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本科生培养方案2020
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培养方案(中国语言文学类)

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培养方案根据《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教学〔2020〕1号)等文件要求,加强强基计划招生和培养的有效衔接,特制定培养方案如下。
中国语言文学类(古文字学方向)一、基本情况1. 专业简介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已有110年的办学历史(1910-2020),一百多年来,中文系学术薪火相传,历史上名师辈出,铸就了“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人文信念和学术传统。
杰出的汉语言文字学家有:陈独秀、黄侃、刘复、王力、魏建功、唐兰、罗常培、朱德熙、高名凯、林焘、徐通锵等。
中文系目前共设5个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汉语言学、古典文献、应用语言学(中文信息处理)、汉语言文学(留学生)本科专业。
共有8个博士学位授予点,12个硕士点24个专业方向,以及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中文系是最早入选的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
中文系教师潜心治学,勤奋著述,在人文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同时也获得一系列国际国内学术奖励和荣誉称号。
2016年公布的教育部第四次学科评估结果中,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被评为A+。
2017年9月,“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公布,与中文系紧密相关的中国语言文学、现代语言学和语言学三个学科入选。
在世界大学QS学科排名中,与中文系密切相关的有两个学科:(1)“现代语言”(Modern Languages),2016-2020年,连续5年稳居前10名,分别列第8名、第7名、第6名、第10名、第9名;(2)“语言学”(Linguistics),2016-2020年,连续5年分别列第10名、第10名、第10名、第17名、第16名。
中文系教师获得的科研奖励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等级上,都在国内中文学科居于前列。
2. 师资队伍北大中文系现有教职工115人,其中专任教师100人。
教师中,教授56人,研究员1人,副教授38人,助理教授5人。
中文系师资队伍齐整,年龄结构合理,学科布局均衡,教学和科研实力强劲,几代学者在学术上不断开拓,续写辉煌,为中文系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传承和社会文化进步努力奋斗,做出了卓越贡献。
2020年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培养方案(化学类)

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培养方案根据《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教学〔2020〕1号)等文件要求,加强强基计划招生和培养的有效衔接,特制定培养方案如下。
本方案含有化学类I和化学类II(地球化学)两套培养方案,由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承担培养工作。
化学类I一、基本情况1. 专业简介北京大学化学学科始于京师大学堂1910年成立的格致科化学门,1919年更名化学系,1994年改为现名——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简称化学学院)。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始终以探索未知、传承文明和推动人类进步为使命,以培养具有独立思辨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杰出人才为己任,针对化学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基础研究,同时面向国家需求拓展应用研究。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学科齐全。
设有无机化学研究所、分析化学研究所、有机化学研究所、物理化学研究所、理论与计算化学研究所,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应用化学系和化学生物学系。
其中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等5个二级学科均为国家重点学科。
北大化学学科现已跻身国际顶尖化学教育与研究机构之列,在全球高校化学院(系)的相关学科评估与排名中位列15名左右。
在教育部2002年启动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以来,北京大学化学学科在2004 年,2009 年,2012 年化学学科评估中连续三次蝉联第一。
2017 年全国第四轮评估中,北京大学化学学科被评为A+。
作为中心学科,化学关注物质的合成、结构、性质与应用,同时也与材料科学、生物科学等学科深度融合和交叉。
因此,化学学院设立了化学、材料化学、应用化学和化学生物学四个本科专业方向。
化学专业:化学学院最早设立的本科专业,毕业后可在化学及相关学科(如生物、医药、材料、环境等)开展工作。
材料化学专业:重点研究材料与化学相关问题,毕业后可在无机材料、有机功能材料、高分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领域工作。
应用化学专业:化学理论和化学工程学之间的纽带,也包含化学相关新材料的研制和新技术的开发,毕业后可从事化学理论及相关技术的开发工作。
北大强基物理培养方案

