是有些树好像还在睡觉。
一些小草的嫩芽已经钻出了地面,嫩嫩的、绿绿的,像大山妈妈的绿眉毛。
春天来了,动物们也热闹起来了。
你瞧那猕猴谷的猕猴,姿态各式各样:有的在吃饼干,有的蹲在树枝上一动不动,最有趣的.是有一只小猴子爬到了妈妈的背上。
这些猴子真是调皮又可爱呀!还有那溪水里的小鱼,一群群的,像一队队准备打仗的士兵。
现在,云台山已经有了一些春意,我很想看到它更加生机盎然的样子,我还会再游云台山的。
云台山一日游作文 3我的家乡有好多旅游胜地,但风景最秀丽的地方要数云台山了!云台山一山连着一山,每座都奇形怪状;云台山的树林郁郁葱葱,遮天蔽日。
远处,不时传来哗哗的流水声,让人们迫不及待地投入它的'怀抱中。
公文写作中常见的错误及举例说明

公文写作中常见的错误及举例说明公文写作中常见的错误及举例说明公文写作中常见的错误有以下几类:1.无文种、生造文种或错用文种,比如:报告,申请,汇报等不是公文文种;2. 越级行文;3. 格式不全(如缺少发文单位标识、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单位、附件、成文日期、主题词等);4. 发文字号混乱;5.标题不准确(不能概括内容,题不对文,标题太长或太简,标点符号。
);6.主送或抄送单位不规范(如单位顺序,单位数量,个人,上下级等。
);7. 成文日期不规范;8.序号、数字、计量单位不规范。
具体如下:一、发文字号:1、序号不能有虚位,即数字前不得有0,不得有“第”字样;2、年号份号颠倒;3、年号使用的标点符号错误;4.秘级错误。
只有秘密机密,绝密字样;5.绝密机密要有右上要有序号,现在标准为左上角,在份数的下一项位置;6.一些上行文要有签发人,签发人和文号左右平行。
二、标题部分:标题是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组成。
1.有的标题不全;2.有的文种不对,特别常见乱用‘公告’、决定等,还有“批复”成了“指示”,通知成了通告;3.有的批转性公文不是法规条文仍用《》;4.公文种类共用,如“请示报告”,这种最常见;5.紧急的在标题中要体现出来。
三、主送机关:1.上行文多头主送,只主送一个主管机关,可抄送另一双重领导的机关;2.有的是请示平级,越级请示;3.有的是直接送单位而不送人(除非是领导个人交办事项),但请示不可以直接给领导;4.有的主送机关未写全,特别是简要写法要写全,省市不分等,以及什么省,什么市;5.主送机关名称,即抬头要顶格写;6.必须要有的缺了收文机关;7.党政不分,党对政府部门下命令。
四、正文:1.有的是一文多事,见于请示;2.有的正文引用发文不规范,如批复等,引用要先文件名、后文号;3.有的正文中的数字该用阿拉伯数字,却用汉字;4.有的是用词不当。
如“反映”成了“流言”,“发布”成了“散布”;5.标点符号。
公文处理中的常见错误分析及案例解读

公文处理中的常见错误分析及案例解读公文处理是指对公文进行审阅、修改、撰写和归档等各个环节的工作。
在公文处理中,常出现一些错误,这些错误可能会影响公文的准确性、规范性甚至影响到公文的效力。
下面将对公文处理中的常见错误进行分析,并通过案例解读来具体说明。
1.语法错误语法错误是公文处理中很常见的错误,包括拼写错误、语法搭配错误等。
例如,单位向上级报告时写成“报告事项”而不是“报告事例”,导致出现了拼写错误。
这种错误会影响到公文的专业性和准确性。
2.表达不清、不准确在公文处理中,有时由于表达不清或不准确会导致内外部的误解。
例如,公司的内部通知中写道:“请员工按时发放薪水。
”这个表达方式不准确,可能会让员工误以为薪水发放的时间可以灵活处理。
正确的表达应该是“请员工按照规定时间发放薪水。
”3.格式错误4.逻辑错误逻辑错误主要是指在公文处理中漏掉重要信息,或者在行文中出现信息不连贯的情况。
例如,文件中在表述项决策时漏掉了具体执行措施,导致决策难以落地。
这种错误会影响到公文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公文处理中的错误主要涉及语法、表达、格式和逻辑等方面。
这些错误不仅影响到公文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也可能在具体工作中产生误解和延误。
因此,我们在公文处理时应该特别注意避免这些错误的发生。
案例解读:公司在处理一份重要的公文时,出现了语法错误和逻辑错误。
这份公文是向上级部门汇报公司近期的工作情况和成果。
在报告中,句话的表达方式不准确,导致公文的内容产生误解。
句子是这样写的:“公司本期实现利润增长,以此表明公司的经营状况趋于稳定。
”由于句子中的“以此”没有明确指代前文中的具体内容,上级部门无法准确理解该公司的工作成果是什么。
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引发了沟通障碍,还可能影响到上级部门对公司的评估和认可。
为了避免类似错误的发生,我们在公文处理过程中应该注意:1.语法准确性:认真审阅公文,注意拼写和语法的准确性,避免低级错误的出现。
公文写作常见错误及病例分析

