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4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第22讲染色体变异教案

合集下载

染色体变异公开课教案

染色体变异公开课教案

染色体变异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染色体的概念和结构,知道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作用。

2. 让学生掌握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和原因,了解染色体变异对生物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染色体的概念、结构、变异类型及染色体变异对生物的影响。

2. 教学难点:染色体变异的原因、观察染色体变异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具:染色体模型、显微镜、染色体图片、PPT等。

2. 材料:学生分组实验所需的染色体试剂、实验仪器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染色体模型和染色体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染色体的概念和结构。

2. 讲解:讲解染色体的概念、结构、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和原因,以及染色体变异对生物的影响。

3. 演示实验: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变异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染色体变异的现象。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染色体变异的原因和对生物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染色体变异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绘制染色体的结构图,标注染色体的主要组成部分。

2. 列举两种染色体变异的类型,简要说明其原因。

3. 讨论:染色体变异对生物的影响,举例说明。

六、教学活动:探索染色体变异的实验1. 实验目的:通过染色体试剂处理细胞,观察和分析染色体变异的现象。

2. 实验原理:染色体试剂能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通过特定的染色方法,可以观察到变异的染色体。

3. 实验步骤:a. 准备实验材料:细胞培养液、染色体试剂、染色剂等。

b. 将学生分组,每组分配实验材料。

c. 按照实验步骤,使用染色体试剂处理细胞。

d. 观察并记录染色体的变异现象。

e. 拍摄实验结果照片,进行数据分析。

4. 实验报告:学生需要提交实验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实验步骤、观察结果、数据分析等。

七、教学活动:染色体变异的案例分析1. 案例介绍:提供几个染色体变异的案例,如克里费尔特综合症、唐氏综合症等。

(完整版)染色体变异教案

(完整版)染色体变异教案

染色体变异讲课设计【讲课目的】1、说出染色体构造变异的基本种类。

2、说出染色体数量的变异。

【讲课要点和难点】1、讲课要点染色体数量的变异。

2、讲课难点(1)染色体组的见解。

(2)二倍体、多倍体的见解及其联系。

【讲课过程】一、复习发问:1.生物变异的种类有哪几种?可遗传变异的根源有几种?2.基因可以发生突变,那么染色体能不可以发生变化呢?假如染色体发生变化,它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生物的性状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进而引出染色体变异包含染色体构造的变异和染色体数量的变异。

二、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包含染色体构造的变异和染色体数量的变异。

(一)染色体构造的变异人类的很多遗传病是由染色体构造改变惹起的。

在自然条件或人为要素的影响下,染色体发生的构造变异主要有 4种:(课本P47)1.缺失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缺失比方,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 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惹起的遗传病,由于生病小孩哭声轻,音调高,很像猫叫而得名。

猫叫综合征患者的两眼距离较远,耳位低下,生长发育缓慢,并且存在严重的智力阻截。

2.重复染色体增添了某一片段3.倒位染色体某一片段的地点颠倒了 180度,造成染色体内的从头摆列4.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样样地区。

(二)染色体数量的变异染色体数量的变异可以分为以下两类:个别染色体数量的增添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的染色体数量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的增添或减少。

1.个别染色体数量的增添或减少21 三体综合症 ; 特纳氏综合症(课本 P53)2.细胞内的染色体数量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的增添或减少察看教科书 P48图 6-41 雌雄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和图 6-42 雄果蝇的染色体组,回答以下问题。

(1)果蝇体细胞有几条染色体?几对常染色体?(答: 8条; 3对。

)(2)Ⅱ号和Ⅱ号染色体是什么关系?Ⅲ号和Ⅳ号染色体是什么关系?(答: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

)(3)雄果蝇的体细胞中共有哪几对同源染色体?(答:Ⅱ和Ⅱ,Ⅲ和Ⅲ,Ⅳ和Ⅳ, X 和 Y。

生物《染色体变异》教案范例

生物《染色体变异》教案范例

生物《染色体变异》教案范例《染色体变异》教案1教学目的:1、使学生明确掌握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的概念,单倍体的特点及其在育种上的意义。

