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物质的组成
高中化学物质组成教案

高中化学物质组成教案
科目:化学
主题:物质组成
年级:高中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物质的基本组成和性质;
2. 掌握物质的三态和组成成分的基本概念;
3. 能够区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讲解“物质的基本组成”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由什么组成;
2. 提出问题:“物质的组成有哪些不同的可能性?”
二、学习物质的组成(15分钟)
1. 讲解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2. 介绍物质的基本组成:元素、化合物、混合物;
3. 分别讲解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特点和区别。
三、讨论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20分钟)
1. 解释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
2. 给出例子,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判断属于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
四、梳理总结(10分钟)
1. 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让学生简单概括物质的基本组成和性质;
2. 强调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五、课堂小结(5分钟)
1.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促进深入学习。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物质的基本组成和性质,通过讲解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让学生明白物质的不同组成形式。
同时,通过讲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思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化学知识点填空高三必修一

化学知识点填空高三必修一化学知识点填空高三必修一一、物质的组成与结构1. ___元素___ 是构成所有物质的基本单位,它由一个具有特定的原子序数的____原子____组成。
2. 原子的核心部分由____质子____和___中子___组成,而外部环绕着____电子____。
3. 在同位素中,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称为____同位素_____。
4. 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的____原子序数____从小到大排列的。
5. 元素的原子序数决定了元素的____化学特性_____。
6. 原子的化学键是由_____电子______进行的。
7. 当一个元素丢失或得到电子时,形成的电荷称为_____离子____。
8. 化学反应中,不变质量定律指出,在封闭的系统中,物质的质量在反应前后____不变______。
二、化学计算1. 计算原子的相对质量时,需将各同位素的质量与其_____相对丰度_____相乘,再求和。
2. 摩尔质量指的是物质_____质量______与物质的_____物质的量______之间的比例关系。
3. 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摩尔之比称为____反应的摩尔比______。
4. 摩尔体积是指在标准温度和压力下,一个摩尔气体所占据的____体积______。
三、离子反应与化学方程式1.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与氧气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反应,其中一种物质在反应中失去电子称为_____氧化_______。
2.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或化合物称为_____氧化剂_______。
3. 受氧化剂氧化的物质称为_____还原剂_______。
4. 在离子方程式中,以挥发性弱酸代替强酸,以挥发性弱碱代替强碱,可以得到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___。
四、气体的性质与制备1. 科学家发现,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力下,等体积的气体中,不同气体的分子数目相等,这个规律被称为______阿伏伽德罗定律________。
2. 在标准状态下,1摩尔理想气体的体积为_______22.4L_______。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物质的分类

①焰色反响 ②发光发热 ③燃烧 ④爆炸
⑤盐析 ⑥O3变成O2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③⑥
D.①②③④⑤
2、用化学方法不能实现的是〔 C 〕
A、生成一种新分子 B、生成一种新离子
C、生成一种新原子 D、生成一种新单质
三、物质的简单分类及其应用
1、常用的分类方法: 〔1〕穿插分类法
是分别按照多种标准对某一事物进展分类的方法
学 按是否有电子转移 反 响 按是否有离子参加
复分解反响 氧化复原反响 非氧化复原反响 离子反响 非离子反响
按反响进展的程度 可逆反响
不可逆反响
按反响的热效应
放热反响 吸热反响
四种根本反响类型与氧化复原反响之间的关系
化合反响不一定是氧化复原反响,有单质参加的 化合反响一定是氧化复原反响。
分解反响不一定是氧化复原反响,有单质生成 的分解反响一定是氧化复原反响。
±ne±ne-
离子
由不同微粒构成的物质:
晶体类型 微粒 结合力 熔沸点 典型实例
离子晶体 离子 离子键 较高 NaCl、CsCl
分子晶体 分子 范德华力 较低 干冰
原子晶体 原子 共价键
金属晶体 阳离子
和电子
金属键
很高 金刚石
复杂
金属单质、 合金
注意离子晶体、原子晶体的化学式仅表示微粒个数的 最简比,并不能表示其真实组成。而分子晶体的化学 式就是其分子式,表示其真实的组成。
物
质
分子
微观角度 由微粒 原子 构成
离子
1、元素
(1)定义: 具有一样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 总称
(2)元素存在的状态:
①游离态:只存在单质中,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 称为单质。
高三化学知识点目录

