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日积月累
三年级下册语文日积月累1~8单元

三年级下册语文日积月累1~8单元第一单元。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1. 描写春天的词语:- 吹拂:微风轻轻掠过。
- 聚拢:聚集在一起。
- 形成:通过发展变化而成为某种事物或出现某种情况。
- 偶尔:间或;有时候。
- 纤细:非常细。
- 沾水:接触到水。
- 疲倦:疲乏;困倦。
- 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第二单元。
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 寓言故事成语:- 邯郸学步: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没学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
- 滥竽充数: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
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 掩耳盗铃: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
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 自相矛盾: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
- 刻舟求剑:楚国有个人过江时把剑掉在水里,他在船帮上剑落的地方刻上记号,等船停下,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结果自然找不到。
比喻拘泥成例,不知道跟着情势的变化而改变看法或办法。
- 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
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 杞人忧天: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下来,自己无处安身,以致吃不下饭,睡不好觉。
比喻毫无必要的忧虑和担心。
- 井底之蛙:井底下的青蛙。
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
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第三单元。
1.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2. 雅人四好:琴、棋、书、画。
3. 花中君子:梅、兰、竹、菊。
4.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第四单元。
1. 有关“滁州”的诗句:- 滁州西涧(唐·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第五单元。
1. 有关“大胆想象”的词语:- 奇妙:稀奇巧妙(多用来形容令人感兴趣的新奇事物)。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课文 日积月累 及选读课文

第一单元1 燕子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
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
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过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
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2.古诗两首《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日》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3 荷花清晨,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
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
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
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
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4 珍珠泉我们村子前面的小山包,远远看去真像一个绿色的大绒团。
山包上,树很密,草很深,花很多。
一条石板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地穿过小山包的密林。
石板小路的尽头,有一眼清泉,叫“珍珠泉”。
三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1-8单元)古诗及日积月累综合复习

第一单元:古诗两首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日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日积月累群芳吐艳姹紫嫣红落英缤纷郁郁葱葱喷薄欲出旭日东升夕阳西下皓月当空崇山峻岭悬崖峭壁层峦叠翠苍翠欲滴第二单元:日积月累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王维)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王维)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王建)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杜甫)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晏殊)第三单元:日积月累绳在细处断,冰在薄处裂。
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
莫看江面平如镜,要看水底万丈深。
花盆里长不出来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第四单元:日积月累博览群书孜孜不倦勤学好问学而不厌坚持不懈业精于勤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废寝忘食竭尽全力锲而不舍脚踏实地第五单元:日积月累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第六单元:日积月累日落胭脂红,无雨必有风。
夜里星光明,明朝依旧晴。
今夜露水重,明天太阳红。
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
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
第七单元:日积月累栩栩如生翩翩起舞恋恋不舍历历在目面面俱到津津有味头头是道源源不断彬彬有礼息息相关蒸蒸日上滔滔不绝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汪洙)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
(无名氏)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邢俊臣)第八单元:古诗两首乞巧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嫦娥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日积月累四面八方七嘴八舌成千上万人山人海诚心诚意惟妙惟肖零零星星结结实实郁郁葱葱异口同声大惊小怪南辕北辙歇后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孙悟空大闹天宫——慌了神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张飞穿针——粗中有细包公断案——铁面无私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词及日积月累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词及日积月累群芳吐艳,姹紫嫣红,落英缤纷,郁郁葱葱。
喷薄欲出的泉水,旭日东升,夕阳西下,皓月当空。
崇山峻岭,悬崖峭壁,层峦叠翠,苍翠欲滴。
清对浊,XXX贪,功对罪,正对偏。
奖对罚,优对劣,善对恶,勤对懒。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翠鸟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
二月春风似剪刀。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
我挑着满满的一担水,走在林中的石板路上,我泼洒了多少珍珠啊!绳在细处断,冰在薄处裂。
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
莫看江面平如镜,要看水底万丈深。
花盆里长不出XXX,鸟笼里飞不出雄鹰。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博览群书,孜孜不倦。
学而不厌,坚持不懈。
专心致志,聚精会神。
竭尽全力,锲而不舍。
榆树高,槐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石榴开花红似火,桂树花开十里香,桑树结果紫又甜。
松柏四季披绿装,棕树喜暖在南方,橡树耐寒守边疆。
草本蒜,木本椒,大葱生姜做佳肴。
食盐咸,米醋酸,豆瓣辣酱味道鲜。
止——企(企业),郎——廊(画廊),直——置(配置),丁——厅(客厅),代——贷(贷款),力——虏(俘虏),分——岔(岔路),由——届(首届)。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日落胭脂红,无雨必有风。
夜里星光明,明朝依旧晴。
今夜露水重,明天太阳红。
有雨山戴帽,XXX没腰。
XXX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
语文三年级下册日积月累带解释

