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词和虚词.

合集下载

实词和虚词

实词和虚词

实词和虚词实词和虚词是语言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

实词是具有实际意义的词汇,能够独立构成一个句子成分,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

虚词则是没有实际意义的词汇,只能附着在实词上,起到一定的语法作用,如介词、连词、助词和感叹词等。

首先,名词是指表示人、事、物、地点、抽象概念等的词语,如“桌子”、“学生”、“爱情”、“房间”等。

名词具有实际意义,可以作为句子的主语、宾语或补足语。

此外,动词是表示动作、状态或存在的词语,如“跑”、“看”、“是”等。

动词是句子的谓语,用来说明主语的动作或状态。

再者,形容词是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的词语,如“漂亮的”、“高大的”、“聪明的”等。

形容词可以给出事物的外貌、性质和特征等信息。

副词则是表示动作方式、程度、时间或地点的词语,如“快速地”、“非常”、“昨天”、“外面”等。

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也可以修饰整个句子。

另外,介词是用来表示名词或代词与其他词之间关系的词语,如“在”、“从”、“到”等。

介词通常用来表示时间、地点、方式、原因等。

连词是用来连接词语、短语、从句或句子的词语,如“和”、“但是”、“因为”等。

连词可以连接并列成分、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

此外,助词是在句子中起到辅助作用的词语,如“的”、“地”、“得”等。

助词可以起到限定名词、构成动词结构、表示程度等功能。

最后,感叹词是表示强烈情感或感叹的词语,如“哇”、“嗯”、“好美啊”等。

感叹词通常不具备实际意义,只起到表达情感的作用。

实词和虚词在语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实词能够给出具体意义,描述事物的特征和行为,起到知识传递和交流的作用;而虚词则通过在句子中的使用,起到构建语法结构、表达语义关系的作用。

实词和虚词的合理运用能够帮助人们准确地表达思想,使语言更加丰富生动。

实词和虚词的知识

实词和虚词的知识

实词和虚词的知识
实词,是汉语词类中的一种,词语中含有实际意义的词,实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即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词。

虚词泛指没有完整意义的词汇,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的词。

具有必须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作语法成分、不能重叠的特点。

实词和虚词的区别
(1)实词绝大部分是自由的(即能单独成句),虚词绝大部分是粘着的(不能单独成句)。

(2)绝大部分实词在句法结构里的'位置是不固定的,可以前置,也可以后置。

例如“有”可以组成“我有”“都有”,也可以组成“有人”“有进步”“有吗”。

绝大部分虚词在句法结构里的位置是固定的。

例如“吗”“的”总是后置的(好吗、新的),“被”“也”总是前置的(也去,被发现)。

(3)实词是开放类,虚词是封闭类。

所谓开放类,指的是难于在语法书里一一列举成员的大类。

所谓封闭类,是指可以穷尽地列举其成员的不很大的类。

文言文中常见的虚词和实词

文言文中常见的虚词和实词

文言文中常见的虚词和实词
在文言文中,虚词和实词是常见的词类。

虚词一般是没有实在
意义的词,用来连接句子或表达语义的变化;而实词则有具体的意义,用来表示具体的事物、动作或状态。

常见的虚词
1. 的:表示所属关系或修饰关系,如“孔子的学生”、“的地方”。

2. 之:表示动作的方向,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向”,如“投之以桃”。

3. 乎:用于疑问句或反问句中,表示询问或加强语气,如“何乎?”、“不乎?”。

4. 者:用于表示已知事物的角色或身份,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人”或“者”,如“吾谁与归?”。

5. 也:用于肯定句或反问句中,表示肯定或加强语气,如“吾
闻之也”、“汝亦不知也”。

常见的实词
1. 人:表示人类,如“人之初”、“君子之交”。

2. 所:表示动作的对象,如“所言者”、“所见即所得”。

3. 之:表示动作的方向,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给”或“至”,如“以礼相待之”。

4. 有:表示具备或拥有,如“有德者必富”、“群盲之马”。

5. 是:表示肯定或断定,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是”的用法,如“天道是可知也”。

