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埙教程
埙的指法练习

(一)演奏姿势1. 身体姿势坐式要求身体放松坐在椅子上,座位的高低要适宜,身体要正,两腿自然分开着地。
坐在凳面三分之二处,切忌坐满整个椅子。
立式要求身体站立,两脚稍分开或一脚稍前,一脚稍后。
双手持埙,将吹孔对准风门,头要正,双臂张开约45度角,两肘下垂。
全身自然放松成垂直状,确保气息通畅。
注:因为埙体的长度要比其他乐器短,所以演奏时切记头不要向前探,要始终保持身体的正直。
2.持埙方法手指自然弯曲,指肚按孔。
手指按孔要严实,不能漏气。
开孔时手指不宜抬得过高或过低,过高影响演奏速度,过低影响音准。
一般手指抬到距离埙体音孔上方2-3厘米即可。
八孔埙:右手无名指按住第一孔,中指按住第二孔,食指按住第三孔;左手无名指按住第四孔,中指按住第五孔,食指按住第六孔。
两个大拇指分别按住第七孔和第八孔,小指轻轻托底。
九孔埙:右手小指按住第一孔,无名指按住第二孔,中指按住第三孔,食指按住第四孔;左手无名指按住第五孔,中指按住第六孔,食指按住第七孔。
两个大拇指分别按住第八孔和第九孔,左手小指轻轻托住埙底。
注:八孔埙与九孔埙经张荣华先生标准化研制,已成定制。
八孔埙的指法与笛子的指法相同,筒音作5,运指灵活方便,九孔埙的音域比八孔埙多一个大二度,筒音作1。
演奏者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
3.演奏口形埙的演奏口形是通过唇肌,口轮匝肌与面部肌肉的协同动作完成的。
口形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吹埙的音色、音准以及强弱控制能力。
演奏时,唇部肌肉自然贴住牙床,两边嘴角适当收缩(呈微笑状),使上下唇的力点向中间依靠,双唇中央形成椭圆形风门,口腔扩张。
舌自然平伸。
根据乐曲的需要,吹埙的口形会随时变化,其变化集中表现在风门、口风和口劲三个方面。
演奏时,上下唇中央形成的空隙,是气流经过之“门”,称为“风门”。
通过风门吹出的气流称为“口风”,唇肌与面部肌肉的有机协同收缩、放松和支撑的力量称为“口劲”。
也叫“嘴劲”。
风门的大小、口风的缓急和口劲的大小随乐曲高低音区的不同、音量强弱的变化而变化。
陶埙指法文档

陶埙指法陶埙是一种传统的中国乐器,被广泛应用于民间音乐、戏曲音乐和宗教仪式等场合。
陶埙是一种吹奏乐器,其演奏方法主要依靠手指的按压和放松来调节音高。
本文将介绍陶埙的指法以及如何正确使用手指演奏陶埙。
一、基本指法陶埙的基本指法相对简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大拇指:大拇指位于陶埙封口处,用来控制气流的输出。
在演奏时,大拇指应该用力按住封口,并控制气流的大小和稳定性。
2.示波指(食指):示波指通常位于陶埙的第一个指孔上。
当示波指按住指孔时,音高会被提高。
3.中指:中指通常位于陶埙的第二个指孔上。
和示波指一样,中指的按压也会影响音高。
4.无名指:无名指位于陶埙的第三个指孔上,按压无名指会进一步提高音高。
5.小拇指:小拇指通常用来控制和调节陶埙的音量。
小拇指的放松和按压会改变气流的大小,从而影响音量。
二、演奏技巧在掌握了陶埙的基本指法之后,下面介绍一些陶埙演奏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1.姿势和呼吸:正确的姿势对于演奏陶埙非常重要。
应该坐直,保持肩膀放松,并将陶埙放在嘴唇的正前方。
同时,要注意控制呼吸的深度和稳定性,保持气流的连贯性。
2.指法与音准:指法的准确性是演奏陶埙的关键。
应该确保手指完全按住指孔,避免指尖和孔壁之间的间隙。