高三化学知识点目录一、物质的组成和变化1.原子的结构和性质2.元素与化合物3.化学方程式与化学计量4.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二、离子反应和电解质1.离子的概念和分类2.离子反应的基本规律3.电解质与电离方程式4.电解质溶液的性质三、化学反应的速率1.反应速率的概念和测定方法2.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3.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4.催化剂在反应速率中的作用四、化学平衡和化学平衡常数1.动态平衡的概念和特征2.化学平衡的表达式和判别条件3.平衡常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4.影响平衡转移和平衡常数的因素五、配位化合物与配位反应1.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和性质2.配位反应的类型和特征3.配位反应的速率和平衡4.配位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六、化学反应的热学1.焓变和焓变计算2.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和能量守恒3.标准状况下的焓变计算4.化学反应热学计算的应用七、溶液与溶解度1.溶液的组成和性质2.溶液的浓度表示和计算3.溶解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4.溶液的稀释和浓度的计算八、酸碱反应和pH值1.酸碱的定义和性质2.酸碱反应的基本规律3.pH值和pOH值的计算4.酸碱中和反应和中和滴定九、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特征2.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定义和性质3.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和氧化数变化4.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十、电化学和电解池1.电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2.电解池的构成和性质3.电解质溶液电解和化学电池的区别4.电解池中的电流计算和电解反应的应用十一、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综合题1.常见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综合题2.解答思路和方法3.注意事项和常见错误分析4.典型题目解析和扩展思考总结:本目录涵盖了高三化学学习的主要知识点,涉及了物质的组成和变化、离子反应和电解质、化学反应的速率、化学平衡和化学平衡常数、配位化合物与配位反应、化学反应的热学、溶液与溶解度、酸碱反应和pH值、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和电解池等内容。
通过深入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全面提升化学学科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为高考化学的顺利备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三一轮复习必修一化学基本概念

第1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考点1 物质的组成1.元素——宏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宏观组成。
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统称。
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因为微粒的含义要比原子广泛。
2.分子、原子、离子——微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微观构成。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单原子分子、双原子分子、多原子分子)(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3)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基:中性原子团)3.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考点二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比较:(1)特征:有无新物质生成(2)本质:有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3)现象:物理变化→大小、形状、状态改变化学变化→发光、发热、变色、析出沉淀等(4)典型实例:物理变化:⑴升华 ⑵萃取 ⑶分液 ⑷蒸馏(分馏) ⑸吸附 ⑹渗析 ⑺盐析⑻胶体聚沉 ⑼电泳 ⑽金属导电 (11)焰色反应 (12)电离等化学变化:⑴风化 ⑵裂化 ⑶硫化 ⑷老化 ⑸炭化 ⑹干馏 ⑺脱水 ⑻蛋白质变性 ⑼水解 ⑽同素异形体互变 (11)电解 (12)熔融盐导电(13)电解质溶液导电 (14)水泥硬化等。
[例2](2008·广东中山)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千锤万出凿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C.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解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涉及到物质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千锤万出凿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是指石灰石(CaCO 3)受热分解,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C考点三 物质的分类1.物质的树状分类:混合物化合物 氧化物氢化物 酸、碱 盐 类:正盐、酸式盐、碱式盐、复盐 纯净物 物质单质: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包括稀有气体) 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 不成盐氧化物 过氧化物第2讲 化学用语考点一 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用语1.元素符号:人们确定了一套符号来表示各种元素,这种符号叫做元素符号。
化学初步认识物质的组成