以上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虚词和实词的简单介绍,只涵盖了一部分常用词汇。

在理解文言文的过程中,熟悉这些常见的虚词和实词是十分重要的。

实词和虚词详解

实词和虚词详解

实词和虚词详解实词和虚词在语文的学习和运用中非常的频繁,为使得同学们更好的掌握实词和虚词的运用,小编给整理了实词和虚词详解,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词类知识及相关练习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

依语法功能和语汇意义,词可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一)实词语法功能上,实词可直接组成短语,可以充当短语或句子成分,也可以带上语调构成句子。

词汇意义上,实词表示事物的实在意义。

实词主要有名、动、形、数、量、代六类: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包括具体事物、抽象事物、时间、处所、方位等)的名称。

例如: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

表示人或事物:工人学生河流高原宇宙思想科学表示时间:大寒未来下午秋天表示方位:上面后头华北中原名词的鉴别:一般不和副词结合(如:不能说“不宇宙”);前面可加数量词(如:四位客人);表人的名词后可加“们”表复数(如:同志们);常做主语和宾语。

小练习:用横线标出下列语段中的名词。

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舞蹈、音乐、雕刻、图画……都如同一条条的大榕树上的树枝,枝枝下垂,入地生根。

这么多树枝在大地里面息息相通,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它的食粮的供养,而这大地就是印度的广大人民群众。

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可能意愿等意义。

例如: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大家立刻都赞成,和开船时候一样踊跃,三四人径奔船尾,拔了篙,点退几丈,回转船头,驾起橹,骂着老旦,又向那松柏林前进了。

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读、笑、操作、进行、保卫表示人或事物的发展、变化:提高转变减少表示心理活动:想希望同意怕表示存现:消失有无出现表示使令:使让请求允许表示能愿:能可以应该必须表示趋向:上下来去起来表示判断:是动词的鉴别:能受“不”的修饰;但除表示心理活动和表示感觉的词以外,一般不受“很”修饰;可附加“着、了、过”表时态;重叠式有“试一下”之意;做谓语,且一般可带宾语。

实词和虚词

实词和虚词

数词:表示数目(包括确数、概数和序数)。
注意:第一,第二也属于数词。
五、量词
量词: 表示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叫量词。 分类: ①物量词 : 只、个、件、间、所、座。 对、双、群、伙、帮、副、批。 点、些。 寸、亩、斗、克、立方米、人次。 杯、盘、碗、桶、 堆、封 ②动量词:表示动作行为的量。 次、趟、回、遍、 顿

功能: ①量词常用在数词后面,组成数量短语,充 当主语、定语。 例如:一斤是十两、一座钟。

六、代词
六.代词 分类: A 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 我、你、您、他、她、它、我们、你们、您们、 他们、她们。 B 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哪(问人或事 物)、哪儿、多么 (问程度)、 怎么 、怎样、 怎么样 (问性质状态) 。 C 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 这些、那些、这么些、那么些 (指数量)、 每、各(指所有的或全体中任何一个)、某。
他是一个高而 瘦的老人,须发都 花白了, 还戴着 大 眼镜。我对他很 恭敬 ,因为我早听 质朴、 博学 的人。 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
1、因为人多,屋子里很 热 。 2、我们按照程序 严格 把关。 3、他的字写得很 工整 。 4、酒香不怕巷子 深 。 5、这本书的内容很 深 ,可真难懂。
四、数词


三、连词 连接词、短语、句子、句群、段落,能表示 某些逻辑关系。 连接词和短语的有:和跟 与 同 或 既 等。 连接短语或句子的有:还是不但 就是 不管 无 论 除非 不论 等。 连接句子的有:要么 何况 况且 然后 以致于是 与其……宁可 因为……所以 如果……就 虽然……但是 只有……才只要……就 等等 连接词、短语、句子的有:而并 并且 而且 或 者 等。 连接句群、段落的有:至于 于是 但是 然而 因此 等。

实词和虚词

实词和虚词

实词和虚词一、实词实词是有实在意义的词,可以独立充当句子成分,一般可以单独回答问题。

每一个实词都可以详细解说其词义。

现代汉语实词一般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1)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或抽象概念名称的词。