此外,练习时要注意调准音高,保持音准的准确性。
3.气息控制:演奏陶埙需要一定的气息控制技巧。
要学会控制气流的大小、速度和稳定性,以及对气流的断续和连贯的控制。
4.音色与表情:演奏陶埙时可以通过不同的指法和气息控制来表达不同的音色和情感。
应该注重练习和掌握如何用手指和气息来表现和调节音色和情感。
5.练习和演奏:为了提高陶埙演奏的技巧和水平,需要定期进行练习。
练习时要注意节奏准确、音色清晰和音准精确。
同时,也要尝试在不同的曲目和音乐风格中进行演奏,提高自己的演奏能力。
三、乐谱示例以下是陶埙的一段简单乐谱示例,供初学者参考和练习:-6 -5 -6 6 -6 6 -6 6 -6 -75 -5 5 -5 -5 -5 -5 -6 -6 -6通过掌握基本指法和演奏技巧,再结合乐谱示例进行练习,相信你能够快速掌握陶埙的演奏技巧并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
陶埙制作步骤流程

陶埙制作步骤流程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陶埙制作那点儿事儿。
你说这陶埙啊,就像个会唱歌的小精灵。
要把它变出来,可得费点儿心思呢!咱先得找块好泥巴。
就像挑苹果一样,得挑那看着就顺眼,摸着就舒服的泥巴。
可别小看这泥巴,它可是陶埙的基础呢!然后呢,把泥巴揉啊揉,就像揉面团似的,要揉得均匀又光滑,这可需要点耐心哟!接着,就该塑形啦!把泥巴捏成你想要的样子,这多有意思啊!你可以想象自己是个雕塑大师,尽情发挥你的创意。
哎呀,要是捏得不好看可咋办?别担心,咱可以慢慢来嘛,谁也不是一开始就能捏得完美的呀。
形状有了,还得给它弄些小孔。
这就好比给小精灵开几个小窗户,让声音能透出来。
这可是个精细活儿,孔的大小、位置都有讲究呢,弄不好声音可就不美妙啦!然后,让它晒晒太阳,或者用小火慢慢烤一烤,让它变得结实起来。
这时候你就眼巴巴地盼着它快点干,就像等着一朵花开放一样。
等它干了,嘿,还没完呢!你得给它打磨打磨,让它变得更加光滑细腻。
这就像是给它化个妆,让它漂漂亮亮的。
最后,你就可以拿着自己亲手做的陶埙,轻轻一吹,听听那独特的声音。
哇,那感觉,就像你创造了一个小小的音乐世界!你说神奇不神奇?你想想啊,从一块泥巴到一个能发出美妙声音的陶埙,这中间经历了多少步骤,凝聚了多少你的心血呀!这可不是随便就能做到的事情呢。
而且,当你吹出第一个音的时候,那种成就感,真的是没法形容!就好像你征服了一座小山,心里别提多高兴啦!所以啊,朋友们,别害怕尝试,别害怕失败。
做陶埙就是这样,有挑战才有乐趣,有努力才有收获。
大胆地去做吧,让我们一起创造属于自己的陶埙,一起感受那奇妙的音乐之旅!怎么样,是不是心动啦?赶紧行动起来吧!。
西安陶埙的指法图

西安陶埙的指法图 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学习陶埙(一)演奏姿势1. 身体姿势•坐式•要求身体自然放松地坐在椅子上,两腿稍稍分开,身体要正,头要直,肩部放松。
•立式•要求身体站立,自然放松呈垂直状。
两腿稍稍分开,挺胸,身体要正,肩部放松,切忌歪斜。
••注:因为埙体的长度要比其他乐器短,所以演奏时切记头不要向前探,要始终保持身体的正直。
2.持埙方法要求手指自然放松呈弧形持埙,双肩放松,手指开孔时,不宜抬得过高,否则会使手指僵硬,影响演奏速度。
一般手指抬到距离埙体音孔上方2-3厘米即可。
•八孔埙••••右手无名指按住第一孔,中指按住第二孔,食指按住第三孔,拇指按住第八孔;左手无名指按住第四孔,中指按住第五孔,食指按住第六孔,拇指按住第七孔。
两手的小指轻放于埙底部,起托持埙体的作用。
