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报告--扬州,无锡,苏州,杭州,南京游---精品管理资料

合集下载

苏州、无锡考察报告

苏州、无锡考察报告

中共保定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关于赴苏州、无锡两市考察学习统筹城乡发展情况的报告为进一步推进全市农村新民居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借鉴外地经验,近期市委农工委组织各县(市、区)委农工委常务副书记和开发区有关部门负责人分赴苏州、无锡,专题就统筹城乡发展进行了参观学习,并实地考察了两市四县(市、区)的7个新型农村社区,听取了有关经验介绍,与相关部门和基层干部进行了座谈交流。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两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特点苏州、无锡两市为全国经济发展强市,其中,苏州市总人口629.75万人,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740亿元,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45.1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61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987元。

无锡市总人口465.65万人, 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992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15.9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2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403元。

两市的统筹城乡一体化工作主要有以下四个基本特点:一是行动部署早,目标定位高。

苏州市早在1995年就提出了“三个集中”(工业向规划区集中、农民向社区集中、农用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形成了初步的统筹理念。

经过长期实践,苏州先后经历了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实现村级经济内部不同产业之间的统筹;通过发展外向型经济和小城镇建设,实现镇村之间的统筹;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形成标准的城乡一体化发展阶段,并于2008年9月,被江苏省批准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

无锡市在2000年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时,就把规划区范围扩展到包括广大农村地区在内的整个无锡行政区范围,首次在空间范畴上实现了城乡全覆盖。

农村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之后,无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战略任务,同时将中央提出的“5句话、20字方针”提升为“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社会文明、社区整洁、管理民主”,并立足于更高的目标定位和更强的发展导向,推进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

中小学教师赴南京苏州杭州三地考察报告范文

中小学教师赴南京苏州杭州三地考察报告范文

中小学教师赴南京苏州杭州三地考察报告一、考察背景为了更好地了解现代化教育管理和教学实践经验,我们中小学教师代表团赴南京、苏州、杭州三地进行了为期7天的考察活动。

二、考察目的1.了解南京、苏州、杭州三地的教育经验,学习现代化教育管理和教学实践的先进理念和方法。

2.加深对现代化教育管理和教学实践的认识,为我校教育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3.与三地教育工作者进行交流,共同探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问题。

三、考察过程1.南京我们首先来到了南京市,参观了南京模范中学和南京市教育局。

在南京模范中学,我们了解到该校非常重视学科竞赛和实验课程的开发,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和优秀教师的推荐,学生的科研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

南京市教育局则介绍了该市对教育改革的推进情况,其中包括了介绍南京市推广“”素质教育和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的举措。

2.苏州接下来,我们来到了苏州,参观了苏州浒墅关小学和苏州市教育局。

在苏州浒墅关小学,我们了解到该校把英语教学、美术教学和音乐教学作为特色,强化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在苏州市教育局,我们了解到该市基础教育水平已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学生的科技教育和职业教育得到了极大发展。

3.杭州最后,我们来到了杭州,参观了杭州市第四中学和浙江省教育厅。

在杭州市第四中学,我们了解到该校对学科教研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学生的学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

浙江省教育厅则介绍了浙江省教育改革的实践和成果,强调该省的教育改革思路。

四、考察总结通过这次考察,我们深刻了解到南京、苏州、杭州三地教育的发展与变革,对现代化教育管理和教学实践有了更加深入、全面的认识。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在学生素质培养、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可以借鉴和借鉴的地方。

加强各地教育经验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提高教育质量,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重要任务。

中小学教师赴南京苏州杭州三地考察报告范文

中小学教师赴南京苏州杭州三地考察报告范文

中小学教师赴南京苏州杭州三地考察报告范文20xx年10月13日--10月21日,在县教育局普教股长张**带领下,我们一行70多位中小学教师赴南京、苏州、杭州三地考察学习,这是我们县开阔教师教育视野、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新课改认识、拓展教育创新思路的重要举措,对我县教育实现大发展、大跨越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我们提供了一次珍贵的学习机会。

