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分解利用整体法和隔离法求解平衡 ppt 20张
合集下载
力的分解(共23张PPT)

F2
F β α
F1
2.力的分解实例分析
观察与猜想:斜向上的拉力会 有什么效果?如何分解这个 拉力?
模型建立:有一个物体,受到 一个斜向上的拉力,拉力与水 平方向成θ角,试按拉力的作用 效果分解该力F。
实验探究:将物体放在托盘秤 上,用斜向上的力拉物体, 观察实验现象。
• a.根据拉力的作用效果,把斜向上力沿 什么方向分解为两个分力? • b.如果F=100N,θ=30°求出两个分力大 小?
• 实际问题——依据力的作用效果——确定分力 的方向——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做出分力 合力的关系图——用作图法(比例标度)或计 算法(用直角三角函数)计算。
三角形定则
平行四边形定则
三角形定则
提示:一般情况下,矢量可以平移
小
结
知识技能
1、什么叫力的分解?
2、力的分解遵守什么定则? 3、通常如何进行力的分解? 4、力的分解的一般步骤:
G
F1 G sin
F1
使物体沿 斜面下滑
使物体紧压 斜面
F2
G
F2 G cos
倾角增大,F1和F2 怎样变化? 手托一本厚书,慢慢倾斜感受一下
实例3:悬挂在支架上的重物的重力如何分解
F1 = G /sinө F2 = G/tanө
⊙
F2
θ
F1
G
在实际问题中如何根据实际需要 来分解力?
力的分解
单手提水桶和两股绳子提水桶
F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F1
F2
1.力的分解
分力
力的合成 力的分解
合力
求一个力的分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分解 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 力的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F β α
F1
2.力的分解实例分析
观察与猜想:斜向上的拉力会 有什么效果?如何分解这个 拉力?
模型建立:有一个物体,受到 一个斜向上的拉力,拉力与水 平方向成θ角,试按拉力的作用 效果分解该力F。
实验探究:将物体放在托盘秤 上,用斜向上的力拉物体, 观察实验现象。
• a.根据拉力的作用效果,把斜向上力沿 什么方向分解为两个分力? • b.如果F=100N,θ=30°求出两个分力大 小?
• 实际问题——依据力的作用效果——确定分力 的方向——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做出分力 合力的关系图——用作图法(比例标度)或计 算法(用直角三角函数)计算。
三角形定则
平行四边形定则
三角形定则
提示:一般情况下,矢量可以平移
小
结
知识技能
1、什么叫力的分解?
2、力的分解遵守什么定则? 3、通常如何进行力的分解? 4、力的分解的一般步骤:
G
F1 G sin
F1
使物体沿 斜面下滑
使物体紧压 斜面
F2
G
F2 G cos
倾角增大,F1和F2 怎样变化? 手托一本厚书,慢慢倾斜感受一下
实例3:悬挂在支架上的重物的重力如何分解
F1 = G /sinө F2 = G/tanө
⊙
F2
θ
F1
G
在实际问题中如何根据实际需要 来分解力?
力的分解
单手提水桶和两股绳子提水桶
F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F1
F2
1.力的分解
分力
力的合成 力的分解
合力
求一个力的分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分解 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 力的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整体法与隔离法》课件

03
整体法与隔离法的比较
应用场景的比较
整体法
适用于分析系统整体的运动状态和平衡状态,如分析物体的平动、转动等。
隔离法
适用于分析系统内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运动状态,如分析连接体之间的相对 运动和相互作用。
分析方法的比较
整体法
将系统整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整体 的运动状态和平衡条件来求解未知量 。
04
整体法与隔离法的实例 分析
实例一:桥梁分析
总结词
桥梁分析是整体法的典型应用
详细描述
在桥梁分析中,将桥梁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研究其静载和动载下的受力情况,从而确定桥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整体法能够全面地考虑桥梁的整体性能,避免了对各个部分的孤立分析。
实例二:建筑结构分析
总结词
建筑结构分析是隔离法的常见应用
05
实际应用中的选择建议
根据问题特性选择分析方法
简单问题
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可以直接使用整体法或隔离法进行分析。如果问题涉及整体的运 动状态或受力情况,可以选择整体法;如果问题只关注部分或某个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受
力情况,可以选择隔离法。
复杂问题