•••九孔埙••••右手小指第一孔,无名指按住第二孔,中指按住第三孔,食指按住第四孔,拇指按住第九孔;左手无名指按住第五孔,中指按住第六孔,食指按第七孔住第七孔,拇指按住第八孔。
左手的小指轻放于埙底部,起托持埙体的作用。
••注:八孔埙与九孔埙经张荣华先生标准化研制,已成定制。
八孔埙的指法与笛子的指法相同,筒音作5,运指灵活方便,九孔埙的音域比八孔埙多一个大二度,筒音作1。
演奏者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
3.口风•下唇贴紧吹孔外沿,注意不要把吹孔遮盖,下唇肌肉向两侧略微收紧,下唇稍向前伸,上唇嘴角肌肉有所控制,上下唇之间形成一条窄缝,尽量让这条缝越细越短则越好。
舌头自然放松伸平,通过呼气灌入吹孔发出声音。
•吹低音时,口风略松,气流较缓顺着腔体灌入,吹高音时,口风收紧,气流加急并上挑。
加以时日练习,根据乐曲的需要不断调整口风与吹孔的位置,使口风能松能紧,能放能收,这样才能适应演奏的需要。
(二)呼吸方法就我们每个人而言,呼吸只是一种下意识的动作,那么如何正确地运用呼吸,使埙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就是我们下面要讨论的问题。
陶埙的指法详解

陶埙的指法详解前言埙作为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在民族音乐文化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古代“八音”分类中埙独占“土”类,埙无定制,它的外形、大小和音域多种多样。
我国古代音乐有雅乐、颂乐之分,当埙作为乐器进入宫廷乐队以后,也根据这两种音乐的需要,而有了雅埙、颂埙之分。
雅埙形体较大,状如鹅蛋,音响浑厚低沉;颂埙形体较小,状如鸡蛋,发音高于雅埙。
但埙从殷以后的1000多年中,埙一直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至汉代才出现了6音孔埙,然而到清朝末年,人们除了在欣赏宫廷雅乐时还可偶或一闻埙乐外,几乎不记得还有埙这样一种乐器了,到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公演中埙乐几绝于耳。
到20世纪80年代,民族音乐工作者对埙进行了发掘改革,使埙这一古乐重获新生。
在众多音乐工作者的改革中出现了各种形状、各种音孔数、各种指法的埙,这对扩大埙的音量、扩展埙的音域、提高埙音乐表现力发挥了巨大作用,使得在近三十年过去的今天,人们对埙的了解日益加深,更多的人喜欢上了这一古老民族乐器并学习它。
但到目前为止埙的标准体系并未确立,指法依然是各式各样,这对于初学埙的埙友是一个巨大的困难——照着指法表却不能吹出相应的音阶(因为指法表和自己的埙不相对应)。
在此仅我所了解的目前埙的指法做一点说明,希望对初学埙的埙友有一点帮助。
一、埙的发音原理目前人们的认识是埙同笛箫等乐器同属边棱气鸣类乐器,进而把它当做管乐器研究,但由于埙的腔体内是一个气团,而并非管乐器的气柱(不管是柱状还是锥状气柱),所以其发声规律与管乐器有很多不同之处。
很难把它归入管乐器的范围,更谈不上是“闭管乐器”或“半闭管乐器”了。
从理论上讲埙根本不是管乐器。
它的腔体内是一个气团,而管乐器的管子里是一根气柱。
两者形状不同、发声规律也不同。
在管乐器上,管子的长度决定声音的高低。
音孔位置的高低,实际上在改变着管子的长度,直接影响着音的高低,所以笛箫的音孔总是低音孔在高音孔远离吹孔端(也有特殊情况),故而笛箫的指法相对有一个标准;在埙上,埙腔体内的空气团体积的大小决定音高,体积大的声音低。
埙的吹奏方法