化学初步认识物质的组成物质是我们身边的一切,无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由不同的化学元素组成。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的科学,通过初步认识物质的组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
本文将从原子和分子的角度,探索物质的组成。
一、原子的基本结构我们知道,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其结构由子结构组成。
原子核是原子的中心部分,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它们一起组成原子的核心。
在原子核外围,环绕着电子,它们带有负电荷。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中,电子的质量相对较小,而占据较大的体积。
二、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即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目前已知的元素有118个,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有着特定的位置。
元素通过原子的核质子数量的不同而区分,如氢、氧、铁等。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的原子以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化合物具有独特的化学和物理性质,不同于构成它的各种元素。
例如,水分子(H2O)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元素和化合物的形成和分解都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三、分子和离子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以共价键相结合而成的物质。
共价键是通过原子间的电子共享而形成的。
例如,氧气分子(O2)是由两个氧原子通过共享电子得到的。
离子是原子或分子中失去或获得电子而带有电荷的物质。
正离子是质子数比电子数多的离子,带正电荷;负离子是电子数比质子数多的离子,带负电荷。
当正离子和负离子相互结合时,形成离子化合物。
例如,氯化钠(NaCl)是由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组成的。
四、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化学式是用来表示化学物质组成的符号和数字的组合。
分子式表示化合物中各种原子的数量和比例。
例如,水的分子式是H2O,表示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和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化学方程式同时表示原子数的守恒,不仅说明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还表示了它们之间的摩尔比例关系。
高三二轮专题复习---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与化学用语

专题4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与化学用语》预习学案班级姓名学号命、审:王圣妮宋焕刚【考纲要求】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5.了解溶液的含义,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6.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7.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考查形式】在选择题中主要以物质组成和分类的概念为出发点,以反映重大科技成果和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为切入点,将有关物质组成、分类的概念与化学用语及物质结构融合于试题之中。
预测2013年高考题命题,试题仍应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侧重概念的类比与辨析,突出对要领的准确理解与正确应用能力的考查。
【过程与方法】应关注以下考点:①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联系;②化学用语的正误判断;③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能判断分散系的种类;④以无机物知识为载体来考查常见物质的类别判断、物质的分类与转化,并形成科学、技术、社会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
【重点知识整合】知识点1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1.物质的组成2.物质的分类【练习1】下列关于物质分类或归类正确的是()A.混合物:盐酸、漂白粉、水玻璃、水银B.化合物:CaCl2、NaOH、HCl、HDC.同素异形体:C60、C70、金刚石、石墨D.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淀粉、纤维素、蛋白质、油脂【归纳总结】1.分类是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分类的依据有多种,同一种物质可能属于多个类别,例如:Na2CO3可以是钠盐、碳酸盐、强碱弱酸盐等。
2.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Na2O2是过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Mn2O7是酸性氧化物。
3.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NO2等不是酸性氧化物。
高三化学第一节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教案

