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平行线角平分线等腰三角形三者知二推一
三角形中的特殊模型-平分平行(射影)构等腰、角平分线第二定理模型(解析版)

三角形中的特殊模型-平分平行(射影)构等腰、角平分线第二定理模型角平分线在中考数学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角平分线常作为压轴题中的常考知识点,需要掌握其各大模型及相应的辅助线作法,且辅助线是大部分学生学习几何内容中的弱点,,本专题就角平分线的非全等类模型作相应的总结,需学生反复掌握。
平分平行(射影)构等腰模型、角平行线第二定理模型(内角平分线定理和外角平分线定理模型)平分平行(射影)构等腰1)角平分线加平行线必出等腰三角形.模型分析:由平行线得到内错角相等,由角平分线得到相等的角,等量代换进行解题.平行线、角平分线及等腰,任意由其中两个条件都可以得出第三个。
(简称:“知二求一”,在以后还会遇到很多类似总结)。
平行四边形中的翻折问题就常出现该类模型。
图1图2图3条件:如图1,OO'平分∠MON,过OO'的一点P作PQ⎳ON. 结论:△OPQ是等腰三角形。
条件:如图2,△ABC中,BD是∠ABC的角平分线,DE∥BC。
结论:△BDE是等腰三角形。
条件:如图3,在△ABC中,BO平分∠ABC,CO平分∠ACB,过点O作BC的平行线与AB,AC分别相交于点M,N.结论:△BOM、△CON都是等腰三角形。
2)角平分线加射影模型必出等腰三角形.→图4条件:如图4,BE平分∠CBA,∠ACB=∠CDA=90°. 结论:三角形CEF是等腰三角形。
1(2023·浙江·八年级假期作业)如图,已知∠AOB,以点O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与OA、OB分别于点C、D,再分别以点C、D为圆心,以大于12CD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E,过OE上一点M作MN∥OA,与OB相交于点N,∠MOB=50°,则∠AOM=.【答案】25度/25°【分析】通过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再利用角平分线定义求解即可.【详解】∵MN∥OA,∴∠AOB=∠MNB=50°,由题意可知:OM平分∠AOB,∠AOB=25°.故答案为:25°.∴∠AOM=∠MOB=12【点睛】本题考查了基本作图,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线及其定义和平行线的性质,解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作图和平行线的性质及角平分线定义的应用.2(2023·浙江·八年级期中)如图,已知△ABC的两边AB=5,AC=8,BO、CO分别平分∠ABC、∠ACB,过点O作DE∥BC,则△ADE的周长等于.【答案】13【分析】根据BO平分∠CBA,CO平分∠ACB,且ED∥BC,可得出OD=OB,OE=OC,所以三角形ADE的周长是AB+AC.【详解】解:∵BO平分∠CBA,CO平分∠ACB,∴∠DBO=∠OBC,∠OCE=∠OCB,由∵DE∥BC,∴∠DOB=∠OBC,∠EOC=∠OCB,∴∠DBO=∠DOB,∠EOC=∠ECO,∴DO=DB,EO=EC,·又∵AB=5,AC=8,∴ADE的周长=AD+DE+AE=AB+AC=1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其中运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平行线的性质创造等腰三角形的条件是关键.3(2023·广东·八年级期末)如图,▱ABCD中,AB=3cm,BC=5cm,BE平分∠ABC交AD于E点,CF 平分∠BCD交AD于F点,则EF的长为cm.【答案】1【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概念、平行线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分别推出AE=AB,DF=DC,进而推出EF=AE+DF-AD.【详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EB=∠EBC,AD=BC=5cm,∵BE平分∠ABC,∴∠ABE=∠EBC,则∠ABE=∠AEB,∴AB=AE=3cm,同理可证:DF=DC=AB=3cm,则EF=AE+FD-AD=3+3-5=1cm.