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实词和虚词

合集下载

古文中实词和虚词的举例

古文中实词和虚词的举例

古文中实词和虚词的举例
在古汉语中,实词是指有具体意义,能够表示事物、动作、状态、属性等概念的词,如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

虚词则是用来表示语法关系的词,它们本身不表示实在的意义,而是起到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作用,如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

以下是一些古文中实词和虚词的例子:
一、实词例子:
名词:人、山、水、书、马
动词:走、跑、看、写、听
形容词:美、丑、高、低、快、慢
数词:一、二、三、十、百、千
二、虚词例子:
介词:于、自、从、往、以、比
连词:且、而、或、乃、则、所以
助词:之、乎、者、也、矣、焉
叹词:唉、哦、乎、哉、矣
虚词在古文中使用频繁,但因其不表示具体意义,所以往往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其具体作用。

例如,“之”字,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表示代词、动词或助词等不同的功能。

1。

实词和虚词

实词和虚词

数词:表示数目(包括确数、概数和序数)。
注意:第一,第二也属于数词。
五、量词
量词: 表示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叫量词。 分类: ①物量词 : 只、个、件、间、所、座。 对、双、群、伙、帮、副、批。 点、些。 寸、亩、斗、克、立方米、人次。 杯、盘、碗、桶、 堆、封 ②动量词:表示动作行为的量。 次、趟、回、遍、 顿

功能: ①量词常用在数词后面,组成数量短语,充 当主语、定语。 例如:一斤是十两、一座钟。

六、代词
六.代词 分类: A 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 我、你、您、他、她、它、我们、你们、您们、 他们、她们。 B 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哪(问人或事 物)、哪儿、多么 (问程度)、 怎么 、怎样、 怎么样 (问性质状态) 。 C 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 这些、那些、这么些、那么些 (指数量)、 每、各(指所有的或全体中任何一个)、某。
他是一个高而 瘦的老人,须发都 花白了, 还戴着 大 眼镜。我对他很 恭敬 ,因为我早听 质朴、 博学 的人。 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
1、因为人多,屋子里很 热 。 2、我们按照程序 严格 把关。 3、他的字写得很 工整 。 4、酒香不怕巷子 深 。 5、这本书的内容很 深 ,可真难懂。
四、数词


三、连词 连接词、短语、句子、句群、段落,能表示 某些逻辑关系。 连接词和短语的有:和跟 与 同 或 既 等。 连接短语或句子的有:还是不但 就是 不管 无 论 除非 不论 等。 连接句子的有:要么 何况 况且 然后 以致于是 与其……宁可 因为……所以 如果……就 虽然……但是 只有……才只要……就 等等 连接词、短语、句子的有:而并 并且 而且 或 者 等。 连接句群、段落的有:至于 于是 但是 然而 因此 等。

现代汉语语法:实词和虚词

现代汉语语法:实词和虚词

现代汉语语法:实词和虚词第三节实词和虚词按词的语法功能(造句功能)和语法性质(意义性质)可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一、实词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一)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①前面可以加数量词(一副对联)②前面不能加不、很之类的副词(不楹联、很对联)。

③后面不能加时态助词“着、了、过”(楹联了;计算机着;世界金融过)④时间名词前可加介词“在”,时间副词前不能加介词“在”。

名词类别①具体名词:人、牛、山、水、对联、学校、康拜因②抽象名词:友谊、立场、观点、思想③方位名词:东、西、南、北、前、后、左、右、上面、中间、下边④时间名词:今天、明天、昨天、星期一、七月、刚才(二)代词具有替代或指示作用的词。

①能够替代或指示各类实词。

②一般不带修饰成分代词类别①人称代词:我、你、他、我们、你们、他们②指示代词:这、那、这里、那里③疑问代词:谁、什么、哪里、多少(三)动词表示行为动作或发展变化的词①前面可以加副词(刚走、很想)。

②后面一般能加“着” “了”“过”之类时态助词,表示动作的持续、完成或过去(看着、看了、看过)。

③多数能重迭(想想、看看、讨论讨论)动词类别①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醒、病、游行、觉悟②及物动词(能带宾语)看、写、打、调查、讨论、认为、想③能愿动词(助动词,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能、能够、可以、该、当、应当、敢、肯、愿意④趋向动词(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来、去、上、下、进、出、进来、出去、上来、下去⑤判断动词:是(四)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的词。

①前面可以加副词修饰(很好、不坏)。

②后面能加“着”“了”“过”这类时态助词,表示持续、完成或过去(红着、红了、红过)。

③一部分能重迭(大大、慢慢、清清楚楚)形容词类别①性质形容词:好、坏、大、小、方、高、美丽、英明、宽广②状态形容词(带程度性):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突然(五)数词表示数目的词。