本次考察历时九天,奔走在南京、苏州、杭州三地,考察了五所学校,聆听了四场专家报告,所到之处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印象一是对江苏泰兴襟江小学、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以及杭州的学军小学的实地考察,感觉到江南文化的灵性、个性与生命和大气,因此凝练成各学校独特鲜明的校园文化特点,给我大大的震撼!印象二是各学校愉悦、高效、平实的课堂教学让我感受到他们深入、广泛、实在、有效地进行了课改研究,是理论与实践和科研的完美融合。

印象三是一路考察一路情,这次出去不但对教育教学进行了考察学习,还游览了江南美景,同时收获了同志间真诚的'友情以及领导的关怀之情。

可谓收获满满、思考多多。

心动不如行动,通过本次考察学习活动给我带来了思维碰撞,“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所以现将考察学习体会及感受进行汇总,借以反思,以便今后更好的做好本职工作。

20xx年10月17日,考察第三站,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

这所学校是中国与新加坡合作发展区内第一所公办小学。

新城花园小学是XX区素质教育的一个窗口,他不仅有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备,更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水平。

听了一节音乐课,一节语文课。

她们的课堂教学绽放了教育的魅力,让课堂焕发了生命的活力,全面激活了课堂教学的“一池春水”,造就了“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特色,真正让学生的学习生活幸福、快乐。

走进新城花园小学,随处可见红黄蓝三原色组成的“太阳花”,红色象征热情开朗,黄色象征温文尔雅,蓝色象征聪慧睿智。

这里的孩子知识丰富,做事自信,处处彰显了“大气、胆气、灵气”的“太阳娃娃”的特质,迸发出“太阳娃娃”的阳光活力。

苏杭调研报告

苏杭调研报告

苏杭调研报告苏杭调研报告我们小组前往苏州和杭州进行了一个为期三天的调研,以了解两个城市在经济、文化和旅游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以下是对所得信息的整理和总结。

苏州位于中国东部,被誉为“江南园林之城”。

在经济方面,苏州是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基地之一。

我们参观了苏州工业园区,了解到该园区在吸引外资和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园区内有众多国际知名企业的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持。

此外,苏州还拥有一流的高等教育资源,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到此发展,为城市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文化方面,苏州以其丰富的历史和传统文化而闻名。

我们参观了苏州园林和古镇,感受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

苏州园林以其精致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享有盛誉,成为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代表。

古镇则保留了许多历史建筑和传统手工艺,吸引了大量游客。

苏州作为文化名城,也定期举办各种文艺活动和传统节日,丰富了居民和游客的生活。

在旅游方面,苏州是中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我们参观了苏州博物馆和观前街,了解了苏州的历史和民俗。

观前街以其传统的建筑和繁华的商业区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此外,苏州还有许多其他的旅游景点,如拙政园、留园和苏州博物馆等,各具特色。

苏州还与周边的乌镇、西塘等地形成旅游联动,共同推动了苏州及周边地区的旅游发展。

杭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是中国浙江省的省会城市。

在经济方面,杭州是中国重要的电子商务和互联网科技中心。

我们参观了杭州的电子商务公司和孵化器,了解了杭州在互联网和科技创新方面的优势。

杭州拥有先进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创新环境,吸引了大量创业者和初创企业。

此外,杭州还注重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创业人才,为城市的经济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文化方面,杭州以其丰富的历史和自然景观而著名。

我们参观了杭州西湖、灵隐寺和宋城等地,深刻感受了杭州的人文氛围。

西湖被誉为中国最美的湖泊之一,其优美的自然景色和古迹吸引了全球游客。

杭州还保留了许多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如灵隐寺和宋城,它们为游客提供了了解杭州文化的机会。