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关键是运用角平分线的概念和平行线的性质,由等角推出等边.4(2023.江苏八年级期中)如图,已知:在△ABC中,∠BAC=90°,AD⊥BC于D,∠BCA的角平分线交AD与F,交AB于E,FG⎳BC交AB于G.AE=4cm,AB=12cm,则BG=,GE=.【答案】4cm;4cm.【详解】过E作EH垂直BC交BC于H点,易证△AEC≌△EHC;由角度分析易知∠AEF=∠AFE,即AE=AF,则有EH=EA=AF;又可证△AGF≌△BHE,则AG=EB=12-4=8,则BG=8-4=4,GE=4.【点睛】这道题主要讲解角平分线加射影模型必出等腰三角形的模型.角平行线第二定理(内角平分线定理和外角平分线定理)模型1)内角平分线定理图1图2图3条件:如图1,在△ABC中,若AD是∠BAC的平分线。
角平分线的几种辅助线作法与三种模型教学文案

、角平分线的三种“模型”模型一:角平分线+平行线T 等腰三角形如图1,过/ AOB 平分线 OC 上的一点P ,作PE // 0B ,交OA 于点E ,贝U EO=EP.例3 如图6,点P 是厶ABC 的外角/ CAD 的平分线上的一点 •求证:PB+POAB+AC.、角平分线定理使用中的几种辅助线作法、已知角平分线,构造三角形 分线,BE 丄AD 于F 。
2、在厶 ABC 中, AD 平分/ BAC , CE 丄 AD 于E .求证:/ ACE= / B+ / ECD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例1 如图2,/ ABC ,/ 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 F ,过F 作DE // BC ,交AB 于 点D ,交AC于点E.求证:BD+EC=DE.模型二:角平分线+垂线T 等腰三角形如图3,过/ AOB 平分线 0C 上的一点P ,作EF 丄0C ,交0A 于点E ,交0B 于点F , 贝U OE=OF , PE=PF.例2 如图4, BD 是/ ABC 的平分线,AD 丄BD ,垂足为D ,求证:/ BAD= / DAC+ / C.模型三:角平分线+翻折T 全等三角形在厶ABC 中,AD 是/ BAC 的平分线,沿角平分线 AD 将厶ABD 往右边折叠就得到如图 5的图形•此时有:△ ABD ◎△ AB /D.此翻折相当于在三角形的一边截取线段等于另一边,或延长一边等于另一边构造出相等的线段 此方法可解决一些不相等的线段和差类问题 •图51、如图所示,在△ ABC 中,/ ABC=3 / C , AD 是/ BAC 的平求证:BE 1(AC AB)OB 图1CA DB / 图6。
初中数学几何模型之角平分线模型

①角分线与圆周角
模型分析:
如图,直线AB、CD相较于点O,OE⊥AB于点O,OF平分∠AOE, ,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AOD与∠1互为补角B.∠1的余角等于
C. D.
【解析】
解:A.∠AOD与∠1互为补角,说法正确;
B.∠1的余角: ,说法正确;
C.∵OE⊥AB,
∴ ,
∵OF平分∠AOE,
∴ ,说法正确;
D. ,原题说法错误;
故选:D.
解题通法:掌握余角,补角,角平分线,垂线的性质,通过加减运算解决问题
模型精练:
1.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射线OM平分 , ,若 ,则 的度数为()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 和射线OM平分 ,可求∠MOC=30°;再根据 ,即可求得∠CON.
【详解】解:∵ ,射线OM平分 ,
∴∠MOC=
∵
∴ =∠MON-∠MOC=90°-30°=60°,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和角的和差的知识,正确运用角的和差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如图,点O是直线AD上一点,射线OC,OE分别平分∠AOB、∠BOD.若∠AOC=28°,则∠BOE=_____.
数学模型-角平分线常见解题模型
角平分线作为图形最基础的概念,在选择题,填空题和几何证明题中屡见不鲜,同学们除了掌握角平分线的概念和性质定理以外,还需要对常见的角平分线的模型进行了解,在与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圆等背景知识的基础上,结合角平分线得到一些常见的结论并对此进行整理记忆.