公文写作常见错误及病例分析一、公文常见错误(一)行文中的常见错误1. 滥发文件。
主要表现:(1)所发公文属可发可不发之列。
(2)所发公文只是照抄照转上级的公文(翻印即可,不必转发)。
(3)所发公文内容空洞,无具体措施,不解决问题。
(4)行文所涉及的问题可用口头请示、汇报或开会等形式解决。
(5)行文所涉及的内容已在报上全文公布过。
(6)在部门之间意见分歧,未经协商一致时就行文。
2. 行文关系混乱。
主要表现:(1)应该党政分开行文的未分开行文。
(2)应该一个机关单独行文的搞成儿个机关联合行文。
(3)该职能部门行文的“升格”为党委、政府级行文。
(4)该党委、政府级行文的“降格”为职能部门行文。
(二)文种使用中的常见错误1. 自制文种。
在正式文种之外,随心所欲,生造公文文种并俨然以正式公文行文。
常见的有:“请示报告”、“工作思路”、“情况”、“汇报”、“申请”、“郑重声明”等。
2. 误用文种。
把属于机关其他应用文,特别是事务文书中的文种,误作为正式公文文种使用的情况。
常见的有:把计划类文种“要点”、“打算”、“安排”、“设想”等作为公文文种直接使用,如《XX单位XXXX年工作要点》。
把属于总结类的文种“小结”、“总结”,以及把属于规章制度类的文种“办法”、“规程”、“须知”、“实施细则”等作为正式文种直接使用。
但是,如果将上述应用文用转发或印发通知的形式发布,则是规范用法。
如“XX单位关于印发2017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3. 混用文种。
不按文种的功能和适用范RI去选用文种,而造成临近文种相互混用,导致行文关系不清,行文目的不明,行文性质混淆。
常见的有:“公告”与“通知”、“决议”与“决定”、“请示”与“报告”、“请示”与“函”混用。
主要表现为将通告误用为通知,将通知误用为通告,将请示误用为报告,将报告误用为请示,将“请示”、“报告”合用为“请示报告”,“请示”和“报告”本身是两个文种,将决定误用为决议,将决议误用为决定,将函误用为请示或报告,将复函误用为批复。
案例分析公文写作中的常见错误及对策

案例分析公文写作中的常见错误及对策案例分析公文写作中的常见错误及对策公文是办公室参与政务、管理事务、搞好服务的重要载体,是文秘工作的重头戏。
写好公文是文秘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它不仅要求写作者有扎实的文字功底,还需要掌握各种公文的特点和格式。
办公室每天都要接触大量的公文,如果所拟的公文不合格,势必影响流转的速度,并会给主送单位平白地增添许多麻烦。
笔者所在的校长办公室就经常遇到类似的情况。
下面笔者尽量把常见的错误放在一篇公文里,展示给各位同行共参。
关于邀请×校长、×书记参加“10356211”工程奠基仪式并致辞的请示报告校长办公室、党委办公室并呈×校长、×书记:根据“校长办公会议决”,我院成立了专门的“10356211”工程指挥小组,在校领导的指导和指挥小组的努力下,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就绪。
现定于十月二十一日举行工程奠基仪式,届时想请×校长、×书记参加仪式并致辞,请校长办公室提供方便。
热切盼望×校长、×书记的到来!此致敬礼!附件一:讲话稿;附件二:议程。
资环学院2008年10月11日一份完整的公文由文头、内文和文尾组成,内文是主体,上面展示出来的就是公文的内文部分,本文主要探究内文部分的常见错误和对策。
一、标题。
标题应由“发文机关+关于+事由+文种”构成,对内发文可省略发文机关。
就上文标题而言,似乎也符合这一要求,但这只是最起码的格式要求,细究起来,这个标题仍存在着不少错误。
1.多用标点。
标题中除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如:“关于印发《华东师范大学公章管理办法》的通知”。
上文题目中的顿号、引号都是多余的,应该去掉。
2.人物模糊不清,顺序排列不当。
公文里所提到的人物应使用全名,不能只用姓氏加上职务,一个学校可能会有两个王校长,不用全名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对外行文尤其要注意。
“党先政后”的排列顺序在我国是约定俗成的,校长和书记同时出现时应把书记排在前面。
《公文常见错误点评》课件

