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的黄体酮治疗无排卵性月经失调的效果及安全性
不同剂量黄体酮治疗无排卵性月经失调的疗效比较

不同剂量黄体酮治疗无排卵性月经失调的疗效比较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黄体酮对于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100例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
对照组患者使用大剂量黄体酮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小剂量黄体酮进行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完成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均有所好转,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2%相比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8%相比并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4%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2%,所有差异均为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在对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使用不同剂量的黄体酮均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但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的过程中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不同剂量黄体酮;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疗效比较无排卵性月经失调是一种妇科常见疾病,又被称为无排卵性月经不调。
会对患者造成较大危害,因此一种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极为重要。
目前常见的治疗无排卵性月经失调患者的药物为黄体酮,但有研究表明,不同剂量的黄体酮并发症发生率也不同[1]。
我院在对无排卵性月经失调患者治疗的过程中,使用小剂量黄体酮对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5月-2014.5月间收治的无排卵性月经失调患者100例,患者年龄为22-52岁,平均年龄为35.63±1.52岁。
所有患者经过相关标准确诊为无排卵性月经失调患者。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患者对照组,各50例。
对照组患者年龄为22-50岁,平均年龄为35.06±1.36岁。
观察组患者年龄为23-52岁,平均年龄为35.98±1.46岁。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患者均需要使用黄体酮对进行治疗,在本次研究中使用的黄体酮为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国药准字为H20040982的安宫黄体酮。
孕激素不同剂量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临床效果分析

孕激素不同剂量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为了无排卵型月经失调临床治疗工作的有效开展,比较分析采用不同剂量的孕激素用药效果。
方法对我院接受治疗的124例患者分为四个治疗组,治疗a组、治疗b组、治疗c 组以及治疗d组,四组患者孕激素的用药剂量依次为每天100mg、200mg、300mg以及400mg,对四组患者的具体疗效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治疗结束后四组患者的月经卡评分比较情况无明显差异,保证了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c组和d组患者的撤退性出血率均达到了100%。
结论临床治疗数据对比发现,四组患者分别服用不同剂量的孕激素均能够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保证了女性患者的正常生活秩序。
【关键词】孕激素;不同剂量;临床治疗效果;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2-0035-02妇科疾病治疗的过程中发现,近年来出现的月经失调患者越发繁多,具体总结女性在正常生理周期需要有合理的雌孕激素维持,所以任何其中存在任何一种激素紊乱都会引发女性月经失调的不良现象。
而无排卵型月经失调[1]是指女性在出现排卵异常情况时由于缺少了孕激素的影响作用,最终引发子宫内膜组织无法正常脱离的问题而形成的月经失调现象,就现阶段为止主要治疗方法就是采用孕激素进行补充,而且随着孕激素在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发现,用药简单、对女性的乳腺影响相对较小,所以也受到了广泛的接受和推广,我院采用不同剂量对此类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工作,整个治疗疗程的时间为一周,均取得了明显的治疗效果,下面对我院孕激素治疗工作的展开情况进行全面性分析,剂量应用以及效果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内分泌科于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共收治孕激素治疗患者124例,此类患者的入选标准[2]主要包含几方面:患者处于育龄期妇女阶段;患者的年龄在20岁至49岁之间;这些患者的具体停经时间均超过了3个月;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均大于0.5cm;患者并无孕激素禁忌症情况等。
