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全语法知识之实词与虚词详解

合集下载

实词和虚词的知识

实词和虚词的知识

什么叫做虚词实词虚词(一)副词副词是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的词。

表程度的:很、最、极、挺、顶、非常、十分、极其、格外、分外、更、更加、越、越来越、越发、有点儿、稍、稍微、略微、差不多、几乎、过于表范围的:都、总、共、总共、统统、只、仅仅、单、光、一齐、一概、一律表时间频率的:已、已经、曾、曾经、刚、才、刚刚、正、正在、将、将要、就要、马上、立刻、顿时、终于、常、常常、时常、时时、往往、渐渐、一直、一向、向来、从来、总是、始终,永、永远、赶紧表肯定否定的:必、必须、必定、必然、当然、准、的确、不、没有、没、未、别、莫、勿、未必、不必、何必、不便、不用(甭)、不妨表语气的:难道、岂、究竟、到底、偏偏、索性、简直、是、是否、可、也许、难怪、大约、幸而、幸亏、反倒、反正、果然、居然、何尝、其实、明明、恰恰、未免、只好1.副词只有“很”、“极”可以作补语。

例如:①这办法好得< 很> 。

②这办法好< 极> 了。

2.有一部分副词能起关联作用。

(1)单用的:说了又说吃得下就吃说清楚再走下大雨也去(2)前后配合用的:又…又越…越也…也不…不既…又非…不(3)和连词配合用的: 不但…还只有……才既然…就虽然…却如果…就不论…都即使……也除非……才 3.“没有”(没)在动词、形容词前是副词,否定行为的发生;在名词前是动词,否定事物的存在或否定对事物的领有。

例如:①没有见过这么好的学生。

(副)②你没有《诗经》吗?(动)“没有”和“没”是有区别的:“没”不能用在句末,也不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没有”就可以。

如不能说“他来了没?”“没。

”只能说“他来了没有?”“没有。

” 4.有少数形容词和某些副词,都经常作状语,要细心分辨。

例如:①雨后青山格外秀丽。

②这件衣服特别好看。

③你不能持一概否定的态度。

④大家一致同意大会的决定。

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词的组合来分辨它们的词性。

例如:我们可以说“任务特别”,也可以说“(特别)任务”,但“格外”没有这种用法。

实词与虚词的详细辨析

实词与虚词的详细辨析

实词与虚词的详细辨析第一部分词性常识一、分类1、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够独立成句。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2、虚词: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二、实词(一)名词1、含义:表示人或者事物、时间、处所、方位等名称的词2、种类:1表示人的:教师、学生、工人、父亲、白求恩;2表示具体事物的:房子、汽车、电话、计算机;3表示抽象事物的:精神、物质、友谊、法律;(抽象名词)4表示时间的:过去、现在、春节、元旦、早晨、晚上;(时间名词)5表示处所的:北京、四川、中国、美国、亚洲;(处所名词)6表示方位的:上、下、左、右、前、后、东、南、西、北、以上、之下;3、名词的语法特征:1经常作主语和宾语,如:牛吃草;2也可作定语,直接修饰另一名词,如:柳树梢头3名词可以受数量短语修饰,如:一条河、一头牛、三位同学4一般不受副词修饰,不能说“很同学”、“不房屋”5不能重叠,亲属称谓以及其他少数词,如“妈妈、哥哥”等,这是构词的语素重叠,不算构形的形态变化。

6有些名词能够加“们”表示群体。

不加“们”的名词可是个体,也可是群体。

*方位名词可以单用,但大多数情况下,它要用在名词的后边,表示事物所在的位置。

(二)动词1、含义: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2、种类:1表示动作行为的:说、笑、写、看、走、休息、学习(动作动词)2表示发展变化的:在、存在、有、发生、演变,发展、生存、死亡、消失、增加、减少、提高、降低、发生、出现、(表示存在、变化、消失)3表示心理活动的:爱、恨、喜欢、讨厌、想念、忘记、佩服、重视(心理活动动词)4表示可能、意愿的:能、会、要、敢、得、可、可以、应、应该、愿意(能愿动词)5表示趋向的:上、下、去、来、进、出、到、过、过去、上来、回去、起来(趋向动词)6表示判断的,只有一个:是(也叫判断词)3、动词的语法特征:1动词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如“他爱祖国”、盖房子、抱孩子、挖洞、听收音机。

