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 溶液复习学案4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 溶液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 溶液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复习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并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2.过程与方法(1)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2)能找准各量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会严谨求实的科学学习方法。

(2)培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及简单计算。

2.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

教学难点: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教学方法及教学辅助手段对比与讲练相结合实验与探究相结合教学过程复备记录问题情境1:如图所示, 能否向盛有水的试管中投入一种固体物质,使U形管中红墨水的液面发生改变?学生总结完成:一、溶液组成溶液溶质溶剂NaCl溶液NaOH溶液NH4NO3溶液CuSO4溶液碘酒1.下列各组物质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蔗糖和水 B.硝酸钾和水C.碘和酒精 D.植物油和水2.日常生活中除去油污的方法很多,下列现象不属于乳化的是()A.修车工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B.洗发精洗去头发上的油脂C.洗面奶洗去皮肤上的油脂 D.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问题情境2如果将试管中的水换成稀盐酸,要使U形管中红墨水的液面发生改变,则投入的物质还可能是_______。

学生总结完成:1.4.8g金属镁与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反应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1 / 21042.若要配制上题所需的100g 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需要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多少克?需加水的质量是多少?问题情境3如图所示,向盛有水的烧杯中投入氢氧化钠固体,甲、乙两支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总结完成:二、溶解度1.根据右图信息填空:(1)在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______丙物质的溶解度。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溶液》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溶液》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掌握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2.会用正确的步骤、格式解相关的题目。

学习重、难点: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相关计算导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阅读课本64页“活动天地”,回答课本上的问题:阅读课本64页,了解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⑴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数学表达式:其中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⑵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含义:如食盐水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它表示什么含义是:二、自主学习:自学课本例一:例二:三、达标测试:关于溶液的常见的三种计算类型。

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从一瓶氯化钾溶液中取出20克溶液,蒸干后得到2.8克氯化钾固体,试确定这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计算配制一定量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溶液,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

要配制20%的氢氧化钠溶液300克,需氢氧化钠和水各多少克?3.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

把50克质量分数为98%的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溶液,需要水多少克?四、自我提高: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钠溶液100g,欲将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可采用的方法是:⑴增加溶质(计算所需要溶质的质量)⑵蒸发溶剂(计算所蒸发溶剂的质量)《溶液组成2》导学案年级:初三科目:化学课型:试验执笔:樊福宁审核:时间:06-10-23学习目标:1.初步学会配制溶液的配制2.了解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学习重、难点:配制溶液导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 .阅读课本66页,回答下列问题:溶液的配制⑴一般步骤: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需要用到的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配制过程中,涉及溶液体积的计算,利用密度公式进行换算。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单元复习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单元复习优秀教学案例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例如,设计关于溶液浓度计算、溶液稀释等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巩固溶液知识。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递进式问题,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溶液知识。例如,从溶液的定义出发,逐步引导学生思考溶液的组成、制备方法、性质等方面的问题。
4.反思与评价注重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这种反思与评价的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明确今后的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5.教学策略灵活多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策略。这种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师还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生动形象的动画和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溶液的概念和性质,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
针对九年级学生的学情,我以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为核心,设计了丰富的教学活动。首先,通过回顾溶液的定义,让学生明确溶液是一种均匀、稳定的混合物。其次,引导学生分析溶液的组成及各种成分的作用,使学生了解溶剂和溶质的概念。接着,通过实例讲解溶液的制备方法,让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备溶液的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讨溶液的性质,如均一性、稳定性等,并通过实验现象观察和解释溶液的性质。最后,通过实际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溶液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要求学生撰写学习总结,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明确今后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鼓励学生进行课外探究,如调查生活中常见的溶液、了解溶液在工业和医疗等领域的应用等。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九单元 溶液 单元复习》精品课教案_37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九单元 溶液  单元复习》精品课教案_37

第九单元溶液复习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单元分三个课题,这三个课题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第一课题是关于溶液的一些初步知识,其中涉及到溶解过程,包括溶液的形成,溶质、溶剂、溶液的概念,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等。

这一课题主要是使学生从宏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体系。

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有关溶液的较为科学的概念,为下面的教学做准备。

第二课题是以物质的溶解度为核心展开的,主要从定量的角度介绍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限度。

学生通过活动与探究,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可以加深对溶解现象的理解。

第三课题主要围绕溶液的浓、稀,即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有多少溶质这一问题展开,引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结合这一概念进行一些简单计算,初步学习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本单元的三个课题中,第一课题从定性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第二课题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溶解的限度,第三课题进一步从定量的角度认识一定量溶液中究竟含有多少溶质。

三个课题密切相关,逐步深入,这样的编排设计是本书的一个特点,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本单元具有以下特点:1.溶液是最常见的一大类物质,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密切联系。

2.鼓励学生参与,引导学生加强思维训练。

本单元中编排了较多学生参与的活动,教材中也留出较多的空白,供学生观察、思考后填写,有些内容则完全以学生活动展开。

3.加强科学方法教育。

教学的许多内容是由学生在活动与探究中完成的,并在“讨论”、“调查与研究”、“习题”、“家庭小实验”等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科学方法。

