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七版课后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第七版课后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七版课后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七版课后习题答案篇一: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第2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答:国内生产总值指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一个经济体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DP一般通过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方法进行核算。

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之和;用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和折旧之和。

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国民收入核算(national income accounting)答:国民收入核算指用于衡量GDP和许多相关统计数字的核算体系,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或社会再生产为对象的宏观核算。

它以一定的经济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统计和会计的方法,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运行过程进行系统科学的定量描述,为经济分析和国家实行宏观经济调控、制订经济政策或计划管理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

国民经济核算一词最早出现于1941年。

荷兰经济学家范·克利夫在荷兰《经济学家》杂志1941年7月号和11月号上,先后发表两篇文章,首次使用了“国民经济核算”一词。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 宏观经济学科学)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  宏观经济学科学)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第1篇导言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答: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相对,是一种现代的经济分析方法。

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及汇率的决定与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所以又称之为总量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和基础是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具体来说,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总需求理论、总供给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对宏观经济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历史十分悠久,但现代意义上的宏观经济学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得以形成和发展起来。

现代宏观经济学诞生的标志是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宏观经济学在20世纪30年代奠定基础,二战后逐步走向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20世纪60年代后的“滞胀”问题使凯恩斯主义的统治地位受到严重挑战并形成了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性预期等学派对立争论的局面,20世纪90年代新凯恩斯主义的形成又使国家干预思想占据主流。

宏观经济学是当代发展最为迅猛,应用最为广泛,因而也是最为重要的经济学学科。

2.实际GDP(real GDP)答:实际GDP指用以前某一年的价格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它衡量在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产品产量变化,以相同的价格或不变金额来计算两个时期所生产的所有产品的价值。

在国民收入账户中,以2010年的价格作为基期来计算实际GDP,意味着在计算实际GDP时,用现期的产品产量乘以2010年的价格,便可得到以2010年价格出售的现期产出的价值。

宏观经济学第七版习题册答案整理(高鸿业)

宏观经济学第七版习题册答案整理(高鸿业)

第十二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宏观经济学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 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二者都是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决定价格和产量,而且曲线的变动趋势相同。

(2)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 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3)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4)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 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 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例如, 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宏观经济学第七版习题册答案整理(高鸿业)

宏观经济学第七版习题册答案整理(高鸿业)

第十二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宏观经济学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4)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二者都是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决定价格和产量,而且曲线的变动趋势相同。

(2)相互补充。

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3)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4)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宏观经济学第七版习题册答案整理(高鸿业)

宏观经济学第七版习题册答案整理(高鸿业)

第十二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宏观经济学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二者都是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决定价格和产量,而且曲线的变动趋势相同。

(2)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3)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4)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七版中文答案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七版中文答案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七版中文答案【篇一:曼昆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第6、7版】txt>复习题1、由于整个经济的事件产生于许多家庭与许多企业的相互作用,所以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必然是相互关联的。

当我们研究整个经济时,我们必须考虑个别经济行为者的决策。

由于总量只是描述许多个别决策的变量的总和,所以宏观经济理论必然依靠微观经济基础。

2、经济学家是用模型来解释世界,但一个经济学家的模型往往是由符号和方程式构成。

经济学家建立模型有助于解释gdp、通货膨胀和失业这类经济变量。

这些模型之所以有用是因为它们有助于我们略去无关的细节而更加明确地集中于重要的联系上。

模型有两种变量: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一个模型的目的是说明外生变量如何影响内生变量。