苏沪杭考察报告

苏沪杭考察报告

苏沪杭考察报告第一篇:苏沪杭考察报告考察报告不来上海不知道城市的繁华,不去杭州不知道生活的小资,不来南京不知道历史知识的极度匮乏,这就是我此次考察最大的感想。

第一站南京到了。

还没下车就听导游说了好多关于南京的故事。

南京秀丽富庶,且自古就有“苏杭熟,天下足。

”江南乃鱼米之乡,物产丰饶,天下租调赋税,十之八九出自江南。

富足的财力对于一个新王朝巩固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于是南京成了都城不二之选。

在这里你可以聆听梁朝和尚云光法师在山巅讲经,去感悟博大精深的佛教“禅”世界;可以陪伴“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李白登临金陵凤凰台,不会再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喟,而是眺望九州,吟唱着“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的豪迈气派;可以凭吊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凄伤情怀;或者与王安石一同泊船瓜洲,抒写“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佳句篇章;可以在李渔修葺的“芥子园”内思索他的“芥子而知须弥”寄寓,寻觅古代艺术的精髓;可以与俞平伯、朱自清大家学者一道一扁轻舟于浆声灯影里的秦怀河里,飘然的追寻一段文学佳话;你也可以到夫子庙去祭拜,接受儒家学理的洗礼,探索儒学精华。

说到古色古香的夫子庙,就会想到最有代表性的诗作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再则是传说甚多的秦淮河。

相传秦始皇东巡时,望金陵上空紫气升腾,以为王气,于是凿方山,断长垅为渎入长江,后人误认为此水是秦时所开,所以称为秦淮。

秦淮河静静的绕着南京流淌,它载动着历史的苍桑,每经一处便留下了它的气息,属于秦淮特有的气息。

曾经秦淮河畔是有名的风月场所,它作为六朝古都,历经东吴、东晋、宋、齐、梁、陈,然而,即便是有如此浓厚的王者之风,南京让人更多缅怀的却是秦淮河上一缕缕纤魂,它被蒙上了另一中色彩,宛如一个帝王着重文采风流。

由于第二天就去苏州,无缘观看总统府、大屠杀纪念馆、雨花台、玄武湖和中山陵。

苏杭采风考察报告

苏杭采风考察报告

苏杭采风考察报告一、前言在本次采风考察中,我们一行五人前往苏州和杭州,探访了当地的文化景观和经济状况。

本文将分享我们的旅行足迹和所得的收获。

二、苏州之行2.1 苏州园林苏州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世界著名的园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拙政园、留园、虎丘等。

我们首先前往拙政园,该园是我国著名园林之一,也是苏州园林中的精品。

其景色秀丽,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风情,结构独特,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

我们在这里领略了园林艺术的精髓之处,感受到了苏州园林的独特魅力。

2.2 苏州博物馆苏州博物馆是一座集文物、艺术、历史、人文为一体的多功能博物馆。

馆内馆藏丰富,品类繁多,为游客提供了良好的参观体验。

我们在博物馆内了解到了苏州的历史文化和先民智慧的卓越贡献。

全馆透露的文化气息,真正恰如其分地展现了苏州的文化内涵,让我们受益匪浅。

三、杭州之行3.1 西湖杭州西湖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区之一,也是全球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

我们在西湖游玩一天,留恋于美景。

湖上云影、岸边绿树、湖畔建筑,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景。

我们登上群山,俯瞰西湖的美景,感叹大自然的壮丽。

3.2 龙井茶杭州的龙井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也是两宋时期的贡品。

龙井茶具有光泽、清香、爽口、甘鲜、耐泡等特点。

我们品尝了地道的龙井茶,感觉醇厚甘美,回味悠长,体验到了浓郁的茶文化。

四、总结此次苏杭之行,我们深入了解了两地的文化背景和风土人情。

苏州是一座带有浓郁水乡风情的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则是一座自然风光秀丽的城市。

我们感叹了中国文化的历史厚重和博大精深,也体验了中国古代丰富多彩的园林艺术和茶文化。

我们的这次考察,不仅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也为我们今后学习和工作提供了更多的灵感和思路。