不同剂量孕酮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临床效果

妇幼健康不同剂量孕酮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临床效果刘丽英呼和浩特市妇女儿童医院/呼和浩特市妇幼保健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剂量孕酮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无排卵 型月经失调患者180例,均采用孕酮治疗,按照剂量不同分为A、B、C三组,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后撤药性出血情况、子宫内膜厚度及不 良反应。
结果:B组出血率95.00%与A组83. 3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P<0. 05),与C组100. 00%相比差异不显著CP> 0.05);B组出血时间略极于A、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P>0.05);C组出血量显著少于A组CP<0.05),与B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C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CP<0.05),但三组间差异不显著CP>0.05) ;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67%略高于A组6.67%,但无显著差异CP>0. 05);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67%明显高于A组、B组CP<0. 05)。
结论:不同剂 量孕酮均可有效调节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症状,但低剂量所致不良反应较少。
【关键词】不同剂量;孕酮;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是临床常见妇科疾病,该病是由于孕 激素缺乏而致子宫内膜不脱落引发的阴道无规则持续性流 血现象,长期存在可导致患者出现贫血症状,降低患者生活 质量[1]。
临床多采用孕激素进行治疗,虽具有明显疗效,但 易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本研究通过对无排 卵型月经失调患者使用不同剂量的孕酮进行治疗,分析其疗 效差异,研究结果如下文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从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无排卵 型月经失调患者中选取180例,分为A组(60例)、B组(60 例)及C组(60例h A组年龄19〜51岁,平均年龄(32. 52士5.48)岁;停经时间(3. 86±1. 12)个月;血清孕酮含量(8. 25 ±1. 18)nmol/L。
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疗效比较

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疗效比较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疗效。
方法:将严格筛选的98例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3组分别为33、33、32例。
三组患者全部口服黄体酮胶囊,设计单中心、随机、开放、自身前后对照临床试验。
100mg组每晚睡前口服,其余则早晚口服1次。
用药持续12d,评估用药效。
结果:3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阴道出血持续时间和阴道出血量及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接受不同剂量的孕激素治疗,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关键词:月经失调;无排卵型;孕激素;剂量正常的月经周期要求雌孕激素保持在合理范围内,任何一种激素发生缺陷都会带来月经失调问题[1]。
当正常排卵受到影响,加之孕激素短缺时,会导致子宫内膜无法顺利脱落而使月经不规律,这种月经问题在临床中是非常普遍的无排卵型月经失调。
一般采取补充孕激素的治疗方法。
口服天然孕激素孕酮,不会对乳腺造成危害,且给药简单容易操作,有广泛的应用范围。
本研究对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疗效实行比较,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本院收治的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98例,年龄(36.8±4.)岁;筛选要求:年龄20-50岁;停经≥2个月;入院后检测血清孕酮(P)<9.51nmol/L,子宫B超检查提示子宫内膜厚度≥0.5cm。
排除标准:合并子宫内膜癌或子宫器质性病变;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心肺功能损伤;不适合接受孕激素撤退疗法的治疗者。
向患者及家属传递研究目的、方法等并征得其同意。
98例患者按随机区组法分入100mg/d、200mg/d、300mg/d 3个不同剂量孕激素组,即100mg组(A)、200mg组(B)、300mg组(C),每组病例对应为33、33、32比例。
1.2方法三组患者全部口服黄体酮胶囊(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设计单中心、随机、开放、自身前后对照临床试验。
