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实验切片附说明
病理切片观察实验报告

病理切片观察实验报告病理切片观察实验报告引言:病理切片观察实验是病理学中一项重要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组织切片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和研究人员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病理变化以及治疗效果等方面的信息。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我们在病理切片观察实验中的研究过程和结果。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病理切片的观察,探究不同疾病的病理变化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材料和方法:我们选择了10例病人的组织标本,包括肺癌、肝炎、乳腺增生等多种疾病。
首先,我们将标本进行固定、脱水和包埋处理,制备成石蜡切片。
然后,使用病理切片染色技术,将切片染色成不同颜色,以便更好地观察和分析。
实验结果:1. 肺癌病理切片观察在肺癌病理切片观察中,我们发现肺癌组织呈现出不规则的细胞排列和细胞核的异型性增大。
同时,还可以观察到细胞核分裂的现象,这是肿瘤细胞快速增殖的表现。
此外,肺癌组织还存在大量的间质纤维化和血管新生,这可能与肿瘤的侵袭性和转移性有关。
2. 肝炎病理切片观察在肝炎病理切片观察中,我们发现肝组织中存在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包括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等。
同时,肝细胞的排列也出现不规则,部分肝细胞出现变性和坏死现象。
此外,还可以观察到肝细胞核的肿大和染色质的改变,这是肝炎病变的典型表现。
3. 乳腺增生病理切片观察在乳腺增生病理切片观察中,我们发现乳腺组织中存在大量的增生乳腺小叶和纤维组织。
乳腺小叶的结构紊乱,上皮细胞增生活跃,出现不同程度的增生和排列异常。
此外,还可以观察到乳腺小叶间的纤维组织增生,这可能与乳腺增生的形成和发展有关。
讨论与结论:通过对病理切片的观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疾病的病理变化特征。
肺癌病理切片观察结果表明,肺癌组织的细胞增殖活跃,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肝炎病理切片观察结果表明,肝组织存在炎症细胞浸润和肝细胞损伤;乳腺增生病理切片观察结果表明,乳腺组织存在增生乳腺小叶和纤维组织的异常增生。
这些观察结果为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病理实验切片描述(书版)

病理实验切片描述1、肝细胞脂肪变性:肝细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数量不一的圆形空泡(为脂滴所在位置),肝小叶的中央带和中间带改变较明显。
病变严重时空泡增大,肝细胞核被挤压向肝细胞一侧2、肉芽组织:主要由纤维母细胞、新生毛细血管及大量炎细胞组成。
表浅部新生毛细血管的方向大致与肉芽的表面垂直;间质疏松水肿,有较多炎细胞,多为中性粒细胞,此外可见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及浆细胞;纤维母细胞体积大,形态不规则,常为有突起的星形或梭形,胞浆丰富略呈嗜碱性,细胞核圆形、卵圆形,染色质疏松,染色浅,核仁明显3、慢性肺淤血: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致使肺泡壁增厚。
肺泡腔可见较多巨噬细胞和心力衰竭细胞,后者胞浆内含多量棕色颗粒。
部分肺泡腔内可见红细胞(出血)及淡粉色的蛋白质水肿液4、混合血栓:闭塞静脉内可见粉染带状、条索状或块状的血小板梁,有分枝相互连接,其间有粉染丝状纤维素网,网眼内可见大量红细胞及少量白细胞。
血栓周边可见肉芽组织长入5、肾贫血性梗死:梗死区为淡粉色,无细胞核结构,但仍可见肾组织结构轮廓。
梗死区周围可见充血出血带。
6纤维素性心包炎:心包表面为纤维素渗出,纤维素为粉染颗粒状无结构物质,呈网状分布。
7、肠假膜性炎(肠粘膜纤维素性炎):切片取自结肠,粘膜坏死,有处表面有脱落的膜样物,坏死的粘膜表层组织和纤维素、白细胞形成膜样物--假膜。
粘膜下层可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间质水肿,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8、蜂窝织炎性阑尾炎:阑尾壁各层均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并见脓细胞, 小血管扩张充血,阑尾系膜也有改变9、肺脓肿:肺组织内可见脓肿灶,脓肿中心为变性坏死的中心粒细胞。
周围肺泡内有多量纤维素渗出,并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及脓细胞浸润,周边肺组织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有大量粉染水肿液10、皮肤乳头状瘤:鳞状上皮乳头状增生,由表及里分别为鳞状上皮角化层、颗粒细胞层、棘细胞层及基底细胞层。
间质随上皮长入乳头内,其中可见疏松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和少量淋巴细胞。
病理切片观察实验报告