对此将角平分线的常见模型分为如下六个模块,其中前五模块为基础模块,需要同学们掌握其中结论的证明步骤,第六模块为补充模块,只需要了并会运用即可.
中考数学角平分线四大模型专题知识解读

N M O A B PPO N M B A角平分线四大模型专题知识解读【专题说明】角平分线在几何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桥梁和纽带,角平分线把一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部分,其“轴承对称功能”衍生出“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以及“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三角形的内心到三边的距离相等”等性质,而角平分线与平行线相结合构造出等腰三角形,也常在解题中给我们带来帮助,本专题介绍四种常考解题方法。
【方法技巧】模型1 角平分线上的点向两边作垂线如图,P 是∠MON 的平分线上一点,过点P 作PA ⊥OM 于点A ,PB ⊥ON 于点B 。
结论:PB=PA 。
【模型分析】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构造模型,为边相等、角相等、三角形全等创造更多的条件,进而可以快速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模型2 截取构造对称全等如图,P 是∠MON 的平分线上一点,点A 是射线OM 上任意一点,在ON 上截取OB=OA ,连接PB 。
结论:△OPB ≌△OPA 。
【模型分析】P O N M B AQP O N M 利用角平分线图形的对称性,在角的两边构造对称全等三角形,可以得到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利用对称性把一些线段或角进行转移,这是经常使用的一种解题技巧。
模型3 角平分线+垂线构造等腰三角形如图,P 是∠MO 的平分线上一点,AP ⊥OP 于P 点,延长AP 于点B 。
结论:△AOB 是等腰三角形。
【模型分析】构造此模型可以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也可以得到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进而得到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这个模型巧妙地把角平分线和三线合一联系了起来。
模型4 角平分线+平行线如图,P 是∠MO 的平分线上一点,过点P 作PQ ∥ON ,交OM 于点Q 。
结论:△POQ 是等腰三角形。
【模型分析】有角平分线时,常过角平分线上一点作角的一边的平行线,构造等腰三角形,为证明结论提供更多的条件,体现了角平分线与等腰三角形之间的密切关系。
平行四边形——常用模型(二) 平行线、角平分线和等腰三角形.doc

平行四边形——常用模型(二)平行线、角平分线和等腰三角形
“三兄弟”——平行线、角平分线和等腰三角形经常会在平行四边形这一章进行运用,是必须要熟练掌握的模型,作为组合类辅助线,看见其二,还要想到构造另外一个,考察最多的是平行线+角平分线,延长法构造等腰三角形.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下:
一、平行线+角平分线
如图,AD∥BC,AE平分∠BAD,则AB=BE.
∵AD∥BC
∴∠EAD=∠BEA
∵AE平分∠BAD
∴∠BAE=∠EAD
∴∠BAE=∠BEA
∴AB=BE
二、角平分线+等腰三角形
如图,AE平分∠BAD,AB=BE,则AD∥BC.
∵AE平分∠BAD
∴∠BAE=∠EAD
∵AB=BE
∴∠BEA=∠BAE
∴∠BEA=∠EAD
∴AD∥BC
三、平行线+等腰三角形
如图,AD∥BC,AB=BE,则AE平分∠BAD.
∵AD∥BC
∴∠BEA=∠EAD
∵AB=BE
∴∠BAE=∠BEA
∴∠BAE=∠EAD
∴AE平分∠BAD
四、平行线+角平分线(辅助线)
延长法(延长角平分线)构造等腰三角形
如图,AB∥CD,CE平分∠ACD,则
延长CE交AB于点F,
易得:△ACF是等腰三角形.