3、经济学家通常假设,一种物品或劳务的价格迅速变动使得供给量与需求量平衡,即市场走向供求均衡。

这种假设称为市场出清。

在回答大多数问题时,经济学家用市场出清模型。

持续市场出清的假设并不完全现实。

市场要持续出清,价格就必须对供求变动作出迅速调整。

但是,实际上许多工资和价格调整缓慢。

虽然市场出清模型假设所有工资和价格都是有伸缩性的,但在现实世界中一些工资和价格是粘性的。

明显的价格粘性并不一定使市场出清模型无用。

首先偷格并不总是呆滞的,最终价格要根据供求的变动而调整。

市场出清模型并不能描述每一种情况下的经济,但描述了经济缓慢地趋近了均衡。

价格的伸缩性对研究我们在几十年中所观察到的实际gdp增长这类长期问题是一个好的假设。

第二章宏观经济学数据"复习题1、gdp既衡量经济中所有人的收入,又衡量对经济物品与劳务的总支出。

gdp能同时衡量这两件事,是因为这两个量实际上是相同的:对整个经济来说,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这个事实又来自于一个更有基本的事实:由于每一次交易都有一个买者和一个卖者,所以,一个买者支出的每一美元必然成为一个卖者的一美元收入。

2、cpi衡量经济中物价总水平。

它表示相对于某个基年一篮子物品与劳务价格的同样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现期价格。

亚伯《中级宏观经济学》(第7版)课后习题-货币政策以及美国联邦储备体系(圣才出品)

亚伯《中级宏观经济学》(第7版)课后习题-货币政策以及美国联邦储备体系(圣才出品)

第14章货币政策以及美国联邦储备体系一、复习题1.基础货币的定义是什么?基础货币与货币供给的区别是什么?答:(1)准备金存款、公众或私营银行持有的通货被称为基础货币,也称高能货币。

(2)基础货币与货币供给的区别:货币供给等于公众持有的通货以及公众在银行的存款之和,即:M CU DEP=+基础货币有两种用途:一部分基础货币是非银行公众持有的通货;余下的则作为银行准备金,因此基础货币等于两者之和,即:BASE CU RES=+2.货币乘数的定义是什么?讨论公众和银行的行为如何引起货币乘数上升或下降。

公众和银行能影响货币乘数,这是否意味着中央银行不能控制货币供给?为什么?答:(1)每一单位基础货币能创造的货币供给的数量,被称为货币乘数。

表达式为1cu cu res++,其中,cu 是通货―存款比率,res 是准备金―存款比率。

(2)公众持有货币的意愿的变动会影响通货―存款比率,从而影响货币乘数。

而银行持有存款的意愿的改变,影响准备金―存款比率,从而改变货币乘数。

当通货―存款比率和准备金―存款比率上升,货币乘数变小,基础货币不变的情况下,货币供给会减少,反之货币供给增加。

这并不意味着中央银行不能控制货币供给,因为货币乘数的变动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可以通过变动基础货币来抵消,从而使得货币供给保持不变。

3.对美国国债的公开市场购买如何影响基础货币?对货币供给又有什么影响?答:对美国国债的公开市场购买是指美联储在公开市场买入债券,将货币投放在市场中,使得市场上投放的基础货币增加。

而基础货币的增加通过存款和贷款扩张的乘数作用导致货币供给增加。

4.在美国,货币政策由谁来决定?总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答:在美国,货币政策由美联储来决定。

美联储的7名理事全部由美国总统任命,且任命其中一位委员会成员作为美联储主席,除此之外对货币政策制定没有直接的影响。

5.除了公开市场业务外,美联储还有什么其他方式能够控制货币供给?解释这些方法是如何发挥作用的?答:公开市场业务是美联储用以调节货币供给的主要方式,但还有其他三个方法是可行的:(1)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法定准备金的提高迫使银行持有更多的准备金,准备金―存款比率由此上升。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七版习题答案(英文)--02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七版习题答案(英文)--02