实词和虚词的区别及运用

实词和虚词的区别及运用

实词和虚词的区别及运用实词和虚词是语言中两种不同类型的词汇。

虽然它们都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但在语言的使用和表达中,它们有着不同的特点和用法。

本文将探讨实词和虚词的区别,并以一些例子展示它们的运用。

一、实词的定义和特点实词是指能够独立存在并具有实际意义的词汇,它们可以指代具体的人、物、地点、动作等。

实词在句子中起着主要的实际意义和描述作用。

常见的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

举例来说,名词如“桌子”、“学校”和“猫”等;动词如“跑”、“吃”和“学习”等;形容词如“快乐”、“困难”和“漂亮”等;副词如“很”、“非常”和“仅仅”等。

这些实词具有明确的实际意义,通过它们可以清晰地描述事物及其特征。

二、虚词的定义和特点虚词是指在句子中具有联系和引导作用,但本身并没有具体实际意义的词汇。

虚词的作用主要是连接实词、调节句子结构和表达语法关系等。

常见的虚词包括介词、连词、代词和助词等。

举例来说,介词如“在”、“向”和“为”等;连词如“和”、“但”和“因为”等;代词如“我”、“你”和“他”等;助词如“了”、“的”和“得”等。

这些虚词的作用是使句子的结构更加丰富并表达不同的语法和语义关系。

三、实词和虚词的运用实词和虚词在语言表达中有着不同的运用方式。

1. 实词的运用:实词主要用于描述具体事物的特征、表达行为或状态。

在句子中,实词通常起着主语、谓语和宾语等重要成分的作用。

实词的准确使用可以增强语句的表达力和清晰度。

2. 虚词的运用:虚词在句子中起着连接、修饰和衔接等功能。

它们可以用来表示时间、地点、原因、方式、条件等语法关系。

虚词的正确使用可以使语句结构更加完整和连贯。

除了以上的功能,有些虚词还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例如,一些介词如“关于”、“除了”和“根据”等可以表达具体的概念,一些连词如“因为”、“所以”和“但是”等可以表示具体的逻辑关系。

四、实词和虚词的总结实词和虚词在语言表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实词是具有实际意义的词汇,能够描述和指代现实事物;虚词则是连接、修饰和衔接等词汇,起到连接句子成分和表达语法关系的功能。

虚词实词知识点总结

虚词实词知识点总结

虚词实词知识点总结一、虚词的概念虚词是指在句法功能上不具有实际意义,但在语法结构上具有一定的作用的词类。

在句子中,虚词起着连接、修饰、衔接等作用,起到衔接句子成分、构成句子语法等作用。

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等。

在中文中,虚词是非常重要的,要正确使用虚词,对于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文章的意思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介词介词是一类虚词,它是用来表示名词或代词与其他成分之间的关系的词,比如方位、时间、原因等。

在中文中,例如“在、上、下、前、后、中、外”等都是介词。

它们在句子中起到连接、修饰、衔接等作用,对句子的结构和意义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连词连词是连接词语、词组、分句、句子等成分的词,是句子成分的连接词。

在中文中,比如“和、与、而、或、但、然、乃”等都是连词。

它们在句子中起着连接、横线、衔接等作用,对句子的结构和意义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助词助词是指在语法上辅助实词或虚词,帮助构成句子的语法结构的词类,例如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在中文中,助词的种类非常多,例如“的、地、得、了、着”等。

它们在句子中起着衔接、修饰、连接等作用,对句子的结构和意义起着重要的作用。

五、语气词语气词是用来表示话语者的语气或情感的词,例如表示感叹、疑问、肯定等。

在中文中,例如“呀、啊、吗、吧、嘛”等都是语气词。

它们在句子中起着修饰、调整语气等作用,对句子的结构和意义起着重要的作用。

六、实词的概念实词是指具有实际意义,能够代表具体事物的词语,是语言交流中最基本的词语,是非常重要的词类。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实词在句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承载句子的意义和信息。