北大强基物理培养方案北大强基物理培养方案是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针对本科生的培养计划。
该方案旨在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和综合实践,培养学生扎实的物理理论基础、广泛的物理知识和独立的科学研究能力。
一、课程设置北大强基物理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分为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环节。
基础课程包括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量子力学等。
这些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物理理论基础,理解物理规律和概念,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专业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提供多个方向的选修课程,如固体物理、粒子物理、天体物理等。
通过这些课程,学生可以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实践环节是北大强基物理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将参与科研项目、实验室实践和科技竞赛等活动,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这些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能力。
二、培养目标北大强基物理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能力:1. 扎实的物理理论基础:学生应该具备牢固的物理基础知识,能够理解和应用物理规律。
2. 广泛的物理知识: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各个领域,具备基本的跨学科综合能力。
3. 独立的科学研究能力:学生应该具备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包括问题发现、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等。
4.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生应该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提出新的科学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法。
5. 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科研项目。
三、实践环节北大强基物理培养方案注重实践环节的开展。
学生将参与科研项目的研究和实验室的实践,通过亲身经历和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物理学的理解和掌握。
科研项目的参与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实验室实践则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和科学态度。
北大强基物理培养方案还鼓励学生参加科技竞赛和学术交流活动,提供展示和交流自己研究成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学术交流和表达能力。
北大经济学本科培养方案

3
3
春季
4)专业必修课程:18学分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02533350
外国经济思想史
2
2
春季
02532340
中国经济史
2
2
秋季
02533600
产业组织理论
3
3
春季
02532260
信息经济学
3
3
秋季
02534020
《资本论》选读
2
2
秋季
02533340
中国经济思想史
2
2
春季
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
2
2
秋季
02530160
外国经济史
2
2
春季
02533390
福利经济学
2
2
春季
02534080
国际贸易
3
3
秋季
02534100
国际宏观经济学
2
2
秋季
02534530
实验经济学
2
2
秋季
02532590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2
2
秋季
02534270
经济地理学
2
2
秋季
02534400
截面数据及面板数据分析
春季
0403165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
2
全年
0403166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2
全年
0403168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上)
2
2
秋季
0403173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北京大学培养方案

北京大学培养方案第1篇北京大学培养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高等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北京大学作为我国顶尖高等学府,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创新型、领军人才的重任。
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本方案立足北大特色,充分整合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致力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二、培养目标1. 知识传授: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学术素养。
2.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素质教育: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道德素养和身心素养,提高综合素质。
4. 价值观塑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三、培养措施1. 课程设置(1)通识教育课程:涵盖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领域,强化文理交叉,拓宽知识视野。
(2)专业教育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专业核心知识,体现专业特色。
(3)实践教学环节:加大实验、实习、实践等环节的比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 教学方法改革(1)推广小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2)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3)引入案例教学、翻转课堂等多样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
3. 师资队伍建设(1)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2)引进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的优秀教师。
(3)鼓励教师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学术素养。
4. 学科交叉融合(1)设立交叉学科研究项目,鼓励学生跨学科合作。
(2)举办学术沙龙、讲座等活动,促进学术交流。
(3)搭建跨学科实验平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5. 国际化培养(1)开展国际合作项目,拓宽学生国际视野。
(2)增加英文课程,提高学生英语水平。
(3)选派优秀学生赴海外高校交流学习,提升国际竞争力。
6. 创新创业教育(1)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培养学生创业意识。
(2)设立创新创业基金,支持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培养方案(中国语言文学类)

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培养方案根据《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教学〔2020〕1号)等文件要求,加强强基计划招生和培养的有效衔接,特制定培养方案如下。
中国语言文学类(古文字学方向)一、基本情况1. 专业简介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已有110年的办学历史(1910-2020),一百多年来,中文系学术薪火相传,历史上名师辈出,铸就了“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人文信念和学术传统。
杰出的汉语言文字学家有:陈独秀、黄侃、刘复、王力、魏建功、唐兰、罗常培、朱德熙、高名凯、林焘、徐通锵等。
中文系目前共设5个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汉语言学、古典文献、应用语言学(中文信息处理)、汉语言文学(留学生)本科专业。
共有8个博士学位授予点,12个硕士点24个专业方向,以及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中文系是最早入选的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
中文系教师潜心治学,勤奋著述,在人文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同时也获得一系列国际国内学术奖励和荣誉称号。
2016年公布的教育部第四次学科评估结果中,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被评为A+。
2017年9月,“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公布,与中文系紧密相关的中国语言文学、现代语言学和语言学三个学科入选。
在世界大学QS学科排名中,与中文系密切相关的有两个学科:(1)“现代语言”(Modern Languages),2016-2020年,连续5年稳居前10名,分别列第8名、第7名、第6名、第10名、第9名;(2)“语言学”(Linguistics),2016-2020年,连续5年分别列第10名、第10名、第10名、第17名、第16名。
中文系教师获得的科研奖励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等级上,都在国内中文学科居于前列。
2. 师资队伍北大中文系现有教职工115人,其中专任教师100人。
教师中,教授56人,研究员1人,副教授38人,助理教授5人。
中文系师资队伍齐整,年龄结构合理,学科布局均衡,教学和科研实力强劲,几代学者在学术上不断开拓,续写辉煌,为中文系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传承和社会文化进步努力奋斗,做出了卓越贡献。
北京大学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培养方案