赴南京、宁波等地参观考察的报告

赴南京、宁波等地参观考察的报告

赴南京、宁波等地参观考察的报告一、前言为了更好地学习各地的行业发展现状及实践经验,经过多方调研和筛选,我和同事决定前往南京和宁波进行一次参观考察。

此次参观考察主要涉及到物流、金融和制造业等行业。

下面是我对本次参观考察的体验和感受的总结。

二、南京行业考察2.1 物流行业我们首先前往了位于南京的物流园区。

在那里,我们参观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物流企业如顺丰、京东等。

据了解,南京物流业的发展速度极快,且高端物流企业的聚集度也非常高。

这其中得益于南京良好的地理位置和政策环境,以及园区内完善的物流体系和相关服务的协同配合。

参观中,我们发现这些物流企业对于技术和管理的投入非常大,尤其在仓储管理和大数据分析方面更是领先于其他城市。

2.2 金融行业接下来,我们前往了南京的一家上市银行和一家有代表性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了解南京金融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我们得知,南京金融行业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阶段,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服务水平不稳定和专业人才短缺等。

但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普及和新技术的应用,这些问题也将逐渐得到解决。

总的来说,南京金融行业的前景乐观。

三、宁波行业考察3.1 制造业我们来到了位于宁波的一些大型制造企业。

在这些企业中,我们发现宁波的制造业发展水平也很高,特别是在汽车、机械、电子等领域。

这种发展主要源于宁波的开发区域和政策支持,以及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和生产管理的提升。

我们参观了其中的一些生产线,发现机器人、智能物流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应用已经普及。

3.2 物流行业同样,我们也前往了宁波的一些有代表性的物流企业。

这些企业与南京的物流企业相比在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上也不逊色,在市场份额和服务范围上也都有较大的优势。

周边的港口和装备供应链也为这些企业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契机。

四、总结本次参观考察使我们深刻认识到不同城市行业发展的差别和原因。

南京和宁波都是具有较高发展速度和潜力的城市,且在物流、金融和制造三个重要领域都有各自的优势和问题。

赴扬州等地文化旅游发展情况的考察报告

赴扬州等地文化旅游发展情况的考察报告

赴扬州等地文化旅游发展情况的考察报告赴扬州等地文化旅游发展情况的考察报告背景介绍:扬州,位于江苏省中部,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扬州文化旅游越来越受到游客的欢迎。

本次考察报告选择扬州等地,旨在了解其文化旅游发展情况,以及其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一、文化旅游资源的概况1. 扬州近年来注重发展文化旅游,不断丰富自身的旅游文化资源。

扬州市内有着许多文化景点,如瘦西湖、个园、智化寺等。

其中,瘦西湖是一处非常著名的园林风景区,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到来。

此外,扬州还有一个佛教圣地,智化寺。

智化寺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如果能够提供更为完善的导览和服务设施,相信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此朝拜。

2. 洪泽湖景区,位于江苏省淮安市,也是一处文化旅游景区。

洪泽湖景区由洪泽湖、狼山战地遗址、洪泽湖森林公园等组成。

狼山战地遗址是中国解放战争中改变了战争形势的一次重要战役,其战斗遗址和战争史实有着很高的历史价值。

同时,在遗址内还有一座纪念馆,对战斗中牺牲的烈士进行纪念。

这里已经成为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场所。

3. 宝应湖景区,位于江苏省扬州市,是一处以旅游观光、自然保护、生态休闲和田园文化为一体的旅游景区。

这里的环境相当清静,景区内的湖水十分清澈。

湖水周围还有乡间田园风物和古宅落墅,让游客在观赏景色的同时,还能够感受到乡村文化的魅力。

二、文化旅游产业的问题1.导游服务质量不高。

一些导游的知识水平较低,无法对景区的历史文化进行深度讲解,而且一些导游存在强制游客购物或推销景点门票等行为,不受游客欢迎。

2.景区设施比较老旧,需要进行改建。

景区售票处、公共厕所等设施比较陈旧、不便于使用。

3.服务态度有待提高。

一些景区的服务人员服务态度不佳,甚至有些人员出现不耐烦或不友好的情况,影响了游客的旅行体验。

三、文化旅游发展的建议1.提高导游的素质。

景区管理部门应该对导游进行培训,提高导游的知识水平和服务态度,让他们更好地为游客,提供更好的导览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出考察报告姓名:_尹瑞富____学号:_200912110121_专业:_艺术设计___日期:_2012.06。