2、使学生明确多倍体的概念,形成原因及其特点。

3、使学生了解人工诱导多倍体在育种上的应用和成就。

教学重点:多倍体育种原理及在生产上的应用。

教学难点:区分单倍体和二倍体或多倍体划分的依据。

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在理解单倍体和多倍体概念的基础上,理解它们的特点和在实践中的应用,培养抓住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投影胶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引言:记得我们在第一章学习细胞有丝分裂时,根据有丝分裂的特点,明确每一种生物都含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这样就保证了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在亲子两代间的连续性,从而表现出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性。

然而,一切事物都是变化的,染色体也不例外。

当自然或人为条件发生改变时,会使一些生物的染色体在数目和结构上也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生物性状发生改变,我们把这种变异叫做染色体变异。

讲授新课:(一)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染色体的缺失、易位和倒位。

(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1、个别染色体的增减。

2、染色体组成倍地增减。

(1)什么是染色体组:一种生物的染色体组是由形态、大小、结构都不相同的、一定数目的染色体组成。

一般地说,生殖细胞中一组染色体就是一个染色体组。

举例:果蝇体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

(让学生看书p197-198染色体组一段,以求理解)(2)二倍体和多倍体:①二倍体:凡是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就是二倍体。

果蝇就是二倍体,几乎全部的动物和过半数的高等植物都是二倍体②多倍体:凡是体细胞中含有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就是多倍体。

如香蕉是三倍体,马铃薯是四倍体,普通小麦是六倍体。

多倍体表现出的特点是由于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结果。

a、多倍体的成因:b、多倍体的特点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实例:三倍体西瓜。

(3)单倍体:①什么是单倍体:单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生物《染色体变异》教案范文

生物《染色体变异》教案范文

生物《染色体变异》教案范文《染色体变异》教案1教学目的:1、使学生明确掌握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的概念,单倍体的特点及其在育种上的意义。

2、使学生明确多倍体的概念,形成原因及其特点。

3、使学生了解人工诱导多倍体在育种上的应用和成就。

教学重点:多倍体育种原理及在生产上的应用。

教学难点:区分单倍体和二倍体或多倍体划分的依据。

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在理解单倍体和多倍体概念的基础上,理解它们的特点和在实践中的应用,培养抓住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投影胶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引言:记得我们在第一章学习细胞有丝分裂时,根据有丝分裂的特点,明确每一种生物都含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这样就保证了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在亲子两代间的连续性,从而表现出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性。

然而,一切事物都是变化的,染色体也不例外。

当自然或人为条件发生改变时,会使一些生物的染色体在数目和结构上也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生物性状发生改变,我们把这种变异叫做染色体变异。

讲授新课:(一)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染色体的缺失、易位和倒位。

(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1、个别染色体的增减。

2、染色体组成倍地增减。

(1)什么是染色体组:一种生物的染色体组是由形态、大小、结构都不相同的、一定数目的染色体组成。

一般地说,生殖细胞中一组染色体就是一个染色体组。

举例:果蝇体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

(让学生看书p197-198染色体组一段,以求理解)(2)二倍体和多倍体:①二倍体:凡是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就是二倍体。

果蝇就是二倍体,几乎全部的动物和过半数的高等植物都是二倍体②多倍体:凡是体细胞中含有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就是多倍体。

如香蕉是三倍体,马铃薯是四倍体,普通小麦是六倍体。

多倍体表现出的特点是由于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结果。

a、多倍体的成因:b、多倍体的特点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实例:三倍体西瓜。

(3)单倍体:① 什么是单倍体:单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高中生物染色体变异教案

高中生物染色体变异教案

高中生物染色体变异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染色体的概念和结构,掌握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

2. 让学生了解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和原因,理解染色体变异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3. 培养学生运用染色体变异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染色体的概念、结构及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和原因。

2. 教学难点:染色体变异对生物性状的影响及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染色体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染色体的结构及染色体变异的实例。

3. 结合典型实例,分析染色体变异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内容1. 染色体的概念与结构1.1 染色体的定义1.2 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DNA、蛋白质)1.3 染色体的形态与数目2. 染色体变异的类型2.1 结构变异2.1.1 缺失2.1.2 重复2.1.3 倒位2.1.4 易位2.2 数目变异2.2.1 细胞内的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2.2.2 细胞内的染色体组增加或减少3. 染色体变异的原因3.1 自然因素3.2 人工因素3.3 生物因素4. 染色体变异对生物性状的影响4.1 染色体变异与遗传病4.2 染色体变异与生物进化4.3 染色体变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五、教学课时本教案共需5课时,每课时45分钟。