语文三年级下册日积月累带解释语文园地一群芳吐艳---各种花草树木竞相开放出艳丽的花朵。
比喻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自由发展。
也形容艺术界的繁荣景象。
姹紫嫣红----姹:美丽;嫣:妖艳;美好。
形容各色的美丽花朵争相斗妍。
也作“嫣红姹紫”。
落英缤纷----落:凋落;英:花;缤纷:繁多杂乱。
花瓣凋落;纷纷飞扬的样子。
形容鲜花盛开的美丽景致。
喷薄欲出----喷薄:气势旺盛;喷涌而出的样子;欲:将要。
原形容水流喷涌的样子。
后形容太阳将升上地平线时;光芒四射的样子。
旭日东升----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
形容朝气蓬勃的气象。
旭日:早晨刚出来的太阳。
夕阳西下-----指傍晚落日的景象。
也比喻人迟暮之年或事物走向衰落。
皓月当空-----一轮皎洁的明月悬挂在天空;通常是用来渲染夜晚宁静美好的氛围崇山峻岭---崇:高;峻:山高而陡。
高大陡险的山岭。
也作“高山峻岭”悬崖峭壁---形容山势险峻。
峭壁:陡直的山崖。
层峦叠嶂----峦:山峰;嶂:高耸、险峻像屏障一样的山峰。
形容山岭重叠;峰峦相接;连绵不断。
也作“层岩叠峰”、“重峦叠幛”。
苍翠欲滴-----苍:青色;翠:青绿色。
翠绿的颜色像要滴下来。
形容草木茂盛;充满生机。
也形容文句精彩。
语文园地二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王维)千山万壑之中;都是参天的大树;到处响起了杜鹃的啼鸣。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水田广漠;一行白鹭掠空而飞;夏日浓荫;传来黄鹂宛啭啼声。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王建)雨中的村子里传来了几户人家的鸡叫声;沿着村边的小路观赏四周青青的翠竹和弯弯曲曲的小溪;不知不觉中来到了小桥前。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杜甫)它描绘的是蝴蝶在花间飞舞;在深深的花丛中还能不时看见、蜻蜓在水面自由自在地翻飞的夏日生动活泼的美景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晏殊)池畔点点青苔碧绿鲜翠;林丛叶下黄鹂的啾啭也显得清脆悦耳。
三四点;一两声;相互照应;以动衬静;借景抒情;意韵言中;韵流弦外.语文园地三绳在细处断;冰在薄处裂。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日积月累

背诵内容一、古诗1. 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1)迟日:春天日渐长,太阳落山渐晚,所以说迟日。
(2)泥融:这里指泥土湿软。
(3)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常双双出没。
译文: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2.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释:(1)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春江晚景》是他的画作,这首诗是苏轼为画作所写的题画诗。
(2)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3)上:指鱼逆江而上。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了,而这恰是河豚从大海回归,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
3. 三衢道中宋·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注释:(1)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2)小溪泛尽:乘小船到小溪的尽头。
泛,乘船。
尽,尽头。
(3)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
却,再的意思。
译文: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4. 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2)一岁除:一年已尽。
除,逝去。
(3)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4)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5)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译文: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课文日积月累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课文日积月累(古诗、课文、日积月累)一、古诗文背诵积累(十首)1.《绝句》唐代杜甫(fǔ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惠崇春江晚景宋代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3.三衢道中宋代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4.忆江南唐代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ān)。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5.守株待兔《韩非子・五蠹(du)》宋人有耕(gēng)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shì)其耒(1ěi)而守株,冀(jì)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6.元日宋代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7.清明唐代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8.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代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9.滁(chú)州西涧(jiàn) 唐代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0.大林寺桃花唐代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fēi)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hèn)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二、成语背诵归纳1.寓言故事成语:邯郸学步滥竽充数掩耳盗铃自相矛盾刻舟求剑画蛇添足杞人忧天井底之蛙杯弓蛇影2.八字成语: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不入虎穴,焉(yān)得虎子。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近朱者赤(chì),近墨者黑。
三、日积月累1.文学常识:文房四宝:笔墨(mó)纸砚(yàn)雅(yǎ)人四好:琴棋书画花中君子:梅兰竹菊中医四诊:望闻问切2.诚信名言:轻诺必寡信。
-------《老子》失信不立。
-------《左传》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小信成则大信立。
三年级语文下册各单元日积月累