Solutions to Problems in the T extbook:Conceptual Problems:1. Government transfer payments (TR) do not arise out of any production activity and arethus not counted in the value of GDP. If the government hired the people who currently receive transfer payments, then their wages would be counted as part of government purchases (G), which is counted in GDP. Therefore GDP would rise.2.a. If the firm buys a car for an executive's use, the purchase counts as investment (I). But ifthe firm pays the executive a higher salary and she then buys a car, the purchase is counted as consumption (C).2.b. The services that a homemaker provides are not counted in GDP (regardless of theirvalue). However, if an individual officially hires his or her spouse to perform household duties at a certain wage rate, then the wages earned will be counted in GDP and GDP will increase.2.c. If you buy a German car, consumption (C) will increase but net exports (NX = X - Q) willdecrease. Overall GDP will increase by the value added at the foreign car dealership, since the import price is likely to be less than the sales price. If you buy an American car, consumption and thus GDP will increase. (Note: If the car you buy comes out of the car dealer's inventory, then the increase in C will be partially offset be a decline in I, and GDP will again only increase by the value added.)3. GDP is the market value of all final goods and services currently produced within thecountry. (The U.S. GDP includes the value of the Hondas produced by a Japanese-owned assembly plant that is located in the U.S., but it does not include the value of Nike shoes that are produced by an American-owned shoe factory located in Malaysia.) GNP is the market value of all final goods and services currently produced using assets owned by domestic residents. (Here the value of the Hondas produced by a Japanese-owned Honda plant is not counted but the value of the Nikes by the American-owned shoe plant is.)Neither is necessarily a better measure of the output of a nation. The actual value of the GDP and GNP for the U.S. is fairly close.4. The NDP (net domestic product) is defined as GDP minus depreciation. Depreciationmeasures the value of the capital that wears out during the production process and has to be replaced. Therefore NDP comes closer to measuring the net amount of goods produced in this country. If this is what you want to measure, then NDP should be used.5. Increases in real GDP do not necessarily mean increases in welfare. For example, if thepopulation of a country increases by more than real GDP, then the population of the country is on average worse off. Also some increases in output come from welfare reducing events. For example, increased pollution may cause more lung cancer, and the treatment of the lung cancer will contribute to GDP. Similarly, an increase in crime may lead to overtime work for police officers, whose increased salary will increase GDP. But the welfare of the people in the country may not have increased in either case. On the other hand, GDP does not always accurately measure quality improvements in goods or services (faster computers or improved health care) that improve people's welfare.6. The CPI (consumer price index) and the PPI (producer price index) are both measuredby looking at a certain market basket. The CPI's basket contains mostly finished goods and services that consumers tend to buy regularly in their daily lives. The PPI’s basket contains raw materials and semi-finished goods, that is, it measures costs to the producer of a product and its first user. The CPI is a concurrent economic indicator, whereas the PPI is a leading economic indicator.7. The GDP-deflator is a price index that covers the average price increase of all final goodsand services currently produced within an economy. It is defined as the ratio of current nominal GDP to