六、教学过程6.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染色体变异的实例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染色体变异?为什么染色体变异会对生物产生影响?6.2 教学环节6.2.1 染色体的概念与结构(第1课时)1. 介绍染色体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2. 讲解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如DNA和蛋白质。

3. 通过实物图片或模型,展示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染色体。

6.2.2 染色体变异的类型(第2课时)1. 讲解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如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

2. 通过实例,分析各种结构变异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染色体变异》教案

《染色体变异》教案

《染色体变异》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染色体变异的定义、类型和特点。

2. 让学生掌握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运用染色体变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染色体变异的定义: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

2. 染色体变异的类型: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3. 染色体变异的特点:可遗传、随机性、低频性。

4. 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染色体变异的类型、特点及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染色体变异的机理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和实例。

3. 开展小组讨论,分析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染色体变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对染色体变异的兴趣。

2. 讲解染色体变异的定义、类型和特点。

3. 分析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4.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例,分析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意义。

六、教学活动1. 课堂讲授:介绍染色体变异的基本概念,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2.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染色体变异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识别它们是结构变异还是数目变异。

3.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染色体变异对生物体的影响,以及这些变异如何在进化过程中发挥作用。

七、实践操作1. 实验室练习:安排学生在实验室中观察染色体的结构,通过显微镜来识别染色体的变异。

2. 染色体模型制作:让学生制作染色体模型,以加深对染色体结构和变异的理解。

八、作业布置1. 让学生编写一个关于染色体变异的短文,描述他们观察到的实验室现象。

2. 选择一个生物进化的案例,分析染色体变异在该过程中的作用。

九、评估方式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实验室报告:评估学生制作的染色体模型和观察报告的质量。

高中生物教案:染色体变异

高中生物教案:染色体变异

高中生物教案:染色体变异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理解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

2.掌握染色体变异的概念及其分类。

3.学会利用染色体变异来解释生物现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

2.染色体变异的分类及其影响。

2. 教学难点1.理解染色体变异的影响。

2.利用染色体变异来解释生物现象。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1.染色体的形态和基本结构。

2.染色体的功能和作用。

3.染色体的遗传作用。

(2)染色体变异1.变异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变异的分类。

3.染色体变异的影响。

2. 教学方法1.讲解法。

2.案例分析法。

3.互动式课堂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和遗传作用。

2. 讲解(1)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1.染色体的形态和基本结构: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人类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其中23对是一模一样的,另外一对是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

2.染色体的功能和作用:染色体是遗传信息在细胞分裂中的物质基础,起到传递遗传信息和控制生命活动的作用。

3.染色体的遗传作用:染色体上的基因是生命的遗传物质,控制着生物的各种形态和性状。

(2)染色体变异1.变异的定义和基本概念:指基因组中遗传物质的数量或结构发生异常而引起遗传变异。

2.变异的分类:染色体变异包括缺失,重复,转位和倒位四种类型。

3.染色体变异的影响:染色体变异会对生物的遗传信息、形态和性状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3. 案例分析教师可以通过生物学中的经典案例,如唐氏综合症等,来帮助学生理解染色体变异的影响和分类。

4. 课堂互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互动式的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问题探究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上的互动式讨论和案例分析,教师可以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染色体变异的概念和分类,并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物现象。

《染色体变异》教案

《染色体变异》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染色体的概念、结构和功能。

2. 让学生掌握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和特点。

3. 让学生了解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应用和意义。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染色体的概念、结构和功能2. 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和特点3. 染色体变异的实例和例子4. 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应用和意义5. 实验:观察染色体变异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染色体的概念、结构和功能;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和特点;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应用和意义。

2. 教学难点: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和特点;染色体变异的实例和例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染色体的概念和作用。

2. 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染色体的结构和相关实例。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和特点。

4. 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5. 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应用和意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提问“什么是染色体?”引导学生思考染色体的概念和作用。

2. 讲解:介绍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展示相关多媒体课件。

3. 分析:讲解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和特点,分析实例和例子。

4.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染色体变异实验,观察并记录结果。

5. 讨论:小组内讨论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应用和意义。

6.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染色体变异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染色体变异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