三年级语文下册日积月累第一单元1.数量词一支歌曲一阵微风一身羽毛一眼清泉一束金光一幅画面一串珍珠一对翅膀2.积累词语描写花草的:群芳吐艳姹紫嫣红落英缤纷郁郁葱葱描写日月的:喷薄欲出旭日东升夕阳西下皓月当空描写山峦的:崇山峻岭悬崖峭壁层峦叠翠苍翠欲滴第二单元1.反义词清—(浊)廉—(贪)正—(偏)罪—(功)善—(恶)罚—(奖)懒—(勤)优—(劣)2.背诵、默写并理解诗句的意思,知道作者是谁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王维)漠漠水田飞白鹭,隐隐夏木转黄鹂。
(王维)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王建)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杜甫)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晏殊)第三单元1.要求会背、会写:绳在细处断,冰在薄处裂。
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
莫看江面平如镜,要看水底万丈深。
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2.理解句子的意思(1)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
这句话的意思是:昨天过去了,就再也不能回到昨天了,小孩长大了,就再也回不到童年了。
时间一去不复返。
“所有”和“永远”在句中的作用是:强调时间的宝贵。
(2)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
这句话的意思是:时间过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
当一天过去后,这一天发生的所有事情都成为过去。
虽然明天太阳还会照常升起,但这个太阳却是新的一天的太阳。
(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这句话强调了时间的宝贵。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比喻时间飞快,突出时间的宝贵。
第四单元1.关于时间的格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花有重开日,人玩再少年。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博览群书孜孜不倦勤学好问学而不厌坚持不懈业精于勤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废寝忘食竭尽全力锲而不舍脚踏实地第五单元1榆树高,槐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石榴开花红似火,桂树花开十里香。
桑树结果紫又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语文
**语文园地一
一(支)歌曲一(阵)微风一(身)羽毛一(眼)清泉一(对)翅膀一(束)金光一(幅)画面一(串)珍珠*关于花草、日月、山峦的成语:
群芳吐艳姹紫嫣红落英缤纷郁郁葱葱(花草)
喷薄欲出旭日东升夕阳西下皓月当空(日月)
崇山峻岭悬崖峭壁层峦叠翠苍翠欲滴(山峦)
**语文园地二
清对浊廉对贪功对罪正对偏
奖对罚优对劣善对恶勤对懒
*写景的名句: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王维)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王维)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王建)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杜甫)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晏殊)
**语文园地三
*表现思想方法的谚语:
绳在细处断,冰在薄处裂。
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
莫看江面平如镜,要看水底万丈深。
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语文园地四
光彩夺目的(春天、宝石、烟火)
清澈见底的(小溪、池塘)
弯弯曲曲地(伸展、流向远方)
和颜说色地(看着我、点点头)
鲜花开得(很美、正艳)
时间过得(很快、像闪电一样)
*有关读书、治学的成语:
博览群书孜孜不倦勤学好问学而不厌
坚持不懈业精于勤专心致志聚精会神
废寝忘食竭尽全力锲而不舍脚踏实地
**语文园地五
*写母爱的古诗:
游子吟作者: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语文园地六
*和气象有关的农谚:
日落胭脂红,无雨必有风。
夜里星光明,明朝依旧晴。
今夜露水重,明天太阳红。
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
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
**语文园地七
*表现友谊的名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汪洙)
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
(无名氏)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邢俊臣)
**语文园地八:
*数字成语:四面八方七嘴八舌成千上万
带反义词成语:异口同声大惊小怪南辕北辙
ABAC:人山人海诚心诚意惟妙惟肖
AABB:零零星星结结实实郁郁葱葱
AABC:头头是道恋恋不舍息息相关
*歇后语: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孙悟空大闹天宫——慌了神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张飞传针——粗中有细
包公断案——铁面无私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寓言:
《亡羊补牢》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