增加细节,提升公文内容的质量,同时确保言简意赅,不遗漏重要信息。
总结
回顾公文常见错误及解决方案,强调注意事项,帮助大家写出更准确、规范、 丰富的公文。
参考书目
《公文写作》 《公文写作规范》 《中国公文写作标准》
END
2
段落缩进不一致
注意统一段落的缩进风格,使文稿看起来整齐美观。
内容过于简单或复杂
内容不丰富
通过添加更多细节和实例,使公文内容更加丰富有 趣。
文字过长、句式复杂
改写长句,使用简洁的语言,使公文易于理解和消 化。
解决方案
审查文稿
仔细审查公文文稿,确保词汇准确无误,句式简单明了。
注意格式与排版
遵循格式规范,合理设置字距、字号和段落长度,使公文排版整齐规范。
参考书目
推荐几本有用的书籍,如《公文写作》、《公 文写作规范》和《中国公文写作标准》。
语言表达不准确
1 使用词语、词汇不当
避免使用模糊、含糊或错误的词语和词汇,确保表达准确。
2 表达含义模糊不清
确保句子和段落的含义清晰明确,避免给读者留下困惑。
格式排版不规范
1
文字过于密集
合理安排文字间距和行距,使文稿易于阅读,不令人感到拥挤。
《公文常见错误点评》 PPT课件
本PPT课件旨在介绍公文常见错误点评,以丰富、引人入胜的方式分享专业知 识。
பைடு நூலகம் 介绍
错误点评
详细点评公文中常见的错误,如语言表达不准 确、格式排版不规范以及内容过于简单或复杂。
解决方案
提供实用的解决方案,包括审查文稿、注意格 式与排版以及内容扩充与优化。
总结
回顾公文常见错误,并总结解决方案,同时提 醒注意事项。
公文错误案例

公文错误案例公文是一种正式文件,具有法律效力和行政效力,因此在书写和处理公文时必须极为慎重。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公文错误案例,这些错误不仅会影响工作效率,还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下面,我将结合实际案例,对公文错误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引起大家的重视和警惕。
首先,公文错误的案例之一是错别字和语法错误。
在一份公文中,错别字和语法错误是最为常见的问题。
比如,一份重要的公文中出现了“发”和“法”之类的错别字,或者出现了主谓不一致、句子结构混乱等语法错误,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公文的规范性和权威性。
更为严重的是,这些错误可能会导致公文的理解和执行出现偏差,甚至引发纠纷和争议。
其次,公文错误的案例之二是格式不规范。
公文作为一种正式文件,其格式要求十分严格,包括纸张规格、字体大小、行文格式、标点符号等方面。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公文格式不规范的情况,比如字体大小不一致、标点符号使用错误、段落格式混乱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公文的整体美观和规范性,还可能导致公文的误读和误解,甚至影响到公文的执行和效力。
再次,公文错误的案例之三是内容不清晰和不准确。
一份好的公文应该言之有物,表达清晰,内容准确。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公文内容不清晰和不准确的情况,比如用词不当、表述含糊、逻辑不严谨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公文的表达效果和沟通效果,还可能导致公文的误解和误读,甚至引发不必要的麻烦和纠纷。
最后,公文错误的案例之四是审批流程不严谨和不规范。
在公文处理过程中,审批流程的严谨和规范至关重要。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公文审批流程不严谨和不规范的情况,比如审批人员不符合资格、审批程序不清晰、审批意见不明确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公文的合法性和效力,还可能导致公文的无效和失效,甚至引发严重的后果和责任。
综上所述,公文错误是一种常见但十分严重的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严格规范公文的书写和处理。
公文处理中的常见错误分析及案例解读