current real GDP. Nominal GDP is measured in current dollars, while real GDP is measured in so-called base-year dollars. Even though early estimates of the GDP-deflator tend to be unreliable, the GDP-deflator can be a more useful price index than the CPI or PPI (both of which are fixed market baskets). This is true for two reasons: first it measures a much wider cross-section of goods and services; second, a fixed market basket cannot account for people substituting away from goods whose relative prices have changed, while the GDP-deflator, which includes all goods and services produced within the country, can.8. If nominal GDP has suddenly doubled, it is most likely due to an increase in the averageprice level. Therefore, the first thing you would want to check is by how much the GDP-deflator has changed, to calculate by how much real output (GDP) has changed. If nominal GDP and the GDP-deflator have both doubled, then real GDP should be the same.9. Assume the loan you made yields you an annual nominal return of 7%. If the rate ofinflation is 4%, then your rate of return in real terms is only 3%. If, on the other hand, if inflation rate is 10%, then you will actually get a negative real rate of return, that is, you will lose 3% of your purchasing power. One way to protect yourself against such a loss of purchasing power is to adjust the interest rate for inflation, that is, to index the loan. In other words, you can require that, in addition to the specified interest rate of the loan of,let’s say, 3%, the borrower also has to pay an inflation premium equal to the percentage change in the CPI. In this case, a real rate of return of 3% would be guaranteed.T echnical Problems:1. The text calculates the change in real GDP in 1992 prices in the following way:[RGDP01 - RGDP92]/RGDP92 = [3.50 - 1.50]/1.50 = 1.33 = 133%.To calculate the change in real GDP in 2001 prices, we first have to calculate the GDP of 1992 in 2001 prices. Thus we take the quantities consumed in 1992 and multiply them by the prices of 2001, as follows:Beer 1 at $2.00 = $2.00Skittles 1 at $0.75 = $0.7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Total$2.75The change in real GDP can now be calculated as[6.25 - 2.75]/2.75 = 1.27 = 127%.We can see that the growth rate of real GDP calculated this way is roughly the same as the growth rate calculated above.2.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vate domestic saving, investment, the budget deficit and netexports is shown by the following identity:S - I ≡ (G + TR - TA) + NX.Therefore, if we assume that transfer payments (TR) remain constant, then an increase in taxes (TA) has to be offset either by an increase in government purchases (G), a decrease in net exports (NX), or a decrease i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aving (S) and investment (I).2.b. From the equation YD ≡ C + S it follows that an increase in disposable income (YD) willbe reflected in an increase in consumption (C), saving (S), or both.2.c. From the equation YD ≡ C + S it follows that when either consumption (C) or saving (S)increases, disposable income (YD) must increase as well.3.a. Since depreciation D = I g - I n = 800 - 200 = 600 ==>NDP = GDP - D = 6,000 - 600 = 5,4003.b. From GDP = C + I + G + NX ==> NX = GDP - C - I - G ==>NX = 6,000 - 4,000 - 800 - 1,100 = 100.3.c. BS = TA - G - TR ==> (TA - TR) = BS + G ==> (TA - TR) = 30 + 1,100 = 1,1303.d. YD = Y - (TA - TR) = 5,400 - 1,130 = 4,2703.e. S = YD - C = 4,270 - 4,000 = 2704.a. S = YD - C = 5,100 - 3,800 = 1,3004.b. From S - I = (G + TR - TA) + NX ==> I = S - (G + TR - TA) - NX = 1,300 - 200 - (-100)= 1,200.4.c. From Y = C + I + G + NX ==> G = Y - C - I - NX ==>G = 6,000 - 3,800 - 1,200 - (-100) = 1,100.Also: YD = Y - TA + TR ==> T A - TR = Y - YD = 6,000 - 5,100 ==> TA - TR = 900From BS = T A - TR - G ==> G = (TA - TR) - BS = 900 - (-200) ==> G = 