临床分析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疗效比较

各3 0 例患者, 四组 患 者在 年 龄 、 停 经 时 间 以及 实 验 室 检 查 等 方 面
均无 明显 差 异 , 且 差 异无 统 计 学 意 义P > 0 . 0 5 , 四组 均 有 可 比性 。
1 . 2 方 法
所 有 患 者 均 口服 黄 体 酮 胶 囊 ( 商 品 名琪 宁, 浙 江 爱 生 药 业 有 2 . 2对 四组 患者在 治疗前 后子 宫内膜 厚度 的 比较
无 排 卵 型 月经 失 调是 指 由于调 节生 殖 的 神 经 内分 泌 系统 功能 紊 乱 所 导 致 的不 规 则 子 宫 出血 , 且 多 见于 青 春 期 和更 年 期 。 现 阶 段 的 主 要 治 疗 方 法 是 运 用 孕 酮 类 药 物 和 雌 激 素 制 剂 对 患 者 进 行 药物治疗, 具有用药简单, 对 患者 较 小 的特 点 , 进而 被 广 泛 应 用 于 临床。 本 文 就 医子 宫 内膜 厚度 变 化 和 撤 退 性 出血 的情 况 为 指 标 ,
1资料 与方 法
1 . 1一般 资料
患 者 的 阴道 流 血 量 、 出血 的 持 续 时 间 以及 出血 率 比较 , 且 差 异 无
统计 学意义P > 0 . 0 5 , 详见表 1 。
表1 四组 患者 撤年1 月一 2 0 1 2 年1 2 月收 治 的无 排 卵 型 月经 失 调患者1 2 0 例, 年龄在2 1 ~ 4 8 岁, 平均年龄3 6 . 5 岁, 所 有 患 者 的 停 经 时间均超 过2 个 月, 对患者 进行 实验 室检查 , 所 有 患 者 的 血 清 孕 酮 均小于9 . 5 1 n mo l / L, 子宫内膜增厚 均大于0 . 5 c m。 所 有 患 者
不同剂量孕酮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临床疗效评价

不同剂量孕酮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临床疗效评价【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孕酮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84例(2019年8月至2020年10月),随机分为小剂量孕酮治疗的观察组(42例)与大剂量孕酮治疗的对照组(42例),观察撤药性出血情况、子宫内膜厚度、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两组撤药性出血情况、子宫内膜厚度对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不良反应少,生活质量评分高,P<0.05。
结论:在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治疗中,不同剂量孕酮均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相比于高剂量孕酮治疗,低剂量孕酮治疗不良反应较少,患者生活质量高,可作为该病首选治疗方式。
【关键词】不同剂量;孕酮;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疗效月经失调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妇科疾病,患者发病后主要表现为月经出血量或周期异常,还有很多患者会出现腹痛症状,在各种疾病各种类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就是无排卵型月经失调,且发生率较高,该病主要为孕激素分泌不足,进而导致子宫内膜受到雌激素的刺激,出现子宫内膜持续增生的情况,最终导致撤退性出血[1]。
该病主要患病人群为青春期或围绝经期女性,且常由精神压力大、不良生活习惯、激素等所引起,以上方面均会使其内分泌失调、激素异常,进一步影响卵巢排卵,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2]。
该病对女性健康影响较大,同样也对其心理造成伤害。
在疾病治疗中,孕酮应用较多,其主要作用为调节机体,帮助患者维持孕激素平衡,但在临床治疗期间发现,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其剂量的选择依然存在争议,对治疗安全性有着较大影响[3]。
本研究选取我院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84例,观察不同剂量孕酮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9年8月至2020年10月,选取我院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84例,随机分为2组,各42例。
对照组年龄22至46(34.29±3.81)岁,病程3至8(5.73±1.28)个月,观察组年龄23至47(35.38±3.69)岁,病程3至9(5.57±1.34)个月。
不同剂量黄体酮用于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Women'sHealthResearch
2018年6月第11期
文章编号:WHR2018022081
不同剂量黄体酮用于 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裴友娟 赵淑霞 魏怀玉
北京怀柔医院妇产科,北京 101400
