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

合集下载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教学计划(17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教学计划(17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教学计划(17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教学计划1一、班级分析我所任教的班级是三年(3)班和三年(4)班,三(3)班47人,三(4)班48人。

从上学年考试成绩分析,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掌握还算牢固,口算及乘法口诀掌握还好。

但粗心大意的还比较多,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较差。

但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但接受能力不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

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毫米、分米、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数学广角—集合(重叠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数字编码)等。

这学期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所以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及空间思维能力是关键。

三、教学目标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一)知识和技能方面1.我能正确地手工计算三位数的加减,并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4、会区分和辨认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通用16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通用16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通用16篇)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⒈、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⒉、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教学工具ppt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旧引新1、出示苹果,让学生说一说一个苹果的重量是250(),一筐苹果的重量是15()?2、千克、克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千克=1000克)。

3、一车苹果的重量是2()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吨的认识》二、自主探究研究问题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吨”。

(1)出示教材例题,集装箱,火车车厢,汽油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作单位。

(2)让学生根据对吨大致的了解及课外资料的补充说说生活中那些物体通常使用“吨”来作单位。

(3)课件展示:卡车、火车车厢、轮船、飞机、鲸鱼、楼房等,用“吨”作单位比较合适。

提问:通常以“吨”作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①学生分小组观察讨论②学生分小组交流汇报③师生合作得出结论:通常大件物体及较重的物品“吨”来作单位。

目的:用课件出示图片,丰富了感性材料的种类。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再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得出结论。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认识千克与吨之间的关系(1)分组的同学互相背,感受自己的重量。

①学生汇自己的体重。

②小组同学互相背一背③说说自己的感受。

④感受1吨(2)课件出示1袋100千克的大米。

提问:需要几个同学才能抬起来?(8个)(课件演示)请同学们观察:有这样的几袋大米?(10袋)提问:1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1000千克)板书:1000千克。

你是怎样想的?100千克的大米需8个同学抬起来,那1000千克的大米需多少个同学才能抬起来?(80个)。

说明1000千克的大米的重量比较重。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精选10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欢迎阅读与收藏。

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1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学分析:时间单位“秒”学生们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有接触。

1分=60秒,学生也有模糊的概念印象,但是,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

因此知道并理解1分=60秒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不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

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给足学生观察、发现、探究、体验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多媒体课件的有效运用,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1.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出示主题图: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2.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

)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教学计划(10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教学计划(10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教学计划(10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篇1一、教材分析:这本教材包括以下内容:一万以内的加减法、带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以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公里和吨的知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的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

万以内的加减法、多位数乘以一位数、四边形是这本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1.我会手工计算三位数的加减,并做相应的估算和校核计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了解简单分数(分母小于10),能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了解分数的大小,能计算分母相同的分数的简单加减。

4.对平行四边形有初步的了解,掌握矩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在网格纸上画出矩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意义,可以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可以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的简单排列组合,形成生活中发现数学和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8.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措施:该班学生在近两年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借助远程教育资源的内容,提高了学习兴趣。

能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积极发言,认真按时完成作业。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5篇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5篇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5篇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5篇教案对于老师是很重要的。

课件是教学一篇课文的开场白,是教师在新课的开始阶段,从一定的目的出发,用很短的时间,并采取一定的方法或手段,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篇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并经历这一过程。

2、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估算与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教学重点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

教学难点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

教具准备演示板,挂图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计算下面各题。

16×1112×1432×212、结合以上各题,说说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讲授新课1、引入谈话。

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它与上一节课虚伪系内容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在探索过程中曲发现它,并掌握它。

2、教学例题。

(1)出示课本主题图。

(2)认真审视主题图,说一说,你知道哪些信息。

__一共有500人来电__;__电__里的座位一共有21排;__每一排一共可以坐26人。

(3)提出问题:这是21排26号,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它告诉我们什么?(4)想一想:怎样列式,可以算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21×26或26×21(5)估算结果。