12__考察报告一、扬州双博馆和美丽的瘦西湖江南考察的第一站我们便来到了美丽的城市扬州,扬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是上海经济圈和南京都市圈的节点城市。

向南接纳苏南、上海等地区经济辐射,向北作为开发苏北的前沿阵地和传导区域,素有“竹西佳处,淮左名都"之称。

扬州的建城历史可至公元前486年,是联合国人居奖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和谐管理城市、中国文明城市、中国森林城市。

在初步了解了扬州的这座城市的历史后,我们就直奔扬州博物馆,因为要想深入的了解一座城市的发展,就需要从她的展馆来了解她的历史渊源.扬州博物馆,现称扬州双博馆,由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扬州博物馆新馆组成.位于扬州新城西区,自然风光迷人的人工湖西测,与扬州国际展览中心隔湖相望。

双博馆的建筑外型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建筑与自然交融合一的设计理念。

建筑博馆总占地面积50730平方米,建筑面积22146.99平方米,陈展面积10000平方米。

“豪华落尽见真淳",历史的烟云早已散去,千年文物无言地诉说着往昔的繁华。

扬州繁荣昌盛的历史,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为她的子孙后代留下了大批宝贵的文物.扬州博物馆就依托这个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取得了长足发展。

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到春秋战国以来的金属器、陶瓷玉器、名人书画、各类雕刻艺术品,一直到近代以来的名家作品都有收藏。

讲完了扬州双博馆的概况,再讲一下扬州双博馆的社会价值和作用.根据扬州文化事业发展结构及文博事业发展要求,将扬州双博馆定位为扬州地区最大的文物收藏中心、文博学术研究中心、市民文化休闲中心、青少年文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博物馆是保护、收藏、展示文物的事业单位,利用文物向人们传达历史的各类信息,它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单位。

开放后的扬州双博馆已经成为扬州文化建设的标志性建筑,成为展示扬州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最重要的窗口之一。

看完了扬州的发展历史,我们一定不要错过还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那就是扬州的瘦西湖。

瘦西湖,位于扬州市北郊,现有游览区面积100公顷左右,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具有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和扬州园林特色的国家重点名胜区”.2010年被授予中国旅游界含金量最高荣誉——全国AAAAA级景区,成为扬州首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这次来扬州,虽然没有赶上“烟花三月”,错过了观赏长堤春柳和烂漫琼花的好时机。

却领略到了初夏时扬州瘦西湖的另一种旖旎和秀气。

瘦西湖:御码景区的风景主要有头、五亭桥、西园、冶春园、绿杨村、卷石洞天、西园曲水、四桥烟雨、虹桥、长堤春柳、叶园、徐园、长春岭、琴室、木樨书屋、棋室、月观、梅岭春深、湖上草堂、绿荫馆、吹台、水云胜概、莲性寺、凫庄、五亭桥、白塔青云、二十四桥景区等景点。

在瘦西湖“L”形狭长河道的顶点上,是眺景最佳处。

由历代挖湖后的泥堆积成岭,登高极目,全湖景色尽收眼底。

文人雅士看中此地,构堂叠石代有增添,至清代成为瘦西湖最引人处。

有“湖上蓬莱”之称。

近人巧取瘦西湖之“瘦”,小金山之“小”,点明扬州园林之妙在于巧“借” :借得西湖一角,堪夸其瘦;移来金山半点,何惜乎小.岭上为风亭,连同岭下的琴室、月观, 近处的吹台,远景近收,近景烘托,把整个瘦西湖景区装扮的比“借"用的原景多了许多妩媚之气.二、无锡太湖鼋头渚告别了美丽的扬州,下一站就来到了无锡。