如:书本、桌子、儿童、雷锋、思维、政治等。

(2)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存现及发展趋势的词。

如:走、跑、思考、学习、有、存在、能、可以等。

(3)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的词,汉语中的形容词可以修饰名词,也可以修饰动词,与英语不同。

如:老、好、漂亮、干净、纯洁、飞快(地跑)。

(4)数词:表示数目和次序的词。

表基数的,如“一、 103”等。

表示序数的,如“第一、第八”等。

表示分数的,如“三分之一、50%”等。

表示概数的,如“五千左右、接近一万、七八斤”等。

表示倍数的,如“三倍、五倍”等。

(5)量词:表示人或事物及动作的计量单位的词。

量词一般与数词连用构成数量短语。

表物量的,如“尺、寸、斤、两、元、个,件、双”等;表动量的,如“次、回、趟、阵、下、遭”等;表复合量的,如“人次、架次、立方米每秒”等。

(6)代词:用来指代人、事物、状态、过程的词。

它包括人称代词(我、你,他、我们、你们、他们等),指示代词(这、那、这些、那样等),疑问代词(什么、哪里、怎么、多少等),物主代词(它、它们等)。

二、虚词虚词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词,一般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副词例外),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除外)。

其存在的价值在于帮助构成句子的语法结构,表示某种语法关系。

汉语的虚词主要有六种:副词、助词、连词、介词、语气词、拟声词。

(1)副词:在句中表示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趋向等的词。

如:很、非常、一律、也、将来等。

在虚词中,副词是唯一能独立作句子成分的词,并且有少数副词(比如“不、没有、也许、大概”等)也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具有一定的实词特点。

(2)助词:在句中起辅助作用的词。

语文知识一:实词与虚词

语文知识一:实词与虚词

4、由于没有完成作业,所以电视就不能看。
5、只要没有完成作业,电视就不能看。 6、即使完不成作业,今晚的电视也还得看。 7、虽然没有完成作业,但是今晚的电视还是应该 看。
助词的概念
助词四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后面,表示 某种附加意义的虚词。 助词的分类
助词分为结构助词(如:的、地、得等)、 动态助词(如:着、了、过等)、语气助 词(如:呢、吗、吧等)三类。
连词的概念
连词是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虚词。
连词的性质 连词有的表示并列、选择、递进等关 系,有的表示因果、条件、假设、转 折等关系。连词有时也与副词合起来 表示语句的关联。
找出下面句子中的连词和表示关联的副词,并指 出表示哪种关系。 1、请老师和学生都来。
2、请老师或学生都行。
3、不但请老师来,而且请校长也来。
的、地、得(结构助词)
助 (其他助词) 们、所、似的 词
语 气 词
(询问语气) 吗、呢
的、了(陈述语气)
着、了、过(动态助词)
附着在词、短 语的后面,表 示一定的附加 意义
注 意
(祈使或感 啊、吧、呀 叹语气)
(附着在词语、句子 的末尾,表示语气)
拟声词: 指模拟人或事物声音的词 例: 沙沙、哗哗、乒乒乓乓 哇哇、噔噔
物量词(数词+物量词+名词)
丈 尺 米 两 磅 吨 亩元 角
量 词
动量词(动词+数词+动量词)
次 回 趟 遍 下 阵 遭 笔 口
我、你、他、自己……
(人称代词) 起替 代作 用
代 词
谁、什么、哪、怎样…… (疑问代词)
这、那、每、各……
(指示代词)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它在短 语和句子 中表示某种关系或附加意义。

实词和虚词

实词和虚词

实词和虚词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够独立成句•名词•动词•形容词实词•数词•量词•代词一、名词——表示人或者具体事物、抽象事物、时间、处所、方位等的词叫做名词。

• 1.表示人或具体事物: 学生、河流、水果、衣服• 2.表示抽象事物: 教育、交通、事物、战争、和平、语法、科学、民主、道德• 3.表示时间: 昨天、晚上、黎明、秋天、刚才• 4.表示处所: 郊区、附近、到处、远近• 5.表示方位:东、西、南、北、中、里、外、上、下、前头、后头、东面、西方、上边、下边、以前二、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的词。