本单元教材重点:1.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

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4.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对科学探究方法的体验。

本单元教材难点:1.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过程。

2.对溶解度概念的认识。

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曲线要点4:溶液的配制归纳总结解题思路方法题。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学案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度】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学案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度】



自主学习问题
学法指导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

、( )的混合物, 叫做溶液
学生积极
(2)溶液的特征:①均一性,是指溶液
;②稳 参与,认
定性,是指_ ____
真思考,
_______。现有100mL密度为ag/cm3的食盐水,从中取出2mL,其密度 实现自我
2、当温度为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
小到大依次为______ __。
3、当温度为t3℃时,溶解度最大的是_______。 4、如果分别把A、B、C放入100g
水中配成t3℃时的饱和溶液,再冷却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 ___,没有晶体析出的是____。
5、若要把混在A中的少量C除去,应采用____________法;若使C从
D.倒掉一半溶液
5. 能证明某溶液在20℃时已达到饱和状态的叙述是( )
A. 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B.
取少量该溶液,降温到10℃时,有晶体析出
C. 取少量该溶液,升温后无晶体析出 D.
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晶体,晶体不再溶解
6.下列对“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由小到大依次为

(8)除去A中的泥沙用
法;分离A与B(含量少)的混合物,用
法。
小结:探究性问题是不是比较有挑战性呢?你挑战成功了吗?里面
涉及的知识点有那些呢?
达标性问题
例题: 右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M点表示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新)第九单元溶液复习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新)第九单元溶液复习教案

第九单元溶液复习教案一复习目标1 巩固溶液的组成等基础知识2 掌握溶解度等概念3 学会求溶质质量分数二自主梳理知识相关的计算公式1.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0%2.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三合作探究1 下列与溶液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均一稳定,且无色透明B.一种溶液中只能含一种溶质C.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未必相同D.如果外界条件不发生变化,食盐水溶液在密闭条件下久置也不会分离析出食盐晶体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相同质量的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所含的溶质多B.在一定温度下,M物质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C.某一时刻,某盛放NaCl溶液的烧杯中有部分NaCl晶体,则此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的NaCl的饱和溶液D.有时某一物质的溶液是稀溶液,同时也可能是饱和溶液3 甲、乙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在10 ℃时,在2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 g甲物质;在30 ℃时,将23 g乙物质的饱和溶液蒸干得到3 g乙物质。

则20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关系是()A.甲=乙 B.甲<乙C.甲>乙 D.无法确定4 将含有杂质的22.2 g石灰石样品,放入盛有146 g稀盐酸的烧杯中,石灰石中的碳酸钙与盐酸均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放出气体后,烧杯中物质的质量变为159.4 g。

求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

四自主检则检测1.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A.牛奶 B.蒸馏水 C.石灰乳 D.生理盐水2. t ℃时,有两瓶硝酸钾溶液,一瓶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另一瓶为10%的溶液。

下列实验操作中,无法区分这两种溶液的是()A.加一定量的水 B.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C.略降低温度 D. t ℃时,蒸发少量水3.现有100 ml 20%的硫酸,其密度为1.14 g/cm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溶液含溶质20 g B.该溶液中,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6C.该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5D.该溶液中,溶液质量∶溶剂质量=5∶44.农业上常用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 溶液复习导学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 溶液复习导学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 溶液复习导学案 新人教版复习目标:1.借助海水晒盐流程的回顾建构有关溶液的知识体系,提高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疑难辨析,加深理解定性与定量;溶解与结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性、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及相互关系。

学习过程:任务一:利用海水晒盐的流程,将溶液的知识进行整合,归纳出本单元的知识体系。

海水→蒸发池→ 结晶池知识体系:疑难辨析:用对比的方法掌握化学概念1.溶液组成的定性表示和定量表示分别是什么?写出氯化钠溶液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

2.溶解与结晶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以氯化钠为例从微观角度分析溶解与结晶。

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升高,如何从微观角度进行解释?3.如何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如何检验?二者如何相互转化?4.溶解性和溶解度之间关系如何?用数轴表示。