病理切片观察实验报告病理切片观察实验报告引言病理切片观察实验是一项重要的医学研究方法,通过对组织切片进行显微镜观察,可以帮助医生和科研人员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病理变化以及治疗效果。
本报告将介绍一项关于肺癌病理切片观察的实验,探讨其对肺癌研究和治疗的意义。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肺癌病理切片的观察,了解肺癌的组织学特征、病理变化以及不同类型肺癌的差异,为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选择多个肺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包括不同类型的肺癌病变。
将标本切片后,进行石蜡包埋和染色处理。
2. 石蜡切片制备:将标本固定在石蜡块上,使用旋转切片机制备薄片,厚度约为4-5微米。
3. 组织染色:采用常见的染色方法,如血液学染色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等,对切片进行染色处理。
4. 显微镜观察: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切片,观察肺癌组织的细胞形态、核质比、核分裂等指标。
实验结果通过对肺癌病理切片的观察,我们发现了以下几个重要的结果:1. 肺癌组织学特征:肺癌组织呈现出细胞增生、异型性增加、核分裂活跃等特征。
与正常肺组织相比,肺癌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核质比增加,细胞排列紊乱。
2. 不同类型肺癌的差异:观察不同类型的肺癌病理切片,我们发现各类型肺癌在细胞形态、组织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
例如,鳞状细胞癌细胞呈现鳞状形态,腺癌细胞呈现腺体样结构,小细胞肺癌细胞呈现小圆形或椭圆形。
3. 病理变化与疾病发展关系:通过观察肺癌病理切片,我们可以了解肺癌的病理变化与疾病发展的关系。
例如,肺癌组织中出现的核分裂活跃程度与肿瘤的侵袭性和恶性程度密切相关。
实验讨论病理切片观察实验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肺癌病理学特征的机会,对肺癌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观察肺癌组织的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我们可以对肺癌进行分类和分级。
这对于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非常重要。
不同类型的肺癌对治疗的敏感性和预后有所不同,因此准确判断肺癌的类型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病理学》切片实验图片库

淋巴细胞
癌巢 角化珠
淋巴结转移性腺癌:淋巴组织内有腺癌组织
淋巴滤泡
腺癌组织
腺癌:异型的肿瘤细胞排列呈腺管状,浸润至平滑肌之
间。
平滑肌
腺癌组织
主动脉粥样硬化:内膜增厚,可见纤维帽和大量
胆固醇结晶。
内膜
中膜
纤维帽
胆固醇结晶
风湿性心肌炎:心肌之间,血管旁可见风湿细胞聚
集形成风湿小体。
心肌 血管
淋巴细胞 巨细胞
镜影细胞(R-S细胞):细胞体积大,双核,
对称,核大,核仁大,红染,周围有空晕
细胞核 核仁
化脓性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大量脓细胞
蛛网膜 脓细胞 软脑膜
流行性乙型脑炎:可见筛状软化灶
筛状软化灶
中性粒细胞
肺脓肿:局限性中性粒细胞浸润
脓肿
平滑肌瘤:瘤细胞梭形,漩涡状排列
梭形细胞
平滑肌肉瘤:部分瘤细胞梭形,局部可见病理性核
分裂像,细胞异型明显
梭形瘤细胞 病理性核分裂像
乳头状瘤:图中所示为肿瘤的横断面,可见血管纤维
轴心,外周是肿瘤细胞,异型不明显
轴心
瘤细胞
鳞状细胞癌:癌细胞巢状排列,中间有角化珠,间
病理学
病理学图片库
肝细胞脂肪变性:肝细胞浆内大量脂滴空泡,
细胞核被推向一侧。
脂滴 空泡
肾凝固性坏死:左侧为坏死区,可见肾小球和肾
小管轮廓保留,但细胞核消失,中间为出血带
宫颈鳞状上皮化生:
部分柱状上皮被鳞状上皮取代
柱状上皮 鳞状上皮
淋巴结结核病:
可见干酪样坏死和结核结节
结核结节
干酪样坏死
肉芽组织:
毒性甲状腺肿:滤泡上皮乳头状增生,可见吸收空
病理考片 大体标本说明。个人整理,齐全!!!