公文处理中的常见错误分析及案例解读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行,大家好:根据安排,我与大家交流探讨四个方面内容:一是《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的特点和规范性要求;二是公文处理中常见错误分析;三是办公厅办文中出现的不规范性案例;四是市州政府和省政府部门向省政府报文易出现的错误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的特点和规范性要求(一)《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的主要特点。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已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与之配套的《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已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自2012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
其主要特点如下(五个统一):1.统一了公文的定义。
“党政机关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等的重要工具。
”(简称五大作用:一是指导工作,传达意图;二是联系工作,交流情况;三是请示工作,答复问题;四是总结工作,推广经验;五是记载工作,积累史料。
)2.统一了公文种类。
统一后的公文种类有15种: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
这里大家注意,除了文种种类统一以外,还有一点就是“会议纪要”改成了“纪要”。
15个文种的适用范围:决议: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
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命令(令):适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措施、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
公报:适用于公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项。
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文处理中的常见错误分析及案例解读(授课讲稿)
尊敬的领导和同事们:
大家好! 我今天的演讲题目是“写一篇公文处理中的常见错误分析及案例解读”。
公文处理是我们工作中经常用到的一项技能。
公文的写作不仅涉及到信息传达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还需要保证公文格式的规范性以及用词的得体。
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常常会犯一些公文写作的错误。
这些错误不仅会破坏我们的工作形象,还可能导致工作失误,给我们的工作带来麻烦。
那么,我们来看一些公文处理中常见的错误案例:
错误一:格式不规范
格式不规范是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在日常工作中有人会滥用样式,使得公文格式不规范,间距过大,字体不一等,这样会影响文件的可阅读性。
案例:某部门提交的报告中,标题字体大小不一,段落中额外插入空格,行距也很松散,导致阅读不便。
解读:遵循标准格式规范,保证公文的整体美观度,以及充分考虑交流对象的观察习惯,物尽其用、说得清楚。
错误二:用词不精准
将信息传达给对方是公文的最终目的,但可能会因为疏忽或习惯用词,使公文的意思模糊不清,或者出现错误,导致声誉下降。
案例:一份公告中,某文员写道:“本公司致力于提高技术、环保、员工福利等方面的素质(至少要男比女得一倍以上),”这样的用词不仅令人费解,而且涉及性别歧视,造成了不必要的误解。
解读:使用准确、简练、规范、易懂的语言,以便于理解和传达信息。
错误三:句子错误
公文中的语言应简明扼要,但有时候,为了精简句子,我们会忽略语言表达的准确度。
案例:某人组织报名活动时,在确认报名文件中写道,“请在前台领取摸一摸的主办方。
” 这样极易被误解为你在前台领取“摸一摸”运动主办方,让人匪夷所思。
解读:公文语言不仅要简洁明了,更要遵照规范,语法准确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疑惑和误解,从而达到更好的语言交流效果。
为了提高公文的质量,我们需要时刻警醒自己,避免犯错。
在写作时,建议大家使用样板,避免抄袭,规范使用标点符号等具体措施,有时候甚至要有所冒险尝试新的写作方式。
以上是今天我要讲的内容,感谢大家的聆听!此外,公文写作还需要注意词汇的使用。
语言是一种具有文化背景的交流工具,词汇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到信息传达的准确性和文化适应性。
因此,我们在写公文时应该注意用词的准确性和恰当性,尤其是在涉及职称称呼、术语及政治敏感词汇等方面,应格外谨慎。
此外,公文写作应遵循逻辑思维。
公文写作应该具有严密的论证和结构逻辑,能够使读者清晰地了解文章的内容,并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文章需要逐步展开,结合实例加以体现,句与句之间需要合理过渡,从而形成完整的文章结构和逻辑。
最后,公文写作需要注意文章的整体效果。
一个优秀的公文不仅应当具有准确的信息传递和详实的材料提供,更应该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广泛的认同。
因此,我们在写公文时需要运用一些修辞技巧和语言美学的手法,以此增强整篇文章的感染力、说服力和吸引力。
总之,公文写作是我们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
只有将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务实严谨地处理问题,保持思路清晰和形式规范,才能公文写作更加完美。
同时,我们也应该不断学习文化、语言和修辞,并不断地加强自己的公文写作能力。
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展现出更加出色的业绩,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和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