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然后同伴间交流、提问、回答结果。

现在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

(6)探索笔算。

第一种方法:口算法,26×20=520,26×1=26,520+26=546第二种方法:简便运算,26×21=26×3×7=78×7=546第三种方法:笔算,26×21=54626×2126.........1排有多少个座位。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免费下载(14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免费下载(14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免费下载(14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免费篇1一、教学目标1、在回顾和整理本单元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熟练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正确的进行乘法口算、笔算、估算。

2、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灵活解决生活的简单问题。

3、在复习过程中,渗透学习方法,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正确的进行乘法口算、笔算、估算三、教学难点渗透学习方法四、教学具准备练习小篇子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今天我们要一起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板书课题)。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内容。

这个单元包括哪些内容呢?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呢?口算:用乘法口决计算再添0,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估算:注意四舍五入。

笔算:从个位算起,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二)探究新知1.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口算方法4×60=(说算法) 80×5=(注意0的个数) 103×4=(十位要加进位数)2.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1)学生独立完成(2)同桌订正(3)全班交流3.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

(1)第1个问题你选择什么方法?(2)第2个问题你怎么选择笔算呢?(3)第3个问题可以估算吧吗?(4)小结:我们要根据问题和数据的特点合理选择算法,考虑清楚什么时候可以用近似值,什么时候必须用准确值。

(三)拓展延伸1.快速抢答争第一(1)出示题目:(2)学生抢答2.认真观察填表格(1)出示题目:(2)观察: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从第一行的数怎样就能得到第二行的数。

(3)根据规律填数:同学们真的很了不起,通过观察、计算,大家发现了第一行的数乘4就能得到第二行的.数,请同学们运用我们发现的规律,把表格填写完全。

3.趣味数学找规律(1)观察:认真观察下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2)发现规律:通过观察,大家发现了很有趣的数学算式,你能在方块里填上合适的数吗?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免费篇2一、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周长1、剪一剪,初识一周边线秋天的树叶色彩缤纷,形状各异,每一片叶子都是秋姑娘写给我们的信。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6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6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6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一、说教材:本节课的课题是毫米的认识,他是“毫米与分米的认识”的第一课时,毫米与分米的认识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子度量的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二、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从一下几个方面来定位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的产生的实际意义,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能够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2.能力目标:使学生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的关系,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同事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识3.情感目标:使学生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

三、说重难点: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把认识1毫米的认识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四、说教法学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借助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认识活动,学生在积极情感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下,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一系列的活动,互相合作、集体探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五、说教学过程1.设置疑念,导入新课“兴趣是学习的老师。

”我抓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设计了一个测量比赛,在这个比赛中学生会遇到一个问题,量到不是整厘米时,学生会有些茫然,不知所措,这时我不失时机抓住学生的心理,引入新课,学生自然全身心的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探究中。

2.观察实践,探索新知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的猜测能力。

学生对毫米的感知并不是特别陌生,可以让学生在原有的经验上进行大胆猜测,在这节课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让他们提出问题,进行猜测、试验、探索验证,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新知识,发展了能力,明白了“当测量的结果不能用整厘米表示时,可以用比厘米更小的单位——毫米表示”,还通过观察了解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在动手测量的基础上,感知1毫米有多长。

在认识1毫米上,分三个不同的层次进行教学:1.观察尺子上的1毫米,体会一小格的长度就是一毫米,2.联系实际寻找实际生活中大学1毫米的舞台。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优秀数学教案(优秀10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优秀数学教案(优秀10篇)

2023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P63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生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估算、口算和笔算方法的活动,使学生经历理解算理的过程,以逐步掌握算法、形成技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进一步理解算理,体验算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笔算乘法的顺序与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答题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小红和大家一样,也是一个非常爱读书的孩子,星期天她和妈妈一起来到书店买书,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一套书12本,每本24元。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一个什么问题?【设计意图:从学生的想法出发,让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预设生:一共花多少元?师:这也是小红正在思考的问题。