结语:
平行线,角平分线,等腰三角形就像三兄弟,他们形影不离,题目中出现其中二个,要想到另外一个,如果没有,可以通过添加辅助线得到另外一个。
只有熟练掌握了,我们才能提高做题效率。
练习:。
等腰三角形、角平分线、平行线知二推一(2013年广州中考压轴题)

△OEC内部有三个等腰三角形。
马上CA和CE割线定理:CD*CE=CB*CA
ED x 5 1, AE 5 1
所以AE*ED=4
广州数学江志兴
(2)当OC>时,CD所在直线于圆O相交,设另一交点为E,连接AE.
①当D为CE中点时,求△ACE的周长;
E
E
2
D
D
2
2
A 2 O 2B C
A 2 O 2B C
方法二:连OE,OD得到径弦三角形,从 OE=OD=ED=DC,多等长想圆,马上知道 △EOC为直角三角形。从EO=2,EC=4, 知道∠C=30°,从而计算出AE,AC
AEC周长 2
22 36
广州数学江志兴
(2)当OC>2 2 时,CD所在直线于⊙O相交,设另一交点为E,连接AE.
①当D为CE中点时,求△ACE的周长;
②连接OD,是否存在四边形AODE为梯形?若存在,请说明梯形个数并求此
时AE•ED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Ex D
(2)②本题第一个知识链接:过等腰三角形 一腰上一点,作腰或底的平行线,都得到一 个新年等腰三角形。
时AE•ED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Ex
a
D
Aa
a
axa
2
a
2 O 2 BC
(2)②本题第二个知识链接:等腰三角形 平行线,角平分线,三者知二推一 现在△AEC为等腰,OD平行AE,所以连接
,得OD为∠EOB的平分线! 圆中有角平分线,就等于有弧中点,所以连 BD,必然有DB=ED=x,然后∠BDC四边形 AEDB的外角等于内对角∠A,所以这个
2013年广州中考压轴题
技巧知识点全剖析
已知AB是圆O的直径,AB=4,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运动,点D在圆O上运动(不 与点B重合),连接CD,且CD=OA
初中几何常见辅助线作法口诀

初中几何常见辅助线作法口诀三角形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
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
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
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
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
要证线段倍与半,延长缩短可试验。
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
三角形中有中线,中线加倍全等现。
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出现,对称中心等分点。
梯形里面作高线,平移一腰试试看。
平行移动对角线,补成三角形常见。
证相似,比线段,添线平行成习惯。
等积式子比例换,寻找线段很关键。
直接证明有困难,等量代换少麻烦。
斜边上面作高线,比例中项一大片。
圆半径与弦长计算,弦心距来中间站。
圆上若有一切线,切点圆心半径连。
切线长度的计算,勾股定理最方便。
要想证明是切线,半径垂线仔细辨。
是直径,成半圆,想成直角径连弦。
弧有中点圆心连,垂径定理要记全。
圆周角边两条弦,直径和弦端点连。
弦切角边切线弦,同弧对角等找完。
要想作个外接圆,各边作出中垂线。
还要作个内接圆,内角平分线梦圆如果遇到相交圆,不要忘作公共弦。
内外相切的两圆,经过切点公切线。
若是添上连心线,切点肯定在上面。
要作等角添个圆,证明题目少困难。
辅助线,是虚线,画图注意勿改变。
假如图形较分散,对称旋转去实验。
常见基本图形:8字形,平行8字形,平行等8字形,领子,射影,类射影1.平行、平分、等腰,知二推一。
2.中线加倍3.补形4.旋转、平移、轴对称5.遇角分线截长补短或作双垂直,构成一对全等三角形。
6.遇两个等边三角形有公共顶点,用一长一短和长短间的夹角证全等7.遇2倍角常变作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外角8.证线段的1/2时,常变作中位线,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或30°Rt△9.等边三角形面积:10.30°底角等腰三角形,腰是a,底是a,面积是11.图中见120°角,想60°角;见15°角,想30°角;12.梯形常用辅助线:延两腰,作双高,平行于一腰,平行于对角线。
角平分线等腰三角形平行线

∴CD=DE(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DE=3
1.已知△ABC 中, ∠C= 90°,A
AD平分∠CAB ,BC=10 ,
BD=7 ,求点D到
E
AB 的距离为﹍3﹍﹍。
解: 过D作DE⊥AB于点 E C
D
B
∵∠C= 90°,DE⊥AB ,AD平分∠ CAB , ∴CD=DE(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 BC=10, BD=7 ∴DE=CD=BC -BD=10-7=3
5、若过△ABC 的两个外角平分线的交点作这
两个角的公共边的平行线,如图所示,则
线段EF与线段BE,CF三者
又有何数量关系?