七、名词名词是表示人、事、物、地点、时间等具体事物的词语,是实词中最常见的一类。

在中文中,名词的种类非常多,包括“人名、地名、时间名、动物名、植物名、物品名”等。

名词在句子中通常充当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是句子结构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八、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状态或变化的词语,是实词中最重要的一类。

实词和虚词详解

实词和虚词详解

实词和虚词详解实词和虚词在语文的学习和运用中非常的频繁,为使得同学们更好的掌握实词和虚词的运用,小编给整理了实词和虚词详解,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词类知识及相关练习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

依语法功能和语汇意义,词可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一)实词语法功能上,实词可直接组成短语,可以充当短语或句子成分,也可以带上语调构成句子。

词汇意义上,实词表示事物的实在意义。

实词主要有名、动、形、数、量、代六类: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包括具体事物、抽象事物、时间、处所、方位等)的名称。

例如: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

表示人或事物:工人学生河流高原宇宙思想科学表示时间:大寒未来下午秋天表示方位:上面后头华北中原名词的鉴别:一般不和副词结合(如:不能说“不宇宙”);前面可加数量词(如:四位客人);表人的名词后可加“们”表复数(如:同志们);常做主语和宾语。

小练习:用横线标出下列语段中的名词。

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舞蹈、音乐、雕刻、图画……都如同一条条的大榕树上的树枝,枝枝下垂,入地生根。

这么多树枝在大地里面息息相通,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它的食粮的供养,而这大地就是印度的广大人民群众。

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可能意愿等意义。

例如: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大家立刻都赞成,和开船时候一样踊跃,三四人径奔船尾,拔了篙,点退几丈,回转船头,驾起橹,骂着老旦,又向那松柏林前进了。

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读、笑、操作、进行、保卫表示人或事物的发展、变化:提高转变减少表示心理活动:想希望同意怕表示存现:消失有无出现表示使令:使让请求允许表示能愿:能可以应该必须表示趋向:上下来去起来表示判断:是动词的鉴别:能受“不”的修饰;但除表示心理活动和表示感觉的词以外,一般不受“很”修饰;可附加“着、了、过”表时态;重叠式有“试一下”之意;做谓语,且一般可带宾语。

实词虚词知识点总结

实词虚词知识点总结

实词虚词知识点总结(一)实词的概念实词是指含有独立意义的词语,可以单独使用,或者在句子中具有明确的词义。

实词是语言中具有实在意义的词语,可以使人们直接了解词语所要表达的含义。

实词一般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

在中文中,实词是构成语言基础的组成部分,是语言表达的主要形式。

(二)实词的分类1. 名词名词是指表示人、事、物或抽象概念的词语。

名词一般用来表示具体的人或事物,如:桌子、椅子、书等。

名词在句子中可以作为主语、宾语、定语、补语等成分存在。

2. 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状态或行为方式的词语。

动词一般用来表示人或事物的行动或状态,如:跑、吃、看、笑等。

动词在句子中可以表示主语的行为或状态,也可以和其他成分构成谓语、宾语、状语等。

3. 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特征的词语。

形容词一般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或特征,如:漂亮的、聪明的、高的等。

形容词在句子中可以作定语、表语或宾补等成分。

4. 副词副词是表示动作的时间、地点、方式、程度等的词语。

副词一般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或整个句子,表示动作的时间、地点、方式、程度等,如:快速地、很好、非常慢等。