3. 作业练习:检查学生对染色体变异类型和特点的掌握情况。

4.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展示染色体的结构、染色体变异的实例和例子。

2. 实验材料:提供染色体变异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3. 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染色体变异相关的阅读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第22讲染色体变异教案第22讲染色体变异[考纲要求] 1.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Ⅰ)。

2.实验: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一、染色体结构的变异[连一连][解惑]基因突变,名义上是基因在变,其实是基因内部碱基在变,基因的数目和位置都未变;染色体变异,名义上是染色体在变,其实是染色体内部基因在变,基因的数目和位置都改变。

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1.染色体组(判一判)(1)一个染色体组内没有同源染色体,但却含有控制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2)染色体组中一定没有等位基因(√)(3)染色体组中染色体数就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提示只对二倍体生物符合。

2.判断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1)单倍体: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2)二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3)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3.特点(1)单倍体:植株弱小,高度不育。

(2)多倍体:茎秆粗壮,叶片、果实、种子较大,营养物质含量高。

4.人工诱导法(1)单倍体:花药离体培养。

(2)多倍体: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低温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

[判一判]1.细菌的变异类型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2.单倍体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3.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唯一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4.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考点一分析染色体结构的变异1.比较染色体结构四种变异类型变异类型名称具体变化结果举例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缺失某一片段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改变,从而导致性状变异猫叫综合征重复增加某一片段果蝇的棒状眼易位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倒位某一片段位置颠倒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区分易位与交叉互换染色体易位交叉互换图解区别染色体角度发生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显微镜下是否观察到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3.观察下列图示,填出变异类型并回答相关问题(1)变异类型(2)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A、B、C(填字母)。

(3)基因数目和排列顺序均未变化的是D。

易错警示与染色体结构变异有关的3个易错点:(1)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都会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均可传给后代。

(2)基因突变是基因内部碱基对的改变,属于DNA分子水平上的变化;染色体变异是染色体结构或数目的变异,属于细胞水平上的变化。

(3)染色体的某一个位点上基因的改变属于基因突变,这种改变在光学显微镜下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

而染色体上几个基因的改变属于染色体变异,这种改变可以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

1.果蝇的一条染色体上,正常基因的排列顺序为123-456789(数字代表基因,“-”代表着丝点),下表表示了该正常染色体发生变异后基因顺序变化的四种情况。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染色体基因顺序变化a 154-326789b 123-4789c 1654-32789d 123-45676789A.a是由染色体某一片段位置颠倒引起的B.b是由染色体某一片段缺失引起的C.c是由染色体的着丝点改变引起的D.d是由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引起的答案 C解析与正常染色体上的基因相比,a中“23-45”基因位置颠倒了180°,因此染色体发生了倒位;b中缺失了“56”基因,因此染色体发生缺失;c中“23-456”基因位置颠倒了180°,同样是倒位;d中“67”基因出现了两次,为重复。

2.如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其中图③中的基因2由基因1变异而来。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①②都表示易位,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B.图③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C.图④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重复D.图中4种变异能够遗传的是①③答案 C解析图①表示基因重组中的交叉互换,因为其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图②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因为其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图③表示基因突变中碱基对的缺失;图④表示染色体的缺失或重复。

图中4种变异都是可遗传的变异。

技法提炼1.三种变异实质的解读若把基因视为染色体上的一个位“点”,染色体视为点所在的“线段”,则基因突变为“点”的变化(点的质变,但量不变);基因重组为“点”的结合或交换(点的质与量均不变);染色体变异为“线段”发生结构或数目的变化。

2.三种变异的相关问题分析(1)关于“互换”问题。

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2)关于“缺失”问题。

DNA分子上若干基因的缺失属于染色体变异;DNA分子上若干碱基对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

(3)关于变异的水平问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属于分子水平的变化,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染色体变异属于亚细胞水平的变化,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

(4)关于变异的“质”和“量”问题。

基因突变改变基因的质,不改变基因的量;基因重组不改变基因的质,一般也不改变基因的量,但转基因技术会改变基因的量;染色体变异不改变基因的质,但会改变基因的量或改变基因的排列顺序。

考点二分析染色体数目变异1.观察下图雄果蝇染色体组成,概括染色体组的组成特点(1)从染色体来源看,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2)从形态、大小和功能看,一个染色体组中所含的染色体各不相同。

(3)从所含的基因看,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控制本物种生物性状的一整套基因,但不能重复。