A
C B
E
D
F
竭尽所想:
例:在△ABC 中,∠ABC=∠ACB, BO平分∠AB CO平分∠ACB ,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呢?
A
得到一点0,使它到三边距离都相等
● 连接AO,并延长与BC相
∴ ∠1=∠2 ∴AD∥BC
在一个题目中,已知:
(1)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 (2)角平分线+等腰三角??形=>平行线 (3)平行线+等腰三角形=>角平分线
基本图形变化延伸
如图,BF平分∠ABC,CF平分∠ACB,过点F作 DE∥BC,分别交AB、AC于D、E两点,已知AB=6cm
,AC=9cm,求△ADE的周长
如图,AB=AD,BC=CD,AC,BD相交于 E点,由这些条件你能推导出哪些结论呢? 请说明理由。
D
A
E
C
B
能力挑战:
如图,△ABC 和△EDC都为等边三角形
A
请试着说明 AD=B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型“平行线”、“角平分线”、“等腰三角形”三者知二推一
【几何模型】“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三者知其二必推出其一。
初中数学学习难在几何题没有思路
当然了,有了思路就感觉简单了,那么为什么没有思路?
关键是没有掌握几何证明题的本质,他是一个推理过程,就是具备什么条件,一定会具有一个结论。
往往对推理过程不熟练,思考不到条件下结论存在性,挖空心思也写不出步骤。
这就需要训练做题,思考总结出具备什么条件会有什么结论,做题时直奔主题,不用再思考了,日积月累,书到渠成,再解决几何问题就不难了。
在△ABC中,∠BAC=α[定值],BC=a[定值],可得“定弦定角”模型,找隐圆;
【例题】:
挖掘定角与定线背景内涵,思考最值问题
第25题初审可知第三问考查定角定中线模型(附尺规作图)及解法;联想到定角定高模型(参考题:2020年沈河一模第25题);最后小编原创题考查定角定角平分线。
【思维教练3】—“知识储备”
前文已更新:倍长中线,构造“定弦定角”模型,找到隐圆求解。
亦可构造等边三角形转化线段,得:“共顶点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其中,
方法二:根据“垂线段最短”得:CK≤CG,则CK的最大值为2√(3),CM+CN=EF+EN=FN;【你看出思路了吗】
小编原创试题“考查定角定角平分线”,
1.如图,点A、B、C、D在⊙O上,AD平分∠BAC.若∠B O C=120°,则∠C AD的度数为.2.如图,AD是△ABC的外接圆⊙O的直径.若∠BCA=50°,则∠AD B的度数为.
3.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1cm,高为cm,则它的侧面展开图的面积为cm².
4.如图,AB是半圆O的直径.弦CD∥AB,CD=8,AB=10,则CD与AB之间的距离为.5.如图,在⊙O中,点A在弧BC上.若∠B O C=100°,则∠BA C的度数为.▱ABCD的6.如图,若用半径为8,圆心角为120°的扇形围成一个圆锥的侧面(接缝忽略不计),则这个圆锥的底面圆半径是.
7.如图,已知锐角△ABC内外接于半径为2的⊙O.若OD⊥BC于点D,∠BAC=60°,则OD=.8.如图,AD是△ABC的外接圆⊙O的直径.若∠BAD=40°,则∠AC B的度数为.