埙的基本演奏姿势一般分站式和坐式,独奏一般用站式,合奏或伴奏时一般用坐式,基本要领是:站式演奏时,要求身体应站稳,呈垂直状,两腿稍稍分开或一脚在前一脚在后,指,腕,肘,臂及全身各个关节应自然放松。
坐式要求身体放松坐在椅子上,座位的高低要合适两腿自然分开,身体坐正,坐在凳面的三分之二处,两脚自然分开着地。
以上两种演奏姿势,都要求头要挺直,双肩自然平放,手指按好音孔,正视前方,以保持手指的灵活性和气息的顺畅通达。
二、持埙方法用大拇指按住后面两孔,前面的孔从下往上依次用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按住,小指不按孔的时候,应自然放在埙的底部托住埙体,每个手指在按孔的时候,必须严实,不能漏气,切忌手指过于放松或是僵硬。
三、吹埙的口型吹埙的口型很重要,它直接影响到埙的发音的好坏,是最重要的基本功。
口型包含了三方面的因素,即“风门,口风,口劲”,三者有机而紧密的结合才能达到良好的发音。
(一)风门吹埙时,上下唇中间形成的空隙,就是气流经过的地方,叫风门。
它可大可小。
须随着音的高低而调节和变化,低音气流缓,风门大,高音反之,一定要做到收放自如。
要不然出来的音就非常虚,不实在。
初学者一般第一次吹埙都会把风门放的很大,而且喜欢一次放好几个音孔,老吹不响埙,原因是风门过大,大量的气没有吹进吹孔,而是吹到了外面,本来高音就需要更急的气流才能吹好,开过多的孔肯定更吹不响了,初学者一定要注意这两点。
(二)口风就是气的流动速度,口风的急缓,是通过丹田控制的,随着音的高低而变化,高音口风急,流速快,低音则相反。
这个不是一天的工夫,要长期练习,才能体会到丹田之气是怎么运用的,初学者吹埙会觉得头晕,这就是不会运用丹田之气,把刚吸入的氧气就吹出来了,缺氧造成的。
(三)口劲是指控制风门大小和口风急缓时上下唇肌和面颊肌肉反复收放时所用的力量。
吹低音时,风门大口风缓,口劲相对小一些,高音则相反。
四、吹埙的角度手指按好音孔后,将埙举起,放至嘴边,是唇与埙的吹孔形成约75度角,头稍稍仰起一些,不过角度不是一成不变的,高音角度会加大,低音则变小,这个可以自己慢慢体会。
埙教学

埙教学的背课第一部分埙的保护,演奏口形与姿势 1 保护:主要强调不能用水洗,不要用潮湿的东西擦,比如刚洗过手直接拿埙吹,很容易把埙的外皮弄坏。
其次是怕碰撞或者剧烈震动,每次吹完应该装合子里,尽量避免碰撞,或者非常强烈的震动。
2 口形一般用发‟屋…的口形第一:首先作出微笑状,口尽量放松,不要把嘴角过分向两侧拉,容易疲劳,也不要把嘴张的太大,容易吹不出张力,也容易浪费气。
有很多朋友吹埙的时候,某个音区可以,其他音区不容易吹响,这个主要就是口形的原因,埙的口形与其他乐器有个很大的区别,那就是在演奏不同的音区,不同的音色效果,不同的曲子时,口形会有变化,一方面是口风与埙吹孔的角度是一直在调整的,吹低音一般角度小,把埙底向前上方稍转动,吹高音相反,尽量把埙底向后下方转,把吹孔全部漏出来,这样容易上去,另外口风也不是完全一样的,有时候在吹的过程中,嘴张的大小不同,会有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3 呼吸用的是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这个方法很多管乐的教程上都有详细介绍,主要意思就是吸气的时候,隔肌下降,充分扩大胸腔,尽量把气吸满,用力时,腰部两侧肌肉向外扩充,腹肌绷紧,呼气时,腹部有所控制的慢慢内收,将气缓缓呼出。
练习方法:找一张纸,长20厘米,宽5厘米,用手拿着,放在口前方大约20厘米处,吸气,对着纸条吹,让纸条漂起在一定幅度上,然后一直吹,让其稳定。
主要要练习让气瘤稳定,呼吸自然。