实词虚词

实词虚词

语法知识实词实词是具有比较具体实在的意义、能够在句法结构中充当成分的词。

现代汉语的实词有以下十类: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副词、数词、量词、代词、拟声词和叹词。

其中,前面八类一般都可以进入句子与其他词语相结合;后面两类即“拟声词和叹词”没有组合功能,不能与其他词语组合应用,只能充当独立成分或者独词句。

(一)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时间、处所等名称的词,能够用数量短语修饰而一般不用否定副词“不”、“没”修饰。

1、名词的语法特征①名词在句子中经常充当主语和宾语。

例如:人都来全了。

大会现正在向各位代表征集意见。

2、名词的类型①一般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

在句中充当主语和宾语。

根据名词前面出现的量词,可以将一般名词分为个体名词与集合名词。

个体名词可以计个体量,前面可以受个体数量短语修饰。

例如:(一棵)树(两盘)磁带(三头)牛(八辆)卡车(九朵)玫瑰集合名词不能计个体量,只能用集合量词修饰。

例如:(一批)衣物(一些)马匹(一些)青年(一部分)群众(一部分)船只②抽象名词是表示抽象概念意义的名词。

例如:作风道德境界气氛风尚思想心灵灵感党性友谊观念想法原因内容形式政治文化社会革命欲望力量交际裨益师资③专有名词表示特定的人或事物的名称。

例如:中国北京香港渤海泰山长城太阳火星地壳国务院葡萄糖酸钙李白鲁迅钱学森诺贝尔爱因斯坦中文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中央电视台④时间名词是表示时间的名词。

例如:春天秋天春节元旦清明中秋早晨晚上今年明天周末来年来日刚才今天昨天课外目前开端开始现在星期天时间名词是名词中比较特殊的一类。

时间名词与量词短语的组合能力较差,少数成员不受数量短语的修饰。

时间名词除了可以作主语和宾语外,主要语法功能是作状语。

例如:[昨天]我已经检查了三遍啦。

医生建议他[目前]先进行外科治疗,消除炎症。

[现在]这一切都结束了。

他[晚上]不到十点钟就睡觉。

⑤处所名词是表示地点的名词。

例如:近处远处高处低处明处暗处周围附近学校食堂教室会议室图书馆故宫南京济南⑥方位名词是表示方向和位置关系的名词。

实词和虚词的划分标准

实词和虚词的划分标准

实词和虚词的划分标准实词和虚词是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二者在词汇意义、词语搭配、语法功能和表达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探讨实词和虚词的划分标准。

词汇意义词汇意义是划分实词和虚词的首要标准。

实词通常指具有具体指称对象的词汇,例如“人”、“动物”、“桌子”等,它们在语境中具有明确的含义和指代对象。

而虚词则通常指没有具体指称对象的词汇,例如“的”、“了”、“着”等,它们主要用于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上的修饰,不具备独立的词汇意义。

在汉语中,“人民”和“群众”虽然都是名词,但它们的词汇意义不同,因此属于实词和虚词的不同范畴。

例如,“人民”通常指具有国家身份的人群,而“群众”则指普通的人民大众。

在具体的语境中,二者的使用方式和语法功能也会有所不同。

词语搭配词语搭配也是区分实词和虚词的重要标准之一。

实词在搭配使用时,通常可以和多种词汇组合,构成不同的语句意义。

例如,“看书”可以搭配成“看小说”、“看报纸”、“看课本”等词语,表达不同的意思。

而虚词在搭配使用时,则往往需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则和习惯用法,例如“的”通常用于连接名词和形容词。

在词语搭配方面,需要注意的是一些介词、助词等虚词的使用。

例如,“在”、“到”、“从”等介词的使用需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则,而“了”、“过”、“着”等助词则通常用于表示时态、语态等语法意义。

语法功能语法功能是区分实词和虚词的重要标准之一。

实词通常可以单独构成句子,具备独立的语法功能。

例如,“我喜欢看电影”中,“我”、“喜欢”和“看”都是实词,它们分别担任主语、谓语和宾语的角色,组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虚词则往往需要搭配其他词汇才能使用,不具备独立的语法功能。

例如,“的”是一个虚词,它通常用于连接名词和形容词,表示修饰关系。

在“我喜欢看的电影”中,“的”连接了名词“电影”和形容词“喜欢看的”,表示喜欢看的电影。

表达方式表达方式也是区分实词和虚词的重要标准之一。

实词主要用于传达信息、描述事物等,因此在语言表达时通常需要采用直接、明确的表达方式。

实词、虚词、关联词

实词、虚词、关联词

现代汉语实词、虚词、关联词一、实词虚词复习口诀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本领能耐用功夫,时间时候用工夫。