对于复杂的问题,可能需要结合整体法和隔离法的优点,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先用整体 法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受力情况,再根据需要用隔离法对某个物体或部分进行详细分
02
隔离法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隔离法是将研究对象从整体中隔离出来,对其进行分析的方 法。
特点
隔离法注重研究对象的独立性和特殊性,通过深入研究对象 的内在规律和特性,揭示其在整体中的作用和地位。
隔离法的应用场景
机械系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经济学
物理必修力的分解PPT课件

物理必修:力的分解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力的分解概述 • 力的分解方法 • 力的分解实例 • 力的分解在生活中的应用 • 力的分解的练习题与解析
01 力的分解概述
力的分解的定义
力的分解的定义
力的分解是将一个力按照一定的 方式分解成几个分力,以便于分 析和计算。
力的分解的依据
力的分解依据是平行四边形定则 ,即以一个力为起点,以其他分 力为邻边,作出的两个力和原力 矩等效的平行四边形。
车辆制动中的力分解
总结词
车辆制动时,摩擦力可以分解为向前和向后的力,使车 辆减速并停止。
详细描述
在车辆制动过程中,摩擦力是使车辆减速并最终停止的 关键因素。这个摩擦力可以分解为两个方向的力:一个 向前,一个向后。向前方向的力试图使车辆减速,向后 方向的力则试图使车辆停止。了解力的分解原理可以帮 助驾驶员更好地掌握制动的技巧,例如在紧急制动时如 何更有效地利用摩擦力来减速和停车。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详细描述
三角形法则是力的分解中另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作出的两个分力和合力的关系的三角形,利用三角 形的边长关系和角度关系求解分力的大小和方向。这种方法在解决力的平衡和运动问题时也很有用。
03 力的分解实例
重力分解
总结词
重力的分解是力的分解中最常见的例子,通过将重力分解为沿斜面和垂直斜面的分力,可以解释物体在斜面上的 运动状态。
支持力与压力的分解
• 总结词:支持力和压力是常见的两种弹力,它们的分解可以用来分析物 体在支持面上的平衡状态和运动状态。
• 详细描述:支持力和压力是常见的两种弹力,它们的分解是指将一个支 持力或压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分力。这种分解方法可以用来分析物体在 支持面上的平衡状态和运动状态。例如,可以将支持力分解为沿支持面 和垂直支持面的分力,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在支持面上的平衡条件 和运动规律。同样地,压力的分解也可以用来分析物体在压力作用下的 运动状态和平衡状态。通过支持力和压力的分解,可以深入理解物体在 支持面上的作用方式和运动规律,进一步掌握力学的基本原理。
contents
目录
• 力的分解概述 • 力的分解方法 • 力的分解实例 • 力的分解在生活中的应用 • 力的分解的练习题与解析
01 力的分解概述
力的分解的定义
力的分解的定义
力的分解是将一个力按照一定的 方式分解成几个分力,以便于分 析和计算。
力的分解的依据
力的分解依据是平行四边形定则 ,即以一个力为起点,以其他分 力为邻边,作出的两个力和原力 矩等效的平行四边形。
车辆制动中的力分解
总结词
车辆制动时,摩擦力可以分解为向前和向后的力,使车 辆减速并停止。
详细描述
在车辆制动过程中,摩擦力是使车辆减速并最终停止的 关键因素。这个摩擦力可以分解为两个方向的力:一个 向前,一个向后。向前方向的力试图使车辆减速,向后 方向的力则试图使车辆停止。了解力的分解原理可以帮 助驾驶员更好地掌握制动的技巧,例如在紧急制动时如 何更有效地利用摩擦力来减速和停车。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详细描述
三角形法则是力的分解中另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作出的两个分力和合力的关系的三角形,利用三角 形的边长关系和角度关系求解分力的大小和方向。这种方法在解决力的平衡和运动问题时也很有用。
03 力的分解实例
重力分解
总结词
重力的分解是力的分解中最常见的例子,通过将重力分解为沿斜面和垂直斜面的分力,可以解释物体在斜面上的 运动状态。
支持力与压力的分解
• 总结词:支持力和压力是常见的两种弹力,它们的分解可以用来分析物 体在支持面上的平衡状态和运动状态。
• 详细描述:支持力和压力是常见的两种弹力,它们的分解是指将一个支 持力或压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分力。这种分解方法可以用来分析物体在 支持面上的平衡状态和运动状态。例如,可以将支持力分解为沿支持面 和垂直支持面的分力,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在支持面上的平衡条件 和运动规律。同样地,压力的分解也可以用来分析物体在压力作用下的 运动状态和平衡状态。通过支持力和压力的分解,可以深入理解物体在 支持面上的作用方式和运动规律,进一步掌握力学的基本原理。
新版 《力的分解》(共21张PPT)学习PPT

大小有关:
G1
θ
G2
θ
θ
G1 G2
4
能解决什么问题
解释为什么高大的桥 要造很长的引桥吗?