【摘 要】目的:比较不同剂量黄体酮用于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90例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随机分为 A 组、B组、C组,每组30例,均采用黄体酮进行治疗。A 组患者给药剂量为100mg/d;B组给药剂量为200mg/d;C组给药剂量为 300mg/d。比较三组患者阴道出血情况、子宫内膜厚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阴道流血量评分、阴道流血时 间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犘 >0.05);治疗后,B组患者宫内膜厚度比治疗前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犘 <0.05);B组患者宫内膜厚度 比 A、C组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犘 <0.05);C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 A、B组高,差异显著(犘 <0.05)。结论:200mg/d黄体酮 用于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治疗临床效果最佳,且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黄体酮;无排卵型月经失调;剂量;安全性
述;子宫内膜厚度应用 B超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通过 SPSS17.0处 理 分 析,患 者 阴 道 流 血
量评分、流血时 间、子 宫 内 膜 厚 度 用 均 数 ± 标 准 差 (狓珔±狊)表 示,采用狋检验;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 χ2 检验,犘 <0.05表 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阴道出血情况比较
C组:给予黄体酮300mg/d,分早、中、晚3次服用,每次 100mg。
三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0d。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的阴道出血情况、子宫内膜厚度及
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月经失调(无排卵型)的效果分析

Journal of Colorectal & Anal Surgery组别 第一产程/h 第二产程/h 总产程/h 对照组 12.26±0.14 1.92±0.38 13.90±1.60 t4.135 2.086 4.819 P<0.05<0.05<0.052.3两组产妇妊娠结局及产后出血量对比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别为为0.3%、0.6%,差异不明显(P >0.05)。
两组产妇产后2h 内出血量差异不明显(P>0.05)。
详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妊娠结局及产后出血量对比组别 自然分娩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率产后2h 内出血量 观察组 (n =350) 287(80.8) 62(17.7) 1(0.3%) 190.54±179.89 对照组 (n =350) 233(66.6) 115(32.8) 2(0.6%) 206.35±192.83 χ2/t14.036 12.501 0.334 0.162 P<0.05<0.05>0.05>0.053讨论产妇在分娩时往往会伴有焦虑、紧张或惧怕等负面情绪,宫颈肌肉及宫底腹膜过度紧张,导致大量内源性和外源性应激物质的产生,机体神经功能紊乱,进而引发宫缩乏力、宫缩和宫口扩张失调等情况产生,造成产程延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6],影响分娩的顺利进行,因此镇痛在分娩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无痛分娩常采用微量注射泵控制硬膜外阻滞镇痛的方式,本次研究中产妇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镇痛方式,减弱宫口张力,松弛盆腔肌、阴道肌,减小分娩阻力,保证分娩顺利进行。
催产素是由垂体后叶分泌的一种垂体神经激素,可作为宫缩剂使用,催产素可刺激乳腺的排出作用,能选择性兴奋子宫平滑肌,增强宫缩及子宫收缩力、收缩频率,产科无痛分娩中应用微量催产素静脉滴注可促进宫颈成熟,缩短产程活跃期时间,加快活跃期宫口扩张频率,从而缩短第一产程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剂量的黄体酮治疗无排卵性月经失调的效果及安全性
发表时间:2018-06-12T13:49:05.663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6期作者:万李
[导读] 无排卵性月经失调治疗中,采用小剂量黄体酮不但可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同时可防止产生不良反应情况。
(岳阳市中医医院湖南岳阳414000)
摘要:目的评判不同剂量的黄体酮治疗无排卵性月经失调的效果、安全性。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实行分组,将我院2016年5月~2017年12月撷取的58例无排卵性月经失调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和对照组均通过黄体酮治疗,前者采用小剂量治疗,后者采用大剂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安全性。
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100%、93.10%,组间比较差异不存在,P>0.05。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2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结论:无排卵性月经失调治疗中,采用小剂量黄体酮不但可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同时可防止产生不良反应情况。
关键词:不同剂量;黄体酮;无排卵性月经失调;临床效果;安全性