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诸城二中王洪兵第一节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高考课标要求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
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
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回顾与思考1.焰色反应过程中,原子或离子中电子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属于化学变化;结晶水合物与对应的无水物是同一物质,因而结晶水合物脱水成无水物的变化是物理变化,上判断是否正确?2.下列物质中:(C6H10O5)n 、二甲苯、Na2SO3、Fe 、Na2O2、明矾福尔马林溶液哪些是纯净物?3.什么是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吗?4.什么是碱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整理归纳1.判断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键是2.如何判断纯净物3.将氧化物、两性氧化物、成盐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复杂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等按从属关系用表示出来,并将以下物质作为相应的例子CO、SO2、SiO2、Na2O 、CaO 、Mn2O7、Al2O3、Fe3O4、BeO、NO氧化物高考演练1.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2001年全国高考题)A.甘油加水作护肤剂B.用明矾净化水C.烹鱼时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增加香味D.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常出现红棕色斑迹2.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05广东)A.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B.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C.一定是纯净物D.一定是一种单质3.下列俗称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1999年上海高考)A.苏打、小苏打B.胆矾、绿矾C.三硝酸甘油酯、硝化甘油D.纯碱、烧碱知识与能力1.用化学方法不能实现的是()A.生成一种新分子B.生成一种新离子C.生成一种新原子D.生成一种新单质2.下列实验或生产操作:①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硫酸铵后形成沉淀;②除去混在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化铁;③二氧化氮经加压凝成无色液体;④溴水滴入植物油中振荡褪色; ⑤水泥、砂子和水混合后硬化; ⑥照相底片感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酸、碱、盐的关系
☆双基知识
1、物质的组成
2、酸、碱、盐、氧化物的相互关系
3、物质的分类
元素
游离态
化合态
单质 化合物
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金属+盐
(Na 、K 、Ca 等除
外)
盐和水
金属
非金属
金属 氧化物 非金属 氧化物
碱 盐 酸
盐
无氧酸盐
含氧酸盐
两种新盐
H 2 +盐
☆巧思巧解
1、酸的分类与性质比较
(1)含氧酸与无氧酸
①含氧酸中只有羟基上的氢原子才能电离。
因此次氯酸的结构是H —O —Cl ,而不
是H —Cl —O ,亚磷酸的结构是 ,它是二元酸。
②醇与无机酸反应时只与含氧酸发生酯化反应。
C 2H 5OH + HONO 2 → C 2H 5ONO 2 + H 2O
C 2H 5OH + HCl → C 2H 5Cl + H 2O
(2)强酸与弱酸
HCl >CH 3COOH >H 2CO 3 > > HCO 3―
>H 3AlO 3 故:
+ CO 2 + H 2O → + HCO 3―
2AlO 2― + CO 2 (少量) + 3H 2O = 2A l (O H )3 ↓ + CO 32―
AlO 2― + CO 2 (足量) + 2H 2O = A l (O H )3 ↓ + HCO 3―
(3)关于酸的命名
①高、亚、次与中心原子的化合价有关,例:
+7 +5 +3 +1
HClO 4 HClO 3 HClO 2 HClO
②原、正、偏与脱水有关,例:
H 3PO 4 = H 2O + HPO 3 H 4SiO 4 = H 2O + H 2SiO 3 磷酸 偏磷酸 原硅酸 硅酸
2、数轴法讨论多元酸与碱反应的产物判断
【例1】一定量的CO 2 通入200ml 1 mol/L 的NaOH 溶液中充分反应,求溶质的可能组成。
若低温蒸干得不带结晶水的固体13.7g,求固体的成份和质量.。
☆例题精析
【例2】A 和B 两种物质混合发生的反应可通过以下两步来完成:①A+B=C ,②B+C=D+E+A 。
这个反应的催化剂是 ,中间产物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通常写成 。
【例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O
H —O —P —O —H
H
—OH —O - —OH
B、凡是酸性氧化物都可直接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
C、与水反应生成了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该酸的酸酐
D、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例4】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颜料应用也特别早,朱砂(或丹砂)就是一种朱红色的颜料,距今4000多年我国就已使用朱砂作颜料了。
试用下面的试验来确定朱砂的元素组成,并回答下列问题:
溴水BaCl2
气体A 无色溶液C 白色沉淀D 在空气中加热
朱砂
硝酸铜
蒸气B 无色溶液E 银白色液体B
冷凝
(1)写出A、B、C、D、E和朱砂的分子式。
(2)写出A 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
【例5】单质X能从盐溶液中置换出单质Y,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Y都是金属时,则X一定比Y活泼
B、X一定是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前面的金属
C、X是金属,Y一定是金属
D、X是金属时,Y一定比X活泼。
【例6】下列物质中有固定沸点的是()
A、糖水
B、重水
C、溴水
D、王水
【参考答案】
【例1】m(Na2CO3)=5.3g , m (NaHCO3 )=8.4g
【例2】A, C, 2B=D+E; 【例3】C
【例4】本题涉及的反应是: HgS +O2 = SO2 ,SO2 + Br2 + H2O = H2SO4 + 2HCl ,
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 ,3Hg + 8HNO3 = 3Hg(NO3)2 +2NO + 4H2O Hg(NO3)2 + Cu = C u(N O3)2 + Hg
【例5】A ; 【例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