肠腺瘤性息肉
肠粘膜面有息肉状突起,有蒂。
标本:皮肤乳头状瘤
• 肿瘤突出于 皮肤表面, 呈乳头状。
Papilloma of skin
标本:足跟鳞状细胞癌
• 足跟部有 一巨大溃 疡,边缘 隆起,底 部高低不 平。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foot
标本:阴茎鳞状细胞癌:
肿瘤呈菜 花状,灰 白色,破 坏阴茎龟 头。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penis
标本:骨肉瘤
肿瘤位于膝关 节附近,灰白 均匀,骨皮质 和骨髓腔被浸 润破坏。
Osteosarcoma
标本:纤维肉瘤
肿瘤大, 卵圆形, 境界不清, 局部有出 血、坏死。
Fibrosarcoma of arm
2020/4/29
4
标本、切片: 肾凝固性坏死
坏死区灰白,干燥,无光泽,界清。
2020/4/29
5
标本:脾脏凝固性坏死
• 脾切面于被膜下可见一个灰白色坏死区, 干燥,无光泽,失去正常结构,边缘清楚
2020/4/29
6
坏死区位于末端,外观变黑色,干燥、坚实,坏死区皱缩,与正常组织 分界清楚。
指干性坏疽
标本:脂肪瘤
肿物呈分叶 状,有完整 包膜,黄色, 质软,油腻 感。
Lipoma
标本:结肠癌
• 结肠粘膜面 有巨大溃疡, 底部不平, 边缘隆起。
Carcinoma of colon
标本:家族性多发性腺瘤性息肉
结肠粘膜 面有多个 息肉状突 起,有蒂。
Multiple adenomatous of colon
Hemorrhage of brain
标本:肺动脉栓塞
病理实验切片解释

1.肾细胞水肿:标本为肾脏,先用低倍镜找到肾小球,并在其附近认出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重点看近曲小管。
可见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向管腔内突出,使管腔缩小,内缘参差不齐,再用高倍镜观察,可见曲管上皮细胞浆内出现许多红染细小颗粒。
其大小一致,分布均匀。
细胞核正常或浅染2.肝脂肪变性:切片为肝组织,低倍镜下见有些肝细胞浆内有大小不等的圆形空泡(脂肪滴在制片过程中被二甲苯溶液留下空泡)空泡大者,细胞核被挤到一侧。
4.淋巴结的干酪样坏死:低倍镜下,可见组织边缘仍有残留的淋巴组织和增厚的被膜,但中央部分结构完全消失,呈一片红染颗粒,细胞核完全消失,坏死区周围可见一些结节状病灶。
5.肉芽组织:标本取自皮肤溃疡面的肉芽组织有的切片标本一侧仍保留有少许表皮(有的无),大部分表皮均坏死脱落形成溃疡。
溃疡表面附有炎性渗出物,其下为肉芽组织。
肉芽组织由与表皮垂直的新生毛细血管,散在纤维母细胞和数量不等的炎症细胞组成。
新生毛细血管呈裂隙状,增生的内皮细胞以双行队列排列,腔内大部分无血细胞,纤维母细胞呈卵圆形、星型或梭形,细胞境界尚清楚,胞浆弱碱性,核卵圆。
炎症细胞以中性白细胞为主,为可见少数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
其下层肉芽组织出现纤维化。
6.肺淤血:标本为肺组织,低倍镜肺泡壁明显增宽,其内毛细血管高度扩张,腔内充满红细胞,肺内小静脉也扩张充血,少数肺泡腔正常,多数含有红细胞及淡红色的均质水肿液,有的肺泡腔可见成堆棕黄色的巨噬细胞也称心衰细胞。
7.肝淤血:标本为肝组织,可见中央静脉扩张充血,其周围肝窦也明显扩张,其内充满红细胞,该处肝细胞有的体积变小以致消失,有的胞浆内可见小空泡,小叶周边肝窦和肝细胞上述改变程度减轻。
8.静脉血栓:标本为静脉,管腔闭塞。
镜下可见血管腔内有红色,粗颗粒状的梁,层状或条纹状排列。
梁间充满纤维素网。
网眼中有大量红细胞和少数白细胞,有的区域红细胞已溶解。
血栓与血管壁相连处可见新生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其间有少数炎症细胞和含铁血黄素细胞。
病理实验 各种切片介绍