5.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任务二:拓展应用1.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水能起到消毒作用,如何配置100克 10%的食盐水?白衣服如果用水来洗的话,时间长了会变黄,如果用5%的食盐水来洗不会变黄,如何将上述10%的食盐水变成5%的食盐水?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实验方法测定得到两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数值,并记录如下:母液﹛粗盐(1)在同一坐标内画出碳酸钠、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 (2)通过该曲线,你都能获得哪些信息? (3)根据该溶解度曲线你都能设计出哪些题目?1.(威海中考题)在一定条件下,一容器内含有三种微观粒子,一种是阳离子,一种是阴离子,还有一种是分子,且三种微观粒子处于自由移动的状态.当改变条件后,容器内的部分阳离子和部分阴离子便处于不能自由运动的状态,这个过程属于( ) A . 结晶B . 蒸馏C . 溶解D . 过滤2.(威海中考题)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如,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t1℃时,50g 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解了10g 的甲 B .将t2℃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 ℃ (溶剂的量不变),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 .t2℃时,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D .分别将t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1℃, 一定都有晶体析出当堂检测:1、下列不属于溶液的是( )A.不锈钢B.洁净的空气C.自来水D.液氧2.欲使任意一种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最可靠且简便的方法是( )A.改变温度B.蒸发溶剂C.加溶质D.倒出一些溶液3.当溶液被水稀释时,如温度不变,则下列诸量保持不变的是()A.溶液的质量B.溶剂的质量C.溶质的溶解度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4.小明的衣服上沾有一些油渍,用水很难洗净,放一定量的洗衣粉后搓揉,再用水冲洗油渍便洗掉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复习教学设计
-要求:反思内容真实、具体,提出改进措施。
7.注重课后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拓展。
设想:布置具有思考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新课,如饮料、药水等,让学生思考这些溶液的特点和组成,从而激发学生对溶液知识的学习兴趣。
-提问:大家平时都喜欢喝什么饮料?这些饮料有什么共同点?它们是如何制作的?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பைடு நூலகம்溶液的制备方法、溶液浓度的计算等,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主题一:如何制备一定浓度的溶液?
-主题二:如何计算溶液的浓度?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学生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
1.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熟悉溶液的渗透现象,理解渗透压的概念,了解渗透压对植物细胞的影响。
5.掌握溶液中离子反应的基本原理,能够分析离子反应的产物及其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溶液的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和巩固,提高学生的化学知识体系建构能力。
2.利用实验、案例分析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5.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设想:设计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如何制作一定浓度的消毒液,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设想: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溶液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 溶液复习学案4 新人教版
学习目的:
(1)对本单元各知识点进行梳理,形成知识体系。

(2)加深对溶液、饱和溶液、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等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知识清单:(完成学案中的填空15分钟后提问)
一、 溶液 概念: 分散到 里,形成 就是溶液。

特征: 性; 性。

溶质 概念: 叫做溶质。

组成 状态: 态、 态、 态。

溶剂 概念: 叫做溶剂。

水是常用的溶剂,但 等也可以做溶剂。

二、 溶解过程: 吸热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 的过程。

1、溶解过程 放热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过程。

2、溶解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1) 当吸收热量< 放出热量时,溶液温度升高。

例如: 等。

(2) 当吸收热量> 放出热量时,溶液温度降低。

例如: 等。

(3) 当吸收热量= 放出热量时,溶液温度 。

例如: 等。

三、乳浊液
1、概念: 叫做乳浊液。

2、乳化功能:能使油脂分散成 ,而不聚集成 。

四、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在 ,向一定量的 里加入某种 ,当 时,所得的溶液叫做 ;还能 ,叫做不饱和溶液。

3、相互转化: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五、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1)概念: ,某固体物质在 里 所溶解的 ,叫做这种溶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溶解度曲线
概念:表示物质的 随 的曲线。

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在该点所示温度下的 。

点 两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物质在该点所示温度下的 相同。

线:表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 下的 或表示 随 而变化的情况。

2、气体的溶解度:是指这种气体在压强为 和一定 时,溶解在 水里达到 时的气体体积。

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 )、( ) ( )、( ) 溶解度曲线
意义
溶解度/g 0 t 1 t 2 t 3 1、含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之比。

2、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
3、溶液的配制:步骤_____ _
仪器____ __
检测习题
例题: 右图为A、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M 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温度为t 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依次为______ __,
3、当温度为t 3℃时,溶解度最大的是_______。

4、如果分别把A 、B 、C 放入100g 水中配成t 3℃时的饱和溶液,再
冷却到t 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_,没有晶体析出的是____。

5、若要把混在A 中的少量C 除去,应采用____________法;若使C 从
饱和溶液中结晶出来,最好采用______________法。

〔中考链接〕
1.将白糖、面粉、味精、食盐分别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
形成溶液的是( ) A.白糖 B .面粉 C.味精 D.食盐 2.下列溶液中,溶质是液体的为 ( )
A 、医用葡萄糖溶液
B .20%的氢氧化钠溶液
C 、75%的消毒酒精
D .0.9%的生理盐水
3.生活中的下列物质与水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食盐
B .食用油
C .蔗糖
D .味精
4. 将20℃时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 )
A.升高温度
B.加入溶剂 C .加入溶质 D.倒掉一半溶液
5. 能证明某溶液在20℃时已达到饱和状态的叙述是( )
A. 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B. 取少量该溶液,降温到10℃时,有晶体析出
C. 取少量该溶液,升温后无晶体析出 D . 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晶体,晶体不再溶解
6.下列对“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g ”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20℃时,31.6 g 硝酸钾溶解在水中B 、20℃时,100 g 溶液中含31.6 g 硝酸钾
C. 31.6 g 硝酸钾溶解在100 g 水中达到饱和状态 D . 20℃时,31.6 g 硝酸钾溶解在100 g 水中恰好达到饱和状态
7.将某温度下的KNO 3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A .加入KNO 3晶体
B .加水
C .降温
D .恒温蒸发水分
8. 已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

在此温度下,20g 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 )
A .36g
B .3.6g
C .7.2g
D .10g 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