1,1005. According to Equation (2) in the text, the value of total output (in billions of dollars) canbe calculated as: Y = labor payments + capital payments + profits = $6 + $2 + $0 = $86.a. Since nominal GDP is defined as the market value of all final goods and servicescurrently produced in this country, we can only measure the value of the final product (bread), and therefore we get $2 million (since 1 million loaves are sold at $2 each).6.b. An alternative way of measuring total GDP would be to calculate all the value added ateach step of production. The total value of the ingredients used by the bakeries can be calculated as:1,200,000 pounds of flour ($1 per pound) = 1,200,000100,000 pounds of yeast ($1 per pound) = 100,000100,000 pounds of sugar ($1 per pound) = 100,000100,000 pounds of salt ($1 per pound) = 100,0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00,000Since $2,000,000 worth of bread is sold, the total value added at the bakeries is $500,000.7. If the CPI increases from 2.1 to 2.3, the rate of inflation can be calculated in thefollowing way:rate of inflation = (2.3 - 2.1)/2.1 = 0.095 = 9.5%The CPI often overstates inflation, since it is calculated by using a fixed market basket of goods and services. But the fixed weights in the CPI's market basket cannot capture the tendency of consumers to substitute away from goods whose relative prices have increased. Therefore, the CPI will overstate the increase in consumers' expenditures.8.The real interest rate (r) is defined as the nominal interest rate (i) minus the rate ofinflation (π). Therefore the nominal interest rate is the real interest rate plus the rate of inflation, ori = r + π = 3% + 4%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DP平减指数的优点是范围广泛,能比较准确地反映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趋向。缺点是资料较难搜集,需要对未在市场上发生交易的商品和劳务进行换算,并且可能受到价格结构因素的影响。
8.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national income accounts identity) 答: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指储蓄—投资恒等式,即I?S。从支出法、收入法与生产法所得出的国内生产总值的一致性,可以说明国民经济中的一个基本平衡关系。总支出代表了社会对最终产品的总需求,而总收入和总产量代表了社会对最终产品的总供给。因此,从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中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恒等式:总需求=总供给。这种恒等关系在宏观
答:劳动力参与率是成年人口中属于劳动力的人数的百分比,用公式表示为:
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100% 成年人口
二、复习题
1.列出GDP衡量的两样东西。GDP怎么能同时衡量这两样东西呢?
答:(1)国内生产总值(GDP)主要衡量社会总收入和社会总支出,即全社会所有经济单位获得的收入总和,以及用于购买最终产品与服务的总支出。在理论上,类似于以收入法、支出法来计算GDP。
国民经济核算一词最早出现于1941年。荷兰经济学家范·克利夫在荷兰杂志1941年7月号和11月号上,先后发表两篇文章,首次使用了“国民经济核算”一词。 国民收入核算一般有三种方法: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常用的为后两者。其核算的理论基础是总产出等于总收入、总产出等于总支出。
3.存量与流量(stocks and flows)
经济学中是十分重要的,可以从两部门经济入手研究国民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国民经济中的恒等关系,进而研究三部门经济与四部门经济。
两部门经济中可以得出储蓄—投资恒等式:I?S。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恒等是从国民收入核算的角度来说,就整个经济而言,事后的储蓄和事后的投资总量相等。而在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投资等于储蓄,是指计划投资(事前投资)等于计划储蓄(事前储蓄)所形成的经济均衡状态。
GDP平减指数=报告期价格计算的当年国内生产总值?100% 基期价格计算的当期国内生产总值
GDP平减指数用来衡量在基年和所考察的年度之间发生的价格变化,该指数与消费物价指数不同,因为它的权数随不同商品所占的份额的改变而改变。因为GDP平减指数是以涉及经济中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计算为基础的,所以它是一个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状况的具有广泛基础的价格指数。
济学中,汇率和国内收入水平被认为是两个最重要的因素。
13.消费者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
答:消费者价格指数也称零售物价指数和生活费用指数,是反映消费品(包括劳务)价格水平变动状况的一种价格指数,一般用加权平均法来编制。它根据若干种主要日用消费品的零售价格以及服务费用而编制,用公式表示为: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
答:国内生产总值指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一个经济体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GDP一般通过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方法进行核算。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之和;用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和折旧之和。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答:消费指消费者个人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它是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的一项。消费分为三个子项目:非耐用品、耐用品以及服务。非耐用品是使用持续较短时间的产品,如食物和衣服;耐用品是使用持续时间长的产品,如汽车和电视;服务包括个人和企业为消费者所做的工作,如理发和就医。决定消费的因素很多,主要因素是可支配收入、利率、价格水平和收入分配等。