1. 肾小管水样变肾小球周围肾小管体积大,染色淡红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向管内突出,官腔不规则变小,胞浆内有粉红色小颗粒,分布均匀,大小一致,细胞核结构清晰2. 肝脂肪变性小叶周围肝细胞胞浆出现大小不等的圆形空泡有的空泡较大,将核挤到一边3. 肾小管玻璃样变近曲小管上皮内出现大小不一的红色球形颗粒4. 脾动脉硬化(玻璃样变)低倍镜:脾动脉增厚,脾小梁增粗,脾小体中央动脉及其小梁内的小动脉壁增厚,红染高倍镜:脾小体中央动脉壁增厚,管腔变小,内膜下可见均匀红染无结构物质5. 脾梗死低倍镜:红染区即为坏死区,其中散落着一些深蓝色碎屑,为坏死的细胞核高倍镜:核固缩,碎裂,溶解,脾小体和小梁结构模糊,尚可辨认6. 肉芽组织低倍镜:表面有一层炎性渗出物,其下可见大量的新生的毛细血管垂直表面生长,其间有成纤维细胞。
深部血管减少,成纤维细胞逐步变为纤维细胞,并有胶原纤维生成高倍镜:新生毛细血管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成纤维细胞大,胞浆丰富淡红色,成梭型或分支状,可见各种炎细胞7. 慢性肺淤血低倍镜:肺泡壁增厚,肺泡壁内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高倍镜:肺泡腔内含淡红色水肿液及心衰细胞、8. 慢性肝淤血中央静脉及周围肝窦扩张充血,近中央静脉的肝细胞萎缩甚至消失9. 混合血栓低倍镜:粉红色不规则小梁与浅红色区域交织存在高倍镜:粉红色小梁为已经崩解而凝聚成颗粒的血小板,小梁边缘附近有较多的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小梁间的浅红色区域为丝网状的纤维素及自溶的红细胞10. 肾贫血性梗死低倍镜:正常肾组织与梗死组织交错分布,梗死灶内可见轮廓模糊的肾小管和肾小球,梗死灶周边部有较多的中性粒细胞浸润高倍镜:坏死的肾小球及周围肾小管结构模糊,胞质红染,肾小管数目明显减少,残留的细胞核呈固缩状态11. 肺出血性梗死肺泡轮廓可见,肺泡壁细胞坏死,核消失,肺泡腔内聚集大量的红细胞12. 会厌白喉、低倍镜:支气管上皮坏死脱落,表面附着粉染的假膜高倍镜:假膜由纤维素,坏死组织和炎细胞构成13. 心肌脓肿肉眼可见心肌组织内圆形淡蓝色区域为脓肿镜下可见脓肿灶内心肌纤维破坏消失,积聚以大量中性粒细胞和脓细胞,脓肿周围心肌纤维变性坏死,并有炎细胞浸润。
病理学实验切片

病理学实验切片1. 肾小管水样变性(1)低倍镜:在肾小球周围的肾小管,有些细胞体积大,染色淡红,为病变部位。
(2)高倍镜: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明显肿胀,向管腔内突出,使管腔不规则变小,胞浆内有粉红色小颗粒,有的胞浆崩解脱落入管腔,细胞核结构清晰。
(3)诊断要点:①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水肿,体积大,胞浆淡红,管腔不规则变小。
②水肿细胞的胞浆内有粉红色小颗粒,分布均匀,大小一致。
2. 肝脂肪变性(116)(1)低倍镜:肝小叶结构存在,小叶周围肝细胞胞浆出现大小不等的圆形空泡,空泡边缘清楚。
(2)高倍镜:有的空泡较大,将核挤到一边。
(3)诊断要点:①肝细胞内出现大小不等的圆形空泡。
②细胞核受挤压偏向一侧,胞浆减少。
3. 肾小管细胞内玻璃样变性(1)镜下:近曲小管上皮内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球形颗粒,即为病变部位。
(2)诊断要点:肾小管上皮内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球形颗粒。
4. 脾动脉硬化(脾中央动脉玻璃样变性)(1)低倍镜:脾被膜增厚,脾小梁增粗,脾小体体积缩小,脾窦扩张充血,脾小体中央动脉及其小梁内的小动脉壁增厚,红染。
(2)高倍镜:脾小体中央动脉壁增厚,管腔变小,在内膜下可见均匀红染无结构的物质。
(3)诊断要点:①脾小体中央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
②内膜下可见环状红染均质物质。
5. 脾梗死(1)低倍镜:红染区即为坏死区,其中散落着一些深蓝色碎屑,为坏死的细胞核。
(2)高倍镜: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脾小体轮廓和小梁的结构尚可辨认,其余部分为慢性脾淤血的改变。
(3)诊断要点:①坏死灶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②坏死后脾组织结构轮廓尚可辨认。
6. 肉芽组织(1)低倍镜:肉芽组织表面有一层炎性渗出物,其下可见大量的新生的毛细血管垂直表面生长,其间有成纤维细胞。
深部血管减少,成纤维细胞逐渐成熟变为纤维细胞,并有胶原纤维生成,其排列方式与表面平行。
(2)高倍镜:新生毛细血管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成纤维细胞体积较大,胞浆丰富淡红色,呈梭形或分支状,可见各种炎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