副词在句子中可以作状语、宾语补语等成分。

二、虚词的概念及分类(一)虚词的概念虚词是指没有独立意义或者只能与其他词语搭配使用才能表达完整意义的词语。

虚词一般不具有明确的词义,常常用来表示语法关系、语气、连接等。

虚词在句子中起到连接成分或修饰成分的作用。

虚词一般包括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和叹词等。

(二)虚词的分类1. 连词连词是表示词和词、短语和短语、句子和句子之间关系的词语。

连词一般用来连接词语或句子,表示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和、或、但、所以等。

2. 介词介词是表示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子与句子之间关系的词语。

介词一般用来表示名词、代词或动词与其他词语之间的关系,如:在、到、从、对、关于等。

3. 助词助词是表示语法关系、语气、时态、语气等的词语。

高考语文古文知识点:实词与虚词详解

高考语文古文知识点:实词与虚词详解

高考语文古文知识点:实词与虚词详解在高考语文中,古文是一个重要的板块,而实词与虚词则是古文学习的基础。

掌握好实词与虚词,对于理解古文的意思、准确翻译古文句子以及提高古文阅读和写作能力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实词实词是指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词语。

在古文中,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等。

1、名词名词是表示人、事物、地点或抽象概念的名称的词。

比如“吾日三省吾身”中的“身”,指的是自身;“山川之美”中的“山川”,指的是山和河流。

在理解名词时,要注意古今异义的情况。

例如,“江”在古代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而现在则泛指一般的江河。

2、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

像“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中的“奔”,意思是飞奔的马,是动词用作名词。

动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也是常见的考点。

比如“渔人甚异之”中的“异”,是意动用法,意思是“对……感到惊异”。

3、形容词形容词是用来描述或修饰名词、代词的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特征或属性。

“芳草鲜美”中的“鲜美”,形容花草鲜艳美丽。

形容词也有使动和意动用法。

“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就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为“使……变绿”。

4、数词数词是表示数目和次序的词。

在古文中,数词有时会直接表示数量,有时会用特殊的表达方式。

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的“三”,表示多个,不一定就是确切的三个人。

5、量词量词是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

古文中的量词相对较少,使用也不像现代汉语那样规范。

6、代词代词是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副词的词。

常见的有人称代词(吾、汝、其等)、指示代词(此、彼等)、疑问代词(谁、何、安等)。

二、虚词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

古文中常见的虚词有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

1、介词介词总是同其他的词组合在一起,构成介词短语,充当定语、状语和补语。

名词解释实词和虚词的区别

名词解释实词和虚词的区别

名词解释实词和虚词的区别实词和虚词是语言学中常被提及的两个概念,它们是对词汇的分类和区分。

实词和虚词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其语义上的差异。

实词指的是具有实在、具体意义的词语,而虚词则是一些在语法结构中起连接和修饰作用的词语。

一、实词的特点和作用实词是语言中最基本、最具体的词汇成分。

它们通常指代实际存在的事物、人物、动作、状态等,具有直接和独立的意义。

实词可以进一步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

名词是表示人、事、物、地点等具体或抽象概念的词语。

例如,“桌子”、“猫”、“友谊”等。

名词在句子中可以作主语、宾语、表语等,起到指代和描述的作用。

动词是表示行为、状态、变化等的词语。

它可以单独构成谓语,也可以和其他成分一起构成复合谓语。

例如,“跑”、“吃”、“睡觉”等。

动词在句子中起到说明主语动作和状态的作用。

形容词是表示人、事物性质、特征的词语。

它可以修饰名词,表示名词的属性或状态。

例如,“美丽的花朵”、“高大的建筑”等。

形容词在句子中充当定语或表语,起到补充和描述名词的作用。

副词是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程度等的词语,它可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

例如,“快速地跑”、“很高兴”等。

副词在句子中起到修饰、限定和补充的作用。

二、虚词的特点和作用虚词是在语法结构中起连词、介词、助词、情态动词等作用的词语,其主要作用是连接词语或表达语法关系,而不具有独立的语义。

虚词通常在句子中不单独使用,需要与实词进行搭配才能形成完整的意义。

连词是起连接作用的词语,用于连接词、短语、从句等成分。

例如,“和”、“或”、“但是”等。

连词可以连接并列成分,也可以连接主从关系的成分。

介词是用于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表示时间、地点、原因、方式等关系的词语。

例如,“在”、“从”、“因为”等。

介词与名词、代词等连用,构成介词短语,表示相关的语法关系。

助词是用于标示语法结构和词义关系的词语。

例如,“的”、“地”、“得”等。

助词在句子中起到修饰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的作用,帮助准确地表达语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上最全语法知识之实词与虚词详解
导语:
寒假复习必备的语法知识大全,希望同学们好好看一看!
1实词和虚词
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词例外),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A、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