模型
G1
θ
转换
上桥时,重力沿斜面的分力阻碍车辆前进; 下桥时,重力沿斜面的分力使车辆运动加快。
加长引桥,减小斜面倾角θ, 减小重力沿斜面的分力G1
4
能解决什么问题
探究2:如图,将力F按效果分解,并求出两个分力大小?
★通过力的分解,可以求出一个力的两个贡献
G2 = ______
若 F1 F2 ★是由研究的问题所决定的,选择的分解方法要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一个已知力求它的的分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分解 把一个已知力F作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那么与力F共点的平行四边形的两个邻边,就表示力F的两个分力.
将 例1:已知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为G,
F/tan30=5 N 探究2:如图,将力F按效果分解,并求出两个分力大小? 把一个已知力F作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那么与力F共点的平行四边形的两个邻边,就表示力F的两个分力.
创新 G2 = ______
★用几个分力来等效替代一个力
· 应用 加长引桥,减小斜面倾角θ,
由公式可以看出,G1和G2的大小只与斜面倾角θ的大小有关: 探究1:把一个物体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物体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但它并不能竖直下落。 例1:已知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为G, 探究1:把一个物体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物体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但它并不能竖直下落。
模型 转换
F2
30
F 5N
F1 = _F_/_s_in_3_0°=10N
30
F1
F 5N
F2 = __F_/_ta_n_30=5 3 N
整体法和隔离法ppt课件

10.质量均为m的a、b两木块叠放在水平面上,如图 所示,a受到斜向上与水平面成θ角的力F作用,b受 到斜向下与水平面成θ角等大的力F作用,两力在同
一竖直平面内,此时两木块保持静止,则( C )
A.b对a的支持力一定等于mg B.水平面对b的支持力可能大于2mg C.a、b之间一定存在静摩擦力 D.b与水平面之间可能存在静摩擦力
外力:系统以外的物体施加的力叫外力.
整体法:当连接体内的物体之间没有相对运 动(即有共同加速度)时,可把此物体组作为 一个整体对象考虑,分析其受力情况,整体 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当然,当连 接体内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时,仍可整体 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
隔离法:求解连接体内各个物体之间的相互 作用力(如相互间的压力或相互间的摩擦力 等)时,可以把其中一个物体从连接体中 “单独”隔离出来,单独进行受力分析的方 法.
2.如图,质量m=5 kg的木块置于倾角=37、质量M=10 kg的粗糙斜面上,用一平行于斜面、大小为50 N的力F推 物体,使木块静止在斜面上,求地面对斜面的支持力和静 摩擦力。
m F
M
N=(M+m)g-Fsin370=120N f=Fcos370=40N
整体法和隔离法交替使用
(1)已知外力求内力。 先整体分析,计算加速度,然后隔离分析计算内力。
14.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直角三棱柱A放在水平地面上, 三棱柱的斜面是光滑的,且斜面倾角为θ。质量为m的光 滑球放在三棱柱和光滑竖直墙壁之间,A和B都处于静止状 态,求地面对三棱柱支持力和摩擦力各为多少?
整体法求得 N=(M+m)g
隔离体法求得 f=mgtanθ
B
A
θ
16.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板悬挂在滑轮组下,上端由 一根悬绳C固定在横梁下.质量为m的人手拉住绳端,使 整个装置保持在空间处于静止状态.求 (1)悬绳C所受拉力多大? (2)人对木板的压力(滑轮的质量不计).