• 1.表示动作、行为。

例如:走打说作保护分析赞成旅行• 2.表示存现、变化。

例如:有存在出现消失发生灭亡增加缩小扩大发展下降• 3.表示心理活动。

例如:爱恨想忘记觉得感到希望羡慕憧憬回忆• 4.表示使令,简称使令动词。

例如:使叫让请派要求命令禁止推选委托任命• 5.表示可能、意愿,简称能愿动词。

例如:能能够应该可以必须得(děi)要会愿意肯敢• 6.表示趋向,简称趋向动词。

例如:来去回上下出进起上来下去回来出去进来起来•7.表示判断,简称判断词。

只有一个“是”。

三.形容词——表示性质或状态的词。

• 1.表示形状。

例如:高大粗细圆长弯曲宽广鲜红雪白狭窄笔直• 2.表示性质。

例如:好坏优秀恶劣诚实虚伪狡猾美丽高尚伟大朴素• 3.表示状态。

例如:迅速敏捷匆忙平静悠闲混乱愉快轻松痛苦疲倦急躁四.数词——表示数目的词。

简单数词和复合数词,数词的分类基数和序数确数和概数,分数和倍数五.量词——表示人、事物的单位或动作、行为的单位的词• A 个体量词:只个件间所座• B 集合量词:对双群伙帮副批• C 不定量词:点些• D 度量衡量词:寸亩斗克立方米人次• E 借用量词:碗、桶、瓶、身、手、笔、刀、口、屋、子、堆、封、卷、捧、张、担、铲• A 表示动作行为的量:次趟回遍下阵番遭顿•动量词• B 借用动作有关的名词、动词表示动量:切一刀叫一声射三箭工作一天劳动三小时六.代词——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选出下面一句话中画横线的词的词性正确的一 组:(C ) 明天早晨我和李光、王平同学 在学校集合去爬山。 A.副,连,代,连,动 B.副,介,代,介,名 C.名,连,名,介,动 D.名,介,名,动,名

2、对题目《①谁②是③最④可爱⑤的⑥人》词性 分析正确的一项是:(D ) A.①名词②助词③形容词④动词⑤代词⑥代词 B.①名词②动词③副词④形容词⑤代词⑥名词 C.①代词②助词③介词④动词⑤助词⑥名词 D.①代词②动词③副词④形容词⑤助词⑥名词

虚词 (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 词 . ) 一、副词
1、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表示程度、范围、时间、频率、 语气、情貌等。 表示程度的有:很、极、最、太、更、更加、格外、十分、 极其、比较、相当、稍微、略微、多么等。 表示范围的有:都、全、单、共、光、尽、净、就、仅、只、 一共、一起、一同、一道、一齐、一概、一味、 统统、总共、仅仅、惟独等。 表示时间的有:刚、正、将、老(是)、总(是)、早就、 已经、正在、立刻、马上、起初、原先、一向、永远、从来、 偶尔、随时、忽然等。 表示频率的有:又、再、还、也、屡次、常常、往往、经常、 不断、反复等。 表示语气的有:不、没、没有、别、未必、准、一定、必定、 必然、却、倒、可、就、幸亏、难道、何尝、偏偏、索性、 简直、反正、多亏、也许、大约、好在、敢情等。

语法特点 副词一般只同动词、形容词相结合,例 如“都去、常去、就去、很大、更大、多么 大”。如果代词“这样”、“这么”、“那 样”、“那么”代替了动词,副词也可以用 在它们前面,如“已经这样了”、“就这么 着吧”。名词数量词做谓语时,副词也可以 同它们结合,如“这儿就三个人”、“今天 才九号”。 副词的主要功能是用来做状语,“机”、 “很”可以做补语。如“你太好了”、“他 曾经来过”、“味道好极了”。
二、动词
(一)定义: 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 化、心理活动、可能意愿等意义。