9.已知圆锥的母线长为3,底面圆半径为1,则该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面积为.
10.已知圆锥的底面圆半径为3,侧面面积为12,则该圆锥的母线长为.
11.在⊙O中,若弦BC垂直平分半径O A,则弦BC所对的圆周角等于.
12.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P A切⊙O于点A,线段P O交⊙O于点C,连接BC.若∠P=36°,则∠B=.
13.用一个圆心角为90°,半径为20 cm的扇形围成一个圆锥的侧面(接缝忽略不计),则这个圆锥的底面圆半径是.
14.已知圆锥的底面圆半径为2.5,母线长为9,则该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度数为.15.如图,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的中点为点O,分别以点A、C为圆心,以AO的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与正方形ABCD的边相交,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结果保留)16.如图,在△A BC中,∠C=90°,AC=4,BC=3.若以A C所在直线为轴,把△A BC旋转一周,得到一个圆锥,则这个圆锥的侧面面积是.
17.如图,在△A BC中,若∠A CB=45°,A B=6.则△A BC的面面积的最大值是.
18.如图,在扇形△AO B中,OA=O B=2,∠AO B=90°,点C为弧A B上一点.∠AO C=30°,连接BC,过点C作OA的垂线交OA于点D,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19.如图,点A、B、C、D为一个正多边形的顶点,点O为正多边形的中心,若∠AD B=18°,则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为.
20.如图,在半径为6的⊙O中.若∠AO B=60°,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21.用一个圆心角为120°,半径为4的扇形制作一个圆锥的侧面(接缝忽略不计),则此圆锥的底面圆半径是.
3一.圆典型基本模型图
模型1图形:
⑴如图,A B是⊙O的直径,点C、E是⊙O上的两点.
基本结论有:①A C平分∠B AE是;②A D⊥CD;③CD是⊙O的切线;三个论断,知二推一.
⑵⑶⑷⑸⑹④⑤⑥如图,A B是⊙O的直径,点C、E是⊙O上的两点.
20.如图,在半径为6的⊙O中.若∠AO B=60°,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接圆的直径.若∠BCA=50°,则∠AD B的度数为.∠A BACDB O=90°,
2.如图,在每个小正方形边长为1的网格中,△ABC的顶点A、B、C均在格点上,AB与网格交于点D.AD的长为;OP.AB2A2B,A′B′OP.AB2A2B,A′B′OP.AB2A2B,A′B′(2)点P是边AC上一点,当△APD∽△ABC时,仅用无刻度的直尺确定点P的位置,简单说明作图方法(不要求证明).≌≌≌
1.如图,在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的网格中,点O、点A在格点上,⊙O的半径为3,点B、点C在⊙O上.½∥⅓⅔¼°²³ⁿ∵∴⑥⑦½∥⅓⅔¼°²³ⁿ∵∴⑥⑦½∥⅓⅔¼°²³ⁿ∵∴⑥⑦´'´'´'
(1)若∠⊥CAO=90°,ADAC的长为;①②③B.②④①②③B.②④(2)若∠BAO=60°,仅用无刻度的直尺确定点B的位置,简单说明作图方法.⊙O上.
2.如图,在每个小正方形边长为1的网格中,△ABC的顶点A、B、C均在格点上,AB与格交于点D.(2)点P是边AC上一点,当△APD∽△ABC时,仅用无刻度的直尺确定点P的位置,简单说明作图方法(不要求证明).过点O作OQ∥AP交BM于点Q,过点P作PE⊥AB于点C,交QO的延长线于点E,连接PQ,OP.AB2A2B,BD=n•BF,沿A→B→C→D→A方向运动到点A 处停止.过点O作OQ∥AP交BM于点Q,过点P作PE⊥AB∏于点C,交QO的延长线于点
E,连接PQ,cm BD=n•BF,沿A→B→C→①②⑤①②⑤①②⑤精选试题解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