无锡,位于江苏省省南部,长江三角洲平原腹地,太湖流域的交通中枢,北倚长江,南濒太湖,东接苏州,西连常州,京杭大运河从中穿过;运河绝版地、江南水弄堂就位于无锡。

无锡自古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中国四大米市之一。

无锡同时也是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我国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素有布码头、钱码头、小上海之称。

无锡地处太湖之滨,风景绝美秀丽,历史千年悠长,是在江南蒙蒙烟雨中孕育出的一颗璀璨的太湖明珠,具有丰富而优越的自然风光和厚重而悠长的历史文化。

太湖,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鼋头渚是无锡境内太湖西北岸的一个半岛,因有巨石突入湖中,状如浮鼋翘首而得名。

鼋渚风光,山清水秀,胜景天然,为太湖风景精粹所在,故有“太湖第一名胜”之称。

著名诗人郭沫若诗赞:“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

赵朴初亦赞:“鼋头渚景色胜天堂”。

一代大师的瑰丽诗句,更使鼋渚风韵名扬境内海外。

鼋头渚的美丽景致,很早以前就被人们所向往。

梁萧时,此地建有“广福庵”,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一处。

明初,“太湖春涨"被列为“无锡八景”之一。

明末,东林党首领高攀龙常来此踏浪,留有“鼋头渚边濯足"遗迹。

之后,文人雅士咏唱之作更多,如包孕吴越清末无锡知县廖伦在临湖峭壁上题书“包孕吴越”和“横云”两处摩崖石刻,既赞美了太湖的雄伟气势和孕育吴越两地(现为江苏、浙江两省)的宽阔胸怀,也蕴涵了对此地风光尽纳吴越山水之美的中肯评价。

鼋头渚既有山长水阔、帆影点点的自然山水画卷,有小桥流水、绿树人家的山乡田园风光,有典雅精致、古朴纯净的江南园林景致;还有吃、住、购、行等配套齐全的服务和娱乐设施,加上历代名人雅士游踪、石刻、书画、传说等诸多内涵深厚的文化积淀,构成了此地以天然山水为主、人工点缀为辅的生动隽美、多彩多姿的综合性、多功能风景旅游胜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太湖仙岛”美景:其古称乌龟山,是鼋头渚景区内一组湖中小岛,总面积12公顷,该岛如神龟静伏水面,绰约多姿,恍若“蓬莱仙岛";岛内玉宇琼楼、石窟灵洞、林木苍翠、猕猴玩耍,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多彩,处处美轮美奂,是一清旷疏朗,超凡脱俗的仙境胜地;逍遥游仙岛,定会给您留下“疑在画中,犹在镜里”的难忘记忆。

三,苏州留园这一站我们来到了苏州的,欣赏苏州的别致的园林——留园。

苏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被誉为“人间天堂”,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又因其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城特色,而有“东方威尼斯”美誉。

而我们要游览的是别致的留园。

留园是中国著名古典园林,位于江南古城苏州,以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

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

留园位于苏州阊门外,原是明嘉靖年间太仆寺卿徐泰时的东园。

园内假山为叠石名家周秉忠(时臣)所作.清嘉庆年间,刘恕以故园改筑,名寒碧山庄,又称刘园。

同治年间盛旭人(其儿子即盛宣怀,清著名实业家政治家,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创始人)购得,重加扩建,修葺一新,取留与刘的谐音,始称留园。

科举考试的最后一个状元俞樾作《留园游记》称其为吴下名园之冠。

留园内建筑的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厅堂、走廊、粉墙、洞门等建筑与假山、水池、花木等组合成数十个大小不等的庭园小品。

其在空间上的突出处理,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卓越智慧和江南园林建筑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留园的分布面积约2公顷,分西区、中区、东区3部分。