无序改变用变幻,由此变彼用变换。

陈述意愿用反映,引起评论用反应。

总括一切用凡是,所有事情用凡事。

同意提议用附议,再次讨论用复议。

客观情况用现实,目前现在用现时。

由此造成用以致,延伸扩大用以至。

校对改正用校正,指教改正用教正。

具体条文用制订,大政方针用制定。

原来意图用本意,本来意义用本义。

开始使用用启用,重新任用用起用。

具体财物用物资,客观事物用物质。

支配管辖用权力,享受权益用权利。

总加数量用总和,综合起来用总合。

衡量检查用考查,实地观察用考察。

彼此响应用相应,互相衬托用相映。

超过限度用过度,转入下段用过渡。

付诸执行用施行,尝试办理用试行。

边线分界用界线,事物性质用界限。

独到见解用创见,创立建造用创建。

和平条约用和约,简单合同用合约。

非常急速用急遽,变化迅速用急剧。

查实证明用认证,证人证据用人证。

全军首领用统帅,统辖率领用统率。

欢乐兴奋用欢欣,喜爱心情用欢心。

马上立即用及时,到预定时用届时。

部下属下用部属,安排布置用部署。

启发有悟用启示,公开声明用启事。

已得利润用赢利,谋求利润用营利。

推卸摆脱用推脱,借故拒绝用推托。

违背触犯用违犯,不遵纪律用违反。

节约剩余用节余,结余存额用结余。

不再进行用停止,受阻不前用停滞。

报告来到用报到,新闻宣传用报道。

爱护培养用抚育,精心喂养用哺育。

含混不清用隐晦,顾忌不说用隐讳。

恭敬送上用呈献,显露出来用呈现。

简明扼要用简洁,直接了当用简捷。

某时形势用时势,一个时代用时世。

一定要做用须要,一定要有用需要。

到期为止用截止,到何时候用截至。

学习经历用学历,学习水平用学力。

精神智慧用神智,知觉理智用神志。

配合适当用协调,和谐统一用谐调。

法律条文用法制,依法治国用法治。

精微语言用微言,隐晦批评用微词。

现代汉语语法:实词和虚词

现代汉语语法:实词和虚词

现代汉语语法:实词和虚词第三节实词和虚词按词的语法功能(造句功能)和语法性质(意义性质)可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一、实词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一)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①前面可以加数量词(一副对联)②前面不能加不、很之类的副词(不楹联、很对联)。

③后面不能加时态助词“着、了、过”(楹联了;计算机着;世界金融过)④时间名词前可加介词“在”,时间副词前不能加介词“在”。

名词类别①具体名词:人、牛、山、水、对联、学校、康拜因②抽象名词:友谊、立场、观点、思想③方位名词:东、西、南、北、前、后、左、右、上面、中间、下边④时间名词:今天、明天、昨天、星期一、七月、刚才(二)代词具有替代或指示作用的词。

①能够替代或指示各类实词。

②一般不带修饰成分代词类别①人称代词:我、你、他、我们、你们、他们②指示代词:这、那、这里、那里③疑问代词:谁、什么、哪里、多少(三)动词表示行为动作或发展变化的词①前面可以加副词(刚走、很想)。

②后面一般能加“着”“了”“过”之类时态助词,表示动作的持续、完成或过去(看着、看了、看过)。

③多数能重迭(想想、看看、讨论讨论)动词类别①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醒、病、游行、觉悟②及物动词(能带宾语)看、写、打、调查、讨论、认为、想③能愿动词(助动词,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能、能够、可以、该、当、应当、敢、肯、愿意④趋向动词(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来、去、上、下、进、出、进来、出去、上来、下去⑤判断动词:是(四)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的词。

①前面可以加副词修饰(很好、不坏)。

②后面能加“着”“了”“过”这类时态助词,表示持续、完成或过去(红着、红了、红过)。

③一部分能重迭(大大、慢慢、清清楚楚)形容词类别①性质形容词:好、坏、大、小、方、高、美丽、英明、宽广②状态形容词(带程度性):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突然(五)数词表示数目的词。

语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区别

语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区别

语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区别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一、实词实词是有实在意义的词,可以独立充当句子成分,一般可以单独回答问题。

每一个实词都可以详细解说其词义。

现代汉语实词一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也有人认为代词属于虚词,但多数学者认可代词为实词,因为代词虽然很难解释独立语义,但毕竟其指代内容是明确的。