2.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判断(1)如果生物体由受精卵(或合子)发育而成,其体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该生物就称为几倍体。

(2)如果生物体是由生殖细胞——卵细胞或花粉直接发育而成,则无论体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都称为单倍体。

3.完善多倍体和单倍体育种(1)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①原理: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加。

②过程(2)培育抗病高产植株①原理: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减少,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形成纯合子。

②实例:抗病高产植株(aaBB)的选育过程易错警示与染色体数目变异有关的4个易错提示(1)单倍体育种包括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处理等过程,花药离体培养只是单倍体育种的一个操作步骤。

(2)通过细胞融合也可获得多倍体,如二倍体体细胞和配子细胞融合可得到三倍体。

(3)单倍体的体细胞中并非只有一个染色体组因为大部分的生物是二倍体,所以有时认为单倍体的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但是多倍体的单倍体中体细胞含有不止一个染色体组。

(4)单倍体育种与多倍体育种的操作对象不同两种育种方式都出现了染色体加倍情况:单倍体育种操作对象是单倍体幼苗,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植株是纯合子;多倍体育种的操作对象是正常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3.如图是四种生物的体细胞示意图,A、B中的字母代表细胞中染色体上的基因,C、D代表细胞中染色体情况,那么最可能属于多倍体的细胞是()答案 D解析根据题图可推知,A、B、C、D中分别具有4个、1个、2个、4个染色体组。

但有丝分裂过程的前期和中期,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而姐妹染色单体上含有相同的基因,则一对同源染色体可能具有相应的4个基因,如A。

故最可能属于多倍体的细胞是D。

4.从下图a~h所示的细胞图中,说明它们各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正确答案为()A.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是h图B.细胞中含有二个染色体组的是e、g图C.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是a、b图D.细胞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的是c、f图答案 C解析其形态、大小各不相同的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根据图形判断染色体组数有如下规律:在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就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如图e,每种染色体含有4个,所以是四个染色体组。

在细胞内,含有几个同音字母,就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如d图中,同音字母仅有一个,所以该图只有一个染色体组。

由此我们可知:a、b图含有三个染色体组,c、h图含有二个染色体组,e、f图含有四个染色体组,d、g图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染色体组数量的判断方法1.据细胞分裂图像进行识别判断以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标准,判断题目图示中的染色体组数。

如下图所示:(1)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染色体4条,生殖细胞中染色体2条,每个染色体组有2条染色体,该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

(2)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染色体2条,生殖细胞中染色体2条,每个染色体组有2条染色体,该细胞中有1个染色体组。

(3)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4条,生殖细胞中染色体2条,每个染色体组有2条染色体,该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

(4)为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8条,生殖细胞中染色体2条,每个染色体组有2条染色体,该细胞中有4个染色体组。

2.据染色体形态判断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如下图所示的细胞中,形态相同的染色体a中有3条、b中有2条、c中各不相同,则可判定它们分别含3个、2个、1个染色体组。

3.据基因型判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出现几次,就含几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内不含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如图所示:d~g中依次含4、2、3、1个染色体组。

4.据染色体数/形态数的比值判断染色体数/形态数的比值意味着每种形态染色体数目的多少,每种形态染色体有几条,即含几个染色体组。

如果蝇该比值为8条/4种形态=2,则果蝇含2个染色体组。

考点三比较三种可遗传变异1.完善下表中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的比较变异类型基因突变基因重组(交叉互换)染色体变异(易位)结果产生新基因,新基因型只产生新的基因型基因排序改变等位基因分离时期减Ⅰ后期和减Ⅱ后期减Ⅰ后期和减Ⅱ后期减Ⅰ后期产生配子及种类AB、aB、ab;三种AB、ab、Ab、aB;四种AB、CB、ab;三种2.填出变异类型与细胞分裂方式的关系变异类型细胞分裂方式基因突变可发生于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基因重组减数分裂染色体变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易错警示与变异类型有关的辨析(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判断:根据变异个体数量确定是否发生基因突变,如一群棕猴中出现一只白猴,一片红花植株中偶尔出现一株白花,即可确定是由基因突变造成的;若出现一定比例白猴或白花,则由于等位基因分离,配子经受精作用随机结合产生的,但该过程不叫基因重组。

(2)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判断:染色体结构变异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

基因突变导致“新基因”的产生,染色体结构变异未形成新的基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