力的分解利用整体法和隔离法求解平衡 ppt 20张共22页

力的分解利用整体法和隔离法求解平 衡 ppt 20张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力的分解》力与平衡PPT课件-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PPT课件

PPT素材:/sucai/ PPT图表:/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PPT课件:/kejian/ 数学课件:/kejian/shu xue/ 美术课件:/kejian/me ishu/
PPT素材:/sucai/ PPT图表:/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PPT课件:/kejian/
栏目导航
5
二、力的正交分解
1.定义:把一个力分解为两个互相垂直 的分力的方法,如图所示. PPT模板:/moban/ PPT背景:/beijing/ PPT下载:/xiazai/ 资料下载:/ziliao/ 试卷下载:/shiti/ PPT论坛: 语文课件:/kejian/yuw en/ 英语课件:/kejian/ying yu/
预 PPT素材:/sucai/
PPT图表:/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PPT课件:/kejian/ 数学课件:/kejian/shu xue/ 美术课件:/kejian/me ishu/ 物理课件:/kejian/wul i/ 生物课件:/kejian/she ngwu/ 历史课件:/kejian/lish i/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生物课件:/kejian/she ngwu/
地理课件:/kejian/dili/
历史课件:/kejian/lish i/
这几个力即为那个力的分力.
2.力的分解 (1)定义: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的过程. (2)分解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 (3)力的分解与合成的关系: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4)力的分解的依据:通常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进行分解.
《力的分解》力与平衡ppt【完美版课件】61页PPT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力的分解》力与平衡ppt 【完美版课件】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力的分解》力与平衡ppt 【完美版课件】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人拉绳的力是200 N 动,则
B.人拉绳的力是100 N
BC
C.人的脚给木块的摩擦力向右
D.人的脚给木块的摩擦力向左
把人和木板看做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和外力为零。整体所 受的外力有,地面给的摩擦力,大小为200牛,还有两段绳子给的拉力。所以每根 绳子上面所承受的拉力是100牛。用隔离体法对木板进行分析。木板受到向左的摩 擦力大小为200牛,受到向右的拉力为100牛,则还应该受到人给木板的摩擦力方 向向右,大小也应该是一百牛。或者直接对人进行受力分析,受到向右的绳子拉 力,还能保持匀速运动,必然会有向左的摩擦力来平衡,摩擦力是木板给的,所 以人对木板的摩擦力方向应该向右。
B
变式.如图所示,在一根水平的粗糙的直横梁上,套有两 个质量均为m的铁环,两铁环系有等长的细绳,共同拴着 质量为M的小球,两铁环与小球均保持静止。现使两铁环 间距离增大少许,系统仍保持静止,则水平横梁对铁环 的支持力N和摩擦力f将(D ) A.N增大,f不变 B.N增大,f增大 C.N不变,f不变 D.N不变,f增大
B
A
θ
例4.有一个直角支架 AOB,AO水平放置,表面粗糙,OB竖 直向下,表面光滑,AO上套有小环P,OB上套有小环 Q, 两环质量均为m,两环间由一根质量可忽略、不可伸展的 细绳相连,并在某一位置平衡(如图),现将P环向左移 一小段距离,两环再次达到平衡,那么将移动后的平衡状 态和原来的平衡状态比较,AO杆对P环的支持力N和细绳上 的拉力T的变化情况是: A.N不变,T变大 B.N不变,T变小 C.N变大,T变大 D.N变大,T变小
课堂练习3.如图,质量m=5 kg的木块置于倾角=37、 质量M=10 kg的粗糙斜面上,用一平行于斜面、大小为50 N的力F推物体,使木块静止在斜面上,求地面对斜面的支 持力和静摩擦力。
m F
M
f=40N N=120N
小 结: 隔离法和整体法是解动力学习题的基本方法。 应注意:
1、当用隔离法时,必须按题目的需要进行恰当的选择隔 离体,否则将增加运算过程的繁琐程度。
0 F F 0
【练习4】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板,通过跨过滑轮的绳 子与横梁相连,一个质量为m的人拉住绳端悬吊着.由 于木板质量比较大,仍然压在地面上.求木板对地的压 力(滑轮质量不计).