(二)分类:
A.表示动作行为。例如:走、打、说、保护、分析、 赞成、旅行。 B.表示发展变化。例如:有、存在、出现、消失、 发生、灭亡、增加、缩小、扩大、发展。 C.表示心理活动。例如:爱、恨、想、忘记、觉得、 感到、希望、羡慕、憧憬、回忆。 D.表示可能、意愿,简称能愿动词。例如:能、能 够、应该、可以、必须、得、要、会、愿意、肯、 敢。 E.表示使令,简称使令动词。例如:使、叫、让、 请、派、要求、命令、禁止 。 F.表示趋向,简称趋向动词。例如:来、去、回来、 出去 、进来、起来、开来。 G.表示行动始终。例如:开始、进行、停止、继续 H.表示判断,简称判断词。只有一个“是”。
三、形容词

三.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等。 A.表示形状。例如:高大、粗细、圆长、弯 曲、宽广、鲜红、雪白、狭窄、笔直。 B.表示性质。例如:好坏、优秀、恶劣、诚 实、虚伪、狡猾、美丽、高尚、伟大、朴素。 C.表示状态。例如:迅速、敏捷、匆忙、平 静、悠闲、混乱、愉快、轻松、痛苦、疲倦
母亲 送 出来 吩咐 “要小心”的时候, 我们已经 几 点 开船,在桥石上一 磕 , 退后 尺,即又上前 出了桥。
1、 掌握 法律武器,增பைடு நூலகம் 禁毒 意识。 2、朋友,你是否 意识 到你 在 幸福之中呢。 3、他 水库 了三年。 修 修 4、酒香不 巷子深。 怕 5、这本书的内容很深,可真难 。 懂
数词:表示数目(包括确数、概数和序数)。
注意:第一,第二也属于数词。
五、量词
量词: 表示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叫量词。 分类: ①物量词 : 只、个、件、间、所、座。 对、双、群、伙、帮、副、批。 点、些。 寸、亩、斗、克、立方米、人次。 杯、盘、碗、桶、 堆、封 ②动量词:表示动作行为的量。 次、趟、回、遍、 顿

功能: ①量词常用在数词后面,组成数量短语,充 当主语、定语。 例如:一斤是十两、一座钟。

六、代词
六.代词 分类: A 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 我、你、您、他、她、它、我们、你们、您们、 他们、她们。 B 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哪(问人或事 物)、哪儿、多么 (问程度)、 怎么 、怎样、 怎么样 (问性质状态) 。 C 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 这些、那些、这么些、那么些 (指数量)、 每、各(指所有的或全体中任何一个)、某。

3、判断词性: ①他画的画儿得奖了。 ②他的态度不对,对他要教育。
①动词 ②形容词
名词 介词
4、说出标红字的词性。
她一边和面,一边和颜悦色地和大家讲自 己的经历,她说她和丈夫是一对患难夫妻。
动词
形容词
介词
连词

5、对“下”的词性的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A ) 老虎正要下山,老猎人躲在石岩下,抡起虎叉, 突然给了老虎一下。 A. ①动词 ②名词(方位词)③量词 B. ①介词 ②名词(方位词)③量词 C. ①动词 ②助词③量词 D. ①介词 ②助词③量词
他是一个高而 瘦的老人,须发都 花白了, 还戴着 大 眼镜。我对他很 恭敬 ,因为我早听 质朴、 博学 的人。 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
1、因为人多,屋子里很 热 。 2、我们按照程序 严格 把关。 3、他的字写得很 工整 。 4、酒香不怕巷子 深 。 5、这本书的内容很 深 ,可真难懂。
四、数词
实词和虚词
实词
表示实在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 分,一般能够独立成句。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 量词、代词。
一、名词
1、表示人或事物(包括具体事物、抽象
事物、时间、处所、方位等)的名称。

表示人或具体事物:学生、河流、水果、衣服 表示抽象事物: 教育、交通、事物、战争、和平 表示时间: 昨天、黎明、秋天、将来、刚才 表示处所: 郊区、附近、到处 表示方位:东西南北中、里外、上下; 前 头、 后头;上边下边
1、出门向 东 ,不上半里,走过一 道石桥 ,便是我的 先生 的家了。 冬天 的百草园 比较的无味; 雪 一下, 2、 可就两样了。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名词: 小狗 躲藏在 悬崖底下 1、 。 2、他的 字 写得很工整。 3、 小青 在 上海 。 4、我们按照 程序 严格把关。 5、运动会 上,他得到了百米 冠军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