北京大学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培养方案北京大学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培养方案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要性也不断提高。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激发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更加全面地接受社会的文化熏陶。
二、北京大学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培养方案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北京大学设置了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培养方案。
1.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全面了解。
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深入理解中国近代史,掌握近现代史的要点,并建立正确的历史观。
3.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一门理论性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深入理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掌握市场经济的精髓,提高经济素养。
4.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这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深入理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三、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培养方案的特点1.突出素质培养: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培养方案突出素质培养,旨在培养学生全面素养,激发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更加全面地接受社会的文化熏陶。
2.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培养方案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旨在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培养方案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旨在培养学生研究实际,把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更加全面地接受社会的文化熏陶。
四、结束语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北京大学设置了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培养方案,这一方案旨在培养学生对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全面了解,使学生更加全面地接受社会的文化熏陶。
北大本科金融培养方案

22
全年
03835067 大学英语(四)
22
全年
02533180 政治经济学(上) 3 3
秋季
02533190 政治经济学(下) 3 3
春季
0403165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 基础
2
2
全年
0403166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2
全年
0403168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概论(上)
2
2
秋季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
一、专业简介及培养目标
本专业秉承北大“厚基础、宽口径”的办学宗旨,结合在师资 队伍、学生来源、课程设置、教学设施、学术成果等方面所具有的 得天独厚的优势,培养具有比较宽厚扎实的经济金融理论基础和从 事具体金融业务工作的能力,熟悉金融相关专业的原理性知识,具 有较高的外语和计算机运用水平,具有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和社会 适应能力,能够胜任金融和其他领域工作的人才。从大学三年级选 择专业开始,专业培养方向主要侧重于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公 司金融、金融工程、投资学与资本市场等领域。通过本科阶段的学 习,毕业生应当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金融学 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2)具有处理银行、证券、投资与保险等方面实务能力的坚实基 础;(3)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以及培养学术研究 能力;(4)熟悉金融市场发展历程和状况, 了解国家有关的金融方 针、政策和法规.
04031730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 4
全年
概论
00831610
文科计算机基础 (上)
33
秋季
00831611
文科计算机基础 (下)
33
春季
60730020 军事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大学本科生培养方案2020
培养方案也称教学计划。
学校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培养学生。
百年校庆以来,根据时代发展和学校教学改革进程,学校于2003年、2009年、2014年和2016年分别修订出台了培养方案。
2016年版主修专业、辅修/双学位专业培养方案是根据《北京大学本科教育综合改革指导意见》的精神修订的。
主修专业教学计划包括公共与基础课程、核心课程、限选课程、通识与自主选修课程四个部分,分别占毕业总学分的30%、20%、30%和20%。
辅修专业课程是相应主修专业的核心课程,双学位课程包括主修专业的核心课程、先修课程或限选课程。
且从2016级开始,辅修/双学位与主修专业同质要求和管理,各专业不单独为辅修/双学位课程开班。
在2016年北京大学教学计划中,本科生一般毕业学分为140学分左右,其中实践教学占总学分平均比例为20%,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34.25%。
辅修、双学位的学分分别约占主修专业总学分的20%和30%。
由于学科特点不同,不同专业实践实验教学学分比例不一。
在实验实践性强的医学,物理、化学、生科、地空、环境、考古等院系专业,实验实践课程学时约占总学时的30%左右。
此外,其他理工院系专业含实验实践(实习)环节的课程学时约占总学时的20%左右;文科院系专业含实验实践(实习)环节约占总学时的1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