★
知识梳理
★
处理连接体平衡问题的方法
1. 整体法: 选取几个物体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进
行受力分析的方法.当只涉及系统外力而不涉及系统
2 、只要有可能,要尽量运用整体法。因为整体法的好处 是,各隔离体之间的许多未知力,都作为内力而不出现, 对整体列一个方程即可。
3 、用整体法解题时,必须满足一个条件,即连结体各部 分都处于平衡态。如果不是这样,便只能用隔离法求解。 4 、往往是一道题中要求几个量,所以更多的情况是整体 法和隔离法同时并用,这比单纯用隔离法要简便。
课堂练习1.如图所示,测力计、绳子和滑轮的质
量都不计,摩擦不计,物体A重40N,物体B重
10N,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地面对A的支持力是30N
B.测力计示数20N
C.物体A受到的合外力是30N
D.测力计示数30N
AB
课堂练习2.如下图所示,人重600 N,木板重400
N,人与木板、木板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皆为0.2, 现在人用水平力拉绳,使他与木块一起向右匀速运
整体法与隔离法
处理连接体平衡问题的方法
1. 整体法:指对物理问题中的整个系统进行分析、研 究的方法。在力学中,就是把几个物体视为一个整体, 作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时,只分析这一整体对象之 外的物体对整体的作用力(外力),不考虑整体内部 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内力)。 2. 隔离法:隔离法是指对物理问题中的单个物体进行 分析、研究的方法。在力学中,就是把要分析的物体从 相关的物体体系中隔离出来,作为研究对象,只分析该 研究对象以外的物体对该对象的作用力,不考虑研究对 象对其他物体的作用力。
作业2.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三角滑块及其斜面上 的物块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现用力F垂直作用 在物块上,物块及滑块均未被推动,则滑块受到
地面的静摩擦力大小为
A.0 C.Fsinθ B.Fcos θ D.Ftanθ
C
作业3.如图所示,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有一斜劈,斜 劈上一物块正在沿斜面以速度v0匀速下滑,斜劈保 持静止,则地面对斜劈的摩擦力
作业6.用轻质细线把两个质量未知的小球悬挂起来,如图 1—2所示,今对小球a持续施加一个向左偏下30°的恒力, 并对小球b持续施加一个向右偏上30°的同样大小的恒力, 最后达到平衡,表示平衡状态的图可能是
C
作业7.质量相同的四木块叠放在一起,如图所示,静 止在水平地面上,现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F分 别作用的第2块和第4块木块上,四木块仍然静止,则 从上到下各层接触面间的摩擦力多大?
A
v0
A.等于零
B.不为零,方向向右 C.不为零,方向向左
D.不为零,v0较大时方向向左,v0较小时方向向右
作业4.如图所示,两只相同的均匀光滑小球置于半径为R 的圆柱形容器中,且小球的半径r满足2r > R,则以下关 于A、B、C、D四点的弹力大小说法中正确的是(ABC ) A.D点的弹力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小球的重力 B.D点的弹力等于A点的弹力(指大小) C.B点的弹力恒等于一个小球重力的2倍 D.C点的弹力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小球的重力
(1)整体法求得拉力,F=(m+M)g
(2)mg-F=N
F=mg-N
N+Mg=F+2F=3(mg-N)
N=(3mg-Mg)/4
[思考] 你觉得要实现本题的状态必须要满足什么条件 ?
[说明] 本题能成立的条件是3m>M,即m>M/3.这表明人的质量不能太 小.
例3.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直角三棱柱A放在水平地面上, 三棱柱的斜面是光滑的,且斜面倾角为θ。质量为m的光 滑球放在三棱柱和光滑竖直墙壁之间,A和B都处于静止状 态,求地面对三棱柱支持力和摩擦力各为多少? 整体法求得 N=(M+m)g 隔离体法求得 f=mgtanθ
内部物体之间的内力以及加速度问题时,通常选取整
个系统为研究对象,不必对系统内部物体隔离分析.
★
知识梳理
★
2.隔离法:把研究对象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进
行受力分析的方法.当涉及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作用
力或加速时,通常选取隔离体为研究对象.隔离法
不仅能求出其他物体对整体的作用力,而且还能求出
整体内部物体之间的作用力.
例1
m1 M m2
FN
FN1
F静1
m1
F静 2
FN2
m2
F静1'
FN2 '
M
F静2'
FN1'
Mg m1g m2g
例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板悬挂在滑轮组下,上端由一根悬 绳C固定在横梁下.质量为m的人手拉住绳端,使整个装置保持在 空间处于静止状态.求 (1)悬绳C所受拉力多大? (2)人对木板的压力(滑轮的质量不计).
作业1.在粗糙水平面上有一个三角形木块a,在它的两个粗 糙斜面上分别放着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木块b和c,如图所 示,已知m1>m2,三木块均处于静止状态,则粗糙地面对三角 形木块
A、有摩擦力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 B、有摩擦力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 C、有摩擦力作用,但摩擦力的方向不能确定 D、没有摩擦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