二者之间的关系式为:实际GDP=名义GDP/GDP平减指数。
7.GDP平减指数(GDP deflator)
答:GDP平减指数是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又称为报告期价格计算的当期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当期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又称为基期价格计算的当期国内生产总值。用公式表示为:
15.失业率(unemployment rate)
答:失业率是指失业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百分比,它是衡量经济中失业状况的最基本指标。用公式表示为:
失业率?失业人数?100% 劳动力总数
公式中的劳动力总数为失业人数和就业人数之和。
16.劳动力参与率(labor-force participation rate)
宏观经济学第七版课后习题答案
篇一:曼昆(第6、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 宏观经济学的数据)
曼昆(第6、7版)
第2章 宏观经济学的数据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10.投资(investment)
答:投资是指为获取预期收益而投入资金或资源的经济活动。预期收益主要指经济收益,也包括社会收益。投入的资金(资本)可以是货币资本,也可以是实物资本或其他资源。由于各种资源都可以折算成一定的货币价值量,所以,投资最一般的表现形式,就是投入货币资金。投资作为一个客观经济范畴,具有数量上的集合性、机遇上的选择性、空间上的流动性、产业上的转移性、收益上的风险性和周期上的长期性等特点。
各国通常把包含了折旧费的投资称为总投资,扣除了折旧费的投资称为净投资。总投资总是大于零,它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关系密切,总投资加上消费品总和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净投资与国内生产净值(NDP)关系密切,净投资加上消费品总和等于国内生产净值。
11.政府购买(government purchases)
答:政府购买是一国中央和地方政府购买的产品和服务,它是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中的一个项目。政府购买包括诸如军事设备购买、高速公路建设和为政府工作人员提供的服务支付工资等项目。它并不包括对个人的转移支付,例如社会保障和福利。由于转移支付是再分配已有的收入,并不用于交换产品与服务,所以不是GDP的一部分。
(2)GDP之所以能同时衡量这两样东西,是因为从会计的角度来看,收入意味着对方的支出,从整个宏观经济体系来看,收入和支出必然相等。GDP既是总支出也是总收入,只是由不同的计算方法得出,两者是可替代的。
2.消费者价格指数衡量什么?
答:消费者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包括劳务)价格水平变动状况的一种价格指数,衡量经济系统中消费品的一般物价水平。消费者价格指数根据若干种主要日用消费品的零售价格以及服务费用而用加权平均法来编制。用公式表示为:
12.净出口(net exports)
答:净出口是本国向其他国家出口的产品与服务的价值减去外国向本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用EX表示出口,用IM表示进口,则?EX?IM?就是净出口。进口应从本国总购买中减去,因为进口表示收入流到国外,同时,也不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出口则应加进本国总购买量之中,因为出口表示收入从外国流入,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因此,净出口应计入总支出,它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影响净出口的因素有很多,在宏观经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3宏观经济学第七版课后习题答案宏观经济学的数据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前价格计算的价值?100% 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
消费者价格指数有拉氏指数和帕氏指数之分,区分这两个指数的关键是所确定的一篮子物品是否可变。拉氏指数是用一篮子固定产品计算的物价指数,倾向于高估生活成本的增加;帕氏指数是用一篮子可变产品计算的物价指数,倾向于低估生活成本的增加。
14.劳动力(labor force)
答:劳动力是就业者与失业者之和,即:劳动力总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美国劳工统计局做统计时,认为如果一个人在上一周的一部分时间里从事有报酬的工作,他(或她)就是就业者。如果一个人没有就业并在寻找工作,或临时解雇,他(或她)就是失业者。那些不属于前两个类型的人,例如全职学生或退休者,就不属于劳动力。一个想工作但放弃寻找工作的人也不算在劳动力之内。
6.名义GDP与实际GDP(nominal versus real GDP)
答:名义GDP指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期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例如,2000年的名义GDP是以2000年的市场价格计算的当年所生产的产品价值,2003年的名义GDP是以2003年的市场价格计算的在那一年所生产的产品价值。名义GDP的高低受价格因素的影响,利用名义GDP来统计可能会高估或者低估实际的生产力。
2.国民收入核算(national income accounting)
答:国民收入核算指用于衡量GDP和许多相关统计数字的核算体系,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或社会再生产为对象的宏观核算。它以一定的经济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统计和会计的方法,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运行过程进行系统科学的定量描述,为经济分析和国家实行宏观经济调控、制订经济政策或计划管理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
答:存量与流量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记录经济信息的两种基本形式。存量是指在一定时点上测算的量,如某一时点的资产和负债的状况或持有的资产和负债数量。存量具有时点的基本特征。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反映一定时期内经济价值的产生、转换、交换、转移或消失,它涉及机构单位的资产负债的数量、构成或价值的变化。大多数流量是交易流量,如总消费;另一类是非交易流量或称其他流量,主要包括资产数量的非交易变化,如自然灾害等非生产性因素引起的资产变动量;以及市场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价值变化,即重估价反映的资产、负债、净值变化的流量。流量具有时期特征,即流量的数值大小与时期的长短有关。有存量就一定有流量与之对应,而有流量并非一定有存量与之对应,如工资、利息、进口、出口等,作为反映经济多样化的流量,就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存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