无排卵性月经失调,发病原因和女性卵泡储备过低、过度劳累、应激、流产等具有直接关联。
临床主要表现:月经不规则、通经、肥胖等[1]。
女性月经周期保持正常,需要体内雌性孕激素维持正常水平,当孕激素缺乏/紊乱,就会引发月经失调。
排卵障碍条件下,无法确保孕激素的正常水平,进而使得子宫内膜不能脱落,即为无排卵性月经失调。
临床方面多采用孕激素方式治疗,这种方法操作简便,并且治疗安全系数较高[2]。
针对于此,本次研究撷取近年来收治的58例无排卵性月经失调患者,分析不同剂量黄体酮,在无排卵性月经失调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安全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6年5月~2017年12月,撷取了无排卵性月经失调患者共计58例。
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9)和对照组
(n=29)。
研究前,两组无排卵性月经失调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治疗,均通过病症诊断标准确诊。
观察组年龄搜集范围26~50岁,平均(38.5±3.3)岁。
对照组年龄搜集范围28~46岁,平均(37.3±2.9)岁。
两组临床相关资料,均使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加以分析,均无显著对比差异,P>0.05。
1.2方法
1.2.1 对照组通过大剂量黄体酮(生产厂家:湖北葛店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国药准字:H20066109)口服治疗,每次给予50mg,每日2次。
1.2.2 观察组通过小剂量黄体酮口服治疗,每次200mg,每日2次。
两组治疗的时间相同,均为10d。
待月经干净后3d,接受彩超检查,重点检查患者子宫内膜情况。
1.3观察指标
1.3.1 观察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
1.3.2 临床疗效的评判:治疗后,产生撤药性出血,出血量在正常范围内,经子宫彩超检查显示子宫内膜的厚度正常,即为显效。
治疗后,产生撤药性出血,出血量控制在正常范围,子宫彩超检查可见厚度改变,即为有效。
治疗后,没有达到上述标准,即为无效。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的临床数据,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4.0实行处理,计数资料通过n表达,使用±、%,表示均数差、率,以t和X2实行临床统计学检验。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间的数据对比为:P<0.05,即为组间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的对比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实行比较,差异性不存在,P>0.05,如下表。
3.讨论
月经失调,为临床方面发病率较高的病症之一,发病的原因和下丘脑、垂体、卵巢间内分泌功能异常有关。
无排卵性月经不调发病机制,与卵巢功能异常所致子宫出血存在直接关联[3]。
主要发病的人群集中在成年女性,临床主要症状:阴道不规则出血、经量增加、经期时间较长等,病症的发生会对患者身体健康、生活质量构成直接影响。
在受到内部/外部刺激后,因为内分泌异常所致,容易产生子宫内膜出血症状,且无排卵比较常见[4]。
临床方面多使用口服激素的方式,以及止血、促进排卵的方式进行治疗。
经雌激素治疗,子宫内膜厚度
增加,子宫内膜创面修复效果、止血效果均非常理想。
由此能够看出,采取孕激素对无排卵性月经失调患者加以治疗,不但能使得宫内膜经增殖期——分泌期转变,并能改变子宫膜间质细胞蜕膜。
这时,无排卵性月经失调患者子宫内膜血管可保持稳定,进而可控制内膜出血情况。
本次研究,通过不同剂量的黄体酮治疗,这一药物为天然的孕激素,无雌激素活性。
一般主要在通经、功能性闭经、功能性子宫出血病症等治疗中应用。
因为卵巢黄体自然分泌,所以雌激素受体能有效调节。
这一药物可使得子宫内膜厚度发生改变,血管和腺体增生。
与此同时,黄体酮还可以达到较好的止血效果。
在药理作用下,子宫内膜可逐渐脱落,实现刮宫的效果较好[5]。
相关研究人员表示,黄体酮不但能很好的修复子宫内膜,还可有效抑制自用内膜过度增生情况。
本次研究,通过不同剂量的黄体酮,对无排卵性月经失调患者实行治疗,应用大剂量和小剂量的黄体酮,均可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然而,经小剂量黄体酮治疗,不易于产生不良反应情况,治疗更加安全。
总而言之,无排卵性月经失调治疗中,采用小剂量黄体酮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应用更加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马桂芳.不同剂量黄体酮治疗无排卵性月经失调的疗效对比观察[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7,4(13):61-61.
[2]林初专.不同剂量孕酮对无排卵型月经失调临床效果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2):108-109.
[3]曹海龙.用不同剂量的孕激素治疗无排卵性子宫出血的效果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8):54-55.
[4]李晓岚,梁小娟,陈小宁.戊酸雌二醇分别与黄体酮胶囊、醋酸甲羟孕酮联合治疗无排卵性功血对月经周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24):3684-3685.
[5]刘娇.三种不同剂量黄体酮治疗月经失调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32):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