(课件出示)你们能解决吗?怎样列算式?学生列算式,师板书24某12师:这是一道几位数乘几位数的算式?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那像24某12这样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又该怎样计算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

(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设计意图: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理解算理,探究算法。

1、在估算的基础上口算出实际得数。

师:大约一共花了多少钱呢?你能估算一下吗?(1)预设3种估算方法,口算出得数生1:把12估成10,24某10=240。

请学生思考,这个240是估大了还是小了?(小了)为什么?引导学生理解:把12估成了10,实际上算的是几本书的价格?(10本)那要计算一共花多少钱,还要怎么做呢?学生说想法,课件演示帮助理解。

24某2=48240+48=288生2:把24看成20,20某12=24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
期中测试题
一、用心思考,正确填写。

(30分)
1、一辆货车载重5()汉宜高速铁路大约长291()黑板长5()课桌高80()
我穿一双袜子大约需要15()我走50米大约要1()2、根据556+379=935,直接写出得数。

X|k |B| 1 . c|O |m
935-556=()935-379=()
3、105比72多()。

比168多345的数是()。

4、8的4倍是();24是6的()倍。

5、小强10:20到电影院时,已经开始了15分钟。

电影是()时()分开始的。

X|k |B| 1 . c|O |m
6、把280厘米、2米、80分米、900毫米、1千米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
7、3吨=()千克4分米5厘米=()厘米
120秒=()分2分-40秒=()秒
1千克800克=()克3000毫米=()分米
8、在○里填上“>”“<”或“=”。

78+19○93-27 550-80○370+160 100分○120秒
1米2分米○80厘米 300分○6时 700千克○2吨
二、判断题。

6分
()1、小明身高128厘米,体重28克。

xKb
()2、一辆载重3吨的货车上,装上5台700千克的机器,没有超载。

()3、小林说:“我每天6小时起床。


()4、毫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米和千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

()5、小学生每天晚上大约要睡90分钟。

()6、三位数加三位数,和一定是四位数。

三、选择题。

12分
1、笔算加、减法时,都要从()算起。

A.个位
B.十位
C.百位X|k | B| 1 . c |O |m
2、如果一个数减去270得58,则这个数是()。

A.212
B.318
C.328
3、下面是三个同学在一次赛跑中的成绩,冠军是()。

A.乐乐用了1分13秒
B.欢欢用了1分50秒
C.牛牛用了1分32秒
4、6千米与300吨相比较()。

A.6千米大
B.300吨大
C.无法比较
5、□56-765所得的差是两位数,那么被减数百位上的数可能是 ( )。

A.7
B.8
C.9
6、估一估,结果大于550的算式是()
A、792-268
B、642-89
C、392+99
1、直接写出得数。

(8分)
470+120= 130-70= 63÷7+8= 23÷5=
70+80= 200-129= 35÷5-6= 51÷8=
2、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带*的要验算(8分)X Kb1. C o m
867+158= 403-227= *1000-284= *467+542=
五、列式计算。

(6分)
1、比453多286的数是多少?
2、9的8倍是多少?
3、54是6的多少倍?X k B 1 . c o m
六、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30分)
1、小华7:40离家上学,8:10准时到校,小华在路上走了多少分钟?
2、白菜18棵,芹菜9棵。

白菜的棵数是芹菜棵数的几倍?
3、会议室原有800人在开会,后有118人离开了,同时又来了338人,现
在会议室里有多少人?新|课|标| 第|一| 网
4、电影院一共有406个座位,一年级有197个学生,二年级有208个学生。

他们要一起看电影,能坐得下吗?
5、公园门票价格为每人7元。

(1)30元钱最多可买几张门票?
(2)小丽付了50元钱,售票员找回15元,小丽买了几张门票?
6、316元152元120元445元(1)妈妈买2台电风扇天和一辆自行车要花多少钱?
(2)李阿姨带1000元钱,想买一个电饭煲、一辆自行车和一台电风扇,钱够吗?X|k |B| 1 . c|O |m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