表示人的名称,如同志、作家;
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
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
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
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
表示方位名称:上、下(简称方位词)
名词的语法特点:
①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
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
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

B、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表示动作、行为:坐、听;
表示存现、消失或发展变化:有、发生;
表示心理活动:爱、恨;表示使令:叫、让;
表示可能、意愿(能愿动词):能、会;
表示趋向(趋向动词):来、去;
表示判断(判断词):是。

动词的语法特点:
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

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

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

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

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C、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

表示事物形状的:高、矮;
表示事物性质的:漂亮、结实;
表示事物状态的:快、慢。

形容词的语法特点:
①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用重叠形式来加强语义。

②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受副词“很”修饰。

D、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表确数(表示分数,整数和倍数);
表概数:几、许多;
表序数:第一、老三。

数词的语法特点:
①数目增加,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倍数表示;
②数目减少,只能用分数,不能用倍数。

E、量词:是表示事物和动作、行为单位的词。

表示事物单位的量词叫数量词。

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量词叫动量词。

表示事物单位的:个、只;
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次、回,有时也借用某些名词来表示,如:脚、年。

量词的语法特点:
①量词经常和数词连用,组成数量短语,也称为数量启数量词。

②表示物量的数量词常用在名词的前面。

③表示动量的数量词数量词常用在动词的后面。

F、代词: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

代词分为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三类。

代词的语法特点:
①第二人称的敬称“您”不用于复数,如果需要表示复数,就用“您几位”“您诸位”
② 第三人称复数代词“他们”可专指男性,也可兼指男性和女性,“她们”则专指女性
③注意“我们”和“咱们”用法的区别。

“我们”指说话人,有时也可以包括听话人;“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
④指示代词“那”用于远指,“这”用于近指
⑤代词用得不恰当,指代不明,可造成病句。

G、副词:一般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
表示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情势、语气等。

表示范围:都、全;
表示语气:可、倒;
表示否定:不、没;
表示时间:刚、恰好;
表示程度:很、极;
表示情势:仿佛、渐渐。

副词的语法特点:
①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在动词、形容词前面作状语。

②副词有时用在形容词后面,补充说明程度、结果,作补语。

③副词不能修饰名词、代词。

H、连词:是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

一般连词:和、与、并、或、及;关联词:主要用来连接复句中
的分句或句群中的句子。

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连词语法特点:
①一般连词的前后两部分可以调换而基本意思不变。

②关联词的主要在复句中进行运用。

I、介词:介词经常用在名词、代词等的前面,和这些词合起来,表示动作、行为、性状的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较等。

常用介词及其用法(顺口溜)
自、从、以、当、为、按照,
由于、对于、为了、到
和、跟、把、比、在、关于
除了、同、对、向、往、朝……
用在名词、代词前,组成介宾短语后,
修饰、补充“动”“形”要记牢。

J、助词:是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起辅助作用的词。

助词可分三类:
结构助词、动态助词、语气助词。

结构助词:的、得;
动态助词:着、了、过;语气助词:的、了、吗、吧、呢等。

K、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的词。

如啊、嗯等。

语法特点:一般独立成句,用逗号或感叹号隔开。

L、拟声词:是摹拟人或事物的声音的词。

语法特点:在句子中相当于一个形容词。

2词类的辨别:
①区分名词和非名词,名词前不能加“不”和“很”。

②区分形容词和动词,形容词可以用“很”来修饰,动词前不能加“很”(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除外)
③区分形容词和副词,形容词能修饰名词,前面能加“很”;副词不能修饰名词,前面不能加“很”。

④区分连词和介词,前后能互换的是连词,前后不能互换的是介
词。

⑤区分动词和介词,作谓语中心语的只能是动词,组成介宾短语修饰、补充动词、形容词的是介词。

⑥区分语气助词和叹词,语气助词一般用在句尾,叹词往往独立成句,一般在句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