无论在现代汉语中还是在文言文中,实词都占有绝对多的数量,因为语言的基本作用是表意,离开有实际意义的实词,这一作用将很难达到。

(一)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或抽象概念名称的词。

如:书本、桌子、儿童、雷锋、思维、政治等。

(二)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存现及发展趋势的词。

如:走、跑、思考、学习、有、存在、能、可以等。

(三)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的词,汉语中的形容词可以修饰名词,也可以修饰动词,与英语不同。

如:老、好、漂亮、干净、纯洁、飞快。

(四)数词:表示数目的词。

如:一、十、第八、每等。

(五)量词:表示人或事物及动作的计量单位的词。

量词一般与数词连用构成数量短语。

如:个、件、幢、下、次、趟等。

(六)代词:用来指代人、事物、状态、过程的词。

如:你、他们、这、彼等。

二、虚词虚词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词,一般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副词例外),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除外)。

其存在的价值在于帮助构成句子的语法结构,表示某种语法关系。

汉语的虚词主要有六种:副词、助词、连词、介词、叹词、拟声词。

无论在现代汉语中,还是在文言文中,虚词的数量都相对较少,但作用却很大。

(一)副词:在句中表示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趋向等的词。

如:很、非常、一律、也、将来等。

在虚词中,副词是唯一能独立作句子成分的词,并且有少数副词(比如“不、没有、也许、大概”等)也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具有一定的实词特点。

(注:汉语的副词与英语不同,在英语中,修饰动词或形容词的词都是副词,但在汉语中副词可以修饰动词和形容词,形容词同样也可以修饰动词和形容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实词
实词是有实在意义的词,可以独立充当句子成分,一般可以单独回答问题。

每一个实词都可以详细解说其词义。

现代汉语实词一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也有人认为代词属于虚词,但多数学者认可代词为实词,因为代词虽然很难解释独立语义,但毕竟其指代内容是明确的。

无论在现代汉语中还是在文言文中,实词都占有绝对多的数量,因为语言的基本作用是表意,离开有实际意义的实词,这一作用将很难达到。

(一)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或抽象概念名称的词。

如:书本、桌子、儿童、雷锋、思维、政治等。

(二)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存现及发展趋势的词。

如:走、跑、思考、学习、有、存在、能、可以等。

(三)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的词,汉语中的形容词可以修饰名词,也可以修饰动词,与英语不同。

如:老、好、漂亮、干净、纯洁、飞快。

(四)数词:表示数目的词。

如:一、十、第八、每等。

(五)量词:表示人或事物及动作的计量单位的词。

量词一般与数词连用构成数量短语。

如:个、件、幢、下、次、趟等。

(六)代词:用来指代人、事物、状态、过程的词。

如:你、他们、这、彼等。

二、虚词
虚词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词,一般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副词例外),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除外)。

其存在的价值在于帮助构成句子的语法结构,表示某种语法关系。

汉语的虚词主要有六种:副词、助词、连词、介词、叹词、拟声词。

无论在现代汉语中,还是在文言文中,虚词的数量都相对较少,但作用却很大。

(一)副词:在句中表示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趋向等的词。

如:很、非常、一律、也、将来等。

在虚词中,副词是唯一能独立作句子成分的词,并且有少数副词(比如“不、没有、也许、大概”等)也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具有一定的实词特点。

(注:汉语的副词与英语不同,在英语中,修饰动词或形容词的词都是副词,但在汉语中副词可以修饰动词和形容词,形容词同样也可以修饰动词和形容词。


(二)助词:在句中起辅助作用的词。

现代汉语中的助词主要有:“的”、“地”、“得”、“着”、“了”、“过”。

文言文中助词比较复杂,常见的有“之”、“者”等。

连词:在句中起连接作用的词,连词往往标示词、短语、句子、句群、语段之间的逻辑关系。

如:虽然、但是、因此、无论等。

连词常常成对搭配使用或与副词搭配使用,如:“因为……所以……”、“即使……也……”、“只有……才……”等。

(四)介词:表示动作对象、时间等的引介关系的词。

介词在汉语中比较复杂。

如:在、从、对于、关于等。

(五)叹词:表示感叹或惊奇、惊喜、疑虑等语气的词。

如:啊、唉、呀等。

(六)拟声词:模拟人或事物声音的词。

如:哗、唧唧、哐等。

【实词】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

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

【虚词】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

(少数副词如“不”、“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种种语法关
系。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五类。

文言虚词在整个文言词语中虽然只占一小部分,但是它的语法作用却很大。

文言文中的许多句式是以虚词为标志的,如判断句“......者......也”、被动句的“为......所......”等虚词在文言文中用的很频繁,而且它的解释也相当灵活。

主要常用的虚词有:之、其、于、以、而、则、乃、若、且、者、为、然、是、此、斯、彼、何、安、孰、胡、曷、虽、虽然、然而、然则、也。

矣、乎、哉、焉、耳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