西区以山景为主,中区山水兼长,东区是建筑区。

中区的东南地带开凿水池,西北地带堆筑假山,建筑错落于水池东南,是典型的南厅北水、隔水相望的江南宅院的模式。

东区的游廊与留园西侧的爬山廊成为贯穿全园的外围廊道,曲折、迂回而富于变化。

留园以水池为中心,池北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

池西假山上的闻木樨香轩,则为俯视全园景色最佳处,并有长廊与各处相通.建筑物将园划分为几部分,各建筑物设有多种门窗,每扇窗户各不相同,可沟通各部景色,使人在室内观看室外景物时,能将以山水花木构成的各种画面一览无余,视野空间大为拓宽。

行走在留院的小道上,参天的古树,迷人的花香,还有穿着复古的美女,一阵阵惬意袭面而来,真的是流连忘返,真想留在园中,直至终老.四、浙江古镇乌镇初到乌镇,感到很惊讶,乌镇的道路车行而过,扬起满天黄沙,这难道就是乌镇吗?当你真正走进乌镇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无真不愧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

乌镇历史渊源流长,根据镇东“谭家湾古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石器、骨器、兽骨等的鉴定,该处属于马家浜文化类型,处于新石器时代。

可见,六千多年前,乌镇的祖先就繁衍、生息在这里。

乌镇地处河流冲积和湖沼淤积平原,地势平坦,无山丘,河流纵横交织,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

乌镇具典型江南水乡特征,完整地保存着原有晚清和民国时期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以河成街,街桥相连,依河筑屋,水镇一体,组织起水阁、桥梁、石板巷、茅盾故居等独具江南韵味的建筑因素,体现了中国古典民居“以和为美”的人文思想,以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和谐相处的整体美,呈现江南水乡古镇的空间魅力。

乌镇不光有美丽的景致,还有各种各样的特产和特色小吃.主要有:蓝印花布,木雕竹刻,乌锦,丝棉,布鞋,蓖梳,湖笔,红烧羊肉,白水鱼,桐乡橘李,手工酱,三白酒,姑嫂饼,熏豆茶,三珍酱鸡,生铁锅,杭白菊,乌镇臭豆干,乌镇定胜糕等。

传承千年的历史文化;淳朴秀美的水乡风景;风味独特的美食佳肴;缤纷多彩的民俗节日,深厚的人积淀和亘古不变的生活方式使乌镇成为了东方古老文明的活化石。

智慧的传承伴随脉脉书香,在这儿展现一幅迷人的历史画卷。

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美丽。

乌镇的名人大家数不胜数,自古名人荟萃学子辈出,从一千多年前中国最早的诗文总集编选者梁昭明太子,到中国最早的镇志编撰者沈平、著名的理学家张杨园、著名藏书家鲍廷博、晚清翰林严辰、夏同善。

乌镇自宋至清千年时间里出贡生160人,举人161人,进士及第64人,另有荫功袭封者136人。

真可谓是能人辈出的地方,我们同行的同学无不为之震撼。

五、美丽的杭州西湖终于在期盼中我们来到了美丽的杭州西湖畔,曾经有多少诗句赞颂过西湖的美景,有多少画家描绘过西湖,我们今天一行见到了曾经梦里向往的地方。

杭州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杭州市市中心,著名潟湖,旧称武林水也称西子湖。

其余三面环山,面积约6.5平方千米,南北长约3.2 千米,东西宽约2。

8千米,绕湖一周近15千米。

西湖平均水深2.27米,水体容量约为1429万立方米.湖中被孤山、白堤、苏堤、杨公堤分隔,按面积大小分别为外西湖、西里湖(又称“后西湖”或“后湖”)、北里湖(又称“里西湖”)、小南湖(又称“南湖”)及岳湖等五片水面,其中外西湖面积最大。

孤山是西湖中最大的天然岛屿,苏堤、白堤越过湖面,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个人工小岛鼎立于外西湖湖心,夕照山的雷峰塔与宝石山的保俶塔隔湖相映,由此形成了“一山、二塔、三岛、三堤、五湖”的基本格局。

杭州之美,美在西湖。

西湖旧称武林水、钱塘湖、西子湖,宋代始称西湖。

西湖位于杭州城西,三面环山,东面濒临市区,是一个琥珀型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