4 演奏姿势埙的演奏姿势比其他乐器更重要,因为埙在不同的姿势下,音准,力度,音色都有巨大的变化,需要很灵活的调整,一般主要注意几个方面,首先是放松,这个包括拿埙的时候,全身要是一个松弛状态,手更要完全放松下来,吹低音的时候两手均匀用力拿埙,吹高音的时候,两手的小指,可以放在埙底上,帮助起稳定作用,因为埙高低音口与乐器角度一直在变化,所以在拿的时候,一直是一个滚动的状态,但幅度很小。
第二结课的备课内容一:中音3到6的长音练习3到6这几个音,基本是埙的中音段,是吹高音前的必须过度,也是用的频率非常高的一个音段,练习中主要注意几个方面,1 音准要把握好,尤其3到5之间的小三度,4的差口指法,要注意准确。
埙的演奏基础知识

一、埙的基本演奏姿势一般分站式和坐式,独奏一般用站式,合奏或伴奏时一般用坐式,基本要领是:站式演奏时,要求身体应站稳,呈垂直状,两腿稍稍分开或一脚在前一脚在后,指,腕,肘,臂及全身各个关节应自然放松。
坐式要求身体放松坐在椅子上,座位的高低要合适两腿自然分开,身体坐正,坐在凳面的三分之二处,两脚自然分开着地。
以上两种演奏姿势,都要求头要挺直,双肩自然平放,手指按好音孔,正视前方,以保持手指的灵活性和气息的顺畅通达。
二、持埙方法用大拇指按住后面两孔,前面的孔从下往上依次用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按住,小指不按孔的时候,应自然放在埙的底部托住埙体,每个手指在按孔的时候,必须严实,不能漏气,切忌手指过于放松或是僵硬。
三、吹埙的口型吹埙的口型很重要,它直接影响到埙的发音的好坏,是最重要的基本功。
口型包含了三方面的因素,即“风门,口风,口劲”,三者有机而紧密的结合才能达到良好的发音。
(一)风门吹埙时,上下唇中间形成的空隙,就是气流经过的地方,叫风门。
它可大可小。
须随着音的高低而调节和变化,低音气流缓,风门大,高音反之,一定要做到收放自如。
要不然出来的音就非常虚,不实在。
初学者一般第一次吹埙都会把风门放的很大,而且喜欢一次放好几个音孔,老吹不响埙,原因是风门过大,大量的气没有吹进吹孔,而是吹到了外面,本来高音就需要更急的气流才能吹好,开过多的孔肯定更吹不响了,初学者一定要注意这两点。
(二)口风就是气的流动速度,口风的急缓,是通过丹田控制的,随着音的高低而变化,高音口风急,流速快,低音则相反。
这个不是一天的工夫,要长期练习,才能体会到丹田之气是怎么运用的,初学者吹埙会觉得头晕,这就是不会运用丹田之气,把刚吸入的氧气就吹出来了,缺氧造成的。
(三)口劲是指控制风门大小和口风急缓时上下唇肌和面颊肌肉反复收放时所用的力量。
吹低音时,风门大口风缓,口劲相对小一些,高音则相反。
四、吹埙的角度手指按好音孔后,将埙举起,放至嘴边,是唇与埙的吹孔形成约75度角,头稍稍仰起一些,不过角度不是一成不变的,高音角度会加大,低音则变小,这个可以自己慢慢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教程所教学的对象为初学者,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有不懂之处,或者是需要中高级教程的,请直接和站长联系,我正在编写一本关于埙的制作和演奏的教材,埙的曲谱也在整理之中,不久也会结集出版,另外埙的教学光盘也在酝酿之中,敬请陶埙爱好者注意论坛公告。
一。
埙的基本演奏姿势
一般分站式和坐式,独奏一般用站式,合奏或伴奏时一般用坐式,基本要领是:站式演奏时,要求身体应站稳,呈垂直状,两腿稍稍分开或一脚在前一脚在后,指,腕,肘,臂及全身各个关节应自然放松。
坐式要求身体放松坐在椅子上,座位的高低要合适两腿自然分开,身体坐正,坐在凳面的三分之二处,两脚自然分开着地。
以上两种演奏姿势,都要求头要挺直,双肩自然平放,手指按好音孔,正视前方,以保持手指的灵活性和气息的顺畅通达。
二。
持埙方法
用大拇指按住后面两孔,前面的孔从下往上依次用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按住,小指不按孔的时候,应自然放在埙的底部托住埙体,每个手指在按孔的时候,必须严实,不能漏气,切忌手指过于放松或是僵硬。
三。
吹埙的口型
吹埙的口型很重要,它直接影响到埙的发音的好坏,是最重要的基本功。
口型包含了三方面的因素,即“风门,口风,口劲”,三者有机而紧密的结合才能达到良好的发音。
(一)风门
吹埙时,上下唇中间形成的空隙,就是气流经过的地方,叫风门。
它可大可小。
须随着音的高低而调节和变化,低音气流缓,风门大,高音反之,一定要做到收放自如。
要不然出来的音就非常虚,不实在。
初学者一般第一次吹埙都会把风门放的很大,而且喜欢一次放好几个音孔,老吹不响埙,原因是风门过大,大量的气没有吹进吹孔,而是吹到了外面,本来高音就需要更急的气流才能吹好,开过多的孔肯定更吹不响了,初学者一定要注意这两点。
(二)口风
就是气的流动速度,口风的急缓,是通过丹田控制的,随着音的高低而变化,高音口风急,流速快,低音则相反。
这个不是一天的工夫,要长期练习,才能体会到丹田之气是怎么运用的,初学者吹埙会觉得头晕,这就是不会运用丹田之气,把刚吸入的氧气就吹出来了,缺氧造成的。
(三)口劲
是指控制风门大小和口风急缓时上下唇肌和面颊肌肉反复收放时所用的力量。
吹低音时,风门大口风缓,口劲相对小一些,高音则相反。
四吹埙的角度
手指按好音孔后,将埙举起,放至嘴边,是唇与埙的吹孔形成约75度角,头稍稍仰起一些,不过角度不是一成不变的,高音角度会加大,低音则变小,这个可以自己慢慢体会。
五呼吸的方法
呼吸对于任何管乐都十分重要,练成正确的呼吸方法非一日之功,吸气时全身要放松,做深吸气,标举个例子,要把很重很重的东西搬起来,在搬动之前的吸气,就是深吸气。
吸气是发音的的准备阶段,要根据乐句的长短来决定吸气的量,并不是越多越好,但是一定要深吸气,这个中间有一个速度的问题,吸气的时间肯定是越短越好。
呼气才是真正的发音阶段,具体参照吹埙的口型一章。
六关于俯吹音
埙不同于别的民族管乐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音高会随口风强弱的变化和口风与吹孔的角度的变化发生变化,在中高音区不很明显,但是在低音区非常明显,有时候小心,差上半
个音都很正常,在全闭情况下把口风的变弱,把角度变小,可以吹出比筒音(指全闭状态下正常口风的哪个音)更低的音,叫俯吹音,一般有效音是一个小三度,比如筒音是低音5,俯吹可以吹出低音4和低音3。
练习好俯吹音可以使埙的音域得到扩展,增加了埙的表现力。
七关于常用指法和转调
埙的常用指法有筒音做低音5或是6,中音1或是2或是3等。
每把埙都有自己的基本调,阴氏陶埙一般的基本调指的是筒音做低音5时的调,在这个的基础上再变出别的调来。
这对初学者已经很难了,我建议初学者只掌握基本指法就可以了,基本指法音最全,八音孔埙筒音做低音5可以吹到高音1,十音孔埙还可以吹到高音2或是高音3,足够初学者用了。
学会基本指法以后再学学乐理知识,然后在考虑学转调。
后记:因为本教程只是针对初学者而写,所以技巧部分就全部省略了,毕竟对初学者来说,能把口型练好已经很不容易了,能吹出不错的音色,完整的演奏一首曲子才是他们的目的,至于说要演奏的更好听,可以在掌握了基本的演奏方法之后再练习技巧,曲谱可以找一些自己会唱的歌的谱子,谱子可以在埙的资料栏目里找,需要我提供里面没有的谱子的朋友可以留言或直接和我联系,在练习过程中有不明白的地方,也可以找我,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帮助大家。